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社的文學陣地

創造社的文學陣地

發布時間:2021-06-14 11:54:53

⑴ 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新月社.語絲社.淺草社的文學主張各是什麼

文學研究會主張為人生而創作
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內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容,
新月 為人生的藝術
語絲社的人員主張不同周作人、林語堂主張所謂「費厄潑賴」(費厄潑賴,英語Fair Play的音譯,原為體育運動競賽和其他競技所用的術語。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賽,不要用不正當的手段,勝利者對失敗者要寬大,不要過於認真,不要窮追猛打。),不打 「落水狗」 ,魯迅曾立予批駁 。
淺草社 浪漫主義的創作

⑵ 創造社的主陣地是什麼

1.「五四」新文學運動中著名的新文學團體。1921年,由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等發起成立。反帝反封建及積極浪漫主義是其基本傾向。1929年2月被國民黨政府封閉。其先後出版的主要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洪水》、《創造月刊》、《文化批判》等,並編輯出版了《創造叢書》等。

⑶ 文學革命時期創造社的文學主張是什麼

和平,公平,自由。三大主張,陳獨秀提出的。

⑷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出現的影響較大的文學社團有哪些

「中國現代文學史」四大社團(來自度娘)
文學研究會
文學研究會是中國新文學運動中第一個純文學團體,成立於1921年1月,發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說月報》為陣地,積極倡導文學革命。其主要理論家茅盾提出文學要老老實實表現人生,尤其應描繪被壓迫的人民,在創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現實主義,反對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文學研究會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現在小說創作上,如茅盾的《蝕》三部曲、葉聖陶的《倪煥之》,許地山的《綴網勞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對現實的細密描繪、深入剖析,顯示出現實主義特色,而成為文學研究會這個顯示主義文學流派的力作。
創造社
成立於1921年7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主要成員郭沫若、郁達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等。創造社的文學主張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非常強調文學是作家的自我表現,極力反對文藝的社會功用,認為於是應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時,他們又極力反對社會黑暗,創造社的主要創作方法是浪漫主義的,重在抒發個人感情,表現自己個性。如郭沫若的詩集《前茅》、郁達夫的《蔦蘿行》、《春風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濃重的主觀抒情色彩、鮮明的浪漫主義傾向而成為創作社的代表作品。
新月社
新月社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又創辦《詩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主要貢獻在於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體現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他們對於對於詩歌藝術的追求帶有唯美傾向,但在當時對於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聞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語絲社
語絲社得名於1924年11月在北京創刊的《語絲》周刊,由《語絲》主要饌稿人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魯迅、林語堂、錢玄同、孫伏園、俞平伯、劉半農等。它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以散文創作為主的刊物,主要發表雜感、短評、小品等。語絲社作家的散文創作形成了獨具風格的「語絲」文體,這種文體在思想內容上有任意言談,斥舊促新,在藝術上以文藝性短論和隨筆為主要形式,撥辣幽默,諷刺強烈。以魯迅為代表的尖銳潑辣的雜文和以周作人、林語堂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該社散文創作兩大類,對散文發展有重要影響。

⑸ 你認為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的文學主張及創作風格主要有什麼不同,請結合其各自代表作家的創作實踐加以說明

很明顯的,文研會他們要求文學表現人生、指導人生、對人生起作用,因而也被稱為「為人生派」。
創造社他們的主張多帶有明顯的為藝術而藝術的色彩,因而也被稱為「為藝術派」。
具體實踐,你找兩篇小說加以對比不就行了。比如葉聖陶的《潘先生在難中》和《沉淪》。

《潘先生在難中》的內容特點

《潘先生在難中》是葉紹鈞早期小說的代表作。它以1924年發生於江浙的軍閥戰爭為背景,通過讓里縣一位小學校長潘先生在戰亂中帶領全家逃難到上海,而自己又因教育局長的通知隻身返回縣城,以及他在戰後歡迎得勝的軍閥這三個主要情節 ,塑造了潘先生這個城市小資產階級中典型的灰色小人物形象。在軍閥混戰中,他首先考慮的是他自己和他家小的利益,他帶全家逃到了上海,為自己「從毀滅和危難當中」撿回了四條性命和一個皮包而感到舒快。他回到縣里後,先是為自己決定回來而不會被開除而慶幸,接著又為自己的家產憂慮和操勞,最後,在炮聲中帶著細軟躲進了洋人的紅房子里去了。如果說從題材上看,寫教育界是葉紹鈞小說的特長,那麼,從反映人生面貌的角度來看,寫灰色人生就是葉紹鈞小說的特色了。這類灰色的人物包括的階層很廣,但更為集中的、深刻的、典型的仍是教育界的人物,而最為成功的便是潘先生了。

潘先生形象
自私而精明,膽怯而樂觀,這是潘先生性格中的一個突出特點。在他的思想性格中,帶著明顯的「奴性」特徵。他既對統治階級不滿,又心甘情願為他們效勞;既對軍閥的罪惡有親身的感受,又故作瀟灑地為他們歌功頌德。畏畏縮縮、庸庸碌碌,沒有正義感,沒有是非觀,沒有社會意識,沒有男兒血性。個人利益和家庭利益占據了他的全部心靈,自私猥瑣,庸俗低級,隨遇而安。這類灰色人物在舊社會各界的雇員階層中,常能見到。

《潘先生在難中》的藝術特色
(1)葉紹鈞初期的小說較為散文化,後來情節 性有所增強,有的重故事,有的通過情節 片斷,著重塑造人物。《潘先生在難中》在結構上主要截取生活片斷,順序連接,簡明樸素,情節 生動而細節 精彩,既有利於人物性格的完成,又使作品緊密而不拘謹。
(2)葉紹鈞在寫作中堅持冷靜、客觀的態度。在文學研究會作家中,他是真正「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地、寫實地描寫著灰色的卑瑣的人生的。」他盡量讓事實說話,用人物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其性格。如《潘先生在難中》第一段「逃難」中的精采描寫,約十個細節 便從多側面把潘先生的心靈勾勒出來了。
(3)葉紹鈞小說的語言是非常朴實的,同時又是非常嚴謹的,描情敘事都憑那平正、明凈、清爽、流暢的文字。與他冷靜客觀的創作態度相一致,他在諷刺之中也不露聲色,幾乎全不用誇張,只抓取一二言行,用平靜的口氣加以表述,那諷刺的效果常在讀者的回味中。因此,他的小說又是蘊藉而含蓄的。葉紹鈞的小說是文學研究會中最能體現該會主張的現實主義方法的,也是魯迅之後最具現實主義特色的,所以,在文學研究會的眾多作家中,他是最為重要的作家。

《沉淪》和郁達夫小說的藝術特色
(1)郁達夫的《沉淪》等抒情小說,從頭到尾貫穿始終的是作家的情緒流。他的小說同郭沫若的詩一樣,是生的顫動、靈的叫喊。這種情緒流的小說,結構單純、鬆散,帶有散文的特點,故事的進展不是依據人物的性格邏輯和情節 的內在沖突,而是隨著主觀情緒的起伏而發展。
(2)郁達夫的《沉淪》等抒情小說,不大重視人物塑造,不求細節 的真實刻繪。自敘小說的主人公實質上是作家自我表現的工具,而寄託小說的主人公也是作家自己的化身,即使是《薄奠》這樣的現實主義成分較明顯的作品,其主人公雖是勞動者,但仍可看到作家內在情緒的外化表現。
(3)郁達夫抒情小說中使用的各種表現手法,都以抒情為目的。自然景色均沾染著主人公的感情色彩;大段的內心獨白更是感情的宣洩。

⑹ 從創立時間.創立地點.文學陣地.代表人物.文學主張和對外譯介等比較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不同如題 謝謝了

創造社 中國現代文學團體。年7月由留學日本歸來的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日本東京成立。前期的創造社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應該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是其文藝思想的核心命題,表現出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的傾向。郭沫若的詩集《女神》,郁達夫的小說《沉淪》及郭沫若的譯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是該社最有影響的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學主張和鋒芒畢露的文學活動,成為五四以後新文學一支生力軍,特別在文學青年中激起強烈共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創造社主要成員大部分傾向革命或從事革命實際工作。隨後,表現出「轉換方向」的態勢,並有新從日本回國的李初梨、馮乃超、彭康、朱鏡我等思想激進的年輕一代參加,遂發展而為後期創造社。後期創造社與太陽社一起大力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樹》、成仿吾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馮乃超的《藝術與社會生活》、李初梨的《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等文章,要求文學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面向工農大眾,作家要獲得無產階級意識;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9年2月,創造社為國min黨政府封閉。 創造社前期主辦的刊物有《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中華新報》副刊)、《洪水》半月刊;後期的刊物主要有《創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除文學外,後期創造社刊物更注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和宣傳。創造社成立後即編輯和出版創造社叢書,出版的主要是該社成員的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理論及譯作,在近十年的時間里,共出版60餘種。 文學研究會於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發起人為: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許地山、王統照、耿濟之、郭紹虞、周作人、孫伏園、朱希祖、瞿世英、蔣百里。後來陸續發展的會員有謝婉瑩(冰心)、黃廬隱、朱自清、王魯彥、夏丏尊、老舍、胡愈之、劉半農、劉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達170餘人。成立時發表有《文學研究會宣言》及《文學研究會簡章》。會址設在北京。 它「以研究介紹世界文學、整理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為宗旨」,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均傾向於現實主義。 他們著重翻譯俄國(包括後來的蘇聯)、法國、北歐及東歐諸國、日本、印度等國的現實主義名著,介紹了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高爾基、莫泊桑、羅曼羅蘭、易卜生、顯克維奇、阿爾志跋綏夫、安特萊夫、拜倫、泰戈爾、安徒生、蕭伯納、王爾德等人的作品。該會會刊《小說月報》出過「俄國文學研究」、「法國文學研究」等特號和「被損害民族的文學」專號,出過「泰戈爾號」、「拜倫號」、「安徒生號」等專輯,在介紹外國進步的現實主義文學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麻煩採納,謝謝!

⑺ 文學研究會、創造社的文學主張和主要貢獻各是什麼

文學研究會:
文學主張:「為人生」的「新文學」思想和「研究介紹世界文學內,整理容中國舊文學,創造新文學」。

主要貢獻:介紹外國的文藝促進了中國新文學的發展,介紹了世界的現代思想,傳播了外國進步的現實主義文學。
創造社:
文學主張:反對封建文化、復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張自我表現和個性解放,強調文學忠實於自己「內心的要求」。
主要貢獻:創造社的浪漫主義傾向,對「五四」以來新文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在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和蘇聯新興無產階級文藝方面,以及倡導革命文學和革命文學理論建設方面,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⑻ 2.創造社的文學活動以哪年為界,分前後兩期3.在「孤島」雜文創作中,誰是最能學的魯迅風致的作家

1925年
唐弢

⑼ 創造社注重文學的社會意義,被看作是為人生而藝術的一派對嗎

創造社注重文學的社會意義,被看作是為人生而藝術的一派對啊
如滿意請採納

⑽ 中國現代文學中"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文學主張有什麼不同

文學研究會"和"創造社"的文學主張不同點如下:

1、為人生與為自我

文學研究會注重與通過文學的表現形式來反映社會,關注人生。他們把「為人生」作為文學主張,在《文學研究會宣言》中這樣陳述:「將文藝當做高興時的游戲或失意時的消遣的時候,現在已經過去了。我們相信文學是一種工作,而且又是於人生很切要的一種工作。」

創造社則是直接而猛烈地抨擊社會現實中的弊端,企圖改造社會。他們側重自我表現,較少客觀描繪。無論是詩歌、散文還是小說、戲劇,都帶有濃重的主觀抒情的色彩。

2、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

文學研究會鮮明地打出現實主義的文學旗幟,提倡文學要反映社會現實,反對純文學觀點,並十分注意研究和介紹俄國、東歐、北歐等被壓迫民族的進步文學。

在創造社他們的作品裡,對於當時黑暗污濁社會所懷的不滿,直接發為大膽的詛咒和強烈的抗議。因此,熱烈的直抒胸臆,坦率的自我暴露,病態的心理描寫,往往成為創造社作家表示內心激憤和反抗的必要方式。作為藝術上的特點,這些又是形成他們創作的浪漫主義傾向的因素。

(10)創造社的文學陣地擴展閱讀

文學研究會是新文學運動中成立最早、影響和貢獻最大的文學社團之一,1920年底開始籌備,1921年1月在北京正式成立。發起者有鄭振鐸、沈雁冰、葉紹鈞、孫伏園、耿濟之、朱希祖、瞿世英、王統照、蔣百里、郭紹虞、許地山、周作人共12人。後來該會的活動中心轉到上海。

創造社是五四時期與文學研究會齊名的文學社團。1921年7月在日本東京成立。郭沫若、張資平、郁達夫、成仿吾、鄭伯奇、田漢、何畏等,是該社最早的成員。他們以多種刊物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發動猛烈攻擊,為推動新文化運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創造社對五四以後的文學和魯迅等作家,卻作為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意識代表進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關於「革命文學」的論爭。1929年2月,創造社為國民黨政府封閉。

閱讀全文

與創造社的文學陣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