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國工匠四個字美術體
大國工匠
gōngjiàng 有工藝專長的匠人。
工匠: [ gōng jiàng ]
⒈ smith
⒉ artisan
專注於某一領域、針對這一領域的產品研發或加工過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完成整個工序的每一個環節,可稱其為工匠。
2. 我國國代工匠技藝中最傑出的創造「百工五法」是那五法
「百工五法」是:矩、規、繩、水、垂。
《墨子》載:「為方以矩,為圓以規,直以繩,衡以水,正以垂。」
3. 要明白什麼是藝術創作的工匠精神
針對當下藝術發展的疲軟,有人將其歸結為工匠精神缺失。鑒於市面上存在大批粗製濫造藝術品的事實,這一說法乍看上去貌似合理,卻又經不起仔細推敲。工匠精神是什麼?是指工匠執著於產品的精雕細琢,追求極精緻極微、臻於完美的工藝生產理念。當今商業市場上涌現大批低劣產品,讓消費者權益大大受損、商業誠信喪失殆盡,正是因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的。可以這么說,追求極致的工匠意識喪失,讓當今中國面臨的嚴峻商業困境和社會問題,但這又與藝術創作扯得上什麼關系呢?
我們所談論的藝術,是指具有哲學高度的文化創造活動,而不是普通的裝飾工藝品生產(盡管現在很多人也將其稱為藝術)。藝術與哲學、科學、文學等學科一樣,既是基礎文化學科又是文明社會之精神核心所向。藝術創作是具有強烈文化創造慾望的個體以自身的學識、情感、思想進行的知識再創造活動,而不同於普通工匠的手工勞動只為生產一件更為精緻的產品。由於藝術創作過程中需投入大量精細手工勞動的事實,藝術家必然需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藝,但並不因此就等同於工匠的製作手藝,其側重點還是在文化創造上。藝術發展史中,如西方的古典油畫和中國北宋以前的繪畫,都非常注重精細描繪,這是因為早期藝術本身與工匠的技藝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然決不能因此將古典繪畫藝術創作等同於普通工匠的手藝)。但南宋以後的文人畫和西方現代繪畫,則是將重點放在個體生命內在精神自由揮灑上。藝術從最初的工匠手藝脫胎而出,發展為需要投入更多心智勞動(而非熟練技能)的文化創造工作 ,這既代表藝術的發展進步,又是人類文明向更高階段邁進的明證!
於此,現在還把工匠精神拿來混同藝術創造精神,且不是開歷史之倒車嗎?事實上,正是在所謂工匠精神的誤導下,才讓當代藝術(特別是繪畫)陷入工匠式重復製作的歧途。一切藝術學習必須從素描開始的荒唐學院派教育,讓很多藝術家練就一手熟練的技藝,卻失去了藝術想像力與創造力。不要說源自西方的油畫有太多機械式製作痕跡,就是所謂的傳統中國畫,許多也變成素描的毛筆翻版。甚至,現在一些畫家為奪得大獎,花上幾個月時間精心打磨一幅工筆畫,可謂將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了。
雖然西方古典油畫和中國古代繪畫都將對物象的精細描繪看得特別重要,但這種精細的技藝只是藝術創作的基礎,而非終極追求。中國古人認為氣韻生動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西方則更重視超越作品圖像之上的精神意境傳達,兩者實質上都有相通之處。東方人眼中的藝術傑作,在西方人眼中仍是藝術傑作,反過來也一樣,因為藝術的本質是語言文字之外的文化創造,是對本體文化的升華與再創造,是所有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人類共同追求的至高精神理想!回頭來再看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質上追求的是什麼?是製造出滿足人們享受優質生活的高端商品。瑞士的鍾表生產技術和中國古代陶瓷工藝(雖然現在也把古代陶瓷當藝術品,但嚴格講只是工藝品,不能因歲月流失而改變其原為生活用品的本質)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所做出來的產品,基本職能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而非具有哲學高度的文化創造物。或許,工匠精神也可衍生出所謂「工匠文化」來,這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東西。但「工匠文化」只能作為次級文化存在,決不能與哲學意義上的高級精神導向文化混同!!!
4. 工匠活動與藝術創作的根本區別有哪些
我們必須嚴格地區分工匠活動與藝術創作。這兩種活動的根本區別,簡要言之,即是工匠在製作過程開始之前已經知道將要出現的作品是什麼樣子;而對於藝術家來說,不到創作終結之時,作品的究竟模樣,始終是一個謎。
5. 工匠活動與藝術創作的區別是什麼
但我們必須嚴格地區分工匠活動與藝術創作。這兩種活動的根本區別,簡要言之,即是工匠在製作過程開始之前已經知道將要出現的作品是什麼樣子;而對於藝術家來說,不到創作終結之時,作品的究竟模樣,始終是一個謎。
6. 學前教育美術技能工匠精神如何培養
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有的地方教育部門已經主動開始對幼兒教育溯本清源。青島市教育局前不久對幼教機構辦學行為進行了規范,禁止進行珠心算、早期識字及雙語等違背幼兒發展規律的教育活動。青島市教育局基教處李世霞接受采訪時認為,在幼兒園階段,能力的培養比知識技能的掌握更有利於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幼兒園更應該注意對孩子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而不是以知識學習為主
7. 藝術創作需要秉持工匠精神的理由
因為藝術必須要有一顆匠心,只有出色的藝術才可以造就最好的作品,所以說必須要有匠心精神
8. 「工匠精神」對藝術創作有何特殊意義
文化藝術創作,尤其是造型藝術創作,都需要『工匠精神』。藝術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技,是技術性的;一個是道,就是精神性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對精神層面的要求,而不單純是技藝問題,就是對藝術的熱愛、執著探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給我們的啟發是,藝術家不能滿足於只是發揮自我的個性、靈性、想像力、創造性,還要有扎扎實實的功力。功力和修養是兩個翅膀,『工匠精神』用在藝術上,就是讓我們的藝術要精益求精。
9.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他們在各自領域是怎樣的人物
為了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人物評選出了10位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這10位“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有胡勝、崔蘊、劉伯鳴 、楊金安 、周皓 、戴振濤 、李凱軍 、鄭春輝 、孫紅梅 、竺士傑 。該活動從2019年7月開始啟動評選,採取了各省級工會、全國各產業工會推薦,和職工群眾推薦、自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選活動。
胡勝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組長,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鍛鑄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鍛造班長劉伯鳴,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班長楊金安,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工人周皓,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軍品總裝二部鉗工班長戴振濤,一汽鑄造有限公司產品技術部模具製造車間班長李凱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三工廠工人孫紅梅,浙江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港集團寧波北侖第三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橋吊班大班長竺士傑。
10. 怎麼理解工匠創造出的莫高窟藝術價值
由無名大師們締造的敦煌石窟畫廊,成為世界各地藝術愛好者的朝聖之地。據專家考證,當年活躍在敦煌的工匠人數龐大,種類多達25種,畫匠是其中一部分。成為畫匠的人,都有著過硬的技術。因為以當時的技術,從工匠的培訓、考核,到產品的規格、式樣、標准,以及對不合格產品及其製造者的懲罰等方面,有著詳細而嚴格的管理制度。學徒達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出師,產品達不到標准就不能面世,製造不合格產品的工匠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直至被判死罪。成為匠人的畫師除了洞窟前後室的四壁、窟頂之外,還負責泥塑、窟檐的彩繪與裝飾。一幅北周時代營造的莫高窟296窟窟頂的《建塔與畫壁圖》,展現了古代敦煌泥匠、木匠及畫匠們共同從事勞作的形象。
「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孟子》),無論是大匠還是學者,「規矩」二字昭示著從藝問學之人都不能無視行業基本規則而任意發揮。任教於南開大學文學院藝術設計系的美術學博士吳立行著有《考工記——功能·工匠·風格》一書。在他看來,中國古代的工匠是有著特別旺盛生命力,並有解決問題與創新能力的群體,他們創造力的體現從來就不在於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在一種既有的規制之中,在有限的條件下尋求最恰當的、具可行性的創新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