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沙姜與生薑有什麼不同求解
作用不同
1.生薑味辛辣,它可將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滲入到菜餚中,使之鮮美可口,味道清香。因為其味清辣,只將食物的異味揮散,而不將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葷腥菜的矯味品,亦用於糕餅糖果製作,如姜餅、薑糖等。
2.沙姜也有辛辣味,但比生薑要淡一些,而且沙姜不僅能去腥,還有提鮮增香的作用。
3.這是生薑所不具備的特點。沙姜尤其適合用於各種肉類食材的烹調,也可以用於配製鹵汁,或作「五香料」的配料。
功效不同
4.生薑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胃寒嘔吐、風寒咳嗽、腹痛腹瀉、中魚蟹毒等病症。
5.沙姜味辛、性溫,入胃經;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沙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屬黑泥田,含碳質多,松軟疏水,宜於沙姜生長。 多為圓形或近圓形的橫切片,直徑1~2cm,厚0.3~0.5cm。外皮淺褐色或黃褐色,皺縮,有的有根痕或殘存須根。
切面類白色,粉性,常鼓凸。質脆,易折斷。氣香特異,味辛辣。功能主治行氣溫中,消食,止痛。用於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多年生宿根草本。塊狀根莖,單生或數枚連接,淡綠色或綠白色,芳香;根粗壯。無地上莖。葉2枚,幾無柄,平卧地面上;圓形或闊卵形,長8~15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鈍形,基部闊楔形或圓形,質薄,綠色,有時葉緣及尖端有紫色渲染。
葉脈10~12條;葉柄下延成鞘,長1~5厘米。穗狀花序自葉鞘中出生,具花4~12朵,芳香;苞片披針形,綠色,長約2.5厘米,花萼與苞片等長;花冠管細長,長2.5~3厘米。
花冠裂片狹披針形,白色,長1.2~1.5厘米;唇瓣闊大,徑約2.5厘米,中部深裂,2裂瓣頂端各微凹白色,喉部紫紅色;側生的退化雄蕊花瓣狀,倒卵形,白色,長約1.2厘米;葯隔寬,頂部與方形冠筒連生。
子房下位,3室,花柱細長,基部具二細長棒狀附屬物,柱頭盤狀,具緣毛。果實為蒴果。花期8~9月。
主要價值
名稱:沙姜
又名:山萘
類別:溫里葯
拼音:Shān Nài
拉丁:Rhizoma Kaempferiae
別名:三奈子(《海上方》),三賴(《品匯精要》),三柰、山辣(《綱目》),三藾(《南越筆記》),沙姜(《嶺南采葯錄》)
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莖。12月至次年3月間,地上莖枯萎時,挖取二年生的根莖,洗去泥土,橫切成片。用硫黃煙熏1天後,鋪在竹席上曬干。切忌火烘,否則變成黑色,缺乏香氣。
沙姜花
乾燥根莖為圓形或近圓形的厚片,直徑1.5~2厘米,厚2~6毫米。外皮紅棕色,皺縮,有時可見根痕、鱗葉殘痕及環紋.斷麵灰白色,富於粉質,光滑而細膩,略凸起,而外皮皺縮,習稱縮皮凸肉。質脆,易折斷。氣芳香,略同樟腦;味辛辣(但與姜味不同)。以色白、粉性足、飽滿、氣濃厚而辣味強者為佳。
炮製
冬季採挖。洗凈,除去須根,切片,曬干。
性味歸經
性味歸經:溫;辛;歸胃經
①《品匯精要》:味辛,性溫,無毒。
②《本草匯言》:味辛甘,性溫,無毒。
③《本草匯言》: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
④《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
功能主治
溫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損傷,牙痛。用於胸隔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
①《品匯精要》:辟穢氣;為末擦牙,祛風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綱目》: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氣痛,寒濕霍亂,風蟲牙痛。
③《本草匯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
④《嶺南采葯錄》:治跌打傷,又能消腫。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靈仙等分,水煎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敷;或搐鼻。
注意事項
陰虛血虧及胃有鬱火者禁服。
食療作用
沙姜味辛、性溫,入胃經;
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理氣止痛的功效;
適宜胃寒之人心腹冷痛,腸鳴腹瀉者,納谷不香,不思飲食,或停食不化之人食用。
《本草綱目》:「暖中,辟瘴癘惡氣,治心腹冷痛,寒濕霍亂。」,《本草匯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
附方
①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當歸、甘草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瀕湖集簡方》)
②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錢(用面裹煨熱),麝香半錢。為細末,每用三字,口噙溫水,隨牙痛處一邊鼻內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③治風蟲牙痛:肥皂一個,去穰,內入三賴、甘松各三分,花椒、鹽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滿為度,用麵包,煉紅,取研為末,每日擦牙。(《攝生眾妙方》)
❷ 僵屍姜姜是哪部番
江西張張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歡樂,裡面的僵屍真的是記憶猶新。
❸ 一直姜姜的是什麼語言
印度語,個人覺得是
❹ 世界上有多少個高姜姜
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❺ 製作老薑糖用什麼姜最好
用子姜比較好
❻ 姜姜可以用什麼形容詞
貌美如花
❼ 關於姜姜的句子
可以寫句子: 生薑有點辣辣的,可以驅寒,很多菜里都加。
❽ 生薑是怎麼種出來的
小林生薑一般每667米2栽4000棵左右。分設大小行栽種,大行行距95厘米(含溝),小行行距35厘米,株距25厘米。
按行距先開好姜溝,深約3厘米。將種姜掰成40~50克重的姜塊,每塊留一枚健壯的芽,其餘芽頭全部抹去,然後按株距將種姜放入姜溝之中,芽頭朝上。覆土與畦面平。土面覆草,澆足點根水即可。
❾ 生薑,乾薑,煨姜,炮姜,的區別和作用
一、生薑,乾薑,煨姜,炮姜,的區別只是做法不同:
1、姜是生薑姜採挖後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或低溫乾燥製成。
2、煨姜是生薑切片,用紙包煨,至姜外表焦黃色,內黃色為度,或紙包後置爐火旁烘煨。
3、炮姜是取乾薑,照燙法燙至鼓起,表面棕褐色製成。
二、作用:
1、生薑的作用是發汗解表,溫胃止嘔。
2、乾薑的作用是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3、炮姜的作用是溫經止血,溫中止痛。
4、煨姜作用是改善脾胃不和,惡心嘔吐等症。
(9)創造性姜姜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1、姜原產東南亞的熱帶地區,
2、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較弱,植株只能無霜期生長,生長最適宜溫度是 25-28℃,溫度低於20℃則發芽緩慢,遇霜植株會凋謝,受霜凍根莖就完全失去發芽能力。
3、廣西主產區大部分縣的年平均溫度為18-19℃,7月平均氣溫為25.3℃,極端高溫為39℃;一月份平均氣溫為10.2℃,極端低溫為-4℃;全年無霜期330天以上。年降雨量900-13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為80%左右。
4、姜原產熱帶常綠雨林的森林邊緣地帶,形成適應稍蔭蔽環境的習性,春夏季處於稍萌薇的環境下生長才能良好。
5、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濕,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