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郵筒是哪國人發明

郵筒是哪國人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4 04:53:20

① 郵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盛行的

郵筒和郵票的由來 郵筒的由來 相傳在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所率船隊在海上遇險。除他本人乘坐的船得以倖免外,其餘船隻全部沉入大海,船員也下落不明。迪亞士返航前,令部下給可能生還的同胞寫了一封信,放在一隻靴子里,掛在距遇險地不遠的一個海島的樹枝上。一年後,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途徑此地,意外收到了郵筒里的那封信。為紀念遇難同胞,他在當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教堂附近興起了一個村鎮,靴子郵筒的故事也被廣為流傳。此後,利用郵筒投寄信件這一方法被人們確定下來,並相沿至今。 郵票的發明 從前,人們寄信是不花錢的,而是由收信人付錢。19世紀中期的一天,英國人羅蘭 希爾看見郵遞員和一個姑娘在爭吵,原來姑娘家窮,付不起昂貴的郵費拒絕收信。希爾想要是有一種便宜憑證由寄信人買來,貼在信上,不就不要收信人付錢了嗎? 1840年5月1日,英國政府採納了希爾的建議,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從此郵票就成為郵信的憑證,並且還成為人們的一種收藏品。

② 郵遞員最早的名字是什麼

世界上最早的郵遞員被稱為信使或郵差

③ 郵箱是誰發明的,又為什麼叫郵箱呢起的什麼成果

你是說電子郵箱還是傳統郵箱?
電子郵箱的起源沒有明確的細說,但是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1969年10月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LO」。Leonard K.教授因此被稱為電子郵件之父。 Leonard K.教授解釋,「當年我試圖通過一台位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計算機和另一台位於舊金山附近斯坦福研究中心的計算機聯系。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從一台計算機登錄到另一台電子郵件
機。當時登錄的辦法就是鍵入L-O-G。於是我方鍵入L,然後問對方:『收到L了嗎?』對方回答:『收到了。』然後依次鍵入O和G。還未收到對方收到G的確認回答,系統就癱瘓了。所以第一條網上信息就是『LO』,意思是『你好!』」

另外一種是1971年時,阿帕網正在快速發展當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當時的科學家們因為使用的電腦不同而無法快速交流發展成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阿帕網工作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Ray Tomlinson把一個可以在不同的電腦網路之間進行拷貝的軟體和一個僅用於單機的通信軟體進行了功能合並,命名為SNDMSG(即Send Message)。為了測試,他使用這個軟體在阿帕網上發送了第一封電子郵件,收件人是另外一台電腦上的自己。盡管這封郵件的內容連Tomlinson本人也記不起來了,但那一刻仍然具備了十足的歷史意義:電子郵件誕生了。Tomlinson選擇"@"符號作為用戶名與地址的間隔,因為這個符號比較生僻,不會出現在任何一個人的名字當中,而且這個符號的讀音也有著"在"的含義(at)。這個新方式的誕生對阿帕網的發展功不可沒,後來的阿帕網成為了互聯網的前身。

傳統郵箱也沒有明確的時間,但據我所知,英國的郵筒可能是現代郵箱的前身,早在1859年之前就有了。

希望能幫上你。

④ 郵票是誰發明的

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於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於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1839年8月,議會終於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於勻不合用,後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於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我國第一套郵票發行時間是1840年5月1日。圖案為蟠龍,俗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郵票名稱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郵票簡介:
郵票是指由國家郵政部門發行的郵資憑證。其最本質的含義有兩點:一、是國家(或地區)郵政部門發行的。在一般情況下,除郵政部門以外,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發行郵票;二、是郵資憑證。郵票的基本功能是郵資憑證,把它貼在郵件上,起到郵資已付的證明作用。由此派生出來的功能是:1、它的畫面具有廣泛的主要的宣傳作用。2、是國家主權的重要標志,成為權力的象徵。3、是智慧的結晶,加之構思.印刷精湛,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它進入集郵領域後,是知識的海洋,形象的網路全書,具有藝術品的收藏價值;4、進入集郵市場,又具有特殊商品的屬性,是國家發行的郵資憑證,成為有價證券。5、是歷史進程的記錄,人類社會發展的縮影,具有歷史文物、歷史研究資料的屬性。
【郵票的組成】
一是印有發行單位的銘記
郵票票面上用來表示發行該郵票的國家、地區和發行機構的標記。以文字、縮寫字母或特殊記號表示,如"中國郵政"。不同國家(地區)發行的郵票,除個別的未印銘記外,幾乎都有自己的郵票銘記。同一國家(地區)在不同時期發行的郵票可有不同的郵票銘記。如英國郵票一直以國王像為銘記,1966年起以女王側面頭像剪影為銘記。郵票銘記可為一種或2種以上。郵票銘記是用來判斷一枚郵票的發行國家或地區的重要依據。
二是印有或面值相應的文字
在郵票票面上用文字標明的郵資金額及其貨幣單位。世界各國(地區)郵票的貨幣單位多為該國(地區)的法定本位幣及其輔幣;面值數額多為常用的郵件資費。特例有:雙重幣制郵票,無面值郵票,以及附捐郵票,與印花稅票合用或兼用的郵票。改變的面值郵票稱"加蓋改值郵票"。改變郵票面值權屬郵政主管部門。郵票的面值與郵票的售價一般是相等的,郵局與郵票代售處無權高於或低於面值出售郵票。但有的郵票(包括小全張、無齒票、小型張等)在發售時,郵政主管部門就規定售價超出面值。郵票超過了規定的郵局出售時限,由郵商出售的郵票,其售價與郵票面值不同。
三是圖案
包括:
1、郵票票面上的圖文。泛指郵票票面上包括的全部印刷內容,其中主要有主圖、邊飾和邊框。此外,還有國名標記或地名標記、郵政票記、郵票面值和反映郵票發行目的的文字以及志號年份等。
2、印在郵資信封、郵資明信片、郵資郵簡上的郵資圖。 郵票圖案是專題集郵分類的研究的重要內容。 在特殊情況下,也有並不具備其中一種或兩種要素的郵票。需要指出的是,郵資封、郵筒、明信卡等上面的郵資圖,都不能稱作郵票,只能稱作"郵資符志"。
【郵票的種類】
普通郵票(regular stamp):
普通郵票是郵票的主要類別。它面值種類齊全,適用於各類郵件貼用。這種郵票發行量大、發售時間長、票幅較小、圖案基本固定,有些普票色彩不像紀特郵票那麼豐富,普通郵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不同版別。世界各國的早期郵票大多數是普通郵票,如黑便士、藍便士,我國的大龍、小龍票等。世界上第一枚普通郵票是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的黑便士郵票英國的黑便士。我國第一枚普通郵票是1878年清代發行的大龍郵票。新中國第一組普通郵票是1950年2月10日發行的天安門圖案郵票。普通郵票是編織傳統郵集和郵政史郵集的主要郵品,又是版式研究的對象之一。
紀念郵票(commemorative stamp):
紀念郵票是為紀念國內外重大事件或著名人物而發行的一種郵票,大多以紀念的事件和人物為主圖,並附有相關的紀念文字,時間性很強。紀念郵票的特點一般是票幅較大,印製精美,發行數量較少,在郵局限期出售,不再重印。我國紀念郵票印有志號。紀念郵票("J"字頭),這類郵票是指從1974年5月5日發行的"J1"起的新紀念郵票。"J"是"紀"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世界上第一套紀念郵票是1893年美國發行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400周年紀念郵票,共16枚。我國第一套紀念郵票是1894年11月為紀念慈禧太後六十壽辰發行的紀念郵票。新中國誕生後,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是《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
特種郵票(special stamp):
特種郵票也稱宣傳郵票。為宣傳和展現某一特定題材而印製發行。特種郵票的票幅較大,枚數較多,設計和印製精美,發行量較小,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不論古今中外、歷史地理、科學發明、文化藝術、著名人物、名山大川、土特產品、名勝古跡、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以及建設成就等無所不包。特種郵票的形式和發行情況與紀念郵票相仿只是無具體的紀念對象,無嚴格的時間限制。有些國家並不單獨列為一類。我國第一套特種郵票是1951年10月1日發行的《國徽》。特種郵票("T"字頭),這類郵票是指從1974年1月1日發行的"T1"起的新特種郵票。"T"是"特"的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
專用郵票:
是指具有專門郵政用途的郵票,如航空郵票、欠資郵票、快遞郵票、掛號郵票等。
1、航空郵票(airmail stamp):專為郵寄航空信件而貼用的郵票。這種郵票一般都印有"航空郵票"字樣和飛機圖案。通常以飛機、飛禽或象徵飛行的飛神、飛馬、飛輪、飛艇等作郵票主圖。但也有其他圖案作主圖的,同時印有飛機等圖案的郵票不一定都是航空郵票。世界上最早發行航空郵票的國家是義大利1917年發行的。我國第一套航空郵票是1921年7月1日發行的飛機在長城上空飛翔圖案郵票,機尾為當時的五色旗。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5月和1957年9月先後發行了兩套航空郵票,此後沒再發行。
2、欠資郵票(postage e stamp):是寄信人在寄信時未貼郵票或未貼足郵票,郵局發現後加貼的補收郵資的憑證,由收件人交納郵費。這種欠資郵票郵局不出售,也沒有預付郵資的功能,但集郵者有時能從集郵公司買到,只作為集郵品收藏。有的國家也作為集郵品出售。新中國在五十年代發行過兩套欠資郵票,此後沒有發行。最早的欠資票是1904年清代郵政發行的,在倫敦版蟠龍票上加蓋"欠資"字樣。新中國成立以後於1950年9月和1954年8月先後發行了兩套欠資郵票。目前我國郵政部門如發現欠資郵件,凡無寄件人地址的加蓋欠資戳,並填寫應補的郵資數額向收件人收取郵費,有寄件人地址的則貼一張退批條,由寄件人補足郵資後再寄出。
3、快信郵票:也稱快遞郵票,是專供在快遞郵伯上貼用的郵票。我國清代郵政於1905年開始發行這種郵票。淮南和蘇中解放區郵政也發行過這種郵票。
4、掛號郵票:是專供在掛號郵件上貼用的郵票。中華郵政於1941年發行過"國內掛號郵資已付"郵票,屬於未印面值的"單位郵票"。
5、軍用郵票(military stamps):也稱軍郵郵票,是專門供軍人寄信貼用的郵票,免費供給或收取較低的資費。我國最早的軍用郵票是1938年晉察冀邊區發行的"抗戰軍人"紀念郵票。新中國成立後,於1953年曾發行一套3枚軍人貼用郵票,後因使用范圍等問題,停止發行。1995年郵電部決定再次發行義務兵專用郵票,並自8月1日起在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試點,試用范圍為三省駐軍義務兵戰士。
6、公事郵票:又稱公文郵票、官用郵票或公務郵票,是專供政府及各部門之間寄發公文貼用的郵票。中國最早的公事郵票是1915年中華郵政在新疆發行的鑿孔"公文貼用"。
7、附捐郵票(charity stamp):是在郵票的原有面值上另外增加一小部分捐款費,用來為社會公共福利事業籌集基金而發行的附加捐資郵票,也叫福利郵票或慈善郵票,在附捐郵票上,郵資面值和附捐金額的表示方法是:郵資面值+附捐金額 。附捐金額不能充作郵資,故又稱"半郵政郵票"。我國最早的附捐郵票是1920年北京一版帆船加蓋"附收賑捐" 郵票,所得捐款用於救濟黃河決口區的災民。新中國成立後,發行過多次附捐郵票。1984年2月16日我國發行的《兒童》和1985年3月15日發行的《中國殘疾人》兩套郵票是建國後發行的附捐郵票,每枚郵票由當時的8分郵資和2分捐資組成,捐資由郵電部門統一撥付給兒童福利和殘疾人福利基金會。
8、新聞紙郵票: 專供寄遞報紙、期刊使用的郵票。最早是1851年奧地利發行的。
9、加字改值郵票(overprinted stamp): 這是一種在其他郵票上加蓋文字,改變面值後作為一種新郵票使用的郵資憑證。採用這種郵票,多半是因為新郵票印製不及而採用的一種應急措施。新中國成立後,選擇了中華郵政郵票中部分孫中山頭像郵票和以飛雁、火車、輪船、寶塔等為圖案的郵票,以及部分解放區郵票,加印"中國人民郵政"文字及新面值後,作為新中國郵票使用。這樣的加字改值郵票,從1950年發行的"改1"到1951年發行的"改10"一共發行了10套共38枚。
10、包裹郵票(parcel post stamps):這是一種專供寄件人郵寄包裹時貼用的郵票,世界上許多國家如比利時、伊朗、美國、義大利及羅馬尼亞等國家都發行過包裹郵票。我國解放區郵政和中華郵政也都發行過包裹郵票。新中國成立後,曾於1951年發行過一套包裹郵票4枚,只限東北地區貼用。
11、捲筒郵票(coil stamp):單行連枚印刷、製作成捲筒形、供自動售郵票機出售的郵資憑證。
特殊郵票:
1、小全張(mimiature sheet,souvenier sheet):是指全套郵票印在一張紙上的郵票,其面值、圖案、枚數與同時發行的郵票完全相同。一般在邊紙上飾以相關圖案、花紋或說明文字。在郵局出售時,一般按面值出售的。但也有高於面值出售的。按面值作郵資使用加價部分不能充作郵資。世界上第一枚小全張是1906年盧森堡發行的紀念威廉四世大公登基小全張郵票。我國第一枚小全張是中華郵政於1941年發行的《節約建國》小全張郵票。建國後郵電部發行了許多小全張郵票,如《人民英雄紀念碑》、《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關漢卿戲劇創作七百年》、《全國科學大會入《中國歷代名樓》《桂花》等。
2、小型張(mminiature sheet):在國外,小型張和小全張不分。但在我國為了與小全張有所區別,小型張是指將一枚或數枚郵票印在一張面積較大的紙上,在郵票四周的空白處一般印有相關文字和圖案的小開張郵票,其郵票圖案是另外設計的;也有在發行紀念郵票或特種郵票時,選取其中一枚郵票圖案,印在一張面幅較大的紙上,並在周圍印有文字說明和裝飾花紋的小型張郵票,有的小型張編有志號,單獨發行。小型張的面值一般比較高,既可在郵件上貼用,又可供集郵愛好者收藏,不是每套郵票都發行小型張。新中國第一枚小型張是1956年1月1日發行的"中國古代科學家"(第一組)小型張。由於它票幅較大,印製精美,很受集郵愛好者歡迎。
3、小張票: 也叫小版票。四周留有較寬的白紙邊,邊紙上常有相關文字或邊飾圖案,是郵票發行部門專門印製的一種印張較小,郵票枚數較少的郵票。如1980年9月10日發行J59《中華人民共和國展覽會》郵票,整張枚數為50枚。為適應展覽會的要求另特印製了小張票,印張比整張小,小張枚數為12枚。
4、小本票(stamps published in pamplet form):為了便於攜帶,郵政部門將單一面值或多種面值的郵票印製成連票並裝訂成冊,配有封底稱為小本票。使用時按郵資撕下一枚或多枚即可。其上面郵票與原郵票的圖案、面值、刷色均相同,只是由於裝訂、裁切的需要往往有一邊、兩邊無齒孔或二、三邊無齒。世界上發行小本票最早的國家是盧森堡,時間在1895年。中華郵政發行過小本票。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個小本票是1980年6月1日發行的《童話-咕咚》。
5、連印票: 是將兩枚或兩枚以上不同圖案的郵票連在一起印刷的郵票。連印票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國發行的連印票有:四方連,即將四枚不同圖案的郵票組成四方形印在一起,如1979年9月15日發行的"J43"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運動會》四方連郵票。對於從整張郵票上撕下圖案相同的四枚郵票,習慣上也叫四方連,如猴票四方連。其實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四方連;橫連,將幾枚不同圖案的郵票橫在一起排印,有幾枚郵票就叫橫幾連。如紀10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五周年》郵票是橫三連,T25《化學纖維》是橫五連等;直連,將幾枚不同圖案的郵票直連在一起排印,有幾枚郵票,就叫直幾連。如J120《故宮博物院六十周年》郵票是直四連。這種郵票的優點是可以把幾枚郵票的圖案連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例如J120直四連。看上去,故宮建築更加金碧輝煌,氣勢宏偉,加上排版印刷方法靈活多變,生動活潑,藝術性更強,所以特別受到群眾歡迎。
6、無齒孔郵票(imperforated stamp):指四周不打齒孔的郵票,世界上早期發行的郵票都沒有齒孔。1854年發明打孔機後,各國才開始發行有齒孔郵票,但此後有時因不具備打孔條件,有的郵票也沒有齒孔。此外,為了滿足集郵者的需要,有些國家也特地發行一些無齒孔郵票,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新中國成立後,我國也發行了《梅蘭芳舞台藝術》、《兒童生活》、《熊貓》、《金絲猴》、《桂花》等多種無齒票、無齒小型張。
7、無面值郵票: 指各種未印面值的郵票。1941年中華郵政發行過"國內快遞"和"國內掛號" 兩種無面值單位郵票。
8、蓋銷票: 從廣義上講,凡是被郵戳蓋銷了的郵票都是蓋銷票。但是,郵票公司價目表上的蓋銷票,指的是將沒有使用過的新郵票有意地用郵戳蓋銷,用來供應集郵者,這種郵票叫蓋銷郵票。有一部分集郵者喜歡蓋銷郵票,把蓋銷票作為一個集郵品種。郵票公司為了滿足這部分集郵者的愛好,就供應蓋銷票。如五十年代的中國集郵公司就曾向國內外集郵者供應過蓋銷票。蓋銷票的價格一般低於新票,但有的蓋銷票價格相當於新票。
9、信銷票: 信銷票是指實寄信件上被郵戳蓋銷了的郵票。信銷票的出售價格一般低於新票和蓋銷票。但有的信銷票由於發行較早,存在數量稀少,價格昂貴,甚至成為無價之寶,最典型的例子是"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這種實寄過的信銷票存世僅此一枚,已成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原由我國著名集郵家刀任全先生收藏,後來刀老將這枚傳世孤品捐獻給國家,由集郵博物館收藏。由於信銷票容易得到,不用花錢或花錢很少,且有實寄意義,所以對初集郵者提倡從收集信銷票開始。
10、對剖票: 因某種面值郵票暫時缺售,為應急將另一種郵票豎向或橫向或對角剖開當兩枚郵票貼用,其面值按被剖郵票的面值等分出售使用,稱為對剖票。如1903年福州郵局因1分票短缺,為了應急就把庫存的蟠龍無水印紅色2分票斜角對剖當1分票使用。對剖票都是在郵局當面出售貼用,不預售,有的加蓋特殊戳記,收集時最好連同實寄封一起收集、保存。
11、"文"字票: 文化大革命發生後,郵票發行工作受到極大幹擾,正常工作包括郵票志號的編列工作無法進行,因此,從1967年4月20日發行的《毛主席語錄》郵票開始,郵票上原編列的"紀"、"待"、志號被取消,郵票上沒有編列志號,但在郵票發行內部仍有編號,從"文1"編起,一直編到"文19",這19套郵票,通稱"文"字郵票,共80枚。
12、發光郵票(lumineacent stamps): 指在暗室內經紫外線照射後會發出亮光的郵票,便於信函自動分揀機識別、蓋銷。這是在紙或油墨里加入發光材料的一種新型郵票。根據發光物質的種類又可以分為熒光郵票和磷光郵票。我國第一套磷光郵票是1980年發行的T.49"郵政運輸"。
13、生肖郵票:生肖郵票就是根據我國農歷以天乾地支記年方法確定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免、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而每年發行的生肖圖案的特種郵票。我國從 1980年開始發行庚申年(猴年)郵票開始,目前已經發行第二輪生肖票,每年一月五日開始發行,深受群眾歡迎,人們爭相購買,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每年也發行這類生肖郵票。
14、有害郵票:有害郵票是違反《適用於萬國郵政聯盟會員國的集郵准則》而發行的郵資憑證。為抵制各國郵政部門在郵票發行中有損害集郵的健康發展的不道德行為,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集郵聯合會、國際郵票商協會聯合會曾於1983年11月聯合舉行集郵圓桌會議,會議通過了《集郵道德標准》,要求各國(地區)郵政部門共同遵守。但是鑒於有些國家仍在發行違反准則的有害郵票,因此決定每月公布一批有害郵品。並決定這些有害郵品不準參加國際集郵聯合會贊助的集郵展覽,郵票目錄也不得刊登這些有害郵品,迄今已公布了2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的數百種有害郵品名單。
15、編號郵票:在我國"文化大革命"期間,從1970年8月1日發行的《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郵票開始改變了1967年以來郵票不編號的作法,恢復郵票編號,但沒有按原規定分紀、特號編列,而是每枚郵票一個號,不分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第一枚編為 (1)號,以後順序編列,這種郵票叫"編號郵票",共發行21 套95枚。
16、名貴郵票:名貴郵票就是著名的或珍貴的郵票。著名郵票是在郵政史或郵票發行史上具有突出的文物價值或者經歷曲折、膾灸人口的郵票,例如"黑便士"郵票、"大龍"郵票等。珍貴郵票是存世量較少,而又有較多集郵者追求、價格較昂貴的郵票,例如"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元"郵票、"梅蘭芳舞台藝術"小型張等。
17、票中票:票中票就是設計某套新郵票時,將早期珍貴的或具有特殊紀念、宣傳意義的郵票作為主圖印製成的郵票。票中票在許多國家都有發行,我國最早發行的票中票是1948年發行的 "郵政紀念郵票展覽"紀念郵票。近年來我國1983年11月發行的"中華全國集郵展覽1983·北京"兩枚紀念郵票都是票中票,一枚是"國徽"郵票,一枚是陝甘寧邊區發行的"延安寶塔山"郵票。我國1988年7月發行的大龍郵票小型張和 1996年3月發行的中國郵政開辦100周年小型張都屬於票中票。
18、電子郵票: 又叫自動化郵票。是為適應郵政現代化的需要而產生的。這種郵票與一般郵票不同,這不是整張郵票撕開後出售,而是根據郵資需要由電腦控制的自動售票機加蓋面值出售的。這種郵票無齒、無膠,一般是上下兩端印有兩個半圓的凹槽。為在自動出售機中固定位置,電子郵票1981年由當時的聯邦德國首次試驗發行。投入硬幣後,按一下所需面值的按鍵,電腦控制的號碼機即在空值郵票上加蓋面值吐出。

⑤ 下面哪一個不是最早用來稱呼郵遞員的名字呢A.郵差B.郵遞員C.行使

世界上最早的郵遞員被稱為信使或郵差。
1979年英國發行的一套 4枚《郵票發明人羅蘭·希爾》郵票,其中一枚「 19世紀的郵差」就再現了 19世紀初英國的郵遞員(圖 1)。因那時還沒有發明郵票,也沒有設置郵筒,當時的郵遞員是上街收集信件的,他們頭戴禮帽,身穿鮮艷的紅色外衣,搖動手中金光閃閃的小銅鈴,人們一聽到清脆的鈴聲,便拿著信件和郵資從四方八面趕來交給郵遞員。
1863年以前,大多數郵遞員並不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是由收信人自己去郵局領取。免費送信到家是從 1863年 7月 1日開始的。在美國 1963年發行的「城市免費送信到家 100周年」郵票(圖 2)中,美國畫家諾曼·洛克韋爾就用小孩和一隻狗跟著一位打傘的郵遞員跑的畫面,生動表現了郵遞員工作的辛苦和人們對送信到家的新奇。
在各國郵政開辦之初,郵遞員都是步行送信的。 2005年德國發行一套《郵政》紀念郵票,其中一枚的圖案就是一個在冰天雪地里跋山送信的郵遞員; 1976年 8月,泰國發行的一套《郵遞員制服》郵票中,展現 1883年郵遞員穿戴的那枚郵票,圖中的郵遞員是光腳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郵遞員後來送信有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圖 3為新喀里多尼亞於 2004年發行的《山村郵差》郵票,表現的是一位騎馬的郵遞員;寮國 1990年發行一套《早期郵政運輸》郵票,其中一枚為《騎大象的郵遞員》(圖 4),一枚為《騎馬的郵遞員》。這些郵票也從側面反映了郵遞員工作的辛苦和責任心。
說到郵遞員的交通工具,用得最多的應該是自行車。在我國,據記載,大約在1906年,北京城內的郵局使用了自行車,但騎自行車的並不是郵遞員,而是檢查投遞及開筒情況的稽查員。到1909年,北京城才開始有郵遞員騎上自行車,這之後,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等城市的郵遞員也陸續配置了自行車。但至民國時期,騎自行車投遞的郵遞員還是少數。發展到今天,大部分郵遞員也還是騎自行車投遞的。澳門特區於 2005年 3月 1日發行的《昔日生活風情》小型張《郵差》(圖 5)表現的就是昔日騎自行車走街串巷的郵遞員。特 75《服務行業中的婦女》中的《鄉村郵遞員》表現的也是一位騎自行車的女鄉郵員。在外國,表現騎自行車的郵遞員的郵票,除德國、愛爾蘭發行過外,還可見於 1899年古巴、 1902年美國、 1939年保加利亞分別發行的快遞郵票。 1974年 5月,我國發行 J.1《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一百周年紀念》郵票,第一枚《人民郵遞員》展現的是一位騎摩托車的郵遞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郵政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斯洛維尼亞 1999年發行的「萬國郵聯成立 125周年」紀念郵票,為表現郵政事業的進步,以過去和未來的郵遞員為主圖:背著郵包,拄著棍子的是「過去的郵遞員」(圖 6右),穿著宇航服的是「未來的郵遞員」(圖 6左),這令人想起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赫爾墨斯,他的帽子、腳和魔杖都長有翅膀。 1949年香港發行的《萬國郵聯成立 75周年》紀念郵票(圖 7),就充滿想像,讓赫爾墨斯當起了郵遞員。如果真是這樣,全球的通信該是多麼快捷。

⑥ 郵遞員最早產生於哪個歐洲國家

世界上最早的郵遞員產生於19世紀初英國,被稱為信使或郵差。 1979年,英國發行的一套4枚的《郵票發明人羅蘭·希爾》郵票。其中一枚「19世紀的郵差」就再現了19世紀初英國的郵遞員。因那時還沒有發明郵票,也沒有設置郵筒,當時的郵遞員是上街收集信件的,他們頭戴禮帽,身穿鮮艷的紅色外衣,搖動手中金光閃閃的小銅鈴,人們一聽到清脆的鈴聲,便拿著信件和郵資從四方八面趕來交給郵遞員。 中國古代驛站,是供傳遞宮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組織傳遞信息的國家之一,郵驛歷史雖長達3000多年。 但,那隻是傳遞官府文書的,不是民用的郵遞服務。

⑦ 郵票創始人是

郵票的創始人

羅蘭.希爾1795年12月3日出生與英國,是一位教育.他

結合當時郵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經過詳細調查,1837年出

版了<<論郵政改革>>一書.列舉了當時郵政存在的弊病,提

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建議,所有郵費都由寄信人支付,郵費由

一種標簽代替,他所提出的"標簽",就是3年後英國發行

的"郵票".經英國女王批准實行.於是1840年5月1日英國的

黑便士郵票問世,同年5月6日開始使用.

羅蘭.希爾1847年被任命位郵政總局局長秘書,他對郵

政業務又做出了新的貢獻,如推行郵寄書籍業務;在路邊設

立郵筒等.1854 年被任命為郵政總局高級秘書,又提出了建

立郵政儲蓄業務.1860年被封為爵士,1879年又被授予倫敦

名譽市民稱號.

羅蘭.希爾於1864年退休,除終身領原薪作為退休金,還

專門撥給他兩萬元作為補助.1879年8月2日逝世,享年84.倫

敦樹立了他的塑像,供人們瞻仰.世人稱他為"郵票之父".

⑧ 介紹下信封的由來

通信從奴隸社會就開始了,只是通信方式不同罷了。據傳,古代的奴隸主為丁使書信傳遞保守秘密,就把奴隸的頭發剃光,在頭皮上寫好信,待奴隸頭發長滿後,再由奴隸親自去對方,對方接到「信」後,再把奴隸的頭發剃光,就看到信丁。到了十四世紀,人們寫信已經用紙了,但還沒有信封。後來英國一家文具店老闆根據出售的信紙,苦心琢磨,設計出了第一個信封。人們將寫好的書信、公文用信封來封裝,既方便,又保密,一直沿用至今。郵筒的由來

供郵信人投寄信件的郵筒(又稱信箱),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已不感稀奇了。國內郵筒大多用鑄鐵、鐵板或水泥等材料製成,國外的郵筒還有木製的、塑料的及有色金屬的,盡管它們種類頗多,樣式各異,但履行的職責卻都相同。可你能想到最早的郵筒竟是一隻靴子呢?

相傳在一四八八年,由葡萄牙一位名叫迪亞士的航誨家率領的船隊在海上遇險,除他本人乘坐的那隻船得以倖免外,其餘船隻全部覆沒,一些船員下落不明。迪亞士返航前命令部下給可能生還的同胞寫了一封信,放在一隻靴子里,

掛在海邊一枯樹枝上。一年以後,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途徑此地,意外地「收」到了「郵筒」里的那封信。於是,便在當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紀念遇難同胞。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教堂附近興起了一個村鎮,靴子「郵筒」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此後,利用郵筒投寄信件這一形式也被傳下來了。郵票齒孔的來歷

現在的郵票四周都有齒孔,既便於撕開又很美觀。可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於1840年在英國誕生後的十餘年間,郵票四周並沒有齒孔,整張的郵票在貼信前或出售時,須用剪刀一枚枚剪開,非常麻煩。

郵票上的齒孔究竟是怎樣來的呢?說起來,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1848年,有位新聞記者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邊喝酒邊撰寫當天的新聞,稿子寫好後,分別裝進信封,准備寄到幾家報館去。這時,他從衣袋裡取出一大張維多利亞女皇像郵票,想向酒店老闆借一把剪刀將郵票剪開。酒店老闆說;「先生,實在對不起,我們這里沒預備剪刀。」稍後,這位聰明的記者順手從西服衣襟上取下一枚別針,在郵票與郵票的空隙間扎了一串均勻的小孔,然後輕輕撕開,便解決了這個難題。

記者的舉動被身旁一位名叫亞瑟·亨利的有心人看到,他便設計製造了一台郵票打孔機,經過幾次改進後,於1854年被英國郵政當局正式採用,同年便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帶齒孔的郵票。

⑨ 明信片是誰發明的

你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精美的畫,准備寄給朋友作為專結婚紀念品。但到屬郵局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信封,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的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背面寄出。果然,這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裡。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製的「明信片」就悄悄誕生了。1869年,奧地利一位博士建議開發明信片,並將其列為印刷品郵件,以降低郵費價格。奧地利郵政部採納了他的建議。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正式發行。因此奧地利成為世界上公認的發行明信片最早的國家。

⑩ 郵遞員的來歷

郵遞員
郵遞員 yóudìyuán
(1) [post man;mailman]
(2) 在郵局之間運送郵件的人
(3) 按規定路線遞送郵件的人
世界上最早的郵遞員被稱為信使或郵差。 1979年英國發行的一套 4枚《郵票發明人羅蘭·希爾》郵票,其中一枚「 19世紀的郵差」就再現了 19世紀初英國的郵遞員(圖 1)。因那時還沒有發明郵票,也沒有設置郵筒,當時的郵遞員是上街收集信件的,他們頭戴禮帽,身穿鮮艷的紅色外衣,搖動手中金光閃閃的小銅鈴,人們一聽到清脆的鈴聲,便拿著信件和郵資從四方八面趕來交給郵遞員。
1863年以前,大多數郵遞員並不把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是由收信人自己去郵局領取。免費送信到家是從 1863年 7月 1日開始的。在美國 1963年發行的「城市免費送信到家 100周年」郵票(圖 2)中,美國畫家諾曼·洛克韋爾就用小孩和一隻狗跟著一位打傘的郵遞員跑的畫面,生動表現了郵遞員工作的辛苦和人們對送信到家的新奇。
在各國郵政開辦之初,郵遞員都是步行送信的。 2005年德國發行一套《郵政》紀念郵票,其中一枚的圖案就是一個在冰天雪地里跋山送信的郵遞員; 1976年 8月,泰國發行的一套《郵遞員制服》郵票中,展現 1883年郵遞員穿戴的那枚郵票,圖中的郵遞員是光腳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郵遞員後來送信有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圖 3為新喀里多尼亞於 2004年發行的《山村郵差》郵票,表現的是一位騎馬的郵遞員;寮國 1990年發行一套《早期郵政運輸》郵票,其中一枚為《騎大象的郵遞員》(圖 4),一枚為《騎馬的郵遞員》。這些郵票也從側面反映了郵遞員工作的辛苦和責任心。
說到郵遞員的交通工具,用得最多的應該是自行車。在我國,據記載,大約在1906年,北京城內的郵局使用了自行車,但騎自行車的並不是郵遞員,而是檢查投遞及開筒情況的稽查員。到1909年,北京城才開始有郵遞員騎上自行車,這之後,上海、天津、武漢、南京等城市的郵遞員也陸續配置了自行車。但至民國時期,騎自行車投遞的郵遞員還是少數。發展到今天,大部分郵遞員也還是騎自行車投遞的。澳門特區於 2005年 3月 1日發行的《昔日生活風情》小型張《郵差》(圖 5)表現的就是昔日騎自行車走街串巷的郵遞員。特 75《服務行業中的婦女》中的《鄉村郵遞員》表現的也是一位騎自行車的女鄉郵員。在外國,表現騎自行車的郵遞員的郵票,除德國、愛爾蘭發行過外,還可見於 1899年古巴、 1902年美國、 1939年保加利亞分別發行的快遞郵票。 1974年 5月,我國發行 J.1《萬國郵政聯盟成立一百周年紀念》郵票,第一枚《人民郵遞員》展現的是一位騎摩托車的郵遞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郵政事業的進步和發展。
斯洛維尼亞 1999年發行的「萬國郵聯成立 125周年」紀念郵票,為表現郵政事業的進步,以過去和未來的郵遞員為主圖:背著郵包,拄著棍子的是「過去的郵遞員」(圖 6右),穿著宇航服的是「未來的郵遞員」(圖 6左),這令人想起希臘神話中眾神的使者赫爾墨斯,他的帽子、腳和魔杖都長有翅膀。 1949年香港發行的《萬國郵聯成立 75周年》紀念郵票(圖 7),就充滿想像,讓赫爾墨斯當起了郵遞員。如果真是這樣,全球的通信該是多麼快捷。

閱讀全文

與郵筒是哪國人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