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倒虹吸
物理上水往高處走的現象 是一種水利工程的技巧
(一)《管子•度地》對倒虹吸水流的描述
《管子•度地》對有壓倒虹吸水流作過精闢的描述: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滿則後推前,地下則平行,地高即控。
筆者認為,這一段說的是有壓管流的「水之性」,和上段所說的「以高走下」的無壓流的「水之性」,是並列的兩段文字,「行至曲,必留退,滿則後推前」,描述的是渠水通過倒虹吸的水流現象,當渠水從一端流入向下彎曲的倒虹吸時,必先灌滿倒虹吸(從整個渠道水流來看,這時呈現出「留退」的狀況),爾後才能「後推前」地從另一端流出,水流通過建築物,必將產生一個能量上的損失,因此,一定要使倒虹吸的進出口水面高程有一個必要的差值,使出口高程低於進口高程才行,出口低於進口(「地下」),則水流將平順地通過,否則,渠水就會因倒虹吸出口端過高(「地高」),受倒虹吸控制而流不過去。
(二)公元前中國和古羅馬城市供水管路中的倒虹吸
1975年至1981年在對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告成鎮的陽城遺址的發掘中,發現有戰國晚期的城市管道供水系統,其中實際應用了倒虹吸。整個供水設施由輸水管、控制流量的控制坑、沉澱泥沙的澄水池、貯水坑和蓄水瓮等組成。供水管路共有八條,沿地形由高向低布設,總長有數千米之多。輸水管內徑約為12.3厘米,在淹沒條件下,輸水流量可達20~30升/秒。
輸水管路由直通管、三通排氣管,三通分水管、四通控水管等部件銜接組成,均為陶制。其中陶直通管與陶三通排氣管銜接情況如圖2-14所示,陶四通管的造型如圖2-15所示,輸水管路多數鋪設在開鑿於紅砂岩的溝槽中。較深的溝槽達1.2~2.0米。②
大約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在土耳其境內古希臘帕加馬城建有大型城市輸水管溝,水從海拔約360米的源頭,跨越兩條山谷輸送至這座城堡,而城堡制高點只比源頭低約40米。其中當有跨百餘米山谷的倒虹吸。③古羅馬著名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寫於2000年前的不朽名著《建築十書》中,詳細地記述了當時輸水管網的建設要點。對於倒虹吸,維特魯威還特別指出,為了倒虹吸的安全運行,需要修建鎮墩和排氣豎管。①
①對《管子•度地》渠道坡降計算和水躍的描述,是姚漢源先生於1962年最先提出的。
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登封王城崗與陽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229~246頁。
③參見チヤ-ルズ•シンガ一等編,平田寬、八杉龍一譯,技術の歷史——地中海文明と中世(下),築摩書房,第581~583頁。PeterJames,Ancient Inventions,顏可維譯,世界古代發明,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第388頁。
示意圖(我看不懂)
http://www.studa.net/Newspic/2006216/1541518139.jpg
② 在水利方面『倒虹』是什麼意思
當渠道與道路或河溝高程接近,處於平面交叉時,需要修一建築物,使水從路面或河溝下穿過,此建築物通常叫做倒虹吸。倒虹吸主要有豎井式。這種形式施工簡便而且便於清除泥沙。
倒虹吸有箱形和圓形兩種。
物理上水往高處走的現象 是一種水利工程的技巧
(一)《管子•度地》對倒虹吸水流的描述
《管子•度地》對有壓倒虹吸水流作過精闢的描述: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滿則後推前,地下則平行,地高即控。
筆者認為,這一段說的是有壓管流的「水之性」,和上段所說的「以高走下」的無壓流的「水之性」,是並列的兩段文字,「行至曲,必留退,滿則後推前」,描述的是渠水通過倒虹吸的水流現象,當渠水從一端流入向下彎曲的倒虹吸時,必先灌滿倒虹吸(從整個渠道水流來看,這時呈現出「留退」的狀況),爾後才能「後推前」地從另一端流出,水流通過建築物,必將產生一個能量上的損失,因此,一定要使倒虹吸的進出口水面高程有一個必要的差值,使出口高程低於進口高程才行,出口低於進口(「地下」),則水流將平順地通過,否則,渠水就會因倒虹吸出口端過高(「地高」),受倒虹吸控制而流不過去。
(二)公元前中國和古羅馬城市供水管路中的倒虹吸
1975年至1981年在對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告成鎮的陽城遺址的發掘中,發現有戰國晚期的城市管道供水系統,其中實際應用了倒虹吸。整個供水設施由輸水管、控制流量的控制坑、沉澱泥沙的澄水池、貯水坑和蓄水瓮等組成。供水管路共有八條,沿地形由高向低布設,總長有數千米之多。輸水管內徑約為12.3厘米,在淹沒條件下,輸水流量可達20~30升/秒。
輸水管路由直通管、三通排氣管,三通分水管、四通控水管等部件銜接組成,均為陶制。其中陶直通管與陶三通排氣管銜接情況如圖2-14所示,陶四通管的造型如圖2-15所示,輸水管路多數鋪設在開鑿於紅砂岩的溝槽中。較深的溝槽達1.2~2.0米。②
大約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在土耳其境內古希臘帕加馬城建有大型城市輸水管溝,水從海拔約360米的源頭,跨越兩條山谷輸送至這座城堡,而城堡制高點只比源頭低約40米。其中當有跨百餘米山谷的倒虹吸。③古羅馬著名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寫於2000年前的不朽名著《建築十書》中,詳細地記述了當時輸水管網的建設要點。對於倒虹吸,維特魯威還特別指出,為了倒虹吸的安全運行,需要修建鎮墩和排氣豎管。①
①對《管子•度地》渠道坡降計算和水躍的描述,是姚漢源先生於1962年最先提出的。
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登封王城崗與陽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229~246頁。
③參見チヤ-ルズ•シンガ一等編,平田寬、八杉龍一譯,技術の歷史——地中海文明と中世(下),築摩書房,第581~583頁。PeterJames,Ancient Inventions,顏可維譯,世界古代發明,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第388頁有一種形式的輸水管稱倒虹吸,它是在渠道與道路、河流發生交叉或在渠道穿越山谷時經常採用的一種立交水工建築物。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已有成功的運用。與虹吸管一樣,它在立面上也呈弓形;不同的是,其弓彎向下。而且,雖然倒虹吸管和虹吸管的輸水原理相同,即都藉助於上下游的水位差,但倒虹吸在開始工作時不需人為地製造管中的真空,因而更為普及。
倒虹吸主要用於農田水利工程中。渠道與道路、河流等發生交叉時,既可採用渡槽,如北宋時曾在引用涇水的鄭白渠上使用過;也可採用倒虹吸,如南宋時曾在引用褒水的山河堰上使用過。這種大型倒虹吸多採用漿砌塊石構築,也可用竹筒連接而成。在唐朝詩人杜甫的詩歌中和元代科學家王禎所著的《農書》中都可見到對輸水渠道上使用倒虹吸的描述和記載。
③ 建築上,什麼叫虹吸
倒虹吸
當渠道與道路或河溝高程接近,處於平面交叉時,需要修一建築物,使水從路面或河溝下穿過,此建築物通常叫做倒虹吸。倒虹吸主要有豎井式。這種形式施工簡便而且便於清除泥沙。
物理上水往高處走的現象 是一種水利工程的技巧
(一)《管子
④ 倒虹吸的描述二
(二)公元前中國和古羅馬城市供水管路中的倒虹吸
1975年至1981年在對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告成鎮的陽城遺址的發掘中,發現有戰國晚期的城市管道供水系統,其中實際應用了倒虹吸。整個供水設施由輸水管、控制流量的控制坑、沉澱泥沙的澄水池、貯水坑和蓄水瓮等組成。供水管路共有八條,沿地形由高向低布設,總長有數千米之多。輸水管內徑約為12.3厘米,在淹沒條件下,輸水流量可達20~30升/秒。
輸水管路由直通管、三通排氣管,三通分水管、四通控水管等部件銜接組成,均為陶制。其中陶直通管與陶三通排氣管銜接情況如圖2-14所示,陶四通管的造型如圖2-15所示,輸水管路多數鋪設在開鑿於紅砂岩的溝槽中。較深的溝槽達1.2~2.0米。②
大約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在土耳其境內古希臘帕加馬城建有大型城市輸水管溝,水從海拔約360米的源頭,跨越兩條山谷輸送至這座城堡,而城堡制高點只比源頭低約40米。其中當有跨百餘米山谷的倒虹吸。③古羅馬著名建築師維特魯威在寫於2000年前的不朽名著《建築十書》中,詳細地記述了當時輸水管網的建設要點。對於倒虹吸,維特魯威還特別指出,為了倒虹吸的安全運行,需要修建鎮墩和排氣豎管。①
①對《管子·度地》渠道坡降計算和水躍的描述,是姚漢源先生於1962年最先提出的。
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登封王城崗與陽城,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229~246頁。
③參見チヤ-ルズ·シンガ一等編,平田寬、八杉龍一譯,技術の歷史——地中海文明と中世(下),築摩書房,第581~583頁。PeterJames,Ancient Inventions,顏可維譯,世界古代發明,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第388頁。
⑤ 倒虹吸有什麼作用
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紅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虹吸管是人類的一種古老發明,早再公元前1世紀,就有人造出了一種奇特的虹吸管。
事實上,虹吸作用並不完全是由大氣壓力所產生的,在真空里也能產生虹吸現象。使液體向上升的力是液體間分子的內聚力。在發生虹吸現象時,由於管內往外流的液體比流入管子內的液體多,兩邊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體就會繼續沿一個方向流動。在液體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壓力就越低。如果液體上升的管子很高,壓力會降低到使管內產生氣泡(由空氣或其他成分的氣體構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氣泡的生成而決定的。因為氣泡會使液體斷開,氣泡兩端的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減至0,從而破壞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裝滿水。在正常的大氣壓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時好,因為兩邊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氣壓提高了整個虹吸管內部的壓力。
應用實例:把充滿水的膠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垂在盛水的容器之外,而且,出水口要低於水面。這樣,水就會從容器順著膠管流出。
⑥ 虹吸與倒虹吸
虹吸現象
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紅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虹吸管是人類的一種古老發明,早再公元前1世紀,就有人造出了一種奇特的虹吸管.
事實上,虹吸作用並不完全是由大氣壓力所產生的,在真空里也能產生虹吸現象.使液體向上升的力是液體間分子的內聚力.在發生虹吸現象時,由於管內往外流的液體比流入管子內的液體多,兩邊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體就會繼續沿一個方向流動.在液體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壓力就越低.如果液體上升的管子很高,壓力會降低到使管內產生氣泡(由空氣或其他成分的氣體構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氣泡的生成而決定的.因為氣泡會使液體斷開,氣泡兩端的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減至0,從而破壞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裝滿水.在正常的大氣壓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時好,因為兩邊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氣壓提高了整個虹吸管內部的壓力.
倒虹吸現象
當渠道與道路或河溝高程接近,處於平面交叉時,需要修一建築物,使水從路面或河溝下穿過,此建築物通常叫做倒虹吸。倒虹吸主要有豎井式。這種形式施工簡便而且便於清除泥沙。
⑦ 倒虹吸管的優缺點是什麼求大神幫助
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由於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氣壓力,水會由壓力大的一邊流向壓力小的一邊,直到兩邊的大氣壓力相等,容器內的水面變成相同的高度,水就會停止流動.利用紅吸現象很快就可將容器內的水抽出. 虹吸管是人類的一種古老發明,早再公元前1世紀,就有人造出了一種奇特的虹吸管. 事實上,虹吸作用並不完全是由大氣壓力所產生的,在真空里也能產生虹吸現象.使液體向上升的力是液體間分子的內聚力.在發生虹吸現象時,由於管內往外流的液體比流入管子內的液體多,兩邊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體就會繼續沿一個方向流動.在液體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壓力就越低.如果液體上升的管子很高,壓力會降低到使管內產生氣泡(由空氣或其他成分的氣體構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氣泡的生成而決定的.因為氣泡會使液體斷開,氣泡兩端的氣體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減至0,從而破壞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裝滿水.在正常的大氣壓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時好,因為兩邊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氣壓提高了整個虹吸管內部的壓力.,吸虹是大自然的賜予,是人類利用大氣壓與真空之間存在的壓差及落差勢能,源源不斷地提供永不衰竭的能量支持,從而達到自動抽吸引水的水流現象。採用虹吸管輸送流體無需任何外加動力,是新型的節能環保技術,應用領域廣泛,諸如長距離引水、自來水配水、水力發電、防汛抗旱、溢洪灌溉、水庫清淤、地下水回灌、海底礦石采吸等。
⑧ 倒虹吸管的設計
倒虹吸管的設計包括:管路及進出口布置,管身及鎮墩的形式選擇,水力計算和結構設計。由於倒虹吸管檢修較困難,在設計中應注意為檢修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