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闡述跳高的發展史;各種跳高姿勢的技術特點
回顧100餘年的跳高歷史,跳高姿勢的改變經歷了5次重大的技術革命。
跳高首先作為游戲,進而作為挑選和訓練士兵手段的高度跳躍,早在我國春秋時代就有記載。最早的跳高比賽出現在18世紀初。
第1種正式載入田徑史冊的跳高姿勢是跨越式,它出現在1864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田徑對抗賽上。是年,英國運動員羅伯特*柯奇以跨越式創造了1.70m的第1個世界紀錄。1895年,美國人斯維尼改進了跨越式,其特點是運動員在桿上時,身體急速側向轉體,兩腿交叉如剪刀,他創造了1.97m的新紀錄。
1912年,美國運動員霍林在美國西部的斯坦福大學採用左側斜向橫桿助跑,在桿上以身體左側滾過橫桿,首次越過2m的高度。之後,20多年內世界紀錄多次被刷新。1923年,蘇聯運動員B*伏洛佐夫率先採用俯卧式。1936年,美國運動員以2.07m的成績創造了新的紀錄,俯卧式得到人們的青睞,世界各國優秀運動員均採用這種技術。1970年,中國運動員倪志欽以2.29m的優異成績將俯卧式推向了高峰。
然而,在1968年第19屆奧運會上,福斯貝里創造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背越式,隨之風糜全球,以致在1983年的第1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70餘名各國好手全部採用了背越式。
-----------------以上參考資料,下面是我自己寫的—————————————————————
其實,跳高不僅有背越式和跨越式這兩種姿勢,還有俯卧式等各種姿勢。
跳得最高的是背越式跳高,背越式是所有姿勢中技術含量最高,也是最難的姿勢,起跳角度要比跨越式大。從右邊弧線跑到桿前,左腿起跳,右腿擺起,大腿和小腿的夾角大於九十度,但不能太大,背對橫桿,仰頭、送髖,身體呈弧形,等身體越過橫桿,在把腿往後擺,即可完成。
跨越式跳高較為簡單,起跳角度大約是三十至六十度,跑到桿旁,右腿盡量直,跨過橫桿,另外一條腿跟著踩過去,完成跳躍。
其他姿勢不建議使用,我對其他姿勢的了解也不多,所以就不解釋了。
我就是練跳高的,我採用的是背越式跳高,練了3年了,成績還可以,以後有什麼關於跳高的問題都可以跟我討論哦,希望我能幫上你,謝謝。
㈡ 背越式跳高是怎樣發明的
福斯貝里11歲時,在一所名叫波特蘭的學校讀書。有一次,體育老師叫學生們練習跳高,他讓學生們先排好隊,等著輪到自己從橫桿上越過。不過在運動的過程中,同學們慢慢就忘了守規矩,隊形散成了一團。正在這時,老師點名叫到了福斯貝里的名字,而他呢正在做白日夢,精神不集中的他在慌亂之中應了老師後,已經靠近橫桿。來不及轉身助跑的他,只得面向老師,背對橫桿,一急之下,他把老師教的跳高要領全部忘得精光,怎麼也想不起來。看著老師嚴肅的面孔和同學們注視的目光,福斯貝里心中可沒了底。他向四周看了看,正好看見有準備看熱鬧的同學背朝高高的台階縱身一躍,穩穩當當地坐上台階這一動作。福斯貝里受到啟發,索性就地騰起,竟真的奇跡般地越過了背後的橫桿, 理查德·福斯貝里四角朝天倒在沙坑裡。這個滑稽動作使在場的人笑得前仰後合。可是這位體育老師不但不責怪福斯貝里,反而被他那與眾不同的姿勢吸引住了,馬上為他丈量高度,成績為1.15米。 福斯貝里在進入大學後,又得到了伯爾尼·華格勒教練的指導,從而用這種「背越式」進行系統的訓練。
1968年第19屆奧運會美國選拔賽上他以2.21米獲第一名,入選美國奧林匹克田徑隊。1968年在墨西哥城奧運會上,他以2.24米的成績打破了奧運會紀錄,並獲金牌。全世界的電視觀眾都被他舒展而優美的姿勢征服了,使人們惋惜的是,福斯貝里走下奧運會領獎台時,他便宣布從此退出比賽。國際田聯為了紀念他的貢獻,把這種背越式跳高命名為「福斯貝里式」。
現在,幾乎所有的跳高選手都採用這種姿勢啦!福斯貝里是第一個採用背越式過桿技術並獲得重大成就的運動員。這是跳高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背越式技術的優點在於動作簡單、自然、容易掌握,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運動員的運動素質。自從福斯貝里以背越式技術獲得奧運會冠軍後,世界上許多優秀選手都採用了這一技術,並獲得了巨大成功。進入80年代後,風行一時的俯卧式技術幾乎完全被背越式技術所取代。1987年國際田聯慶祝成立75周年時,將福斯貝里在1968年用全新的背越式跳高技術獲得奧運會金牌的時刻,評選為世界田壇75年來「100個金色時刻」之一。
背越式跳高是急行跳高姿式之一。現代奧運會被稱為"福斯貝里式"的跳高技術後來改稱為背越式跳高技術。這項技術的首創者是美國人理查德·福斯貝里。
㈢ 背越式跳高是第幾年發明的誰發明的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上,在俯卧式跳高姿勢還占據統治地位的時代,美國運動員理查德·福斯伯憑借自己創造的背越式姿勢一舉越過了2.24米的高度。這個「新型武器」為千萬名觀眾帶來了新的刺激,他們開始驚呼,開始贊嘆。在一片激動的歡叫聲中,環形看台上彩旗飛舞,星條旗和各種帽子、手絹,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一起飛向空中。福斯伯獲得了這枚他夢寐以求的金牌。從此,福斯伯和他所創造的新技術——背越式跳高便傳遍了全世界,並取代了風行一時的俯卧式跳高,創造了跳高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
在福斯伯創造「背越式」跳高姿式前,跳高運動員都是採用剪式和俯卧式兩種姿勢。他11歲時,在波特蘭學校讀書。有一次,體育老師讓學生進行跳高練習。輪到福斯伯時,注意力並未集中,慌亂答應後向橫桿沖去,但卻忘了老師教的姿勢。情急之中,他便面對老師,背對橫桿,順勢就地騰起,縱身一跳,奇跡般地躍過了橫桿,四腳朝天倒在沙坑裡。他的滑稽動作引起了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但慧眼識英才的老師不僅沒有責備福斯伯,反而為他量了高度:1.15米。這大概就是背越式跳高姿勢的雛形。
上了高中後,福斯伯非常崇拜當時跳高世界紀錄保持者布魯梅爾。但愛動腦子的他沒有盲目模仿布魯梅爾的每個動作。閑著無事時,他喜歡琢磨跳高姿勢。他發現,跳桌上時,背朝桌子縱身一躍,穩穩當當地就能坐在桌上。這一動作使他受到啟發,又聯想到11歲時那場經歷,他把這種方法搬到了橫桿上,下決心開始用這個姿勢練習跳高。進入大學後,在伯爾尼華格勒教練指導下,福斯伯堅持用這種「背越式」進行系統訓練,並且終於得以在奧運會上向全世界人民顯示了他的新技術。
㈣ 背躍式跳高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很難說誰發明的,起源跳高運動的起源供參考 :很早,曾廣泛出現於世界許多國家的各個時期;現代跳高運動始於英國,1800年舉辦的蘇格蘭運動會上,跳高即被列為比賽項目;19世紀60年代後開始在歐洲和美洲普及;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男子跳高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女子跳高也被列入;此後,跳高技術不斷發展,先後出現了「波浪式」、「滾式」、「俯卧式」、「背越式」等新技術,使運動成績得以飛速提高。
㈤ 跳高的歷史由來
跳高是田賽項目之一。過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亦稱「東方式」)、滾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運動最初起源於英國,是從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勢)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於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剪式跳高起源於美國。
19世紀末,美國東部州運動員創造並採用了這一跳高姿勢,故曾被稱為「東方式」;又因跳時身體各部分成波浪形狀依次越過橫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稱。滾式跳高亦源於美國。20世紀初,美國西部州運動員創造並採用滾式跳高,因跳時運動員形似滾過橫竿而得名。又因美國運動員霍拉英首用此式創造2.01米世界紀錄,因而又稱「霍拉英式」。俯卧式跳高起於20世紀20年代,40年代時已被普遍採用。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幾種跳高方式在大賽中已幾乎絕跡。
跳高作為比賽項目始於愛爾蘭和蘇格蘭。1800年,跳高已列為蘇格蘭運動會的比賽項目。19世紀60年代以後跳高在歐洲和美洲開始普及,運動員的成績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成績,運動員不僅發展速度力量素質,同時還改進過竿技術動作。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前30年提高成績主要靠改進起跳技術,後30年當採用跨越式姿勢跳高的成績達到1.93米以後,跳高的發展主要靠改進過竿技術。19世紀末,美國高等學校的跳高運動員開始採用一些新的、比較省力的姿勢。美國東部各州的運動員用「波浪式」,在較長時間內它也被稱為「東方式」。這種姿勢的特點是運動員助跑時與橫竿成很大角度,迅速起跳後向助跑開始的方向轉體,軀干最大限度地向下倒,擺動腿在竿後壓腿,由於軀乾和擺動腿下壓,臀部在這一瞬間升得高於橫竿,而在竿上的身體部分好像處在最高的波峰上,因此人們把這種跳法叫做「波浪式」(有的國家稱作「剪式」)。美國西部各州的大學生中流行的是另一種跳高技術。
㈥ 跳高有哪五次技術革命
第一種正式載入田徑史冊的跳高姿勢是跨越式,它出現在1864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田徑對抗賽上。當年,英國運動員羅伯特·柯奇以「跨越式」創造了1.70米的第1個跳高世界紀錄。
1895年,美國人斯維尼改進了跨越式,其特點是運動員在過桿時,身體急速側向轉體,兩腿交叉如剪刀,這就是「剪式」,這種技術在當時創造了1.97米的新紀錄。
1912年,美國運動員霍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田徑賽上採用左側斜向助跑,過桿時以身體左側滾過橫桿的技術贏得冠軍,霍林把這種技術命名為「滾式」,也正是這種技術使人類首次越過了2米的高度。
1923年,蘇聯運動員伏洛佐夫又創造出「俯卧式」跳高技術,這種新型技術動作很快就被田徑選手們所接受。
在1968年第19屆奧運會上,39名跳高運動員中有38人採用這種技術,使「俯卧式」技術的應用達到了巔峰。然而也是在這屆奧運會上,一種新的過桿動作開始嶄露頭角。
在19屆奧運會上,美國21歲的福斯貝里過桿動作與眾不同,他越過橫桿時,不是面朝下,而是面朝上、背朝下地「飛」過橫桿,這個動作被命名為「背越式」過桿技術。在這一屆奧運會上,福斯貝里以2.24米的成績創造了新的奧運會紀錄,「背越式」跳高也隨之風靡全球。此後十餘年間,俯卧式跳高和背越式跳高究竟哪個技術更先進,田徑界一直沒有定論。直至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上,聯邦德國運動員韋希格以背越式跳高技術一舉征服2.36米的高度,戰勝了所有採用俯卧式跳高的運動員後,背越式跳高才逐漸開始占據跳高技術的統治地位,俯卧式跳高技術也從此逐漸被冷落。
㈦ 背躍式跳高的發明人是哪國人
背躍式跳高的發明人是哪國人
?
:
美國人
㈧ 背越式跳高是誰最先發明的
背越式跳高又稱「福斯貝里式跳高」,急行跳高姿式之一。是美國運動員福斯內貝里最先發明的。容
1968年,美國運動員福斯貝里在第19屆奧運會上,以獨特的弧線助跑。背向橫竿的過竿方法,以2.24米摘取了男子跳高桂冠。當時人們稱為「福斯貝里式」,後稱為「背越式」。從此,背越式跳高技術開始盛行,並逐步被大部分跳高運動員採用。
㈨ 跳高是如何興起的
跳高是田徑運動的田賽項目。是一種由有節奏的助跑、單腳起跳、越過橫桿落地等動作組成,以越過橫桿上緣的高度來計算成績的比賽項目。跳高是運動征服高度的運動項目,是人類不屈不撓,勇攀高峰的象徵。也有人稱跳高是一失敗者的運動,因為每次比賽,運動員在跳過一個高度以後,還要向新的高度挑戰,直到最後跳不過去為止。
跨越式、剪式(亦稱「東跳高方式」)、滾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運動最初起源於英國,是從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勢)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於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剪式跳高起源於美國[1]。19世紀末,美國東部州運動員創造並採用了這一跳高姿勢,故曾被稱為「東方式」;又因跳時身體各部分成波浪形狀依次越過橫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稱。滾式跳高亦源於美國。
自19世紀60年代在歐美開始普及,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過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滾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於技術類型不同,運動員在完成助跑、起跳、過桿、落地的各動作方法上各有差異。助跑使人體產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時的支撐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動作。背越式跳高採用的是弧線助跑,距離長,速度快,動作自然。其他姿勢一般都採用直線助跑,距離短,速度較慢,身體重心低。起跳是人體在助跑後,迅速轉變運動方向向上騰起,為過桿做好准備。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時,起跳腿是在遠離橫桿一側起跳。
起跳腿是在近於橫桿一側起跳。背越式為屈腿擺動,其他姿勢一般為直腿擺動。背越式過桿時,身體由側對橫桿轉向背對橫桿,然後以手臂、頭、肩順序過桿;髖部在桿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勢。身體過桿後,收腹舉腿,用背部落在海綿包上。俯卧式過桿時,擺動腿先擺過桿,身體在桿上沿縱軸翻轉成俯卧姿勢,隨即轉頭潛肩,起跳腿後伸外翻,最後落地。過桿動作分為「平翻式」和「潛入式」兩種。背越式、俯卧式姿勢因過桿時人體重心離桿較低,能充分利用騰空高度,是較優越的過桿方式。而背越式又較俯卧式易於掌握。跳高作為一種游戲活動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跳高是田賽項目之一。過竿技術有跨越式、剪式(亦稱「東方式」)、滾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運動最初起源於英國,是從體操項目中派生出來的。1864年,英國首先將跳高列入田賽比賽項目,英國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簡單的跳高姿勢)跳過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於1896年首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女子跳高於1928年開始正式列入奧運會項目。剪式跳高起源於美國。
跳高起源於古代人類在生活和勞動中越過垂直障礙的活動。現代跳高始於歐洲。18世紀末蘇格蘭已有跳高比賽,19世紀60年代開始流行於歐美國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國聖羅蘭.博德爾俱樂部舉行的首屆職業田徑比賽中,威爾遜(Adam Wilson)屈膝團身跳越1.575米,這是第一個有記載的世界跳高成績。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過桿技術,現絕大多數運動員都採用背越式。跳高橫桿可用玻璃纖維、金屬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長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賽時,運動員必須用單腳起跳,可以在規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試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試跳機會。男、女跳高分別於1896年、192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跳高作為一種游戲活動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跳高運動在各個國家的不同時期都曾廣為流傳。在古代日耳曼人中曾盛行過跳越橫排馬匹的比賽,有人最多跳越過橫排著的6匹馬。非洲的圖西人還曾有過利用厚木頭的跳板或石頭踏跳進行的跳高比賽。
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男女跳高運動員普遍採用「俯卧式」。當時美國的J.托馬斯和蘇聯的..布魯梅爾之間爭奪很厲害。托馬斯首先征服和超過2.20米。布魯梅爾18歲時就創造了世界紀錄,以後連續幾年提高成績,到1963年將男子跳高世界紀錄提高到2.28米。1968年,在第19屆奧運會上,美國男子跳高運動員R.福斯伯里又採用了一種新的跳高姿勢,人們稱之為背越式(不少國家稱作福斯伯里式)。福斯伯里以2.24米的成績獲得了金牌。此後,這種姿勢在世界各國很快流行。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6歲女跳高運動員U.邁法特用背越式跳過了1.92米,成為歷屆奧運會最年輕的女跳高冠軍。從此,各國運動員採用背越式跳高的人越來越多。
在19屆奧運會上,美國21歲的福斯貝里過桿動作與眾不同,他越過橫桿時,不是面朝下,而是面朝上、背朝下地「飛」過橫桿,這個動作被命名為「背越式」過桿技術。在這一屆奧運會上,福斯貝里以2.24米的成績創造了新的奧運會紀錄,「背越式」跳高也隨之風靡全球。
此後十餘年間,俯卧式跳高和背越式跳高究竟哪個技術更先進,田徑界一直沒有定論。直至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上,聯邦德國運動員韋希格以背越式跳高技術一舉征服2.36米的高度,戰勝了所有採用俯卧式跳高的運動員後,背越式跳高才逐漸開始占據跳高技術的統治地位,俯卧式跳高技術也從此逐漸被冷落。
跳高作為比賽項目始於愛爾蘭和蘇格蘭。1800年,跳高已列為蘇格蘭運動會的比賽項目。19世紀60年代以後跳高在歐洲和美洲開始普及,運動員的成績不斷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成績,運動員不僅發展速度力量素質,同時還改進過桿技術動作。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前30年提高成績主要靠改進起跳技術,後30年當採用跨越式姿勢跳高的成績達到1.93米以後,跳高的發展主要靠改進過桿技術。
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男女跳高運動員普遍採用「俯卧式」。當時美國的J.托馬斯和蘇聯的..布魯梅爾之間爭奪很厲害。托馬斯首先征服和超過2.20米。布魯梅爾18歲時就創造了世界紀錄,以後連續幾年提高成績,到1963年將男子跳高世界紀錄提高到2.28米。1968年,在第19屆奧運會上,美國男子跳高運動員R.福斯伯里又採用了一種新的跳高姿勢,人們稱之為背越式(不少國家稱作福斯伯里式)。福斯伯里以2.24米的成績獲得了金牌。此後,這種姿勢在世界各國很快流行。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6歲女跳高運動員U.邁法特用背越式跳過了1.92米,成為歷屆奧運會最年輕的女跳高冠軍。從此,各國運動員採用背越式跳高的人越來越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跳高運動技術水平提高得這么快,是由於努力學習與研究外國先進經驗,密切結合中國運動實踐,在身體訓練、技術訓練、運動量安排與全年訓練安排等方面,逐步創建了中國的訓練方法和適合中國跳高運動員特點的各種練習。在大膽摸索,走自己道路的思想指導下,鄭鳳榮1956年初貫徹了大運動量訓練原則,1957年在繼續貫徹這一原則的同時又加大了強度,採用對她最合適並經過改進的剪式技術,成績提高非常快。1955?1956年提高16厘米,1957年又提高16厘米,從而打破了世界紀錄。倪志欽在跳高訓練時研究了蘇聯運動員布魯梅爾的特點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形成了獨特的技術風格,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㈩ 背躍式跳高發明者福斯伯利是哪國人
1968年在第19屆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福斯貝里採用了與眾不同的弧線助跑,背向橫桿的背越式技術,以2.24米成績一舉奪得男子跳高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