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學會創造內容解讀

學會創造內容解讀

發布時間:2021-06-13 09:47:13

『壹』 創造學思想錄的課文教學

教學目標:
1、學會留心生活,從生活中發現哲理。
2.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感悟「隨錄式」文體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到創造性思維的意義和特點,初步掌握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一、導入新課
魯班是我國的土木工匠們的祖師。
就拿鋸的發明來說吧。有一次,魯班在完成一項緊急的建築任務時,領著徒弟上山一連伐了好幾天樹,但因伐木工具落後,所以他們起早貪黑,揮動斧頭,可是木料還是供應不上,他心裡非常焦急。一天,天剛亮,魯班在幹活時,一不小心被絲茅草的葉子劃破了。他摘了片草葉,發現草葉邊緣生滿了鋸齒般的牙齒。一轉身,他又看見一隻大蝗蟲正張著兩個大板牙,很快地吃著草葉。魯班捉了個蝗蟲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齒。看看絲茅草的葉子,再看看蝗蟲的大板牙,他心裡豁然開朗。
他把毛竹劈削成條,在上面刻了很多像絲茅草葉種蝗蟲板牙那樣的鋸齒。用它去拉樹,只幾下,樹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樹干鋸出一道深溝。可是時間一長,竹皮上的鋸齒不是鈍了,就是斷了。魯班想,如果用鐵條代替竹條,就會很堅硬耐用。於是他馬上請鐵匠打了一個有鋸齒的鐵條,再用它去拉樹,真是鋒利極了。這就是鋸的發明。
二、字詞教學:
1. 字音認讀
聲譽(yù) 牡蠣(lì) 疆界(jiāng) 儼然(yǎn) 焙燒(bèi) 一籌(chóu)莫展
2. 字形辨識
3. 詞語補注
智慧: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的能力。
導致:引起。
痕跡:①物體留下的印。②殘存的跡象。
儼然;形容很好。
卓著:突出的好。
靈性:人所具有的聰明才智,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一籌莫展: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一點方法也想不出。籌,計策、辦法。
焙燒:把物料(如化石)加熱而又不使其熔化,以改變其化學組成或物理性質。
開拓:開辟;擴展。
優雅:①優美雅緻。②優美高雅。
三、閱讀課文,逐個分析,理解創造性思維的道理。
(一)放鬆
1、理解分析:
態度嚴肅不代表有創造力,人的精神只有在放鬆的狀態下,才有可能獲得靈感。
作者以猴子為喻,形象細致的描繪,猴子那種嚴肅的形象與下文的猴子覺得癢癢形成了鮮明的反差,讓人在輕松中明白事事板著面孔是沒必要的。
2、舉例:
①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精神處於放鬆狀態,記憶的能力反而會提高,創造力反而會爆發出來。
②和尚打禪,關鍵是放鬆,放鬆後才能入靜,入靜後才能頓悟。
③「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④橡膠硫化技術的發明創造。美國科學家古德意在實驗中不小心,把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掉落到熱得燙手的爐子上,當他刮下來時,出乎意料地發現:這種經過加熱的橡膠和硫磺的混合物,盡管很熱,但不粘了,冷卻後也不硬了。這個機遇可以說是在放鬆狀態下,無意識發現的。
(二)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理解分析:
敘述了一個打破常規獲得成功的例子。「一籌莫展」說明採用常規思維方法解開「高爾丁死結」的窘態。而亞歷山大卻打破常規思維「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用劍將結劈成兩半。因循守舊和創造是對立的。死結是一種象徵,象徵著沒有創造意識。
這個寓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創造」二字的真諦。創造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模仿、重復、循規蹈矩、似曾相識,大多數人都能想到的絕不是好的創造,實際上根本就談不上創造。好的創造必須是新奇的、驚人的、震撼的、實效的。
死結就意味著根本無法打開,既然上帝跟我們開個玩笑,那麼,就必須採取超乎尋常的非凡手段。亞歷山大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造就自己的規則」,「規則」是規律、法則的意思。「自己的規則」應該是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的法則,是個性化的,但必須是科學的。
(三)多問幾個假若
1、理解分析: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用以「擴展你的思路並導致新的觀念」。離奇的問題都是奇思異想,這種奇異的想像表明了人不滿足自己的處境。多問「假若」是為了尋找新的途徑,奇思異想就是要不灶規則,如果遵守規則就不需要想像力,而沒有想像力也就不會有創造性思維。
2、舉例:
俄國科學家巴甫洛夫把「假設」看做是「科學的先遣的偵察兵」。
恩格斯說:「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展形式就是假設。」
現代高能物理在確定了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有結構以後,1964年美國科學家提出了誇克模型,認為粒子是由下一層次的誇克粒子組成的。這一假說促使人們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進入了嶄新階段。
(四)使用你的想像力
1、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講想像力在創造性思維中的重要性。
第一句話是講幼年時的想像力。第二句話是引用人們的話,從反面說。第三句話是引用名人名言,從正面說。通過正反對比,說明了保持想像力的重要性。
孩子的想像力出於他們的好奇心。長大後要有所創造,有所發明,就要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像孩子一樣想」。「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為什麼後來有的人沒能保持藝術家的靈性?「長大成人」是不是就一定會喪失想像力?
2、舉例:
孩子是富有想像力的。一個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畫了一個點,問中學生是什麼,中學生的答案是「粉筆畫在黑板上的一個點」。這是惟一答案。但幼兒園孩子的回答卻有50多種。是壓扁的臭蟲,是貓頭鷹的眼睛,等等。
(五)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理解分析:
換個角度看問題,用不同於一般人的方式看問題,就可能有所發現,走出新路。文中的「第一個」就是勇敢創造者,面對前人沒有嘗試的事物,有人發揮了想像力,打破了規矩,取得了成功。
(六)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理解分析:
這一段談擺脫習慣性思維的束縛。文中的「箱子」的意思就是文中所說的「 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也就是說習慣性的思維束縛是來自人類自身的「訓練」。然後舉例證明,啟發人們要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七)看到畫面之外
理解分析:
這一段是來自生活的感悟。創造者要有遠見,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要善於發現潛在的機遇,要從眼前的事物看到發展的趨向。
文中的農民沒有想到這條鐵路將會給他的產品找到更多的市場,更沒想到這條鐵路將把他拖入競爭。通過這個例子,指出創造者要善於看到事物的發展、預測事物發展的結果,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八)順其自然
1、理解分析:
這一段也是來自生活中的感悟。「人行道的設計」一例,含有深刻的哲理。「順其自然」,也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貌,按照其本身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2、舉例:
我國古代有則寓言故事,講一個植樹專家所植之樹,棵棵成活,而且茁壯旺盛。人家請他介紹經驗,他說,不過順其自然。
我國古代還有一個成語故事,叫「揠苗助長」。
二、了解思想錄(語錄體)的特點。
特點:自由靈活,短小雋永,充分發揮出語錄體的特點,形式不拘一格,有的用小故事和創造者的實例,有的引用名人富有哲理的名言,有的直接說出自己的生活感受,生動形象,有生活氣息。
板書:
放鬆 (猴子癢癢——表情嚴肅)
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亞歷山大大帝砍開高爾丁死結)
多問幾個假若 (經常問自己離奇的問題)
使用你的想像力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長大後呢?)
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問題 (第一個鋸末—燃料等) 留心生活,勤於思考
從你的箱子里走出來 (打破固定思維)
看到畫面之外 (火車-廣闊市場)
順其自然 (道路自然形成)
→留心生活,勤於思考
預習導引
1. 目標點擊
(1)了解創造性思維品質特點和創造性思維的實踐意義。
(2)掌握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
(3)培養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學習本文新穎的表達形式。
2. 學法指導
(1)聯系生活實例解讀文章內容,歸納總結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內涵,運用於實踐。
(2)根據課文提供的範例,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搜集相關資料,思考「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王戎不取道旁李」、「哥倫布豎雞蛋」等故事中包含著怎樣的創造性思維品質。
句段品鑒
(1)人們對重大的事情態度嚴肅,但事事都板著臉孔則無此必要。
品析:以嚴肅的態度對待重大事情是正確的,但心態卻應該平和輕松,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無論大事小事都緊張嚴肅地對待,則會於事無補。
(2)正如畢加索所說:「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問題在於你長大成人之後如何能夠繼續保持藝術家的靈性。」
品析:畢加索的意思是,每個人在孩子時都有許多美麗的夢想,但長大以後往往會變得實際起來,但要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就得保持美麗的夢想和豐富的想像,這樣,才能創新。「靈性」一詞是區別普通人與藝術家的標志。
(3)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常常來自攔腰截斷那些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領域。
品析:「經訓練而成的思維疆界」指一個人經過訓練而形成的思維定勢。「攔腰截斷」則指大刀闊斧地改變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因為唯有這樣做,才可能超出自己的思維的「陷阱」,產生新的觀念,好的主意。強調了要有新的觀念,必須突破思維定勢。
寫法探究
(1)每章分列小標題,內容上相對獨立,但共同圍繞創造性思維品質特點和實踐意義進行闡述。
(2)文中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聯系生活實例,把深刻的創造學思想闡述得淺顯易懂,能發人深思,給人啟迪。
《創造學思想錄》是對創造性思維作通俗闡釋的經典之作,也是培養同學們創造意識、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難得範例。通過對文本資源的開發利用,會明確創造性思維的特質是打破常規,標新立異;會理解掌握發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等創造性思維方法,會崇尚創造,追求創造,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發掘創造潛能,實現自我超越。
難題解析
本文在內容和表達上是如何體現創造性思想的?
從內容上講,文章八個部分,分別形象地揭示了創造性思想中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聯想思維、想像思維、多角度思維、逆向思維等多種思維品質的特徵和作用。
從表達形式上講,本文採取輯錄性的寫法,分列標題呈現各章內容不同的側重點,闡述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或援引名人名言、寓言故事,或列舉事例,顯得靈活而新穎。同時,語言簡潔明了,內容點到為止,給讀者留下想像和思考的空間。
考點指津
例:閱讀《看到畫面之外》,那個衣荷華州的農民思維的局限性表現在哪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說明:此題考查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名師點撥:做此類題目,要仔細去斟酌用詞,文段中的人物很顯然只看到了眼前的事物。
參考答案: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不能高瞻遠矚。缺乏透過現象看本質,看發展的洞察事物的能力,缺乏發散思維的能力。

『貳』 為什麼說奮斗的青春我們要學會創造

每個人的青春時期是最美好的,也是最應該奉獻自己所有的熱情和努力來進行奮斗的時代,所以在青春時奮斗也好,要學會創造,要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自己打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叄』 如何學會創造

1.創造,是一個從抄小實驗的話題。首先襲,我們要學會怎麼面對創造。我們要用自己那勤勞、機靈手巧的雙手去社會上發展。其次,我們要學會如何為祖國做出貢獻。我們要在新社會里建起許多許多的好習慣
2.學會創造,就是要注意能力素質的培養,做好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每位同學都應注重培養自己科學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科技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要培養從工程實際中提煉問題的能力,而不是等待老師出好題目,讓你寫算式。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愛護和培養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

『肆』 如何學會創造需求

對於企業來講,社會的競爭日益激烈,商家的日子並不是太好過。在買方回市場中,單純地答著眼於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已不能支撐企業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創造需求就成為企業營銷成功的最佳手段。在賣拐過程中,高秀敏認為把拐賣給腿沒有毛病的范偉簡直是天方夜譚,而趙本山偏偏要給范偉製造一個「需要拐」的理由。這就是在創造需求。

但現實畢竟不同於文學創造,沒有小品中虛構的搞笑成分,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中得到啟發。創造需求並不是脫離現實,而是在現實中挖掘、提煉、創新,這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營銷策略。就像當初保潔公司進軍農村市場時,就是創造了人們的消費需求,進而用自己的產品滿足這種需求,最終確立了自己在日化品市場不可撼動的地位。當面臨的營銷現狀處於滿足和停滯狀態時,企業應該及早培養創造需求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自己才可能實現營銷的突破和提升。

『伍』 為什麼說奮斗的青春期,我們要學會創造

學會創造有利條件,而不是根據條件去做事,那樣永遠都沒有壓力,只有困難。

『陸』 有人說,教學就是教學生知識,也有人說,教學是要教學生學會創造。對此,你怎麼看

教育目的
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一定社會需要的人的總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狀況確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會對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也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根據。
教育目的與教學目的是普遍與特殊的關系。教育目的是國家培養什麼樣人才的總要求,反映社會成員在教育上總的需要。教學目的是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的要求,反映的是教學主體的需要。教育目的引導著教學目的,教學目的必然受制於教育目的。通常,教育目的要轉化為教學目的,使社會需要具體化為教學主體的需要。

『柒』 如何學會學習 學會做人 學會做事 學會創造

別著急,慢慢來,從小事做起,不斷總結,逐步你就學會做了.時間是十分關鍵的因素.

『捌』 如何理解學會創造

學會「創造」等於學會解決「不可能」

從成功中去找失敗,從失敗中去找信心,從信心中去努力,在怒力時去對方向

想更快更簡單的解決問題,那麼就去突破去創新

想超越自己,必須學會放棄自己辛苦得到的東西

『玖』 學會創造奇跡的含義是什麼

奇跡是一個可以讓人在某方面獲得飛躍的機會!

那麼可以用這句話來解釋!

愚者渾渾噩噩過日子,聰明人懂得把握機會,而成功者懂得創造機會!
我想應該是這樣解釋!

閱讀全文

與學會創造內容解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