⑴ 日本的姓氏
日本的各個姓氏的人數是有據可查的,日本第一大姓是佐藤,排行和人口如下:
1 佐藤 約1,928,000
2 鈴木 約1,707,000
3 高橋 約1,416,000
4 田中 約1,336,000
5 渡辺 約1,135,000
6 伊藤 約1,080,000
7 山本 約1,077,000
8 中村 約1,058,000
9 小林 約1,019,000
10 斎藤 約980,000
日本的姓氏人數排名在9000位以下的姓氏和人口數如下:
9969 仲井間 約720
9970 長洲 約720
9971 鎮西 約720
9975 日永田 約720
9976 八森 約720
9977 尾尻 約720
9980 武良 約720
9983 木和田 約720
9986 羽太 約720
9987 音成 約720
9988 下屋敷 約720
9991 久木原 約720
9993 厚東 約720
9994 広幡 約720
9995 黒葛原 約720
9996 三股 約720
9997 秋原 約720
9999 沼波
⑵ 歸化日本是否可以自己創立姓氏
可以,例如「張本」,但是有些字是不能用作姓氏的,例如"源"
⑶ 日本人的姓氏是怎麼取得
因為日本人姓氏的可變性很高(因開創新家業、家族集團分支或收養關系等原因都可以改姓,這也是日本姓氏數目眾多的主要原因)。所以日本姓氏的來源十分復雜,眾說紛紜。一般來說,日本的姓氏可以分為兩類:自古就有的和從《苗字必稱令》後創立的。
日本最大的姓氏是佐藤,其來源一說是來源於藤原秀鄉,即藤原家中擔任擔任過左衛門尉的人的後裔。也有說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就像可以擔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樣。
相類似的是其他眾多帶有「藤」這一字眼的姓氏,寄託了同樣的期望。日本第二大的姓氏是鈴木,和佐藤類似的,來源於古時候的武將的姓氏。
日本人的姓氏中經常出現諸如川、田、山、野之類的字眼,有人認為與他們民族嚮往自然不無關系。但主要是因為《苗字必稱令》的關系,當時文化不高的平民只能採用他們熟悉的名稱。
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自然現象等等皆可以為姓。比如渡邊就是住在渡口附近的,而鵜飼則是飼養魚鷹的漁夫。
在日本,各地的姓氏分布是不一樣的,這和其民族構成有一定的關系。例如在沖繩「與那國」比較多,這是因為古時那裡是琉球國的緣故。而北海道地方「金田一」並不少見,這是因為那裡是阿伊努族聚居的地方。
日本的大姓大多是由日本戰國各個貴族、名人、大名和其重臣發展來的。
1.他們的姓有自己起的,(比如羽柴,豐臣秀吉曾用羽柴秀吉,羽和柴分別取自當時織田信長重臣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的姓。)
2.還有天皇或自己上級(一般是大名)賜的,豐臣就是。
3.雖然更多是源自之前的家族,但是平民是沒有姓氏的。
(3)日本創造姓氏擴展閱讀:
日本常見的姓氏:
1.佐藤2.鈴木 3.高橋 4.田中 5.渡邊 6.伊藤 7.山本 8.中村 9. 小林 10. 星野11.加藤 12. 吉田 13. 山田 14.佐木(佐佐木) 15.山口 16.松元(松本) 17.井上 18.木村 19. 林 20. 清水
21.山崎 22. 中島 23.澤田 24.阿部 25. 橋本 26. 山下 27.森 28.石川 29.前田 30.小川 31.藤田 32.岡田 33.後藤 34.長谷川 35. 石井 36.村上 37.近藤 38.坂本 39.遠藤 40.青木
41.藤井 42.西村 43. 福田 44.太田 45.三浦 46.藤原 47. 岡本 48.松田 49.中川50.中野 51.原田 52.小野 53. 田村 54. 竹內 55. 金子 56.和田 57.中山 58.石田 59.上田 60.森田
61.小島 62.柴田 63.原64.宮崎 65.酒井 66. 工藤 67.橫山68.宮本 69.內田 70.高木 71.安藤 72.島田 73. 谷口 74.大野 75. 高田 76.丸山 77. 今井 78.河野 79.藤本
80.村田 81.武田 82.上野 83. 杉山 84.增田 85.小山 86.大冢 87.平野 88.菅原 89.大久保 90. 松井 91.千葉 92.岩崎 93. 櫻井(桜井) 94.木下 95.野口 96.松尾 97.菊地 98.野村 99.新井 100.渡部 101.櫻田
日本皇室:日本天皇,皇太子
宮家 大正天皇前設立的有伏見宮、桂宮、有棲川宮、閑院宮、山階宮、久邇宮、賀陽宮、朝香宮、東久邇宮、小松宮、北白川宮、竹田宮、華頂宮、東伏見宮、梨本宮,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新的《皇室典範》,以上十五宮家均已廢除,其成員降為平民,以宮名去掉「宮」字為姓。
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中臣氏、物部氏、蘇我氏、大江氏、菅原氏、清原氏、在原氏、日下部氏、惟宗氏、秦氏、安倍氏、阿部氏(德川譜代) 足利氏、伊達氏、福澤氏、華岡氏、北條氏、後北條氏、本多氏、板垣氏、木下氏(羽柴氏)
前田氏、松平氏、村井氏、永野氏、織田氏、大伴氏、真田氏、佐佐木氏、佐竹氏、島津氏、鹽月氏、立花氏、高岡氏、武田氏、尼子氏、朝倉氏、長宗我部氏、土師氏、池田氏、今川氏、忌部氏、毛利氏、九條氏
⑷ 日本姓氏可以自己造么
日本姓氏一般取自地區名,自己造應該可以。
⑸ 日本的姓氏大全
倒是沒有大全,不過可以提供比較多的:
鶴田 香取 野澤 麻生 小田切 草翦 稻垣 木村 中居 瀨戶 山下 酒井 松本 石田 柴崎 藤原 福山
江口 唐澤 長澤 椎名 松島 白石 鈴木 堂本 仲間 織田 瀧澤 妻夫木 葯師丸 余貴 石黑 豐川 平宮
工藤 赤西 生田 高島 松山 井之原 錦戶 城田 竹野內 廣末 二宮 石垣 小松 小栗 田中 濱崎 濱田
幸田 志田 香椎 山本 原田 永山 栗山 前田 岡部 忍成 寺島 黑木 水野 伊勢谷 野口 土屋 北乃
綾瀨 澤尻 榮倉 加藤 宮崎 風間 戶田 山口 井川 深田 米倉 佐藤 小池 上野 伊東 須藤 長瀨
倍賞 岸谷 赤坂 中村 相葉 今井 黑川 伊藤 五十嵐 岡田 野際 島谷 堤 加瀨 吉田 觀月 深津
窪冢 役所 山田 吹石 吉岡 內田 阿部 吉澤 松田 長谷川 國仲 上川 北村 寶生 京野 天海 中山
中谷 香川 吉永 岡本 相武 向井 稻森 成海 市川 玉山 龜梨 松下 高橋 仲代 井上 吉川 手冢
友坂 宮澤 櫻井 大野 多部未 上戶 平岡 能瀨 手越 宇多田 倉木 安室奈 美木 小野 中島 竹中
中井 吉高 安藤 川島 菊川 管野 安倍 市原 小泉 蒼井 加藤 淺野 冢本 筱原 白川 村川 矢田
三浦 入江 管谷 小倉 水島 大政 上原 蛯原 津川 陣內 內山 江角 柳葉 西田 常盤 樹木 高岡
澤口 南野 田口 相田 相馬 押尾 佐佐木 秋山 北川 松坂 高倉 三船 栗原 松雪 橫山 武田 岩佐
丹波 行定 渡部 本木 桃井 儲形 乙羽 大冢 澤村 中越 夏川 森田 三宅 坂本 華原 細川 小林
渥美 澤田 北野 黑川 小室 寺尾 今村 小津 深作 大島 玉置 筱田 寺山 若松 黑澤 溝口 押井
岩井 谷村 宇津 西村 矢澤 稻山 吉武 八尾 古尾谷 貫地谷 不破 若月 高村 伊佐 牛島 杉山
神木 松川 要 堺 本鄉 水川 釋由 石原 藤木 平山 筧利 飯田 飯島 堀北 廣瀨 藤井 片瀨
谷原 金子 江戶川 福田 津島 橫溝 佐野 丸山 平井 柳井 有坂 水橋 銅谷 草野 內博 南澤
櫻庭 新垣 末永 伊崎 森村 高木 川端 溝端 橫光 芥川 矢井田 藤田 森山 持田 一青 松尾
尾崎 小川 大江 三島 清少 夏目 清水 愛內 伴都 黑石 古谷 松浦 清浦 後藤 遠藤 增田 小山
滿 野間 村上 森 三枝 竹井 坂井 新居 石川 藤本 大倉 安部 池田 岸本 岩田 北原 宇德
上木 近江 水樹 小出 岡崎 加護 玉木 奧井 中原 植田 植草 東山 梶浦 紺野 原田 原紗 金田
錦織 能登 牧野 堀江 石松 堀內 廣橋 池澤 南里 千葉 小西 近藤 三木 折笠 河原木 神田 野中
野島 川澄 種村 桑島 宮小路 福井 豐崎 藤堂 西門 花澤 檜山 新谷 高澤見 大谷 久川 早見
紀野 茅原 中森 大原 神谷 藤村 戶松 阪口 桑谷 小林 小野 上杉 源 飯冢 菊地 生天目
名冢 武內 新井 橫手 越智 松谷 嶺 櫻內 齊藤 齋藤 太田 木下 福永 千野 鳩山 渡邊
菊池 美部濃 末弘 平山 石橋 大久保 秋月 竹內 武見 松岡 岸 犬神 金田一 竹下 內藤
柏原 泉谷 大泉 森高 森下 牛尾 安西 正田 小和田 黑田 森嘉 松崎 森永 迦納 野田
荒船 近衛 細川護 千 江崎 葉山 瀨名 龜山 杉尾 臼井 久保田 奧澤 小石川 冰室 朝倉
杉崎 星野 矢吹 真壁 生野 溝口 沖島 町田 田村 西川 小澤 池內 大淹 梅田 山崎 北田
小岩井 片桐 內野 水原 純名 黑崎 森口 吉本 井筒 筒井 井之上 長嶺 淺見 野村 品川
生瀨 黑谷 游川 八木 土井 難波 片山 北井 別所 五代 田淵 小椋 高丸 市村 長冢 秋吉
吹越 日向志 藏原 長井 杉村 奧貫 望月 井田 橋爪 神尾 道明寺 美作 三條 大河原 青池
日向 中島 重村 堀口 楠田 周防 宅間 小牧 重岡 星谷 佐伯 江黑 坂上 笹峰 淺井
利根川 山野 宮下 赤井 家富 飛松 櫻田 山室 水黑 彩田 大衛 栗卷 佐田 石野 富浦
加賀 坪井 三城 武藤 佐竹 織部 鶴見 水月 橋田 田島 岩本 西浦 葉野 瀧村 日比
野彌 小柳 北島 宮林 勝亦 大森 美山 大杉 中江 平野 堂島 大澤 田山
⑹ 日本人的姓和名是怎麼產生的
日本人的姓名
一、姓的起源
古代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統治階級中間首先出現了氏和姓。氏是日本古代國家中的一種政治組織。每個氏都有自己的名稱,叫做「氏名」。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社會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例如:臣、連、君、直等。除氏、性以外,公元九、十世紀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稱號叫苗字。苗是苗裔、分支的意思。苗字即一個家族從氏族本家分離出去後的新姓。要言之,古代日本人的姓有氏、姓、苗宇三個部分,分別表示一定的意義。一個古代貴族的姓名寫出來往往很長,如「藤原朝臣九條兼實」。其中:藤原是氏名,朝臣是姓,九條是苗字,兼實是名。後來,新的苗字大量增加,氏、姓、苗字逐漸台為一體,統稱為苗字:在今天的日文中,苗字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姓的意思.
在既有氏、性又有苗字的貴族統治階級當中,天皇是一個例外。歷史上的日本天皇都沒有姓,只有名。在古代,天皇被認為是天神的後代,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因而也就沒必要有性。不僅是天皇,就連皇後和天壘的子女也都沒有姓(天皇的女兒長大出嫁以後,可以姓丈夫的姓)。
氏、姓和苗字是權勢的象徵,因此在名前面冠以這些稱號是當時日本統治階級的特權。而廣大勞動人民一直沒有姓,只有名。明治維新(1868年)以後,日本廢除了封建的等級別度,到明治三年(1870年),日本政府決定;所有的平民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但是由予長期形成的習慣,許多人還不敢結自己取勝。為此,日本政府於明治八年(1875年)再次規定:所有的國民都必須有姓。從這時起,日本家家戶戶才都有了姓,子承父性,妻隨天性,世代相承,一直延續到今天。
二、姓的含義
日本人是世界上姓最多的民族。據統計,目前日本的姓約有十一萬左右,其中最常見的有四百多個。
日本人的姓均有一定的含義。以地名為姓是一大特徵。例如:有的人住在山腳下,便以「山下」或「山本」為姓;有的人住在水田邊,便稱「田邊」。日本人的姓有許多是以「村」字結尾的,如:西村、岡村、森材、木村等,這些姓最初都是來源於地名或村名。此外,還有許多性是表示大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相思想意識的。上至日月星民下至花鳥魚蟲,從職業住所到宗教信仰,幾乎都可作姓。例如:高崎,意為島嶼的突出部分,大庭,是宮殿前的廣場,白鳥、小熊是動物;若松、高杉是植物;高橋、烏居表示建築物;小野寺、西園寺表示宗教信仰;服部、秦則是古時從中國經由朝鮮到日本定居的歸化人(即移民)的姓。
日本女子出嫁後要隨夫姓(男子入贅則隨妻姓)。著名乒乓球運動員松崎君代結婚後隨夫姓改為「栗本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新的民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根據婚前所定,或隨夫姓,或隨妻姓。但大多數日本女子婚後仍照日本的習慣隨夫姓。
三、名的含義
日本人的名也同樣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人名中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表示倫理道德;良、吉、喜、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君代等表示遠久,廣、博、浩、洋等表示智慧。有些表示死亡、疾病、邪惡含義的字,如:瘦、飢、瘦、苦、怪、邪等是人們所忌諱的,一般不用作名。
有些名具有特定的含義,如:山本五十六, 「五十六」是因出生時其父年五十六歲而得名。 日本男子的名多表示威武、英侵、忠信等內容。如:黑田俊雄、奧野高廣、和田英松等。此外,以排行為名也是男子名的一個特徵。如:羽仁五郎、城山三郎、新田次郎(即次子)。男名的用字很廣,一般來說,目前以郎、雄、男、夫等字結尾的名較多,如:小林秀賴、三本武夫、岸俊男。明治維新以前,有許多男子叫「兵衛」或「左(右)衛門」。這類名起源於古代。公元八世紀時,天皇朝廷內設立了五個負責保衛天皇和宮廷的軍事機構,即衛門府、左右兵衛府和左右衛士府,台稱五衛府。那些最早叫「兵衛」或「左(右)衛門」的人多半是在各府中服役的軍士,有的則是這些軍士的直系親屬。不過,這些陳舊的名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
日本女子的名別具一格,與男子有很大的不同。女子的名一般多用秀麗優雅、讀音柔和的字詞,如小百合、赤子、花子、佐和子。在日本歷史上,有不少女子以丈夫、父親等直系親屬的職稱取名。例如著名的日本古典小說《瀝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她的名「式部」就是取自其父的官職式部丞(古代朝廷中掌管禮儀等事務的式部省的官吏)。古代日本女子的名,除貴族地主等少數統治階級的安女外.絕大部分是用日文假名(日文字母,分為片假名和平假名兩種)來書寫的,這一習俗至今還在一部分女子中保留著。例如,電影演員中野良子的名,日文寫作「中野上乙子」。其中的「上乙」就是假名字母。以「子」字結尾是近代日本女名的一個特點。
現在許多女名後面邢帶一個「子」字。例如當代著名歌唱家加藤登紀子、芹洋子的名就是如此。另外,以江、代、美、枝等字結尾的名也不少,如大關行江、字野干代、江上由美、太原富枝等。 日本天皇的名稱作「御名」,或「諱」。御名是天皇出生後由上一代天皇(即他的父親)授予的。從第五十四代天皇仁明天皇(公元810一850年在位)開始,御名一股是由兩個佳字組成。所謂佳字.就是由文章博士等著名文人和宮廷大臣們精心挑選出來的吉祥字。例如堀河天皇的御名是「善仁」,仁明天皇的御名是「正良」。許多天皇御名的後一個字都是「仁」字,後來明治天皇把這一習慣作為一項宮廷制度規定下來,要求所有皇太子名的後一個字都必須用「仁」字,同時規定所有公主名的後一個字必須用「子」字。例如大正天皇的御名是嘉仁;而當今天皇的御名是裕仁。天皇除正式的御名外,還有宮號、雅號,都是天皇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名。例如明治、大正兩天皇的宮號分別是「右宮」、 「明宮」。天皇逝世以後還有一個由後人迫蹭的稱號。根據含義的不同,這稱號又可分為兩種:一種叫「謚號」,一種叫「追號」。前者有歌頌天皇生前功德的善美之意,後者則沒有這些含義。例如:聖武、孝謙、稱德,分別是這三個天皇的謚號;醍醐、村上、東山,分別是這三個天皇的追號。四、姓和名的組成與區分
日本人的姓有用一個漢字的,也有用幾個漢字的。例如:森、松本、宇喜多、武者小路、勘解由小路。在古代甚至還有長達七個漢字的姓,如:大身狹屯倉田部。一般說來,現代日本人的姓以兩個漢字的為最多,其次是三個漢字,再次是一個漢字,超過四個漢字的姓極少。
日本人的名是由一個漢字或教個漢字組成。如,[犬養]毅.[森下]洋子、[谷崎]潤一郎.[酒井田]柿右衛門。現代日本人的名也是以兩個漢字的為多,四五個漢字以上的名巳很罕見。
日本人姓和名的排列順序同我國漢族人的姓名相同,都是姓在前,名在後。但是,由於日本人姓名字數的不統一,結分辨姓和名帶來不少麻煩。其他國家的人往往分不清哪些字是名,哪些字是姓。例如,中國人一般都知道太平正芳的太平是姓,正芳是名,然而像「八木下弘」這樣的姓名就不易辨出「八木下」是姓, 「弘」是名了。因為在日文中「八木」也是姓。為了方便起見,日本人在正式署名的場合,常常把姓和名按各種方式隔開。如森鷗外、並上清、二階堂進分別寫作『森 鷗外」、「並上 清」、 「二階堂 進」。這樣,姓和名使一目瞭然。
五、姓名漢字的讀音
日文中的漢字有漢音、吳音、唐音、古訓、俗訓等多種讀法。這些讀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為音讀,一為訓讀。所謂音讀就是模仿中國古代漢字的發音,訓讀則是按照日本固有的假名字母發音。日本人的姓名有用音讀的,也有用訓讀的,還有音、訓混讀的。例如[田中]角榮是音讀,[栗原]小卷是訓讀;[幸田]益次即是音訓混讀。有些姓名既可以音讀,又可以訓讀,例如川端康成的「康成」,音讀念作(闊奧賽依),訓讀念作(呀斯那哩)。本人到底採用哪種談法,別人很難確定。一些常用的日文漢字往往會有幾種及至幾十種的讀音。例如,「順」字僅訓讀就有二十三種讀音。以下三個名字小的「順」字埃音就不相同:[宮治]順美子(斯米括)、[大田]顧彥(米其比括)、[大井]順一(托西卡資)。甚至還有這樣的情形:兩個人的姓露完全一樣,但讀法卻不相同。如,同是叫「清水順」,一個讀作(克喲米資·歐薩媳),另一個朗讀作(克喲米資·斯那歐)。這種同字異音現象的大量存在,給辨別日本人姓名的讀法造成許多困難。 日本人的姓名不僅讀法復雜,而且沒有統一的規律,就連日本入有時也念不滄確。所以,就連日本人初次見面時,往往要互相向問姓名的讀音與寫法,書寫姓名時也常要註明讀音。
六、姓名漢字的翻譯
日本人的姓名絕大部分是用漢字寫的,國人不能不說是一大方便。中國人譯日本人名時,一般是照用原來的日文漢字,而讀音則是按漢語拼音發音。不過,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日本的「和字」。日本民族在借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自己又創造了一些方塊字,這類字在日本被稱作「和字」(或國字)。例如藤原咲平這個名字中的「咲」(註:音xiào,古同「笑」。)字就是和字,它既無漢語讀音,也無法譯為中文。目前在我國,究竟如何翻譯這些和字,意見尚未統一。
其次是簡化字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日兩國都在力圖簡化漢字,但兩國的簡化字多不相同。如「澤」字,中文簡化為「澤」,日文簡化為「尺」(左加三點水)。所以日本人名「尺(左加三點水)登俊雄」,中文應譯為「澤登俊雄」。又如「濱」字,中文簡化為「濱」,日文簡化為「浜」。日本人名『浜田幸一」,中文應譯為「擯田幸一」。
中國人讀日本人姓名是按現代漢語發音,但歐美等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卻是按照日本的固有發音譯音。也就是說,同一個日本人名在中文和英文中的發音截然不同。如:田中(塔那卡)英譯為Tanaka,如果不懂日文,就很難想到是田中。日文中的同音異字更增添了譯名時的困難。例如,「政夫」、 「政雄」這兩個名字在英譯中都寫作Masao。如果將英文的Masao譯成日文或中文,就至少要在政夫、政雄二者之間進行選擇。
此外,日本人姓名的順序是姓在前,名在後,而許多西方國家的姓名都是姓在後,名在前。如「田中角榮」,西方國家譯為「KakueI.Tanaka」(卡庫愛伊·塔那卡),即角榮田中。從英、法、德等拼音文字轉譯成中文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姓名的位置須倒過來。
七、戰後出現的新趨向
近幾十年來日本人的姓名正在發生一些變化。據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日語中大約有五萬個漢字,人們取名時可以任意在這五萬字中進行選擇。戰後,日本政府對日語中的漢字進行了改革和限制。1946年政府公布了一千八百五十個當用漢字,1951年又補充公布了九十二個人名用漢字。從此,給新生兒取名都只能在這近兩干個漢字之內選擇,否則政府不予注冊戶籍。通過這些限制,人名用字的數字已大大減少了。 戰後出生的日本青年喜歡用新穎的名。一些過時的、落俗套的用字,如男子的「郎」字和女子的「子」字正在逐年減少。像「龜」、 「鶴」等表示舊思想意識的用字也已遭到人們的嫌棄,有人用其他一些同音異字來代替這些字。例如把「龜子」改成「香女子」或「佳名於」(三者的讀音相同,都念,卡美括)。還有的人乾脆向家庭裁判所提出申請,徹底改名。
明治維新盾,特別是二次大戰以後,在與外國人結婚的人以及僑居歐美的第二代、第三代日本人當4』還出現了一些「洋名」。有些洋名是用日文漢字書寫的,如[相川]拿破崙、[赤松]保羅(術一「)、[石川]文二(9M一5)。另外還有些人崇拜西方文化,甚至模仿西方人名的寫法,把自己的姓和名的排列順序顛倒過來。如「達子加藤」、 「德一浦島」。加藤和浦島都是姓,按日本人的習餒應當寫在名的前面。 過去,只有婦女的名可以用假名字母書寫,男子的名必須用漢字。可是二次人戰後有些男子(主要是知識分子相藝術家)在署名時不用漢字,也用起假名采。有的是姓用漢字,名用假名,如:井上 靖;有的正相反,姓用假名,名用漢子,如:中西禮三:還有的入連名帶姓都用起假名來,如,彌津正志、安藤惠秀。關於書寫姓名是用漢字還是用假名字母的問題在日本早有爭論,不過絕大多數日本人認為,要在短期內立刻取消所有姓名中的漢字,改用假名,是不可能的。
⑺ 日本姓氏的起源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的「幕府時期」,是武士階層專政的時代。那時只有貴族、士大夫、富豪、巨賈和大地主才有姓氏。而一般的庶民在暴政的箝制下是有名而無姓的。直到明治八年(公元1875年), 日本天皇才下詔令全國的庶民都可以在名字上加冠姓氏,並憑姓氏向政府登記申請戶籍。在此情形下, 除了「佐藤」、「鈴木」、「豐臣」、「北條」、「源氏」等當時赫赫有名的的貴族外, 其它二千七百萬的販夫走卒、升斗小民, 大都是目不識丁。因此取姓氏大部分人只好就地取材了。例如住在田的中間, 取姓為「田中」, 住在田的旁邊, 就取名為「田邊」等。日本人也許對大自然有所偏愛, 除先前所提到的「田中」、「田邊」外, 還有「田澤」、「本田」、「池田」、「武田」、「吉田」、「松田」等。知名人士如演藝界的「松田聖子」。居住在山上的平民就以山為姓。如「大山」、「秋山」、「山本」、「小谷」、「岡村」、「松岡」、「川崎」、「宮崎」、「五十嵐」等。知名人士如畫卡通動畫很有名的宮崎峻。居住在沼澤地帶的農民則以沼澤為姓。如「大澤」、「宮澤」、「五十澤」等。知名人士如政界名人「宮澤喜一」。以河川、水井、海洋為姓氏的如「河田」、 「川上」、「大井」、「小泉」等。知名人士如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於是,地名、田名、身世、家系、職業、住所、屋號、工具,乃至動植物名稱都成了選作姓氏的依據。總括日本的姓氏,大體可分14類型:地名姓、國名姓、古姓、譯音姓、氏姓、職業姓、特別稱謂姓、略姓、信仰姓、佳稱姓、復姓、間接稱呼姓、外來姓及其他(器物、用具、建造、天體、屋號、商業、抽象用語等)。
日本同韓國一樣,都是受中國的漢文化影響而以漢字取用姓名的國家。中國在夏商周時期,姓的社會職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系的種族的稱號,而氏則是從姓中派生出來的分支。《通鑒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起源較早,形成後也較為穩定;氏起源較晚並不斷發生變化。總之,姓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區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說。氏用以區別貴賤,貴者有氏,而貧賤者有名無氏。然而,日本社會形式上受漢文化的影響,而實際上在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的成立(中國南宋中期)才開始產生姓氏。天智9年,即公元670年,開始編制最初的戶籍。這就是日本史上的《庚午年籍》。自此,日本由「部民」制社會邁進了「公民」制社會。為了突擊編戶造籍,沒有姓氏者可以任意取個代號,以作姓氏。因此,「一井、前後、火山、溫泉、瓶子、布袋、我孫子、早乙女、一二三」等都成了百姓的姓氏,從而姓氏的數量急劇增長。直到明治時代,政府頒布了「平民姓氏使用認可令」後才制止了各種膨脹系數,固定了現存的姓氏。至此,我們對日本姓氏的起源也許能有個大致的了解。
日本人姓名絕大部分是用漢字表達的,它和中國漢族人的姓名很相似:姓在前,名在後,延續父姓,世代相傳,但變化較多。日本人的姓名,往往都由四個漢字組成。1898年制定戶籍法之後,不得任意更改;分家時仍用原姓,並以子從父姓,妻隨夫姓,世代相傳為原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雖然日本法律規定,女子結婚可以不隨夫姓,但實際上仍然是妻隨夫姓者為多。例如,著名的日本乒乓球選手鬆崎君代,結婚後就改姓名為栗本君代了。日本人命名多用排行。如:河野一郎、金子二郎、伊藤三郎、長野四郎等。名字多有一定含義:豬、雄、虎、熊等表示勇武;良、喜、吉、慶、嘉等表示吉慶;龜、鶴、松、千代等表示長壽。女子的名字則常加「子」字,如春子、芳子、千惠子、秀子等;非常巧合,2002年2月被罷免的外相田中真紀子和繼任的外相川口順子都是女的,這兩位的名字也都帶有「子」字;當然也有的用千代、房江、芙美江等,但以「子」作為最後一字者居多。
⑻ 日本人的姓氏是怎麼來的
在一百二十年前,具體說是在日本明治八年(1875年)前,日本人不象現在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名。當時,除了貴族,武士,醫師等特權階級以外,農民,商人和普通的藝人都只有名沒有姓,姓氏在當時是少數人的特權。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豐臣秀吉在沒有當上武士也只有一個藤吉郎的名沒有姓,在當上武士以後才有一個木下的姓。
明治八年,日本宣布了《苗字必稱令》,要求每人都要有自己的姓,頓時日本舉國上下興起一股取姓的熱潮,由於當時人口已經增長到相當多,而且每個人都希望有個與眾不同的姓,所以日本的姓大量增加,種類繁多。
還有另外一個造成姓氏增多的原因,是日本人不像中國人和同樣使用漢字的朝鮮人那樣是祖祖輩輩都使用一個相同的父姓,在日本人中不用父姓的佔有不小的比例,其結果當然是姓氏的數量不斷增加。
據說,一千五百年前,日本有一個姓「藤原」的家族,這個家族在很長的時期都有極大的勢利,因此很多家族就想像藤原家族一樣長盛不衰。
到了明治八年,平生沒有姓的百姓在取自己的姓的時候,也想沾點「藤」字的吉祥味道,於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條」,「藤藤菜!(玩笑)」等等姓氏就誕生了。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日本人最初選擇姓氏時的思維方式之一。
⑼ 我想給自己起日本名字,請問姓氏可不可以創造一個
可以啊,很多小說和電影的主角的姓就是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