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求恩的這些發明有什麼實際意義
(一)人工氣胸器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白求恩因肺結核住進了設在美國紐約州的特魯多療養院。在當時,得了肺結核的病人就和被判處死刑的犯人一樣,挽回生命的希望是極少的。那個時候,療養院沒有什麼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所能普遍採用的方法。
② 白求恩發明了什麼
(一)人工氣胸器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十六日,白求恩因肺結核住進了設在美國紐約州的特魯多療養院。在當時,得了肺結核的病人就和被判處死刑的犯人一樣,挽回生命的希望是極少的。那個時候,療養院沒有什麼有特效的治療方法。所能普遍採用的方法,就是「休息療法」,即到大自然中去打獵、釣魚,讓自身的力量戰勝疾病。然而,白求恩不願意聽任大自然的裁決,他不相信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好辦法。他闖進了醫院的圖書館,終於在一篇名叫《肺結核外科療法》的文章中找到了希望。文章表明,採用人工氣胸法,能使肺結核患者康復。具體說,就是在患者胸部打空氣針,使受結核菌浸潤的病肺收縮,得到真正的休息,特別是對病灶集中在一個肺葉的患者,效果尤其明顯。當時,在美國,採用人工氣胸法獲得成功的只有十七例。本院還沒有先例,醫生們還不敢採用此法給患者治療。但是,在白求恩的有理有據的再三要求和堅持下,療養院當局同意給白求恩治療。手術獲得了成功。患病一年多的白求恩,終於把自己從死亡的邊緣上拉了回來。後來,白求恩用了兩年時間進修細菌學和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結業後回到加拿大蒙特利爾,在一位胸外科專家的手下當助手。與此同時,他發明和改進了多種手術器械:人工氣胸器、白求恩肋骨剪、白求恩肋骨剝器等。其中,「白求恩氣胸器」被廣泛採用;著名的胸外科專家們都樂於使用經他改造過的肋骨剪;鐵的實習醫生--可以固定的拉鉤;肋骨剝離器等。頗有名氣的畢林父子器械公司和他簽定了長期的專利合同。他的老師稱贊說:「他是個出色的發明家。」
(二)流動輸血站
一九三六年,德意法西斯武裝干涉西班牙革命。以白求恩為隊長的援助西班牙的醫療隊組成了。那時候,西班牙只是在馬德里設有一個輸血站,但這個血站作用不大,能運來的傷員為數不多,大多數在半路上就犧牲了。這位具有強烈事業心的共產黨員、享有盛名的發明家,經過八天的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終於找到了救護中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輸血。他建議:建立流動血站,把血直接送到前線去。說來簡單,做起來困難。同事、上級不同意;危險性大;自己對輸血是外行;器械缺乏;血源怎麼解決……,但這一系列的困難沒有嚇倒白求恩,他說服了領導,購買了器械,解決了血源,向一位專家學習請教了有關輸血的技術和問題。流動血站建成了!在炮彈剛剛落下的地方,一輛救護車開了過來。白求恩和助手們跳下汽車,迅速地給已經奄奄一息的傷員輸血。就這樣,白求恩和助手們及時地搶救了無數戰士的生命。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候,每天在陣地上的輸血量竟高達一百餘人次。
白求恩這一創舉轟動了整個前線,甚至連國外的電台、報紙都報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交戰國的雙方都採用了這個辦法。宋慶齡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評價了他的創舉:白求恩大夫是第一個把血庫送到戰場上去的醫生,他的輸血工作曾為西班牙共和國挽救了數以百計的戰士的生命。
(三)志願輸血隊
這是白求恩來中國後的事。大家都知道白求恩給傷員輸血的故事。這個故事實際上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血源緊張。正是因為這個問題的暴露,才導致了一項發明的產生。
大家都知道輸血的常識:血型不同,不能隨便輸血。在戰場上,在沒有現成的血源情況下,輸血只能現采現輸。把一個人的血輸入傷員的血管中去,中間要有一個化驗血型的環節。這對於「時間就是生命」的戰場來說,是一個相當麻煩而又相當急迫的事情。稍晚一點時間,就可能多犧牲一個戰士。白求恩從紛紛來獻血的群眾身上得到了啟發,如果事先化驗好血型,並把紅布黑字血型標志別在「輸血隊員」的胸前,需用時間就可以隨時取用。於是,經過討論研究,人民戰爭中的另一個創舉--包括醫院的全體工作人員,自然地也包括白求恩;還包括楊家莊的絕大多數男女青年,另外還包括一些老年人。這,就是在反法西斯戰場上的第一個「志願輸血隊」。
在西班牙,白求恩曾經第一個把血液送到前線。但是,那時輸血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昂貴的儲血設備,現代化的運輸工具,敵人的炮火……。如今,在反法西斯侵略的中國人民的抗日戰場上,他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不需要冷藏設備,不需要長途運輸,哪裡有人民,哪裡就有取之不盡的血庫。他激動地說:「這簡直是外科醫學史上的創舉,群眾是我們的血庫。在西班牙,我沒有想到這個辦法。毛主席說,發動群眾,依靠群眾,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這是多麼偉大的思想啊!我欽佩中國人民的覺悟水平,也欽佩你們的組織動員工作。」
(四)「蘆溝橋」
游擊戰爭的特點就是機動靈活、無固定地點。這給醫療隊的轉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危險。在轉移過程中,不是葯品、器械弄壞了,就是遇上了敵人。於是,「運輸工具」成了解決這一困難的關鍵。白求恩苦思冥:精減器械,那是有限的;製作捎搭子,解決了「走得動」的問題,但解決不了「展得開」、「收得起」的問題,布制的捎搭子太軟,到地方一展開,葯品、器械在奔跑過程中就撞壞了……
一次,白求恩從一個小孩趕著的毛驢背上的馱子得到了啟發,和大家一起,設計了一個葯馱子。外形象座「橋」,「橋」頂是個沒蓋的箱子,里邊可以存放各種夾板;「橋」的兩邊各有三個抽屜,抽屜設有若干個小格,可以裝各種手術器械和葯品,兩個馱子上橫搭一條門板,就成了一個輕便靈活的手術台,有了這種馱子,再加上一個敷料馱筐,就可以盛下百手術和五百次換葯用的器械、葯品。也就是說,一個手術室,一個換葯室,一個小葯房都可以放在馬背上馱走。
實踐證明,這種葯馱子是一種適合游擊戰爭的運輸工具。它具有攜方便、行動迅速、一物多用的特點。半小時就可展開,十五分鍾就可收起,這對於靈活多變的戰場搶救工作,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後來,一個小戰士給起了個名字,叫「蘆溝橋」,寓義是一則紀念抗日戰爭,二則這不是一般的「橋」,這是人民智慧的結晶。
(五)畢普
游擊戰爭的環境是艱苦的。很多傷員因為在頻繁的轉移中延誤了治療,所以沒等治療,就失去了生命。為了防止這種事發生,白求恩發明了一種療效較長的葯膏--畢普。
這種葯膏是用黃碘、次硝酸鉍、流動石蠟(或香油)混合配成的油劑,既可以防止創面乾燥,又有消毒作用。
塗上這種葯膏之後,既使在較長時間內得不到手術和換葯的機會,也可以控制感染,避免傷口惡化。特別好的是這種葯膏在換葯時容易揭開,連傷員自己也可換葯。
以上幾個小故事,是我在讀《白求恩在中國》(增訂本,盛賢功等執筆,79年2版)的讀書筆記的基礎上整理出來的。白求恩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為了表達我對白求恩精神的崇敬之情,特將此文獻給廣大青少年朋友們,願你們向白求恩學習,做一名好少年。
③ 白求恩的主要成就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他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他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④ 白求恩為中國作出了什麼貢獻
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1938年來到中國參與抗日革命,1939年11月12日凌晨因病逝世。他在中國工作的一年半時間里為中國抗日革命嘔心瀝血,毛澤東稱其為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白求恩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著名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產黨。
(4)白求恩發明了什麼擴展閱讀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白求恩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白求恩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⑤ 白求恩的故事大全
《白求恩的故事》是由楊陽執導的電視劇,主要講述了10歲的白求恩把爺爺行醫用的銅牌掛到了自己的門上,那一刻起註定他要走進人類醫學的歷史。在一連串的冒險和嘗試之中,白求恩成長為一個朝氣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學畢業的前一年參加了一戰,但戰爭卻讓他感到幻滅。一戰結束後白求恩來到倫敦,在倫敦一位蘇格蘭姑娘以一種不平凡的天真讓白求恩一見鍾情,他們迅速結婚。
法西斯戰火仍在蔓延,從西班牙回來後,白求恩發現有一個地方叫中國,更需要他 的幫助。從起初的不理解到後來的生死與共,白求恩與中國人一起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建立起了深厚情意。當白求恩打算回美國要求葯品支援,突然一場戰役爆發,白求恩毅然決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國的戰士、醫護人員一起面對硝煙戰火。然而這一次,他在手術過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終在中國人民的感激和懷念中死去。 白求恩1890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1939年11月在中國河北抗日戰場染病去世。在加拿大和美國,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術享有盛譽,是個生活優裕的富家子弟。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後,在硝煙炮火中忘我地救治 八路軍傷員,曾連續為115名戰士做手術,持續69個小時。他為中國獻出了生命中最後的1年零8個月。臨終彌留時,白求恩這樣寫道:「人生很好,很值得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確值得為它去死……」
⑥ 白求恩對中國的貢獻有那些
1924年,白求恩身患肺結核,仍然頑強拼搏,發明了「人工氣胸療法」,並在自己的身上實驗大獲成功。其獨創的胸外科醫術在醫學界享有盛名。
1931年夏,他和美國費城皮林父子公司簽署了特許專利協議,後者負責全權製造和銷售由白求恩發明、並以「白求恩器械」命名的外科手術器械——這類器械共有22種之多,這些器械在當時處於極為領先的地位。
1936年至1937年,他到西班牙作為支持國際反法西斯志願者投身西班牙內戰。在此期間他創辦了一個移動的傷員急救系統,成了日後被廣泛採用的移動軍事外科醫院的雛形。為了輸血以搶救失血過多的傷員,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運輸血液的方法,在醫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1937年,中國的抗日戰爭爆發,他率領一個由加拿大人和美國人組成的醫療隊來到中國解放區,1938年4月經延安轉赴晉察冀邊區,在那裡工作了兩年,他的犧牲精神、工作熱忱、責任心均稱模範,直至以身殉職。他的事跡受到中國人民的廣泛贊揚。
⑦ 白求恩發明的器械
發明「鐵制助理醫生」
有一次白求恩協助著名胸外科主任阿奇博爾德教授動手術,他負責拿著拉開刀口的牽開器。手術下來,累得筋疲力盡,他決心要改造這種原始的器械。在以後的幾個星期中,他刻苦鑽研,設計了兩個機械臂,可以在幾秒鍾內將牽開器安裝到任何手術台上,比任何人力都有效,並且能省下一個助手去做其他工作。白求恩為它取名為「鐵制助理醫生」,它的問世受到醫療界廣泛贊譽。
修鞋匠的剪刀激發靈感
當時,胸外科手術普遍使用的萬能肋骨剪使用起來笨拙、沉重又太鋒利,白求恩一直嘗試設計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器械。一次,他去修鞋時,看到修鞋匠用一把特殊的剪子把釘子從鞋裡剪掉,立即突發靈感,將這把剪刀買下,拿回家裡研究。在以後的幾天里,白求恩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用來研究鞋匠的剪子和繪制圖紙。最終設計出一種新的肋骨截斷器。新器械的柄比剪刀頭長9倍,充分利用了杠桿原理,使用起來比較省力;剪刀尖採用較硬的鋼材,且略鈍一點;柄上安裝有橡皮抓手,以增加摩擦力。該器械一經使用,立刻獲得成功,被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同時被命名為「白求恩肋骨截斷器。」
荊籃變葯籃迷惑敵人
了方便醫療隊到村內巡迴治療傷員,白求恩和同志們一起設計了一種換葯籃子——在一個農村常用的荊籃里放一個特製的木盤,木盤上放一個帶若干塊隔板的匣子,匣子里裝著消毒敷料和葯品。這種葯籃攜帶方便而且便於偽裝,只要上邊蓋一塊土布就足以達到迷惑敵人的目的。而且這種葯籃使用起來也十分方便。掀起蓋布,取出葯匣,拿出葯品,就可以給傷員換葯,籃底的木盤還可以放一些葯品器材。
能馱在馬背上的手術台
白求恩從當地群眾馱在毛驢背上的糞馱子那裡受到啟發,經過精心研究,反復琢磨,設計出一種新式運輸工具。新設計的葯馱子,外形像座「橋」。「橋」頂是個沒有蓋的箱子,里邊可以存放各種夾板;「橋」的兩邊各有三個抽屜,抽屜設有若干小格,可以裝各種手術器械和葯品;兩個葯馱子上橫搭一條門板,就成了一個輕便靈活的手術台。它攜帶方便,半個小時就可以展開,十五分鍾就能夠收起。有了這種馱子,再加上一個敷料馱筐,就可以盛下一百次手術和五百次換葯用的器械、葯品。這也就是說,一個手術室,一個換葯室,一個小葯房都可以放在馬背上馱走。
⑧ 白求恩發明了什麼醫療器械
白求恩。諾爾曼來·白求恩,源全名:亨利·諾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 1939年11月12日),醫學博士,加拿大醫師、醫療創新者,加拿大共產黨員,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人,出身於牧師家庭。青年時代,當過輪船侍者、伐木工、小學教員、記者。1916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曾在歐美一些國家觀摩、實習,在英國和加拿大擔任過上尉軍醫、外科主任。1922年被錄取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會員、理事。他的胸外科醫術在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醫學界享有盛名。
白求恩是一個醫生,他沒有發明過醫療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