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發明的什麼車在中國算得上是豪車
發明的沒有。
大家都之前是窮diao si,誰也別說誰強,頂級汽車這種玩意是發達工業國玩的。
不過印度塔塔集團在08年收購了高端汽車品牌捷豹和路虎。
Ⅱ 印度空氣動力汽車的創意發明是怎樣的
印度空氣動力汽車。印度塔塔汽車公司(TataMotors)在2009年向美國市場推出首批以空氣為動力的零污染汽車。這些汽車每加滿一次「燃料」———壓縮空氣,可行駛1000英里,最高速度可達96英里。
Ⅲ 如何為新車隔絕新冠病毒這家印度車企想出了用巨型充氣罩運輸
新冠病毒的出現改變了全球人民的生活方式,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病毒短時間內不會被有效抑制,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與它共生。對汽車行業來說,也是如此,新車照樣要生產、銷售、交付給用戶,不過如何有效減少病毒在新車交付過程中的傳播,成了車企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考慮到印度在防疫方面做得確實不咋地,所以他們的車企想出這種辦法來運輸車輛也是無奈之舉,在國內咱們的汽車生產和銷售早就恢復正常了,自然也用不到這種辦法了。
本文為車林外傳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原作者並註明出處,抄襲必究。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印度疫情剎不住車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疫情剎不住車的原因有:「放鬆警惕」為疫情添柴、缺醫少葯導致死亡猛增、疫苗接種任重道遠、病毒變異或雪上加霜。
1、「放鬆警惕」為疫情添柴
2020年底,印度官員宣布,該國已扭轉疫情曲線,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2021年初,印度新冠感染率更是穩步下降,單日新增病例數一度降至1萬例以下。截至2021年2月中旬,印度平均單日新增11000例,7日平均死亡不足100例。
當局和民眾開始放鬆警惕,各種宗教活動和政治選舉不斷舉行,高層官員、宗教領袖紛紛出席大規模人員聚集活動,很多人都不採取包括戴口罩、保持距離等基本防護措施。
當地時間4月12日,超過200萬印度教朝聖者聚集在恆河岸邊,沐浴河水慶祝「大壺節」,大部分人都沒戴口罩。由於人群數量太過龐大,印度警方根本無法採取限制措施。
不出所料,「大壺節」後,印度新增確診病例數屢創新高。當地時間4月24日,單日新增病例連續3天超過30萬例。首都新德里平均每5分鍾,就有一人死於新冠肺炎。
2、缺醫少葯導致死亡猛增
作為總人口近14億的國家,印度社會中下層一直存在著缺醫少葯的問題。新冠疫情使這個問題更加嚴重。
印度德里甘加拉姆爵士醫院的顧問哥吉亞醫生表示,由於患者激增,急診室里沒有床位。「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氧氣供應。提供氧氣供應的地方早已人滿為患。患者要自己帶氧氣瓶進入,但未必有氧氣。我們都想幫助他們,但床位不足,甚至也沒有氧氣可以提供給他們。」
他說:「我們所有的電話線路都用滿了。人們一直在撥打求助熱線。醫院外面也很混亂:有救護車停下,病人想下車,但問題是沒有床位了。」
印度東部城市加爾各答的重症監護專家辛哈說,「在重症監護室工作了20年,我從未見過這種情況。」
日與夜充滿了無助、焦慮和恐懼,不斷傳來無情的壞消息。
所有拯救生命的必需品供不應求,或是只能在黑市上找到。古吉拉特邦,北方邦和哈里亞納邦也面臨嚴重短缺。印度空軍正向該國不同地區運送氧氣罐和補給品。
印度總理莫迪近日會見了受災最嚴重的州的首席部長和制氧商。他要求各州合作制止囤積行為和黑市交易,並說政府還在考慮將工業氧氣進一步轉換,以便用作醫療救治來緩解危機。
3、疫苗接種任重道遠
對於野心勃勃地計劃著實施疫苗接種的印度來說,理想與現實之間,距離甚遠。
早在2021年1月中旬,印度總理莫迪發起了為13億多人接種新冠疫苗的計劃,他驕傲地向印度人表示,這個疫苗接種計劃向全世界展示了印度的能力。
然而,到4月下旬,印度僅接種大約1.3億劑疫苗,遠遠不足以形成「群體免疫」的要求。而且,先期接種僅限於醫護工作者、一線人員、45歲以上等優先群體。
雖然印度3月下旬已暫緩新冠疫苗出口,但到4月中旬,印度媒體報道數個邦疫苗短缺,數百家接種中心關閉,在繼續開放的接種點內,疫苗存量也只夠打一兩天。
印度政府4月19日表示,從5月1日起,所有18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將接受新冠疫苗接種。但是,目前的擔憂是,已經存在的疫苗供應缺口,或許會使普及接種速度進一步放緩。
4、病毒變異或雪上加霜
更令人憂心的是,不同於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印度這一波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已經出現變異和再次變異。
印度3月25日宣布,從不同邦收集的樣本中,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雙突變」變種。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病毒學家賈米爾的話解釋稱,病毒刺突蛋白關鍵區域的雙重突變可能使病毒更具傳染性。他說,病毒的變異是確診病例激增的唯一「合理解釋」。
賈米爾還說,印度篩查病毒變異動作「比較晚」,截至2020年12月,僅對5000樣本作基因測序,「沒有一致行動」。他指出,1月間,印度採取行動、協調各實驗室加快速度,2月開始運作,但「不幸的是,第二波(疫情)已經開始了」。大流行中,測序很重要,因為這可以讓科學家監視病毒的變化。
印度的疫情也給我們提了個醒: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病毒學家卡米爾博士說,在印度發現的變種病毒的一個突變,與在南非和巴西發現的變種病毒突變相似。而且這種突變可能有助於病毒逃避免疫系統中的抗體,這些抗體可以根據先前感染或疫苗的經驗來對抗新冠病毒。
「印度的情況沉痛地提醒我們,病毒可以如此肆虐。」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如是說。科學家已警告,接種疫苗不代表就可以防止感染。即使在接種新冠疫苗後,也應做好防疫措施,不能掉以輕心。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青年網-印度疫情剎不住車的背後:四大原因「添柴加火」
Ⅳ 明搶了!印度地方政府攔截運氧車,印度的疫情現在到底多嚴重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不僅造成了數千人的死亡,還對我國的經濟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打擊。幸好我國及時採取了防疫措施,在經過全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努力後,疫情最終被成功控制。在我國抗疫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陸續爆發了新冠疫情,感染人數急劇上升,其中尤以美國和印度為最甚。
由於印度的衛生醫療條件十分有限,加上政府也很難組織有效的抗疫形式,使得印度在新冠治療以及防治措施上很難起到效果。因此在疫情二次爆發後,印度確診患者數量才會出現激增的情況。如果印度政府還不能採取有效措施,那麼這次疫情中印度將會喪失大量人口,經濟也將出現倒退狀態。
Ⅵ 印度人發明了用水和電石反應生成乙炔做燃料驅動的汽車,請問這是牛逼科技還是一個騙局
那隻是個噱頭。阿三的世界你懂的。那東西太危險
Ⅶ 造物·新鮮事丨奇葩!印度最少要3~4年時間汽車銷量才得以恢復
這個「奇葩」國度,實在是讓人難以言語。據外媒報道,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SIAM)主席RajanWadhera表示:「印度汽車銷量還需要3至4年才能恢復到2018年的水平,新冠病毒疫情影響了汽車業的營收,進一步加大了本已因需求低迷而步履維艱的行業的壓力。」
不過目前來說,受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不好做,但現在基本處於緩和期了,然而印度還是已經萎靡不振。盡管我對這個「國度」沒有什麼好感,但還是希望各地都盡快恢復過來,畢竟,沒飯吃了可不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印度疫情剎不住車的背後,是什麼原因在添柴加火
首先疫情對我們國家來說我們國家處理的非常棒,我也慶幸我自己出生在華夏,印度作為第一個宣傳自己要接種疫苗的人卻在這個月里疫情的情況更加加重,嚴重到彷彿回到那個2020年最初的不堪模樣。原因有很多,第一印度國家不重視疫情防範,大部分人都參加集體活動不戴口罩;第二印度缺乏醫療醫葯物資,人手不夠葯也不夠;第三印度接種疫苗並不普及,接種過的人只有醫務人員和領導等上層員工,其他普通人大多沒接種到。
現在疫情在印度國家長時間的發酵已經成部分變異病毒了,也就是說病毒更難解決了,這無疑是給印度雪上加霜,別國也在調查這種變異病毒會不會更容易傳播或者會不會對疫苗產生免疫呢?這些都還是未知數,當下必須要做的就是先盡量減少更多人員的傳播這樣才能一步步好起來。
Ⅸ 在印度各地發現了多達240種變異新冠病毒,變異過後的病毒有何特點
標題:在印度各地發現了多達240種變異新冠病毒,變異過後的病毒有何特點?
在印度各地發現了多達240種變異新冠病毒,變異過後的病毒有何特點?在印度各地發現了多達240種變異新冠病毒,變異過後的病毒有何特點?
變異後的病毒都有什麼特點呢?變異後的病毒傳染性更高。 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談到當前英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時表示,該國發現的新冠病毒新毒株已經失去控制,據報道,新冠病毒變異後快速傳播的嚴峻局勢,該病毒的新變種目前被認為比原始毒株的傳播性高出70%。病毒已發生變異,傳染性增強但毒性減弱,表現為無症狀感染者越來越多,會給防控帶來較大壓力。那麼在疫情期間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才能減少感染病毒,保護好自己呢! 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這些有效的措施要繼續堅持。新冠疫苗有望年底或明年年初上市,檢驗檢疫人員、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及時接種。
Ⅹ 病毒都攻不進的印度,中國汽車砸百億南下: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條
「自主品牌要走出去,活的機會還很大,不走出去只有死路一條。」
對於中國汽車出海這件事,軍人出身的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有著一副只許打勝仗的架勢。當下,印度成為長城汽車今年重要的戰場之一。
在2月初的印度新德里車展上,中國汽車品牌占據了主導地位,總計展出了20多款車型。不僅僅是長城,海馬汽車、上汽名爵更是繼續加碼,長安也計劃今年大舉進軍。比亞迪更是在此前宣布,要在印度推出電動麵包車。
愛馳U6ion(來源:官微)
造車新勢力中,愛馳汽車旗下首款純電SUV愛馳U5,已於去年亮相;愛馳第二款車U6ion,也已於本次日內瓦車展上公布。
去年在北美車展。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郁俊在現場表示,受中美貿易爭端影響,廣汽傳祺進軍美國市場的計劃將從原定的2019年內推遲到2020年。
雖然廣汽傳祺進軍美國的時間節點已經多次推遲,但從廣汽高層的言論來看,其進軍美國市場的目標也不會停止。
寫在最後
海外市場是自主品牌在這場淘汰賽中的一個很有力的「外援」,但海外市場存在的不確定性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導致自主品牌被淘汰出局的炸彈。
研究機構J.D.Power為自主品牌的「出海」提出了三點建議:一,要充分意識到不同市場的消費者不盡相同;二,「第一印象」至關重要,注重質量;三,在國內本土市場進行創新嘗試之後,再將成功的經驗復制到海外市場。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逐漸飽和,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品牌今後的必爭之地。而如今的印度市場,便是最好的「練兵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