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了巧克粉

發明了巧克粉

發布時間:2021-06-14 02:06:14

Ⅰ 巧克力是哪個國家發明

巧克力是西班牙發明的。16世紀初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專: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屬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製作方法被義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



(1)發明了巧克粉擴展閱讀:

巧克力作為高熱量高糖的美味食品,食用時應注意:

1、糖尿病患者應少吃或不吃巧克力。

2、有心口痛的人要忌食巧克力,特別是吃了巧克力後心口感到灼熱的要停止食用。

3、孕婦不宜吃巧克力,巧克力對孕婦有一定危害。

Ⅱ 巧克力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為什麼要發明巧克力

巧克力最初來源於中美洲,那裡的熱帶雨林中長滿了鬱郁蔥蔥的野生可可樹,樹上結滿了果實可可豆。

1300多年以前,瑪雅人開始用焙炒過的可可豆製作飲料。

1828年,荷蘭VanHOUTEN製作了可可壓榨機,以便從可可液中壓榨出剩餘的粉狀物。由VanHOUTEN壓榨出的可可油脂與碾碎的可可豆及白糖混合,世界上第一塊巧克力就誕生了。經過發酵、乾燥和焙炒之後的可可豆,加工成可可液塊、可可脂和可可粉後會產生濃郁而獨特的香味,這種天然香氣正是構成巧克力的主題。

(2)發明了巧克粉擴展閱讀

巧克力由多種原料混合而成,但其風味主要取決於可可本身的滋味。可可中含有可可鹼和咖啡鹼,帶來令人愉快的苦味;可可中的單寧質有淡淡的澀味,可可脂能產生肥腴滑爽的味感。可可的苦、澀、酸,可可脂的滑,藉助砂糖或乳粉、乳脂、麥芽、卵磷脂、香蘭素等輔料,再經過精湛的加工工藝,使得巧克力不僅保持了可可獨有的滋味並且讓它更加和諧、愉悅和可口。

可可豆曬干儲存後由巧克力原料工廠采買,即開始進行加工過程。大致可依序分為烘焙、壓碎、調配與研磨、精煉、去酸、回火鑄型等步驟。可可豆經壓碎後,豆仁里的可可脂(Cocoabutter)流出成為稠漿狀,多用於醫療、美容用途;剩下的可可渣再經輾制,就成了巧克力原料可可膏(Cocoamass);經調配與研磨,巧克力才開始有了苦甜、牛奶等分別。

Ⅲ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的食物,內味道苦而辣。1526年,容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蘭的萬·豪頓(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飲料。

Ⅳ 巧克力是哪國人什麼時間發明的

最早的巧克力的歷史應始於美洲的發現。在1492年以前,人們對這種將使千千萬萬人著迷的食物還一無所知。

哥倫布從美國勝利返回後,將一批奇妙的珍寶呈獻給西班牙國王。在那些奇珍異寶中,就有一些深棕色形似杏仁的可可豆。這是斐迪南國王和伊莎貝拉王後的宮廷第一次看到可可豆-這種製造巧克力和可可粉的原料。

國王和王後做夢也沒想到可可豆如此重要,於是,新世界提供的這種商業機會留給了偉大的西班牙探險家赫爾南多·廓特茲。

巧克力的歷史

天神的美食

在征服墨西哥的過程中,廓特茲發現了阿斯特克印第安人用可可豆准備他們王國的皇家飲品"巧克力特爾"(Chocolatl)意思是熱的飲料。1519年,蒙特祖馬皇帝用巧克力特爾招待他的西班牙客人。這些飲料裝在金制高腳杯里,就像用來敬奉神靈一樣。而這位皇帝據說一天要喝五十份或更多的巧克力特爾。盡管有著皇家氣派,但蒙特祖馬的巧克力特爾非常苦,不合西班牙人的口味。為使這種混合飲料更迎合歐洲人,廓特茲和他的同胞想出了用蔗糖將它加甜的主意。

當他們把巧克力特爾帶回西班牙後,加甜的主意得到肯定,在加入了肉桂和香蘭素等幾種最新發現的香料後,這種飲料又經歷了幾次變化。最後,有人認為這種飲料加熱會更好喝。

新飲料在西班牙貴族中很快贏得了贊譽。西班牙明智地著手在其海外殖民地種植可可,這就誕生了一項盈利的商業。令人驚訝的是,西班牙人成功地將可可工藝向其它歐洲國家隱瞞了近一百年。

巧克力推廣到歐洲

被委託來加工可可豆的西班牙僧侶最後泄漏了這個秘密。不久以後,巧克力作為一種美味、有助於健康的食品在全歐洲博得了喝彩。它一度勝過了時髦的法國宮廷飲料。巧克力飲料很快越過海峽傳到大不列顛。1657年,第一批著名的英國巧克力屋出現了。小作坊手工生產的方法及時給巧克力的大規模生產讓了路。而一種經過改良的蒸汽引擎加速了生產轉型。這種引擎使可可研磨工序實現了機械化。到1730年,巧克力的價格從每磅3美元以上降到了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價格。1828年,可可榨壓機的發明進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價格,並有助於通過榨出部分可可脂-可可豆中自然形成的脂肪來提高飲料的質量。從那以後,喝的巧克力就有了更多今天所具有的平滑的黏性和悅人的香味。

十九世紀,巧克力的歷史上又出現了革命性的發展。1847年,一家英國公司通過開發軟糖巧克力推出了固體的"巧克力"。這是一種象天鵝絨般平滑的品種,幾乎完全代替了原來曾主導世界市場的粗粒巧克力。

巧克力流傳到美國

在美利堅合眾國,巧克力的生產比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都要進展迅速。在革命前的新英格蘭-確切地說是1765年,第一家該國的巧克力工廠建立起來。巧克力也作為美國宇航員食品的一部分被帶入太空。 (巧克力信息中心網)

巧克力的趣聞

巧克力:尊貴的遺產

可可樹的果實在傳入歐洲之前已被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奧爾梅克印第安人食用了很長時間。奧爾梅克印第安人首次使用了"可可"這個詞。瑪雅印第安人進一步將可可樹進行農業種植,並生產出第一種可可飲料。阿茲台克人相信,是他們的羽蛇神把可可豆賜予人類。阿茲台人信奉可可豆,把它用於宗教儀式和作為神的禮物。可可是阿茲台克人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它被作為流通的貨幣使用。但只有貴族和勇士才能食用。

人類首次食用的巧克力是一種帶有辣味和苦味的飲料。古代的阿茲台克人將可可豆烘烤並磨成粉,與水和玉米粉混合後,加入辣椒,吹打成泡狀。這種飲料被稱為"巧克力特爾"(Chocolatl)。

阿茲台克族的統治者Montezuma和他的朝中官員每天要喝50罐巧克力特爾。這種被稱為萬能葯的珍貴飲料盛裝於只用一次就被扔入湖中的金制高腳杯中。

第一個發現巧克力的歐洲人據信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他在1502年從"新世界"歸來後,將巧克力介紹給斐迪南國王的朝廷。幾十年後,西班牙探險家赫爾南多·廓特茲在他征服墨西哥期間,從阿茲台克貴族那裡發現了可可豆。

十六世紀在西班牙貴族中擴大巧克力影響的是哥倫布和廓特茲,但西班牙的瑪麗亞·薩爾莎公主是在歐州掀起巧克力狂熱的人。她將可可豆作為訂婚禮物呈獻給路易十四。

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巧克力一直成為西班牙秘而不宣的食物。其後1606年這種食物才在義大利開始流行。1642年,巧克力被作為葯品引入法國,由天主教人士食用。

這種飲料實在太受歡迎,於是第一家"巧克力屋"在1657年成立,成為專門為普通大眾提供熱甜巧克力商家。

巧克力飲品在1765年進入美國,當時第一個巧克力工廠在新英格蘭開張。甚至連托馬斯·傑斐遜這個公認的美食家也稱贊"巧克力具有健康和營養的優點"。

巧克力與其他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都有著廣泛的關聯。由於卡薩諾娃和杜巴利夫人相信巧克力可增加浪漫情調,巧克力因此在歐洲被推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1657年,它變得越發地時髦,英國建立起了許多"巧克力屋"向公眾供應巧克力飲料。

1828年,荷蘭的Coenraad Van Houten發明了一種可以把可可脂從可可豆中提取出來的螺旋擠壓機。這種Van Houten的鹼式加工法(後來被稱為"荷蘭式")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產出更柔軟、更甜的巧克力飲料。如今,鹼式加工的可可粉仍被稱為荷蘭巧克力。

巧克力一直被人們作為一種飲料,直到1847年巧克力才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固體形式。發明者在巧克力飲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產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塊。牛奶巧克力於1876年問世,當時瑞士巧克力生產商Daniel Peter發現,向巧克力中加入奶粉可生產出更柔軟和更淡的巧克力。

1911年Frank和Ethel Mars開始在美國華盛頓州生產巧克力。 真正刺激美國巧克力工業發展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陸軍軍需團委託許多美國巧克力製造商生產20-40磅的巧克力塊,運到戰場的基地。這些巧克力塊被切成小片,分發給在歐洲作戰的美國士兵。最後,把巧克力包成小塊的任務又落到了生產商的肩上。

可可豆的種植 採摘 收獲及裝運過程

種植可可豆

可可是可可樹的產物。可可樹是一種熱帶植物,只在炎熱的氣候下成長。這樣,它的種植就被限定在赤道南北各二十個緯度間的陸地上。假定有肥沃的土壤條件和精心的耕作,一旦成活,可可樹就可以在充足的陽光下成長。可可種植園(人工種植下的可可樹)通常位於谷地或沿海平原,必須有均勻分布的降雨量和肥沃、排水通暢的土地。

第一批果實

經過修剪和精心培植,大多數種類的可可樹會在第五年開始結果。如果予以最好的護理,一些樹種甚至在第三和第四年就有好的收成。

可可樹是常綠樹種,它碩大光滑的葉子在幼年時是紅色的,成熟之後則變成綠色。在成熟期,人工種植可可樹有15到25英尺高,但野生可可樹高度可達60英尺以上。可可樹的預計壽命仍在猜測中。一般認為二十五年後,一棵可可樹的經濟作用就可能被認為到了終點,這時就適於重新種植年輕的可可樹來取代它。可可樹全年都結果(或豆莢),而收獲卻通常是季節性的。由於可可樹是自由交叉授粉的,豆莢形成各種種類,其中包括拉美種、外來種和特利尼達德種。

收獲可可豆

採摘成熟可可豆莢的工作絕非易事。可可樹很脆弱而且根基很淺,工人不能冒險爬上去摘高處枝上的豆莢。

種植者為到地里幹活的採摘工人配備了長把、手形鋼刀。鋼刀是為了夠到並剪下最高的豆莢而不傷可可樹的軟樹皮。隨身攜帶的大彎刀則被用來採摘長在低枝幹上的夠得著的豆莢。

採摘後做些什麼

收集者會同採摘者一同工作,將豆莢收集到籃中並運到田地的邊上。在那裡將豆莢破碎。如果方法得當,只要揮舞一兩下大彎刀就可以劈開豆莢的木質外殼。一個訓練有素的破碎者每小時能夠劈開五百個豆莢。

完成收獲需要耐心。通常從一個標准豆莢里都要挖出20到50粒乳白色的可可豆,然後丟棄豆莢的外殼和內膜。一個普通豆莢中經過乾燥的可可豆不到58克重,確切地說製造1磅巧克力需用400粒可可豆。

可可豆與我們所熟悉的最終產品還是有很大差別。乳白色的可可豆暴露在空氣中,很快就變成了淡紫色或紫色。此時,它們看上去並不象製成的巧克力,聞上去也沒有熟悉的巧克力芳香。

裝運作物

從豆莢中取出的可可豆或種子被裝進盒子或堆積起來包裝。包裹著可可豆的是一層開始升溫和發酵的果肉。發酵持續三到九天,去除了可可的苦味,並產生出具有巧克力特點的原料。發酵是可可豆中所含糖分轉化為酸—主要是乳酸和醋酸的簡單過程。

發酵過程導致可可豆溫度升到125華氏度,殺死了其中的細菌,並激活了存在著的酵素,形成當烘烤可可豆時產生巧克力味道的混合物。最後的結果是生成了深棕色的經過充分發酵的可可豆,這種顏色表明可可豆現在准備進入乾燥過程了。

象所有飽含水分的水果一樣,如果要保存可可豆的話,就必須將它們乾燥。在有些國家,乾燥工序十分簡單:只是把可可豆鋪在盤上或竹墊上,然後將它們放在陽光下曬烤。當潮濕的天氣干擾了這種乾燥法時,人工方法才得以應用。例如,可可豆可能被帶進室內,在熱氣管下乾燥。

如果有良好的天氣,乾燥過程通常需要幾天。在這個間隙,農人經常翻動可可豆。他們利用這一機會挑選外運的可可豆,並將扁平、破碎或發芽的可可豆揀出來。在乾燥中,可可豆會失去幾乎所有的水分和超過一半的重量。

可可豆乾燥後,就准備以每袋130到200磅裝運了。它們很少被存入倉庫,除非要等待買主檢查的裝運中心。

Ⅳ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巧克力是拉思科發明的。 早在16世紀初,可可豆就被哥倫布從南美洲帶到了歐洲,可是到了16世紀30年代初,可可才在歐洲受到廣泛的歡迎,並生產出了巧克力。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歐洲人重新認識可可了呢? 這裡面還有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呢。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險家科爾特斯為首的探險隊進入墨西哥腹地。旅途艱辛,隊伍歷經千辛萬苦,到達了一個高原。隊員們個個累得腰酸背疼、筋疲力盡,一個個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動彈。 正在這時,從山下走來一隊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見科爾特斯他們一個個無精打采,立刻打開行囊,從中取出幾粒可可豆,將其碾成粉末狀,然後加水煮沸,之後又在沸騰的可可水中放入樹汁和胡椒粉,頓時一股濃郁的芳香在空中彌漫開來。 印第安人把那黑乎乎的水端給科爾特斯他們。科爾特斯嘗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難喝!」但是,考慮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禮節,科爾特斯和隊員們還是勉強喝了兩口。 沒想到,才過了一會兒功夫,探險隊員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樣,體力得到了恢復!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將配方如實相告,並得意地說:「這可是神仙飲料啊!」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國王敬獻了這種由可可做成的神仙飲料,只是,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聰明的科爾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樹汁和胡椒粉。 「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並因此封科爾特斯為爵士。 從那以後,可可飲料風靡了整個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為經營可可飲料而發了大財。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想:調制這種飲料,每次都要煮,實在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水一沖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裡就能吃,那該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開始了反復的試驗。最終,他採用濃縮、烘乾等辦法,成功地生產出了固體狀的可可飲料。拉思科將他的固體狀可可飲料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發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是很會保密的。他們嚴格保密可可飲料的配方,對巧克力特的配方也守口如瓶。直到200年以後的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才成功地獲得了配方,將巧克力特引進到英國。英國生產商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誕生了。 奶油巧克力,是巧克力的第二代。 當時,巧克力的味道雖說不錯,但因為可可粉中含有油脂,無法與水、牛奶等融為一體,因此巧克力的口感很不爽滑。直到1829年,荷蘭科學家豪威發明了可可豆脫脂技術,才使巧克力的色香味臻於完美。這就是巧克力的第三代,也就是我們現在所享用的。 來,拿起一塊巧克力,細細品味它的醇美濃香吧!
採納哦

Ⅵ 巧克力是誰發明的

巧克力是西班牙人發明的。

巧克力最初來源於中美洲熱帶雨林中野生可可樹的果實可可豆 。1300 多年前 , 約克坦瑪雅印第安人用焙炒過的可可豆做了一種飲料叫 chocolate 。早期的 chocolate 是一種油膩的飲料,因為炒過的可可豆中含 50 %以上油脂,人們開始把麵粉和其它澱粉物質加到飲料中來降低其油膩度 。

16世紀初的西班牙探險家荷南多·科爾特斯在墨西哥發現:當地的阿茲特克國王飲用一種可可豆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飲料,科爾特斯品嘗後在1528年帶回西班牙,並在西非一個小島上種植了可可樹。

西班牙人將可可豆磨成了粉,從中加入了水和糖,在加熱後被製成的飲料稱為「巧克力」,深受大眾的歡迎。不久其製作方法被義大利人學會,並且很快傳遍整個歐洲。

(6)發明了巧克粉擴展閱讀:

巧克力 - 起源故事

巧克力的原料之一可可豆 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柯特茲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

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又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1828年,由荷蘭的凡苛添(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亞。19世紀末時,瑞士的D.M比德,發明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味道更好,就是今日巧克力的雛形了。

Ⅶ 誰發明了巧克力

1765年,在北美馬薩諸塞州的多爾切斯.貝克博士辦起了第一個用可可豆生產巧內克力粉的工廠容。1819年,瑞士23歲的卡耶爾製造出第一塊巧克力糖。從此,巧克力就不再單純是作為一種飲料,而且成為糖果和點心了。1828年,荷蘭人馮.霍滕將可可漿脫去可可脂,第一次制出速溶可可粉。同時,用可可粉加入可可脂製作巧克力,也比原先直接用可可豆質量好得多。霍滕的發明徹底改變了可可和巧克力工業的面貌。今天,霍滕的方法仍在沿用。1847年,英國的弗賴伊父子公司在可可粉中加糖和可可脂,並用模子將它們成型為巧克力塊,制出了我們今天所吃的巧克力糖。另外一次突破發生在1876年,當時,瑞士的丹尼爾.彼德在巧克力中加入了牛奶,第一次制出固體牛奶巧克力,成為現代巧克力的雛形。

Ⅷ 巧克力的發明者是誰

最早出現的巧克力復,起源於墨西哥地區制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種含可可的食物,味道苦而辣。1526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特斯帶回西班牙,獻給當時的國王,使歐洲人視它為迷.葯,掀起一股狂潮。後來大約在16世紀,西班牙人讓巧克力「甜」起來,他們將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飲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別出心裁,在上述飲料中再摻入一些牛奶,這才完成了現代巧克力創制的全過程。不久之後,有人想到,將液體巧克力加以脫水濃縮成一塊塊便於攜帶和保存的巧克力糖。1828年,由荷蘭的萬·豪頓(Van Houten)想到將其脂肪除去2/3,做成容易飲用的可可飲料。

Ⅸ 是誰發明巧克力的

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不一會兒,不知怎的,探險隊員們好像得到了魔力一樣,體力和精力都得到了恢復。

驚訝萬分的科爾特斯連忙向印第安人打聽可可水的配方等情況。印第安人告訴他:「這是神仙飲料。」

1528年。科爾特斯回到西班牙後,向查理五世國王敬獻了「神仙飲料」——可可。不過,考慮到西班牙人的飲食特點,科爾特斯在配製的調料中,用蜂蜜代替樹汁和胡椒粉。

「啊,這飲料真不錯!」國王喝了連聲叫好,高興之餘,他還封科爾特斯為爵土。

此後,可可飲料風靡整個西班牙。保守的西班牙人對飲料的配製方法秘而不宣。

直到70多年後的1606年,一位義大利人竊取了飲料的秘方,才使可可飲料傳到歐洲各地。可可飲料在歐洲大地倍受青睞後,經營可可飲料成為一個很有錢賺的行業。西班牙的一位名叫拉思科的食品商,也賺了不少錢。

一天,拉思科在煮飲料時,突發奇思:這飲料要煮太麻煩了,要是能將它做成固體食品,吃的時候取一小塊用開水一沖,或者直接故人嘴裡就能吃,那有多好啊!

於是,拉思科經過反復地試驗。採用濃縮、烘乾、加蜂蜜調制的辦法,製成了固體狀可可飲料。由於可可飲料源於墨西哥的「巧克拉托魯」,因此,拉思科將固體狀可可飲料叫做「巧克力特」。這就是原始的巧克力了。

巧克力特問世後,人們對它很陌生。在法國,它一度被認為是「珍貴的葯品」。這種陰差陽錯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有關。

路易十三的妻子——王後是西班牙的公主。1612年,法國王後從娘家帶回一袋西班牙特產——巧克力特。當時,路易十三身體欠安,精神萎靡不振。好奇的國王吃了一塊巧克力特,也不知怎麼回事,居然病好了,精神也提起來了。剛俊自用的路易十三認定這是一種「珍貴的葯品」,吩咐醫生將巧克力特藏起來,只有王室成員生病時才能享用。

直到路易十四繼位,外婆外公家裡的人,帶來許多巧克力特向他祝賀。這時,法國人才弄明白巧克力特是一種食品。

西班牙人一如保密可可飲料一樣,保密巧克力特的配製方法。直到1763年,一位英國商人竊取了秘方,巧克力特才進入英國。英國人還根據本國人的口味,在配製原料中增加了牛奶、乳酪,於是「奶油巧克力」就誕生了。

閱讀全文

與發明了巧克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