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尿素是誰發明的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1828年,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內使用無機物質氰酸鉀與硫酸容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從此,活力論的錯誤證明了,有機化學實際上開辟了。
❷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去世,她生前都有哪些突出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俐娜去世,張俐娜女士永遠離我們而去了。武漢大學發布公告表示著名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女士因病去世。張俐娜是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在我國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材料領域有突出貢獻。
張俐娜院士不僅只是發明了可以方便溶解纖維素的用尿素,她還在探索人造絲和玻璃紙的生產新方法。張俐娜始終堅持用科學造福人類的目標,她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理念,張俐娜院士是偉大無私的。
❸ 尿素是德國人發明的嗎
人工合成肥料的發明者是德國化學家尤斯托斯·李比希. 別讓韓國人看到了你的問題,否則經過一番考證,結果會變成韓國人發明的,或者那個斯托斯·李比希就是韓國人
❹ 車用尿素是什麼牌子好
車用尿素品牌推薦:可蘭素、昆侖之星、悅泰海龍、潤迪環保、美豐加。
1、可蘭素
可蘭素車尿素口碑一直不錯,可蘭素汽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專業生產車用尿素以及車用尿素加註設備等汽車環保類產品的高技術產業。公司總部位於江蘇南京,是我們國內規模較大,技術較成熟,設備較先進的車用尿素生產企業。
5、美豐加
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車用尿素國家標准(GB29518-2013),四川美豐是起草單位之一。四川美豐加藍車用尿素生產裝置獲得國家兩項發明專利;公司先後通過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AdBlue認證、CGT、ISO/TS16949認證。
❺ 透析機是誰發明的
透析機雛形的發明者是偉大的人工器官之父——威廉•科爾夫( Kolff)。
人工器官之父—威廉•科爾夫去世,享年97歲
威廉•科爾夫博士於周三在其位於賓州牛頓廣場(Newtown Square)的家中去世,享年97歲。科爾夫博士是一位荷蘭醫生,他於二戰期間在一家鄉下醫院發明了首個人工腎臟,此後繼續從事相關研究,以證明生物醫學工程師可以通過製造所有人工器官來挽救患者生命,包括首個人工心臟在內。
鹽湖城猶他大學宣布了科爾夫博士去世的消息。科爾夫博士是該大學著名的生物工程、外科及內科學退休教授。其兒子特魯斯(Therus)稱,其父親為自然死亡。
被人們廣泛尊稱為人工器官之父的科爾夫博士於1950年移民美國,他發明的人工腎臟,後來改良為現在的透析機,挽救了數百萬因腎臟衰竭而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生命。
他發明的膜式氧合器,提供了一種將氧氣添加到血液中的方法,至今仍應用於心內直視手術過程中使用的心肺機。他發明的人工心臟,雖然以其同事羅伯特 賈維克博士的名字命名,於1982年12月首次植入61歲退休牙醫巴尼克拉克博士體內。
據科傳記作家赫爾曼 布羅爾斯所著科爾夫博士傳記《生命的發明家》(Inventor for Life,B & V 傳媒出版社, 2007)記載,科爾夫博士的原則是,將當時與其一塊工作的同事的名字來命名任何一種款型的人工心臟模型。當真的將人工心臟植入人體時,他們選擇了由賈維克博士設計的賈維克-7(Jarvik-7)人工心臟,因為該款具有多層隔膜,是確保該設備成功的關鍵所在。然而,人們仍將人工心臟的榮譽歸功於科爾夫博士。
1938年,當時初出茅廬的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內科醫生科爾夫,親眼目睹了一位年輕人因暫時性腎衰而漫長痛苦的死亡過程。他由此推論,一旦能夠找到一種排出患者血液中蓄積的毒性廢物的方法,便可以在患者腎功能恢復以前挽留住他們的生命。
在他的首次試驗中,科爾夫博士生在香腸的腸衣內注入血液,排除空氣,並加入腎臟排泄廢物尿素,然後置於鹽水浴中搖動。腸衣具有半通透性,小分子尿素能夠通過腸衣膜,而血液大分子則不能。
在5分鍾內,所有的尿素都滲析到鹽水中。製造人工腎臟的設想萌生了,然而沒多久該項工作就轉入地下進行。
1940年5月,德國入侵荷蘭。科爾夫博士沒有選擇留在格羅寧根與***支持者同流合污,他來到須德海地區(Zuider Zee,即現在的艾塞湖)坎蓬(Kampen)的一家小醫院,等待戰爭結束。就在那兒,他建成了歐洲第一個血液庫,並將800多人藏匿於醫院中而使他們免受***集中營之苦。同時他繼續人工腎臟的研製。
當時的設備是魯比 戈德堡(用復雜辦法完成簡單事情)機器的典範。該設備用50碼的香腸腸衣纏繞在木製鼓桶上,浸泡在鹽水中。患者血液從腕動脈抽取並加入腸衣中,旋轉鼓桶以排除血液廢物。為了將血液安全地回輸到患者體內,科爾夫博士仿製了福特汽車發動機水泵裝置設計。後來,他用桔子汁罐和洗衣機來完善其設備。
最初使用該設備的15位患者均死亡。科爾夫博士對該設備進行了改進,包括優化血液稀釋劑的應用以防止血液凝固。1945年,一位解放後在監獄中因腎衰已經昏迷的67歲婦女,應用了該裝置,並且比以前使用者應用的時間長的多,最終得救。她醒來的第一句話說「我要和我丈夫離婚。」。她真的離了婚(她是***支持者,其丈夫是反對者),並活了7年多。
1947年,科爾夫博士將一台人工腎臟設備送給紐約市的西奈山醫院,並游說那些對人工器官感興趣的美國醫生。最終這一設備經過進一步改進,能夠供那些腎臟已經出現不可恢復性衰竭的患者常規應用。目前數萬人每周接受3次透析,通常作為腎移植的過度性治療。
1950年,科爾夫博士加入美國科夫蘭臨床基金會。他首先要提高英語水平,重新參加醫學考試,並加入美國國籍成為一名美國公民。他用6年的時間完成了上述過程。此後不久,他開發了膜式氧合機用於搭橋手術,並於1957年將首個人工心臟置於狗體內,存活90分鍾。
他於1967年加入猶他大學,領導一個人工器官機構。該機構由175位內、外科醫生、工程師、化學家以及其他專家組成,相繼完成了機械心臟再動物體內的試驗。
1981年,科爾夫博士獲得猶他大學及聯邦政府的許可,可以進行人工心臟人體移植。克拉克醫生於1982年12月2日接受了首例人工心臟移植,存活112天,最後死於多器官衰竭。
威廉 約翰 科爾夫於1911年2月14日出生於荷蘭萊頓,1938年獲萊頓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46年獲格羅寧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科爾夫博士是美國人工內臟器官學會創始人,獲得世界各地12多所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以及120多個國際大獎,包括2002年阿爾伯特•拉斯克獎(臨床醫學研究)。他著作等身。
科爾夫博士於1937年與楊克 C惠德科珀(Janke C. Huidekoper)結婚,他們在結婚63年後的2000年離婚。除兒子Therus外,科爾夫博士還有3個兒子(雅各布、艾伯特和凱斯)、1個女兒(阿德麗 伯內特)、12個孫子以及6個重孫。他前妻於2006年去世。
科爾夫博士在1997年86歲高齡退休之前,一直從事人工器官研究,包括眼睛、耳朵以及肢體。他開發的人工心臟,經後來的設計,體內植入後作為心衰患者過度治療,至今仍在應用。
科爾夫博士始終堅決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長出心臟,他也就能夠製造心臟。」。
人工透析機的發明挽救了世界上無數腎衰竭病人的生命,解救了眾多晚期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它是由一位才華出眾的荷蘭醫生Willem Kolff威廉-科爾夫發明的,這位偉大的醫生發明家,本周三因年邁體衰去世,享年97歲。
威廉-科爾夫發明人工透析機的念頭是在他親眼目睹一位22歲的男子死於腎功能衰竭之後萌生的。他潛心研究和利用一輛舊的福特汽車的冷卻裝置,並利用一架二次大戰期間被擊落得德國飛機金屬碎片,研製出第一台簡易的血透儀。
他的第一個試驗其實很簡單,用制香腸的腸衣灌滿血液,排空氣泡,然後加入腎內廢物-」尿素「,置於鹽水浴中攪拌。由於腸衣是半滲透的,尿素等廢物被排出,大分子血液蛋白被保留住。只需五分鍾,尿素即被透析掉了,滲透機的原理和雛型機就因運而生了。
上世紀四十年代早期,科爾夫醫生開始了在病人身上試驗,病人的血液是從手腕動脈和進入半透膜腸衣,通過轉動的鼓推動血液體外循環,消除雜質。然後讓經滲透後「干凈」安全的血液輸送回病人體內。 但是最初的結果並不理想,先後有15位病人死去。他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根據汽車水泵等原理和參照洗衣機等裝置,對透析機進行反復改進,還添加抗血栓制劑,防止血栓塊形成。功夫不負有心人,血透儀終於獲得成功。
成功發明透析機之後,科爾夫繼續改善這種醫療器械,使得這一器械成為目前臨床上最流行,同時也最受醫生和患者歡迎的裝置。成功之後的科爾夫並不以此為滿足,他繼續他所喜愛的發明研究工作,並為建立創造心肺機和人工心臟也作出了重大貢獻。
科爾夫不僅是位偉大的發明家,同時也是一位非常謙虛和藹的學者。他總是根據不同人的貢獻和不同人的姓名來提及或命名不同版本的機械心臟的。 「我們有Donovan 心臟, Green 心臟, Kwan Gett 心臟, Jarvik 心臟等。其實,這些改進型的人工心臟離不開科爾夫奠基式的工作,所以繼承他實驗室研究的Don E. Olsen 教授認為,所有這些人工心臟都應該被稱為「科爾夫心臟。」
除了發明家的角色外,科爾夫也始終體現他作為醫生治病救人的本色,他的透析機所救治的第一個病人是一位女患者,她是人們所痛恨的納-粹合作者。 當時有人懇求科爾夫,」讓這位作惡多端的患者死去吧,」「 但是科爾夫回答說,沒有醫生有權決定他的病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作為醫生,他必須在病人需要時,認真治療每個病人。「
❻ 百歲神醫"孫思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尿素的人,他利用的是
蔥管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傳說有一次,一位得了尿閉症的病人專找到他,神情十分痛苦屬。
孫思邈仔細打量這個病人,只見他的腹部像鼓一樣高高隆起。病人雙手捂著肚子,呻吟不止。孫思邈見狀,心裡非常難過,他想:尿流不出來,大概是排尿的口子不靈。尿脬盛不下那麼多尿,吃葯恐怕來不及了。如果想辦法從尿道插進一根管子,尿也許就能排出來。可是,尿道很窄,到哪兒去找這種又細又軟、能插進尿道的管子呢?正為難時,他忽瞥見鄰居家的孩子拿著一根蔥管吹著玩。孫思邈眼睛一亮,也找來一根細蔥管,切下尖頭,小心翼翼地插入病人的尿道,並像那小孩一樣,鼓足兩腮,用勁一吹,果然,病人的尿液從蔥里緩緩流了出來。待尿液放得差不多後,他將蔥管拔了出來,病人這時也好受多了,直起身來,連連向孫思邈道謝。所以說在醫學史上,孫思邈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導尿術的人
❼ 尿素發源於哪一年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發現尿素。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使用無版機物質氰酸銨權(NH4CNO,一種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氰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由此,證明了活力論的錯誤,實際上開辟了有機化學(活力論認為無機物與有機物有根本性差異,無機物所以無法變成有機物,有機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細胞在一種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產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一些魚的尿中含有尿素;鳥和爬行動物排放的是尿酸,因為其氮代謝過程使用的水量比較少)。
❽ 合成尿素是哪國哪位科學家的發明
1773年,伊萊爾·羅埃爾(Hilaire Rouelle)發現尿素。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首次專使用無機物質氰酸銨(NH4CNO,一種屬無機化合物,可由氯化銨和氰酸銀反應製得)與硫酸銨人工合成了尿素。本來他打算合成氰酸銨,卻得到了尿素。尿素的合成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
❾ 汽車尿素是什麼
車輛使用尿素主要是為了將尾氣中有害的氮氧化物還原成氮氣和水。一般用於柴油車上。
柴油車的尾氣有害物質主要是氮氧化物和顆粒,在發動機內部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降低顆粒排放,這樣尾氣里就主要是氮氧化物,採用噴射尿素到尾氣後處理裝置中,尿素在高溫下分解為氨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會和氮氧化物反應,生成無害的氮氣和水,這一裝置叫做SCR後處理系統。
汽車上有個專門的尿素箱,尿素就加在這個箱子裡面。只要汽車運轉,就會消耗尿素。所以也要及時添加。一般100升柴油消耗尿素大概4升左右。具體和發動機排量,型號,廠家等有關系。路況不一樣,載重不一樣都會引起尿素消耗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