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中,你有什麼體會
畢生這個人很聰明將雕版印刷術改為活字印刷術
B. 從布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這件事情你能獲得什麼啟示
實踐出真知,一個人的智慧和成就並不一定和地位的高低成正比。畢升雖是布衣,但是他創出的活字印刷卻澤披後世……
C. 從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這件事上,你有什麼感受
是人類進步的一大表現,熱的創造力是無限的!
D. 印刷術的發明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要簡短
我國隋唐時期,就已掌握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確切日期的印刷品(868年印)。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我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日本,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13世紀左右歐洲的旅行家接觸到中國的印刷術,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印),晚於我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拚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E. 畢升的發明自隋唐至宋代我國古代的印刷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什麼進步意義
發生的變化: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
進步意義: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①隋唐出現雕版。
印刷術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00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在人類歷史上最早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印章在先秦時就有,一般只有幾個字,表示姓名,官職或機構。印文均刻成反體,有陰文、陽文之別。在紙沒有出現之前,公文或書信都寫在簡牘上,寫好之後,用繩紮好,在結扎處放粘性泥封結,將印章蓋在泥上,稱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這是當時保密的一種手段。紙張出現之後,泥封演變為紙封,在幾張公文紙的接縫處或公文紙袋的封口處蓋印。雕版印刷的起源時間在公元590~640年之間,也就是隋朝至唐初。唐初已有印刷品出土。
②北宋時期,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畢升(1000-1051),北宋布衣,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在唐代發明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於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升創造了膠泥活字印刷術。畢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葯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升沒有採用。畢升的膠泥活字版印書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升份,工作效率就極其可觀了,不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質量,比雕版印刷要優越得多。現代的凸版鉛印,雖然在設備和技術條件上是宋朝畢升的活字印刷術所無法比擬的,但是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相同的。
③活字印刷術的推陳出新。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以後,朝鮮人民又開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書,後來又採用木活字印書。到了十三世紀,他們首先發明用銅活字印書。我國使用銅活字印書比朝鮮稍晚。朝鮮人民還創造了鉛活字、鐵活字等。
然而,真正利用油印技術印刷文件的人是旅居英國的匈牙利人蓋斯特泰納。1881年左右,他用塗蠟的纖維紙作為模版,用鐵筆把要印刷的資料刻於其上,鐵筆刻寫之處,纖維便出現微孔,然後將油墨刷於版上,用滾筒壓緊推動,使油墨透過蠟版,粘附在下面的紙上。
發明家愛迪生在20世紀初也對孔版印刷進行過研究,他把鐵筆與馬達配合起來,通過控制馬達來使鐵筆在紙上刻劃,製成油印版。雖然這處方法當時未得以廣泛重視,未能投入實用,但其原理卻啟發了後人。1888年,蓋斯特泰納用打字機代替鐵筆,他將打字機上的色帶卸下,使字直接打在蠟紙上,字跡在蠟紙上留下痕跡。卸下蠟紙,鋪於紙上,塗墨壓印,獲得了成功。10餘年後,奧地利人克拉博發明了旋轉式油印機,使得油印的速度大大地提高。
外傳:
畢升的膠泥活字首先傳到朝鮮,稱為「陶活字」。後來又由朝鮮傳到日本、越南、菲律賓。十五世紀,活字板傳到歐洲。
公元1456年,德國的戈登堡用活字印《戈登堡聖經》,這是歐洲第一部活字印刷品,比中國的活字印刷史晚四百年。活字印刷術經過德國而聲速傳到其他的十多個國家,促使文藝復興運動的到來。十六世紀,活字印刷術傳到非洲、美洲、俄國的莫斯科,十九世紀傳入澳洲。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
F. 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重要作用(快!)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回人民的智慧。活字印刷答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它提高了印刷效率,促進文化傳播與發展,更重要的是傳入歐洲之後對於歐洲啟蒙的發展功不可沒
,為書籍的傳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為書籍及時有效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G.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受到誰的啟發
是在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上發明的
H.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經歷了許多失敗,但他仍然念念不忘,這對你有什麼啟發
在中國不要搞發明,發明了好東西也發不了財。
還是當官好。
I. 說說你對畢升(北宋活字印刷術發明者)的看法(300字)
畢升是北宋時期印出版印刷界的先驅,率先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並作為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於400多年後最後傳入歐洲,這也是中國古代科技對世界進步的又一重大貢獻。
在隋唐時期,中國已經率先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對《四書》、《五經》等名作進行批量印刷,大大提升了成書的效率,但雕版印刷雖然快,但書版本身的製作時間卻長的驚人,在製作時,只要因為疏漏刻錯一字,那整塊版就宣告報廢,並且古書印一頁就需要一塊雕板,那些字數繁多的名著,其雕板往往塞滿倉庫,如佛家典籍《大藏經》有5000多卷,雕了13萬塊木板,一間屋子都裝不下,其耗費的刻板時間足有數年。
畢升在古代出版社工作時,意識到了雕版印刷的不足,潛心研究改進方案,最終萌發了把「死字」換成「活字」的奇思妙想,而這種想法,竟然來自他孩子的過家家游戲。
原來,畢升的兩個孩子閑來無事,用泥捏成各種各樣的鍋碗瓢盆,來玩游戲,這些孩子製作的泥塑,當然談不上精緻,但卻小巧,可以隨意擺放。這就啟發了畢升的思維,他意識到,如果把雕版設計成活動的,可以組合的,那就可以將雕版的錯字、體積等問題一並解決。
想法是美好的,但畢竟是實踐出真知,畢升把想法付諸實施用木塊刻字,並用松香粘到整塊的木版上試驗,卻發現木製的活字塊在粘水後會變得高低不平,印刷效果不佳。原來是木質本身有各種紋路,疏密不均,粘水後尤其明顯,並且木塊要做成一樣的大小也很困難。
雖然遇到阻礙,但畢升沒有泄氣,而是苦苦追尋解決的方法,結果還是在孩子的泥塑玩具上想到了解決辦法。對,就是用泥,先用製作瓷器的泥土作坯,製成字模,再用火燒硬,這就製成了後世使用數百年的活字印刷塊。
透過畢升的發明,我們可以發現,進步源自於生活,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如果觀察,總會給人一些啟示。而過於拘泥於已成,則無法創新。
J. 印刷術的發明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影響
希望對復你有幫助!
畢升發明的活制字印刷傳播極廣,對傳播知識和促進世界文明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活字印刷的發明無疑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革新。畢升的偉大發明提高了印刷效率,提高了科學文化的發展。但是這一科技成果未被統治者重視,畢升死後,也只在小范圍內運用,又由於泥活字易損壞,難著墨,未大力推廣。
活字印刷在十四世紀走出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國。朝鮮人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推陳出新,將木活字改為銅活字,鑄成了二三百萬個銅活字,並在1436年鑄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鉛活字。約十五世紀活字印刷傳入歐洲國家。1456年德國使用活字印成了歐洲第一部活字印本《四十二行本聖經》,比畢升的發明晚四百多年。活字印刷又從德國傳遍歐洲,為歐洲的科學文明走出中世紀漫長的黑夜,以及社會文化突飛猛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條件,為推動世界歷史的進程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