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面條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為何跟桂林的米粉有關
面條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目前研究者發現的最早的面條,是青海喇家遺址出現的一碗面條。經考證,這個面條是經過黃米或者小米碾制出來的。 而桂林的米粉,傳說起源於秦始皇時期,可以看作是中國面條的的衍生。
無論如何,面條作為一種今天常見的糧食食品,做法多樣,如福建的龍須面、山西的刀削麵、重慶的小面等,為廣大群眾所喜愛,更將傳承於我國飲食文化的歷史長河中。
2. 誰發明的鍋盔怎麼做
誰發明的鍋盔?怎麼做?鍋盔叫做干膜,是陝西省的特色美食,她用小麥粉做成用慢火烘烤裡面配有肉餡吃起來外皮酥脆、肉餡鮮香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道美食。至於它的發明者,相傳是諸葛亮。據說諸葛亮在打仗時考慮到行軍做飯實在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於是他在休戰時叫人大量地生產了一批圓形的干餅,每人發放幾個用作做作戰時干糧,這種餅存放時間久、也易攜帶還十分的管飽。後來這種製作方法流傳到了民間,發展到現在成為了鍋盔。當時還有人叫這種餅為諸葛餅。然後來做油酥,將食用油澆熱倒到少許的麵粉上面(比例為1:1),攪拌均勻,做成油酥。
再取出准備好面,分成幾個小的面團,然後將一個個面團先擀成一個長方形的薄餅,上面抹一層油酥,再將它捲成圓柱形,再次擀平(這樣能夠增加餅的層次感)。然後再一次的將餅捲起來,捲起來後,將餅的兩頭往中間一卷,再一次的讓它壓成一個薄餅,然後就可以把調制好肉餡包進去了,這個步驟就像包包子一樣。包好之後用擀麵杖再壓平一點烤箱溫度調至200至220度提前預熱五分鍾,將做好的幾個面團放在刷好油的烤盤上。按照這個溫度烤,20分鍾就可以做出來了
3. 蘭州拉麵是那裡人發明的。如題 謝謝了
蘭州拉麵抄 牛肉麵俗稱"牛肉拉麵襲",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 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現在可能贈湯環節早已省略了! 」現在蘭州基本沒有進店送湯的,而且現在牛肉麵的花樣也很多,不是湯清了就正宗!
採納哦
4. 方便麵發展到現在,和剛剛發明時相比變化有多大
方便麵發展到現在和剛剛發明時相比,它的口味變多了,製作工藝也更加熟練了,生產線也出來了,面對的消費者也更加的廣泛了,製作方式也更加的多了。
3.製作方式更多了
現在方便麵製作的方法也更多了,以前的方便麵只能泡來吃,但是現在的方便麵不僅可以泡來吃,還有拌著吃的。而且受到方便麵的啟發,現在有更多的方便食品面向廣大的消費者,例如酸辣粉,泡鍋巴。泡麵皮,泡米飯,自熱小火鍋等等。現在方便麵還有很多創新的吃法,有的人就把方便麵做好了卷在米飯里做飯團,這種出其不意的搭配很受年輕人的歡迎。
5. 重慶小面很受歡迎,它的發明地是重慶嗎
材料:水面、空心菜、花生米、熟菜籽油、蒜末、辣椒油、味精、花椒粉、豬油、雞精、薑末、細香蔥、芽菜、黃豆醬油、香油,倒入適量醬油,少許老抽炒勻,加少許花椒粉炒勻,加小半碗清水稍煮入味,加少許雞粉拌勻起鍋備用。肉臊可以做多些,放冰箱中吃上幾次小面用。再加以鹽、味精、黃豆醬油、蔥花、姜水、蒜水、紅油辣子、花椒面、花生茉、榨菜粒、豬油、芝麻醬、麻油、芽菜等數十種佐料精心調配而成。要吃到色香妹俱全其做法是有講究的。
水開了開始下面條,看面條熟沒熟,掐斷一根沒有白白的點點就熟了,然後撈入調好的料汁中,然後燙幾顆青菜,撈到面上面,澆上面湯(高湯最好),攪拌攪拌,豌雜面、牛肉麵、排骨麵、肥腸面、香菇燉雞面、酸菜鴨血面、番茄丸子面、雞公面等。做法分為:煉制辣椒油、熬制高湯、製作面臊、調制碗料、煮制面條、加臊子上桌六大步驟。
味道濃郁。一般二兩小面(以下作料的用量都以下二兩小面為准)放一湯匙半(平時家用的陶瓷小湯匙)即可,吃肉面(如雜醬、牛肉、肥腸面等,下同)只放一湯匙就行了,多了則咸。面條放入沸水中用筷子拔散,煮軟撈起放入碗中,倒入適量的湯和蔥花,最後加入炒好的肉末就可以開吃了;重慶小面製作完成。
6. 重慶小面本來就是一種江湖氣息十足的美食,為何把它放在優雅高檔的環境里就經營不下去了
不管我們生活在哪座城市,大街小巷總是少不了各種面館。在這一家家的面館之中有一家名稱相同叫做「重慶小面」一家起源於重慶的小面。
在重慶,重慶小面的味道與名聲絲毫不低於火鍋還要更上一層。究其原因,今天與大家一塊來了解一下重慶小面的起源之路。
重慶小面的起源是在清代末期,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有很明顯的提高。那些挑著扁擔為生計的面夫已經不再走街串巷,紛紛蓋起自己的面館再不濟也要能個帳篷支起個攤位。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生活質量和對麵食的喜愛,麵食的做法一直在不斷的發展與創新。一些外來的生意人看到當時重慶面館的火熱深受人們歡迎,味道更是絕妙。便想把這道美食學習創新後引進回當地,這些人開張的面館為能吸引人們的注意保持當時小面的傳統便統稱為「重慶小面」。
到現在重慶小面的面館已經是多大數不勝數,不僅味道絕美價格也是經濟實惠。
重慶小面由黃河纖夫發明興起,因此是一種江湖氣息十足的美食,把它放在優雅高檔的地方本來就不符合它的氣質,它是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的美食,不適合放在放在優雅高檔的環境里。
7. 饅頭到底是誰發明的
饅頭是買饅頭的人發明的
麻煩採納,謝謝!
8. 拉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
要是說最有名的面,那蘭州拉麵無疑是天下第一。中國之大,風俗各異,口味千差萬別,但幾乎任何一個城市,都能夠找到蘭州拉麵的面館。從新疆到山東,從東北到海南,喜歡拉麵的朋友,到處都可以找到蘭州拉麵。拉麵的特色呢,簡單地一句話概括:湯濃麵筋辣子紅。不過呢,說老實話,蘭州拉麵雖然席捲天下,老許恭稱為天下第一面,但瞧不起它的人也很多,俺以為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拉麵流傳太廣,製作者學藝不精,還有一個因素是很多拉麵館的衛生條件不好。
蘭州拉麵,最正宗的當然是蘭州了,不過很奇怪的是,好像在甘肅別的地方,拉麵遠遠沒有天下第一面的威風。西安的拉麵也不錯,大都是回民開的,藍布條幅做的門頭,上書六個大字「正宗蘭州拉麵」並迴文。在河南,拉麵也很流行,我曾經在河南的一個小縣城前前後後呆了一年多,城裡好幾家拉麵館,味道絕對正宗。我那時候基本上每天一頓,從來沒有吃膩過。尤其是在夏天,一碗拉麵在手,澆上紅紅的辣椒油,灑上翠綠的香菜,喝著道地的牛骨濃湯,吃的口唇麻辣大汗淋漓,怎一個「過癮」了得乎!
下面要說到拉麵不招人愛的地方了,很多人說拉麵不好吃。其實呢,不是拉麵不好吃,而是他吃到的拉麵和真正的拉麵相去甚遠。有時我也感到奇怪,拉麵流傳的時間久、地域廣,應該說製作上已經沒有什麼秘方可言了。但實際上拉麵製作的水平相差非常大,比方說在安徽,幾乎就找不到口味正宗的蘭州拉麵館。大多數號稱賣拉麵的,雖然也掛著「正宗蘭州拉麵」的招牌,但進去一吃就知道遠不是拉麵的味道,我這么愛吃拉麵的人,面對這樣的拉麵都難以下咽。最大的問題是面不筋道、湯不濃厚、辣子無油。而在陝西河南,不論城市鄉村,隨便遇到一家拉麵館,基本都是很純正的口味。晏子曰:桔生淮北則為枳,拉麵東進,出了河南就完蛋了,河南以西,很少有低水平的,河南以東,很少有高水平的。
蘭州拉麵,一般都是小面館,地方不大,幾張桌子,經常是夫妻店,老公揉面拉麵,老婆端盤收錢。投資不大,賺錢不多,客人圖的是實惠,老闆發點辛苦財。這幾年,有些有眼光的人也開始做連鎖,馬蘭拉麵的名氣很大,裡面的環境也好,衛生也不錯,這是個趨勢。
總結一下,蘭州拉麵,在蘭州有絕對的號召力,是麵食中當之無愧的王者。而在其他地方,拉麵最多能占當地麵食的半壁江山。陝西是炒麵、油潑面、臊子面當家;山西是刀削麵為主,各路小面諸侯割據,各領風騷;四川是擔擔面、燃面等稱雄;安徽是青菜面、拆骨面、小刀面的天下;河南有鄭州羊肉燴面,上海有排骨麵、陽春面。。。,但總的來說,蘭州拉麵在各地的麵食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流傳范圍之廣,絕對當得起「天下第一面」這個名頭。
9. 蘭州拉麵是那裡人發明的。
拉麵,又名抻(chen)面、摔面、甩面、扯麵。福山拉麵,大概始創於乾隆初年(約1740年前後),至今已近三百餘年,是煙檯麵食中一絕,當時在全國來說也是空前絕後。雖然那時山西麵食早已經在全國獨領風騷幾千年,但在眾多的麵食中還沒有「大拉麵」這個品種。(煙台人叫福山大面,蓬萊小面。六年前我吃過蓬萊小面,以後不再吃了。)
山西式扯麵,最早記載,見於明代弘治年間宋詡寫的《宋氏養生部》: 「用少鹽入水和面……既勻,沃香油少許,夏月以油單紙微覆一時,冬月則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 到民國初年薛寶辰在其《素食說略》中,又稱之為「楨面條」,流行於陝西、山西一帶:「其以水和面,入鹽、鹼、清油揉勻,覆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條」。這種楨面條就是山西拉麵(如長壽面、一根面、油扯麵等)的前身。清末以來,山西行市上的拉麵,製作方法與福山拉麵相彷彿,主要有和面、晃條、拉麵、煮麵等四道工序,這是在福山拉麵的製作基礎上,經改進之後的製作工藝,仿製品。
福山拉麵與山西拉麵(也叫扯麵)相比較,在料理上、工藝上、型狀上、口感上、品種上絕然不同。
福山拉麵,又稱大拉麵(還有一種小拉麵,在北京、山西等地區的一般家庭中較多),是面條中的一個優秀品種,起源於煙台福山區。它能按照各種不同要求,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福山拉麵的主要工序是:和面、餳面、摔條、摻條、拉麵、煮麵以及烹制各種不同面鹵等。福山拉麵分實心面、空心面、龍須面三大類。有伊窩絲、細勻條、扁條面、三楞面、、釀餡面、金絲卷、銀絲卷、龍須卷、柳葉條、韭菜條等等十多個品種。雖然後來又出現了一些蘭州拉麵、牛肉拉麵、馬蘭拉麵、火燒拉麵、老不死拉麵、空心拉麵、夾餡拉麵、水拉麵、小拉麵、拉條子、刀割離、一窩酥、清油餅、雞絲卷等等,那都是在福山拉麵這一基礎面型上延伸發展,或改進,或變種而成的。即是面目全非,但萬變也沒離其宗。
更何況蘭州拉麵就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只是就地取材而已!
有人說:蘭州「牛肉麵最早始於清光緒年間(1900年前後),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蘭州牛肉麵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也有人說:「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
據我了解,福山拉麵,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大約公元1830年前後),由一個姓馬的人在河南省懷慶府(今河南沁陽)學徒出師以後傳入蘭州的。時隔幾十年,拉麵這個品種,才由蘭州後來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以「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 的特色面,加以發揚光大(指湯清、籮卜白、綠色香菜和蒜苗、紅辣椒、黃面條),成就了如今風靡全國的蘭州清湯牛肉拉麵。蘭州拉麵的顯世,還不到半個世紀,遠在福山拉麵之後。(如新疆的大盤雞,成菜剛剛近十年,就名貫東西南北。)
同樣也是在清末光緒年間(1900年前後),福山拉麵由中國傳入日本,發跡於橫濱的中華街。傳入初期,稱為柳面、龍面或支那面(中國面)。大約在辛亥革命時期(1910年前後),移居日本的中國人,就在橫濱開起了主營「福山拉麵」的 「源來軒」、在東京開起了「來來軒」等飯店。從那時起,日本的平民才開始真正接觸和了解中餐之美味。
大約在1970年前後,傳入日本的福山拉麵,被改頭換面創新成為「味千拉麵」(時間不長)。也不知什麼時候又被日本的龍卷風捲入中國。
10. 拉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
要是說最有名的面,那蘭州拉麵無疑是天下第一。中國之大,風俗各異,口味千差萬別,但幾乎任何一個城市,都能夠找到蘭州拉麵的面館。從新疆到山東,從東北到海南,喜歡拉麵的朋友,到處都可以找到蘭州拉麵。拉麵的特色呢,簡單地一句話概括:湯濃麵筋辣子紅。不過呢,說老實話,蘭州拉麵雖然席捲天下,老許恭稱為天下第一面,但瞧不起它的人也很多,俺以為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拉麵流傳太廣,製作者學藝不精,還有一個因素是很多拉麵館的衛生條件不好。
蘭州拉麵,最正宗的當然是蘭州了,不過很奇怪的是,好像在甘肅別的地方,拉麵遠遠沒有天下第一面的威風。西安的拉麵也不錯,大都是回民開的,藍布條幅做的門頭,上書六個大字「正宗蘭州拉麵」並迴文。在河南,拉麵也很流行,我曾經在河南的一個小縣城前前後後呆了一年多,城裡好幾家拉麵館,味道絕對正宗。我那時候基本上每天一頓,從來沒有吃膩過。尤其是在夏天,一碗拉麵在手,澆上紅紅的辣椒油,灑上翠綠的香菜,喝著道地的牛骨濃湯,吃的口唇麻辣大汗淋漓,怎一個「過癮」了得乎!
下面要說到拉麵不招人愛的地方了,很多人說拉麵不好吃。其實呢,不是拉麵不好吃,而是他吃到的拉麵和真正的拉麵相去甚遠。有時我也感到奇怪,拉麵流傳的時間久、地域廣,應該說製作上已經沒有什麼秘方可言了。但實際上拉麵製作的水平相差非常大,比方說在安徽,幾乎就找不到口味正宗的蘭州拉麵館。大多數號稱賣拉麵的,雖然也掛著「正宗蘭州拉麵」的招牌,但進去一吃就知道遠不是拉麵的味道,我這么愛吃拉麵的人,面對這樣的拉麵都難以下咽。最大的問題是面不筋道、湯不濃厚、辣子無油。而在陝西河南,不論城市鄉村,隨便遇到一家拉麵館,基本都是很純正的口味。晏子曰:桔生淮北則為枳,拉麵東進,出了河南就完蛋了,河南以西,很少有低水平的,河南以東,很少有高水平的。
蘭州拉麵,一般都是小面館,地方不大,幾張桌子,經常是夫妻店,老公揉面拉麵,老婆端盤收錢。投資不大,賺錢不多,客人圖的是實惠,老闆發點辛苦財。這幾年,有些有眼光的人也開始做連鎖,馬蘭拉麵的名氣很大,裡面的環境也好,衛生也不錯,這是個趨勢。
總結一下,蘭州拉麵,在蘭州有絕對的號召力,是麵食中當之無愧的王者。而在其他地方,拉麵最多能占當地麵食的半壁江山。陝西是炒麵、油潑面、臊子面當家;山西是刀削麵為主,各路小面諸侯割據,各領風騷;四川是擔擔面、燃面等稱雄;安徽是青菜面、拆骨面、小刀面的天下;河南有鄭州羊肉燴面,上海有排骨麵、陽春面。。。,但總的來說,蘭州拉麵在各地的麵食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流傳范圍之廣,絕對當得起「天下第一面」這個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