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造教學反思

創造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6-13 05:25:07

❶ 如何在美術課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學反思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並以身作則影響學生。學生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會喜歡創造,勇於創新。在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去做的。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多少年來,師生關系常常被看成「上級」與「下級」的關系、「給予」與「接受」的關系。

❷ 教師個人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
(1)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反思教學目標);
(2)總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反思教學技能(反思教學得失);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造成傷害;
(4)反思教育教學是否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學生的權利;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反思教學理念);
(7)反思自己的專業知識。

❸ 如何寫教後反思

「教學反思」的篇幅不宜太長,一定要抓住重點,有感而寫,切忌眉毛鬍子一齊抓。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寫「教學反思」。 一、記教學活動中的閃光點。 上每一節課總有精彩、成功之處。如:有時精彩的導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有時恰當地運用了某種成功的教學方法;有時教師靈機一動,有了解決問題的妙想;有時教學效果超越了預先設計的目標,引起了學生超乎尋常的共鳴;有時課堂教學中的某一應變措施特別得當;有時開展探究合作活動取得意外的成功;有時某些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的滲透;有時備課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閃現出靈感的火花。成功的教學,體現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思維,准確地把握教材內容,合理地挖掘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另外,這些閃光點又是提升我們自身教學能力的有效資源,如果能及時的進行教研整合,可以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二、記教學活動中的敗筆。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活動,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有時教材內容處理得不妥;有時教學方法選取用不佳;有時師生間的教學活動不夠協調;有時教學效果不太理想;有時教學中出現了一個看似很小卻無從下手的問題,使自己處於尷尬的境地;有時學生活動組織的不夠嚴謹;有時活動的內容沒有價值等等。如果教師在每堂課後都能仔細查找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對課堂活動失敗的原因認真地剖析,多積累「案例」,同時對症下葯尋找解決「方案」,就會收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效果。 每解決一個方案,我們的能力就會提高一個層次,我們就積累了一個成功的案例,經驗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基石。 三、 記教學活動中學生的體驗。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對教師理解教材內容直接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反映著本節課的成功與否,課堂上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後,思維會變得敏捷、靈活、嬗變,會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提出有獨到、創意的見解,給課堂增添異彩;有時學生的解法獨具一格;有時對問題的分析理解甚至優於教師預先設想的方案;有時對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會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活動;有時是否會因為教師對學生差異的忽視,對學生的「一視同仁」,對教材的大綱理解,能否會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有時會不會因為自己所預設的、創設的情景學生不喜歡,而造成學生沉悶的心情。 如果及時記下課堂上那些迸發著學生智慧火花的片斷,或者學生的各種體驗,不僅能有效地增進對學生思想、性格、學習程度的了解,而且能彌補學生的不同差異學習。 四、記課堂活動中學生習慣的培養 習慣是學生學習過程的一個行為模式,是學生思維發展的一個平衡點,課堂活動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優質土壤。如學生的書寫習慣,老師是否強調到;學生的檢查習慣,老師是否給予指點;學生的主動探究習慣,老師是否創設了條件;不謂困難,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老師是否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和認可。 寫「教學反思」要真實、及時,不能一曝十寒。教學反思為教師研究提供了原始資源和真實數據,為教師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只有做到「節節思、天天記」,才能真正「集腋成裘」。

❹ 如何做一個有效的教學反思者

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於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教研水平的高低,教師要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除了認真鑽研教材,還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它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有關研究證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和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因此,「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十分簡潔地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律:「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如果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其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教學反思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標理念下,教育理論界一直認為應該培養反思型教師,提倡反思性教學,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反思呢?
一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有效。一堂好課,歸根結底還要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效果上來。在課堂改革不斷深入之際,其中突出的一點是如何來評價一堂課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崔教授有他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統一的標准,但總有一個邊界,他把這個邊界歸結為「十二個字」: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要求每個老師圍繞這個邊界自己去創造。「教得有效」指要精教精學,別浪費學生的時間,「學得愉快」指學習過程應該是愉快的,「考得滿意」是指學生學習的成績要好,各方面的能力要有發展。只要這節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利於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才是一堂實實在在的好課。
二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互動。雅斯貝爾斯曾說,「人與人的交往是雙方(我與你)的對話和敞亮,這種我與你的關系是人類歷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說,任何中斷這種我與你的對話關系,均使人類萎縮。」因此,建立教師與學生之間多元理解的自覺對話,是解決現有課堂教學互動「失真」問題,還課堂教學以互動的本真面目的重要途徑。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假教學」。
三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四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利於學生發展。在新課程理念下,由於對形式的認識差異,出現了截然不同的錯誤傾向。首先是形式運用的絕對化、簡單化,忽略了形式與內容的結合,出現了為形式而形式的現象。這樣的片面強調,無疑又會反過來促使教師過度追求形式本身,導致形式主義的流行。作為一個教師,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准: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滿堂灌」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葯,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活力。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領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發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借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艷,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盡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總之,通過反思,促使教師主動地將與教育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慎重審視自己教育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並積極尋找新思維、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自覺而有效的反思者,從而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❺ 誰 有《生活中的小創造》教學反思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

閱讀全文

與創造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