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明專利中直接寫抗氧劑dltp不寫化學名可以嗎
發明專利中直接寫抗氧劑dltp不寫化學名可以
抗氧劑DSTDP和DSTP是一樣的。
抗氧劑DSTP(DSTDP)
產品名稱:抗氧劑DSTP(DSTDP)
化學名稱: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
分子式:C42H82O4S
CAS NO.693-36-7
理化性質:溶於苯、甲苯等,微溶於乙醇,不溶於水.不污染,不著色,揮發性低,熱加工損失小.
化學指標:
外 觀 白色粉末或晶狀物
熔 點 64.5~67.5℃
含 量 ≥99.0%
灰 份 <0.1 %
揮發份 ≤0.5 %
特性和用途:
抗氧劑DSTP為優良的硫酯類輔助抗氧劑,其抗氧化效能較DLTP高,揮發性低,熱加工損失小,無污染、不著色.常與主抗氧劑1076及1010、CA等並用有極好的協同效應,抗氧劑DSTP廣泛用於聚乙烯、聚丙烯、ABS樹脂等石油產品中,一般用量為0.1%~1.0%。
Ⅱ 從蜻蜓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直升飛機的作文(400字)
蜻蜓 的啟示:
蜻蜓通過翅膀振動可產生不同於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並回利用氣流產生的答渦流來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飛行,還能向後和左右兩側飛行,其向前飛行速度可達72公里/小時。此外,蜻蜓的飛行行為簡單,僅靠兩對翅膀不停地拍打。科學家據此結構基礎研製成功了直升飛機。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效仿蜻蜓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為了研究滑翔飛行和碰撞的空氣動力學以及其飛行的效率,一個四葉驅動,用遠程水平儀控制的機動機翼(翅膀)模型被研製,並第一次在風洞內測試了各項飛行參數。
第二個模型試圖安裝一個以更快頻率飛行的翅膀,達到每秒18次震動的速度。有特色的是,這個模型採用了可變可調節前後兩對機翼之間相差的裝置。
研究的中心和長遠目標,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驅動的飛機表現,以及與傳統的螺旋推動器驅動的飛機效率的比較等等。
Ⅲ 什麼是預混式燃燒蒸發器
預混式燃燒蒸汽發生器主要是指低氮燃燒器是預混式的;預混式燃燒是相對於煙氣循環而言的。預混燃燒相對來講具有燃燒充分、熱力分布位置可控、對爐膛尺寸要求低等特點,特別適合模塊化鍋爐產品。國內的雷普頓公司的模塊化蒸發器和模塊化熱水機組都是預混燃燒器的。
Ⅳ 玻璃是如何生產的最早的玻璃是如何發明的有一種吹出來的玩具叫什麼來著
玻璃是以石英砂、純鹼、長石和石灰石等為主要原料,經熔融、成型、冷卻固化而成的非結晶無機材料。它具有一般材料難於具備的透明性,具有優良的機械力學性能和熱工性質。
一、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指未經其他加工的平板狀玻璃製品,也稱白片玻璃或凈片玻璃。按生產方法不同,可分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為窗玻璃和裝飾玻璃。
平板玻的用途有兩個方面:3~5mm的平板玻璃一般是直接用於門窗的採光,8~12mm的平板玻璃可用於隔斷。另外的一個重要用途是作為鋼化、夾層、鍍膜、中空等玻璃的原片。
二、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是指與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學強度高、抗沖擊能力強的玻璃。其主要品種有鋼化玻璃、夾絲玻璃、夾層玻璃和鈦化玻璃。安全玻璃被擊碎時,其碎片不會傷人,並兼具有防盜、防火的功能。根據生產時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安全玻璃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一)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又稱強化玻璃。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學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個壓應力層,玻璃本身具有較高的抗壓強度,不會造成破壞。當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時,這個壓力層可將部分拉應力抵銷,避免玻璃的碎裂,雖然鋼化玻璃內部處於較大的拉應力狀態,但玻璃的內部無缺陷存在,不會造在成破壞,從而達到提高玻璃強度的目的。
鋼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產品,鋼化玻璃的加工可分為物理鋼化法和化學鋼化法。
物理鋼化玻璃又稱為淬火鋼化玻璃。它時將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熱爐中加熱到接近玻璃的軟化溫度(600℃)時,通過自身的形變消除內部應力,然後將玻璃移出加熱爐,再用多頭噴嘴將高壓冷空氣吹向玻璃的兩面,使其迅速且均勻地冷卻至室溫,即可製得鋼化玻璃。這種玻璃處於內部受拉,外部受壓的應力狀態,一旦局部發生破損,便會發生應力釋放,玻璃被破碎成無數小塊,這些小的碎片沒有尖銳稜角,不易傷人。
化學鋼化玻璃是通過改變玻璃的表面的化學組成來提高玻璃的強度,一般是應用離子交換法進行鋼化。其方法是將含有鹼金屬離子的硅酸鹽玻璃,浸入到熔融狀態的鋰(Li+)鹽中,使玻璃表層的Na+或K+離子與Li+離子發生交換,表面形成Li+離子交換層,由於Li+的膨脹系數小於Na+、K+離子,從而在冷卻過程中造成外層收縮較小而內層收縮較大,當冷卻到常溫後,玻璃便同樣處於內層受拉,外層受壓的狀態,其效果類似於物理鋼化玻璃。
鋼化玻璃強度高,其抗壓強度可達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沖擊強度也很高,用鋼球法測定時,0.8kg的鋼球從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鋼化玻璃的彈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塊1200mm×350mm×6mm的鋼化玻璃,受力後可發生達100mm的彎曲撓度,當外力撤除後,仍能恢復原狀,而普通玻璃彎曲變形只能有幾毫米。
熱穩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熱時,不易發生炸裂是鋼化玻璃的又一特點。這是因為鋼化玻璃的壓應力可抵銷一部分因急冷急熱產生的拉應力之故。鋼化玻璃耐熱沖擊,最大安全工作溫度為288℃,能承受204℃的溫差變化。
由於鋼化玻璃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和熱穩定性,所以在建築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平鋼化玻璃常用作建築物的門窗、隔牆、幕牆及櫥窗、傢具等,曲面玻璃常用於汽車、火車及飛機等方面。
使用時應注意的是鋼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邊角不能碰擊擠壓,需按現成的尺寸規格選用或提出具體設計圖紙進加工定製。用於大面積的玻璃幕牆的玻璃在鋼化上要予以控制,選擇半鋼化玻璃,即其應力不能過大,以避免受風荷載引起震動而自爆。
根據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製成普通鋼化玻璃、吸熱鋼化玻璃、彩然鋼化玻璃、鋼化中空玻璃等。
(二)、夾絲玻璃
夾絲玻璃也稱防碎玻璃或鋼絲玻璃。它是由壓延法生產的,即在玻璃熔融狀態下將經預熱處理的鋼絲或鋼絲網壓入玻璃中間,經退火、切割而成。夾絲玻璃表面可以是壓花的或磨光的,顏色可以製成無色透明或彩色的。
夾絲玻璃的特點是安全性和防火性好。夾絲玻璃由於鋼絲網的骨架作用,不僅提高了玻璃的強度,而且當受到沖擊或溫度驟變而破壞時,碎片也不會飛散,避免了碎片對人的傷害。在出現火情時,當火焰延,夾絲玻璃受熱炸裂,由於金屬絲網的作用,玻璃仍能保持固定,隔絕火焰,故又稱為防火玻璃。
根據國家行業標准JC433-91規定,夾絲玻璃厚度分為:6、7、10mm,規格尺寸一般不小於600mm×400mm,不大於2000mm×1200mm。
目前我國生產的夾絲玻璃分為夾絲壓花玻璃和夾絲磨光玻璃兩類。夾絲玻璃可用於建築的防門窗、天窗、採光屋頂、陽台等部位。
(三)夾層玻璃
夾層玻璃是在兩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間,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樹脂膠片,經過加熱、加壓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復合玻璃製品。用於夾層玻璃的原片可以是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鋼化玻璃、彩色玻璃、吸熱玻璃或熱反射玻璃等。
夾層玻璃的層數有2、3、5、7層,最多可達9層,對兩層的夾層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夾層玻璃的結構,如圖8-1所示。
夾層玻璃的透明性好,抗沖擊性能要比一般平板玻璃高好幾倍,用多層普通玻璃或鋼化玻璃復合起來,可製成防彈玻璃。由於PVB膠片的粘合作用,玻璃即使破碎時,碎片也不會飛揚傷人。通過採用不同的原片玻璃,夾層玻璃還可具有耐久、耐熱、耐濕等性能。
夾層玻璃有著較高的安全性,一般用於在建築上用作高層建築門窗、天窗和商店、銀行、珠寶的櫥窗、隔斷等。
(四)鈦化玻璃
鈦化玻璃也稱永不碎鐵甲箔膜玻璃。是將鈦金箔膜緊貼在任意一種玻璃基材之上,使之結合成一體的新型玻璃。鈦化玻璃具有高抗碎能力,高防熱及防紫外線等功能。不同的基材玻璃與不同的鈦金箔膜,可組合成不同色澤、不同性能、不同規格的鈦化玻璃。鈦化玻璃常見的顏色有:無色透明、茶色、茶色反光、銅色反光等。
三、節能型玻璃
傳統的玻璃應用在建築物上主要是採光,隨著建築物門窗尺寸的加大,人們對門窗的保溫隔熱要求也相應的提高了,節能裝飾型玻璃就是能夠滿足這種要求,集節能性和裝飾性於一體的玻璃。節能裝飾型玻璃通常具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觀色彩,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對光和熱的吸收、透射和反射能力,用建築物的外牆窗玻璃幕牆,可以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現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種高級建築物之上。建築上常用的節能裝飾玻璃有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
(一)吸熱玻璃
吸熱玻璃是能吸收大量紅外線輻射能、並保持較高可見光透過率的平板玻璃。生產吸熱玻璃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在普通鈉鈣硅酸鹽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熱性能的著色劑;另一種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噴鍍一層或多層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而製成。
吸熱玻璃有灰色、茶色、藍色、綠色、古銅色、青銅色、粉紅色和金黃色等。我國目前主要生產前三種顏色的吸熱玻璃。厚度有2、3、5、6mm四種。吸熱玻還可以進一步加工製成磨光、鋼化、夾層或中空玻璃。
吸熱玻璃與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⒈吸收太陽輻射熱。如6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在太陽光照下總透過熱為84%,而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透過熱量為60%。吸熱玻璃的顏色和厚度不同,對太陽輻射熱的吸收程度也不同。
⒉吸收太陽可見光,減弱太陽光的強度,起到反眩作用。
⒊具有一定的透明度,並能吸收一定的紫外線。
由於述特點,吸熱玻璃已廣泛用於建築物的門窗、外牆以及用作車、船擋風玻璃等,起到隔熱、防眩、採光及裝飾等作用。
(二)熱反射玻璃
熱反射玻璃是有較高的熱反射能力而又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平板玻璃,它是採用熱解法、真空蒸鍍法、陰極濺射法等,在玻璃表面塗以金、銀、銅、鋁、鉻、鎳和鐵等金屬或金屬氧化物薄膜,或採用電浮法等離子交換方法,以金屬離子置換玻璃表層原有離子而形成熱反射膜。熱反射玻璃也稱鏡面玻璃,有金色、茶色、灰色、紫色、褐色、青銅色和淺藍等各色。
熱反射玻璃的熱反射率高,如6mm厚浮法玻璃的總反射熱僅16%,同樣條件下,吸熱玻璃的總反射熱為40%,而熱反射玻璃則可高達61%,因而常用它製成中空玻璃或夾層玻璃,以增加其絕熱性能。鍍金屬膜的熱反射玻璃還有單向透像的作用,即白天能在室內看到室外景物,而室外看不到室內的景像。
最早的玻璃是一個旅行家無意中製成的,他在山上燒火做飯,火把石頭中的二氧化硅煉成了玻璃。
http://www.pep.com.cn/200410/ca569162.htm
那種玩具叫作「琉璃泡泡」,很容易碎裂。
Ⅳ 熱電廠熱工是干什麼的
熱工屬於檢修工種的一種,主要負責儀器儀表和自動控制系統的檢修和維護工作。長白班,偶爾值夜班。熱電廠熱工是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的簡稱。
其中工程熱力學主要是研究熱力學機械的效率和熱力學工質參與的能量轉換在工程上的應用。將熱力學能轉化成機械能推動動力機械做功以及其效率的學科,將機械能轉化成熱力學能等,而傳熱學是研究熱量傳遞的一門學科。
如反應堆的導熱,對流換熱,輻射能的傳遞等。相比運行來講,收入略低,但不用熬夜,而且熱工檢修問題遇到的五花八門,比較鍛煉人,開拓人的思路。
跟其他檢修部門來講,工作量中等,勞動量小於鍋爐,大於汽機,與電氣二次差不多,但雜活多,與其他專業配合工作多。
(5)熱工發明擴展閱讀:
熱現象是人類生活中最早接觸到的自然現象之一。遠古時代的鑽木取火,就是機械能轉換為熱能的例子。隨著人類在生產、生活上的需要,對熱的利用和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從取暖、熱食到製作金屬工具,有過不少發明創造。
我國在12至13世紀就有用火力來產生旋轉運動的走馬燈和使用火葯向後噴氣加速箭的飛行記載,這與現代燃氣輪機和火箭等噴氣推進原理是一致的。
可是,由於歷代王朝的封建統治,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得不到重視更談不到總結經驗,形成一整套的理論,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Ⅵ 脫硫脫硝工作原理是什麼
脫硫脫硝除塵的一體化一般會用到設備,其工藝流程是:煙氣→余熱回收裝置(省煤器)→換熱器→除塵(根據情況確定)→脫硝脫硫除塵一體塔→換熱器→排放。
其特點是:① 耐高溫,主體結構採用經改性的耐高溫的玻璃鋼材質。 ② 耐酸鹼、耐腐蝕、耐老化,使用壽命長,維修量少。 ③ 體積小,重量輕,佔地面積小,基礎小。 ④ 阻力小,節水、節電,運行費用低。 ⑤ 造型美觀,色彩亮麗,小巧,視覺效果好。
⑥ 洗滌式工作原理,除塵脫硫效率高,捕捉有害氣體多。 ⑦ 脫水板設計合理、獨特、脫水效果好,對風機腐蝕少。
⑧ 操作簡單,使用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維修量小,基建和運行費用低,易於操作、管理、維護,運行率高,適應各種工作環境。
⑨ 對煙氣中硫的總量和煙氣中的SO2的濃度波動適應性強。
Ⅶ 陶瓷是誰發明的
上古時代已有遠古人類發明並開始使用陶器了,至於陶瓷於哪年被誰發明無從考證。
陶瓷發明及發展歷程如下:
商周時期是從陶器過渡到瓷器的漸進階段,也是原始青瓷的發生發展階段。當時有一部分陶器用高嶺土做胎子的原料,這一方面提高了燒成溫度,使胎質堅致,不滲水;另一方面也使胎子的顏色由深變淺,提高了潔自度。器表施一層用草木灰和瓷石配合而成的高溫釉,經過1200.c以上高溫燒制後,胎釉結合在一起,使器物具備了瓷器的條件。但當時製作工藝水平低下,胎中還是有一定量的鐵成分,在略低的溫度中燒結,顏色較深,透光性較差。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東漢時期原始青瓷製作精細,胎多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如碗,盤。罐。盤口壺等成為主流。東漢青瓷在造型和裝飾上與原始青瓷很相似,但是在胎釉的化學組成以及燒成溫度等方面則有本質的不同。東漢青瓷胎質緻密堅硬,胎色多為灰白或淡青灰色,瓷化程度較高,敲擊聲音清脆。釉層均勻,胎釉結合緊密,僅個別有剝釉,積釉現象;釉色青綠,也有些為青黃,但釉面勻凈。
瓷器的使用在唐代更為普及,瓷器燒造技術迅速發展。瓷製的茶具,餐具,酒具,文具、玩具、樂器以及實用的瓶,壺,罐等各種器皿,幾乎無所不備。五代時的陶瓷造型則較多地沿襲了唐代風格。
(7)熱工發明擴展閱讀:
陶瓷的保養
1、 日常清潔可用家用洗潔精。
2、 用肥皂加少許氨水或先用等量亞麻子與松節油的混合物,去污性更強,可將瓷磚擦的更有光澤。
3、 如將濃茶或墨水等染色性強的液體灑在磚上面,應立即擦洗干凈。
4、 定期為拋光磚打蠟,取得持久保護作用,時間間隔2—3個月為宜。
5、 如磚面出現少許劃痕,在劃痕處塗牙膏,用柔軟的干布用力擦拭可以把劃痕擦乾凈。
Ⅷ 活性炭的歷史
在20世紀初活性炭作為專利被發明之前,歷史上有文獻記載與許多提法的更多的是關於木炭應用的歷史。
公元前3750年,已知最早使用木炭的是埃及人和蘇美爾人。
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有木炭作為醫用的記載。
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公元前460-359)和普林尼用木炭治療羊癲瘋和炭疽。
公元前450年,最近的研究的腓尼基商船沉船表明,飲用水被儲存在燒焦的木製桶里。是歷史上一直到18世紀海上飲用水的儲存方法。
同一時期,印度教宗教文件中還提到利用沙子和木炭過濾和凈化飲用水。
157年,克勞迪烏斯醫療論文中提到了蔬菜和動物來源制備的木碳,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中國明代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所編著的本草綱目中提及木炭用於治療疾病。
1773年,舍勒通過大量實驗發現木炭的吸附能力並且可以吸附各種氣體。
1777年,報導了木炭熱效應與吸附氣體的能力,導致後來的「冷凝吸附理論」 的提出。
1785年,舍勒研究了木炭吸附氣體,其吸附能力從蒸氣到一系列的有機化學物質以及各種水溶液中使用木炭脫色,特別是生產酒石酸的商業應用。 這似乎是第一次系統地考慮到在液相上木炭的吸附。
在這個時候,製糖行業一直在尋找一種有效的糖漿脫色的方法。但是,木材木炭在這個時候並沒有特別有效的發揮這一作用,大概是因為孔隙度開發的程度尚未達到糖漿脫色所用木炭的程度的要求。
1794年,英國一家糖廠成功的生產出使用木炭脫色的糖漿。
1805年,法國利用木炭脫色第一次大規模生產使用甜菜制備的糖漿。
1805年至1808年,Delessert在甜菜釀酒中成功的使用木炭脫色。
1815年,大部分製糖行業已轉用顆粒狀骨炭作為脫色劑。
1822年,Bussy表明,影響活性炭脫色性能的除了固有的原始材料,還取決於熱加工和顆粒大小的成品。他表明,炭化過高溫度或過長,降低了吸附性能和孔隙度,雖然他沒有辦法衡量這一因素。 這是第一次記錄活性炭生產的熱和化學過程。
1841年,斯加登在加熱再生的骨碳之前系統化的使用鹽酸酸洗。這有效地消除了礦物鹽吸附的碳。他還介紹了在德國的第一個連續立窯生產以及再生骨碳的過程。
1854年,豪斯介紹了成功應用於倫敦下水道系統過濾器中去除蒸氣和氣體中的雜質的碳。
1862年,Lipscombe制備出了使用碳凈化的飲用水。
1865年,獵人發現了使用椰子殼為原料的炭具有很好的氣體吸附性能。
1881年,凱澤爾首次使用'吸附'這個詞來形容吸收氣體的碳。
1901年,Raphael von Ostrejko發明以金屬氯化物炭化植物源原料或用二氧化碳或水蒸氣與炭化材料反應製造活性炭,並先後取得英國和德國專利。
1911年,奧地利的一家工廠生產出活性炭,商標名稱為Eponit 。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有毒氣體進入戰場,顆粒活性炭作為吸附劑得到規模化大量生產用於軍事用途的防毒面具。
1918後18年,戰時發展大規模嚴密控制生產活性炭導致戰後活性炭商業化生產及應用。在歐洲製造活性炭的新原料取得了很大進展。 椰子,杏仁殼氯化鋅,生產出的活性炭具有較高的機械性和吸附氣體和蒸氣的能力。
1935-1940年,在捷克斯洛伐克通過木屑氯化鋅活化生產活性炭,用於回收揮發性溶劑和清除苯煤氣。
Ⅸ 什麼叫熱工
1、熱工是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的簡稱。
2、主要是研究熱力學機械的效率和熱力學工質參與的能量轉換在工程上的應用,如將熱力學能轉化成機械能推動動力機械做功以及其效率的學科。
3、傳熱學是研究熱量傳遞的一門學科,如反應堆的導熱,對流換熱,輻射能的傳遞等。
4、主要應用於熱能與動力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熱加工工程等方面,還應用於非工程方面。
5、隨著人類在生產、生活上的需要,對熱的利用和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從取暖、熱食到製作金屬工具,有過不少發明創造。
6、我國在12至13世紀就有用火力來產生旋轉運動的走馬燈和使用火葯向後噴氣加速箭的飛行記載,這與現代燃氣輪機和火箭等噴氣推進原理是一致的。
(9)熱工發明擴展閱讀:
1、動力的來源主要是人力、畜力以及風力、水力等自然動力。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迫切地要求解決生產上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18世紀發明了蒸汽機,實現了熱能向機械能的轉換。
2、由於蒸汽機笨重、效率不高等缺點,因而促使人們對於水和蒸汽以及其它物質的熱力性質進行研究;與此同時,卡諾對如何提高熱效率,邁耶、焦爾等人對熱與功的轉換規律進行了大量實驗,從而建立了熱力學兩個基本定律,大大地促進了熱力學這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促使熱力發動機不斷地發展與改進以及新型動力機的創造與發明。
3、由於蒸汽機不宜用於運輸工具上,而且也不能滿足由於工業生產的不斷發展與高度集中所需要的巨大動力,因此在熱力學有關理論的指導下,於19世紀末期,遂發明了內燃機及蒸汽輪機,內燃機具有效率高、重量輕的優點,蒸汽輪機則具有效率高、功率大的優點。
4、內燃機及蒸汽輪機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並發展了熱力學中熱力過程和熱力循環的研究。而蒸汽輪機又推動了高參數蒸汽性質及高速氣流等問題的研究,使熱力學兩個定律應用於工程實際中,形成了工程熱力學學科。
Ⅹ 關於熱工基礎知識
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的簡稱。其中工程熱力學主要是研究熱力學機械的效率和熱力學工質參與的能量轉換在工程上的應用,如將熱力學能轉化成機械能推動動力機械做功以及其效率的學科,再如,空調將機械能轉化成熱力學能等;而傳熱學是研究熱量傳遞的一門學科,如反應堆的導熱,對流換熱,輻射能的傳遞等。
熱工主要應用於熱能與動力工程,核能科學與工程,熱加工工程等方面,還應用於非工程方面。
熱現象是人類生活中最早接觸到的自然現象之一。遠古時代的鑽木取火,就是機械能轉換為熱能的例子。隨著人類在生產、生活上的需要,對熱的利用和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從取暖、熱食到製作金屬工具,有過不少發明創造,我國在12至13世紀就有用火力來產生旋轉運動的走馬燈和使用火葯向後噴氣加速箭的飛行記載,這與現代燃氣輪機和火箭等噴氣推進原理是一致的。可是,由於歷代王朝的封建統治,勞動人民的創造發明得不到重視更談不到總結經驗,形成一整套的理論,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人類對熱的本質的認識並逐漸形成熱力學這門學科,只是近300年的事。18世紀以前,動力的來源主要是人力、畜力以及風力、水力等自然動力。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迫切地要求解決生產上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18世紀發明了蒸汽機,實現了熱能向機械能的轉換。蒸汽機在工業上的廣泛使用,促進了工業的迅速發展。但是,由於蒸汽機笨重、效率不高等缺點,因而促使人們對於水和蒸汽以及其它物質的熱力性質進行研究;與此同時,卡諾對如何提高熱效率,邁耶、焦爾等人對熱與功的轉換規律進行了大量實驗,從而建立了熱力學兩個基本定律,大大地促進了熱力學這門學科的形成和發展,促使熱力發動機不斷地發展與改進以及新型動力機的創造與發明。由於蒸汽機不宜用於運輸工具上,而且也不能滿足由於工業生產的不斷發展與高度集中所需要的巨大動力,因此在熱力學有關理論的指導下,於19世紀末期,遂發明了內燃機及蒸汽輪機,內燃機具有效率高、重量輕的優點,蒸汽輪機則具有效率高、功率大的優點。內燃機及蒸汽輪機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並發展了熱力學中熱力過程和熱力循環的研究。而蒸汽輪機又推動了高參數蒸汽性質及高速氣流等問題的研究,使熱力學兩個定律應用於工程實際中,形成了工程熱力學學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的噴氣式飛機和遠射程火箭所用的噴氣發動機,由於能產生巨大的動力等優點,所以能滿足高速高空飛行的要求,成為進入宇宙空間的主要動力。對航空燃氣輪機作部分改造,即成為地面上所用的燃氣輪機,在發電站、機車和船舶中已廣泛使用,並在工程熱力學中也發展了相應的研究內容。
近年來原子能動力裝置的利用,為人類開辟了利用能源的新紀元。此外,還出現了能量直接轉換的新技術,它既可提高轉換的效率,又可免去龐大的熱力機械,例如化學能直接轉化成為電能的燃料電池,熱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溫差電池和磁流體發電等。這在熱力學中也現出相應的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