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的燈是誰發明的。
自古猿人鑽木取火以來,人類經歷了動物油燈、植物油燈、煤油燈到白熾燈、日光燈,乃至發展到現在琳琅滿目的裝飾燈、工程燈等。
人類使用油燈照明的歷史特別長。在這期間,油燈經過了多次改進。油燈用油從動物油改為植物油,最後又被煤油取代了。燈芯也經歷了草、棉線、多股棉線的變化過程。為了防止風把火吹滅,人們給油燈加上了罩。早期的罩是用紙糊的,很不安全,後來改用玻璃罩。這樣的油燈不怕風吹,在戶外也照樣使用,而且燃燒充分,不冒黑煙。
可是人類並沒有滿足,在使用油燈照明的同時,仍然在尋找其他的照明方法。公元前3世紀左右,有人用蜂蠟作成了蠟燭。到了18世紀,出現了用石蠟離開製作的蠟燭 ,並且開始用機器大量生產。
100多年前英國人發明了煤氣燈,使人類的照明方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最初,這種燈很不安全,在室內用容易發生危險,因此只當做路燈用。後來經過改進,它才走進千家萬戶。
火把、蠟燭、油燈、煤油燈、煤氣燈這些照明工具,都沒有離開火,都是靠物質燃燒發出的光來照明的。那麼有沒有不用火也能照明的方法呢?有人曾經捉來大批的螢火蟲,利用螢火蟲發出的螢光來照明。這種方法雖然不實用,不過在人類的照明史上也算是最奇特的一種方法了。
19世紀末,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從此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使人類走向了用電照明的時代。
電燈泡(白熾燈):電線里的電流進入到很細很細的金屬絲里,金屬絲會產生高熱,熱到一定程度會發光。
日光燈:它不含紅外線,所以它的光是很溫和的,不傷眼睛;因為不含有熱線,用起來比較省電;它也會發出許多美麗有色的光。這就是由熒光粉里所含的化學葯品的性質來定了,例如塗上鎢酸鎂的,發藍白色光,塗上硼酸鎘的發淡紅色光。
蒸汽燈: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種蒸汽通以電流而發光的。它們的構造,有點像日光燈,也能省電。蒸汽燈有水銀蒸汽燈、鈉蒸汽燈。
下一代的新型照明光源,是LED燈,即用高亮度發光二極體做的照明燈。它具有高效、節能、長壽命、環保等一系列優點。
B. 燈是誰發明的啊
大家都說燈泡是愛迪生發明的,
實際上,電燈泡是眾多科學家嘔心瀝血的成果,顯然,愛版迪生解決了關鍵問題。權
電燈最早出現是在19世紀初。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00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在廣場使用。
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愛迪生試驗了1600種不同的材料,最後終於找到了耐用的竹絲,能連續點亮200個小時,使人類進入了電燈照明時代。
隨後,科學家又做了進一步改進,將玻璃泡抽真空,灌惰性氣體,進一步延長燈絲壽命。
直到1904年,奧地利人發明了比竹絲燈強3倍的鎢絲燈,取代竹絲燈泡。鎢絲燈從1907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C. 燈是誰發明的
一般人認為電燈的發明者是發明大王愛迪生,實際上,這方面的試驗研究在愛迪生之前就已開始了。美國1845年的一份專利檔案中,辛辛那提的斯塔爾提出可以在真空泡內使用碳絲。英國的斯旺按照這種思路,用一條條碳化紙作燈絲,企圖使電流通過它來發光,但是,因當時抽真空的技術還很差,燈泡中的殲余空氣,使得燈絲很快燒斷。因此,這種燈的壽命相當短,僅有個把小時,不具有實用價值。1878年,真空泵的出現,使斯旺有條件再度開展對白熾燈的研究。1879年1月,他發明的白熾燈當眾試驗成功,並獲得好評。1879年,愛迪生也開始投入對電燈的研究,他認為 ,延長白熾燈壽命的關鍵是提高燈泡的真空度和採用耗電少,發光強、且價格便宜耐熱材料作燈絲,愛迪生先後試用了1600多種耐熱材料,結果都不理想,1879年10月21日同,他採用在採用碳化棉線作燈絲,把它放入玻璃球內,再啟動氣機將球內抽成真空。結果,碳化棉燈絲發出的光明亮而穩定,足足亮了10多個小時。就這樣,碳化棉絲白熾燈誕生了,愛迪生為此獲得了專利。
D. 燈是誰發明的
是愛迪生發明的.! 在愛迪生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的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然而,能夠立即得到人們熱烈歡迎的,卻只有電燈。因為電燈的好處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它的出現,意味著人們又有了一輪太陽,人們的活動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約了。 早在1821年,英國的科學家戴維和法拉第就發明了一種叫電弧燈的電燈。這種電燈用炭棒作燈絲。它雖然能發出亮光,但是光線刺眼,耗電量大,壽命也不長,因此很不實用。 「電弧燈不實用,我一定要發明一種燈光柔和的電燈,讓千家萬戶都用得上。」愛迪生暗下決心。 於是,他開始試驗作為燈絲的材料: 用傳統的炭條作燈絲,一通電燈絲就斷了。 用釕、鉻等金屬作燈絲,通電後,亮了片刻就被燒斷。 用白金絲作燈絲,效果也不理想。 就這樣,愛迪生以極大的毅力和耐心,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是「在干一件蠢事」。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愛迪生的老朋友麥肯基來看望他。麥肯基看到愛迪生玩命地工作,憂心忡忡地說:「先生,你可別累壞了身體!」 愛迪生望著麥肯基說話時一晃一晃的長胡須,突然眼睛一亮,說:「鬍子,先生,我要用您的鬍子。」 麥肯基剪下一綹交給愛迪生。愛迪生滿懷信心地挑選了幾根粗鬍子,進行炭化處理,然後裝在燈泡里。可令人遺憾的是,試驗結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頭發試試看,沒准還行。」麥肯基說。 愛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動了,但他明白,頭發與胡須性質一樣,於是沒有採納老人的意見。麥肯基小坐了一會兒,就要告辭了。愛迪生起身,准備為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識地幫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線外套。突然,他又喊道:「棉線,為什麼不試試棉線呢?」 麥肯基毫不猶豫地解開外套,撕下一片棉線織成的布,遞給愛迪生。愛迪生把棉線放在U形密閉坩堝里,再把坩堝放進火爐,用高溫處理。棉線經這樣炭化處理後,再取出來。愛迪生用鑷子夾住炭化棉線。准備將它裝到燈泡內。可由於炭化棉線又細又脆,加上愛迪生過於緊張,拿鑷子的手在微微顫抖,因此棉線被夾斷了。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愛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線裝進了燈泡。 此時,夜幕降臨了。愛迪生的助手把燈泡里的空氣抽走,小心翼翼地封上口,並將燈泡安在燈座上。一切工作就緒,大家靜靜地等待著結果。接通電源,燈泡發出金黃色的光輝,把整個實驗室照得通亮。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無比興奮,他們互相擁抱,互相祝賀。13個月的艱苦奮斗,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但這燈泡究竟會亮多久呢? 愛迪生和他的助手聚精神地注視著燈泡。1小時,2小時,3小時……這盞電燈足足亮了45小時,燈絲才被燒斷。這是人類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這一天──1879年10月21日,後來被人們定為電燈發明日。 「45小時,還是太短了,必須把它的壽命延長到幾百小時,甚至幾千小時。」愛迪生沒有陶醉於成功的喜悅之中,而是給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於是,他又繼續做試驗。受棉絲試驗成功的啟發,他又試用了椰子鬃、麻繩等,結果都不盡如人意。 一天,天氣悶熱,愛迪生滿頭大汗,渾身都幾乎濕透了。他順手取來桌面上的竹扇,一邊扇著,一邊考慮著問題。 「也許竹絲炭化後效果更好。」愛迪生簡直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試一試了。 試驗結果表明,用竹絲作燈絲效果很好,燈絲耐用,燈泡可亮1200個小時。 後來,經過進一步試驗,愛迪生發現用炭化後的日本竹絲作燈絲效果最好。於是,他開始大批量生產電燈。他把生產的第一批燈泡安裝在「佳內特號」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員有更多的工作時間。此後,電燈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後來,人們便一直使用這種用竹絲作燈絲的燈泡。幾十年後,又對它進行了改進,即用鎢絲作燈絲,並在燈泡內充入惰性氣體氮或氬。這樣,燈泡的壽命又延長了許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這種燈泡。
麻煩採納,謝謝!
E. 誰知道LED燈是誰最先發明的
具體人名已不可考據。20世紀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導體PN結發光的原理,研製成了LED發光二極體。當時研製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發光顏色為紅色。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發出紅、橙、黃、綠、藍等多種色光。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產生綠光(λp=555nm),黃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視效能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現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紅色LED的光視效能達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發紅光、黃光的GaAlInP和發綠、藍光的GaInN兩種新材料的開發成功,使LED的光視效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紅、橙區(λp=615nm)的光效達到100流明/瓦,而後者製成的LED在綠色區域(λp=530nm)的光視效能可以達到50流明/瓦。
(5)流光燈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特點:
1、節能:白光LED的能耗僅為白熾燈的1/10,節能燈的1/4.
2、長壽:壽命可達10萬小時以上,對普通家庭照明可謂"一勞永逸"。
3、可以工作在高速狀態:節能燈如果頻繁的啟動或關斷,燈絲就會發黑,很快的壞掉,所以更加安全。
4、固態封裝,屬於冷光源類型。所以它很好運輸和安裝,可以被裝置在任何微型和封閉的設備中,不怕振動。
5、led技術正日新月異的在進步,它的發光效率正在取得驚人的突破,價格也在不斷的降低。一個白光LED進入家庭的時代正在迅速到來。
6、環保,沒有汞的有害物質。LED燈泡的組裝部件可以非常容易的拆裝,不用廠家回收都可以通過其它人回收。
F. 燈是誰發明的
1809年,英國化學家戴維發明電弧光燈,人類進入了利用電照明的時代。1906年,愛迪生以鎢絲為燈絲發明了家用電燈泡。以後,白熾燈、日光燈、節能燈以及當代利用高科技發明的各種高科技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的舞台.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1863 年: 美國人亞藍森.克雷恩 (Alanson Crane) 獲得了滅火器之專利。 1879 年: 在美國的加州劇院,人類第一次使用電弧光燈 (electric arc light)。 1923 年: 首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德國人科學家威廉.倫琴 (Wilhelm Roentgen) 逝世,他於 1895 年發現了 X 射線 (x-ray)。 1933 年: 紐約電報公司 Postal Telegraph Company 首次引入了唱歌電報 (singing telegram)。 1957 年: 發明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Styrofoam; 即 foamed polystyrene) 冷卻器 (cooler)。 1961 年: 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 水力發電廠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開始投產。 1998 年: 首次有人因為向三位亞裔大學生送出恐嚇電子郵件,而被法庭裁判在網際空間 (cyberspace) 上觸犯了仇恨犯罪 (hate crime)。 人類每一年的發明都在攀登更為令人眩目的高峰。當稱作煤氣廠的巨大實驗室,通過沒有盡頭的地下管道將煤氣輸送出來,開始照亮工廠(鮑爾頓和瓦特於1798年引進煤氣燈,曼徹斯特的「菲利普斯和李」棉紡廠自1805年起長期使用1000個煤氣燈頭。),緊接著照亮歐洲的城市(倫敦自1807年起,都柏林自1818年起,巴黎自1819年起,甚至偏遠的悉尼也在1814年被煤氣燈照亮。)之時,與這一成就比較起來,阿爾岡燈(Argandlamp,1782-1884年)——它是自油燈和蠟燭發明以來第一個重大進步——在人造照明方面幾乎完全不具革命性作用了。而此時,電弧光燈也已開始為人所知。倫敦的惠斯頓(Wheatstone)教授已計劃用海底電報線聯系英、法兩國。才一年的時間(1845年),就已有4800萬乘客搭乘過英國的鐵路。男男女女已可以沿著大不列顛3000英里(1846年,1850年前夕為6000餘英里)長的鐵道賓士。在美國有9000英里長的鐵道。定期的汽船航線早已將歐洲和美洲、歐洲和印度群島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