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自己發明飛機視頻

自己發明飛機視頻

發布時間:2021-06-13 08:39:26

A. 人們是如何發明出飛機的

人類有史以來就嚮往著能夠自由飛行。古老的神話故事訴說著人類早年的飛行夢,而夢想的飛行方式都是原地騰空而起,像現代直升機那樣既能自由飛翔又,能懸停於空中,並且隨意實現定點著陸。例如哪阿拉伯人的飛毯,希臘神的戰車,都是垂直起落飛行器。然而它們畢競只存在於神話故事中,那個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太低,不可能創造出載人的飛行器,可以說,那是人類飛行的幻想時期。即使在幻想時期,仍然產生了直升機的基本思想,昭示了現代直升機的原理。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古代的玩具「竹蜻蜒」和義大利人達?芬奇的畫。

竹蜻蜒有據可查的歷史記載於晉朝(公元265—420『年).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書中。它利用螺旋槳的空氣動力實現垂直升空,演示了現代直升機旋翼的基本工作原理。《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9卷寫道:「直升機是人類最早的飛行設想之一,多年來人們一直相信最早提出這一想法的是達?芬奇,但現在都知道,中國人比中世紀的歐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機玩具。」 這種玩具於14世紀傳到歐洲,帶去了中國人的創造。 歐洲人將它作為航空器來研究和發展。「

英國航空之父」喬治?凱利(1773一1857年)曾製造過幾個竹蜻蜓,用鍾表發條作為動力來驅動旋轉,飛行高度曾達27m。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直升機的發展史由幻想時期進入了探索時期。歐洲產業革命之後,機械工業迅速倔起,尤其是本世紀初汽車和輪船的發展,為飛行器准備了發動機和可供借鑒的螺旋槳。經過航空先驅者們勇敢而艱苦的創造和試驗,1903年萊特(Wright)兄弟創造的固定翼飛機滑跑起飛成功。在此期間,盡管在發展直升機方面他付出了很多的艱辛和努力,但由於直升機技術的復雜性和發動機性能不佳,它的成功飛行比飛機遲了30多年。

20世紀初為直升機發展的探索期,多種試驗性機型相繼問世。試驗機方案的多樣性表明了探索階段的技術不成熟性。經過多年實踐,這些方案中只有縱列式和共軸雙旋翼式保留了下來,至今仍在應用。雙槳橫列式方案未在直升機家族中延續,但在傾轉旋翼/機翼式垂直起落飛行器中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俄國人尤利耶夫另闢捷徑,提出了利用尾槳來配平旋翼反扭矩的設計方案並於1912年製造出了試驗機。這種單旋翼帶尾槳式直升機成為至今最流行的形式,佔到世界直升機總數的95%以上。

經過20世紀初的努力探索,為直升機發展積累了可貴的經驗並取得顯著進展,有多架試驗機實現了短暫的垂直升空和短距飛行,但離實用還有很大距離。

飛機工業的發展,使航空發動機的性能迅速提高,為直升機的成功提供了重要條件。旋翼技術的第一次突破,歸功於西班牙人Ciervao他為了創造「不失速」的飛機以解決固定翼飛機的安全問題,採用自轉旋翼代替機翼,發明了旋翼機。旋翼技術在旋翼機上的成功應用和發展,為直升機的誕生提供了另一個重要條件。

1907年8月,法國人保羅?科爾尼研製出一架全尺寸載人直升機,並在同年11月13日試飛成功。這架直升機被稱為「人類第一架直升機」。 1938年,年輕的德國人漢納賴奇駕駛一架雙旋翼直升機在柏林體育場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飛行表演。這架直升機被直升機界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 1936年,德國福克公司在對早期直升機進行多方面改進之後,公開展示了自己製造的FW-61直升機,1年後該機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

1939年春,美國的伊戈爾?西科斯基完成了VS-300直升機的全部設計工作,同年夏天製造出一架原型機。這種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構型成為現在最常見的直升機構型。

20世紀40年代,美國沃特-西科斯基公司研製的一種2座輕型直升機R-4,它是世界上第1種投入批量生產的直升機,也是美國陸軍航空兵、海軍、海岸警衛隊和英國空軍、海軍使用的第一種軍用直升機。該機的公司編號為VS-316,VS-316A。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編號為R-4,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的編號為HNS-1,英國空軍將其命名為「食蚜虻」1(Hoverfly1),英國海軍將其命名為「牛虻」(Gadfly)。

到30年代末期,在法國、德國、美國和蘇聯都有直升機試飛成功,並迅速改進達到了能夠實用的程度。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事需要,加速了這一進程,促使直升機發展由探索期進入實用期,直升機開始投入生產線生產。到二戰結束時,德國工廠已生產了30多架直升機,美國交付的 R5、 R6直升機已達400多架。

20世紀的後半期直升機進入航空實用期,直升機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數量迅速增加。至今已有幾萬架直升十機服務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和軍事領域。直到今天,經過人類100多年的不懈努力,直升機技術技術不斷突破,使其應用效能和飛行性能不斷改善,從而更適合於使用的拓展,技術上也逐步趨於成熟。

20世紀90年代,直升機發展進入全新的階段,出現了目視、聲學、紅外及雷達綜合隱身設計的武裝偵察直升機。典型機種有:美國的RAH-66和S-92,國際合作的「虎」、NH90和EH101等,這些新型的直升機又被人們稱為第四代直升機。這一時期的直升機,採用了先進的發動機全權數字控制系統及自動監控系統,並與機載計算機管理系統集成在一起。其重要特性是採用了先進的增穩增控裝置,用電傳、光傳操縱取代了常規的操縱系統,採用高度集成化的電子設備。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及智能技術。同時,直升機電子設備朝著高度集成化方向發展。先進的捷聯慣導、衛星導航設備及組合導航技術,先進的通訊、識別及信息傳輸設備,先進的目標識別、瞄準、武器發射等火控設備及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採用了匯流排信息傳輸與數據融合技術,並正向感測器融合方向發展。機上的電子、火控及飛行控制系統等通過多餘度數字數據匯流排交連,實現了信息共享。採用了多功能集成顯示技術,用少量多功能顯示器代替大量的單個儀表,通過鍵盤控制顯示直升機的飛行信息,利用中央計算機對通訊、導航、飛行控制、敵我識別、電子對抗、系統監視、武器火控的信息進行集成處理從而進行集成控制。採用這類先進的集成電子設備,大大簡化了直升機座艙布局和儀錶板布置,系統部件得到簡化,重量大大減輕。更主要的是極大地減輕了飛行員工作負擔,改善了直升機的飛機品質和使用性能。

分類

單旋翼尾槳直升機

最常見的直升機類型,一個水平旋翼負責提供飛機升力,尾部一個小型垂直螺旋槳負責抵消旋翼的反作用力。代表型號: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米-26運輸直升機以及美國麥道公司研製的AH-64武裝直升機。

單旋翼無尾槳直升機

一個水平旋翼負責提供飛機升力,並從尾部吹出空氣,用附壁效應產生的推力抵消旋翼的反作用力。代表型號:美國麥道公司生產的MH-6直升機。

雙旋翼直升機

縱列式

兩個旋翼前後縱向排列,旋轉方向相反,多見於大型運輸直升機。代表型號: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CH-47「支努干」運輸直升機。

共軸式

兩個旋翼上下排列在同一個軸上,並且沒有尾槳,優點是穩定性好,但技術復雜,因而較為少見。代表型號:蘇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的卡-50武裝直升機。

側旋翼直升機

又稱為傾斜旋翼直升機,結合了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兩者特點的混合技術直升機。起飛時採用水平並置的雙旋翼,飛行中將旋翼向前旋轉90度變成兩個真正的螺旋槳,按照普通固定翼飛機的模式飛行。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小飛行阻力,提高飛行速度,最高可以超過600公里/小時,同時省油,提高航程,缺點是結構復雜,故障率高,因而極為少見。代表型號:美國貝爾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製造的V-22運輸直升機。

(一)直升機的發展簡史

中國的竹蜻蜓

中國的竹蜻蜓和義大利人達?芬奇的直升機草圖,為現代直升機的發明提供了啟示,指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它們被公認是直升機發展史的起點。

竹蜻蜓又叫飛螺旋和「中國陀螺」,這是我們祖先的奇特發明。有人認為,中國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了竹蜻蜓,另一種比較保守的估計是在明代(公元1400年左右)。這種叫竹蜻蜓的民間玩具,一直流傳到現在。

現代直升機盡管比竹蜻蜓復雜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卻與竹蜻蜓有相似之處。現代直升機的旋翼就好象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細竹棍兒,帶動旋翼的發動機就好像我們用力搓竹棍兒的雙手。竹蜻蜓的葉片前面圓鈍,後面尖銳,上表面比較圓拱,下表面比較平直。當氣流經過圓拱的上表面時,其流速快而壓力小;當氣流經過平直的下表面時,其流速慢而壓力大。於是上下表面之間形成了一個壓力差,便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當升力大於它本身的重量時,竹蜻蜓就會騰空而起。直升機旋翼產生升力的道理與竹蜻蜓是相同的。

《大英網路全書》記載道:這種稱為「中國陀螺」的「直升機玩具」在15世紀中葉,也就是在達?芬奇繪制帶螺絲旋翼的直升機設計圖之前,就已經傳入了歐洲。

《簡明不列顛網路全書》第9卷寫道:「直升機是人類最早的飛行設想之一,多年來人們一直相信最早提出這一想法的是達?芬奇,但現在都知道,中國人比中世紀的歐洲人更早做出了直升機玩具。」

義大利達芬奇的畫

義大利人達芬奇在1483年提出了直升機的設想並繪制了草圖。

19世紀末,在義大利的米蘭圖書館發現了達芬奇在1475年畫的一張關於直升機的想像圖。這是一個用上漿亞麻布製成的巨大螺旋體,看上去好象一個巨大的螺絲釘。它以彈簧為動力旋轉,當達到一定轉速時,就會把機體帶到空中。駕駛員站在底盤上,拉動鋼絲繩,以改變飛行方向。西方人都說,這是最早的直升機設計藍圖。

人類第一架直升機

1907年8月,法國人保羅?科爾尼研製出一架全尺寸載人直升機,並在同年11月13日試飛成功。這架直升機被稱為「人類第一架直升機」。這架名為「飛行自行車」的直升機不僅靠自身動力離開地面0.3米,完成了垂直升空,而且還連續飛行了20秒鍾,實現了自由飛行。

保羅?科爾尼研製的直升機帶兩副旋翼,主結構為一根V形鋼管,機身由V形鋼管和6個鋼管構成的星形件組成,並採用鋼索加強,以增加框架結構的剛度。V形框架中部安裝一台24馬力的 Antainette 發動機和操作員座椅。機身總長6.20米,重260千克。V形框架兩端各裝一副直徑為6米的旋翼,每副旋翼有2片槳葉。

世界上第一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

1938年,年輕的德國姑娘漢納賴奇駕駛一架雙旋翼直升機在柏林體育場進行了一次完美的飛行表演。這架直升機被直升機界認為是世界上第一種試飛成功的直升機。

1936年,德國福克公司在對早期直升機進行多方面改進之後,公開展示了自己製造的FW-61直升機,1年後該機創造了多項世界紀錄。這是一架機身類似固定翼飛機,但沒有固定機翼的大型雙旋翼橫列式直升機,它的兩副旋翼用兩組粗大的金屬架分別向右上方和左上方支起,兩副旋翼水平安裝在支架頂部。槳葉平面形狀是尖削的,用揮舞鉸和擺振鉸連接到槳轂上。用自動傾斜器使旋翼旋轉平面傾斜進行縱向操縱,通過兩副旋翼朝不同方向傾斜實現偏航操縱。旋翼槳葉總距是固定不變的,通過改變旋翼轉速來改變旋翼拉力。利用方向舵和水平尾翼來增加穩定性。FW61旋翼轂上裝有周期變距裝置,在旋翼旋轉過程中可改變槳葉槳距。還有一根可變動槳距的操縱桿來改變旋翼面的傾斜度,以實現飛行方向控制。FW61就是靠這套周期變距裝置和操縱桿保證了它的機動飛行。該機旋翼直徑7米。動力裝置是一台功率140馬力的活塞發動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具有正常操縱性的直升機。該機時速100~120公里,航程200公里,起飛重量953千克。

第一架實用直升機

1939年春,美國的伊戈爾?西科斯基完成了VS-300直升機的全部設計工作,同年夏天製造出一架原型機。這是一架單旋翼帶尾槳式直升機,裝有三片槳葉的旋翼,旋翼直徑8.5米,尾部裝有兩片槳葉的尾槳。其機身為鋼管焊接結構,由V型皮帶和齒輪組成傳動裝置。起落架為後三點式,駕駛員座艙為全開放式。動力裝置是一台四氣缸、75馬力的氣冷式發動機。這種單旋翼帶尾槳直升機構型成為現在最常見的直升機構型。

自首次系留飛行以來,西科斯基不斷對VS-300進行改進,逐步加大發動機的功率。1940年5月13日,VS-300進行了首次自由飛行,當時安裝了90馬力的富蘭克林發動機。

世界上第一種投入批生產的直升機

R-4是美國沃特-西科斯基公司20世紀40年代研製的一種2座輕型直升機,是世界上第1種投入批量生產的直升機,也是美國陸軍航空兵、海軍、海岸警衛隊和英國空軍、海軍使用的第一種軍用直升機。

該機的公司編號為VS-316,VS-316A。美國陸軍航空兵的編號為R-4,美國海軍和海岸警衛隊的編號為HNS-1,英國空軍將其命名為「食蚜虻」1(Hoverfly1),英國海軍將其命名為「牛虻」(Gadfly)。

早期的活塞式發動機和木質槳葉直升機

在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是實用型直升機發展的第一階段,這一時期的典型機種有:美國的S-51、S-55/H-19、貝爾47;蘇聯的米-4、卡-18;英國的布里斯托爾-171;捷克的HC-2等。這一時期的直升機可稱為第一代直升機。

貝爾47是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研製的單發輕型直升機,研製工作開始於1941年,試驗機貝爾30於1943年開始飛行,1945年改名為貝爾47,1946年3月8日獲得美國民用航空署(CAA)的適航證,這是世界上第一架取得適航證的民用直升機。該機是單旋翼帶尾槳式布局、兩葉槳葉的蹺蹺板式旋翼。旋翼下面有穩定桿,與槳葉呈直角。普通的自動傾斜器可進行總距和周期變距操縱。尾梁後部有兩個槳葉的全金屬尾槳。

卡-18是蘇聯卡莫夫設計局設計的單發雙旋翼共軸式輕型多用途直升機,於1957年年中首次飛行,此後不久投入批生產。採用兩副旋轉方向相反的3槳葉共軸式旋翼,槳葉為木質結構。裝1台275馬力的九缸星形活塞式發動機。機身為鋼管焊接結構,具有輕金屬蒙皮和硬殼式尾梁。座艙內可容納1名駕駛員和3名旅客。採用四輪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機輪可以自由轉向。

這個階段的直升機具有以下特點:動力源採用活塞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功率小,比功率低(約為1.3千瓦/千克),比容積低(約247.5千克/米3)。採用木質或鋼木混合結構的旋翼槳葉,壽命短,約為600飛行小時。槳葉翼型為對稱翼型,槳尖為矩形,氣動效率低,旋翼升阻比為6.8左右,旋翼效率通常為0.6。機體結構採用全金屬構架式,空重與總重之比較大,約為0.65。沒有必要的導航設備,只有功能單一的目視飛行儀表,通信設備為電子管設備。動力學性能不佳,最大飛行速度低(約為200千米/小時),振動水平在0.25g左右,雜訊水平約為110分貝,乘坐舒適性差。

渦軸發動機和金屬槳葉直升機

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是實用型直升機發展的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典型機種有:美國的S-61、貝爾209/AH-1、貝爾204/UH-1,蘇聯的米-6、米-8、米-24,法國的SA321「超黃蜂」等。這個時期開始出現專用武裝直升機,如AH-1和米-24。這些直升機稱為稱為第二代直升機。

這個階段的直升機具有以下特點:動力源開始採用第一代渦輪軸發動機。渦輪軸發動機產生的功率比活塞式發動機大得多,使直升機性能得到很大提高。第一代渦輪軸發動機的比功率約為3.62千瓦/千克,比容積為294.9千瓦/米3左右。直升機旋翼槳葉由木質和鋼木混合結構發展成全金屬槳葉,壽命達到1200飛行小時。槳葉翼型為非對稱的,槳尖簡單尖削與後掠,氣動效率有所提高,旋翼升阻比達到7.3,旋翼效率提高到0.6。機體結構為全金屬薄壁結構,空重與總重之比降低到0.5附近。已採用減振的吸能起落架和座椅。機體外形開始考慮流線化,以減小氣動阻力。直升機座艙開始採用縱列式布置,使機身變窄。性能明顯改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200~250千米/小時,振動水平降低到0.15g左右,雜訊水平為100分貝,乘坐舒適性有所改善。

第三代直升機

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是直升機發展的第三階段,典型機種有:美國的S-70/UH-60「黑鷹」、S-76、AH-64「阿帕奇」,蘇聯的卡-50、米-28,法國的SA365「海豚」,義大利的A129「貓鼬」等。

在這一階段,出現了專門的民用直升機。為了深入研究直升機的氣動力學和其它問題,這時也設計製造了專用的直升機研究機(如S-72和貝爾533)。各國競相研製專用武裝直升機,促進了直升機技術的發展。

這個階段的直升機具有以下特點:渦輪軸發動機發展到第二代,改用了自由渦軸結構,因此具有較好的轉速控制特徵,改善了起動性能,但加速性能沒有定軸結構的好。發動機的重量和體積有所減小,壽命和可靠性均有提高。典型的發動機耗油率為0.36千克/千瓦小時,與活塞式發動機差不多。旋翼槳葉採用復合材料,其壽命比金屬槳葉有大幅度提高,達到3600小時左右。翼型不再借用固定翼飛機的翼型,而是為直升機專門研製的翼型,即二維曲線變化翼型。槳尖呈拋物線後掠。槳轂廣泛使用彈性軸承,有的成無鉸式。尾槳已開始採用效率高又安全的涵道尾槳。旋翼升阻比達8.5左右,旋翼效率提高到0.7左右。機體次結構也採用復合材料製造,復合材料占機體總重的比例通常為10%左右,直升機的空重/總重比一般為0.5。對於軍用直升機,特別是武裝直升機來說,提出了抗彈擊和耐墜毀要求。美軍方提出了軍用直升機耐毀標准MIL-STD-1290,已成為軍用直升機的設計標准。為滿足這些標准,軍用直升機採用了乘員裝甲保護,專門設計了耐墜毀起落架、座椅和燃油系統。電子系統已發展到半集成型。直升機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通訊設備、集成的自主導航設備、集成儀表、電子式與機械式混合操縱機構等。機上的電子設備之間靠一條雙向數字數據匯流排交連,通過這條匯流排可進行信息發射和接收。直升機採用混合布置的局部集成駕駛艙。第一代夜視系統的使用使直升機具備了夜間飛行能力。這種較為先進的半集成電子設備使直升機通訊距離顯著增大,導航距離與精度明顯提高,儀表數量有所減少,飛行員工作負荷得到減輕,也使直升機具備了機動/貼地飛行以及在不利氣象/夜間條件下的飛行能力,從而提高了直升機的整體性能。動力學性能明顯提高。直升機的升阻比達到5.4,全機振動水平約為0.1g,雜訊水平低於95分貝,最大飛行速度達到300千米/小時。

現代直升機

20世紀90年代是直升機發展的第四階段,出現了目視、聲學、紅外及雷達綜合隱身設計的武裝偵察直升機。典型機種有:美國的RAH-66和S-92,國際合作的「虎」、NH90和EH101等,稱為第四代直升機。

這個階段的直升機具有以下特點:採用第3代渦軸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雖然仍採用自由渦軸結構,但採用了先進的發動機全權數字控制系統及自動監控系統,並與機載計算機管理系統集成在一起,有了顯著的技術進步和綜合特性。第3代渦軸發動機的耗油率僅為0.28千克/千瓦小時,低於活塞式發動機的耗油率。其代表性的發動機有T800、RTM322和RTM390。槳葉採用碳纖維、凱芙拉等高級復合材料製成,槳葉壽命達到無限。新型槳尖形狀繁多,較突出的有拋物線後掠形和先前掠再後掠的BERP槳尖。這些新槳尖的共同特點是可以減弱槳尖的壓縮性效應,改善槳葉的氣動載荷分布,降低旋翼的振動和雜訊,提高旋翼的氣動效率。球柔性和無軸承槳轂獲得了廣泛應用,槳轂殼體及槳葉的連接件採用復合材料,使結構更為緊湊,重量大為降低,阻力大大減小。旋翼升阻比達到10.5,旋翼效率為0.8。這個階段應用了無尾槳反扭矩系統,其優點是具有良好的操縱響應特性、振動小、雜訊低,不需要尾傳動軸和尾減速,使零部件數量大大減小,因而提高了可維護性。復合材料在直升機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廣泛應用。直升機開始採用復合材料主結構,復合材料的應用比例大幅度上升,通常占機體結構重量的30~50%。這一時期的民用型直升機的空重/總重比約為0.37。高度集成化的電子設備。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及智能技術在直升機上獲得應用,直升機電子設備朝著高度集成化方向發展。這一時期的直升機,採用了先進的增穩增控裝置,用電傳、光傳操縱取代了常規的操縱系統,採用先進的捷聯慣導、衛星導航設備及組合導航技術,先進的通訊、識別及信息傳輸設備,先進的目標識別、瞄準、武器發射等火控設備及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採用了匯流排信息傳輸與數據融合技術,並正向感測器融合方向發展。機上的電子、火控及飛行控制系統等通過多餘度數字數據匯流排交連,實現了信息共享。採用了多功能集成顯示技術,用少量多功能顯示器代替大量的單個儀表,通過鍵盤控制顯示直升機的飛行信息,利用中央計算機對通訊、導航、飛行控制、敵我識別、電子對抗、系統監視、武器火控的信息進行集成處理從而進行集成控制。採用這類先進的集成電子設備,大大簡化了直升機座艙布局和儀錶板布置,系統部件得到簡化,重量大大減輕。更主要的是極大地減輕了飛行員工作負擔,改善了直升機的飛機品質和使用性能。直升機的全機升阻比達到6.6,振動水平降到0.05g,雜訊水平小於90分貝,最大速度可達到350千米/小時。

(二)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

直升機的頭上有個大螺旋槳,尾部也有一個小螺旋槳,小螺旋槳為了抵消大螺旋槳產生的反作用力。直升機發動機驅動旋翼提供升力,把直升機舉托在空中,旋翼還能驅動直升機傾斜來改變方向。螺旋槳轉速影響直升機的升力,直升機因此實現了垂直起飛及降落。

直升機的發明

1939年,美國人西科爾斯發明了第一架直升機,機身外形和現在的沒多大區別,仍被設計者採用。

直升機的用途

直升機因為有許多其他飛行器難以辦到或不可能辦到的優勢,受到廣泛應用,直升機由於可以垂直起飛降落不用大面積機場主要用於觀光旅遊、火災救援、海上急救、緝私緝毒、消防、商務運輸、醫療救助、通信以及噴灑農葯殺蟲劑消滅害蟲、探測資源,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世界直升機的隊伍逐漸壯大。

B. 飛機是怎樣發明的

【飛機發明的歷程】20世紀初,滑翔機和動力機械已經成熟,許多飛行家開始將動力機械裝到滑翔機上,研究動力飛行。 1882年,俄國的莫查伊斯基製造過一架機翼像平板似的蒸汽飛機。1886年到1890年,法國阿代爾先後造過4架蒸汽飛機。1893年,英國馬克西姆也造過一架大型蒸汽飛機。1896年,美國蘭利則造過蒸汽飛機模型。但是,這些飛機都因動力不佳或其他原因而未能飛行成功。
盡管俄國、法國和英國聲稱它們造過最早的飛機,但並未被公認。 真正的飛機發明者是美國的萊特兄弟。這哥倆從小對飛行十分感興趣,他們研究過鳥的飛行,曾用繩子拉著滑翔機,像放風箏那樣試飛過。他們自己造出了內燃發動機和螺旋槳,並且將自己製造的帶螺旋槳和發動機的飛機模型,放到自製的「風洞」中去模擬飛行。為了試飛飛機,他們還親自寫信給氣象局,尋找理想的試飛場地。 1903年9月,他們將自己製造的「飛行者1號」飛機拉到東海岸的基蒂·霍克海灘,進行了充分的試飛准備。12月17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弟弟奧維爾·萊特和哥哥威爾伯·萊特分別駕駛著「飛行者1號」飛機,成功地飛行了四次,總共飛了97秒鍾,飛了441米遠。雖然只有短短時間和距離,但這卻是人類第一次真正地乘動力飛機飛行。當最後一次飛行結束時,威爾伯·萊特曾激動地說過一句話:「飛行時代終於來臨了。」這的確是一次劃時代的飛行。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飛機的發明權,還是一段插曲。1901年,美國政府曾出資5萬美元,叫蘭利研究飛機。1903年,萊特兄弟成功飛行的前70天,蘭利研製的「航空站號」飛機也試飛過,可惜失敗了。萊特兄弟成功後,美國另一位飛行家寇蒂斯曾對「航空站號」進行改裝,並重新試飛成功。於是,他宣稱,第一架飛機的發明者不是萊特,而是蘭利。由於蘭利是當時美國地位顯赫的斯密遜研究院院長,所以當時的斯密遜研究院竟濫用職權,宣布「航空站號」飛機是最早成功的飛機。直到1942年,新任斯密遜研究院院長才糾正了過去的錯誤聲明,為萊特兄弟平了反。同時決定,將萊特的「飛行者1號」陳列在美國博物館的最佳位置。
當然,像任何一項發明都是在前人積累的經驗基礎上誕生的一樣,飛機的發明也不是憑空出現的。萊特兄弟成功的原因在於總結了飛行前輩的經驗。在「飛行者1號」成功之前的許多飛行家的經驗,也將在航空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C. 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過程

網上有相關動畫,視頻等。可以搜搜看,描述只能是他們倆不畏艱辛千萬次嘗試終於成功了。。

D. 國家允許個人造飛機嗎 怎麼cctv10我愛發明裡還有人做飛機啊

做是能做、可是不讓你飛行啊

E. 飛機如何發明的

像鳥一樣在空中飛翔,是人類的夢想。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製造了第一架飛機,它在12秒里飛行了36米。當時,駕駛員只能俯卧在飛機上飛行。後來人類陸續發明了多種類型的飛機。最初的飛機使用的是活塞式汽油發動機,後來有了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渦輪軸發動機,使飛機飛得更高更快。而第一架沒有發動機用人力蹬腳踏飛行的飛機是高瑟莫艾勃喬斯造。

F. 自己製造直升飛機, 我在網上看到那些牛人自己製造直升飛機成功升天的視頻!我很感興趣,我也想自己製造

你好
那個需要絕對的平衡,四個可能不夠,盤行飛行器網上也有,你可以看看,有20多個引擎,都是小的,但是很不好操控。

G. 自己發明飛機可不可以,在外面飛

發明可以,但是還要看你發明的飛機達到什麼水平,如果達到一定的飛行高度,或者用了什麼高科技無線電電波,飛行距離,用途等等就會受限制,要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否則會有責任追究。而且最好相關部門的批示。因此要慎飛,安全最主要。祝您成功。忘採納

H. 飛機的發明過程

1903年12月17日,由美國奧維爾·萊特駕駛一架由兄弟倆自製的名叫「飛鳥」的飛機試飛成功,開辟了人類航空事業的新紀元.首次試飛離開地面飛行120英尺(36.58米),持續飛行12秒,實現了人類第一次持續的、有動力的、可操縱的載人飛行.萊特兄弟也因此成為得到世界各國承認的飛機發明人.但是萊特兄弟並非是第一個操縱重於空氣的裝置、有把握地飛離地面的人. 早在1857-1858年間,一位名叫費利克斯·迪唐普爾·德克魯瓦的法國海軍軍官製造了一架精巧的單翼模型機,它可用本身的動力起飛.最初用發條推動,而後則用蒸氣,可飛一段短距離,並能圓滿著陸.十多年後,迪唐普爾又製成一架相似的全尺寸飛機,它裝有上反角機翼、水平尾翼和方向舵,並裝有一台熱氣發動機.大約在1874年,由一名年輕的法國水手駕駛,經過一段下坡滑跑後起飛,在空中飛過一段短的距離.這是有史料記載的第一次有動力載人飛機作這樣的飛行. 早於萊特兄弟成功前21年,俄國海軍軍官莫查伊斯基,經過20年對飛鳥和風箏的潛心鑽研,造成了一架飛機,裝有兩台英國製造的發動機.於1882年夏天由機械師高魯別夫駕駛該機試飛成功.俄國人自稱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飛的飛機.但世界各國不予以承認,說俄國人的飛機並不是依靠自己的動力飛起來的.也有的說俄國的飛機是藉助山坡下滑的力量,才完成了短暫的跳躍飛行. 在整個飛行史上,法國的克萊芒·阿代爾是一位最有爭議的人物.人們普遍承認,阿代爾是第一個駕駛有動力的飛機離開平地的人.但至今對阿代爾仍存在爭議的焦點是,關於真正持續飛行和「連續跳躍飛行」兩者之間的區別. 1890年10月9日,阿代爾駕駛一架叫「神風」的飛機,在靠近格雷茨的阿美因小山村進行了秘密試飛,由於屬於軍事保密的緣故,試飛的結果當時沒有透露.據史料記載:阿代爾製造的飛機像一隻蝙蝠,機翼可以折疊,翼展14米,翼面積28平方米,機長6.5米,裝有一台14.7千瓦的蒸汽機,帶動一幅4葉螺旋槳,發動機總重296千克.這架飛機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其發動機,後來的計算表明,發動機的重量/功率比僅為1:13,遠遠優於同時代的水平.法國政府在六七十年代還宣稱阿代爾是首次完成飛機研製和試飛成功的人.但這架飛機是蒸汽動力的,因此也不能成為真正的飛機. 萊特兄弟仍然是世界公認的第一飛機發明人1909年,馮如在美國製成了中國人的第一架飛機.1912年,在日本學習的劉佐成回國後製成了中國本土上的第一架飛機.並利用南苑駐軍操場修建了中國第一個機場.

I. 萊特兄弟是怎麼發明飛機的

1903年12月17日,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的一片荒地上,寒氣襲人,朔風四起,天空布滿濃雲。萊特兄弟倆設計製造的「飛行者號」飛機,就要當眾試飛了。

前幾天,萊特兄弟在許多公共場所貼出了飛機試飛的海報,他們希望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多年來含辛茹苦製造的飛機。此時,他們熱切地期待著觀眾們的到來,可惜觀眾只來了五位。「等一等,再等一等」,然而仍然是那可憐的五名觀眾,他們不論是因為好奇,還是關心飛機試飛,總之,他們僥幸地成為幸運的觀眾,成為有史以來親眼目睹飛機升空的第一批歷史見證人。

試飛時間到了,萊特兄弟決定不再等了。弟弟奧維爾坐進了飛機上的座椅,哥哥維爾伯啟動了汽油機,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聲,「飛行者號」徐徐飛離了荒地。1米,2米……維爾伯的心吊在了嗓子眼,嘴裡數著數。在12秒內,「飛行者號」搖搖晃晃地飛行了大約35米的距離,飛機輪子超出地面1米。

「成功了!」「飛行者號」的輪子剛剛落地,五名觀眾和萊特兄弟便歡呼起來。維爾伯大哥緊緊擁抱了弟弟。眼睛裡噙著激動和喜悅的淚花。雖然這次試飛的滯空時間很短,飛行高度低得可憐,飛行距離近得很,但它確是人類第一次實現機器動力飛行,打破了比空氣重的機器不能飛行的斷言,從而開辟了人類航空科學技術的新紀元。萊特兄弟的試飛成功,實現了人類依靠機器動力飛上天空的夢想。

萊特兄弟是美國俄亥俄州丹頓人。維爾伯·萊特1867年生,比弟弟大四歲。在兒童時代,兄弟倆就是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同起同坐,同止同行。幼年時,父親送給他倆一架會飛的竹蜻蜓,兄弟倆愛不釋手,仿製了幾架,都成功地飛上了天空。哥哥善於動手,弟弟善於動腦,二人合作,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左鄰右舍無不欽慕。

由於萊特家中貧困,萊特兄弟倆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只能依靠修理當時剛剛在美國興起的自行車維持生計。在修理自行車的同時,兄弟倆經常閱讀、討論有關飛行的報道和文獻,關注著滑翔機研究的每一項進展。雖然萊特兄弟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們能夠刻苦自學,不怕吃苦,善於鑽研,逐步掌握了飛行的基本理論。

經過多年的努力,萊特兄弟成功地製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滑翔機。從1900年到1902年,萊特兄弟先後進行了1000多次滑翔飛行實驗,獲得了大量的寶貴數據。小奧維爾還在飛行中成功地實現了傾斜滑行、空中轉彎等難度很大的駕駛動作,這在當時被人們視為「冒著生命危險」的飛行動作。根據新的實驗和發現,萊特兄弟在1902年製成裝有活動方向舵的滑翔機。

萊特兄弟深深懂得,光依靠無動力滑翔是不可能征服天空的,必須依靠動力才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飛行。飛機的動力依靠什麼呢?他們首先把目光落在了蒸汽機上。可是,當時再精巧的蒸汽機安裝在滑翔機上也顯得是龐然大物,根本不可能做到。他們就把研究方向轉向了當時剛剛興起的內燃機上。

從1885年德國人戴姆勒按奧托內燃機原理,研製成四沖程汽油機之後,本茨將汽油機用於汽車,形成了汽車工業。汽油機在汽車工業的推動下起步,由於航空工業的需要而取得了更大的發展。19世紀80~90年代,汽油機的轉速約為500~800轉/分,20世紀初提高到1000~1500轉/分,它具有安裝在飛機上的可能性。

1903年初,萊特兄弟在取得了大量滑翔飛行經驗和數據之後,大膽計劃往滑翔機上安裝當時最先進的汽油活塞發動機。然而,他們兩人對汽油機的知識幾乎等於零,只好白手起家,一切從頭學起。他們買來一台廢棄的汽油機,卸下來再裝上去,裝上去再卸下來,最後總算可以使用汽油機了。但對於安放多大的發動機合適,他們不清楚;發動機的功率與飛機有什麼關系,他們也不知道。一切都要依靠實驗。

為了測量滑翔機的運載能力,萊特兄弟一次次地往滑翔機上裝沙袋進行實驗,最後總算弄清了他們製造的滑翔機最大載重不能超過90千克。也就是說安裝在滑翔機上的發動機不能超過90千克。可是當時製造出來的最小的發動機,也有140千克重。沒有合適的發動機就意味著永遠只能滑翔飛行,怎麼辦?萊特兄弟又陷入了困境。

自近代科學技術誕生以來。人類從其中取得的偉大業績主要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自然界中發現客觀的規律,另一方面遵守規律創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東西。萊特兄弟最大的樂趣就是從事從「無中創造有」的事業,沒有合適的發動機,「自己研製」!兄弟倆很快又變成發動機製造商。20世紀初期,汽油機的製造是一門相當深奧的技術項目,萊特兄弟屢敗屢起,以精衛填海般的堅定意志,從事著研製工作。就這樣,他們終於感動了一位名叫狄拉爾的機械技師。

「你們兄弟倆都問汽油機的事,看來想搶我的飯碗嘍,我肚子里的那點真貨差不多被你們掏空了。」狄拉爾幽默地說。

「我們一定要製造出重量輕、馬力大的汽油機,然後把它裝在我們的滑翔機上。」

「小夥子們,你們的精神感動了我。如果你們不嫌棄我這個老頭子,算我一個,怎麼樣?」狄拉爾其實並不老。

「太好了,狄拉爾大叔,這回飛機准會成功!」萊特兄弟幾乎高興得要把狄拉爾抬起來,拋向天空。

兄弟倆在狄拉爾技師的幫助下,經過許多曲折和艱辛,終於製造出了一部四個汽缸、12馬力(1馬力約為735瓦)、重70餘千克的汽油發動機。接著,他們又試制了螺旋槳。當他們把一切安裝就緒時,就等待機會進行試飛了。

仲秋時節,秋高氣爽,萬里無雲,一個多麼難得的試飛好天氣呀。萊特兄弟心裡十分高興,看來勝利已經在向他們招手了。維爾伯轉動螺旋槳,奧維爾啟動汽油機,點火、給油、松開離合器,隨即汽油機突突地運轉起來,好兆頭,飛機發動機啟動十分成功。

螺旋槳呼呼地飛速旋轉著,奧維爾緩慢地把油門加大,然後放開了飛機制動器。起飛,飛機緩緩地向前駛去,速度由慢變快。奧維爾想操縱飛機從滑行進入爬升狀態,他把操縱桿拉到了盡頭,可是飛機還在地上滑行。最後,這架不會飛的飛機撞到一個土堆上,停住了。試飛失敗了,奧維爾失望地哭了起來。

「奧維爾弟弟,不要哭了。我們應該找到失敗的原因!」大哥安慰著弟弟。

「什麼失敗的原因,我們永遠不會成功。」

奧維爾是一個性格外露的人,容易感情沖動。參加試飛的狄拉爾卻從試飛中看出了門道,他認為不能光從發動機減少重量一個方面考慮問題,飛機的自重也要減輕。經過發動機重量減輕和飛機自重減輕,飛機可以在瞬間離開地面飛行一段短短的距離了。

1903年11月末,一架用輕質木料為骨架、帆布為基本材料的雙翼飛機終於竣工了,萊特兄弟把它命名為「飛行者號」。該機以雙層機翼提供升力,活動方向舵可以操縱升降和左右盤旋,汽油發動機推動螺旋槳,駕駛者俯卧在下層主翼正中操縱飛機。1903年12月17日試飛成功,極大地鼓舞了萊特兄弟。

從此,萊特兄弟一邊調試改造飛機,一邊進行飛行表演,以擴大航空的社會影響,募集更多的研製資金。萊特兄弟在全國各地巡迴表演他們的飛機和飛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一轉眼到了1908年,萊特兄弟的飛機性能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這一年秋天,萊特兄弟應邀去法國進行飛行表演,創造了連續飛行2小時20分23秒的新紀錄。

如今,航空事業已經高度發達,然而人們仍然牢記著萊特兄弟的功績,他們的「飛行者號」被人們公認為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

知識點

滑翔機

滑翔機是一種沒有動力裝置,重於空氣的固定翼航空器。它可以由飛機拖曳起飛,也可用絞盤車或汽車牽引起飛,更初級的還可從高處的斜坡上下滑到空中。在無風情況下,滑翔機在下滑飛行中依靠自身重力的分量獲得前進動力,這種損失高度的無動力下滑飛行稱滑翔。在上升氣流中,滑翔機可像老鷹展翅那樣平飛或升高,通常稱為翱翔。滑翔和翱翔是滑翔機的基本飛行方式。

J. 求一些關於飛機製造或者飛行原理方面的視頻

你的問題太廣,如果要全面回答你這個問題,.那得回答好幾天,
而且很多網友都是玩過模擬飛行,包括我,.其實懂的也是基本的..要等專業飛行員來回答你才行..

閱讀全文

與自己發明飛機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