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一個東西是外國人發明的,其實早在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
眼鏡是鑲嵌在框架內的透鏡鏡片,戴在眼睛前方,以改善視力、保護眼睛或作裝飾用途。鏡可矯正多種視力問題,包括近視、遠視、散光、老花或斜視、弱視等。分近視眼鏡、遠視眼鏡、老花鏡及散光眼鏡、平光眼鏡、電腦護目鏡、護目鏡、泳鏡、夜視鏡、電競游戲護目鏡、太陽眼鏡等15種。
從以前中國皇帝用來看星星,到現在大多用來矯正近視視力,眼鏡的發展歷程,是進入17世紀後開始加速。現在所戴眼鏡的“始祖”,應是開始於1623年的西班牙。1825年,有了散光鏡片,此後,又有了接觸鏡片,材質也由玻璃進化到樹脂。後來,又有了人工晶體技術,可以某種程度上告別眼鏡了。
隨著人類對於自身的認識越加深度,則越能讓技術服務於自身。以前一些“外掛”的用具,如:眼鏡,某一天應會是內嵌式的終身攜帶。也許,某一天,再看星星時,我們只需開啟身體上的某個開關了。盡管,科技讓生活越發有活力,不過,更要重視眼睛的愛護,畢竟,有時科技也不是萬能的。
Ⅱ 比起新發明的各種科技,以前發明的各種舊時科技對人們的影響是否更大
四大發明早於工業革命早於電腦發明,
四大發明影響大於工業革命大於電腦發明,
越早發明的科技對人類的影響越大。
科學技術是傳承的,後世的科技必然建立在以前的科技之上,社會也是如此,
沒有ipad頂多隻是不能到處走著玩植物大戰僵屍,沒有紙,整個人類的文化就不存在。
另外科技對文化也有影響的,文化也是傳承的,沒有哲學就沒有數學,就沒有什麼電磁感應之類的。
人類就是一條河,上游波動的影響比下游的要大一些。
Ⅲ 宋元時期的科技發明
一、火葯
北宋初年,曾用以製作火箭、火球等。後來又出現帶爆炸性的霹靂炮。南宋時期更出現鐵火炮、突火槍槍、火銃等新式武器。這些武器威力巨大,被廣泛使用在對蒙戰爭中 。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
二、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歷間(1041年-1048年)中國的畢升(970年—1051年)發明的泥活字,標志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的鉛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制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三、天文學與歷法
元世祖先後在上都、大都、登封等處興建天文台與回回司天台,設立了遠達極北南海的27處天文觀測站,在測定黃道和恆星觀測方面取得了遠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學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馬魯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編訂有《西征庚午元歷》,1267年扎馬魯丁撰進《萬年歷》,郭守敬等人修改歷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編訂了《授時歷》。
四、數學
著名的成果有「楊輝三角形」等,數學著作則有《數書九章》和《楊輝演算法》。元朝數學涌現出了一批傑出數學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測圓海鏡》、《益古演段》;朱世傑及其《算學啟蒙》、《四元玉鑒》;李冶提出的天元術(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傑提出的四元術(即多元高次聯立方程的解法)。
五、醫學
在本草方面,宋政府先後編撰了《開寶本草》、《嘉佑本草》、《圖經本草》。此外,根據當時唐慎微私人撰修的《證類本草》三次加以重修而出版棗《大觀經史證類備用本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紹興校定經史證類備急本書》,成為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以前最優秀的本草類著作。
在醫方方面,先後組織編纂了《神醫普救方》1000卷、《太平聖惠方》100卷、《聖濟總錄》200卷,成為收方最多的著作。
Ⅳ 新的科技發明有哪些
反物質飛船一種最新的科技發明。最早出現在《反物質飛船》(威廉森)中,它首先於1942-1943期間在《驚奇故事》連載。美國研究反物質太空船 以正電子為燃料6周可達火星以正電子為燃料只需幾十毫克,速度卻比核動力太空船快一倍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宇航局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資助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正致力於以反物質作為動力的太空船研究。燃料重量比方糖還輕科幻小說中,大多數自主型恆星飛船使用反物質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質是最具潛力的燃料。要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萬噸的化學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質為燃料的話,僅僅幾十毫克的反物質(一毫克約為一塊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幫助人類實現登上火星的夢想,而且只需要6周時間。以前的反物質太空船設計使用反質子,它們在湮滅時會產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馬射線,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設計將採用正電子,正電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比反質子低400倍,從而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極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如何儲存成技術挑戰先進理念研究所正對此展開初步研究,不過目前還面臨一個技術挑戰,那就是生產正電子價格過於昂貴。在太空中,宇宙射線中高速粒子可以通過相互碰撞產生反物質。而在地球上,我們卻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來生產反物質,NIAC首席研究員史密斯說,「據粗略估計,以現在的技術來為人類火星之旅生產正電子,每生產10毫克正電子將耗資約2.5億美元」。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間內儲存足夠的正電子。因為它們會吞食正常物質,所以無法把它們裝入瓶子,只能存放在電磁場內。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開發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假如他們的努力實現,也許未來人類真的可以藉助科幻小說里描述的能源遨遊太空。反物質太空船三大優勢正電子動力太空船與現在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相比將有幾個方面的優勢。優勢1:旅途更安全美國火星登陸計劃正提議使用核反應堆為火星太空船提供動力。但是核反應堆相當復雜,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核反應堆發生故障。而正電子反應堆能像核反應堆一樣為太空船提供充足動力,並且其結構相當簡單。優勢2:不會產生殘留物採用核燃料作為動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後所產生的核廢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電子反應堆,在其燃料耗盡之後則不會產生殘留物,因此即使殘留正電子反應堆偶然進入地球大氣層也不會引發安全方面的擔憂。優勢3:45天內可達火星正電子反應堆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陸計劃,太空船和宇航員將在大約180天後飛抵火星。正電子動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達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內完成。
Ⅳ 科技發明知多少
科技發明:電燈
發明人:愛迪生
發明時間:19世紀
特點:
給人類生活帶來的直接好處: 照明
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長遠影響:還是照明
Ⅵ 最新的科技發明有什麼
反物質飛船
一種最新的科技發明。
最早出現在《反物質飛船》(威廉森)中,它首先於1942-1943期間在《驚奇故事》連載。
美國研究反物質太空船 以正電子為燃料6周可達火星
以正電子為燃料只需幾十毫克,速度卻比核動力太空船快一倍
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宇航局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資助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正致力於以反物質作為動力的太空船研究。
燃料重量比方糖還輕
科幻小說中,大多數自主型恆星飛船使用反物質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質是最具潛力的燃料。要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萬噸的化學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質為燃料的話,僅僅幾十毫克的反物質(一毫克約為一塊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幫助人類實現登上火星的夢想,而且只需要6周時間。
以前的反物質太空船設計使用反質子,它們在湮滅時會產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馬射線,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設計將採用正電子,正電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比反質子低400倍,從而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極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
如何儲存成技術挑戰
先進理念研究所正對此展開初步研究,不過目前還面臨一個技術挑戰,那就是生產正電子價格過於昂貴。在太空中,宇宙射線中高速粒子可以通過相互碰撞產生反物質。而在地球上,我們卻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來生產反物質,NIAC首席研究員史密斯說,「據粗略估計,以現在的技術來為人類火星之旅生產正電子,每生產10毫克正電子將耗資約2.5億美元」。
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間內儲存足夠的正電子。因為它們會吞食正常物質,所以無法把它們裝入瓶子,只能存放在電磁場內。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開發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假如他們的努力實現,也許未來人類真的可以藉助科幻小說里描述的能源遨遊太空。
反物質太空船三大優勢
正電子動力太空船與現在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相比將有幾個方面的優勢。
優勢1:旅途更安全
美國火星登陸計劃正提議使用核反應堆為火星太空船提供動力。但是核反應堆相當復雜,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核反應堆發生故障。而正電子反應堆能像核反應堆一樣為太空船提供充足動力,並且其結構相當簡單。
優勢2:不會產生殘留物
採用核燃料作為動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後所產生的核廢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電子反應堆,在其燃料耗盡之後則不會產生殘留物,因此即使殘留正電子反應堆偶然進入地球大氣層也不會引發安全方面的擔憂。
優勢3:45天內可達火星
正電子反應堆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陸計劃,太空船和宇航員將在大約180天後飛抵火星。正電子動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達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內完成。
Ⅶ 未來會有哪些新科技發明,能夠徹底改變世界
如今是科技大爆炸的時代,科學技術的快速更迭帶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各種高科技發明和創作已經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不僅如此,人工智慧進步,讓那些科幻電影或書籍中智能機器人被製造出來,為人類服務。同時人類在自己身上也開始植入AI晶元,把自己改造變成了半人和半機器的身體,擁有真正的超能力,可以輕易地變成了超級人類。這些發明創造,足以讓人類有能力去探索宇宙里的奧秘。
Ⅷ 如今中國的發明科技的成就
一、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上首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送上天空,這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
二、殲20成功亮相珠海航展
.殲-20身披割裂迷彩塗裝參加珠海航展並首次對外進行展示。
三、神州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
「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升空。神州十一號飛船2016年10月19日3時31分,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並進行一系列的空間實驗。
四、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
直徑500米,全球最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也被稱為「天眼」,在貴州喀斯特天坑中正式啟用。FAST將在未來10年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設備的地位,成為中國和世界天文學研究的「利器」。
五、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實驗裝置在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持續時間達102秒的超高溫長脈沖等離子體放電。這一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六、繪制全新人類腦圖譜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腦網路組研究中心蔣田仔團隊聯合國內外其他團隊,經過6年努力,成功繪制出全新的人類腦圖譜。
七、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
德國法蘭克福國際超算大會(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榜單,由中國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三倍的運算速度奪得第一。
八、高鐵總里程達兩萬公里
鄭(州)徐(州)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中國不僅是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而且高鐵的安全運輸規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九、中國造出世界最大起重船
振華重工自主建造的世界最大12000噸起重船在上海長興島基地交付,並在現場命名為「振華30號」。這艘船一單臂架12000噸的吊重能力和7000噸360度全回轉的吊重能力位居世界第一。
十、「高分」家族新丁雷達遙感衛星高分三號
Ⅸ 最新的科技發明有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反物質飛船 一種最新的科技發明。 最早出現在《反物質飛船》(威廉森)中,它首先於1942-1943期間在《驚奇故事》連載。 美國研究反物質太空船 以正電子為燃料6周可達火星 以正電子為燃料只需幾十毫克,速度卻比核動力太空船快一倍 時報綜合報道 美國宇航局先進理念研究所(NIAC)正在資助一個研究小組,該小組正致力於以反物質作為動力的太空船研究。 燃料重量比方糖還輕 科幻小說中,大多數自主型恆星飛船使用反物質做燃料,原因是反物質是最具潛力的燃料。要想把人類送上火星,需要成千上萬噸的化學燃料,但是如果以反物質為燃料的話,僅僅幾十毫克的反物質(一毫克約為一塊方糖重量的千分之一)就能幫助人類實現登上火星的夢想,而且只需要6周時間。 以前的反物質太空船設計使用反質子,它們在湮滅時會產生危害性的高能伽馬射線,所以可行性不大。新設計將採用正電子,正電子產生的伽馬射線能量比反質子低400倍,從而可以避免產生這種極具放射性污染的副作用。 如何儲存成技術挑戰 先進理念研究所正對此展開初步研究,不過目前還面臨一個技術挑戰,那就是生產正電子價格過於昂貴。在太空中,宇宙射線中高速粒子可以通過相互碰撞產生反物質。而在地球上,我們卻需要通過粒子加速器來生產反物質,NIAC首席研究員史密斯說,「據粗略估計,以現在的技術來為人類火星之旅生產正電子,每生產10毫克正電子將耗資約2.5億美元」。 另一個挑戰就是如何在小型空間內儲存足夠的正電子。因為它們會吞食正常物質,所以無法把它們裝入瓶子,只能存放在電磁場內。科學家們正致力於研究開發克服這些挑戰的方法,假如他們的努力實現,也許未來人類真的可以藉助科幻小說里描述的能源遨遊太空。 反物質太空船三大優勢 正電子動力太空船與現在美國的火星登陸計劃相比將有幾個方面的優勢。 優勢1:旅途更安全 美國火星登陸計劃正提議使用核反應堆為火星太空船提供動力。但是核反應堆相當復雜,在火星之旅中很多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導致核反應堆發生故障。而正電子反應堆能像核反應堆一樣為太空船提供充足動力,並且其結構相當簡單。 優勢2:不會產生殘留物 採用核燃料作為動力的太空船在其核燃料用完之後所產生的核廢料仍具有放射性。如果使用正電子反應堆,在其燃料耗盡之後則不會產生殘留物,因此即使殘留正電子反應堆偶然進入地球大氣層也不會引發安全方面的擔憂。 優勢3:45天內可達火星 正電子反應堆另一個重要優勢就是速度。按照火星登陸計劃,太空船和宇航員將在大約180天後飛抵火星。正電子動力太空船可能只需要90天左右就可抵達火星,甚至有可能在45天內完成。
Ⅹ 現在世界上最新的科技發明是什麼
時空隧道機,在歐洲已經研製成功,技術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