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頹廢可能是由於挫敗產生的
甚至可能是由於習得性無助
這樣的人大多理想過於高遠,而堅持的意志因為各種外在的或內在的原因受阻,而導致半途而廢,甚至是淺嘗即止
而不斷的這樣的重復,便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形成一種選擇後迅速放棄的行為習慣,而喪失對任何事物的追求。
個人建議,從簡單一點的目標開始努力,找個人來審視自己每一小段時間內的進展與成果,通過他人的反饋或自己的對白,肯定自己的能力與成果;然後慢慢完成一個有一個既定的目標。
並且可以從自己最有興趣的事情做起,而不是世俗與道德傳唱的那些光榮。
以我為例,我喜歡音樂,便從簡譜的小曲子彈起。並不艱難地堅持下去,不斷去品嘗那些得來並不如何費力的小快樂。很快這種沮喪的感覺就會消失了
Ⅱ 寫一張發言稿
理想信念篇
理想就是人們所嚮往、信仰和追求的奮斗目標。樹立崇高理想是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必然要求,也是人們健康成長的客觀需要。通常說來,人總是有理想的,只是層次不同而已。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標志,在於人具有思維、情感,會創造,人的任何言論和行動都有一定目的,而目的總是受制於理想的。有的人胸無大志,把生活目標定在吃喝玩樂上,顯然這是低層次的,因為它只反映了人的本能。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雷鋒則說,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絕不是為了吃飯。這就說明,人生一世,應該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否則,人生就沒有意義。因此,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並以此作為人生的精神支柱,堅持不懈地為之奮斗,這是國家、社會、軍隊和人民對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理應以此為動力,奮發向上,刻苦學習,為國家建設、軍隊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一講 樹立崇高理想 創造輝煌人生
人是不可能沒有理想信念的。理想是人們對未來事物的想像和希望,信念是人們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人與動物的區別,除了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區分標志,就是理想和信念。英國文學大師莎士比亞曾經這樣說過,「人要是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飽睡足,他還算個什麼東西?簡直不過是一頭畜生!」的確,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就無異於動物。常言說得好:「山高水流長,志大幹勁足!」高尚、遠大、美好的理想給人以奮進,給人以力量;卑下、低微、丑惡的生活目的,給人以消沉、不振、悲觀或是低級趣味。只有為大多數人活著,才稱得上高尚。能促進社會進步,合乎人民的要求,能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理想信念才是高尚的、遠大的、美好的。新時期的革命軍人就是應該樹立這種遠大的理想信念。
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堅強精神支柱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它使人產生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和頑強拼搏的決心.當代青年軍人應該有一種高境界的人生追求。胸無大志,光追求物質的滿足,就生活本身而言也是不健全、不幸福的。因為幸福生活在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諧。沒有一定程度的物質滿足,幸福就缺少基本條件;而沒有精 神的愉快,即使物質生活再充裕,也是痛苦的。從生活本身講,樹立崇高的理想,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們嚮往的遠大目標
一個人的理想,如果是為了謀求社會進步,為了結大多數人謀利益,那就是高尚的、美好的理想。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最美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共產主義理想。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追求和嚮往的社會。在外國,古希臘著名思想家柏拉圖設計了《理想國》,近代義大利人康帕內拉寫下了《太陽城》,英國思想家莫爾則設想了一個民主和平、平等富足的沒有貴族豪紳、沒有剝削壓迫的《烏托邦》。19世紀初,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都相繼提出了要建立一種平等合理的社會制度,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空想社會主義」,其中一些激進的觀點為馬克思、恩格斯所吸收創新,成為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重要思想來源。而在中國,《禮記》提出了「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了一個沒有貧富差別的「世外桃源」。在我國歷代農民起義中,以反對剝削追求平等為革命旗號的不勝枚舉,從秦末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到南宋鍾相、楊幺的「等貴賤,均貧富」;從李自成的「大同國,均貧富」到太平天國的「有田同耕,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太平盛世,都無一例外地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追求,這就是他們的理想。
1848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令世界震驚的《共產黨宣言》,完整、系統、嚴密地描述了他們所信仰的共產主義理想。《宣言》指出,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里,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社會產品的豐富足以滿足「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則;人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文明有了極大提高,人們之間大公無私,相親相愛,而不是爾虞我詐、互相殘殺。正如陶鑄同志所說:「為什麼說實現共產主義是我們最崇高最偉大的理想呢?這不僅是因為共產主義,也只有共產主義能夠使人類從私有制的束縛下徹底地解放出來,能夠使人過著最快活、最美滿、最幸福的生活,能夠實現古人所說的『使者有所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大同世界』,而且因為這個理想是完全能夠實現的」。現在,這種美好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經過無數革命先烈的流血犧牲,已經如初升的朝陽光芒四射,磅礴於全世界。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已在世界上不少國家進行了實踐。特別是在我國,共產主義理想已經深人人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堅持這一美好理想正是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的光榮使命。「人活著總得有個堅定的信仰,不光是為了自己的衣食住行,還要對社會有所貢獻。真正的人,就是具有祟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心裡始終裝著偉大革命目標,不管別人說三道四,怎麼也不動搖」。
(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們生活的巨大動力
理想作為人們一切行為的自覺動機,以其高度的科學性成為引導人們努力奮斗的強大精神力量,激發人們產生強烈的情感和意志,使人們為追求未來的美好願望,在任何困難和挫折面前,始終充滿必勝的信心,心甘情願地拼搏進取,即使犧牲自己的一切也在所不惜。《楊朔文選》有這樣一段話:「人是要靠理想才能生活的,沒有理想,就會失去生活的力量。飢餓里盼的是豐收,戰爭里盼的是和平,災難里盼的是幸福,夜晚盼天明。正是對未來抱著理想,我們的人民才能有那麼飽滿的戰鬥力量」。
首先,理想是人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團結就是力量,這種力量的首要條件在於有共同的理想。鄧小平強調指出:「根據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l如頁)。就革命軍人而言,我們的理想與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具有內在的統一性,體現了黨和人民的意志。因此,只有在共同的理想信念這一基礎上,軍人才能在人民軍隊這個戰斗集體中,互相支持,團結互助,共同拼搏進取。
其次,理想是人們克服艱、難險阻的堅定信念。理想是人生的動力,能使人不畏艱險,永葆青春和朝氣,激勵進取精神。我們黨和軍隊正是靠崇高理想的指引,靠堅定信念的鼓舞,為了中國人民的翻身解放,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英勇斗爭,前赴後繼,戰勝了種種艱難險阻,創造了驚天動地的偉業。正如鄧小平指出的那樣:「為什麼我們過去能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奮斗出來,戰勝千難萬險使革命勝利呢?就是因為我們有理想,有馬克思主義信念,有共產主義信念」(《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0頁)。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當代革命軍人面對世界軍事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面對軍隊和國防建設的現實課題,面對提高部隊戰鬥力的迫切需要,更需要理想的支撐和推動。一旦樹立了崇高理想,就能自律自強,克服各種艱難險阻,以更高的標准要求自己,以拼搏的精神把個人理想化為加快我軍「三化」建設的實際行動。
再次,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人們建功立業的精神力量。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偉大的目標可以產生強大的動力。革命軍人學有所得,業有所長,業有建樹,崇高的理想是最根本的動力源泉。因此,革命軍人只要從軍隊建設的需要出發,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放棄盲目的空想,樹立科學的社會理想和恰當的個人理想,就必將激發建功立業的巨大動力。
(三)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青年軍人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著名作家巴金說過,「支配戰土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沒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軍人就會失去階級性,也就會失去自己的人民立場,就有可能走向與人民為敵的道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革命軍人,是我軍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我軍每一個軍人都應該向這一目標看齊。我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堅強柱石,是執行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是在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之下的人民軍隊,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理想信念是每一個合格軍人的必然要求。我們每個同志跨人軍營時,條件相同,機遇均等,但是,經過幾年的實踐,差別很大,有的當了標兵,有的做了尾巴有的成為英雄模範,極個別的甚至成為罪人。這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生追求、理想信念不同。一個人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理想,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有奮發向上、不斷進取的動力。而且,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能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因此,從個人成長的角度看,樹立高尚的理想是最大限度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條件。
二、胸懷遠大理想,腳踏實地工作
當代青年的崇高理想,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現階段我國人民的共同理想與個人理想的辯證統一。其中,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最崇高的理想,制約和規定著現階段的共同理想,決定著青年人的個人理想。而實現崇高理想需要堅持不懈的奮斗。作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的當代青年,必須堅定信念,正確認識和對待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立足現實,為崇高理想的實現而不懈奮斗。
(一)實現共產主又是當代青年的遠大理想
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最科學的社會理想。它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之上,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有的同志卻說:人生在世,及時行樂,我才不管什麼理想不理想;也有的人認為,共產主義理想太遙遠了,不太現實。的確,共產主義社會的美好前景要經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奮斗才能達到。但是,這同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漫長歲月相比較,只不過是一個很短的片段。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主義的實現不可能像孫悟空七十二變,突然間出現在人們面前,但是,我們在工作中每取得一點成績,每完成一項工作都是向共產主義的大目標靠近,這不是在朝向大目標前進中取得的「實惠」嗎?只有一心向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能逐步解決我們的長遠利益。當然,我們也許有些工作和努力不能馬上獲益,但可以造福子孫後代,就像我們今天的幸福環境也是得益於前人的奮斗和犧牲一樣,因而,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共產主義信念。鄧小平同志根據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及其實踐的發展,特別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經驗,精闢地指出了作為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人類幾千年來所孜孜以求的富裕、公正、文明、和諧的理想社會將在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中得以實現。所以,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最美好的社會理想,它自產生以來就一直鼓舞著有志於共產主義事業的人們,成為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革命軍人共同的遠大理想。
(二)自覺將個人理想的設計納入共同理想的軌道之中
實現共產主義是我黨的最終奮斗目標,它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代表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既表明目標的科學性,又表明政黨的先進性。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現階段的共同理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全國各族人民的一面偉大旗幟,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這個共同理想之下,我們每個人還都有也應有自己的個人理想。個人理想,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未來生活、事業的追求和嚮往,是個人行動的方向和目標。正確的個人理想,可以推動個人為人民、國家和民族作出應有的貢獻。否則,只能鼠目寸光,碌碌無為。當代青年必須自覺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並為之奮斗不息,才能卓有成效地實現並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成為一個有益於黨、有益於國家、有益於人民的高尚的人。張海迪說得好,「青年的理想並非屬於自己,理想應當屬於人民的。為個人名利的前途是沒有意思的,是沒有出息的」。但是,只有實現共同理想,我們的個人理想才有基礎;只有處理好個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關系,個人理想才能受到鼓勵,獲得支持,否則就會處處碰壁。因此,我們要用共同理想指導、規范個人理想,讓個人理想融合在共同理想之中,在為實現共同理想的奮斗中,實現個人理想。一旦有了矛盾,只能讓個人理想服從共同理想,決不能顛倒了兩者的關系。只有這樣,我們的步子才越邁越大,路才能越走越寬。
(三)腳踏實地地從現在做起
任何理想信念的實現都離不開與現實的統一,沒有實干精神,任何理想信念都將化為泡影。正如吳運鋒所說:「不參加變革社會的斗爭,理想永遠是一種幻影」。因此,當代青年要為崇高理想而奮斗,必須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無論是共同理想,還是個人理想,都需要通過腳踏實地的埋頭苦幹才能夠達到。「現在的努力是朝著將來的大目標的,失掉這個大目標,就不是共產黨員了。然而放鬆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產黨員」(《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76頁)。革命烈士杜永瘦說得好:「你的前途應當是『干』!你的責任應當是『干』!你的命運更使你不得不『干』1干啊!只有幹才是你的路——人類的出路!」因此,我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應該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高標准,嚴要求,從自己做起,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實現。這是其一。
其二,腳踏實地地去實現理想,必須立足現實。如果不從現實出發,或者要求環境過於「理想化」,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或者好高鴦遠,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就不僅使自己陷入無端的煩惱,降低了實現理想的信心,而且也會離群索居,失去了實現理想的依託。當然,承認現實並不是遷就現實,而是立足現實、改變現實,為實現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而奮斗。所以,一個真正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人,必須正確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立足現實,不懈追求,使理想之光伴隨整個人生之旅。
其三,腳踏實地地去實現理想,還必須從點滴做起。「萬尺高台,起於壘土」,「不積蛙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任何美好理想的實現,都是由無數平凡、瑣碎的具體努力積累和發展起來的。平凡細小的工作,就是向理想靠近的階梯。列寧指出:「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列寧選集》第4卷,第176頁)。因此,將偉大的理想落實到每一件平凡小事中去,這是革命軍人的品格。有的同志看不起平凡的小事,總想要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殊不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許許多多小事的成功,再大的理想、再大的事業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沒有根基,自然就會失敗。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偉大也往往出自平凡。海軍某部戰士榮劍,自幼喜好軍事,喜歡闖海。入伍後,他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廣泛收集外國海軍資料,積極進行軍事學術研究,先後撰寫了一批見解獨到、富有開創性和時代感的學術文章,受到專家學者一致好評,被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破格錄取,1991年《解放軍報》曾以一個整版發表了他的數篇論文。像這樣立足本職、崗位成才的事例在我們部隊數不勝數。所以,每一個有志於部隊建設的同志,都應該從眼前做起,從平凡做起,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一步一步達到理想境界。 』
Ⅲ 樹立崇高理想,把我精彩人生
樹立崇高的理想與信念
理想人皆有之。每個人都是人生舞台上的主角,都對人生抱有某種嚮往和追求。人生活在社會中具有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除了物質生活的需要外,不能缺少精神的需要。一個人只有樹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才能有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才能奮發圖強,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相反,沒有遠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沒有奮斗目標,將落得虛度終生。徐鳳翔教授在人跡罕至的西藏原始森林裡,在遠離都市喧囂的「小木屋裡」,苦苦奮鬥了近二十個春秋。在中國林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她?就是要研究西藏林業資源狀況、摸索我國生態環境特點的理想,使她能夠不被重重艱難所壓倒,不被任何困苦所屈服,長期保持著高昂的奮斗熱情和不竭的探索勇氣。
大學時代,是人生思想政治素質成型、樹立理想的關鍵時期。告別中學時代,大學生無論從身體、心理還是意識上,都已經開始步入成年。與中小學生想比,他們正處於思想論的主動接受期和人生道路的理性選擇期。由於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理性思維的發展,對思想政治理論的接受和理解,對政治方向、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的選擇,已經處於主動自覺的狀態。只有在對客觀規律、特別是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和准確把握的基礎上,才能正確地確立自己終生的奮斗目標和人生道路,並且成為自己成為走向成熟、理智的人生標志。
大學時代,為人生實現遠大前程、走向理想目標開辟了寬廣之路。進入大學校門,人生的歷程掀開了新的一頁,人生的階梯跨越了新的高度。但此時,有的人躊躇滿志,胸懷理想,及時確定了下一步的人生目標,走向人生道路的新歷程;有的人卻心滿意足,原地踏步,生活鬆鬆垮垮,行為隨隨便便,在人生道路上停滯不前;有的人乾脆對自己放鬆要求,歇口氣再說,沉溺於吃喝玩樂之中,成為人生道路上的落伍者。不同的動機和理想會產生不同的結果,沒有理想作為人生奮斗的精神支柱,最終只能成為人生道路上的被淘汰者。曾經有一位以高分入大學的學生,入學後沒有及時確定自己下一步的目標,反而滿足於自己以往的成績,抱著僥幸心理,碌碌度日,結果在學期末幾門功課都掛了紅燈,給新開始的大學生活抹上一道不快的陰影,也給更多的同學留下了一個深刻的教訓。
理想確立以後,能夠轉化為人們為實現理想而行動、奮斗的驅動力。激勵人們在行動中產生強烈的意志和感情,增添實現目標的勇氣和毅力,對未來充滿比勝的信心。
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事業的繁榮,都是人們創造和推動的。創業和成功的人們,必定是有志向、有理想的人。理想是激勵人們向著既定的目標奮斗進取的動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理想有正確與錯誤、科學與非科學、崇高與庸俗之分。不同的人生理想將決定不同的人生。理想所提供的大小動力與理想的層次密切相關,不同層次的理想發揮的力度是有差異的。一般講,理想的層次越高,它所提供的動力就越大。早在青年時代,馬克思就立下大志,樹立了崇高的理想,要獨立地在自己的領域內進行創造,為人類的幸福而工作。他 1835 年寫的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與抱負。他在文章中寫道:「人只有為同時代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一位年僅 17 歲的未成年,在 170 多年前寫出的這擲地有聲的語言,在今天讀起來,仍然是富有時代氣息的豪言壯語。
叢觀人類歷史,古今中外大凡事業成功的人士,都是從小立志,確立理想,最終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事實說明,只有具有理想、抱負的人,才能有所作為,才有精彩人生。正如我國著名詩人流沙河所描寫的:
……
理想使忠誠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個「大寫的人」
Ⅳ 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作文八百字
理想是什麼?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是理想,召喚著你,讓你不斷進取,不斷奮斗,不斷前進;是理想,指引著你,讓你獲取成功,走向輝煌。有了理想,你就有了前進的方向;有了理想,你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記得曾經讀到過這么一篇文章:10歲時,他的夢想是成為歌手;20歲時,他的夢想是唱響全美;30歲時,他的夢想是成為全能的音樂家;40歲時,他的夢想是成為世界級的音樂大師。他就是西方近代音樂之父昆西,瓊斯。是理想,召喚著他,鞭策著他,讓他不斷努力,不斷進取,從一個無名小卒逐步成長起來,最後功成名就,成為大師。由此可見,理想能夠召喚行動,讓人成功。因此,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的我們,是不是從現在起就應該樹立自己的理想呢?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樹立了理想,你就已經邁進了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光有理想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勤奮努力。因為,勤奮鑄就成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羅馬並非一日造成,成功並非一蹴而就。」不錯,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因為「春華秋實」,只有努力,才能收獲。在學術上,凡古今中外,無一例外。愛因斯坦花了整整七年的時間,建立起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而愛迪生為了尋找做電燈燈絲的材料,通宵達旦地工作,摘錄了4萬多頁資料,試驗過1600多種礦物和6000多種植物,最後使電燈發出耀眼的光芒。而偉大的葯物學家李時珍更是花了27年時間,才編成100多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
才能來自勤奮,勤奮鑄就成功。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記得在初三上半學期的期中考試中,我發揮十分不理想。但此後我奮發努力,積極進取,制定了周密的學習計劃,做了大量的課外練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終於在期末考試中獲得班級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有所成,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理想召喚行動,勤奮鑄就成功。樹立理想,並且為之不斷努力,才會擁有成功,擁有輝煌燦爛的人生。
Ⅳ 樹立崇高的理想 作文 800字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有好多好多感動中國的人物一直以來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張怡寧發揮國球神威,終於一舉奪得金牌;王義夫老將出馬,又一次奪取世界冠軍;郭晶晶歷經艱苦,展露出勝利的笑容;特別是震驚世界的劉翔,完成了一次零的突破,向全世界證明:黃種人也可以拿跨欄金牌------
作為一名小學生,雖然沒有他們的勇氣和能力,可是我們依然能夠視他們為榜樣。他們為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爭取用自己的點點滴滴來為祖國做貢獻。
樹立遠大的志向,就應該從現在做起。從小就確立努力的方向,這樣才可能努力學習,為之奮斗。昔日我們偉大的周總理就是從小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後來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奪取了國民黨手中的政權,贏得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樹立遠大的志向,更應該向那些勇敢的殘疾人學習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習那從小被摘掉眼球的袁靚,雖然失明了,仍然立志長大要當個作家。殘疾人都能這樣勇敢,努力前進,我們又怎麼能這樣膽小呢?
樹立遠大的志向,我們要為之付出很大的代價。托舉楊利偉上天的「神五」總設計師王永志爺爺,在美國人的合同前,不怕困難,立志要在短程的十八個月里研製一枚新型火箭。雖然這在當時一般都要四五年,可王永志爺爺就是憑夜以繼日的工作換來了最後的成功,向美國人證明了中國人不會被看扁。我們也應該學習王永志爺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我們是一群小學生,我們也是新世紀的好少年。我們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夠為中國拿金牌,不能為祖國爭取光榮,可是,我們都有一顆愛國的心,我們都應該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向我們的榜樣學習: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難,從現在做起,為了奉獻祖國,做21 世紀的好少年!
Ⅵ 怎麼樣樹立崇高的理想
人的理想可以分為短淺的、庸俗的和遠大而崇高的兩種。 遠大而崇高的理想與空想是無緣的,也不是停留在幻想上。它植根於現實的土壤,植根於祖國和人民的需要;它賦予人以堅強的毅力,長期指引人奮勇前進。 那些胸無大志,目光短淺,不思進取的人,在工作中只能是消極應付;那些把職業分成三六九等,選擇職業只以個人利益為重的人也是缺乏崇高目標的人。 其實,職業種類對人生價值並無高低之分,即或一般的職業理想如果和社會需要,為人類謀福利聯系起來,它就是崇高的,具有這種理想的人也能成為英雄。 雷鋒是普通戰士,他曾把自己比做是一架機器上永不生銹的螺絲釘。他說:「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我要做偉大事業中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雷鋒在生活中實踐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他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成為受人尊敬的英雄,是人們學習的光輝榜樣。 徐虎是一位普通水電修理工人,他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為居民排憂解難。在商品經濟大潮中,多次放棄賺大錢的機會,實踐著愛崗敬業的崇高理想,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 居里夫人發現的鐳可以治療癌症,有很高的商用價值。有人建議她申請專利權,獲得巨額財富。居里夫人抵制了金錢旋惑。她認為以科學發明為圖利的手段是違反科學精神的。她說:「鐳是一種元素,它屬於全體人民,任何人不能利用它來致富。」於是她毫無保留地向全世界公布了鐳的研究成果。這種崇高的理想使她的科學研究永葆青春。 在中國,在世界,在各行各業中具有遠大而崇高理想的人何止千千萬萬。然而那些缺乏或失去崇高理想而走向絕路的人也大有人在。 牛頓在青年時代曾鄙視「世俗的冠冕」,在科學上勇於攀登,成為物理學界的泰斗。可是在他成名之後,投身於官場,高官厚祿和宗教狂熱葬送了他從事科學的事業心和為人類造福的崇高理想。 瓦特在發明蒸氣機後,當上了波士頓一瓦特公司的老闆,由於沉醉於金錢和地位,而不思在科學上的進取,從此也就沒有什麼新的貢獻了。 前蘇聯尼·阿·奧斯特洛夫斯曾對遠大而崇高理想的重要性做過精闢的分析。他說:「自私自利的家秋完蛋得最早。須知,他只是為了自己才孤獨寂寞的活在空虛世界上。一旦抹掉了他們這個『我』字,他就一切都完了,活著對他來說,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如果一個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是為了整個社會嘔心瀝血,那就很難將他毀滅。因為這樣一來,就首先要毀滅他周圍的一切,毀滅整個國家和整個生活。我個人的死亡,只是自己生命的消失,可是我們的大軍卻排山倒海蓬勃向前。」 在我國青年中樹立起遠大理想者大有人在,但目光短淺,經不起小利引誘而走向斜路的也是有的。我們生長在一個偉大時代,只有心懷祖國,認清社會主義事業的光明前途,把自己的理想與社會需要聯系起來,那麼不管你在什麼工作崗位上都能為祖國為人民作貢獻。
Ⅶ 革命軍人樹立崇高人生理想意義是什麼
革命軍人為什麼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 我想,一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是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奮斗目標和最高理想的.我軍作為黨締造和絕對領導的人民軍隊,理所應當以黨的事業為事業,以黨的奮斗目標為奮斗目標.二是因為共產主義理想是最科學,最進步,最美好的社會理想.
Ⅷ 名人從小樹立崇高理想的事例(簡單的概括)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從小志高,12歲就發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這一天,魏校長親自為學生上修身課,題目是「立命」當時正是中國社會發出劇烈變動的時期。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剛剛推翻了清朝政府,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很多人,特別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沒有明確的理想追求,沒有人生奮斗的目標。校長講「立命」,就是給學生講怎樣立志。
魏校長講到精彩年突然停頓下來,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請問為什麼讀書?」
教室里靜靜的,沒有一個學生回答。
「如果沒有人回答,我就一個個問了!」
魏校長走下講台,指著前排一同學說:「你為什麼而讀書?」這個學生站起來挺著胸脯說:「為光耀門楣而讀書!」「就是為了光宗耀祖。」魏校長又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為了明禮而讀書。第三個被問的學生是一個靴鋪掌櫃的兒子,他很認真地回答說:「我是為我爸而讀書的。」同學們聽了鬨堂大笑。
為了這些回答都不滿意,搖了搖頭又起到周恩來面前,問道:「你是為什麼而讀書?」
周恩來在學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剛剛成功,他在同學們中第一個剪掉了長長的辮子,這是很不簡單的一件事,因為滿清政府規定,所有漢人男子都必須像滿族人一樣留長辮子,以表示忠於清朝朝廷,不留辮子就要殺頭。周恩來是第一個剪掉辮子的學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來站起身來,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來非常鄭重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話,表達了周恩來從小立志振興中華的偉大志向。
魏校長沒有想到,竟然有這樣出眾的學生,非常高興。他示意讓周恩來坐下,然後對大家說:「有志者,當效周生啊!」意思是說,有志氣的青年,都要向周恩來學習啊!
同學們,你們現在是學生,你們有什麼樣的志向啊!我想,我們應該向敬愛的周總理學習,從小立志。立志就是樹立一個崇高的人生目標,然後,為實現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奮斗不止,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一生才有意義。
Ⅸ 談談樹立崇高理想信念的重於要意義,以及現階段目標和最高人生理想。
死是每一個人必然的歸宿,死並不可怕,問題是如何的死。人在世上,必然會遭到物慾橫流,每一個在生的人都會遇到外物比如名利權的衡量,人與物比,人重物輕,還是人輕物重,當一個人在社會的分量比不上外物的時候,人就會產生死的念頭。當一個人在社會的分量重要過外物的時候,就不會產生死反而有一種快樂的念頭,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很想死的最大根源。明白了人生的過程就是為了抗爭外物的過程,所以我們在世界上最大目的就是戰勝外物,只有人戰勝外物,才能確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地位和意義。改變重物輕人的世間,樹立起人在宇宙的地位就是我們最大的人生意義。詳細的可以參考儒家學說。
Ⅹ 怎樣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頹廢可能是由於挫敗產生的
甚至可能是由於習得性無助
這樣的人大多理想過於高遠,而堅持的意志因為各種外在的或內在的原因受阻,而導致半途而廢,甚至是淺嘗即止
而不斷的這樣的重復,便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形成一種選擇後迅速放棄的行為習慣,而喪失對任何事物的追求。
個人建議,從簡單一點的目標開始努力,找個人來審視自己每一小段時間內的進展與成果,通過他人的反饋或自己的對白,肯定自己的能力與成果;然後慢慢完成一個有一個既定的目標。
並且可以從自己最有興趣的事情做起,而不是世俗與道德傳唱的那些光榮。
以我為例,我喜歡音樂,便從簡譜的小曲子彈起。並不艱難地堅持下去,不斷去品嘗那些得來並不如何費力的小快樂。很快這種沮喪的感覺就會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