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發明的特種作戰
特種部隊起源
人們一般認為特種部隊最早源於英國。二戰期間,1940年6月6日,為反擊納粹德國的瘋狂進攻,英國首相丘吉爾下令「立即對整個德國佔領區發動積極而又連續的反攻擊」。於是,英國組建了一支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精銳部隊組成的特種部隊,頭戴綠色貝雷帽,取名為「哥曼德」。世界上第一支獨立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新型部隊應運而生。
❷ 抗日戰爭的運動戰是誰發明的
不管那種戰法都是實踐中總結的。沒有誰發明的問題。
❸ 世界「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有哪些
說到軍事發明,會讓人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當中,就發明研製出了很多的新型武器。在二戰當中有三大發明,它們分別是青黴素、原子彈、雷達。這些發明都是比較偉大的發明,但這個世界上其實也並不缺乏“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款。
第一種發明是螺旋推進車,這種推進車最讓人無奈的就是它居然真的就只是用兩根龐大的螺旋組成。當然還有其它的裝置,這種螺旋推進車一旦進入到戰場上,就基本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擋它的腳步。而且不管是在雪地還是在沼澤地,甚至是在山丘上它都能夠如履平地一樣的走過。
因為該戰車連石頭、樹干都能夠碾碎,更不要說其他了。可正是因為這種螺旋推進車的體型實在是太大了,耗油量也更加多,速度又慢,因此就被蘇聯給淘汰了。
其實這些“腦洞大開”的武器,都是因為人類想要進一步的探索更先進的武器而打造的,初衷點也還是非常的好。但是有一些軍發明研究出來的武器裝備簡直也是讓人覺得哭笑不得,比如說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就是一種很“雞肋”的武器,因為每次發射完48顆炮彈之後,這個炮管都會完全損壞。
❹ 抗日戰役人民發明的奇特的抗日斗爭法
抗日戰役人民發明的奇特抗日斗爭法有很多。比如:游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等。
各種斗爭法大致介紹如下:
游是走,擊是打,字面理解為游動攻擊。游而不擊是逃跑主義,擊而不游是拚命主義,游擊戰的精髓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遵循合理選擇作戰地點,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選擇作戰時機,戰斗結束迅速撤退五項基本原則的作戰方式,叫做游擊戰。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抗戰時期,地雷大顯神威,不僅在山東海陽人民的革命斗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而且在膠東抗戰史上塗上了濃重的一筆。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海陽民兵共作戰2000餘次,斃傷俘敵1500餘名,繳獲各種武器600餘件,涌現出縣以上英雄模範500多名。
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庄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
地道戰曾在北京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的戰區群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❺ 戰爭發明創造的作文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用以發明、創造新技術。該學科的問世,為... 簡介- 產生背景- 歷史沿革- 仿生學例子- 仿生學現象簡表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用以發明、創造新技術。該學科的問世,為... 簡介- 產生背景- 歷史沿革- 仿生學例子- 仿生學現象簡表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用以發明、創造新技術。該學科的問世,為... 簡介- 產生背景- 歷史沿革- 仿生學例子- 仿生學現象簡表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用以發明、創造新技術。該學科的問世,為... 簡介- 產生背景- 歷史沿革- 仿生學例子- 仿生學現象簡表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用以發明、創造新技術。該學科的問世,為... 簡介- 產生背景- 歷史沿革- 仿生學例子- 仿生學現象簡表 仿生學是指人類模仿生物功能,來發明創造的科學。它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的一門新型邊緣學科。研究對象是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和工作原理,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人造工程技術之中,用以發明、創造新技術。該學科的問世,為... 簡介- 產生背景- 歷史沿革- 仿生學例子- 仿生學現象簡表
❻ 下面哪一位發明了神風特工作戰
1944年10月17日,剛剛就任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的大西瀧治郎中將匆匆趕到菲律賓,企圖挽救日本帝國日薄西山的命運。大西是日本「鐵桿」軍國主義分子山本五十六的心腹,也是策劃偷襲珍珠港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日本海軍航空界素有「瑰寶」之稱。然而此時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隊可投入戰斗的飛機還不到100架,而且這些飛機的性能極差,飛行員技術低劣,面對日本全線崩潰的危局,大西認為最大效率地使用我們的微薄力量的唯一辦法就是組織由零式戰斗機編成的敢死攻擊部隊,每架帶上250千克炸葯,俯沖撞擊敵航母,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阻止住美軍以挽救危局。
❼ 球球大作戰是誰發明的
《球之戰》是一個巨型網路超級棒棒糖工作室自己開發的免費(不含道具)手機在線游戲。2015年5月27日中國大陸。
❽ 戰爭是誰發明的
肯定是那群猴子嗎!在樹上呆不住了想去地下看看,沒想過見到了這么多強者,咋辦,打呀!打不贏,只好發明一些武器了唄,最後就開始有了什麼首領,大王,孫悟空………呀最後本來打贏了。呀!誰發明了農業,不打了,可在種田時,又為了一丈一廟土地打,後來就…………
❾ 在抗日戰爭中軍民發明了那些什麼戰
麻雀戰:麻雀戰,是中國民兵常用的以弱勝強的游擊戰法。由民兵組成戰斗小組,忽來忽去,忽聚忽散,主動靈活。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
地道戰:地道戰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從保定清苑的冉庄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使無堅可守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
地雷戰: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 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 作者署名劉丁 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 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 由此書可知 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 至1941年 已經形成戰術 匯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
破襲戰:破襲戰是抗戰時期,八路軍採取的一種戰法。顧名思義,以破壞敵戰略意圖、破壞敵戰略物資、襲擊敵有生力量為主,而不以佔領為目的。這是八路軍根據敵我力量對比,既日軍推行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而採取一種針鋒相對的戰術策略。
❿ 在歷史戰爭中,有哪些不起眼的發明改變了戰爭形態
從古至今大大小小的戰爭,有幾千次甚至上萬次。之前有人曾說過“其實世界上的戰爭從某一方面來看,還是加快了全世界科技進步的角度”。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戰爭中所出現毫不引人注意的小發明,卻能改變這場戰爭的結局,那麼從古至今的世界戰爭有哪些絲毫不起眼的小發明呢?
許多看似沒有什麼用的小發明,往往在一些關鍵時刻能夠派上用場,是金子再小也會發光,我們也要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日子裡好好努力,為了有一天能夠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