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饅頭酵母發明

饅頭酵母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3 10:14:27

① 發酵最早怎麼被發現的

發現酵母菌遠在利用酵母菌之後啊!
酵母的歷史(一)
History of yeasts
●約4000年前,古埃及人開始利用酵母製作麵包。

左圖為古埃及人做的麵包以及做麵包用的陶罐
考古學家在挖掘埃及遺跡時發現用來製作酵母麵包的磨石和焙烤室,還發現了4000年前的麵包房及釀酒廠的圖紙。
這個埃及人正在准備啤酒桶
●殷商時期,古代中國人就利用酵母釀制白酒。漢朝時期,中國人開始用酵母製作饅頭、餅等面點;

酵母的歷史(二)
History of yeasts
●1680年,荷蘭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次用顯微鏡觀察到酵母。
●19世紀,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首次發現釀造酒精是酵母發揮了重要作用。
●1846年,酵母在歐洲首次實現工業化生產;
●20世紀80年代中期,酵母在中國實現了現代化生產。

② 是誰發明做饅頭用酵母菌

埃及人發現的.
故事說有個埃及奴隸, 烤面餅時睡著了, 醒來時面餅已經發酵了, 烤出來比較松軟好吃, 就一直到現在.

③ 饅頭最早是誰發明的…

饅頭現在已成為中國人的主食之一。提起饅頭可謂歷史悠久,它源於中國。據傳在三內國時期,諸葛亮容為安定後方而進軍西南,在橫渡瀘水時,因瘴氣熏天,毒液漫流,過河士兵中體弱者多觸水致死,軍隊難以挺進。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在古代,「饅頭」文化是豐富的。宋代詩人陸游曾有詩句:「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餚。便覺此常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詩後自注道:豬肉作饅頭之餡。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廟里做饅頭,說明清代時期饅頭已擴大了食用范圍。「饅頭」也出國門,走進了日本,如「秦良饅頭」,曾很受日本僧賞識。
現在,隨著國際上使用酵母的普及,特別是在中國的普及,饅頭已是多樣化了,工藝已經有很大的改善,製作也更精美。現在饅頭不光是注重口感,還注重營養和保健,越來越為人們的健康著想。

④ 做饅頭的酵母哪來的

如果想快速吃上饅頭的話就買超市賣的那種酵母,安琪酵母什麼的。 但我總感覺用安琪酵母做出來的饅頭不好吃,而且不能放,越放越難吃,即使是熱了也一樣。建議自己發面做酵母,方法如下: 直接和面活好後蓋好蓋,放在熱的地方等待自然發酵,直到你聞到面開始發酸為止,然後把食用鹼用水溶解,一點一點地往面里放,放一點揉一揉面,直到面里沒有酸味。 用發頭基本也差不多,先把面肥用水泡開,面量自己掌握,用面肥只比沒用面肥發酵的塊而已,以後的步驟同上。 介紹這么多,樓主不要摳門,給點分獎勵獎勵。(追加點)沒功勞也有苦勞啊~~

⑤ 饅頭是誰發明的如何由來

饅頭是誰發明的?
饅頭,一種經常大家日常比較能夠接受的食物,特別對於北方回的人來說。那麼答,這么普通而又很適用的食物是誰發明的?
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討伐他。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另一個辦法:用麵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因為稱「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⑥ 饅頭是誰發明的

饅頭的起源
如果有人問你饅頭是誰發明的,你能答出來嗎?
饅頭現在已成為中國人的主食之一。提起饅頭可謂歷史悠久,它源於中國。據傳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安定後方而進軍西南,在橫渡瀘水時,因瘴氣熏天,毒液漫流,過河士兵中體弱者多觸水致死,軍隊難以挺進。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在古代,「饅頭」文化是豐富的。宋代詩人陸游曾有詩句:「昏昏霧雨暗衡茅,兒女隨宜治酒餚。便覺此常如在蜀,一盤籠餅是豌巢。」詩後自注道:豬肉作饅頭之餡。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廟里做饅頭,說明清代時期饅頭已擴大了食用范圍。「饅頭」也出國門,走進了日本,如「秦良饅頭」,曾很受日本僧賞識。
現在,隨著國際上使用酵母的普及,特別是在中國的普及,饅頭已是多樣化了,工藝已經有很大的改善,製作也更精美。現在饅頭不光是注重口感,還注重營養和保健,越來越為人們的健康著想。

⑦ 請問饅頭是在那個朝代發明的

老的中國,無疑是麵食文化的發祥之地。麵食以是以小麥為主要原料,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早的農作物發源中心。早在五千年以前,居住在黃河流域的中國人,就已經學會了種麥。有了麥,人們就逐漸將它加工成各種麵食。不過,在上古時代,因為沒有磨,用杵臼等工具搗面,人們吃麵食也就比較困難。自漢代開始有了磨之後,人們吃麵食就方便多了,並逐漸在北方普及,繼而傳到南方。中國古代的麵食品種,通稱為"餅"。據《名義考》,古代凡以麥面為食,皆謂之"餅"。以火炕,稱"爐餅",即今之"燒餅",以水淪,稱"湯餅"(或煮餅),即今之切面、面條:蒸而食者,稱"蒸餅"(或籠餅),即今之饅頭、包子:繩而食者,稱"環餅"(或寒具),即今之饊子。

在以上這些古老的麵食中,燒餅、湯餅等麵食都是未經過發酵的,而饅頭是中國最著名的發酵麵食品,被譽為是古代中華麵食文化的象徵,現代人常把它同西方的麵包相媲美。

《事物紺珠》說,相傳"秦昭王作蒸餅"。蕭子顯在《齊書》中說,朝廷規定太廟祭祀時用"面起餅",就是"入酵面中,令鬆鬆然也"。這里說的"面起餅",就是最早出現的饅頭。可見,中國人吃饅頭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戰國時期。到三國時期,饅頭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稱。據事物紀原,諸葛亮南征孟獲,渡瀘水時,邪神作崇,按南方習慣,要以"蠻頭"(即南方人的頭)祭神,便下令改用麥面裹牛羊豬肉,象人頭以祭,始稱"饅頭"。這就為我們提供了饅頭起源的線索,即饅頭起源於野蠻時代的人頭祭,爾後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演變成禽肉餡。到南宋時,豬肉饅頭很盛行。《燕翼貽謀錄》記載,仁宗皇帝誕生之日,真宗皇帝甚喜,宰臣稱賀,以"包子"賜群臣,裡麵包的盡是珠寶。元代出現了類似後世開花饅頭的"煎花饅頭"。忽思慧《飲膳正要》記載:"煎花饅頭:羊肉、羊脂、羊尾子、蔥、陳皮各切細","依次入料鹽醬拌陷包饅頭,用胭脂染花"。由此可見,饅頭最初是包陷的,後來經歷了一個由包陷到實心的演變過程,至清代始有"實心饅頭"的記載,後來北方人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從此以後,以種植小麥為主的中國北方地區人們逐漸學會了做饅頭,並以饅頭為家常主食。饅頭出現後,提高了人們主食的質量,並由此派生出花捲、包子等食品。

中國主食饅頭基本上都是以麵粉、酵母(純酵母、酒釀或面種)以及水為原料和面,面團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過程後,蒸制而成的。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但是饅頭仍然是我國北方小麥生產地區人們的主要食物,而且在南方也很受歡迎。據報道,北方有70%的麵粉是用來製成饅頭的。

⑧ 古代就有了饅頭,但是是如何發酵的呢

古代沒有小蘇打,都是自然發酵的。古代人和完面放在溫暖的地方就會自然發酵,因為空氣中本身就有野生酵母菌。

揉成面團後需要發醒半小時。饅頭方法如下:

材料:麵粉200克、白糖適量、酵母適量、豬油百適量、水適量。

1、首先盆里放入准備好的豬油和麵粉,用筷子拌勻。

(8)饅頭酵母發明擴展閱讀:

1、也可以用老面發面,據說酵母粉發面更營養,加入白糖可以讓饅頭更香,但不要放太多,揉面的最高境界就是三光:面光、盆光、手光,這是初學都必學的哦。

2、發酵的時候可根據天氣而定,夏天發時間短一些,冬天則長一些。

3、做饅頭是最簡單的麵食,不是很復雜,關鍵看你揉面的時間長短,揉的時間越長這饅頭越筋道,就越好吃,一般最少揉15分鍾,如不怕累可以再加5分鍾左右哦。

4、蒸時鍋蓋上用重點碗或盆扣住,周圍用干凈毛巾蓋住以防漏氣,而且多燜幾分鍾可以使饅頭皮不沾,蒸饅頭時下面一定要放布,否則下面會很乾,我試驗過的。

如果覺得簡單的白饅頭小孩不太愛吃,您還可以給裡面添加牛奶或者紫薯之類,奶味更香甜、顏色也更吸引孩子。

閱讀全文

與饅頭酵母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