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一個科學發明

一個科學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4 12:30:15

㈠ 科學發明有哪些

這可就多咯,比如:反物質飛船一種最新的科技發明。最早出現在《反物質飛船》(威廉森)中,它首先於1942-1943期間在《驚奇故事》連載。美國研究反物質太空船 以正電子為燃料6周可達火星以正電子為燃料只需幾十毫克,速度卻比核動力太空船快一倍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宇航局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資助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正致力於以反物質作為動力的太空船研究。燃料重量比方糖還輕科幻小說中,大多數自主型恆星飛船使用反物質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質是最具潛力的燃料。要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萬噸的化學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質為燃料的話,僅僅幾十毫克的反物質(一毫克約為一塊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幫助人類實現登上火星的夢想,而且只需要6周時間。以前的反物質太空船設計使用反質子,它們在湮滅時會產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馬射線,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設計將採用正電子,正電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比反質子低400倍,從而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極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如何儲存成技術挑戰先進理念研究所正對此展開初步研究,不過目前還面臨一個技術挑戰,那就是生產正電子價格過於昂貴。在太空中,宇宙射線中高速粒子可以通過相互碰撞產生反物質。而在地球上,我們卻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來生產反物質,NIAC首席研究員史密斯說,「據粗略估計,以現在的技術來為人類火星之旅生產正電子,每生產10毫克正電子將耗資約2.5億美元」。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間內儲存足夠的正電子。因為它們會吞食正常物質,所以無法把它們裝入瓶子,只能存放在電磁場內。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開發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假如他們的努力實現,也許未來人類真的可以藉助科幻小說里描述的能源遨遊太空。反物質太空船三大優勢正電子動力太空船與現在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相比將有幾個方面的優勢。優勢1:旅途更安全美國火星登陸計劃正提議使用核反應堆為火星太空船提供動力。但是核反應堆相當復雜,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核反應堆發生故障。而正電子反應堆能像核反應堆一樣為太空船提供充足動力,並且其結構相當簡單。優勢2:不會產生殘留物採用核燃料作為動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後所產生的核廢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電子反應堆,在其燃料耗盡之後則不會產生殘留物,因此即使殘留正電子反應堆偶然進入地球大氣層也不會引發安全方面的擔憂。優勢3:45天內可達火星正電子反應堆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陸計劃,太空船和宇航員將在大約180天後飛抵火星。正電子動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達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內完成。

㈡ 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有哪些

1、愛迪生

在很久以前沒有發明燈泡的時候,很多人晚上的照明一般是使用蠟燭燈、煤油燈等,那時候的愛迪生內心十分的苦惱,他決心要發明一種能夠耐用的光線明亮的燈泡。愛迪生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幾年之後愛迪生失敗的經歷被許多的人嘲笑,認為他是做白日夢,尤其是認為愛迪生做了很多失敗的實驗。面對別人的質疑和不信任,愛迪生卻並沒有放棄燈絲實驗計劃,反而以此為動力繼續展開自己的科學實驗。

於是又試驗了一種碳化棉簽作為燈絲材料,把燈泡中抽成真空,這種材料還是堅持很久,可是在四十五小時不久就燒斷了,但是愛迪生已經興奮不已了,他已經嘗試了超過六千多次的實驗了,而這一次無疑是找到突破點。

愛迪生又開始進行了燈絲實驗,功不負有心人,他發現了鎢絲可以作為電燈材料,為此他欣喜若狂,這種材料是燈泡的絕佳材料,發出的光線十分的明亮,又不易燒斷適合長期使用。如此燈泡便慢慢的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夜晚中必備的照明工具。

2、瓦特

瓦特在原有蒸汽機的基礎上發明的新式蒸汽機結構在之後的50年之內幾乎沒有什麼改變。瓦特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並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它使得工廠的選址不必再依賴於煤礦而可以建立在更經濟更有效的地方,也不必依賴於水能從而能常年地運轉,這進一步促進了規模化經濟的發展,大大提高了生產率的同時也使得商業投資更有效率。

蒸汽機為一系列精密加工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更高的工藝保證各種機器包括蒸汽機本身的性能提高。經過不斷的努力,引入更高氣壓的蒸汽,蒸汽火車蒸汽輪船便很快相繼問世。

3、牛頓

牛頓1672年創制了反射望遠鏡。他用質點間的萬有引力證明,密度呈球對稱的球體對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質量的質點放在中心的位置來代替。他還用萬有引力原理說明潮汐的各種現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關,而且同太陽的方位有關。牛頓預言地球不是正球體。歲差就是由於太陽對赤道突出部分的攝動造成的。

4、居里夫人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凈的氯化鐳,並准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鐳是一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像細鹽一樣的白色結晶,鐳具有略帶藍色的熒光,而就是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譜線都不相同。鐳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一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一步的實際應用。

鐳射線對於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一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於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

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在法蘭西共和國,鐳療術被稱為居里療法。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於促進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在實際中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萊特兄弟

萊特兄弟是美國著名的發明家哥哥是威爾伯·萊特,弟弟是奧維爾·萊特。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完全受控、依靠自身動力、機身比空氣重、持續滯空不落地的飛機,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

飛機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有人將它與電視和電腦並列為20世紀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三大發明。萊特兄弟首創了讓飛機能受控飛行的飛行控制系統,從而為飛機的實用化奠定了基礎,此項技術至今仍被應用在所有的飛機上。萊特兄弟的偉大發明改變了人類的交通、經濟、生產和日常生活,同時也改變了軍事史。

㈢ 急求一個科學急求一個科學小發明的做法,簡單點

1.氣墊飛行

用熱水沖淋一隻玻璃杯子,並在杯里留少許熱水。然後把杯子迅速反扣在光滑的桌面上。這時,朝杯子輕輕地吹風或用羽毛推它,玻璃杯便鬼使神差似的在桌面上輕松地滑行起來,就像滑冰一樣,幾乎沒有什麼摩擦力。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是由於,當杯子迅速反扣在桌面上時,杯中熱水倒出,便有空氣進入,杯壁及留下的熱水具有的熱量使這些空氣發生熱膨脹現象,從而把反扣在桌面的杯子微微向上托起。這時的杯子已經不再與桌面直接相接觸了,而是支持在一層薄薄的水膜和「飛墊」上。因此,杯子和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就變得很小很小了。故此,只要有很小的外力作用,杯子便向前滑行啦!

2.摩擦產生熱

右手捏緊銅絲往右拉,讓銅絲在握著的左手間滑動,這時左手便會有熱的感覺。

兩手捏緊銅絲,迅速地來回彎折多次,銅絲的被彎折處就會變得灼熱燙手了。這是咋回事呢?

這是因為,物體摩擦可以產生熱。上面的兩實驗中,第個實驗是銅絲與手之間的摩擦。第二個實驗是銅絲在彎折時,銅絲內部分子之間的內摩擦。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機械能通過摩擦轉換成熱能的。

3.奇特的冰凍

實驗(1)將汽水放在冰箱里冷凍到快要結冰的程度(但尚未結冰)。把汽水拿出冰箱,打開瓶蓋,雖然處於室溫中,汽水瓶中卻很快結出冰塊來。

實驗(2)將一瓶普通冷水,用布包好後放入冰箱中進行冷凍。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後,瓶里的水結成了冰,但瓶子卻被脹裂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因為:在實驗(1)中,汽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因而冰點較低,難以結冰。打開瓶蓋,二氧化碳氣化後,冰點升高了;同時,二氧化碳氣化時還要吸熱,使汽水的溫度進一步降低。於是,瓶里很快結出了冰塊。

在實驗(2)中,水在結冰時體積要增大,所以瓶子被脹裂。用布包著是為了防止瓶子脹裂時玻璃碎片散落到冰箱里的緣故。

記得採納哦

㈣ 科學技術發明

我認為近代對人類社會與生活影響最大的科學技術或發明是:電工

理由:
研究電磁領域的客觀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技術,以及電力生產和電工製造兩大工業生產體系。電磁是自然界物質普遍存在的一種基本物理屬性。因此,研究電磁規律及其應用的電工科學技術對物質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能

源、信息材料等現代社會的支柱都有著深刻的影響。電能作為一種二次能源,便於從多種途徑獲得(如水力發電、火力發電、核能發電、太陽能發電及其他各種新能源發電等),同時又便於轉換為其他能量形式以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種種需要(如電動力、電熱、電化學能、電光源等)。與其他能源相比,電能在生產、傳送、使用中更易於調控。這一系列優點,使電能成為最理想的二次能源,格外受到人們關注。

電能的開發及其廣泛應用成為繼蒸汽機的發明之後,近代史上第二次技術革命的核心內容。20世紀出現的大電力系統構成工業社會傳輸能量的大動脈;以電磁為載體的信息與控制系統則組成了現代社會的神經網路。各種新興電工材料的開發、應用,豐富了現代材料科學的內容。物質世界統一性的認識、近代物理學的誕生以及系統控制論的發展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電工發展的影響。同時,各相鄰學科的成就也不斷促進電工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因此,電工發展水平是衡量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是推動社會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社會文明的有力杠桿。

電氣化與現代社會 自19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電能以後,幾乎所有社會生產的技術部門以及人民生活,都逐步轉移到這一嶄新的技術基礎上,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改變了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使20世紀以「電世紀」載入史冊。

電照明開發較早。它消除了黑夜對人類生活和生產勞動的限制,大大延長了人類用於創造財富的勞動時間,改善了勞動條件,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這為電能的應用奠定了最廣泛的社會基礎,成為推動電能生產的強大動力。電傳動是范

圍最廣、形式最多的電能應用領域,電動機作為最重要的動力源,從根本上改變了19世紀以蒸汽動力為基礎的初級工業化的面貌。電熱、電化學、電物理的發展,開辟了一個又一個新的工業部門和科研領域。總之,電的應用不僅影響到物質生產的各個側面,也越來越廣地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醫療電器的廣泛應用和家用電器的普及只是人們熟知的兩個例證)。電氣化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現代化的同義語 ,電氣化程度已成為衡量社會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大規模、多層次工程系統 電能以光速傳播 ,至今未能實現工業規模儲存。因此,電能的生產與消費幾乎在同一瞬間完成,隨發隨用。發電、變電、輸電、配電、用電各環節組成了始終處於連續工作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這種集發電 、供電、用電於一體的大電力系統是人類工程科學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上已建成好幾個裝機容量超過億千瓦的大型電力系統,其中覆蓋面積最大的達1000多萬平方千米。每個系統年傳輸、分配的電能都超過萬億千瓦時。這種系統中,有功潮流、無功潮流、高次諧波、負序電流等以光速在全系統范圍瞬間傳播。它既能輸送大量電能,創造巨大財富,也可能在瞬間造成重大災難性事故。為保證如此巨大系統安全、穩定、經濟地運行,對系統的控制方式和自動化裝置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電力系統成為社會物質生產部門中空間跨度最廣、時間協調要求嚴格、層次分工極復雜的實體工程系統。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電力系統的出現和發展,促進了系統工程和自動控制這一高新技術領域的形成,並帶動了一系列工業、科研部門的發展。

電工製造與電工新技術 電工製造業為電能的生產和消費系統提供物質裝備。隨著對電能需求的增長,為滿足建設大型電廠的需要,通過改進發電機的冷卻技術,採用新型絕緣材料、鐵磁材料,改進結構設計,使發電機的單機功率增

大、成本降低 。最大火力發電機組的功率由1926年的160兆瓦增大到1973年的1300兆瓦;水電機組由1942年的108兆瓦提高到1978 年的700兆瓦 ;核電機組由1954 年的5兆瓦提高到80年代的1300 ~ 1500兆瓦 。與電力系統規模擴大相適應,輸變電成套設備容量也迅速增大 。繼1952年製成第一套380千伏交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後,70年代以後又先後製成1000~1500千伏的交流輸變電設備 。用電設備中約有 70% 的負荷為電動機,大的如軋鋼電動機和高爐鼓風電動機,其單機功率分別達12780 千瓦和36000 千瓦 ;小的有千百種用途各異的微特電機。電力電子技術的出現不僅使直流輸電技術得以穩步發展,而且使交、直流傳動技術和各種電源轉換技術都得到革新。它將微機控制與功率執行緊密結合,統一完成邏輯、控制、監視、保護、診斷等綜合功能,有力地推動著機電一體化的技術潮流。

努力探尋新的發電方式是電工發展的重要方面。自1954年以後,核能發電很快成為繼火電、水電之後的第三大發電方式。50年代末,磁流體發電嶄露頭角,到1985年已建成50萬千瓦工業性磁流體-蒸汽聯合熱電站 。實現受控核聚變反應是最終解決人類社會能源問題的途徑之一。各國都集中力量進行研究 。到 90 年代 ,人類正邁向解決這一問題的大門。

超導材料研究的新突破,向人們展現了超導電工時代的誘人前景。燃料電池和動力蓄電池可以分散建設,不需長距離輸電,將有可能為電能供需系統開創全新境界。

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應用緊密配合的結晶以電能應用為標志的技術革命區別於它以前的技術革命的根本點在於,它不是直接來源於工場或其他生產實踐領域,而是來源於科學實驗室。正是它的出現,首先把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清晰地寫在人類認識史上。

人類很早就注意到自然界的電磁現象,但直到1800年A.伏打在實驗中發明了伏打電池,使人類首次獲得持續穩定的電源,促進了電學的研究轉向電流,並開始了電化學、電弧放電及照明、電磁鐵等電能應用的研究。1831年,M.法拉第

通過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推動了電磁科學與技術發展。這一定律的發現,不僅使靜電、動電(電流)、電流與磁場相互感生等一系列電磁現象達到了更加全面的統一認識,而且奠定了機、電能量轉換的原理基礎。1873年,J.C.麥克斯韋導出描述電磁場理論的基本方程——麥克斯韋方程組,成為整個電工領域的理論基礎。發電機的發明實現了機械能轉換為電能,征服了自然界蘊藏的神奇動力,預告了電氣化時代的到來。與發電機的發明過程同時,電照明、電鍍、電解、電冶煉、電動力等工業生產技術紛紛成熟。孕育了發電、變

電、輸電、配電、用電聯為一體的電力系統的誕生。19世紀90年代三相交流輸電技術的發明,使電力工業以基礎產業的地位跨入現代大工業行列,迎來了20世紀電氣化新時代。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的發展是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

技術開發緊密結合的過程。科學技術綜合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必須使個體研究轉向集體研究。1876年,T.A.愛迪生率先踏上了這一必由之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應用研究實驗室。在這個被人們贊譽的「發明工廠」里,他組織一批專門人才分工負責,共同致力於同一項發明,打破了以往只由科學家個人單獨從事研究的傳統。這一與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技術研究和開發的正確道路,顯示出巨大活力,不僅推動了電力生產與電工製造業的迅猛發,也開創了基礎科學、應用科學、技術開發三者緊密結合、協同發展的先河。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57576.htm

㈤ 近年科學發明

近代科學與發明於人類關系很多,影響最大的有三種:一工業上;二交通上;三醫葯上。關於第一點:歐洲工業革命起始於棉織業的發達。我們日常所穿的都有棉花在內,近年來我國進口以棉織品位列第一,每年總在二萬萬兩左右,即每個中國人要消耗七角錢左右。但棉花在中國和印度知之甚早,軋棉紡縷和織布的舊法,中國向來有的,歐洲到15世紀才有棉紗紡織機。歐洲的天氣不適宜於產棉,因此歐洲在18世紀棉布還很貴重,比現在的絲綢還要貴。當時歐洲人統穿羊毛、麻和革,而大家都以棉為奢侈品。所謂棉織品,大概都以半羊毛假充的。當時以手工紡紗,每人只能紡一管。到了1764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紡紗機後,一人同時乃能紡數管紗。到了1771年阿克賴特發明水力紡紗機,從前織布的患紗不足,到此時反而嫌太多。應了這個需要,1787年卡特賴特(Cartwright)發明織布機,於是織布也就快了。但紡紗織布既快,棉花就供不應求,因為棉花和棉籽非常難分,從棉花揀去棉籽用手工,每人每天只能揀得兩磅。西洋有句俗語說:「需要是發明之母。」所以到1793年惠特尼就發明軋棉機,棉花中棉籽可用機器來軋清。這幾種發明使工業上就起了一個大的革命。自1785~1815年,30年中英國棉織品出口的數量增加22倍,從每年100萬金磅增至2200萬金磅。至今英國的棉織品還是佔英國出口品的第一位。自紡織機器發明後,各處的工廠紛紛設立,工廠資本雄厚,人才眾多,他的產品價格低廉,一般家庭工業不能抵抗,所以不久就從手工業時代轉到機器工業時代。不只是棉織業如此,其他如羊毛及絲麻業等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不但是影響英國一國,而且影響於全世界。這機器應用於工業提高生活程度,減少工作時間。到如今飲水思源,歐洲生活程度之高,莫不是由於上述的幾種發明么?
第二點關於交通上:近100年來,世界的交通事業非常進步,當19世紀之初,拿破崙攻打俄羅斯,俄羅斯人退出莫斯科,堅壁清野,拿破倉以迫於飢寒,不得不由莫斯科退回巴黎,一路驚心吊膽,草木皆兵,受盡苦痛。從莫斯科到巴黎竟費320小時的工夫。這個時候的交通是何等的不便!歐洲在19世紀以前的2000年中,即自中國漢朝直至清朝道光年間,交通事業一點沒有進步。到了1764年瓦特發明蒸汽機,1807年富爾頓在赫德森河開行輪船,1829年史蒂文森發明火車機頭後,在世界的交通事業上開一新的記錄。到了1876年奧托發明內燃機,1883年戴姆勒發明自動腳踏車,乃造成20世紀初葉的汽車事業的發達。1896年,蘭利舉行飛行試驗,經繼起者賴特兄弟等之努力,遂使人類不翼而飛,以迄於今日航空事業之成功,開世界交通事業的新途徑。從前從莫斯科至巴黎必需312小時。現在火車只需48小時,而飛機只需12小時。這與從前的交通完全不同。其次在通訊的交通事業上也有顯著的進步。在19世紀中葉,德國科學家馮·漢姆霍爾說道:「從1780年蓋文耐發明電流到如今為期不過80年,而無線電能夠網布全歐是誰也料不到的。」殊不知最近70年電學上的發明,應用到通訊交通事業上遠勝過馮·漢姆霍爾所說的80年之間。近來電學上發明於應用方面最重要的是:1876年愛迪生發明留聲機,同年貝爾電話,1876年愛迪生發明電燈,1897年馬科尼發明無線電。最近無線電尤有長足的進步,使世界的通訊事業又開一新紀元。譬如1928年美國改選大總統,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候選者,統以無線電發表他們的政見,使美國全國人民從這兩位候選者親口所說為政的方針來決定他們投哪一個的票。所以近代無線電的發明和中世紀紙的發明一樣的重要。但是最近電學的應用能夠如此偉大,追究起來,要歸功於19世紀的許多科學家,尤其是英國的法拉第、馬克斯韋爾和德國的赫茨。
第三關於醫葯上:我們的病許多是從微生物來的。最初發現微生物的是一個荷蘭人,名叫里凡好克。不過於微生物學最有貢獻的要算19世紀的巴斯德。他本是一個法國化學家,生平有三件最大的發明。這三件發明是:(一)凡各種東西發酵統是因為有特種微菌的作用;(二)各種傳染病統由特種微生物帶來;(三)各種傳染病都可以預防的,預防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來打預防針。當時法國所釀的葡萄酒常有壞的,每年的損失總在數百萬法郎以上。後經巴斯德的化驗,發現葡萄酒內有各種微菌:有的能使葡萄酒發酸,有的能使葡萄酒發苦。巴斯德教他們把酒蒸至一定熱度,蒸後四面固封,這叫消毒法,使酒不至於發酸或變苦。如此以後法國的釀酒業才能立足。這個消毒的方法到如今還以巴斯德法命名。到1865年,法國南部的蠶絲業因為蠶有一種傳染病受極大的打擊。一般絲商即請巴斯德去醫治,先後費了6年的時間,才把蠶病消除。到如今蠶桑界選蠶種的方法,還是應用巴斯德的原理。巴斯德到了暮年,他的發明還是層出不窮,1781年發明牛羊疫預防法,挽回每年2000萬法郎以上的損失。自1880年至1885年6年之間,巴斯德研究當時法國盛行的癲狗病,卒告成功。到了1886年的3月間有19個俄國人被瘋狗咬傷,也到巴黎來醫治。經巴斯德打針後,有3個人因為時間隔得太久,過了2星期後不及醫治,其餘16人都完好如初。所以俄國人對於巴斯德非常感激,而俄皇亞歷山大特贈予10萬法郎,來捐助當時將要成立的巴黎巴斯德研究院。
自巴斯德證明微菌對於制酒和生病的關系後,醫葯上就起了一個大革命,各類的病菌先後發明;如1879年埃伯斯發現傷寒症微菌,1882年德國人戈雪發現肺病微菌,1883年戈雪發現霍亂病微菌,同年德國人克拉魄發現喉症病菌,1894年巴斯德的弟子葉新發現黑死病菌。比巴斯德稍早有一個美國人莫頓於1810年發明麻醉劑,減少了世人多少痛苦。和巴斯德同時而直接受他的影響的,尚有英國人利斯特以消毒的方法,應用於外科。從此以後,醫葯界大放光明,人生的壽命延長了不少。依照美國的統計,就曉得人生的壽命因受現代科學與發明的影響,日益延長。美國人平均壽命在18世紀末葉是35歲,19世紀末葉是45歲,近年來已加到60歲。
上面所講的不過舉幾個例子,現代科學愈進步,發明愈眾多,影響於人生也愈大。近二三百年來,尤其是近一百年來,歐美物質文明之所以能超過中國,完全是靠幾個科學家和發明家如同法勒台、巴斯德、愛迪生等的努力。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的,是耗了無數的心血,才到有志竟成的地位。中國本是文化先進之國,到如今變成科學落伍的國家,所以我們不能不努力趕上去

㈥ 有哪些科學家的發明故事

  1. 愛迪生發明電燈。

  2. 瓦特發明蒸汽機。

  3. 貝爾發明電話。內

  4. 富蘭克林發明避容雷針。

  5. 布希內爾發明潛水艇。

  6.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㈦ 科學小發明

手工製作 科學類 要求加精華
絨線娃娃
五顏六色的絨線娃娃美麗可愛,因為是你的巧版手和愛心給了她權們美麗的形象,她們也會是你最好的朋友。
1.材料和工具:各色絨線、棉花或彈力絮、絹花花瓣、各色即時貼、紐扣、綢帶、雙面膠、剪刀。
2.取皇

閱讀全文

與一個科學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