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釋迦摩尼創造佛教

釋迦摩尼創造佛教

發布時間:2021-06-13 11:51:53

⑴ 釋迦摩尼是如何創立佛教的

孔子經常觀察生活,得出很多智慧,就教導門徒學習智慧,他們把他整理為書,成為一些有智慧的人生知識,有些人把他發揮為修孔廟,就成了宗教,大學生考試以前去拜孔子,就成了迷信加拜偶像。
老子得到一些啟示,像寫地球引力一樣寫了很多哲學的東西,後人學習可能沒什麼收獲,也有人拿去變成法術,別人發現地球引力做了些飛機之類的東西出來,有些人學習道德經變成了中醫大師,有些人拿去算命就成了些靈媒,有些人拿去做成了宗教,把老子當作一個神供在廟里,然後人去拜了就迷信加拜偶像,卻從靈界獲得一些法術的力量,但有人吹噓這些法術讓人活幾百年,千萬別信,好些煉金中毒死的他們都忽略了。
佛陀得到啟示,看見一些靈界的現象,然後往來於靈界,把那些能力強一些的靈界力量定義為佛,然後後邊的人還分出次序來,佛啊,菩薩啊,羅漢啊。。。有些人並不管佛陀說什麼,直接搞些廟出來放個泥巴的金人在那裡,然後去燒香拜佛,這個就迷信並拜偶像了。很多研究佛學的人都知道廟里鬼魂多,更多人卻以為去廟里拜拜可以得到鬼魂保護,卻忽略那些拜了以後被鬼附的範本。

後邊這些力量看起來都比人類高,說的卻相互不一樣,有的還教導人彼此仇恨,有的教導人舍棄愛,情願看見一個狗死了哭幾天卻不知道照顧生病的鄰居,更有買了蛇來放到公園里以為自己給宇宙多大貢獻一樣,網友無奈地說,好歹告訴我們是那個公園,我一年內不去哪裡好嗎?我老媽以前信佛,家裡發現一大群蟑螂,她說是招財的,結果那些所謂招財的小強大部分死於化武,不知道有多少佛教朋友心疼了。只是想告訴他們,我不心疼蟑螂,我心疼你們的心疼

⑵ 釋迦牟尼是怎麼創建的佛教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俗名為悉達多,出身於王族,自幼受的是良好的婆羅門教育,還練習過騎馬射箭等武藝。他的父親乃迦毗羅衛的國王凈飯王,期待他長大後能繼承王位,成為一名文武雙全、功勛顯赫的英明君主。

但是,具備獨立思考精神的悉達多太子沒有照父親的願望成長。舒適安逸的生活條件並未把他的憂患意識消磨掉,現實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種種愁煩,使他體悟到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變幻莫測。

二十九歲的那一年,悉達多終於立志出家,找尋一條能夠解脫身心痛苦和憂愁的道路。凈飯王得知兒子離家出走,無可奈何之下,只得在王族中選派了喬陳如等五名青年作為侍從尾隨他。

悉達多削發為僧後,在尼連禪河岸邊苦修了六年。在六年的苦修生活中,他嘗盡了萬苦千辛,然而獲得的卻只是枯槁的面貌和贏弱的體質,遠遠沒有實現他原先期望的精神解脫。事實使他醒悟:苦行是徒勞無功的。於是他決意放棄苦修。

釋迦牟尼走到尼連禪河中,一洗六年來的泥垢,並接受了一位牧女供給的牛奶。慢慢地,悉達多的體力得到了恢復。尾隨他的五名侍者,以為他喪失了信心,頗為喪氣,便毅然離開了他。

於是,釋迦牟尼獨自一人來到尼連禪河邊菩提伽耶附近,面對東方發願說:「我今要是不能證得無上大覺,寧可死也不起此座。」經過了七個晝夜的苦思冥想,悉達多終於戰勝了來自各方各面的煩惱魔障,在最後一天的黎明時分豁然開朗,徹悟到人生無盡苦惱的根源和解脫輪回的門徑,從而成為無上大覺的佛陀。

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來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向過去尾隨他的五名侍者宣說自己獲得徹悟的道理,五名侍者立即皈依到佛陀的門下,成為佛陀最初的五個弟子。釋迦牟尼佛鹿野苑初轉法,喬陳如等五人出家為佛弟子,從此,構成佛教的三個基本要素佛、法、僧三寶具備,佛教正式創立。

⑶ 為什麼釋迦摩尼要創建佛教

《法華經》雲:「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由此可知,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一切諸佛出現在某一個世界裡,都離不開「因緣」,都是為這一樁大事。
《法華經》說,「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簡單講,就是幫助一切眾生,悟入佛之知見。佛的知見是純正、真實,絕對沒有錯誤;廣大無邊,是全知全能。我們每一個人,本來都是全知全能,可惜我們把自己的本能迷失了。
佛出現世間的目的,無非是幫助我們恢復本能而已;可是眾生必須具有想恢復的意念,佛才能幫助。若眾生沒有這個意念,不想恢復,佛出現世間也就沒有意義了。

⑷ 釋迦摩尼 為什麼要創造佛教

解脫眾生生老病死的痛苦

指引眾生回歸自性

⑸ 釋迦牟尼在哪創立的佛教

天竺 也就是印度

⑹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嗎

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

佛教誕生於公元6世紀以前的古印度,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創始人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佛陀於世間說法四十九年,說大乘佛法經典約三千部,小乘經典約二千部。佛陀於八十歲時,度緣已盡,即入涅盤。

⑺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內容

南無阿彌陀佛


凈空法師----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

佛教『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教育內涵包括了無盡無邊的事理,比現代大學裡面的課程內容還要多。時間上,它講過去、現在、未來;空間上,它講我們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無盡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學、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覺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國孔子的教育,是講一世(一生)——從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講過去、現在、未來。

佛教真的是教育嗎?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個疑問就會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學才有師生的稱呼,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為根本的老師(本師),就是表示這個教育是他老人家創始的,他是第一位創辦人。我們自稱為『弟子』,弟子是中國古時候學生的自稱。由這些稱呼,我們知道我們跟佛的關系是師生關系。

『佛法』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無盡的智慧、覺悟,覺了宇宙人生一切萬事萬法。

================================================

凈空法師---教學的內容非常龐大,不是佛陀自己的意思,是眾生想學什麼、想求什麼、想知道什麼。所以這叫啟請,佛會詳細講解給你聽。沒有人啟請,佛自己說出來的,

下面念老引義寂法師所說的,義寂師雲:「有肉眼,知障內色故。為化度眾生,現有相佛,故兼肉眼。」這就以釋迦牟尼佛為例子。釋迦佛在三千前年到這個世間來應化,來應眾生之感,示現跟我們世間人一樣的身分。從投胎出生,慢慢長大成人,一直到圓寂。釋迦牟尼佛七十九歲圓寂的,三十歲開悟,開悟也是示現。開悟之後就開始教學,這個諸位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業叫佛事,佛事是教學,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一天空過。佛陀在世,教學沒有中止的,一個人來了也教,兩個人也教,幾百個人也教,幾千個人也教。教學的內容非常龐大,不是佛陀自己的意思,是眾生想學什麼、想求什麼、想知道什麼。所以這叫啟請,佛會詳細講解給你聽。沒有人啟請,佛自己說出來的,這個十二分教里頭,諸位都知道,叫無問自說。無問自說的經不多,《阿彌陀經》是無問自說,自始至終沒有人啟請。無問自說是特別因緣,佛看到這個眾生緣成熟,問不出來,沒有人請問,他就自己說了。

⑻ 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但是之前為什麼還有佛

在我們現在這個時期,我們說佛教是釋迦牟尼創立的,這是對的。但釋迦牟尼佛並不是唯一的佛,其所創立的佛教也不是永恆存在。從佛陀滅度那天到最終消失,佛經記載總共約一萬二千年。下一尊佛是彌勒佛,換算成我們的時間的話,大約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將來到我們這個世界,示現成佛。那麼對於那個時代的眾生來說,佛教就是彌勒佛創立的。同理,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亦復如是。
需要說明的是,任何一尊佛所創立的佛教,其內容都是相同的,因為佛是徹底證悟宇宙人生真相的大智慧者,諸佛所證,佛佛道同,無二無別。

⑼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建立佛教

首先要說明佛教是什麼(正信佛教)

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有言有行而且能得到證明的教育,根據這種教育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然如此,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經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於民間的正信,因受文化水準和生活條件的影響,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為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內容。

佛教的起源:

釋迦牟尼出身於剎帝利種姓,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66~486年。他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其父是凈飯王。29歲時,由於看到每個人都要遭受生老病死等各種痛苦,他便離家外出,尋師訪友,立志探索人生的解脫之道。

釋迦牟尼出家之後,先是跟隨兩位哲學家學習,然後開始了長達6年的苦行生活。但是,6年之後,他身體消瘦,形同枯木,仍然沒有發現什麼人生的真理。他認識到苦行無助於解脫,就開始凈身進食。他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今印度的菩提伽耶),坐在畢缽羅樹(後稱菩提樹)下,沉思冥想。經過7天7夜,他終於悟出了「四諦」,就是四個真理,真正成道覺悟,因而被稱為「佛陀」,或簡稱「佛」,意思是「覺悟者」。這一年他35歲。

釋迦牟尼成道之後,到鹿野苑(在今印度瓦臘納西附近)為喬陳如等5人講說「四諦」的道理,由於從不同角度講了3遍,喬陳如等5人信仰了釋迦牟尼的教義,成為首批僧侶,號稱「五比丘」。至此,有了成道的釋迦牟尼(佛),有了他所證悟的真理(法),又有了信徒(僧),傳統稱為佛法僧「三寶」具足,標志著佛教真正建立。

釋迦牟尼創教時最關心的,是解決人生的苦難問題,而不是某些不切實際的抽象理論問題。所以,佛教的基本教義,都是圍繞解決現實人生痛苦而展開。這是佛教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

⑽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目的是什麼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人生的痛苦問題,力圖把人從生活的苦難中解救出來。因此,他的哲學是以探討人生問題為主要宗旨的,即討論人為什麼活著、如何活著、人生命運、道德行為等等問題。但是,在討論人生問題的同時,他也不可能不涉及宇宙方面的問題,如萬物的起源、世界的形態等等。所以,釋迦牟尼的哲學是以討論人生為主,也包括宇宙起源、世界形態等方面的問題。其主要內容有諦說、緣起說、五蘊說、諸法無我說等。

閱讀全文

與釋迦摩尼創造佛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