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羅馬發明

羅馬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2 14:18:34

1. 羅馬字母,拉丁字母是誰發明

羅馬字母
也叫「拉丁字母」。拉丁文的字母。從希臘字母通過伊特拉斯坎(Etruscan)文字作媒介發展而成。最初只有二十個,後來增加到二十六個。由於形體簡單清楚,便於認讀書寫,流傳很廣,成為世界上最通行的字母。中國漢語拼音方案已採用羅馬字母,各少數民族創制或改革文字也以羅馬字母為基礎。

2. 古羅馬人發明了什麼

西古羅馬帝國的沒落已過去近1500年,但其在創造發明方面所留下的富饒的文化遺產依然鮮活如新。羅馬人乃令世人驚訝的建設者,更是土木工程界的資深專家,其蓬勃發展的社會文明使古羅馬帝國數個世紀以來在科技、文化、建築等方面都保持著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從修建大型輸水道到創立報刊,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古羅馬的10大創新之舉。

10.戰地外科

羅馬人發明了許多外科手術工具,並率先進行了剖腹產手術,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在醫學上最有價值的貢獻都是在戰場上。在奧古斯塔斯的統領下,他們組建了一個軍隊醫療隊,這是最早致力於專業領域的一支醫療隊伍。這些經過特殊訓練的醫務人員使用止血帶止血,使用動脈手術鉗抑制術中出血等,通過這些醫療創新手段在戰亂中拯救了無數條瀕臨死亡的生命。羅馬的戰地醫生還為新入伍的軍人進行體檢,並監管軍營的衛生條件以遏制疾病的傳播。他們甚至知道在使用醫療用具之前需要在熱水中對其進行消毒,開創了抗菌手術的先例,盡管這種手術形式直到19世紀都沒有完全被世人接受。羅馬軍事醫學鮮明的證實了其在愈傷及保健方面技術的先進性,以至於士兵盡管飽受戰爭之苦,卻依然比平民百姓的壽命要長。

9.十二銅表法及羅馬民法大全

傳票,人身保護權益,義務法律,證詞,所有這些條款都出自羅馬的法律制度,幾個世紀以來,該制度在西方法律和政府管理中都佔有重要的統治地位。最初的古羅馬法律起源於十二銅表法,該法則為共和黨時期制定的憲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十二銅表法於公元前450年首次通過,詳述了財產、宗教和離婚方面的相關條例,並列出了從盜竊到巫術等所有罪行的刑罰措施。然而,同十二銅表法相比,羅馬民法大全更具影響力,這是一部雄心勃勃試圖融合整個羅馬史法律的網路全書。民法大全由拜占庭國王查士丁尼(公元529-535)起草,涵蓋了很多近代法律原理,比如「除非被告被證明有罪,否則就無罪釋放」這樣的概念。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其成為世界眾多法律體系的基石。之後,英國普通法和伊斯蘭教教法相繼頒布,但古羅馬法典仍發揮著其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在一些歐洲國家以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等地的民事法案上依然奏效。

8.羅馬儒略歷(公歷)

現代的公歷與2000多年前的羅馬儒略歷極為相似。而羅馬早期的日歷又極有可能是抄襲自古希臘月亮運行周期的模型。由於羅馬人認為偶數是極不吉利的,於是他們改寫日歷,使每個月都變為奇數天。這一做法在儒略歷出現前一直被延用,直到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與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es)一起,創立了同陽歷相符的儒略歷。凱撒將當時的一年355天改為現在我們所熟知的一年365天,並最終將一年劃分為12個月。儒略歷幾乎可以說是完美的日歷了,但美中不足的是,我們實際一年的時長是同365天相比存在11分鍾的誤差。於是人們最終採用了1582年設立的公歷日歷,該年歷考慮到了由於閏年改變所存在的誤差,使得日歷更為精確。

7.羅馬凱旋門

凱旋門從建立之初至今,已有將近4000年的歷史了。古羅馬是首個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來建橋、建紀念碑、建房的國家。凱旋門的拱門設計極為巧妙,使得建築的重量均勻分散在拱門上。正是因為有了這巧妙的設計,像羅馬斗獸場這類的大型建築才不至於被自身的重量壓垮。古羅馬的建築師致力於改良拱門的設計,最終設計出了形狀更為扁平的「平圓拱」,並將它運用到橋梁和渡槽的建造中。多個不同間距的平圓拱合在一起能構成更穩固的支承,可以加大橋梁和渡槽的跨度。於是,圓柱、圓屋頂和拱形天花板成為了古羅馬建築風格的典型特徵之一。。

6.馬路和高速公路

在其鼎盛時期,羅馬帝國包含近170萬平方英里,甚至覆蓋了歐洲南部的大多數地區。為確保這個龐大領域的管理高效有序,羅馬人建造了古代世界最為復雜的道路系統。這些羅馬公路至今仍被大量使用,它們由花崗岩或硬化火山熔岩形成的泥土、碎石和磚構造而成。在設計公路時,羅馬工程師秉持嚴格的設計標准,創建筆直的道路,以便排水。到公元200年,羅馬人已經建造超過50000英里的道路,主要是服務於軍事征服。高速公路允許羅馬軍團每天步行25英里,一系列的網狀驛站使得信息和其他情報以驚人的速度廣為傳播。這些道路通常以現代高速公路的模式被管理:石碑上的英里標記和標志告知旅客距離到達目的地的里程數,與此同時,被民眾廣為歌頌的士兵也成為了「公路巡警」。

5.紙質書

在人類歷史的大多數時期,文學作品都採用在笨拙的泥板和卷軸上創作的形式。羅馬人通過創造法典(被認為是最早的書的原型),使這種形式得以簡化。首部法典由蠟質的紙製成,隨後就被動物的皮毛羊皮紙所取代,因而能更清晰的顯示紙頁。古歷史學家指出,尤利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創造了早期的莎草紙頁形式的法典版本,但這種紙質法典直到公元一世紀左右才被推廣。早起的基督教徒成了首批利用此項革新的民眾,他們運用此技術大批量的印製聖經。

4.福利事業

現代政府的很多福利事業,其雛形都起源於古羅馬,包括為救助貧困居民所制定的發放糧食補貼標准、教育經費以及其他費用補貼的發放標准。這些福利項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2年,當時的保民官蓋約·格拉古(Gaius Gracchus)設立《糧食法》(lex frumentaria),要求國家政府實現羅馬公民低價購進穀物的需求。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在位期間,保留了這些福利項目,還實行一項「供給」(alimenta)福利,用以養育貧苦無靠的孤兒,確保他們衣食無憂,還可以接受教育。同時,為了控制物價,頒發了一種「代幣券」(tesserae),包括玉米,糧油,酒品,麵包和豬肉在內的物品價格都得以控制。圖拉真皇帝這些慷慨的行為深受羅馬民眾愛戴,但有些歷史學家認為,正是他如此慷慨的行為才導致了羅馬經濟的衰落。

3.報刊雛形

古羅馬會發布《羅馬公報》(或稱《每日紀聞》),裡面會涉及到處理軍事、法律和民事的問題,讓民眾通過文章了解這些事項的結果;這些內容,會寫在金屬或刻在石頭上,放在諸如古羅馬廣場這樣的鬧市區,供民眾瀏覽,這便是報紙雛形。據考證,《羅馬公報》最早出現於公元前131年,設及內容相當廣泛,包括羅馬軍事捷報、比賽事項、格鬥回合場次、出生喜訊和訃告等,甚至還會寫些民眾喜歡的故事。此外還有《元老院記事錄》,用來記錄叫羅馬元老院會議的討論和決議,雖然也算報紙雛形,但其內容保密,禁止公諸於眾。直到公元前59年,古羅馬執政官尤列烏斯·凱撒(Julius Caesar)在第一任期內實行民主改革,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會的議事記錄,這些內容才得以流傳開來。

2. 混凝土

羅馬混凝土的出現使得許多古羅馬建築,諸如萬神廟、斗獸場、古羅馬廣場屹立至今。羅馬人首次利用混凝土建造房屋大約源於2100年前,那時,混凝土被廣泛應用於地中海地區所有的建築中,包括引水渠、橋梁以及紀念碑等等。羅馬混凝土在強度上遠不如現代混凝土,但羅馬混凝土獨特的成分使其更加持久耐用。羅馬混凝土是羅馬人利用熟石灰和一種在維蘇威火山地區發現的粉塵物(Pozzolana)與水混合製成的具有高粘性的糊狀物。加入了火山凝灰岩的羅馬混凝土具有超強的抗化學腐蝕性,而維蘇威火山地區的粉塵物(Pozzolana)使得羅馬混凝土即使在海水中也能夠迅速凝結硬化,得益於此,羅馬人精心建造了浴場、碼頭和港口。

1.引水渠

古羅馬擁有大量的公共設施,諸如公廁、地下排污系統,噴泉和公共浴池等等,大大方便了羅馬人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羅馬引水渠的發明,一切與水有關的創新設施都將無法實現。第一條引水渠建造於公元前312年,在重力作用下,以石管、鉛管和陶管作為輸水管道把水引入城區。引水渠解決了羅馬城的用水問題,對城市公共健康和衛生設施的發展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引水渠出現之前,埃及、巴比倫和亞述人用原始運河引水灌溉,而羅馬人則利用土木工程技術對運河進行改進,從而發明了引水渠。羅馬帝國時期,數百條引水渠遍布整個帝國,其中一些水渠甚至長達60英里。水渠的偉大之處在於其歷經千年巋然不動,時至今日,部分水渠仍在發揮作用,令人嘆為觀止。羅馬著名的特萊維噴泉(Trevi Fountain)正是位於古羅馬十一條大型水渠之一的維戈水渠(Aqua Virgo)的水源所在地。

3. 中文拼音是誰發明的羅馬音呢

盧戇章(1854-1928)是我國第一個創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瞭然初階》,公布了他創制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增加聲母後還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認為,漢字「或者是當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難者」,而切音新字「字母與切法習完,凡字無師能自讀」,這樣一來,「省費十餘載之光陰,將此光陰專攻於算學、格致、化學,以及種種之實學,何患國不富強也哉!」盧戇章並不要求廢除漢字,他主張「切音字與漢字並列」。後來,他又編寫了《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書》和《中國字母北京切音合訂》,用切音字來拼寫官話。
繼盧戇章的《一目瞭然初階》之後,開始了延續20年的切音字運動。幾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現,如吳敬恆的《豆芽快字》,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母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勞乃宣的《增訂合聲簡字》等。這些切音字方案多數是聲韻雙拼式的漢字筆畫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數只在小范圍內傳習,沒有廣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話字母和勞乃宣的合聲簡字推行較廣。
王照(1859-1933)曾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受日本假名的啟發開始擬定漢語拼音字母,1900年秘密回國,以「蘆中窮士」的筆名發表《官話合聲字母》,採用漢字筆畫作為字母基礎,聲韻雙拼,並且主張以北京話為標准官話。他說:「京話推廣最便,故曰官話;官者公也,公用之話,自宜擇其占幅員人數多者」。他並不主張廢除漢字,他說:「有力讀書,有暇讀書者,仍以十年讀漢文為佳」,「漢文俗話並行,互相補助,為益更多」。1903年,王照在北京設立「官話字母義塾」,為了取得合法身份,他自首入獄,得到釋放後全力推行他的官話字母,「十年之中,堅忍進行,傳習至十三省境」,其精神令人欽佩。
勞乃宣(1842-1921)是音韻學家,他積極支持王照的方案,在官話字母的基礎上補充方言字母,擬定了南京、蘇州、福建、廣東等訪言的方案,統稱「合聲簡字」。推廣這種「合聲簡字」的成績十分顯著,「不識字之婦女村氓,一旦能閱讀書報,能作函札,如盲者之忽而能視,其欣快幾乎無可名狀」。
切音字創制者的目的,雖然不想用它來代替漢字,但是他們希望切音字能夠成為一種拼音文字,與漢字分工,並行使用。然而,他們的願望沒有實現。

4. 古羅馬人是怎樣發明混凝土的

聰明的古羅馬人發明了現代化建築的最基本材料混凝土。古羅馬人在石灰和沙子的混合物里摻合進碎石子製造出混凝土。他們使用的沙子是稱為「白榴火山灰」的火山土,產自義大利的玻佐里地區。

古羅馬人將混凝土用在許多壯觀的建築物上。如古羅馬最偉大的圓形露天競技場,假如沒有混凝土,建造起來就非常困難。

公元476年古羅馬衰亡後,用白榴火山灰製作混凝土的技術在西方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但1756年,英國工程師約翰·斯米頓重新發現了這一技術,那時他正在尋找一種用來建造德文郡的埃梯斯通燈塔地基的材料。工程師發現用沙子可以代替白榴火山灰,這樣,在建築物中使用混凝土再次流行起來。19世紀60年代,法國約瑟夫·莫里爾首次將混凝土用於摩天大樓等大型建築物中。

5. 羅馬數字是羅馬人發明的嗎﹖

羅馬數字是一種現在應用較少的一種的數量表示方式。它的產生晚於中國甲骨文中的數碼,更晚於埃及人的十進位數字。但是,它的產生標志著一種古代文明的進步。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這種習慣人類一直沿用到今天。人們在交談中,往往就是運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數字的。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後來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C表示一百。C是拉丁字「century」的頭一個字母,century就是一百的意思。用符號M表示一千。M是拉丁字「mille」的頭一個字母,mille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為符號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這樣,羅馬數字就有下面七個基本符號:Ⅰ(1)Ⅴ(5)Ⅹ(10)L(50)C(100)D(500)M(1000)

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的意義不同,它沒有表示零的數字,與進位制無關。用羅馬數字表示數的基本方法一般是把若干個羅馬數字寫成一列,它表示的數等於各個數字所表示的數相加的和。但是也有例外,當符號Ⅰ、Ⅹ或C位於大數的後面時就作為加數;位於大數的前面就作為減數。例如:Ⅲ=3,Ⅳ=4,Ⅵ=6,ⅩⅨ=19,ⅩⅩ=20,ⅩLⅤ=45,MCMⅩⅩC=1980。羅馬數字因書寫繁難,所以,後人很少採用。現在有的鍾表表面仍有用它表示時數的。此外,在書稿章節及科學分類時也有採用羅馬數字的。

6. 羅馬數字是由羅馬人發明的,它一共由()個數字組成. A.5 B.6 C.7

羅馬數字是由羅馬人發明的,它一共由7個數字組成;
故選:C.

7. 羅馬方陣是誰發明的

馬其頓方陣的具體介紹馬其頓方陣分工圖正規常備兵:數量較多,攜帶馬其頓長矛(長13~14英尺,雙手操作,後期的超過18英尺。長矛末端有配重利於平衡,兼做長矛折斷時之備用武器。),直徑2英尺的圓盾。方陣中士兵們手中的盾牌在保護自身左側的同時也掩護了相鄰戰友身體的右側,一旦最前排的士兵倒下後,原先位於第二排的士兵將迅速填上他留下的缺口。整個方陣戰術的精髓就在於全部士兵同心協力、齊頭並進,臨陣脫逃者會受到最為嚴厲的懲罰。輕裝步兵:矛的長度短一些,盾的直徑大一些(可以遮住跪著的士兵的全身),盔甲稍輕一些。機動性更好。騎兵:年輕貴族組成的重騎兵。手持一根馬其頓長矛。等待作戰時,往往將長矛擱在肩上,矛頭稍向下。沖鋒時,長矛向下方刺出。刺中第一個敵人後,往往讓長矛留在他的身體里不再拔出,然後,再用刀劍繼續進行戰斗。等到戰斗勝利結束後,再去找回那些長矛。輔助兵:裝甲很輕甚至無甲,以標槍,弓箭和投石器為主要兵器。馬其頓軍隊編制:馬其頓方陣這種軍事編制跟現代軍隊的編制極其相似。通常64名甲兵組成一個排,128人組成一個連,256人組成一個營,1024人組成一個團,4096人組成一個師(即初級方陣)。初級方陣跟現代的一個師相同,是自成體系的多兵種作戰部隊,它除了重步兵外,還包括(在滿編的情況下)2048名輕裝盾兵,1024名輔助兵和一個1024人的騎兵團,總計8192人。每個聯合方陣由四個初級方陣組成,相當於現代一個小型的軍或野戰軍,約32,000人。這就是亞歷山大典型的遠征部隊的編成情況。優點自身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能以完整的橫隊勇猛地沖向敵人,給尚未從騎兵襲擊中恢復過來的敵人以更沉重的打擊。相比重步兵方陣,馬其頓方陣的防守能力略為遜色,但攻擊則凌厲得多,戰敗的雅典人這樣描述,攻到馬其頓人面前的每個士兵都必須同時對付至少十個以上的長矛頭。不難理解,為何雅典人會在馬其頓人的攻擊下迅速潰敗,漫過底比斯人的陣地,仍然不能擺脫馬其頓方陣的追擊--披著重甲的士兵在戰埸上移動的速度還比不上成陣的馬其頓人。缺點但是,馬其頓方陣也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只要設法不讓它有個統一的戰場,並且只攻其兩翼或背面,而不攻其正面,就能置它於死地。一旦對方突破側翼,矛陣中的長矛兵很難抵抗劍兵的進攻。對付密集箭陣的能力弱,無論是輕騎射兵,還是步射集團,只要能驅散輕步兵,列陣的長矛手幾乎是任憑射殺。如公元前371年底比斯的戰略家伊巴密農達在琉克特拉採用集中了縱深達16層的部隊,從方陣的右側打進去,結果就破了斯巴達的方陣。首先這種方陣不是全方位陣型,全方位陣型的全方位防禦的話你想想該怎麼排?大家圍著一個中心面向四面站好……可是這樣除了站在原地不動還能幹嗎?戰場上根據形式要不斷調正方向,進攻時只能面向一個方向,全方位的長矛方陣中世紀後期瑞典長矛兵也使用過,不過那時的戰爭與此時不同,而且瑞典人遇到十字弩的襲擊都很自覺的撤退了,因為全方位防守只能站著不動。全方位的排列也需要花上很長的時間,而且戰斗一開始,誰會這么排兵布陣?羅馬方陣聞名天下的羅馬隊列其基本單位為小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每橫列20人,縱6人。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小隊之間約為30米間隔。各小隊交錯排列。整個隊列通常由三個橫列組成。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成年並組成的第三橫列。軍團戰術:採用三隊列法。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當距離敵人20碼時,將重標槍擲出。同時,軍團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沖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面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鍾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由少年兵組成的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成年兵為軍團的後備隊。秦陣秦陣主要是以遠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弓箭為主的,前三列為弓箭手,但他們還有短劍匕首之類的近身武器,後面接著的是手握長矛和長戟的士兵,再後面是騎兵,用於追擊退敵和保護左右兩翼的。對於這種陣,在你還沒靠近它的時候你已經死了一大片了,但那時候中國打仗都這樣的,先放箭再打架的三種陣型為不同時期的產物,首先羅馬方陣是淘汰了馬其頓方陣的其次前兩方陣均未和秦陣有交戰過的記錄最後按文明的發展規律,後者比前者優秀;所以由於秦陣是最後出現的,故理論上它是這三個裡面最好的了

8. 羅馬數字是什麼人發明的

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內為了表示一、二、三容、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這種習慣人類一直沿用到今天。人們在交談中,往往就是運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數字的。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9. 古羅馬發明了什麼

古羅馬人發明了銅制算盤
古羅馬人發明了銅制算盤
古羅馬人發明了銅制算盤

閱讀全文

與羅馬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