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科學發明王人物介紹

科學發明王人物介紹

發布時間:2021-06-11 22:41:31

A. 愛迪生簡介

簡介: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ThomasAlva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逝世於美國新澤西州西奧蘭治。

發明家、企業家。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

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愛迪生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9名。

坦然面對身邊的一切,樂觀對待人生直至死亡,這是愛迪生一生的態度。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他除了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

愛迪生在84年的生命中有那麼多發明,一直持之以恆、專心致志的為發明,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創作和真知灼見,他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1)科學發明王人物介紹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1、留聲機

1877年,愛迪生發現電話傳話器里的膜板隨著說話聲會引起振動的現象,便拿短針作了試驗,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說話的快慢高低能使短針產生相應的不同顫動。那麼,反過來,這種顫動也一定能發出原先的說話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聲音重發的問題。

8月15日,愛迪生讓助手按圖樣制出一台由大圓筒、曲柄、受話機和膜板組成的「怪機器」,製成之後,愛迪生取出一張錫箔,卷在刻有螺旋槽紋的金屬圓筒上,讓針的一頭輕擦著錫箔轉動。

另一頭和受話機連接,然後愛迪生搖動曲柄,對著受話機唱歌,之後把針又放回原處,再搖動曲柄,接著機器就回放出愛迪生的聲音。12月,愛迪生公開展示這台「錫箔筒式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2、電燈

與人們通常的認識恰恰相反,最初電燈的發明者不是愛迪生,愛迪生是改進了電燈。早在1801年,英國一位名叫漢弗里·戴維的化學家就在實驗室中用鉑絲通電發光;1810年,他又發明了用兩根通電碳棒之間發生的電弧而照明的「電燭」,這算是是電燈的最早雛形。

另一位英國電技工程師約瑟夫·斯旺經過近30年的研究,於1878年12月製成了以碳絲通電發光的真空燈泡。

當年有關斯旺的電燈泡的報道給了愛迪生以很大啟發。1879年10月,愛迪生終於成功製成了以碳化纖維作為燈絲的白熾燈泡,稱之為「碳化棉絲白熾燈」,隨後大量投產,並成立公司設立發電站和輸電網等相應基礎設施,很快使電燈在美國被普遍使用。

期間,他不斷改進技術,最終確定以鎢絲作為燈絲,稱之為「鎢絲燈」,並定型使用至今,愛迪生也由此成為公認的電燈發明者。

B. 特斯拉的人物簡介

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奧地利帝國-克羅埃西亞自治王國的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電機工程師、化學家和未來學家。

被認為是電力商業化的重要推動者,並因主要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系統而最為人知。在邁克爾·法拉第發現的電磁場理論的基礎上,特斯拉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的發明。他的多項相關的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

在贏得著名的19世紀80年代的「電流戰爭」及在1894年成功進行短波無線通信試驗之後,特斯拉被認為是當時美國最偉大的電機工程師之一。

他的許多發現被認為是具有開創性的,是電機工程學的先驅。1891年,特斯拉在成功試驗了把電力以無線能量傳輸的形式送到了目標用電器之後,致力於商業化的洲際電力無線輸送,並且以此設想建造了半成品 -沃登克里弗塔。

於20世紀30年代,特斯拉這時接近生命的尾聲階段。特斯拉一度變得深居簡出,足不出戶,獨居於紐約市的Wyndham New Yorker Hotel 3327房間之中,偶爾才會向新聞界發表一些不同尋常的聲明。

因為他舉止怪異,特斯拉被普遍認為是「瘋狂科學家」的原型。他對於金錢和法律事務之不在乎亦是其一生之致命傷。數家電子公司(今日美國電子業龍頭的前身)聯合派出一群能言善道的律師,奪走了他大部分的專利。

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窮困潦倒中過世。去世之後,特斯拉的成就並不太為當時的人所知,到了20世紀90年代,他的成就才出現在世人面前,並被世人認可。

在2005年,他被電視節目「最偉大的美國人」(美國在線和探索頻道共同開展)列為前100名,這張名單是由公眾投票產生。

在現代社會中處處可見特斯拉的遺產。 撇開他在電磁學和工程上的成就,陰謀論作家Robert Lomas認為特斯拉對機器人、彈道學、信息學、核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上等各種領域有貢獻。許多他的成就已伴隨著一些爭議被應用,去支持著許多的非主流科學,如幽浮理論。

Robert Lomas視他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國際單位制中的,用來衡量磁感應強度(也作磁通量密度)的單位,是以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符號T(由國際度量衡大會在1960年確立)。

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有一座國際機場(即貝爾格萊德尼古拉·特斯拉機場)以他的名字命名。塞爾維亞紙幣上至今有他的頭像。


(2)科學發明王人物介紹擴展閱讀:

在19世紀90年代,發生了著名的交流電與直流電之戰,使得兩大電力巨頭捲入了這場「電流大戰」。托馬斯•愛迪生支持的直流電被尼古拉•特斯拉支持的交流電所威脅。為了敗壞交流電的名聲,愛迪生採取了一些手段誤導大眾,他不惜用交流電來電死一頭大象,以此來告訴世人交流電的致命性危險。

然而,這個並沒有影響到特斯拉想要推廣更為廉價且高效的電能的夢想。最終,特斯拉的夢想實現了,交流電占據了主導地位,統治了一個世紀,不管是家庭還是辦公室都是使用交流電。

嚴格說起來,與其稱愛迪生為科學家,不如說他是位精明的生意人,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對電燈的推廣與應用,讓電快速普及到百姓生活中,可惜的是愛迪生為了利益,不斷打壓、迫害競爭對手的行為令人不齒,更因此被後人冠上奸商的名號。

愛迪生和特斯拉的恩怨要從1880年說起,當年愛迪生發明了直流電,兩年後,特斯拉發明了交流電,當時還是愛迪生公司職員的特斯拉向愛迪生提出,交流電才是人類的未來,但愛迪生因為在直流電上已付出龐大的投資,使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特斯拉的建議。

不過最關鍵的原因是愛迪生曾經交給特斯拉一項任務,要他改進馬達和發動機性能,並承諾如果特斯拉改進成功,將支付5萬美元的酬勞(當時的5萬美元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100萬美元)。

特斯拉經過一番努力後終於做到了,但愛迪生藉此機會佔有特斯拉的24項發明專利之後,居然稱5萬美元只是一個「美式笑話」,就連後來特斯拉希望將自己的周薪由原本的18美元提高到25美元,同樣遭到拒絕。

於是特斯拉憤而辭職,並得到威斯汀豪斯創辦的西屋電氣支持,自此揭開了這場電流大戰的序幕。這段精彩的故事也吸引好萊塢將它拍成電影《電力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尼古拉·特斯拉(塞爾維亞裔美籍科學家)

C. 科學家的事跡

科學家的故事一:金冠之謎

國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

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喊著「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科學家的故事二:巧算燈泡容積

一天,發明家愛迪生把一隻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系畢業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

阿普頓拿著燈炮琢磨了好長時間,於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陣,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了許多道算式,算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

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的上帝: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他在燈泡里倒滿了水遞給阿普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里,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於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來。

科學家的故事三:迷路的人

有一天明文全球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回家時,邊走邊想問題,不知不覺走道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當地發現自己迷了路時,想問別人,卻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

幸好他還記得他的辦公室的電話號碼,就往辦公室打了一個電話,他怕秘書笑話,就假裝別人詢問:「請問,愛因斯坦的家住在哪裡?」秘書沒有聽出是愛因斯坦的聲音,就說:「對不起,愛因斯坦博士不願別人打擾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

這時愛因斯坦不得不說:「我就是愛因斯坦呀。」他的話使秘書大吃一驚。

無獨有偶。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也發生過類似的事。

巴爾扎克常常外出散步。有一次他怕有人找他,臨出門時在大門上寫上了幾個字:「巴爾扎克先生不在家,請來訪者下午來。」

他一邊散步一邊構思小說,幾個小時後他餓了,就開始往家裡走,突然發現大門上的字,他十分遺憾的嘆了一口氣說:「原來巴爾扎克先生不在家呀。」說完他掉頭又往回走,繼續構思他的小說。

一個是大科學家,一個是大文學家,為什麼有時連自己家也不知道呢?其實仔細分析一下,並不奇怪。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一個人嫉妒迷戀於某件事時,在他的腦部神經中樞產生了一個極大的興奮點,其他的一切都暫時被抑制住了。

他此時已進入忘我的境地,除了它所思考的問題,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們暫時忘記自己的家庭住址是完全可能的。他們的這種『迷戀』狀態,正是他們的創造精神達到高峰的體現。

科學家的故事四:不近人情的人

如果你家有客人來訪,你去不請他坐下,讓他干站著,那肯定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人家會說你不懂人情。然而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兩次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個「不近人情」的人。

居里夫人和她丈夫居里先生為了從事科學研究,謝絕一起應酬,常常是幾十天關在屋內不出門。有時他們忘了做飯,就吃胡蘿卜充飢。居里夫婦雖然是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家裡卻很窮。有一天,他們收到爸爸的來信,問他們要添置什麼傢具。

居里先生說:「我們只有兩把椅子。客人來了也沒有地方坐,再添一把椅子吧。」

居里夫人說:「可是他們一坐下來就不想走啦」。於是兩人商定,為了不留客人佔用他們的科研時間,一把椅子也不添。

你看,這多麼不近人情!然而,會有比他們更不近人情的,客人來了,連門也不讓進。俄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在創作時就是如此。

有一次,柴可夫斯基正在伏案搞創作,門鈴急促的響了起來,僕人進來通報:「先生,有一位紳士來訪。」

柴可夫斯基頭也不太地說:「請你告訴他,我正在工作,不想見任何人。」

僕人說:「那是一位社會名流,不見怕有時您的身份。」

柴可夫斯基埋頭創作,沒理僕人。但門鈴仍然響個不停。柴可夫斯基不得不停下工作,皺著眉頭去開門。

門口果然站著一位穿著體面的紳士:「請問,柴可夫斯基先生在家嗎?」

原來此人不認識他。柴可夫斯基立即說:「不在。」

紳士說:「我已經多次來訪,都沒有遇著。您能告訴我,他什麼時候在嗎?」

「很難說。」柴可夫斯基冷冷地說。客人走了,柴可夫斯基趕緊關上門,又埋頭創作了。

居里夫人和柴可夫斯基這樣的人,看起來的確有點不近人情,但這也正是他們的偉大之處。

科學家的故事五:失蹤的新郎

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巴斯德熱衷於搞實驗,在生活上總是顛三倒四,起居失常,人們稱它為瘋子。「瘋子」巴斯德結婚那天,家裡賓客盈門。

新娘瑪麗小姐在父母的陪同下早早來到舉行婚禮的教堂。當牧師宣布儀式開始後,大家的眼光都閃出個問號,怎麼不見新郎的影子呢?

人們四下尋找,都失望而歸。瑪麗小姐受到這樣的冷遇,傷心地哭起來。最後還是巴斯德的一位好朋友在實驗室里找到了他。原來巴斯的正在進行一項實驗,朋友問他:「喂,難道你忘了今天是什麼日子?」

巴斯德回答道:「絕對沒有忘,先生。可是我不能中斷我的實驗,你看,他就要成功了。」這樣,一直到實驗結束,他才跑者感到結婚大廳,甚至連衣服都沒來得及換。瑪麗小姐雖然感到傷心,但他不正是因為愛慕巴斯德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才決心嫁給他的嗎?所以他原諒了自己的丈夫。

科學家的故事六:堅持回國

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並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

但海軍部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海軍部所屬單位任職便成為美國政府的公務員,外籍人員須加入美國籍才能參加。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三條件:第一,不加入美國籍;第二,只承擔臨時性的研究任務;第三,可以隨時離去。

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

科學家的故事七:不顧安危

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創始人錢三強,1937年赴法國留學研究原子理論,被小居里夫婦認為他是最優秀的科研人員。1948年,錢三強和夫人何澤慧提出回國,導師和同事們都再三勸說、挽留。

國民黨政府駐法大使惡狠狠地威脅說:「看他能上得了大陸的岸,那才怪呢!」這意思很明白。如果錢三強堅持要回祖國,國民黨特務就會在半路上下毒手。

錢三強不顧個人安危,置生死於不顧,與夫人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果斷而機智地回到祖國懷抱,為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核彈之父」。

D. 科學實驗王的人物介紹

范小宇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生日:3.21
喜歡的人:羅心怡
黎明小學學生,加入實驗社,一個不懂科學的外行人,因為喜愛心怡的關系,而加入了黎明小學實驗社。總是想盡各種辦法打工賺錢。似乎柯有學老師最看中他。他的無厘頭的行為,總是讓江士元反感。但是偶爾會急中生智或是發現了事情的關鍵。在第二集,因為說林小倩是「弱女子」而被她喜歡。在第十五集才知道林小倩喜歡他,原本打算用實驗告訴小倩他的想法,沒想到使小倩更加喜歡他。在第十七集里因為乙醚事件燒到頭發而換了發型,在第十八集中急中生智,危機時刻救了許大弘,又在二十二冊里救了田在遠。
江士元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生日:6.7
喜歡的人:暫無 (後期可能為羅心怡或江瑞娜)
維持全國成績前十學生,化學天才,物理領域強者,英語極好。有著冷靜的思維模式,是實驗社必不可少的領導人物。被迫加入實驗社,是明星企業董事長獨生子。有著帥氣的外表和聰明的頭腦,因此被許多女生追隨(包括心怡,瑞娜,小瑛),有粉絲後援會。一開始是個極度冰冷的人,看不慣范小宇所作所為,也始終與其他人保持距離。但漸漸的與實驗社相處而恢復本性。有眩暈症,,對200餘種物質嚴重的過敏,常常昏倒。和江瑞娜、許大弘是兒時玩伴。小時後養的土撥鼠皮皮因為實驗中意外身亡,但愛解剖的瑞娜和許大弘瞞著士元偷走了遺體去解剖,發現後,瑞娜惡言「你不給我們解剖就是假實驗」,導致之後離開了他們,並多年未碰過實驗。但是心目中一直把許大弘等人認定為朋友,在十冊里與瑞娜冰釋前嫌,並在25冊里主動伸手與許大弘和解。是治癒系,在社友們有知識危機時如天使般出現解救他們 。
羅心怡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實驗社
性別:女
喜歡的人:江士元
黎明小學學生,加入實驗社,喜歡士元。是個可愛善良的女孩,但也因此被瑞娜利用。被范小宇喜歡,但是直到第十六集才得知。和士元同一個補習班,也上過艾力克的實驗課。在第七集選擇艾力克為他的實驗夥伴,被艾力克利用,接受他暫時當男朋友。第九集因為被瑞娜陷害,導致停賽一場,失落情緒因為范小宇的鼓勵而振作。在得知小倩喜歡小宇,就全力想湊合兩人。
何聰明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喜歡的人:林小倩
黎明小學學生,加入實驗社(也和校長陷害士元加入)。擅長作筆記,在比賽時的職責是寫報告書。在第三集,因為一場誤會而以為小倩是和他告白,之後又因為跆拳道社隊長安排而決心要和小倩告白。但在第八集知道真相,使他心碎不已,卻始終不放棄。雖然搜集了很多知識,但有時無法運用,於是決定改變。最後不僅是書面知識,連影片都能靈活運用。
林小倩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跆拳道社
性別:女
喜歡的人:范小宇
黎明小學跆拳道社主將,表現與實力都很出色。從第二集開始,喜歡上小宇。第三集原本要和小宇告白,卻因為拿下眼鏡看不清楚,把聰明看成小宇,造成更多誤會。被何聰明和田在遠同時喜歡。第十一集得知小宇喜歡心怡,但仍不打算放棄。在第十五集和小宇告白,並把比賽得到的獎牌送給小宇。第十七集她把比賽的獎金來買瑞士刀送給小宇,但被小宇誤以為是心怡送的,但在二十四集讓小宇發現真相。
柯有學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黎明小學實驗社指導老師,以前曾是艾力克的老師。總是在實驗社有危機時默默的指引,並也教導他們實驗以外待人接物的為人處事。他的老師是艾力克的奶奶。由於太陽小學校長的卑鄙手段,而在與太陽小學的比賽中藏身於世界微生物研究所,導致黎明小學精神恍惚輸了比賽,但在二十二冊里意識到他不能離開。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
許大弘
所屬單位:太陽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太陽小學實驗社成員,與士元,瑞娜是兒時玩伴。常用貶低的字眼再次強調士元與小宇的差距。因小時溺水事件影響,有恐高症和幽閉恐懼症,只要在水裡或在窄小空間內就感到不安。在聯想校長的卑鄙手段和小宇的救命之恩後愧疚不已,但沒有絲毫的表現。二十三冊里被迫接下士元的挑戰書,卻以17比35完敗,從小就一心想戰勝士元卻未成功過。認為他改變了好多次,兩人已不再是朋友,而忘記了士元一直沒有變過。在全國大賽結束之時握住士元伸出的手與他言和。
裴宥莉(裴艾莉)
所屬單位:太陽小學廣播社
性別:女
太陽小學廣播社,擅長搜集資料,常和何聰明交換資料。采訪艾力克得到確切而令人震驚的消息。告知心怡士元的病情,但是也不小心被大田小學的人聽到,用來作弊,一個無敵八卦的狗仔記者,一直想采訪士元卻從未成功,二十五集情急之下抱住士元惹士元發怒。
艾力克·伍德
所屬單位:大星小學實驗社【後離開
性別:男
生日:7.2
大星小學實驗社成員,是孤兒,被收養。第五集千里迢迢從英國來找柯有學老師。第七集,去心怡的補習班當老師,被許多女學生喜歡。曾為了報復小宇在第七、八集利用心怡。為了勸老師而回韓國,但總是無法勸走已經決定陪伴黎明國小學的老師。第十二集,為了報復他們而不回英國看已病危奶奶,帶領著大星小學要和黎明小學一決勝負,並在全國大賽里獲季軍。最終領悟老師並未拋棄他,在二十五冊里回了英國。
羅敏(羅民、拉敏)
所屬單位:大星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大星小學實驗社成員,常常變魔術逗大家(不過常惹來人家罵)。在第十七集被范小宇誤會在欺負心怡。和范小宇有著相似的性格。並在第十八集和小宇成了朋友。
江瑞娜(李瑞娜)
所屬單位:大英小學實驗社【後回德國代表德國隊晉級奧林匹克大賽】
性別:女
喜歡的人:江士元 (後期可能為馬克斯)
去德國留學,士元的青梅竹馬,兩人似乎兩小無猜。第四集時出場,隸屬於大英國小實驗社。因為土撥鼠事件而與士元關系破裂,但是為了讓士元回心轉意,用了許多手段(大多是打擊心怡),在第十集兩人合好如初,瑞娜自己回到德國,但在二十七冊里相見。
陳小瑛
所屬單位:大英小學
性別:女
大英小學實驗社成員,心怡在補習班的好朋友,是士元粉絲團的一員,不過也迷戀艾力克,很討厭瑞娜。
田在遠
所屬單位:未來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喜歡的人:林小倩
曾是大田小學實驗社主將,但在奧林匹亞賽敗北後而轉學到未來小學。喜歡林小倩,和她是飛翔幼兒園同學。總是有股黑暗氣息,並躲在樹叢里偷窺別人,後把小宇當作恩人決定以後再也不跟小宇說敬語。
陳寬宏
所屬單位:高王小學發明社
性別:男
高手小學發明社成員,因學校沒有實驗社而代替去比賽。第二集,常常用滑板當交通工具。對力十分了解。第五集,放棄全國大賽資格,去參加奧林匹亞比賽。(2012年10月出版《科學發明王》為主角)
鄭安迪
所屬單位:大海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大海小學實驗社主將,在精英院與士元碰面。有種高傲的感覺,常常帶著耳機。在第九集和十一集輸給了黎明小學。
劉禎(劉真)
所屬單位:九萬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九萬小學實驗社的成員,在精英院與士元碰面。曾以簡訊提醒士元要小心應戰。之後成了范小宇的朋友。在第十六集被黎明小學打敗。 黎明小學校長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
性別:男
和太陽小學校長(以前可能是)好朋友,也是敵人。喜歡做宣傳,例如實驗社社服(第二集出現過)、穿的白袍上的圖案,還有禮物雨傘,都有著校長的大頭貼。
太陽小學校長
所屬單位:太陽小學
性別:男
喜歡嘲笑黎明小學校長。在第十五集發現黎明小學真正的力量後,想要設計害黎明小學實驗社,在第十七集把碘化鉀換成乙醚,害范小宇失去意識,有是柯老師辭職事件里最大的幕後推手。
跆拳道社社長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跆拳道社
性別:男
屬於黎明小學。知道小倩喜歡小宇後,一直想盡方法讓小宇加入跆拳道社,但就是無法成功。之後就騙小倩說聰明送的東西是小宇送的,之後發現事態嚴重,跟小倩說出真相(對話被聰明聽到)。
太陽小學實驗社老師
所屬單位:太陽小學實驗社
性別:男
在第一集自稱「打火英雄」,試著用滅火器撲滅火勢卻不會用,結果噴到太陽國小校長。
黎明小學體育老師
所屬單位:黎明小學
性別:男
專長是抓遲到的學生、天下無敵K頭功。
送報社老爺爺
所屬單位:xx時報送報社
性別:男
第五集初初登場
無論是下雨或下雪,總是能夠在正確時間內送完302份報紙。
碼頭小學實驗社
在第三集和黎明小學比賽,最後贏了。
中庸小學實驗社
第三集初登場
在和黎明小學對決時(沒有士元),因實驗老師作弊,被取消資格。
金石小學實驗社
在第五集與黎明小學同分戰敗,因高手小學棄權,所以再和黎明小學對決,以4比1敗給黎明小學。
大田小學實驗社
自從田在遠走後,實力迅速衰退。以作弊方式取勝,在第十三集,故意用吃過水蜜桃的手握有嚴重過敏的士元,讓士元過敏病發昏倒。最後還是以22比24.5敗給黎明小學。
廣野國小實驗社
和太陽小學比最後淘汰賽,最後敗給太陽小學。
德國實驗社代表團(初登場:26話)
江瑞娜
馬克斯:德國實驗社代表團的高手,擅長手球。 喜歡的人:可能為江瑞娜
蘇菲:德國實驗社代表團成員 興趣高雅 喜歡在瓷器上作畫
班:德國實驗社代表團成員 只要拿到小提琴就變了一個人 完全沉醉在音樂里 能看穿江瑞娜心思的朋友。

E. 有沒有20個科學家的簡歷,(每篇字數在300字左右)。

1、張衡:張衡,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誕生於南陽郡西鄂縣石橋鎮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張堪是地方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張衡幼年時候,家境已經衰落,有時還要靠親友的接濟。 正是這種貧困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到社會下層的勞動群眾和一些生產、生活實際,從而給他後來的科學創造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20世紀中國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是:「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 後世稱張衡為「科聖」。
2、沈括: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 沈括像
[1],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 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葯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沈括自幼對天文、地理等有著濃厚的興趣,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少年時代他隨做泉州州官的父親在福建泉州居住多年,當時的一些見聞,均收入《夢溪筆談》。在天文學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經製造過我國古代觀測天文的主要儀器——渾天儀;表示太陽影子 地磁偏角示意圖
的景表等。為了測得北極星准確位置,他連續三個月,每天用渾天儀觀測北極星位置,把初夜、中夜、後夜所見到的北極星方位,分別畫於圖上,經過精心研究,最後得出北極星與北極距三度。這一科學根據在《夢溪筆談》中有詳細的記載。《夢溪筆談》中還記載了沈括在數學方面的貢獻,他發展了《九章算術》以來的等差級數,創造了新的高等級數求和法——隙積數。幾何學中,他發明了會圓術,即從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高度來求弓形底和弓形弧的方法。為此日本數學家三上義夫曾給予沈括以極高的評價。 《宋史·沈括傳》稱他「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音樂、醫葯、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和「中國科技史上的的里程碑」。 1979年7月1日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該台在1964年發現的一顆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 他在網路全書《夢溪筆談》中,是第一個人把歷史上沿用的石漆、石脂水、火油、猛火油等名稱統一命名為石油,並對石油作了極為詳細的論述。 曾被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3、郭守敬:郭守敬幼承祖父郭榮家學,攻研天文、算學、水利。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 郭守敬
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臨安,在統一前夕,命令制訂新歷法,由張文謙等主持成立新的治歷機構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負責,郭守敬輔助。在學術上則王恂主推算,郭主制儀和觀測。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稱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當時,有楊恭懿等來參予共事。經過四年努力,終於在至元十七年編出新歷,經忽必烈定名為《授時歷》。 《授時歷》是中國古代一部很精良的歷法。王恂、郭守敬等人曾研究分析漢代以來的四十多家歷法,吸取各歷之長,力主制歷應「明歷之理」(王恂)和「歷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郭守敬),採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態度,取得許多重要成就。 郭守敬和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
郭守敬(12張)制出我國古代最先進、施行最久的歷法《授時歷》。為了編歷,他創制和改進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仰儀、立運儀、景符、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二十七個觀測站,進行了大規模的「四海測量」,測出的北極出地高度平均誤差只有0.35;新測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誤差還不到5';測定了黃赤交角新值,誤差僅1'多;取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今通行的公歷值完全一致。為紀念郭守敬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制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值一樣。
4、牛頓:牛頓(Sir Isaac NewtonFRS, 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是一位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煉金術士。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
牛頓像(21張)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從而消除了對太陽中心說的最後一絲疑慮,並推動了科學革命。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之原理。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並基於對三棱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作出了貢獻。在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進行了一場「誰是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的民意調查,牛頓被認為比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更具影響力。
5、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於波蘭。她是法國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 她被人稱為「鐳的母親」「放射性元素的母親」,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研究鐳的過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個月才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的鐳。但在其中年時期,丈夫不幸喪生在馬車的車輪底下。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所以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中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她能說出世上每克鐳的所在地,這是她最傑出的地方。1934年她因白血病逝世。直到她死後40年,在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鐳射線在不斷釋放。
6、愛迪生:
愛迪生(1847~1931)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為「世界發明大王」。他除了在留聲機、電燈、電報、電影等方面的發明和貢獻以外,在礦業、建築業、化工等領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創造和真知灼見。愛迪生及公司員工一生共有約兩千項創造發明,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愛迪生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企業家,1879年,愛迪生創辦「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熾燈上市銷售,1890年,愛迪生已經將其各種業務組建成為愛迪生通用電器公司。1891年,愛迪生的細燈絲、高真空白熾燈泡獲得專利。1892年,湯姆·休斯頓公司與愛迪生電力照明公司合並成立了通用電氣公司,開始了通用電氣在電器領域長達一個世紀的統治地位。 愛迪生同時被譽為「光明之父」「現實中的普羅米修斯」「發明大王」,他擁有白熾燈、留聲機、碳粒電話筒和電影放映機等兩千多項發明專利權
7、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照片(20張)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十大傑出物理學家之一,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在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志擔任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洪堡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 有一句熟悉的格言是:「任何事都是相對的。」但愛因斯坦的理論不是這一哲學式陳詞濫調的重復,而更是一種精確的用數學表述的方法。此方法中,科學的度量是相對的。顯而易見,對於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依賴於觀測者本身。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大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 他的廣義相對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有很大的影響。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堅守著「上帝不擲骰子」的量子論詮釋(微粒子振動與平動的矢量和)的決定論陣地,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 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水星近日點的進動(這是牛頓引力理論無法解釋的),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2009年10月4日,諾貝爾基金會評選「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為諾貝爾獎百餘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者之一。
8、達爾文: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2.12—1882.4.19),英國生物學家,生物進化論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英國派遣的環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在動植物和地質方面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經過綜合探討,形成了生物進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動當時學術界的《物種起源》。書中用大量資料證明了所有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創造的,而是在遺傳、變異、生存斗爭中和自然選擇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不斷發展變化的,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唯心的「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 他所提出的天擇與性擇,在目前的生命科學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論。除了生物學之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以及哲學來說也相當重要。1859年,《物種起源》一書問世,初版1250冊當天即告售罄。以後達爾文費了二十年的時間搜集資料,以充實他的物種通過自然選擇進化的學說,並闡述其後果和意義。 作為一個不求功名但具創造性氣質的人,達爾文迴避了對其理論的爭議。當宗教狂熱者攻擊進化論與《聖經》的創世說相違背時,達爾文為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寫了另外幾本書。《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一書報告了人類自較低的生命形式進化而來的證據,報告了動物和人類心理過程相似性的證據,還報告了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證據。
9、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25日-1642[1])是近代實驗物理學的開拓者,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 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士。恩格斯稱他是「不管有何障礙,都能不顧一切而打破舊說,創立新說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歷史上他首先提出並證明了同物質同形狀的兩個重量不同的物體下降速度一樣快,他反對教會的陳規舊俗,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亞里士多德諸多觀點。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現代觀測天文學之父」 、「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之父」 及「現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球同時落地」的著名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1609年,伽利略創制了天文望遠鏡(後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並用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並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藉助於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後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恆星組成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伽利略為牛頓的牛頓運動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啟示。
10、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母親是以發現淋巴管而成為著名的瑞典博物學家——魯德貝克的後裔(yì)。他從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那裡學習了工程學的基礎,也像父親一樣具有發明的才能。諾貝爾的父親伊曼紐爾·諾貝爾是位發明家,在俄國擁有大型機械工廠,1840—1859年其父在聖彼得堡從事大規模水雷生產,這些水雷及其他武器曾用於克里米亞戰爭。他發明了家用取暖的鍋爐系統、設計了一種製造木輪的機器、設計製造了大鍛錘、改造了工廠設備。1853年5月,沙皇尼古拉一世為了表彰伊曼紐爾·諾貝爾的功績,破例授予他勛章。在父親永不停息的創造精神影響和引導下,諾貝爾走上了光輝燦爛的科學發明道路。
諾貝爾一家於1842年離開斯德哥爾摩同當時正在聖彼得堡的父親相團聚。他的299種發明專利中有129種發明是關於炸葯的,所以諾貝爾被稱為炸葯大王。 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忍受著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兩句名言:「我更關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紀念碑的形式對死者的緬懷」、「我看不出我應得到任何榮譽,我對此也沒有興趣」。多麼質朴無華的語言!卻道出了真諦。奢華的語言,包裹著華麗外衣的語言,有時候是不管用的。
11、錢學森(1911.12.11-2009.10.31),男,漢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享譽海內外的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之一。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錢學森1923年9月進入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學習,1934年6月考取清華大學第二屆公費留學生,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36年9月轉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成為世界著名空氣動力學教授馮·卡門的學生,並很快成為馮卡門最得意的弟子。先後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並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近似」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50年,錢學森同志爭取回歸祖國,而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錢學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國政府迫害,遭到軟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不惜釋放15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高級將領作為交換,錢學森同志終於沖破種種阻力回到了祖國,自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12、門捷列夫:1834年2月7日生於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1907年2月2日卒於彼得堡(今聖彼得堡) 。1848年入彼得堡專科學校,1850年入彼得堡師范學院學習化學,1855年取得教師資格,並獲金質獎章,畢業後任敖德薩中學教師。1856年獲化學高等學位,1857年首次取得大學職位,任彼得堡大學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國海德堡大學深造。1860年參加了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國際化學家代表大會。1861年回彼得堡從事科學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藝學院教授,1864年,門捷列夫任技術專科學校化學教授,1865年獲化學博士學位。1866年任彼得堡大學普通化學教授,1867年任化學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長。1890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外國會員。1907年2月2日,這位享有世界盛譽的俄國化學家因心肌梗塞在彼得堡(今列寧格勒)與世長辭,享年73歲。門捷列夫對化學這一學科發展最大貢獻在於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他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總結出這樣一條規律: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單質和化合物)的性質隨著原子量(現根據國家標准稱為相對原子質量)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既元素周期律。他根據元素周期律編制了第一個元素周期表,把已經發現的63種元素全部列入表裡,從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統化的任務。他還在表中留下空位,預言了類似硼、鋁、硅的未知元素(門捷列夫叫它類硼、類鋁和類硅,即以後發現的鈧、鎵、鍺)的性質,並指出當時測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數值有錯誤。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沒有機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數值的順序排列。若干年後,他的預言都得到了證實。門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3、拉瓦錫:法國著名化學家。近代化學的奠基人之一。1743年8月26日生於巴黎,1794年5月8日卒於同地。 1743年8月26日生於巴黎。 763年獲法學學士學位,並取得律師開業證書,後轉向研究自然科學。他最早的化學論文是對石膏的研究,發表在1768年《巴黎科學院院報》上。他指出,石膏是硫酸和石灰形成的化合物,加熱時會放出水蒸氣。1765年他當選為巴黎科學院候補院士。 1768年他研究成功浮沉計,可用來分析礦泉水。 1775年任皇家火葯局局長,火葯局裡有一座相當好的實驗室,拉瓦錫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這個實驗室里完成的。 1775年,拉瓦錫對氧氣進行研究。他發現燃燒時增加的質量恰好是氧氣減少的質量。以前認為可燃物燃燒時吸收了一部分空氣,實際上是吸收了氧氣,與氧氣化合,這就是徹底推翻了燃素說的燃燒學說。1778年任皇家科學院教授。1794年5月8日於巴黎被處死
14、安培:
1775年1月20日生於里昂一個富商家庭,1836 年6月10日卒於馬賽。1802 年他在布爾讓-布雷斯中央學校任物理學和化學教授 ;1808年被任命為法國帝國大學總學監,此後一直擔任此職 ;1814 年被選為帝國學院數學部成員;1819年主持巴黎大學哲學講座;1824年擔任法蘭西學院實驗物理學教授。 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對電磁作用的研究 。1820年7月 ,H.C.奧斯特發表關於電流磁效應的論文後,安培報告了他的實驗結果 :通電的線圈與磁鐵相似 ;9月25日,他報告了兩根載流導線存在相互影響,相同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吸,相反方向的平行電流彼此相斥;對兩個線圈之間的吸引和排斥也作了討論。通過一系列經典的和簡單的實驗,他認識到磁是由運動的電產生的。他用這一觀點來說明地磁的成因和物質的磁性。他提出分子電流假說,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安培的分子電流假說有了實在的內容,已成為認識物質磁性的重要依據。為了進一步說明電流之間的相互作用,1821~1825年,安培做了關於電流相互作用的四個精巧的實驗,並根據這四個實驗導出兩個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公式。1827年,安培將他的電磁現象的研究綜合在《電動力學現象的數學理論》一書中 ,這是電磁學史上一部重要的經典論著,對以後電磁學的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為了紀念安培在電學上的傑出貢獻,電流的單位安培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15、焦耳: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Prescott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英國物理學家,出 生於曼徹斯特近郊的沙弗特(Salford)。焦耳自幼跟隨父親參加釀酒勞動,沒有受過正規的教 焦耳
育。青年時期,在別人的介紹下,焦耳認識了著名的化學家道爾頓。道爾頓給予了焦耳熱情的教導。焦耳向他虛心的學習了數學、哲學和化學,這些知識為焦耳後來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而且道爾頓教誨了焦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研方法,激發了焦耳對化學和物理的興趣,並在他的鼓勵下決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他的第一篇重要的論文於1840年被送到英國皇家學會,當中指出電導體所發出的熱量與電流強度、導體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此即焦耳定律。 焦耳提出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奠定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滅原理)之基礎。 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由於他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CopleyMedal)。
16、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生於薩里郡紐因頓一個貧苦鐵匠家庭。僅上過小學。1831年,他作出了關於力場的關鍵性突破,永遠改變了人類文明。1815年5月回到皇家研究所在戴維指導下進行化學研究。1824年1月當選皇家學會會員,1825年2月任皇家研究所實驗室主任,1833----1862任皇家研究所化學教授。1846年榮獲倫福德獎章和皇家勛章。用兩個理由足以說明這項發現可以載入史冊。第一,法拉第定律對於從理論上認識電磁更為重要。第二,正如法拉第用他發明的第一台發電機(法拉第盤)所演示的那樣,電磁感應可以用來產生連續電流。雖然給城鎮和工廠供電的現代發電機比法拉第發明的電機要復雜得多,但是它們都是根據同樣的電磁感應的原理製成的。 法拉第的一生是偉大的,法拉第其人又是平凡的,.他為人質朴、不善交際、不圖名利、喜歡幫助親友.為了專心從事科學研究,他放棄了一切有豐厚報酬的商業性工作.他在1857年謝絕了皇家學會擬選他為會長的提名,他甘願以平民的身份實現獻身科學的諾言,終身在皇家學院實驗室工作一輩子,當一個平凡的邁克爾·法拉第。
17、林奈:1707年生於瑞典。林奈的父親是一位鄉村牧師,他對園藝非常愛好,空閑時精心管理著花園里的花草樹木。幼時的林奈,受到父親的影響,十分喜愛植物,他曾說:"這花園與母乳一起激發我對植物不可抑制的熱愛。"八歲時得「小植物學家」的別名。林奈經常將所看到的不認識的植物拿來詢問其父,他父親也一一詳盡地告訴他。有時林奈問過父親以後不能全部記住,而出現重復提問的現象,對此,其父則以"不答復問過的問題"來督促林奈加強記憶,使他的記憶力自幼就得到了良好的鍛煉,他所認識的植物種類也越來越多。在小學和中學,林奈的學業不突出,只是對樹木花草有異乎尋常的愛好。他把時間和精力大部分用於到野外去採集植物標本及閱讀植物學著作上。 林奈在生物學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為分類體系和雙名制命名法。在他看來:"知識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這意味著對客觀事物要具有確切的理解;通過有條理的分類和確切的命名,我們可以區分開認識客觀物體……分類和命名是科學的基礎。"《自然系統》一書是林奈人為分類體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命名法則,各國學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學研究困難重重。其困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現的同物異名、異物同名的混亂現象;二是植物學名冗長;三是語言、文字上的隔閡。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類型、大小、數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徵,將植物分為24綱、116目、1000多個屬和10 000多個種。綱、目、屬、種的分類概念是林奈的首創。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學名,統一了術語,促進了交流。他採用雙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兩部分組成,前者為屬名,要求用名詞;後者為種名,要求用形容詞,林奈是近代植物分類學的奠基人。
18、 萊布尼茨19、 阿基米德 20 、歐姆

F. 一名科學家的事跡

【牛頓】
事跡:牛頓1661年入英國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5年獲文學士學位。隨後兩年在家鄉躲避瘟疫。這兩年裡,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數重要科學創造的藍圖。1667年回劍橋後當選為三一學院院委,次年獲碩士學位。1669年任盧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幣廠監督,並移居倫敦。1703年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潛心於自然哲學與神學。

成果:牛頓在科學上最卓越的貢獻是微積分和經典力學的創建。
------------------------------------------
【愛因斯坦】
事跡: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工業大學,並入瑞士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在伯爾尼專利局任職。蘇黎世工業大學、布拉格德意志大學教授。1913年返德國,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並當選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1933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教授,從事理論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國國籍。

成果: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
【居里夫人】
事跡:出生於波蘭,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成果: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
------------------------------------------
【愛迪生】
事跡: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里讀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於思考,並發明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一千多種成果,為人類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為「發明大王」。

成果:一生約有兩千種發明成果

在網上一個一個查的,然後自己提取了一些精煉部分。。希望可以對您有幫助~

462回答者: 蝴蝶的雨巷 - 一級 2009-2-10 12:47

G. 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人

1、約翰內斯·開普勒

約翰內斯·開普勒(1571年12月27日-1630年11月15日),德國天文學家、數學家。開普勒是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

他最為人知的成就為開普勒定律,這是稍後天文學家根據他的著作《新天文學》、《世界的和諧》、《哥白尼天文學概要》萃取而成的三條定律。這些傑作對艾薩克·牛頓影響極大,啟發牛頓後來想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2、伽利略·伽利萊

伽利略·伽利萊(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義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

3、弗朗索瓦·韋達

弗朗索瓦·韋達(法語:François Viète;拉丁語:Franciscus Vieta;1540年-1603年12月13日),16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

他的研究工作為近代數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也是名律師,是皇家顧問,曾為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效力。

4、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蘭語:Christiaan Huygens,1629年4月14日-1695年7月8日),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土衛六的發現者。他還發現了獵戶座大星雲和土星光環。

5、安德烈-馬里·安培

安德烈-馬里·安培(法語:André-Marie Ampère,FRS,1775年1月20日-1836年6月10日)是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經典電磁學的創始人之一。為了紀念他的貢獻,國際單位制中電流的單位「安培」以他的姓氏命名。

H. 科學發明王的介紹

《尋抄寶記系列》、襲《科學實驗王》創作團隊最新力作——《科學發明王》精彩登場!還記得《科學實驗王2牛頓運動定律》里出現的發明班的陳寬宏嗎?他腳踏著自己的新發明——增加了避震裝置、剎車裝置的滑板車,出現在我們眼前,他的熱情、謙遜、友好讓人印象深刻。他和一群同樣熱愛發明的小學生,是《科學發明王》里最耀眼的主角!享受科學發明的樂趣,你就是明日發明王!

閱讀全文

與科學發明王人物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