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韓愈創造的成語
特立獨行,
落阱下石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解釋】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示例】毫無疑義,他是誤解了牛祚,以為對方在落阱下石。
2、動輒得咎
【出處】唐·韓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學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責或責難。
【示例】在那樣的環境下,我們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工作該有多麼難做,整日如履薄冰,動輒得咎。
3、雜亂無章
【出處】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雜亂而無章。」
【解釋】章:條理。混亂而沒有條理。
【示例】 救火車開不進狹窄的弄。水桶拿不出許多。往來取水只是雜亂無章的一陣胡鬧。(葉聖陶《一桶水》)
4、佶屈聱牙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周浩殷盤周浩殷盤(《指《書經》中的商周書),,佶屈聱牙。」
【解釋】佶屈:曲折;聱牙:不順口。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示例】有些文字,尤其是所謂直譯的文字,寫得佶屈聱牙。(鄒韜奮《經歷·課外閱讀》)
5、俯首帖耳
6、搖尾乞憐
【出處】: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解釋】俯首帖耳:耷拉著耳朵。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
【示例】他們習慣於猛於虎的官威,以為老百姓只要一加威嚇,便自會俯首帖耳,搖尾乞憐。(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7、不平則鳴
【出處】韓愈《送孟東野序》一文。此文開宗明義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解釋】」不平則鳴」是什麼意思呢?關鍵在於「不平」一詞的內涵。錢鍾書先生在《詩可以怨》一文中說:「韓愈的『不平』和『牢騷不平』並不相等,它不但指憤郁,也包括歡樂在內。」也就是說,「不平」是指人們的心靈處於不平靜的狀態,產生喜怒哀樂各種感情。錢先生這個解釋是很有見地的,它糾正了以往一些對「不平」狹隘理解。不過韓愈所說的「不平」並不限於人的感情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在錢先生的基礎上進一步辨析。 「平」,是指平常、平靜、平衡、平凡等;「不平」則是指異乎尋常的善,既可指事物受到壓抑或推動,也可能事物處於發展變化,或充滿矛盾的善。總之「不平」所指甚廣,並不指逆境。 「不平則鳴」應是指自然、社會與人生當處於不尋常的狀況之中,一定會有所表現。現多指「對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憤慨」。或指遇到「不平的事,發出不滿的呼聲。」
【示例】不平則鳴,看看現實的情況,難怪學生們厲聲疾呼——革命,救國。(楊沫《青春之歌》
8、虛張聲勢
【出處】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恆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解釋】張:鋪張,誇大。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藉以嚇人。
【示例】對手只是虛張聲勢,不必害怕。
9、一龍一豬
【出處】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解釋】一是龍,一是豬。意思是說人在幼時大致沒有什麼區別,而學問的深淺由年長而不同,於是有了一龍一豬的差別。現比喻同時的兩個人,一個賢,一個不肖,高下判別極大。
【示例】他們兩兄弟一個是將軍,一個成了土匪,可謂一龍一豬。
10、飛黃騰達
【出處】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解釋】飛黃:傳說中神馬名;騰達:上升,形容駿馬奔騰飛馳。引伸為發跡,宦途得意。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 現多用於貶義。
【示例】他講過種種培植新政人才的講習班和訓練班,雖然結果沒有一項使他(沙汀《防空》)
11、旋乾轉坤
【出處】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聽親斷,旋乾轉坤。」
【解釋】旋乾轉坤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示例】我是不相信文藝的旋乾轉坤的力量的,但倘有人要在別方面應用他,我以為也可以。譬如「宣傳」就是。(魯迅《三閑集·文藝與革命》)
12、再接再厲
【出處】唐·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解釋】 再:繼續;接;接觸;厲:磨快。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堅持不懈。
【示例】 「上級表揚了你們搞武器的勇敢行為,希望你們再接再厲。」 (知俠《鐵道游擊隊》)
13、坐井觀天
【出處】莊子在《秋水》中寫了一個「井底之蛙」的故事。韓愈在他的《原道》中寫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說,坐在井裡觀察天空,就會覺得天很小很小。其實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於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緣故。 由這兩篇文章便有了兩個意義相近的成語——「井底之蛙」和「坐井觀天」。
【解釋】井底之蛙」用來諷喻那些見識狹窄、短淺,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識大局的人。「坐井觀天」形容眼界狹小,所見有限。
【示例】我們要與外面的世界多交流,不要坐井觀天。
14、蠅營狗苟
【出處】詩經》的《小雅》部分,有一首題為《青蠅》的詩,共三節,每節都以「營營青蠅……」起句。營營,形容往來頻繁之狀;青蠅,是蠅類中最惹人厭惡的綠頭蒼蠅;詩人把播弄是非、顛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蠅。形容貪賄舞弊、爭逐微利的卑劣人物,稱之謂「蠅營」,說他們好比營營往來的青蠅一般,討厭之至。唐代文學家韓愈在他的《送窮文》中說:「蠅營狗苟,驅去復還。」他在「蠅營」之後添了「狗苟」二字,此成語就此流傳。
【解釋】狗,是形容苟且、貪得、善於偷偷摸摸,用來和可厭的青蠅並列。「蠅營」和「狗苟」二字均同音,在字面上組合得較巧妙。比喻為了追逐名利,不擇手段,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象狗一樣的不識羞恥。
【示例】他們整日忙忙碌碌,蠅營狗苟,胸無大志。
15、.駕輕就熟
【出處】 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解釋】王良、造父,古代兩個善於駕車的人。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示例】這份工作對他來說,可謂駕輕就熟。
16、貪多務得
17、細大不捐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解釋】貪多務得,貪:求多;務:務必。貪多務得,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後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並務求取得。
細:微,小;捐:舍棄。細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
【示例】 我們要學會取捨,不能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18、【無理取鬧】
【出處】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祇取鬧。」
【解釋】 原謂蛙聲只是沒來由地喧鬧。後以「無理取鬧」指人沒道理地吵鬧。
【示例】他跑到廠長那裡無理取鬧。
19刺刺不休
【出處】 唐·韓愈《送殷員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解釋】刺刺:多話的樣子。形容說話嘮叨,沒完沒了。
【示例】 他這個人,說起話來,刺刺不休,叫人心煩。
20地大物博
【出處】 唐·韓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櫱牙其間。」
【解釋】 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示例】 我們要重新看待「我國地大物博」的觀點。
『貳』 與韓愈有關的成語
牙簽萬軸,虛張聲勢,邀功求賞,煦煦孑孑,指天為誓,細大不捐,孜孜矻矻,雜亂無章,變幻莫測,悲天憫人,不得而知,不可端倪,不可收拾,補苴罅漏,跋前躓後,褒衣危冠,擺袖卻金,愛才若渴,藹然仁者,敗鼓之皮,指天誓日,蠅營狗苟,不平則鳴,再接再厲,一龍一豬,搖尾乞憐,坐井觀天,刺刺不休,嘵嘵不休,朝齏暮鹽,
『叄』 「韓愈」創造的成語有什麼
答: 不塞不行、不平則鳴、深居簡出、痛定思痛、俯首帖耳、先睹為快、大聲疾呼、垂頭喪氣、朝發夕至、稍安勿躁、搖尾乞憐、雜亂無章、形單影只、力挽狂瀾、一落千丈、一視同仁、弱肉強食、飛黃騰達、幡然悔悟、悲天憫人、駕輕就熟、落井下石
韓愈的《進學解》一文,就有如下的20多個成語: 業經於勤、形成於思、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貪多務得、細大不捐、含英咀華、佶屈聱牙、同工異曲、動輒得咎、牛溲馬勃、敗鼓之皮、投閑置散。以及經過經過後人濃縮和提煉,演化而成的成語,如:提要鉤玄、焚膏繼晷、力挽狂瀾、閎中肆外、號寒啼飢、兼收並蓄、跋前躓後、各得其宜。
『肆』 有關韓愈的成語
韓盧逐塊
發音 hán lú zhú kuài
釋義 比喻白費精力。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直須獅子咬人,莫學韓盧逐塊。」
『伍』 出頭喪氣屬於韓愈創造的詞語有哪些
插翅難逃、
袖手旁觀、
千鈞一發、
再接再厲、
飛黃騰達、
插翅難飛、
坐井觀天、
耳濡目染、
無與倫比、
蠅營狗苟、
敬謝不敏、
青天白日、
焚膏繼晷、
嘔心瀝血、
伯樂相馬、
繼往開來、
佶屈聱牙、
雷厲風行、
觸目驚心、
秀外慧中、
痛定思痛、
落井下石、
口若懸河、
細大不捐、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陸』 跟韓愈有關的成語
落阱下石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發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解釋】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同「落井下石」.
2、動輒得咎
【出處】唐·韓愈《昌黎集·卷十二·近學解》:「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責或責難.
3、雜亂無章
【出處】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為言也,雜亂而無章.」
【解釋】章:條理.混亂而沒有條理.
4、佶屈聱牙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周浩殷盤周浩殷盤(《指《書經》中的商周書),佶屈聱牙.」
【解釋】佶屈:曲折;聱牙:不順口.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5、俯首帖耳
6、搖尾乞憐
【出處】: 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若俯首帖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
【解釋】俯首帖耳:耷拉著耳朵.形容卑屈馴服的樣子.
7、不平則鳴
【出處】韓愈《送孟東野序》一文.此文開宗明義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8、虛張聲勢
【出處】 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恆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解釋】張:鋪張,誇大.假裝出強大的氣勢.指假造聲勢,藉以嚇人.
9、一龍一豬
【出處】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解釋】一是龍,一是豬.意思是說人在幼時大致沒有什麼區別,而學問的深淺由年長而不同,於是有了一龍一豬的差別.現比喻同時的兩個人,一個賢,一個不肖,高下判別極大.
10、飛黃騰達
【出處】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解釋】飛黃:傳說中神馬名;騰達:上升,形容駿馬奔騰飛馳.引伸為發跡,宦途得意.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 現多用於貶義.
11、旋乾轉坤
【出處】 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聽親斷,旋乾轉坤.」
【解釋】旋乾轉坤比喻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面貌或已成的局面.也指人魄力極大.
12、再接再厲
【出處】唐·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解釋】 再:繼續;接;接觸;厲:磨快.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堅持不懈.
13、坐井觀天
【出處】莊子在《秋水》中寫了一個「井底之蛙」的故事.韓愈在他的《原道》中寫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說,坐在井裡觀察天空,就會覺得天很小很小.其實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於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緣故. 由這兩篇文章便有了兩個意義相近的成語——「井底之蛙」和「坐井觀天」.
【解釋】井底之蛙」用來諷喻那些見識狹窄、短淺,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識大局的人.「坐井觀天」形容眼界狹小,所見有限.
14、蠅營狗苟
【出處】詩經》的《小雅》部分,有一首題為《青蠅》的詩,共三節,每節都以「營營青蠅……」起句.營營,形容往來頻繁之狀;青蠅,是蠅類中最惹人厭惡的綠頭蒼蠅;詩人把播弄是非、顛倒黑白的小人比作青蠅.形容貪賄舞弊、爭逐微利的卑劣人物,稱之謂「蠅營」,說他們好比營營往來的青蠅一般,討厭之至.唐代文學家韓愈在他的《送窮文》中說:「蠅營狗苟,驅去復還.」他在「蠅營」之後添了「狗苟」二字,此成語就此流傳.
【解釋】狗,是形容苟且、貪得、善於偷偷摸摸,用來和可厭的青蠅並列.「蠅營」和「狗苟」二字均同音,在字面上組合得較巧妙.比喻為了追逐名利,不擇手段,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象狗一樣的不識羞恥.
15、.駕輕就熟
【出處】 唐·韓愈《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解釋】王良、造父,古代兩個善於駕車的人.趕著裝載很輕的車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
16、貪多務得
17、細大不捐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解釋】貪多務得,貪:求多;務:務必.貪多務得,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後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並務求取得.
細:微,小;捐:舍棄.細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拋棄.形容包羅一切,沒有選擇.
18、【無理取鬧】
【出處】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祇取鬧.」
【解釋】 原謂蛙聲只是沒來由地喧鬧.後以「無理取鬧」指人沒道理地吵鬧.
19刺刺不休
【出處】 唐·韓愈《送殷員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解釋】刺刺:多話的樣子.形容說話嘮叨,沒完沒了.
20地大物博
【出處】 唐·韓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櫱牙其間.」
【解釋】 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柒』 韓愈而得來的成語
出自韓愈事跡、文章的成語:
朝發夕至 早上出發晚上就能到達。形容路程不遠或交通方便。
朝齏暮鹽 齏: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飯,晚飯蘸鹽進餐。形容飲食簡單,生活清苦。
嶄露頭角 嶄:突出;露:顯露。頭上的角已明顯地突出來了。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
雜亂無章 章:條理。亂七八糟,沒有條理。
眾目睽睽 睽睽:張目注視的樣子。許多人爭著眼睛看著。指在廣大群眾注視之下。
再接再厲 接:接戰;厲:磨快,引伸為奮勉,努力。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坐井觀天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指天誓日 誓:發誓。指著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意志堅決或對人表示忠誠。
自以為得計 得計:計謀得逞。自以為計謀很對很好了(含貶義)。
趑趄不前 趑趄:遲疑不敢前進。形容猶豫畏縮不敢前進。
張大其詞 張大:誇大。說話寫文章將內容誇大。
再接再礪 接:交戰;礪:磨礪。原謂雞再磨嘴,然後再相鬥。後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
燭照數計 用燭照著,按數計算。比喻料事准確。
『捌』 出自韓愈的成語
插翅難逃、
袖手旁觀、
千鈞一發、
再接再厲、
飛黃騰達、
插翅難飛、
坐井觀天、
耳濡目染、
無與倫比、
蠅營狗苟、
敬謝不敏、
青天白日、
焚膏繼晷、
嘔心瀝血、
伯樂相馬、
繼往開來、
佶屈聱牙、
雷厲風行、
觸目驚心、
秀外慧中、
痛定思痛、
落井下石、
口若懸河、
細大不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