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愛發明之老李發明魚竿
很多都買不到的,因為他是通過這個節目做宣傳的,有人看中了,覺得有價值,才會去買下來這個專利,去生產這個產品
㈡ 魚竿發明者是誰
魚竿的來歷和一個美麗的傳說息息相關。
釣,釣,釣, 大魚不到版小魚到. . 」 誰都知道權
姜太公在渭水河上釣魚的時候唱的歌。
有人說現在用的釣魚的工具, 就是姜太公在那個
時候發明的。也有人說.. 姜太公在渭水河上的時候,
還不知使用魚竿去釣魚, 他是用一根栓著丁字形的跌
器的繩子, 把它順水放到河的中流, 去釣那些逆行
水中的魚。他這個法子很不科學, 所以釣了半輩
子的魚, 只釣了一條」大魚「雖然後世的人都稱他是一個釣魚
的聖手, 卻沒有一個人肯用他這種工具去釣魚。現在
我們所用的釣魚竿, 據說是當初那些聰明的發明人,
從一桿秤上領會出來的。所以魚竿很象秤桿, 魚鉤很
象秤勾, 魚線也很象秤系, 釣魚的人就是秤垂。那些
聰明的發明人是誰呢.. 據傳說就是魯南微湖溯里的農
民。
㈢ 中央電視台獵魚大師魚竿
CCTV我愛發明巨王第三代多功能獵魚竿海竿射魚器射魚桿魚竿
¥195
起訂量
≥1支
總供應
9999支
所在地
山東省臨沂市
山東德吉戶外用品有限公司
全部商品 進入店鋪
圖文詳情
產品屬性
適用場景 : 海釣
品牌 : 巨王
貨號 : X1
產地 : 中國
材質 : 鋁合金/工程塑料
箱裝數量 : 10
是否可伸縮 : 否
產品類別 : 海竿
㈣ 介紹一下魚竿的分類
1、魚竿按材質分為:竹木、玻璃鋼(玻璃纖維材料)魚竿、碳素魚竿三大系列專。
2、魚竿碳素釣竿根據屬含碳量的不同分為:低碳釣竿、高碳釣竿和超高碳釣竿。
3、魚竿按照用法分為:插接式釣竿、抽拉式釣竿、換把釣竿、中通釣竿。
4、魚竿按照用途分為:海竿(又叫甩竿、投竿)、手竿兩大種類。
魚竿是一種常見的捕魚工具,外形為細長多節竿狀物,通常有一個把手,由把手到後端逐漸變細變尖,要用一根釣線連接帶有餌料的魚鉤來使用。
(4)魚竿發明者擴展閱讀:
魚竿的特點:
1、溪流竿:顧名思義它主要是為溪流垂釣而設計的,竿長一般是50~80cm,按照長度的不同又有短節竿和長節竿之分,單節比較短,節數多,便於攜帶,調性和硬度都比較適中。
2、台釣魚竿:一般長度在90~120cm之間,節數較少,單節比較長,不方便攜帶,但是調力均勻,硬度大,價格適中,不容折斷。
3、海竿:長度在1.8~4.0m之間,主要用於遠投。
4、磯竿:長度在3.6~7.2m之間,不適合遠投,原用於大海磯釣,現在也用於釣淡水大魚。
㈤ 魚竿是那國最早發明的。
魚竿
應該最早是中國發明的,從現有的相關資料考證商朝末期的
姜太公釣魚
應該是能夠找到最早關於魚竿的。
㈥ 杠桿原理是什麼又是誰發明的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論平面圖形的平衡》一書中提出了杠桿原理。
杠桿原理(物理學力學定理)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6)魚竿發明者擴展閱讀:
杠桿可分為省力杠桿、費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沒有任何一種杠桿既省距離又省力
1、省力杠桿:L1>L2,F1<F2,省力、費距離。如拔釘子用的羊角錘、鍘刀,開瓶器,軋刀,動滑輪,手推車 剪鐵皮的剪刀及剪鋼筋用的剪刀等。
2、費力杠桿:L1<L2,F1>F2,費力、省距離。如釣魚竿、鑷子,筷子,船槳裁縫用的剪刀 理發師用的剪刀等。
3、等臂杠桿: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又不多移動距離,如天平、定滑輪等。
㈦ 雙寶魚竿有自己的發明專利嗎
有一朋友在雙寶魚竿公司,好像他們有不少專利產品,產品品質很可以的,自己也有幾條,用著都不錯,比別的牌子的性價比高很多,如果當地有漁具店,可以去那裡找找,不過推薦上網上直銷店,店裡都貴三四倍的。
㈧ 魚竿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古代的魚竿產生於何時、何地,已無跡可考。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發明魚鉤後,僅用藤蔓、棕櫚、腸衣等作線釣魚。
竿的材料不外乎樹枝、蘆葦、竹、荊條之類,總之可以延長手臂使鉤拋遠施釣的長而輕的植物,似乎都用過了。竹竿又輕又堅韌,古代似乎每地均有所用,而且一直流傳下來。
用其他植物枝幹做釣竿的也不少。荊條,是無刺的灌木,種類很多,多叢生原野,光滑柔軟,堅韌不易斷,可以作釣竿。
用多種隨手可得的植物枝幹作釣竿,是為了釣到魚而發明的臨時工具。待到釣魚上升到娛樂階段,釣魚為了享樂,不免要在竿子上做些文章,使其既美觀又適用。比如在竹釣竿繪上或刻上美麗的花紋圖飾,使竿具有觀賞價值。
我們的祖先在連續不斷的釣魚實踐中,還發明了拋竿。
到了清代,已有關於延繩釣的詳細記載,《古今圖書集成》更有大量涉及釣魚內容的敘述。
這些都表明,我國的釣魚歷史源遠流長,經驗十分豐富。
魚竿
㈨ 完整的魚竿由什麼構成
桿體、搖輪、魚線、魚鉤等
魚竿製作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
竹子;蘆葦;玻璃纖維;碳纖維;硼纖維等
其中竹子和蘆葦大概採用了近千年,一直到現在還有部分人士對其情有獨鍾。
自從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發明後,以其獨特優異的力學和物理化學結構在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不久便應用到魚竿製作中了。這就是最早的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簡稱玻璃鋼。這就是現代魚竿的標志。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碳纖維;硼纖維等力學性能更加優異的復合材料。
復合材料是2種以上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過一定的物理,化學手段合成產生一種新材料,兼具2種材料的優點。是地地道道的高科技產品。其中一組分承受主要的張力,稱做增強材料,另外一組分分布於增強材料之間,負責結合增強材料,叫做基體。對於魚竿來說,增強材料主要有玻璃纖維,碳纖維,硼纖維。基體主要有酚醛樹脂,環氧樹脂,不飽和樹脂等。
常見的最便宜的玻璃鋼竿就是玻璃纖維酚醛樹脂復合材料,簡稱玻璃布。根據用途的不同,有3種型號:10#,13#,18#。他們的區別在於每股紗中的纖維數量不同。
再往上就是玻璃纖維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簡稱環氧布。同樣也有3種型號:10#,13#,18#。它和玻璃布的區別主要在樹脂體系的差別。這樣的材料生產的竿簡稱環氧竿。這也是商家作假欺騙消費者最多的一種材料。手法常有:內節用環氧布,手把一節包碳,謊稱碳竿;整體用環氧布表面纏點碳帶,謊稱碳竿等等。
在復合材料大家族中,纖維增強材料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自玻璃纖維與有機樹脂復合的玻璃鋼問世以來,碳纖維、陶瓷纖維以及硼纖維增強的復合材料相繼研製成功,性能不斷得到改進,使復合材料領域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別具特色的碳纖維復合材料。
碳纖維主要是由碳元素組成的一種特種纖維,其含碳量隨種類不同而異,一般在90%以上。碳纖維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溫、耐磨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但與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顯著的各向異性、柔軟、可加工成各種織物,沿纖維軸方向表現出很高的強度。碳纖維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強度。
碳纖維是由含碳量較高,在熱處理過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學纖維,經熱穩定氧化處理、碳化處理及石墨化等工藝製成的。
碳纖維的主要用途是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基體復合,做也結構材料。碳纖維增強環氧樹脂復合材料,其比強度、比模量綜合指標,在現有結構材料中是最高的。在旨度、剛度、重量、疲勞特性等有嚴格要求的領域,在要求高溫、化學穩定性高的場合,碳纖維復合材料都頗具優勢。
碳纖維是50年代初應火箭、宇航及航空等尖端科學技術的需要而產生的,現在還廣泛應用於體育器械、紡織、化工機械及醫學領域。隨著尖端技術對新材料技術性能的要求日益苛刻,促使科技工作者不斷努力提高。80年代初期,高性能及超高性能的碳纖維相繼出現,這在技術上是又一次飛躍,同時也標志著碳纖維的研究和生產已進入一個高級階段。
郵碳纖維和環氧樹脂結合而成的復合材料,由於其比重小、剛性好和強度高而成為一種先進的航空航天材料。因為航天飛行器的重量每減少1公斤,就可使運載火箭減輕500公斤。同樣,收音機重量的減輕也可以節省油耗,提高航速。所以,在航空航天工業中爭相採用先進復合材料。有一種垂直起落戰斗機,它所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已佔全機重量的1/4,占機翼重量的1/3。據報道,美國太空梭上3隻火箭推進器的關鍵部件以及先進的MX導彈發射管等,都是用先進的碳纖維復合材料製成的。
新型復合材料--玻璃鋼
玻璃鋼是一種新型復合材料。它在材料科學大家庭中獨樹一幟。其實,玻璃鋼既非玻璃,也不是鋼,它的基體是一種高分子有機樹脂,用玻璃纖維或其他織物增強。因為它具有玻璃般的透明性或半透明性,具有鋼鐵般的高強度而得名。它的科學名稱是玻璃纖維增強塑料。
玻璃鋼有三大優點:一是玻璃鋼的密度小,強度大,比鋼鐵結實,比鋁輕,比重只有普通鋼材的1/4-1/16,而機械強度卻為鋼的3-4倍;二是玻璃鋼具有瞬間耐高溫特性;三是具有良好的耐酸鹼腐蝕特性及不具有磁性。
由於玻璃鋼具有上述許多優異的特性,因而它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各種新產品日新月異,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與日俱增。
由於其比重小而強度高,自然在航空工業領域備受青睞。自從1944年第一架以玻璃鋼作為主要結構材料的飛機經受了嚴格的飛行考驗之後,玻璃鋼在航空工業中的地位日益鞏固。從機身、機翼到機尾、門窗等越來越多的金屬飛機部件被玻璃鋼材料取代了。目前,許多輕型飛機的主要部件換成了玻璃鋼製品,就連波音747噴氣式客機上,也有一萬多個用玻璃鋼製作的部件呢!
㈩ 釣魚是誰發明的從什麼時間開始的
大約五萬年前,我們祖先的形體已經進化到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他們學人會了用骨針縫制獸皮衣服,氏族社會逐漸形成。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這就是相傳的神農、黃帝、堯、舜等時期。在這個接段,我國產生了輝煌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近幾十年發掘的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勝中,除發現了大量的石器和用獸骨磨製的刀、齒、鏃之外,還發現了很多魚叉和魚鉤,這對了解我國的垂釣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陝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勝發現的骨制魚釣和黑龍江小興凱湖崗上出土的骨制魚鉤,距今大約有六千年的歷史,是我國發現得最早的釣魚文物。在全省各地的新石器時代勝中,如黑龍江的寧安遺址,河北唐山市的大城山遺址,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的阿善遺址等,都發現了許多骨制魚釣。這些魚釣的造型多樣,其中有的在鉤尖下面磨出了倒刺,多數魚釣還磨有拴釣線的槽,由此可證明當時磨出了的垂釣活動已具有較高水平。這些遺址都位於內陸地區淡水水域釣魚已是十分普遍的了。
我國最早的關於竹製釣竿的文字記載見於二千多年前的詩歌總集《詩經》,比如在《季風》這一章中,有「籊籊竹竿,以釣於淇」,的詩句(淇,指黃河的一條支流,位於今天的河南省北部),這表明了春秋載國時期,人們已經用細細的竹竿在江河中垂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