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一國際勞動節起源於那個國家:
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㈡ 勞動節起源哪一年
1890年從歐美各國開始。
為紀念美國工人的罷工運動,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領導的第二國際在巴黎召開成立大會,會上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者的共同節日———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
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勞動節的傳單,將「勞工權利」、「勞工尊嚴」、「勞工神聖」等全新的觀念引入中國,為中國人民爭取解放積淀了心理基礎。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群眾走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爭取8小時工作日,主題就是「勞工神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勞動人民登上歷史舞台,成為國家的主人。每年的五一勞動節,黨和政府都要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㈢ 5.1勞動節是誰發明滴~~
此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 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盪盪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一文,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真相。陳獨秀又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斗爭。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盪盪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放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節日,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 5月1日,國際勞動節,它是全世界工人階級斗爭的歷史紀念,每個國家都很重視它,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南非.事件起因是, 1880年美國工人遊行集會要求8小時工作制.1884年,聯邦貿易組織通過了一項解決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規定從1886年5月1日開始執行每日8 小時工作制,但此後,工人們仍然被強迫每天工作10小時,12小時,甚至14小時,這使得該項立法明有實亡,而各地的聯邦首腦對此卻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態度,於是一場為爭取8小時工作的罷工開始了.
㈣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怎麼創立
19世紀後期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但是,美國的工人卻和其他國家的工人一樣,工作繁重,工資很低,工時很長。一般工時在10小時以上,有的甚至長達15小時左右。沉重的階級壓迫激起了勞工群眾的巨大憤怒。1877年,美國爆發了歷史上第一次工人罷工。由於工會會員人數的迅速增加,非熟練工人和半熟練工人紛紛參加了這次罷工。他們要求改善勞動與生活條件,甚至要求全面改變經濟制度。
縮短工時,實行8小時工作制,是當時廣大工人群眾的普遍要求。許多工人都希望「要有一個由工人自由制定的法令,規定從某一天起每日工作8小時」。盡管這一時期工人群眾爭取8小時工作制的斗爭,仍主要限於立法活動,但1882年美國總統切斯特?阿瑟的一番講話,卻激起廣大工人的憤怒。阿瑟宣稱:「我不認為8小時工作制的法律是符合憲法的,而世界上沒有任何力量能夠使我實施一項不符合憲法的法律。」這實際上是對8小時立法運動的否定,使工人的要求和希望全部歸於破滅。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美國工人決定走上街頭,進行全國性的大規模斗爭。
1886年5月1日,全美國1萬多個企業的35萬工人,為爭取8小時工作制舉行罷工。這次罷工浪潮,席捲了芝加哥、紐約、波士頓、匹茲堡和華盛頓等一系列城市,波及到美國的各個生產部門,不論是男工、女工、黑人、白人和僑民工人,都投入了這場斗爭。當時,在罷工工人中流行著一首「8小時之歌」,歌中唱道:「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我們厭倦了白白的辛勞,光得到僅能糊口的工餉,從沒有時間讓我們去思考。我們要曬曬太陽,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相信:上帝只允許8小時工作日。我們從船塢、車間和工場,召集了我們的隊伍,爭取: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歸自己!」
芝加哥是這場爭取8小時工作制斗爭最激烈的城市。這里參加罷工的人數超過4萬,走進遊行示威行列的工人超過8萬人。他們的領導人大多是無政府主義者。芝加哥的一家報紙這樣報道了本地的罷工:「芝加哥市鐵路交通陷於停頓,所有倉庫都關門並貼上封條,芝加哥大部分工業處於癱瘓狀態。工廠和製造廠高大的煙囪上看不到縷縷青煙。」
強大的罷工運動,使美國政府膽戰心驚,他們開始策劃陰謀,調動警察。5月3日,一批罷工破壞者在警察的保護下,准備接替芝加哥麥考米克收割機製造廠罷工工人的工作,當罷工工人強烈抗議時,已經做好屠殺准備的警察向工人們大打出手。霎時間,芝加哥屍橫街頭,死傷多人。為了抗議警察的血腥屠殺,罷工工人決定於5月4日在秣市廣場舉行群眾大會,聲討警察的暴行。
5月4日這天,芝加哥天色昏暗,罷工工人整隊來到秣市廣場,大會宣布開始以後,與會代表一個個走上講台演講,譴責警察的暴行。會場上秩序井然。當會議臨近尾聲時,一隊全副武裝的警察開進會場,用武力驅散群眾。這時會場內有個挑釁者向警察扔了一顆炸彈。「轟隆」一聲巨響,煙塵隨著氣浪,形成一團混濁的煙霧,剎那間,警笛狂叫,喊叫聲和呻吟聲彌漫了整個廣場,有六名警察當場死亡或重傷致死。
由於無法斷定是誰扔的炸彈,這個事件成了攻擊勞動節遊行活動的把柄,警察查抄嫌疑者的家和辦公室,有數百人在未遭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動的領導者被襲擊,8名芝加哥工人活動的積極倡導者被指控涉嫌廣場炸彈事件和企圖謀反,法庭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開庭審判,判決其中4人於1887年11月11日施以絞刑。4位工人領袖就義時高呼:「讓全世界人民聽到美國人民的聲音吧!」美國無產階級這一壯烈而偉大的犧牲,博得了廣大人民的同情。大約有15000到20000名芝加哥人民,高唱《馬賽曲》,護送死難者的屍體到瓦爾德里姆墓地,沿途有25萬人列隊以目送葬,許多人泣不成聲。
這場斗爭雖然被鎮壓了,但其意義卻十分深遠,此後由於各國工人階級的團結和不斷斗爭,終於贏得了8小時工作制和勞動節。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㈤ 五一國際勞動節的由來
五一國際勞動節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五一國際勞動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
(5)五一節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
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㈥ 五一是誰發明的呢突然想起,好奇怪!
中國人民慶祝勞動節的活動可追溯至1918年。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杭州、漢口等地向群眾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盪盪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李大釗專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五一」運動史》,介紹「五一」節的來歷和美法等國工人紀念「五一」的活動,號召中國工人把這年的「五一」作為覺醒的日期。陳獨秀也為慶祝這個節日發表了《上海厚生紗廠湖南女工問題》一文,揭露資本家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真相。陳獨秀又在上海船務棧房工界聯合會作了《勞苦者的覺悟》的演說,闡明了「勞動創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貴重」的觀點。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傳,散發《五月一日勞工宣言》,喚起工人為反對剝削、爭取自身權利而斗爭。這是中國首次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九江,唐山等各工業城市的工人群眾浩浩盪盪地走向街市,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集會,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放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五月一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是日全國放假一天.節日,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 5月1日,國際勞動節,它是全世界工人階級斗爭的歷史紀念,每個國家都很重視它,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南非.事件起因是, 1880年美國工人遊行集會要求8小時工作制.1884年,聯邦貿易組織通過了一項解決方案,以立法的形式規定從1886年5月1日開始執行每日8 小時工作制,但此後,工人們仍然被強迫每天工作10小時,12小時,甚至14小時,這使得該項立法明有實亡,而各地的聯邦首腦對此卻表示出十分冷淡和不友好的態度,於是一場為爭取8小時工作的罷工開始了.
㈦ 誰發明的勞動節
五一勞動節是恩格斯發明的。
(7)五一節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1921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產主義小組成員鄧中夏等人創辦的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里,工人們學唱《五一紀念歌》。其歌詞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熱血,為他犧牲,要把強權制度一切掃除凈,記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紅旗飛舞,走光明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貧富貴賤,責任唯互助,願大家努力齊進取。」
這首雄壯有力的歌,是由長辛店勞動實習學校的教員和北京大學的進步學生共同創編而成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將5月1日定為法定的勞動節,全國放假一天。每年的這一天,舉國歡慶,人們換上節日的盛裝,興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或文體娛樂活動,並對有突出貢獻的勞動者進行表彰。
1999年9月18日,中國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了1949年12月23日中國政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每年春節、「五一」和國慶節法定節日加上調休,全國放假7天,形成了3個「黃金周」。
2007年12月14日,中國國務院第二次修訂《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春節的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由7天調整為3天,減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法定節假日,各放假3天。五一黃金周也將成為歷史。2008年起,五一黃金周變為五一3天小長假。
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2008年「五一」國際勞動節:5月1日-3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1日為法定節假日,5月3日(星期六)為公休日,5月4日(星期日)公休日調至5月2日(星期五),5月4日(星期日)上班。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及國務院辦公廳通知,2009年「五一」放假調休具體安排:5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其中,5月1日(星期五)為法定節假日,5月2日(星期六)、5月3日(星期日)為公休日,5月4日(星期一)上班。
2019年3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調整2019年勞動節假期安排,2019年5月1日至4日放假調休,共4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5日(星期日)上班。
㈧ 五一是誰發明的
五一國際勞動節亦稱「五一節」,此節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舉行大罷工,經過艱苦的流血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 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一決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國工人的積極響應。1890年5月1日,歐美各國的工人階級率先走向街頭,舉行盛大的示威遊行與集會,爭取合法權益。從此,每逢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要集會、遊行,以示慶祝。
㈨ 五一勞動獎章是誰發明的
五一勞動獎章是全國總工會為獎勵在社會主義各項建設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職工而頒發的榮譽獎。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勞動獎章、獎狀評選作為一項對全國勞動者進行褒獎的活動,其評選對象理當是所有為國家和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者,其中也包括私營企業的勞動者。 歷史背景 120年前的這一天,美國芝加哥的工人正在流血和吶喊——爭取8小時工作制。為紀念這一事件,1889年7月,馬克思主義者主持的第二國際將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由此可見,勞動節一開始是基於對人的身體權利的主張——人不能無休止地被資本勢力所驅使——中國自從傳入了馬克思主義,就有人在爭取這種主張的實現。1918年,有知識分子在上海、蘇州等工人較多的地方散發介紹「五一」的傳單。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工人群眾舉行了集體遊行。那時候,有人意識到,工人是一種新的社會變革的力量。 8小時工作制,看上去是一種身體自由的主張,而一旦被上綱到意識形態,形成權利的自覺,就具有了革命性指向。 很早前,中國孔子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成了統治階層內部心照不宣的葵花寶典,事實上,如果普羅大眾除了要吃要喝還要把吃和喝的身體的權利進一步制度化時,統治階層就岌岌可危。而在上世紀前半葉,中國一些知識分子開始點燃勞動大眾的反抗意識,給他們展示的前景是:人不再剝削人的共產主義社會。這種美好的藍圖下,日漸聚集了大量的產業工人和傳統的手工業製作者,以及農民。由此,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與工人階級的聯姻,掀起了巨大的身份認知和權利主張的革命風波。工人始終被推到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被認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運動的領導力量,是先鋒隊,正是以他們為主體的共產黨一手締造了新的中國。 1949年,共產黨領導的政府成立2個月後,很快就將「五一」定為法定的勞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