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鏡頭鍍膜

誰發明鏡頭鍍膜

發布時間:2021-06-14 14:01:33

❶ 照相技術是什麼時候發明

照相技術的發明時間具有爭議,有人認為法國人J.N.涅普斯在1826年首先成功地照了相,但又有人回認為另一答法國人L.J.M.達蓋爾在1839年的成就才是照相術的發明年代,因為他的鹵化銀方法是以後發展的基礎。

在歐洲,15、16世紀出現了以透鏡代替針孔的暗室,而對成像的解釋卻到17世紀J.開普勒才完成。這種成像裝置僅供人們觀察或描繪外物之用,是一間房間;其後向小型化、自動化方面發展而成為現代的照相機。

實際上外文的照相機一詞就是從暗室演變而來的。另外,配合各種專業要求,還發展成種種專用照相機,如天文、航空、製版、顯微等,那些照相機的形式可能與日常的照相機很不相同。


(1)誰發明鏡頭鍍膜擴展閱讀

照相機的類型:

照相機方盒式是最簡單價廉的,配備風景物鏡,時間與f數皆固定,亦不調焦,拍攝時只在適當時機按動快門而已。稍後是折疊式,暗箱是可折疊的,拍攝時張開,調焦,選擇恰當的f數和時間進行曝光。折疊時雖小巧,放開總需時間,往往來不及搶拍。

現在最流行的是前述雙鏡頭或單鏡頭反射式以及使用36毫米或更小膠卷的小型照相機,鏡頭伸縮方便。近來更輔以種種自動化設施,乃至內裝閃光燈等。

❷ 鏡頭鍍膜是什麼

鏡頭鍍膜為了提高鏡頭的透光率和影像的畫質和色彩還原,鍍膜工藝在上世紀的二戰時期發明,並在以後的鏡頭製造上都對鏡頭進行鍍膜。鏡頭的鍍膜是根據光學的干涉原理,在鏡頭表面鍍上一層厚度為四分之一波長的物質(通常為氟化物),一層膜系只對一種色光起作用,所以又開發了多層鍍膜工藝,就可對多種色光起作用。多層鍍膜通常採用不同的材料重復地在透鏡表面鍍上不同厚度的膜層。多層鍍膜可大大提高鏡頭的透光率,例如,未經鍍膜的透鏡每個表面的反射率為5%,單層鍍膜後降至2%,而多層鍍膜可降至0.2%,這樣,可大大減少鏡頭各透鏡間的漫反射,從而提高影像的反差和明銳度。

現代鏡頭是由很多組光學玻璃透鏡組成的,光線通過透鏡有穿透射入的,同時也有被反射出去的損失。每多一塊透鏡就會多出一個被反射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最終會沒有多少光線聚焦在焦平面上,都在「中途」損失了,同時還會衍生出炫光……現在的多層鍍膜工藝其實是許多膜系的「增透膜」,它會增加光線的穿透率,減少反射,更能是最後色彩畫質得到還原,減少失真和偏色。

相關內容略微參考一下,不空洞復制,皆原帖:

http://..com/question/180537327.html《關於鏡頭的》

還可見圖,圖中你可以看見鏡頭的透鏡上有不同顏色的反光,但是鏡頭的透鏡卻顯得更加清澈

❸ 世界最早的相機是誰發明的

1、第一抄台相機很難說,因為早襲期的相機很簡單。一個鏡頭、一個塗裝感光材料的板子就可以。如果要是用第一張照片來定義的話那麼就是1816年 N·涅普斯用自己定名為「人工魔眼」的透鏡裝配成第一架照相機並於1824年 N·涅普斯在該年9月16日拍出了第一張成功的照片。(法國)

2、中國第一台相機應該是國產的仙樂(SELO),又稱「維納氏-仙樂」,由鄭崇蘭先生製造,是我國可考相機製造史上第一台國產相機,出產於新中國建立前的1947-1948年,總產量200多台。(沒有工廠,手工作坊)

❹ 相機鏡頭為什麼要鍍膜有何弊端

從光學常識知道,當光線通過一個透鏡時,總有一部分光線被反射和吸收,被反射和吸收的量分別佔5%和2%。鏡頭是由透鏡片組構成的,如果光線在每一個透鏡上都有這么多被反射和吸收,那麼,光線穿過透鏡片組到達焦平面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說光線在穿透鏡頭時被嚴重損失了。 不僅如此,透鏡間的反射還會對最後的成像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光線在穿透各透鏡的同時也被各透鏡的表面不斷反射,這些反射光有些射出鏡頭,有些則再在鏡頭內被其他透鏡表面反射,最後落在焦平面上,在影像中產生眩光,使影像的反差,尤其是陰影部位的反差下降,灰霧度上升,影像的明銳度也大大下降。 為了提高鏡頭的透光率和影像的質量,在現代鏡頭製造工藝上都要對鏡頭進行鍍膜。鏡頭的鍍膜是根據光學的干涉原理,在鏡頭表面鍍上一層厚度為四分之一波長的物質(通常為氟化物),使鏡頭對這一波長的色光的反射降至最低。顯然,一層膜只對一種色光起作用,而多層鍍膜則可對多種色光起作用。多層鍍膜通常採用不同的材料重復地在透鏡表面鍍上不同厚度的膜層。多層鍍膜可大大提高鏡頭的透光率,例如,未經鍍膜的透鏡每個表面的反射率為5%,單層鍍膜後降至2%,而多層鍍膜可降至0.2%,這樣,可大大減少鏡頭各透鏡間的漫反射,從而提高影像的反差和明銳度。 缺點是鍍膜層比較嬌氣,容易被擦傷。

❺ 是誰發明了攝像頭

不能說攝像頭是誰發明的,這只能追溯到發明相機的人。 一個不透光的盒子,這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用感光膠片反景物拍攝下來的攝影器材。它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我國對光和影像的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1031至1095年)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在此階段,照相機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採用,機械快門的調節范圍不斷擴大。照相機製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製造廠紛紛仿製萊卡型和羅萊弗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解析度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從而使攝影隊伍迅速擴大並走向專業化。 從1939年之後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光學工業製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學玻璃,如鑭、鈦、鎘等玻璃。從而更好地校正了攝影鏡頭的像差,使鏡頭向大孔徑和多種焦距的方向迅速發展。因而,出現了變焦、徽距、折反射式、廣角等多種攝影鏡頭。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照相機出現了計數器自動復零、反光鏡自動復位、半自動和全自動收縮光圈等結構。照相機的質量、產量開始飛速發展。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今為第三階段的後期。這期間,日本的小西六攝影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調焦照相機--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機.接著日本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雙優先式自動曝光照相機--美能達XDG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開創了一台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先例。 這期間,光學傳遞函數理論進入了光學設計領域,出現了成像質量高,色彩還原好,大孔徑,低畸變的攝影鏡頭。同時,鏡頭向系列化發展,由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並有了透視調整、 變焦徽距、夜視等攝影鏡頭。電子技術逐漸深入到照相機內部,多種測光、高精度的電子鏡間快門、電子焦平面快門以及易於控制的電子自拍機等都紛紛出現。曝光補償、存儲記憶、多紀錄功能、電動上弦卷片、自動調焦等各種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應用,高度自動化、小型、輕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質的各種新型相機,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不斷問世,從而為攝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設備。 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傳統相機成像過程: 1.經過鏡頭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膠片上 2.膠片上的感光劑隨光發生變化 3.膠片上受光後變化了的感光劑經顯影液顯影和定影 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補的影象 數碼相機成像過程: 1.經過鏡頭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將光轉換成電信號 3.經處理器加工,記錄在相機的內存上 4.通過電腦處理和顯示器的電光轉換,或經列印機列印便形成影象。 具體過程: 數碼相機是通過光學系統將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過A/D轉換器將每個像素上光電信號轉變成數碼信號,再經DSP處理成數碼圖像,存儲到存儲介質當中。 光線從鏡頭進入相機,CCD進行濾色、感光(光電轉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將拍攝物體「分解」成了一個一個的像素點,這些像素點以模擬圖像信號的形式轉移到「模數轉換器」上,轉換成數字信號,傳送到圖像處理器上,處理成真正的圖像,之後壓縮存儲到存儲介質中。 一:景物的反射光線經過鏡頭的會聚,在膠片上形成潛應影,這個潛影是光和膠片上的乳劑產生化學反應的結果。再經過顯影和定影處理就形成了影像。攝象頭的數碼影像和膠片成像原理不同,是經過鏡頭成像在CCD上,經過CCD的光電轉換,生成視頻信號,再經過顯示屏電光轉換,才生成圖像。

❻ 攝像頭是誰發明的呢

不能說攝像頭是誰發明的,攝像頭的發明其實就是相機的發明。
一個不透光的盒子,這就是照相機。照相機是用感光膠片反景物拍攝下來的攝影器材。它的發明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我國對光和影像的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1031至1095年)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於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台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1841年光學家沃哥蘭德發明了第一台全金屬機身的照相機。該相機安裝了世界上第一隻由數學計算設計出的、最大相孔徑為1:3.4的攝影鏡頭。
1845年德國人馮·馬騰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搖攝150°的轉機。 1849年戴維·布魯司特發明了立體照相機和雙鏡頭的立體觀片鏡。1861年物理學家馬克斯威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照片。
1866年德國化學家肖特與光學家阿具在蔡司公司發明了鋇冕光學玻璃,產生了正光攝影鏡頭,使攝影鏡頭的設計製造,得到迅速發展。1888年美國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柔軟、可卷繞的「膠卷」。這是感光材料的一個飛躍。同年,柯達公司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安裝膠卷的可攜式方箱照相機。
1906年美國人喬治·希拉斯首次使用了閃光燈。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台135照相機。
從1839年至1924年這個照相機發展的第一階段中,同時還出現了一些新穎的鈕扣形、手槍形等照相機。
從1925年至1938年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段時間內,德國的萊茲、羅萊、蔡司等公司研製生產出了小體積、鋁合金機身等雙鏡頭及單鏡頭反光照相機。
在此階段,照相機的性能逐步提高和完善,光學式取景器、測距器、自拍機等被廣泛採用,機械快門的調節范圍不斷擴大。照相機製造業開始大批量生產照相機,各國照相機製造廠紛紛仿製萊卡型和羅萊弗萊型照相機。黑白感光膠片的感光度、解析度和寬容度不斷提高;彩色感光片開始推廣,從而使攝影隊伍迅速擴大並走向專業化。
從1939年之後為照相機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此階段的前半期即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黑白、彩色膠片的質量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光學工業製成了含有稀有元素的新型光學玻璃,如鑭、鈦、鎘等玻璃。從而更好地校正了攝影鏡頭的像差,使鏡頭向大孔徑和多種焦距的方向迅速發展。因而,出現了變焦、徽距、折反射式、廣角等多種攝影鏡頭。鏡頭單層鍍膜得到普遍推廣。照相機出現了計數器自動復零、反光鏡自動復位、半自動和全自動收縮光圈等結構。照相機的質量、產量開始飛速發展。
從本世紀六十年代初至今為第三階段的後期。這期間,日本的小西六攝影公司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自支調焦照相機--柯尼卡C35A型135照相機.接著日本又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雙優先式自動曝光照相機--美能達XDG型135單鏡頭反光照相機。開創了一台相機具有多種曝光功能的先例。
這期間,光學傳遞函數理論進入了光學設計領域,出現了成像質量高,色彩還原好,大孔徑,低畸變的攝影鏡頭。同時,鏡頭向系列化發展,由焦距幾毫米的魚眼鏡頭到焦距長達2米的超攝遠鏡頭,並有了透視調整、 變焦徽距、夜視等攝影鏡頭。電子技術逐漸深入到照相機內部,多種測光、高精度的電子鏡間快門、電子焦平面快門以及易於控制的電子自拍機等都紛紛出現。曝光補償、存儲記憶、多紀錄功能、電動上弦卷片、自動調焦等各種功能得到愈益精美的應用,高度自動化、小型、輕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估質的各種新型相機,伴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不斷問世,從而為攝影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十分精良的設備。

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傳統相機成像過程:
1.經過鏡頭把景物影象聚焦在膠片上
2.膠片上的感光劑隨光發生變化
3.膠片上受光後變化了的感光劑經顯影液顯影和定影
形成和景物相反或色彩互補的影象
數碼相機成像過程:
1.經過鏡頭光聚焦在CCD或CMOS上
2.CCD或CMOS將光轉換成電信號
3.經處理器加工,記錄在相機的內存上
4.通過電腦處理和顯示器的電光轉換,或經列印機列印便形成影象。

具體過程:
數碼相機是通過光學系統將影像聚焦在成像元件CCD/ CMOS 上,通過A/D轉換器將每個像素上光電信號轉變成數碼信號,再經DSP處理成數碼圖像,存儲到存儲介質當中。
光線從鏡頭進入相機,CCD進行濾色、感光(光電轉化),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將拍攝物體「分解」成了一個一個的像素點,這些像素點以模擬圖像信號的形式轉移到「模數轉換器」上,轉換成數字信號,傳送到圖像處理器上,處理成真正的圖像,之後壓縮存儲到存儲介質中。
一:景物的反射光線經過鏡頭的會聚,在膠片上形成潛應影,這個潛影是光和膠片上的乳劑產生化學反應的結果。再經過顯影和定影處理就形成了影像。攝象頭的數碼影像和膠片成像原理不同,是經過鏡頭成像在CCD上,經過CCD的光電轉換,生成視頻信號,再經過顯示屏電光轉換,才生成圖像。

❼ 照相機是誰發明的

法國巴黎的艾爾豐斯基洛克士公司,製造世界上第一架照相機(1839)。 約公元前370年《墨經》述及針孔成像原理。 1839年8月19日,法國對全世界宣布了美術師L·達蓋爾(1787—1851)的攝影術,攝影術發明後,很快就風靡世界,並伴隨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進步,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生活誤樂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隨著時代的前進,她將進一步發展,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最早期的照相機可以上溯到1830~1880年。法國、英國、奧地利、比利時等國生產的滑箱式相機(也稱平板相機),用前後兩只暗箱移動調焦距,速度用鏡頭蓋控制,感光板是硝化纖維溶於酒精或乙醚的混合液中(火棉膠),將碘化鈉(碘化鉀)和少量溴化鉀放入火棉膠中拌勻再塗布在玻璃板上,再將塗布好的玻璃板放進密封暗箱內硝酸銀溶液中,硝酸銀與乳劑中碘化鈉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具有感光作用的碘溴化銀,然後裝在相機上拍攝(濕板),這就是火棉膠濕板攝影法。我國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小照相館還延用這種辦法—在玻璃板上塗碘溴化銀乳劑,俗稱玻璃底片進行拍攝。 1888年美國的喬治·伊斯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用膠卷的柯達相機——柯達1號攝影機。 1924年德國萊茨公司(Leiez)發明了第一台35mm萊卡(Leica)相機。 1937年德國生產了世界上第一台35mm單鏡頭反光相機——阿克塞太。 1959年奧大利「福倫達」公司生產出攝影用變焦鏡頭。 1977年日本「小西六」公司製造出世界第一台自動聚焦相機。 1988年日本生產出世界第一台能對移動物體進行自動聚焦的高級全自動單鏡頭反光相機——美能達7000I。 全世界公認攝影是法國L·達蓋爾發明的。1839年8月19日法國向全世界宣布。L·達蓋爾全名是路易·雅克·芒代·達蓋爾。1787年出生—1851年去世。他是一位風景畫家,專業畫舞台背景,當時風景畫、繪畫時流行一種工具——暗箱。暗箱的作用:風景物透過鏡頭進入暗箱中的45O反光鏡再反射到位於暗箱上方的磨砂玻璃上,再在磨砂玻璃上鋪上畫布作畫。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昨天留在暗箱上的畫布隱約有樹影已留在畫布上,就產生用什麼方法把暗箱玻璃上的影像留在畫布上,達蓋爾獲悉J·N尼埃普斯也在作這方面試驗,而此時J·N尼埃普斯已年過六十,已覺得財力、精力、物力力不從心,才同意和L·達蓋爾合作。1829年12月4日簽訂了十年合作協議,雙方公布各自研究成果,以求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雙方同意以雙方的名義公布研究成果,並平分利益。 J·N尼普埃斯的住地夏隆(Chaion)與L·達蓋爾簽訂協議,當即拿出了他的詳細製作方法,並做了示範,L·達蓋爾卻沒有拿出什麼東西,所以,有人懷疑,在此前,L·達蓋爾還沒有試驗出成果。協議簽訂後,雙方各自進行試驗再也沒有見面。1833年J·N尼普埃斯逝世,由他的兒子I·尼普埃斯繼承協議的合作關系,遺憾的是I·尼普埃斯不想做什麼試驗,所以只剩下L·達蓋爾一人獨自探索了。 1837年,L·達蓋爾又經過了八年的探索,終於成功地拍攝出一幅自然光下的靜物片。1839年8月19日世界攝影史第一頁揭開了面紗——法國科學院和美術學會召開一個盛大的會議,會上宣布了這一重大發明——暗箱十 達蓋爾攝影法(感光板)便拍攝成了正像的照片。 所以說世界上第一台相機及感光、沖洗、定影的方法是L·達蓋爾發明的。

❽ 最早的相機是誰發明的

1816 法國.Niepce發明世界第一台試驗用照相機
1835 英國Talbot發明英國第一台試驗照相機並拍攝負片
1837 攝影發明者法國Daguerre製作商品化的Daguerre照相機
1841 德國光學家Voitglander研製出首台帶Pitzvar鏡頭的金屬照相機
1851 英國Archer製作最早的濕板相機
1861 英國Ross公司發行首台濕板全景相機
1871 英國Maddox牌第一台干板相機
1875 德國搖頭相機
1888 美國Kodak公司發行最先採用膠卷的方盒照相機 No.1 Kodak
1890 英國Park牌第一台干板雙反相機問世
1893 荷蘭和英國合作的Loman§Hinton 公司發行第一台干板單反相機
1896 英國Newman § Guardia公司生產第一台摺合式干板Nydia相機
1987 Kodak公司生產第一台摺合式120相機
1900 Kodak公司發行第一代輕便普及Brownie相機和使用120膠卷的
全景相機
1900 第一代雙鏡頭立體照相機
1902 第一台拍三原色底片的照相機
1902 美國FORMAR & SCHWING公司推出5X7英寸的大型的單鏡頭反光
焦平快門新聞照相機Graflex
1914 德國人O. Barnack製作Leica 135原型機
1924 德國Enst Leits公司批量生產的Leica相機
1929 德國Rolleiflex第一代120雙鏡頭反光式照相機
1932 測距和聚焦聯動的Leica I型照相機問世
1932 德國Zeiss公司發行1/1000秒縱走金屬簾幕快門的 Contax I相機
1935 德國Zeiss公司發行帶測光表的Contaflex 135雙鏡頭反光照相機
1935 德國Ihagee公司製造第一台120單鏡頭反光俯視取景相機Exakta 4
德國庫瑞列(Korelle?)120單反相機(1932)
1936 Zeiss公司發行帶測光表的Contax III 135平視取景照相機
1936 Ihagee公司製造第一台135單鏡頭反光俯視取景相機Kine Exakta
1938 Kodak公司發行 120快門先決自動曝光相機Super Kodak Six-20
1938 拉脫維亞生產第一台8X11毫米微型照相機Minox
1939 美國的測距與聚焦聯動照相機 Compass問世
1939 美國人H.Edgar發明的電子閃光燈 Kodatron Speedlight*
1941 Kodak公司生產首次採用鍍膜鏡頭的照相機Ektra
1947 美國人Land發明一步成象黑白照相機Polaroid
1948 瑞典發行高性能的120俯視單反相機Hasselblad
1948 東德Zeiss廠發明第一代五棱鏡平視單反135相機 Contax S
1952 日本第一代五棱鏡平視單反120相機Pentax 6X7問世
1954 日本在Asahiflex IIb相機上首先採用反光鏡自動復位裝置
1956 Voigtlander公司推出首次內裝測光表的135旁軸相機 Vitessa
1959 日本研製出自動收縮光圈的單反相機Minolta SR-2和Mamiya
1959 日本推出首次裝有可更換取景器和外接電動卷片器的相機Nikon F
1960 Pentax公司製成第一台TTL測光135單反相機Pentax Spotmatic
1960 日本 Konica F 照相機上金屬簾幕式快門速度達到1/2000秒
1963 西德Zeiss廠推出第一代135快門先決單反照相機Super Contaflex
1963 Kodak公司製成第一台126全自動袖珍相機Kodak Instimatic
1963 日本推出第一台135半格單反相機Olympus Pen F
1964 日本Coper和Seiko分別研製出電子控制的簾幕快門*
1965 日本推出TTL鏡頭測光的135單反相機Pentax Spotmatic SLR和
Topcon Super D
1966 Konica公司製成全幅半幅兩用135自動單反相機Konica Autoflex
1967 西德 Rollei 35測光袖珍相機問世
1969 Hasselblad EL 成為最早到達月球的照相機
1971 光圈先決時間自動的單反相機Pentax Spotmatic ES問世
1972 一步成象彩色照相機Polaroid SX-70在美國問世
1973 Pentax M照相機上 首次採用多層鍍膜的鏡頭
1976 日本Canon公司第一台時間先決光圈自動的照相機Canon AE-1
1977 Minolta公司推出兼有光圈先決和快門先決的照相機 MinoltaXD-7
1977 Konica公司發明第一台自動聚焦袖珍相機Konica C35AF
1978 Canon公司推出第一台程序自動曝光相機 Canon AE-1 Program
1979 Konica公司製成內裝電動卷片器135單反相機Konica FS-1
1979 第一台碟式微型相機 Kodak 200問世
1982 Pentax Otron II袖珍相機實現DX膠卷自動識碼
1982 Minolta公司製成雙焦距自動聚焦袖珍相機Minolta AF-TELE
1984 Pentax公司製成攜帶型多模式自動曝光120單反相機Pentax 645
1984 Konica公司製成DX識碼135單反相機 Konica TC-X
1985 Minolta公司發明機身一體化自動對焦135單反相機 Minolta 7000
1986 Pentax公司推出第一台變焦全自動袖珍相機 Pentax Zoom 70
1986 Olympus發行公司帶慢速閃光燈全同步照相機Olympus OM-4
1816 法國J.Niepce發明世界第一台試驗用照相機
1835 英國Talbot發明英國第一台試驗照相機並拍攝負片
1837 攝影發明者法國Daguerre製作商品化的Daguerre照相機
1841 德國光學家Voitglander研製出首台帶Pitzvar鏡頭的金屬照相機
1851 英國Archer製作最早的濕板相機
1861 英國Ross公司發行首台濕板全景相機
1871 英國Maddox牌第一台干板相機
1875 德國搖頭相機
1888 美國Kodak公司發行最先採用膠卷的方盒照相機 No.1 Kodak
1890 英國Park牌第一台干板雙反相機問世
1893 荷蘭和英國合作的Loman§Hinton 公司發行第一台干板單反相機
1896 英國Newman § Guardia公司生產第一台摺合式干板Nydia相機
1987 Kodak公司生產第一台摺合式120相機
1900 Kodak公司發行第一代輕便普及Brownie相機和使用120膠卷的
全景相機
1900 第一代雙鏡頭立體照相機
1902 第一台拍三原色底片的照相機
1902 美國FORMAR & SCHWING公司推出5X7英寸的大型的單鏡頭反光
焦平快門新聞照相機Graflex
1914 德國人O. Barnack製作Leica 135原型機
1924 德國Enst Leits公司批量生產的Leica相機
1929 德國Rolleiflex第一代120雙鏡頭反光式照相機
1932 測距和聚焦聯動的Leica I型照相機問世
1932 德國Zeiss公司發行1/1000秒縱走金屬簾幕快門的 Contax I相機
1935 德國Zeiss公司發行帶測光表的Contaflex 135雙鏡頭反光照相機
1935 德國Ihagee公司製造第一台120單鏡頭反光俯視取景相機Exakta 4
德國庫瑞列(Korelle?)120單反相機(1932)
1936 Zeiss公司發行帶測光表的Contax III 135平視取景照相機
1936 Ihagee公司製造第一台135單鏡頭反光俯視取景相機Kine Exakta
1938 Kodak公司發行 120快門先決自動曝光相機Super Kodak Six-20
1938 拉脫維亞生產第一台8X11毫米微型照相機Minox
1939 美國的測距與聚焦聯動照相機 Compass問世
1939 美國人H.Edgar發明的電子閃光燈 Kodatron Speedlight*
1941 Kodak公司生產首次採用鍍膜鏡頭的照相機Ektra
1947 美國人Land發明一步成象黑白照相機Polaroid
1948 瑞典發行高性能的120俯視單反相機Hasselblad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鏡頭鍍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