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是哪一年由英國發行的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原定於1840年1月1日
啟用的郵票因設計的延誤,1840年5月6日正式開始使用。
從此,郵票在世界上誕生了。
㈡ 最早的郵票是英國教師()發明的
最早的郵票是英國教師
(羅蘭·希爾)發明的
!
㈢ 世界上的第一張郵票的來歷
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於17世紀中期。
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採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出信給用戶。
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上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
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標簽,可以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標簽隨用隨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3)英國誰發明了郵票擴展閱讀:
特色郵票
無齒郵票指四周不打齒孔的郵票。世界上早期發行的郵票都沒有齒孔。自1854年亨利·亞第爾發明了打孔機後,英國和其它國家才開始發行有齒孔的郵票,但有些國家因不具備打孔條件,發行無齒孔郵票的歷史很長。如中國解放區發行了許多無齒孔郵票,就因當時無打孔條件。
後來,一些國家雖然有了打孔條件,但為了滿足集郵愛好者的需求,專門發行無齒孔郵票,也有在發行有齒郵票同時,特地發行一些無齒孔郵票。無齒孔郵票一般因其發行量小,倍受集郵愛好者青睞,收集無齒孔郵票最好是帶邊紙或雙連的,謹防偽品。
㈣ 郵票是哪個國家最先發明的
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郵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版的浮雕像。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權的教師羅蘭.希爾。他後來擔任了英國的郵政大臣。
英國「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原定於1840年元旦問世,但因未准備就緒,郵票到5月1日出售,5月6日才正式啟用。
㈤ 郵票是誰發明的
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於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於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1839年8月,議會終於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於勻不合用,後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於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我國第一套郵票發行時間是1840年5月1日。圖案為蟠龍,俗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郵票名稱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
㈥ 郵票發明者是誰
是羅蘭·希爾。
羅蘭·希爾爵士,英文:Sir.Rowland Hill ,(1795年12月3日—1879年8月27日),英國人,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的發明人,設計者,英國郵政改革家、郵票創始人,發明家。曾任教師、中學校長,政府職員和郵政高管。被人們譽為「郵票之父」。
(6)英國誰發明了郵票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1840年前,英國的郵政制度十分繁瑣,除了國會議員享受免費郵寄信件的特權外,其他人寄信都是由郵遞員根據路程遠近,信紙頁數的多少向收信人收費,郵資昂貴。
一封普通國內信件的郵資竟高達6便士,最高的收到了17便士,而當時英國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大約是18便士。因此,拒付費用、拒收來信的爭執時常發生。
1837年1月,他以上述觀點為基礎寫成了一本題為《郵政改革:重要性及實用性》的小冊子,呈遞給當時的財政大臣,不料受到冷落。出於無奈,他只得將小冊子修改後公開發表。
他提出了三項建議:由寄信人在郵局付現金;通過對信封、信紙收費的辦法統一郵資;使用「一片只夠蓋上郵戳即可的紙片,在其背面塗上粘液。這樣,其持有者將紙片浸濕後,可將它帖在信封之上」。
㈦ 郵票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怎樣誕生的?
《精彩紛呈的郵票世界——青少年集郵知識600題》 林衡夫編著
在19世紀30年代,英國規定郵資費由收信人支付,錢的多少按路程的遠近和重量計算。一封遠方的來信,收信人就得付出昂貴的郵費,使一些平民百姓望而生畏。有一天,在一個偏僻的鄉村,美國的艾麗絲·布朗姑娘,突然收到了郵遞員送來的一封遠方親人的來信。她滿面羞紅地匆匆從郵遞員手中拿過信件,看了片刻,沒有將信拆開,又立即還給郵遞員。她靦腆地說:「對不起,我沒有那麼多錢付郵費,請你把信退回去吧?」說完就要回走,郵遞員不同意,兩人發生爭執。於是,許多人圍了上來,大家都很同情這位美麗而貧窮的姑娘。當時正巧有一個叫羅蘭·希爾的國會議員經過這里,見此情景,好奇心頓生,趕忙走上前去,打聽發生了什麼事情。當羅蘭·希爾明白這位姑娘是由於付不起郵資而拒收信件時,便主動要代姑娘交付郵費,但艾麗絲姑娘卻說:「先生,謝謝你的好意,我不需要這封信。」姑娘自己交不起郵資,又拒絕別人的幫助,郵遞員只好收回信件走了。這時,羅蘭·希爾好奇地問道:「姑娘,遠方親人的來信,字字千金,為何拒絕收下?」艾麗絲嫣然一笑,不好意思地說:「信雖沒有收下,但是我看見信封上畫有一個小小的圓圈,便知道了親人的近況很好。」「為什麼?」希爾又追問了一句。姑娘接著答道:「是這樣的,事先我們已經約好,通信時,只在信封上作一種暗號——劃個圈,表明親人在遠方平安健康。其實信封內什麼內容也沒有,這樣,既可以不付郵資,又可以互通音訊了」。「哦,」羅蘭·希爾感觸很深地點了點頭,同時也引起了他久久的回憶:當他還是孩提時,一天,媽媽收到一封郵資很高的信,因沒有錢,媽媽叫他去賣掉了一包舊衣服來付清郵資。昂貴的郵資對人們確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強烈要求改革現行的郵政制度。於是,他及時向國會提出:將郵費由收信人支付,改為寄信人購買憑證,貼在信封上,作為郵資已付的憑證。在這項建議中,他還主張郵資應當低廉,不論路程遠近,信件郵資一律為一便士(一英鎊合240便士)。他認為這一改革的實施,就不會發生收信人拒收信件的現象,增加郵政收入。英國政府採納了他的建議,並委託他付諸實施。1840年1月10日,政府規定信函每重半盎司收費1便士。1840年5月6日,由羅蘭·希爾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枚郵資憑證——郵票,就這樣在英國誕生了。郵票以維多利亞女王18歲時的側面像為圖案,面值為1便士,黑色,所以通稱「黑便士」郵票。
有關希爾的情況請看
http://ke..com/view/962792.htm
㈧ 郵票的發明者是誰
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的教師羅蘭.希爾。1840年5月6日,英國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郵票。郵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俗稱黑便士。
㈨ 郵票是誰發明的
17世紀,英國已開始創辦國家專營的郵政事業。在19世紀30年代的英國,寄信是按郵程距離及信的頁數向收信人收費的。昂貴的郵資使一般人難以承受,於是人們想盡辦法少付郵費或者免付郵費,結果造成英國實行高郵費而國家郵政收入反而減少。
羅蘭·希爾是一位傑出的改革家。他從1835年開始研究英國的郵政改革問題。為了宣傳他的郵政改革主張,他於1837年1月出版了他那著名的小冊子:《郵局改革- -其重要性與現實性》。小冊子廣為散發,引起輿論界的注意。1839年8月,議會終於通過了著名的1便士郵資法。1840年月1月10日英國決定實行羅蘭·希爾的建議,不論遠近,信函每盎斯均收費1便士。此即在世界郵政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便士均一郵資制。
英國對郵資已付憑證的圖稿進行了公開片集,當時收到的圖稿很多,介於勻不合用,後來羅蘭·希爾選定一種紀念章上的維多利亞女王側面像為票圖案。圖案頂部中間有郵資字樣,底部中間是面值1便士。國為是用黑色印刷的,所以又稱黑便士,全張橫12枚,豎20枚,共240枚,面值恰好1英磅。因當時沒有發明打孔機,所以郵票四周沒有齒孔。
黑便士郵票原定於1840年5月6日發行,但有的郵局在5月1日就開始發售,世界上第一枚郵票就這樣誕生了。為表彰羅蘭·希爾對郵政改革做出的傑出貢獻,英國女一賜他爵士稱號,人們尊稱他為郵票之父。
我國第一套郵票發行時間是1840年5月1日。圖案為蟠龍,俗稱大龍郵票。大龍郵票有三個版式,即薄紙大龍、闊邊大龍和厚紙大龍。新中國第一套郵票於1949年10月8日發行,郵票名稱為《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