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州歷史上都有什麼名人
張之洞、何應欽、王陽明、楊龍友、周漁璜等。
1、張之洞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故時人皆呼之為「張香帥」。
晚清名臣、清代洋務派代表人物,出生於貴州興義府,祖籍直隸南皮。咸豐二年(1852年)十六歲中順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歲中進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多次署理,從未實授)、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2、何應欽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辛亥革命爆發後,回國參加滬軍。二次革命失敗後,再到日本就讀於陸軍士官學校。
1948年5月,任國防部長,次年3月任行政院長,5月辭職,8月去台灣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民國聯合國同志會理事長、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委員等職。
1987年10月在台北病逝。
1945年9月,何應欽在南京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岡村代表日本政府投降,這是一個中國軍人所能享有的最大榮耀!
3、王陽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4、楊龍友
楊文驄(1596年—1646年),字龍友,貴州人,明代畫家。流寓金陵(今南京)。萬曆四十七年(1619)舉人,六次會試不中,崇禎七年(1634)選為華亭縣教諭,後遷青田、江寧、永嘉等知縣。
為御史詹兆恆參劾被奪官。楊文驄博學好古,善畫山水。為「畫中九友」之一。生於貴築,獨破天荒,所作台蕖等圖,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結,有元人之風雅去其佻,出入巨然、惠崇之間。
5、周漁璜
周漁璜,清初著名學者,詩人。父親周國柱有四子,漁璜排行第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漁璜22歲鄉試第一。三十三年(1694年),29歲時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
三十六年(1697年)散館,授翰林院檢討。四十四年(1705年)任浙江鄉試正考官。四十九年(1710年)擢升翰林院侍讀。五十年(1711年)簡任順天學政。
五十一年(1712年)升侍讀學士。五十二年(1713年)晉升詹事府詹理,奉命祭禹陵、明太祖孝陵,檢閱浙江、江南兩省兵。五十三年(1714年),終因操勞過度,年近半百即逝世於任上。
⑵ 貴陽大數據的發明人是誰
首先,大數據不是在貴陽才發明的。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 「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
其次,貴陽只是深度試水大數據經濟的一個實驗區,而不是發明大數據。
第三,引進大數據經濟到貴陽的,是時任書記陳剛。
⑶ 茅台酒的創始人是誰
王立夫。
王立夫祖父王振發(1793—1857)於清道光年間在茅台創辦著名商號「天和鹽號」經營鹽業。
王振發由於商業往來需要用酒宴請客商或送禮,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茅台觀音寺社區)創辦了「天和號燒房」,釀造當地人稱的「茅台燒」宴請官紳和行商坐賈。
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發經營鹽業發跡始,王家成為茅台巨富。到父親王用兵時,王家的「王天和鹽號」遍及仁懷各地,王氏家族進入鼎盛時期。王立夫是獨子,王用兵去世後,自然由他繼承家業。
王家先人,駢首砥足,實踐著一套獨特的釀酒工藝。其經典的工藝過程,至今仍為茅台著名酒廠沿用。今天的王家窖藏酒,就是原始的、古老的傳統工藝的完整再現。
王家窖藏酒採用的「季節性生產」、「高溫釀造」、「長期陳釀」與「精心勾兌」,即是根本區別於其他白酒釀造工藝的顯著標志。
一般白酒釀造,一年四季都可以投料生產,只需經過一兩次,至多四、五次發酵蒸餾取酒,便完成一個生產周期。而王家窖藏酒釀造,則是順應天地感應,隨季節變化的自然規律來進行。
一年一個生產周期,「端午踩曲,重陽下沙投料」。同一批原料,要歷經八次攤涼及加曲堆積發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復雜生產過程。
⑷ 貴州茅台總工 中國第一位酒博士後郭坤亮 親手打造的柔雅醬香型白酒市場售價在多少
貴州茅台酒廠總工郭坤亮先生親手打造的柔雅醬香型白酒品質不遜於國酒茅台,他的酒與國酒茅台同享得天獨厚的釀酒地理優勢,還有他獨特的勾調核心技術,由他開發的15個天然溶洞窖酒獨一無二,名人、企業家定製的企業用酒,更是錦上添花。他的酒屬中高端品質,市場價不可估量,按配製工藝及窖藏時間長短而定。作為名人,中國第一位釀酒博士後,收藏他的酒是非常有價值的。
郭坤亮先生建立了中國白酒行業第一個獨具特色的微生物功能菌種庫,為挖掘、整理、保護和開發、應用茅台酒微生物資源奠定了堅實基礎。郭坤亮博士杜絕使用任何添加劑,只用紅纓子高粱和小麥按照一定比例下料,通過高溫蒸熟、調溫,植入精選優質微生物自然發酵、蒸餾、窖藏、勾兌而成——這使「谷坤釀」酒比之其它醬香型白酒,含有更多、更優質的活性細胞衍生物,不僅讓酒更醇香,還天然具備清除人體多餘自由基的保健功能,從而擁有抗病毒,抗腫瘤,抗衰老的作用。他被稱為「柔雅醬香型白酒之父」。
郭坤亮酒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集大成者。他曾在貴州茅台酒股份公司制酒車間擔任工藝員、車間副主任、總工程師、仁懷市醬酒產業協會會長。他在國際上首次採用全二維氣相色譜,對白酒微量成份進行研究,使我國傳統白酒中可檢測的微量成份從231種提升至1400多種,建立了一整套包括樣品預處理在內的白酒微量成份分析方法。郭博士還完成了茅台文化資料資料庫1200萬字,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成果4個,國家發明專利4項,培養碩士研究生12名,主持國家級項目4項、重大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
他集平生之努力籌建了周恩來文化館,這是郭坤亮對周總理的敬重和完成父輩緬懷偉人的夙願。周恩來文化館位於茅台鎮中華村,不久將對外開放。
⑸ 貴州是夜郎古國,哪些歷史名人和故事
漢武帝三次征討夜郎國,前後共發大萬四十多萬,花費錢糧無數,滅國後採取種族毀滅政策,
夜郎國民被殺光,禁止投降,禁止周邊國家收留,除此外還毀掉一切這個國家存留的信息,這樣還不解氣,於是有大臣提議:臣發明一成語叫「夜郎自大」就稱此國不知時務,冒我天威,所至有此災禍,讓我們漢家子子孫孫鄙視這個國家,於是夜郎國所有信息都沒留傳下來,留下來只有「夜郎自大」這個成語
不過相比起來,在強漢推進時還有很多小國連個國名都沒留下就消失了,夜郎至少還留了個名字
一、專利類型
外觀設計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基本囊括大多數的產品。
實用新型專利: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如新型形狀或結構的產品。
發明專利: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如新型的產品,新產品的配方,產品的生產工藝等。
二、專利好處
1、核心技術保護:防止他人模仿;
2、獨占市場:一種產品只要授予專利權,就等於在市場上具有了獨占權。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任何人都不得生產、銷售、許諾銷售、使用、進口該專利產品。因此,專利有很重要的佔領和保護市場的作用。
3、作為無形資產:專利技術可以出售轉讓,可以質押貸款,融資等;
4、作為申報項目評審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如申請科技型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也是企業技術和實力的內在體現。
5、宣傳效果好:在宣傳廣告或產品可以打上專利標志,消費者認為這種商品更具可靠性、信用性,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三、專利政府資助
貴州省資助首件發明1萬元/件,之後發明5000元/件;
貴陽市資助發明授權後4500元/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後1200元/件;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後600元/件;
各區縣市均可配套享受相應的專利資助。
⑺ 貴州老漢發明的減肥中葯
有些人肥胖,或者身體比較壯實的話是有原因的,可能是體質的原因,這種的是最頑固的,有些人可能是身體裡面的脂肪失衡,導致的肥胖,有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疾病,這個有點嚴重,可能比較著急需要控制,很多人都不了解自身的情況,就去貿然的吃減肥葯,導致身體內的體脂,或者脂肪肝失衡,就會出現吃很少都會胖的因素,因為體脂失衡會導致,就算你吃的很少,也會把你吃的這些食物的營養過度吸收,正常人只會吸收百分之幾,過多的就會自動的排除體外,所以是需要根據每個人的基數來做一個簡單的了解。能把你的基數告訴我嗎??
⑻ 茅台酒是誰發明的
貴州茅台酒獨產於中國的貴州省遵義縣仁懷鎮,是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專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屬蒸餾名酒之一,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35年,漢武帝令唐蒙出使南越,唐蒙飲到南越國(今茅台鎮所在的仁懷縣一帶)所產的構醬酒後,將此酒帶回長安,受到漢武帝的稱贊,並留了「唐蒙飲構醬而使夜郎」的傳說。據清代《舊遵義府志》所載,道光年間,「茅台燒房不下二十家,所費山糧不下二萬石。」1843年,清代詩人鄭珍詠贊茅台「酒冠黔人國」。1949年前,茅台酒生產凋敝,僅有三家酒坊,即:華姓出資開辦的「成義酒坊」、稱之「華茅」;王姓出資建立的「榮和酒房」,稱之「王茅」;賴姓出資辦的「恆興酒坊」,稱「賴茅」。「華茅」就是現在的茅台酒的前身。
⑼ 茅台酒創始人
王立夫,茅台酒創始人(字澤履,1858-1931),世居仁懷縣茅台村(現貴州省仁懷市茅台鎮,歷史上稱為仁岸),祖父王振發(1793-1857)於清道光年間在茅台創辦著名商號「天和鹽號」經營鹽業。
王振發由於商業往來需要用酒宴請客商或送禮,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茅台觀音寺社區)創辦了「天和號燒房」,釀造當地人稱的「茅台燒」宴請官紳和行商坐賈。
(9)周發明貴州擴展閱讀
王立夫個人經歷:
1,王立夫年輕時就開始學做生意,繼承家業後,由於祖父王振發就與四川商家有生意來往,並以此立業,他也自然延續著祖輩的商路繼續做著生意。
2,王立夫看準了釀酒的商機,清光緒五年(1879年),他與習水人孫全太、中樞人石榮霄商議,合夥在楊柳灣開設燒房。王立夫以自家的燒房作價入股、另外兩家各出二百兩銀子,每家取一個「字」,成立了「榮太和」燒房,由王立夫管生產、銷售,石榮霄管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