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說到:商品流通過程是不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的。但我有一個疑問。
使用價值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如果是等價物交換,不產生剩餘價值;如果是非等價物交換,也不產生剩餘價值。」
馬克思把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換混為一談了。
流通是在交換的基礎上發生,發展起來的,而且交換基本上可以包含在流通之中,甚至可以說是流通最終的目的。但是,毫無疑問,流通已經遠遠的超越了交換的范疇,成為一鍾復雜的經濟活動。
例如像商品的空間屬性構成其使用價值的一部分,這空間的轉移必然創造了使用價值和價值。
而交換不然。嚴格意義上的交換,是其它一切都已准備好了,商品所有者間的簡單的相互轉手(當然有貨幣的參與)。這確實不創造任何使用價值和價值。
2. 貨幣的流通的實質意義何在
問題一:貨幣流通的意義就是流通本身。比如說,你有一根香腸想買一瓶水,賣水的老闆想要吃一包花生,賣花生的老闆想要吃一根香腸。那麼你要怎麼拿到一瓶水呢?你必須找到賣花生的老闆,拿香腸換了花生,你才能換到一瓶水。你也許會說,直接把香腸給賣水的老闆,叫他自己去和買花生的換。那麼,賣水的老闆憑什麼相信你,香腸可以換花生?如果老闆相信,並且大家都相信一根香腸可以換一包花生,那麼香腸就是貨幣。以上只有3種商品,現實中大家有的和大家想要的都不一樣,如果一個個找人換,不是累死了?
問題二:同樣是一個概念問題。GDP的含義是國內生產總值,代表的是一種產出的水平。但是,牛奶的單位是一瓶,書的單位是一本,那麼怎麼計算總共產出是多少呢?我們自然是把書乘以幾本得出總數,牛奶乘以幾瓶得出總數,加在一起就是總產值多少元。
那麼,又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牛奶的價格為什麼值這些?書的價格又怎麼確定?難道你跑過去,用100萬買了一瓶牛奶,所以我們國家的產值就增加了幾十萬倍,並且牛奶的價格變成100萬一瓶了嗎?顯然不是。因為你這么做是你的自由,但是社會上別的人並不會那麼做。
因此你的那個故事裡,兩個人互吃屎,那是它們的個人行為,和產值沒有關系。如果社會上不特定的人,都認為看別人吃一坨屎值2億,並且這樣把屎掛牌成交,會有不特定的買家真的去成交去欣賞吃屎,那麼這時候才能算作為第三產業計入GDP
3. 貨幣流通會產生價值嗎
這么說吧,貨幣就像人體裡面的血液,血液數量是固定的,多了少了身體都會出問題,停止流動人不就掛了么。。。只要流動著我們就能勞動,勞動產生價值。歸根結底,流動產生價值。
4. 貨幣在流通中產生價值
時間價值是在生產經營中產生的。只有把貨幣作為資本投入生產經營過程才能產生時間價值。即資金被投入生產經營後,勞動者會生產出新的產品,創造出新的價值,產品銷售以後得到的收入要大於原來投入的資金額,形成資金的增值。
5. 貨幣有使用價值嗎有價值嗎
貨幣是指任何一種可以執行交換媒介、價值尺度、延期支付標准和完全流動的財富儲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貨幣;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是貨幣;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
貨幣具有商品的屬性
在馬克思對貨幣起源的分析中,貨幣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換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一般等價物的。馬克思創立貨幣理論的時代,正是各國普遍實行金鑄幣流通的時代,因此,馬克思將黃金視為貨幣的最高階段,而黃金本身就是價值十足的商品。進一步的推論就是,任何在商品交換中充當貨幣的東西,首先就在於它們是商品,與普通商品一樣,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沒有這種與普通商品的共性,貨幣就不具備與商品進行交換的基礎。
馬克思第一個科學地從多角度定義貨幣。貨幣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換發展和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產物。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貨幣執行著五種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歷史上不同地區曾有過不同的商品交換充當過貨幣,後來貨幣商品就逐漸過渡為金銀等貴金屬。隨著商品生產的發展和交換的擴大,商品貨幣(金銀)的供應越來越不能滿足對貨幣日益增長的需求,又逐漸出現了代用貨幣、信用貨幣,以彌補流通手段的不足。進入20世紀,金銀慢慢地退出貨幣舞台,不兌現紙幣和銀行支票成為各國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續,但是支配貨幣運動的始終是馬克思所揭示的貨幣流通規律。其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基本職能。另外三種職能則是在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派生職能。
價值尺度是貨幣作為社會勞動的直接體現。貨幣本身作為一種商品,可以以自己為標准,與其他商品進行量的比較,而此時商品的價值形式就轉化為價格形式,商品通過貨幣進行表達的價值形式即為價格。所以,貨幣的價值是價格體現的,屬於抽象勞動創造的價值。
貨幣的存在形態包括以下幾種(貨幣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這樣體現的):
(1)實物貨幣:中國最早的貨幣是貝,古代歐洲以牛為貨幣,其他地區以鹽、煙草等為貨幣。
(2)金屬貨幣:價值比較高,易於分割,便於攜帶,如金、銀等。
(3)可兌現的紙幣—銀行券:由銀行發行的,以金、銀為發行保證,可以隨時兌換為金銀。
(4)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國家發行並強制流通的紙制貨幣,不可兌現金屬貨幣。
(5)存款貨幣(可簽發支票的存款)和電子貨幣:現代銀行簽發,可用於轉帳結算,與銀行券同時發揮著貨幣的作用.
6. 100元人民幣在社會上流通所能創造的價值是多少錢
錢只是工具,不創造價值。如果你是指對價值的影響。按照通貨膨脹率,是百分之八。
7. 貨幣在流通領域可以實現增值么如果可以,是怎樣實現的從微觀層面上解釋一下
在馬克思看來,商品流通過程是不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的。
但是,作為總再生產過程中的流通階段,它有助於流通時間的縮短,因此它間接有助於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增加。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有明確論述。他說:「流通過程是總再生產過程的一個階段。但是在流通過程中,不生產任何價值,因而也不生產任何剩餘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同一價值量發生了形式變化。事實上不過是發生了商品的形態變化,這種形態變化本身同價值創造或價值變化毫無關系。」(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11頁。)也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商品流通過程是不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的。
但是,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商人資本既不創造價值,也不創造剩餘價值,就是說,它不直接創造它們。但既然它有助於流通時間的縮短,它就能間接地有助於產業資本家所生產的剩餘價值的增加。」(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12頁。)這就是說,作為總再生產過程中的流通階段,它是不生產價值和剩餘價值的,但是它有助於流通時間的縮短,因此它間接有助於價值和剩餘價值的增加。
8. 貨幣的使用價值是什麼
首先,貨幣具備一個非常強大的功能——價值尺度。
由於每個人對市場都不能說完全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勞動能換到什麼樣的東西、數量是多少,所以貨幣價格其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試探指標』。雖然說理論上我們可以根據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價值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但是這個理論的計量和實踐還是太過困難了。因此,我們仍舊需要用價格來試探某一商品的相對市場地位。
貨幣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一個價值的尺度。
高科技是哪裡來的呢?顯然是上一代人辛苦努力積攢來的,從貨幣的角度來講,人家當初的勞動也是具有時間價值的,也是可以收取高額利息的。但是,由於貨幣本身貶值的厲害,先人的勞動價值被大大低估了。這樣的話,整個市場從宏觀角度來講就不是『等價交換』了。
另外一方面,由於貨幣還有一個儲藏財富的功能,因此當貨幣比值不穩定的時候,其不穩定的程度會因為『儲藏』這一特性而逐漸的累積疊加。那麼就是說,如果上面的價值尺度的問題還弄不垮整個市場,加上這個『積分器』的累積放大作用,市場的崩潰幾乎是個必然。
由於人們的價值觀念的變化,很多東西的價值也隨之大幅振盪。也就是說今天值錢的東西,明天可能就是廢物了。
當一個市場上有很多沒有生產資料,只能出賣自己的勞動的人,那麼他們的生活節余勞動果實就需要依靠存儲貨幣來『儲藏』。
如果貨幣本身沒有價值,就如同當今的信用貨幣,那麼其價值含量就非常不確定。而通貨膨脹率就更不確定。這些不確定的變數是掌握在大金融家、資本家的手裡,那麼廣大的勞動者就非常被動。因為大銀行業巨頭可以通過巨額對沖、過量的發放貨幣而『無償佔有』廣大勞動者們的歷史勞動成果,也會稀釋市場貨幣價值。
9. 看了貨幣的概念覺得國家的貨幣總量應與所創造的價值有關,但是貨幣與黃金有什麼關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根據貨幣涵蓋范圍的大小和流動性的差別,把貨幣供應量家族劃分成三類: 市場貨幣流通量(M0) 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狹義貨幣供應量(M1) 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供應量(M2) 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 貨幣供應量過大會造成通貨膨脹(INFLATION) 貨幣作為貯藏手段具有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在足值的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貨幣貯藏手段就象個貯水池,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當流通中的貨幣量大於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時,產生通脹傾向,於是民眾會減少黃金的支出,而儲存一部分在家,因此多餘的貨幣會自動退出流通而進入貯藏;同理反之,當流通中的貨幣量不足時,貯藏的貨幣又會自動進入流通領域。因此,在足值的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流通中貨幣量過多或不足,也就不會出現通貨膨脹之類的問題了。 因為每一份的貨幣都是由黃金足值保證的,所以不會出現通貨膨脹,而且能保持匯率穩定,唯一的缺點就是可能黃金的開采儲備量跟不上貨幣的發行,布雷頓森林體系就是這樣崩潰的。
10. 什麼是貨幣創造
貨幣創造(money creation)又稱貨幣擴張,是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機構或個人)內通過信貸關容系共同作用,使得在銀行體系內流通貨幣量擴大的金融行為。
對貨幣擴張的控制是中央銀行的主要任務之一。
不是所有的流通貨幣都需要有貨幣現金、實物資產或政府資產作後盾。一國的貨幣是以國家的經濟潛力或政府的法定貨幣法令作後盾的。這種潛力也成為政府發行貨幣的理論上限。
(10)貨幣流通創造價值擴展閱讀:
模型構建
B:實際資本D:總資本 C:現金提取量 rd:活期存款准備金率rt:定期存款准備金率 k:現金漏出率=C/D
模型構建第一步
B=rd×D+CD=B/(rd+k)
模型構建第二步
引入超額准備金Re e:超額准備金率B=rd×D+C+ReD=B/(rd+e+k)
模型構建第三步
引入定期存款T (t,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例)B=rdXD+rt×T+C+ReD=B/(rd+rt×t+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