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透明玻璃發明

中國透明玻璃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2 03:07:43

① 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玻璃的

中國玻璃的發明,與青銅冶煉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青銅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錫礦石和木炭,冶煉溫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卻、固化的硅酸鹽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還有純鹼和石灰石等,冶煉溫度在1200℃。在冶煉青銅的過程中,由於各種礦物質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質在排出的銅礦渣中就會出現硅化合物拉成的絲或結成的塊狀物。由於一部分銅粒子侵入到玻璃質中,因此其呈現出淺藍或淺綠色。這些半透明、鮮艷的物質引起了工匠們的注意,經過他們的稍稍加工,便可製成精美的玻璃裝飾品了。這樣經過長期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古代中國人終於掌握了玻璃的生產技術和規律。

中國古代稱玻璃為「琉琳」、「流離」、「琉璃」,從南北朝開始,還有「頗黎」之稱。根據《廣雅》和《韻集》的記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琉璃」是用火燒的玻璃質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質的統稱。而明、清以來人們所說的「琉璃」是不透明的,當然和玻璃是有所區別的。

宋以後各朝,玻璃器皿種類增多,用途與人民生活的關系更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硤元代玻璃作坊遺址和山東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遺址,是中國迄今已發現的最早的玻璃作坊。明清時期,玻璃生產中心在山東淄川縣顏神鎮(今博山縣)、廣州和北京。清代自康熙時設立了宮廷玻璃場,已能生產透明玻璃和顏色多達15種以上的單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纏絲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煙壺等,都是世界玻璃藝術的珍品。

中國古代玻璃雖為中國古人的獨立發明,但其發展緩慢,並一直保持著固有的特點,既具有絢麗多彩、晶瑩璀璨的優點,又有輕脆易碎、不耐高溫、不適應驟冷驟熱的缺點。這是因為它的主要成分是鉛鋇,燒成溫度較低所致。鉛鋇玻璃不適合製作飲食器皿,只適合加工成各種裝飾品、禮器和隨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銅、玉石器來,玻璃器具用途狹小、發展不充分。

中國古玻璃是由本國工匠獨自發明製造的,它以悠久的歷史、精美的造型、獨特的成分自成體系;但是,中國古玻璃與西方古玻璃相比在某些方面還是有遜色之處。考古發現表明,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鈉鈣玻璃為主,耐溫性能較好,對驟冷驟熱的適應性較強,因此西方古玻璃的用途和生產量都遠大於中國古玻璃。

② 玻璃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國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機。

3000多年前,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滿載著晶體礦物「天然蘇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由於海水落潮,商船擱淺了,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

(2)中國透明玻璃發明擴展閱讀:

玻璃的分類:

1、鋼化玻璃。它是普通平板玻璃經過再加工處理而成一種預應力玻璃。

2、磨砂玻璃。它也是在普通平板玻璃上面再磨砂加工而成。一般厚度多在9厘以下,以5、6厘厚度居多。

3、噴砂玻璃。性能上基本上與磨砂玻璃相似,不同的改磨砂為噴砂。由於兩者視覺上類同,很多業主,甚至裝修專業人員都把它們混為一談。

4、 壓花玻璃。是採用壓延方法製造的一種平板玻璃。其最大的特點是透光不透明,多使用於洗手間等裝修區域。

5、 夾絲玻璃。是採用壓延方法,將金屬絲或金屬網嵌於玻璃板內製成的一種具有抗沖擊平板玻璃,受撞擊時只會形成輻射狀裂紋而不至於墮下傷人。故多採用於高層樓宇和震盪性強的廠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玻璃

③ 中國的玻璃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叫什麼

玻璃,在中國最早出現和生產的時間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的定論,但自從周代以來的詩文傳志中經常出現以下名詞:「繆琳」、「火齊」、「琉璃」、「琅玕」、「頗黎」、「明月珠」,晉六朝記載中也出現了「玻璃」、「瑟瑟」,後人對此的註解多籠統地稱之為「不同種類的玉石」。

但聯系近些年來考古發掘中大量實物的出土及專家的具體分析,現普遍認為這些東西多與人造珠玉有所聯系。而其名稱則沒有一個嚴格地區分,多將半透明的稱為「璃」,透明的才稱「玻璃」。

中國發現最早的玻璃器始於春秋末、戰國初。這個時期的玻璃器數量少,品種單一,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劍格上的小塊玻璃。戰國早期的玻璃器數量有所增加,仍以蜻蜓眼等小型珠飾為主。

戰國中晚期玻璃器的數量及品種增加,除了珠、管小型裝飾品外,增添了璧、劍飾、印章等典型中國式樣的玻璃器,這個時期一般的士和庶民也可以用玻璃器隨葬。

(3)中國透明玻璃發明擴展閱讀: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號楚墓出土的一把保存完好的青銅劍,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在此劍劍格的兩面鑲嵌了玻璃和綠松石,其中鑲嵌的玻璃塊僅存兩塊,呈淺藍色,半透明,內含較多小氣泡。兩塊玻璃形狀不同,一塊呈球冠形,另一塊形狀不規則,直徑都不足一厘米。

劍身上有八字鳥篆錯金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銓(劍)」,越王勾踐是春秋末越國的君王,在位之年為公元前497年至前465年,由此推斷越王勾踐劍上的玻璃製造年代不晚於春秋末年。解劍身上的兩塊小小藍色玻璃,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真正玻璃。

經科學測試和分析,越王勾踐上的玻璃主要成分為鉀鈣硅酸鹽,這種化學成分的玻璃是在古埃及和古巴比倫地區所沒有的,而中國原始瓷在燒成時溫度過高而流下來形成的透明釉滴,其成分恰是鉀鈣硅酸鹽,這種釉滴已是玻璃態物質,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古玻璃。

也由此可見,中國長江流域最早的古玻璃制備技術可能從原始瓷釉技術演變而來。

④ 玻璃是哪個國家發明的中國什麼時候開始廣泛使用玻璃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雍正年間,廣州的對外貿易日漸繁榮。每年夏秋之際,計有進二十條西洋貿易大船到港,分別來自英國、法國、荷蘭,奧地利和瑞典。這些大船前來購買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雖然船上帶來的基本上都是白銀,一般是三至五噸重的西班牙銀幣,但是也有一些西洋物產,比如呢絨,鍾表等,其中有一樣比較特別的物產,就是玻璃。

(4)中國透明玻璃發明擴展閱讀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普通玻璃的化學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復鹽,是一種無規則結構的非晶態固體。廣泛應用於建築物,用來隔風透光,屬於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屬的氧化物或者鹽類而顯現出顏色的有色玻璃,和通過物理或者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鋼化玻璃等。有時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稱作有機玻璃。

⑤ 中國使用透明玻璃做窗戶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使用透明玻璃做窗戶是在清朝雍正年間。

1、由廣州十三行進口外國貿易商品時傳入內的,當時由於運容輸條件的限制,只有王侯將相級別的人物才能用的起。

2、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清朝末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我國正式開始生產玻璃,到這時,玻璃製造業才正式在中國紮根,玻璃窗也是由此時正式生產。

⑥ 玻璃是怎樣發明的

玻璃,古稱「玻瓈」、「頗黎」、「水玉」。1964年在河南洛陽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發現有白色料珠,1975年在陝西寶雞西周墓葬中出土有上千件玻璃管、珠,經鑒定,這是一種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分屬兩個不同的玻璃系統,說明我國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時代,就已開始製造玻璃了,它的發現,也改變了中國玻璃是西方傳入的傳統說法。

戰國至秦漢時期,玻璃製造業進一步發展。品種增加,有藍、綠、翠綠、黑等單色玻璃,有俗稱「蜻蜒眼」的多色玻璃珠。三國以後,玻璃製造方法一度失傳。北魏時,大月氏商人曾到山西大同傳授燒制玻璃的技術。隋初,何稠又參照製造瓷器的工藝,重新製成綠色透明玻璃。自後至清朝,玻璃製造技術都在不斷進步。

1291年左右,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義大利人為了把持玻璃製造技術的先進程度,甚至把全國的玻璃工匠都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並且讓他們的一生就在這座孤島上度過。

1688年,一名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告別了奢侈品的時代,走進了千家萬戶。

我們現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純鹼、以及石灰石等材料經高溫製成的。玻璃從製造材料上可以簡單進行劃分,有石英玻璃、硅酸鹽玻璃、鈉鈣玻璃、氟化物玻璃等。我們常說的玻璃其實就是硅酸鹽玻璃。現在玻璃已經被廣泛用於建築、日用、醫療、化學、電子、儀表、核工程等領域。

⑦ 中國人為什麼沒發明玻璃

古中國有玻璃,但和西方(埃及發明的)玻璃材料和工藝不大一樣。因為混有內各種雜質,容是彩色玻璃,也很廣泛地應用在手工藝上。古代還有用玻璃假冒寶石水晶的。只是那時候無色的玻璃很難製造,不能大規模生產,價值不菲。這一時期東西方其實差不多。近代的高純度硅基玻璃(無色透明)也是西方工業化之後才普及到日常中的,所以人們誤以為玻璃是舶來品。

⑧ 玻璃誰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公元12世紀,出現了商品玻璃,並開始成為工業材料。18世紀,為適應制望遠鏡的需要,制出光學玻璃。1874年,比利時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玻璃是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一般是用多種無機礦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鋇、石灰石、長石、純鹼等)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輔助原料製成的。它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8)中國透明玻璃發明擴展閱讀:

玻璃的性質:

1、無固定熔點

因為玻璃是混合物,非晶體,所以無固定熔沸點。玻璃由固體轉變為液體是一定溫度區域(即軟化溫度范圍)內進行的,它與結晶物質不同,沒有固定的熔點。軟化溫度范圍Tg~T1,Tg為轉變溫度,T1為液相線溫度,對應的黏度分別為1013.4 dPa·s、104~6dPa·s。

2、亞穩性

玻璃態物質一般是由熔融體快速冷卻而得到,從熔融態向玻璃態轉變時,冷卻過程中黏度急劇增大,質點來不及做有規則排列而形成晶體,沒有釋出結晶潛熱。

3、漸變性可逆性

玻璃態物質從熔融態到固體狀態的過程是漸變的,其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也是連續的和漸變的。這與熔體的結晶過程明顯不同,結晶過程必然出現新相,在結晶溫度點附近,許多性質會發生突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玻璃

⑨ 玻璃是哪一國發明的

玻璃的發明故事
關於玻璃——這一現代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建築材料的發明過程,有一段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一艘腓尼基人的大商船來到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河口,船上裝了許多天然蘇打晶體。由於船員們對於這裏海水漲落的規律並不了解,當大船走到離河口不遠的一片沙洲時,便擱淺了。

被困在船上的腓尼基人索性跳下大船,奔向這片美麗的沙洲,一邊盡情嬉戲,一邊等候漲潮後繼續行船。中午到了,他們決定在沙洲上支鍋做飯。可是沙洲上到處是軟軟的細沙,竟找不到可以支鍋的石塊。有人突然想起船上裝的天然結晶蘇打,於是大家一起動手,搬來幾十塊壘起鍋灶,然後架起木柴燃了起來飯很快做好了。當他們吃完飯收拾餐具准備回船時,突然發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只見鍋下沙子上有種東西晶瑩發光。大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以為發現了寶貝,就把它收藏了起來。其實,這是在燒火做飯時,支著鍋的蘇打塊在高溫下和地上的石英砂發生了化學反應,形成了玻璃。

聰明的腓尼基人意外地發現這個秘密後,很快就學會了製作方法,他們先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攪拌在一起,然後用特製的爐子把它們熔化,再把玻璃液製成大大小小的玻璃珠這些好看的珠子很快就受到外國人的歡迎,一些有錢人甚至用黃金和珠寶來兌換,腓尼基人由此發了大財。

當然,這個故事是否真實可信,難以考證,但實際上,早在公元前2000年,美索不達米亞人就已開始生產簡單的玻璃製品了,而真正的玻璃器皿則是於公元前1500年在埃及出現的。公元前4世紀,羅馬人把玻璃用在門窗上。1291年,義大利成了製造玻璃的強國,這時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相當發達。玻璃真正成為生活中的用品是在1688年,一個叫納夫的人製造出大塊玻璃,使玻璃走進普通的百姓家。

⑩ 玻璃是哪國人發明的

世界最早的玻璃製造者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現與使用在人類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專歷史,從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屬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跡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大約在4世紀,古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到1291年,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1688年,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從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10)中國透明玻璃發明擴展閱讀

幾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玻璃是綠色的,是無法改變的。後來發現綠色來自原料中少量的鐵,二價鐵的化合物使得玻璃顯綠色。

在加入二氧化錳以後,原來的二價鐵變成三價鐵顯黃色,而四價錳被還原成三價錳呈紫色。光學上,黃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補,混合在一起成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

不過若干年後,三價錳被空氣繼續氧化,黃色會逐漸增強,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會略微帶點黃色。

閱讀全文

與中國透明玻璃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