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例證法是誰發明的

例證法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14 12:52:34

⑴ 例證法和數學歸納法不是矛盾嗎

這是兩種不同的方法,有啥矛盾可言。
例證法,就是取例子證明,屬於不完全歸納法
這種方法對於否定結論,非常有效。
但對於肯定結論,有時是無效的。但有時是有效的。
比如
要說明
ax²+bx+c恆等於0,只有舉出3個例子即可。
而數學歸納法是完全歸納法。
數學上證明與自然數N有關的命題的一種特殊方法,它可以肯定結論。

⑵ 例證法和引證法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如下:
1、意思不同
①引證法是通過引用經典語錄、約定成俗的市井言論、生活常識等作為論證論據來證明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
②例證法是論說文章中亮明觀點後舉出具體實例證明觀點的一種論證方法。
2、作用不同
①引證法證明用權威性的話語,會使說理更加深刻、透徹,具有說服力,著力體現理論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
②例證法證明任何觀點都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實勝於雄辯,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觀點,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3、特點不同
①引證法主要是要注意所引言論、事理的准確性和針對性,還要清楚並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論據;
②例證法不能只把例子擺在論點後,而不去揭示論點論據之間的內在聯系,即擺出事實後,需要講道理。

⑶ 什麼是例證法

就是利用具體的事例來證明
比如說,
命題: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證明:9為奇數,但是9為合數.所以命題錯誤.

⑷ 在議論文中,演繹法、例證法、對比法、類比法的區別是什麼

【引自新浪愛問知識人】因為覺得有示例更為清楚就轉過來了,已註明出處~

關於議論文的論證方法,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細究起來非常復雜。大學語文教學中採用的是一種最基本的、最實用的分類方法。那就是把全部論證方法概括為三類:一是演繹論證法,二是歸納論證法,三是比較論證法。其中歸納法大多可以稱為例證法,而比較法則分為類比法和對比法兩種。要掌握這些論證方法,有一個簡易有效的基本思路,那就是先認清論據,然後根據論據與論點的關系來確定論證方法。論據主要有三種:一是理論性論據,二是事實性論據,三是比喻性論據。從理論論據到論點,必然是演繹論證法;從事實論據到論點,必然是歸納法或稱例證法;從比喻到論點,必然是類比法。然後再加一條:凡論據間構成對比關系的,都是對比法。

1.關於演繹論證法,大學語文要求不高,只要注意作品中那些引用名人名言的地方,以及那些先講一個普遍原理來證明論點的地方就可以了。例如:
在《季氏將伐顓臾》中,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陳力就列,不能者止」來駁斥冉有推卸責任的觀點,這種論證方法是 ( )
A.演繹法
B.例證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正確答案是A。這是以名人名言為論據,講的是普遍道理,得出的是個別結論,所以是演繹法。

再如:
下列論證,通過演繹法來證明「過去、現在、未來一貫相連」的是 ( )
A.時間但有過去與未來,並無現在
B.屈原的《離騷》,永遠使人人感泣
C.宇宙大化,刻刻流轉,絕不停留
D.一掣現在的鈴,過去未來皆相呼應
正確答案是C。C講的是宇宙普通規律,過去、現在、未來的一貫相連性是宇宙規律的某一方面規律,所以由被及此,只能通過演繹。B是現實社會中過去、現在、未來一貫相連的一個例子,只能是例證法。D是一個比喻,只能是類比法。 A不是論據,而是論點,且是與過去、現在、未來的一貫相連性相對立的觀點,所以根本不在可考慮之列。

2.關於歸納法,在大學語文考試中,只要記住「凡舉例說明都是歸納論證法」這句話就可以了。試題中多用例證法這一術語,其他非例證性的復雜的歸納法一般不考。例如:
在《趙威後問齊使》中,趙威後用「二士弗業,一女不朝」為實例來批評各國政治失當,這種論證方法是 ( )
A.演繹法
B.歸納法
C.類比法
D.對比法
正確答案是B。因為凡事實例證都必須經過歸納方能得出論點。

3.關於類比法,在大學語文中,只要記住「凡比喻論據都是類比論證法」這句話就可以了,因為凡是類比,都是不同層面、不同方式的打比方。例如:
下列《答李翊書》中的論證,屬於運用類比論證方法的是 ( )
A.用「養其根而俠其實」來闡發為文立言之本
B.用「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來強調思想修養重要
C.用「有志乎古者希」來證實李翊值得褒揚
D.用「無誘於勢利」來論證做學問的正確態度
正確答案是A。因為只有這個選項是用比喻來闡明論點,種果樹與寫文章是兩碼事,它們之間只能是類比關系。B中的「仁義之人」與思想修養之間不是比喻關系,C中李朔的「有志乎古」與值得褒揚是因果關系,也不是比喻,D中的「無誘於勢力」是正確態度的內容,也不是比喻,所以它們都不是類比論證法。

特別要注意的是歸納法與類比法的區別。在試題的選項中,這兩種論據常混放在一起,檢查你是否能區分得清楚。這其實很簡單,只要看其是「舉例說明」還是「打比方說明」就行了。例如:
下列《論學問》中的例句,通過類比法來論證「精神上的缺陷可由相應的學問來補救」的有( )
A.緩步有益於胃,騎馬有益於頭腦
B.肉體上的病患都有適當的運動來治療
C.一個人心志不專,他頂好研究數學
D.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辨
E.人的天賦如野生花草,需要學問修剪
正確答案是ABE。論點是學問與精神的關系,C和D是以數學、倫理學、修辭學為例證,都屬學問,都有益於某種精神培養,所以都是例證法,不是類比法; A、B、E中的緩步、騎馬、運動、修剪花草,都不是做學問,只是比喻,所以就都是類比法,不是例證法。不要看到「具體事物」就認為是舉例。舉例是論點本體范圍內的具體材料,比喻是本體與他物的相似聯類,不能混為一談。

4.比較法中的對比法容易識別,因為大家都太熟悉什麼是對比了。但在用文學語言暗示的材料中,也有較難以識別的,須仔細考慮。例如:
下列《燈下漫筆》中的論據,用對比法來證明人民「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的有 ( )
A.亂離人,不及太平犬
B.雖不算人,究竟已等於牛馬了
C.漢族發祥、發達、中興時代
D.茅檐下有淡飯,路傍有殘羹,野上有餓莩
E.有吃燒烤身價不資的闊人,也有餓得垂死每斤八文的孩子
正確答案是AE。A與B的差別,一是「不及」,一是「等於」,前者有對比,後者無對比, 「不及太平犬」是連奴隸也當不上, 「等於牛馬」是當上了奴隸,思考要精細。D和E的差別比較明顯:前者三句都講人民窮苦,雖是連奴隸都不如,但沒有對比.後者有「闊人」與窮孩子的對比,所以前者只能是例證法,後者才是對比法。

⑸ 文學中的例證法是什麼

例證法,是論說文章中亮明觀點後舉出具體實例證明觀點的論證方法。
作用
例證法在議論文中用得最多最廣。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種推理方法。因為任何觀點不能孤立存在,而事實勝於雄辯,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觀點,會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所以例證法是一般議論文都要用到的。
運用例證法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能只把例子擺在論點後,而不去揭示論點論據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加以充分的分析、說理,就不能把觀點闡述清楚,文章就會變得簡單化,缺乏內在的邏輯力量。擺出事實後,需要講道理。
2、例證法中所選的例子,一定要真實而有典型性,否則就無法說明問題。
3、這是一種從材料到觀點,從個別到一般的論證方法,是從對許多個別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歸納出一個共同的結論的推理形式。使用這種方法,一般是先分論後結論,即開門見山提出論題,然後圍繞論題逐層運用材料證明論點,最後歸納出結論。這種結構的方法,比較符合人們的思維認識規律。運用事實論證進行論證時列舉的事實可以有兩種形式,即概括總體性事實和枚舉個別事實。概括總體性事實的說服力在於事實所體現的普遍性,它是對事實的總體或全局的全面性統計或概括。採用枚舉個別事例的論證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舉幾個事例即可。枚舉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時也要考慮到經濟原則,盡可能不要同類重復。
4、讀者在分析例證法時,一定要領會作者所舉事實是從哪個方面、那個層次、哪個角度去證明中心論點的,理解它與中心論點的內在聯系。

⑹ 為什麼把亞里士多德稱為邏輯學之父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系統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系統有一個很明顯的核心,即三段論。三段論是《工具論》的主題,亞里士多德對三段論進行的研究是他在邏輯學上的最大成就。在討論三段論之前,我們首先得說明它所依賴的一些概念。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樣的語句可以作為系統的命題。《解釋篇》告訴我們,「簡單命題是一種有意義的表述,它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在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存在」 。命題也包括復合命題,但復合命題也基於簡單命題,因為「其他命題都是結合而成的」 。

命題有單一命題與復多命題之分。單一命題是包含單一詞項(如「蘇格拉底」,「希臘」等)的命題,而復多命題只含普遍詞項(如「人」,「希臘人」等)。

第二,我們要知道什麼樣的命題可以作為推理的前提。根據《前分析篇》,三段論的前提「是對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一個陳述」 。

它是由一個主項和一個謂項組成的,它或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或是全稱的或是特稱的。證明與辯證的前提還有所區別:「證明的前提是對兩個相矛盾陳述中一方的論斷,辯證的前提則是對在兩種相矛盾的陳述中應接受哪一種這一問題的回答。」

1.三段論(演繹推理)

亞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寫道:「三段論是一種論證,其中只要確定某些論斷,某些異於它們的事物便可以必然地從如此確定的論斷中推出。」 ,這就是演繹推論的一個定義。

三段論由兩個普遍前提得出一個結論。兩個前提又是以三個詞項構成的,其中一個詞項在兩個前提都出現,它叫做『中詞』。其他詞項叫做『端詞』,第一個前提的叫做『小詞』,第二個前提的叫做『大詞』(又叫『端項』、『小項』等)。

後來不少哲學著作舉了以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三段論:
所有人都是有死的,
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是有死的。
然而,雖然很古老,但這並不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一個三段論,而是後來逍遙派發展的三段論的例子。我們正好可以通過分析為什麼這個例子不是亞里士多德式三段論注意到他的三段論的特點。

首先「蘇格拉底」是單一詞項,而在亞里士多德的系統里所有的前提是由普遍詞項構成的。其次,它是一個推論,它承認了兩個前提並得出一個結論;而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則是一種蘊涵,它本身並不把前提當真。我們再舉一個符合這些要求的例子:
如果所有人都有死的,
並且所有希臘人都是人,
那麼所有希臘人都有死的。
這才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三段論的正確的例子。但我們得注意,這只不過是一個三段論的一個具體的例子,而本身不屬於邏輯學的范圍,因為它含著「人」、「死」、「希臘人」不屬於邏輯學的詞項。亞里士多德的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把變項引入邏輯,用一個字代替任何符合他的要求的詞項。根據《後分析篇》的原文,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三段論原來的樣子:
如果所有B是A,
並且所有C是B,
那麼所有C是A。
這就是《前分析篇》第一個三段論,後來的學者把它叫做「Barbara」。
而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在於,他把三段論的定義作為出發點對所有的三段論進行研究。他不但寫出了所有有效的三段論,他還證明了這些三段論是有效的,並說明為什麼其他三段論不能成立。更令人佩服的是這些證明的方式很接近現代邏輯學的證明,而且幾乎沒有任何錯誤。

2.歸納推理
在亞里士多德的看來,三段論就是演繹推理,而除了演繹推理之外,只有通過歸納推理才能得到知識。他對歸納的定義很清楚:「歸納則是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例如,假如技術嫻熟的舵工是最有能力的舵工,技術嫻熟的戰車馭手是最有能力的馭手,那麼一般地說,技術嫻熟的人就是在某一特定方面最有能力的人」 。
他還把歸納推論跟三段論聯起來,叫它歸納三段論:「歸納或歸納推理,就是通過另一個端項確立一個端項與中項的聯系;例如B是A和C的中項,通過C證明A屬於B,我們就是這樣進行歸納證明的」 。他還舉了一下例子說明:讓A表示「長壽的」,B表示「無膽汁的東西」,C表示「長壽的個體(如人、馬、騾子等)」。我們有A屬於所有C並且B屬於所有C。那麼,「如果C與B換位,即如果中項在廣延上並不更寬,則A必定屬於B」。這對中項的要求很重要,因為它保證歸納三段論是一種必然性推里。他的形式是:
如果所有C是A,
並且所有C是B,
那麼所有B是A。

3.歸謬法
歸謬法是指為了證明命題A,先設定命題A(即A的否定命題),從中推出一個矛盾,因此否定前提A,肯定A。亞里士多德的歸謬法完全是典型的歸謬法,只不過是跟他的三段論的概念合在一起:「歸謬法先規定它所要反駁的命題,然後用它推出一個公認的謬誤。…歸謬法設定一個三段論的前提,一個與結論想矛盾的命題。」 在《工具論》亞里士多德廣泛使用歸謬法來證明三段論。

4.例證法
例證法是從個別的事物推出個別的事物。亞里士多德把例證法看作是一種歸納,但實際上它是包括演繹、歸納與類比的一種推理方法。亞里士多德寫道:「當大項通過一個相似於第三個詞項被證明屬於中項時,我們就獲得了一個例證」 。如果知道A屬於B並想證明A屬於C,先用歸納推出B與C同類,都屬於某類D並且A也屬於D,然後用三段論就可以推出A屬於C。所得出的結論則又有必然性(因為亞里士多德的歸納法與三段論都有必然性),又是一種類比。

亞里士多得舉例說明:如果要證明「反對忒拜的戰爭是壞的」,可以用「忒拜反對福奧克斯戰爭是壞的」作為例證,因為「反對忒拜的戰爭」與「忒拜反對福奧克斯戰爭」都屬於反對鄰邦的戰爭。我們把「忒拜反對福奧克斯戰爭是壞的」作為證據推出「反對鄰邦的戰爭是壞的」,然後通過一個三段論我們就有「反對忒拜的戰爭是壞的」。

亞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創立了幾乎豐富了每個哲學領域的形式邏輯學,對科學做出了許多貢獻。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

⑺ 以「成功的人,都是從小事做起」為論點,運用例證法,寫一個不少於250字的片段

成功的人都是從小事做起,為隆典越用力陣法寫一個不少於250片的欄位啊,這個你就要慢慢的寫了,我們答題的哪能給你打250個字?

⑻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用的是例證法嗎

A B

⑼ 伶官傳序中是如何運用例證法的

你可以運用那個訓章法曲奇比例認證。

⑽ 為什麼把亞里士多德稱為邏輯學之父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系統
亞里士多德的邏輯系統有一個很明顯的核心,即三段論。三段論是《工具論》的主題,亞里士多德對三段論進行的研究是他在邏輯學上的最大成就。在討論三段論之前,我們首先得說明它所依賴的一些概念。
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樣的語句可以作為系統的命題。《解釋篇》告訴我們,「簡單命題是一種有意義的表述,它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在過去、現在或將來的存在」 。命題也包括復合命題,但復合命題也基於簡單命題,因為「其他命題都是結合而成的」 。命題有單一命題與復多命題之分。單一命題是包含單一詞項(如「蘇格拉底」,「希臘」等)的命題,而復多命題只含普遍詞項(如「人」,「希臘人」等)。
第二,我們要知道什麼樣的命題可以作為推理的前提。根據《前分析篇》,三段論的前提「是對某一事物肯定或否定的一個陳述」 。它是由一個主項和一個謂項組成的,它或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或是全稱的或是特稱的。證明與辯證的前提還有所區別:「證明的前提是對兩個相矛盾陳述中一方的論斷,辯證的前提則是對在兩種相矛盾的陳述中應接受哪一種這一問題的回答。」
1.三段論(演繹推理)
亞里士多德在《前分析篇》寫道:「三段論是一種論證,其中只要確定某些論斷,某些異於它們的事物便可以必然地從如此確定的論斷中推出。」 ,這就是演繹推論的一個定義。
三段論由兩個普遍前提得出一個結論。兩個前提又是以三個詞項構成的,其中一個詞項在兩個前提都出現,它叫做『中詞』。其他詞項叫做『端詞』,第一個前提的叫做『小詞』,第二個前提的叫做『大詞』(又叫『端項』、『小項』等)。
後來不少哲學著作舉了以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三段論:
所有人都是有死的,
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是有死的。
然而,雖然很古老,但這並不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一個三段論,而是後來逍遙派發展的三段論的例子。我們正好可以通過分析為什麼這個例子不是亞里士多德式三段論注意到他的三段論的特點。
首先「蘇格拉底」是單一詞項,而在亞里士多德的系統里所有的前提是由普遍詞項構成的。其次,它是一個推論,它承認了兩個前提並得出一個結論;而亞里士多德的三段論則是一種蘊涵,它本身並不把前提當真。我們再舉一個符合這些要求的例子:
如果所有人都有死的,
並且所有希臘人都是人,
那麼所有希臘人都有死的。
這才是亞里士多德所說的三段論的正確的例子。但我們得注意,這只不過是一個三段論的一個具體的例子,而本身不屬於邏輯學的范圍,因為它含著「人」、「死」、「希臘人」不屬於邏輯學的詞項。亞里士多德的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就是把變項引入邏輯,用一個字代替任何符合他的要求的詞項。根據《後分析篇》的原文,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三段論原來的樣子:
如果所有B是A,
並且所有C是B,
那麼所有C是A。
這就是《前分析篇》第一個三段論,後來的學者把它叫做「Barbara」。
而亞里士多德的成就在於,他把三段論的定義作為出發點對所有的三段論進行研究。他不但寫出了所有有效的三段論,他還證明了這些三段論是有效的,並說明為什麼其他三段論不能成立。更令人佩服的是這些證明的方式很接近現代邏輯學的證明,而且幾乎沒有任何錯誤。
2.歸納推理
在亞里士多德的看來,三段論就是演繹推理,而除了演繹推理之外,只有通過歸納推理才能得到知識。他對歸納的定義很清楚:「歸納則是從個別到一般的過程。例如,假如技術嫻熟的舵工是最有能力的舵工,技術嫻熟的戰車馭手是最有能力的馭手,那麼一般地說,技術嫻熟的人就是在某一特定方面最有能力的人」 。
他還把歸納推論跟三段論聯起來,叫它歸納三段論:「歸納或歸納推理,就是通過另一個端項確立一個端項與中項的聯系;例如B是A和C的中項,通過C證明A屬於B,我們就是這樣進行歸納證明的」 。他還舉了一下例子說明:讓A表示「長壽的」,B表示「無膽汁的東西」,C表示「長壽的個體(如人、馬、騾子等)」。我們有A屬於所有C並且B屬於所有C。那麼,「如果C與B換位,即如果中項在廣延上並不更寬,則A必定屬於B」。這對中項的要求很重要,因為它保證歸納三段論是一種必然性推里。他的形式是:
如果所有C是A,
並且所有C是B,
那麼所有B是A。
3.歸謬法
歸謬法是指為了證明命題A,先設定命題A(即A的否定命題),從中推出一個矛盾,因此否定前提A,肯定A。亞里士多德的歸謬法完全是典型的歸謬法,只不過是跟他的三段論的概念合在一起:「歸謬法先規定它所要反駁的命題,然後用它推出一個公認的謬誤。…歸謬法設定一個三段論的前提,一個與結論想矛盾的命題。」 在《工具論》亞里士多德廣泛使用歸謬法來證明三段論。
4.例證法
例證法是從個別的事物推出個別的事物。亞里士多德把例證法看作是一種歸納,但實際上它是包括演繹、歸納與類比的一種推理方法。亞里士多德寫道:「當大項通過一個相似於第三個詞項被證明屬於中項時,我們就獲得了一個例證」 。如果知道A屬於B並想證明A屬於C,先用歸納推出B與C同類,都屬於某類D並且A也屬於D,然後用三段論就可以推出A屬於C。所得出的結論則又有必然性(因為亞里士多德的歸納法與三段論都有必然性),又是一種類比。
亞里士多得舉例說明:如果要證明「反對忒拜的戰爭是壞的」,可以用「忒拜反對福奧克斯戰爭是壞的」作為例證,因為「反對忒拜的戰爭」與「忒拜反對福奧克斯戰爭」都屬於反對鄰邦的戰爭。我們把「忒拜反對福奧克斯戰爭是壞的」作為證據推出「反對鄰邦的戰爭是壞的」,然後通過一個三段論我們就有「反對忒拜的戰爭是壞的」。
亞里士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他創立了幾乎豐富了每個哲學領域的形式邏輯學,對科學做出了許多貢獻。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象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網路全書。恩格斯稱他是「最博學的人」。
?/P>

閱讀全文

與例證法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