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袁隆平為什麼在鹽鹼地上研究海水稻
因為在鹽鹼地上研究海水稻可以增加水稻的耐鹽鹼度,通過雜交技術產生產量更大的水稻品種,而且可以更好的利用鹽鹼地解決糧食問題。近年來,由袁隆平院士牽頭的海水稻研究一直致力於海水稻的研發,通過很多先進的技術研究出來了很多新鮮的品種,並在我國內蒙古等地進行試種。
一、增加鹽鹼地的利用,解決糧食問題海水稻就是耐鹽鹼的水稻,一般能夠在鹽濃度超過0.3%以上的鹽鹼地生存,而且,產量可以達到每畝300千克。中國地大物博,有很多地方都是鹽鹼地,很多土壤嚴重鹽漬化。如果發明出來了海水稻,就可以在鹽鹼地和海洋灘塗上種植,不僅可以解決糧食問題,還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鹽鹼和抗澇能力。在灘塗中,即使海水會完全淹沒水稻,但是水稻也可以正常的生長。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明白了嗎?
B. 袁隆平工作站耐鹽鹼水稻畝產再破千斤。袁院士對此有何表示
袁隆平這位當代神農,用他的雜交水稻技術養育了無數人們。說起他的職業,是一位農民,但是他卻是一位並不普通的農民。他畢生鑽研水稻,如今他發明的耐鹽鹼水稻產量更是突破千斤。袁隆平院士高興地表示:“這個地區收獲的千斤水稻將為其它耐鹽鹼的水稻種植提供可靠地數據,具有重要的參考性!而且,它的成功也意味著中國實現耐鹽鹼水稻種植一億畝的宏大目標更近了一步——前景十分美好!”
而這次,工作站成功研製出破千斤的耐鹽鹼水稻,這意味著在貧瘠的鹽鹼土地上也不再是顆粒無收,甚至可以做到大豐收!這對全人類都是一件值得歡欣鼓舞的喜事,也讓袁隆平在中國十四億人吃飽飯的路上前進了一大步!
C. 袁隆平團隊又把1000畝鹽鹼地種了水稻,你怎麼看
袁隆平是我國雜交水稻之父,1930年出生的他現在已經快九十歲了,這個年齡的人一般早已在家裡養老,不聞窗外之事了,但是袁老為了我們的幸福生過殫精竭慮,這把年紀還在研究把水稻種在鹽鹼地上,為子孫後代造福。可以說是他讓我們如今生活的這樣美好。我們能擁有這樣一位偉大的院士驕傲和幸福。
我國有15億畝鹽鹼地,而我國又是人口大國,土地資源不夠豐富,面對這些鹽鹼地不能種植糧食創造於民,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損失。袁老在采訪中說,“如果將其中1億畝改造成水稻田,按每畝300公斤估算,則有望每年增加能養活8000多萬人口的糧食產量”袁老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把目光放在這些貧瘠的土地進行研究,令人深深感動。
D. 袁隆平院士團隊創鹽鹼地水稻新紀錄,這種水稻可以在哪些地方種植
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究的鹽鹼地水稻,不僅可以種在鹽鹼地環境裡面,也可以在改造之後在海水環境裡面種植,而且生命力非常的頑強,產量也非常的可觀。
01、鹽鹼地水稻創新記錄,未來可期。據相關新聞報道,2020年10月14日在專家團隊的認證之下,袁隆平團隊對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試驗田進行收割測試,數據顯示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02.9公斤,這個數據突破了鹽鹼地水稻的產量紀錄,袁隆平團隊成功地打破歷史,創造了新的紀錄。
他的成果或許現在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實現,但是有可能運用在未來中,實際上非常重要的技術儲備,畢竟民以食為天,對於生命而言,沒有什麼是比食物更重要的。
E. 袁隆平團隊創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種植鹽鹼地水稻有哪些好處
可以充分的把鹽鹼地給利用起來,因為這種地方一般是不好生長農作物的。
可以提高糧食的產量,這樣就解決了很多人的溫飽問題。
F. 如何看待袁隆平團隊創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這件事
一個偉大的人在不斷挑戰自己做著偉大的事。
據《人民日報》消息:10月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省試驗基地進行測產,經過實地測驗,“超優千號”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3.9公斤,該產量創下了鹽鹼地水稻高產記錄。
九旬老人仍在為理想而奮斗,尊敬!
G. 袁隆平團隊創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平均畝產高達多少公斤
“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 這個產量創下鹽鹼地高產最新記錄。
袁隆平研發的海水稻對我們人類的意義非常偉大,在科技上突破了種種難關,對我們國家乃至我們世界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發明,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有重大意義,它能讓我們全球的人不再面臨挨餓,面臨糧食緊缺等問題。
海水稻的出現拉開了海水農業序幕,一個擁有大量閑置灘塗和海水的國家,不能不重視海水農業的發展,不能不重視對海水的利用。
最後:真想品嘗一下海水稻,不知道現在市面上有沒有,價格怎麼樣。
H. 袁隆平團隊創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這有什麼特殊意義
10月14日,由袁隆平的團隊和江蘇農業技術聯合合作的耐鹽海水稻第一批通過了測產考試,也就標志著我國鹽鹼地海水稻高產的難關已經攻克。而這種海水稻也就是能夠在一定濃度的鹽鹼地進行生長的水稻。
可以說,近些年,袁隆平的團隊一直都在培養這種高產耐旱的水水稻,以改良我國的糧食產量。而今年他們成功了,他們在新疆岳普湖縣的耐鹽鹼水稻實驗基地,種植的海水稻收割了。而經過測產專家表示產量達到了548.53公斤。袁隆平可以說是我國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為我國水稻的產量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甚至否定了傳統遺傳學中水稻自花授粉沒有雜交種的優勢的傳統觀點,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同時,他提出的雜交水稻也解決了很多人的溫飽問題。而他畢生一直在農業的科研前線辛苦耕耘,為人類用科技的手段戰勝飢餓帶來了希望,不僅解決了我國還有世界上的糧食問題。而這次他推出的海水稻也可以改良鹽鹼地,無疑是非常厲害的。
I. 袁隆平團隊創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海水稻的種植成功為何讓人興奮
海水稻也被叫做耐鹽鹼水稻,它的種植成功,不僅有助於我國鹽鹼地改造改良,也增加了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是實打實的對國家和人民有益。尤其是海水稻創鹽鹼地新紀錄的消息,更是振奮人心。
一.袁隆平團隊致力於研發優良新品種海水稻,2020年創下鹽鹼地水稻產量新紀錄。我們偉大的袁隆平院士,在2012年八十多歲高齡時,沒有選擇退休安享晚年,而是繼續為我國水稻事業奮斗,將研究方向轉向耐鹽鹼水稻新品種的研發上。袁隆平老師帶領的團隊,通過幾年時間和近千次的實驗,利用現代化科學育種技術,培育出品種更為優良的海水稻,並在全國建立多個試驗種植基地。
其三是種植這些水稻的農民會真正獲益,首先由於海水稻的特殊生理特性,在灌溉時可以節約淡水資源。其次因水稻產量增多而帶來的經濟收入,也會實實在在的部分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即使增加的幾千塊年收入,在有些人看來並不多,但對於那些從事務農工作,並以農業收入為主的農民來說,卻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J. 袁隆平創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畝產802.9公斤,這個研發有啥用處
袁隆平團隊鹽鹼地水稻再傳捷報,其團隊在江蘇如東種植的鹽鹼地“超優千號”耐鹽水稻,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創下了鹽鹼地水稻種植高產的新紀錄。這是袁老團隊繼在青島、濰坊、溫州等地鹽鹼地種植水稻獲得成功後將產量又向前提高了一步。或許很多人對此有疑問,為什麼放著好好的能種植的土地不種,非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鹽鹼地上研發種植水稻?這背後所包含的意義,遠非種植水稻本身要深遠的多,尤其是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方面。下面就和@新農鳴一起來看看,鹽鹼地種植水稻獲得高產對我們究竟都有哪些好處。
總之,袁隆平團隊把水稻種在鹽鹼地里並獲得成功,對於提高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和助農脫貧致富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如果要問誰是我們的英雄,我想袁隆平是當之無愧,也期待此項技術在全國早日推廣落地,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