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法國創造了芭蕾對還是錯

法國創造了芭蕾對還是錯

發布時間:2021-06-11 21:54:27

A. 芭蕾舞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啊

「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英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庭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十二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

B. 芭蕾舞是誰發明的

「芭蕾 」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沒有記載是哪個人發明了這種舞蹈。要說發明的話內,最早是容皇宮里的貴族休閑時跳的宮廷舞蹈。

「芭蕾 」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 芭蕾舞 ,意為「跳」或「跳舞」。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的歷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歐洲文洲身手回復鼎盛時代的意年大宮廷,及法國南部的貝根弟處所的宮廷里。每當成婚喜慶,接見外國元首,或其他年夜慶典,即表演這種舞蹈以示祝或助興。芭蕾成長史上第一部斗勁完整的芭蕾舞劇——《皇後喜劇芭蕾》上演於1581年,當洛蕾娜(Lorraine)的瑪格麗特蜜斯和凡爾賽(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這場芭蕾舞的音樂曲譜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樂。

C. 芭蕾舞起源於哪個國家它的過去是什麼樣的

芭蕾(Ballet)一詞,來源於義大利語的Ballare(即跳舞)和古拉丁語的Ballo,最後用法語的Ballet確定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的人們開始重視人體本身的價值和作用,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經濟、科學和文化的迅猛發展。而在文藝復興的搖籃「義大利」,王公貴族競相把藝術做為炫耀自己的權勢與擴大政治影響的工具和手段,他們不惜巨資相互攀比,相互競爭,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芭蕾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在古樸的民間舞的基礎上,從一種游戲性質的舞蹈開始在義大利宮廷中逐漸形成一種具有確定風格、舞步與技巧的藝術形式。
那時的芭蕾作為一種簡單的娛樂形式由王公貴族在各種宮廷慶祝活動和宴會上親自表演,因此也叫「席間芭蕾」。1489年,米蘭公爵的婚禮上演出的《宴會芭蕾》就是他的代表。與此同時宮廷里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舞蹈大師。
15世紀末法蘭西國王理查八世率軍來到義大利時驚喜地發現了這種優美、豪華的「席間芭蕾」,於是法國人將芭蕾藝術連同義大利的藝術家一起「引進」到了法國,1581年法國王後路易絲妹妹的婚慶上演出的《皇後喜劇芭蕾》是歷史上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劇。此劇由義大利音樂家和舞蹈教師貝爾焦約索編導的。
芭蕾舞在17世紀成為法國宮廷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酷愛芭蕾,並親自參加演出,特別是「太陽國王」路易十四對芭蕾的喜愛簡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並組織了三位藝術大師——呂利、莫里哀和博尚專門負責芭蕾藝術的創作和演出,並形成了新的芭蕾形式「幕間芭蕾」。1661年他下旨創辦了芭蕾史的第一所舞蹈學府————皇家舞蹈學院,開始對舞蹈訓練進行規范化的研究整理工作。芭蕾舞的腳位及手位都是那時確定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的。
17世紀後半葉,芭蕾藝術走出宮廷,登上舞台,開始成為劇場藝術。於是首批專業芭蕾舞演員也應運而生了。但那時的女主角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直到1681年在巴黎歌劇院上演呂利的《愛情的勝利》中,芭蕾舞女演員才首次登台亮相,而扮演女主角的簡·芳登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芭蕾演員(Ballerina)。

D. 芭蕾的起源是啥啊

「芭蕾[1]」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 芭蕾舞規范和結構形式、其主要特點是女演員要穿上特製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起舞。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芭蕾17世紀在法國宮廷形成。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和七個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和體系。這五個基本腳位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和啞劇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女演員舞蹈時常用腳趾尖點地。意指:①一種舞台舞蹈形式,即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這是在歐洲各地民間舞蹈的基礎上,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嚴格規范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19世紀以後,技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女演員要穿特製的腳尖舞鞋用腳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腳尖舞。②舞劇,最初專指以歐洲古典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綜合音樂、啞劇、舞台美術、文學於一體,用以表現一個故事或一段情節的戲劇藝術,稱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劇)。20世紀出現了現代舞以後,以現代舞結合古典舞蹈技術為主要表現手段來表現故事內容或情節的稱現代芭蕾。逐漸地,芭蕾一詞也用來泛指用其他各種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舞劇作品,盡管在舞蹈風格、結構特徵、表現手法等方面均不同於古典芭蕾或現代芭蕾。③在現代編導創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故事內容,也沒有情節,編導運用歐洲古典舞蹈或現代舞蹈,或使兩者相結合,用以表現某種情緒、意境,或表現作者對某個音樂作品的理解等等,這些也稱為芭蕾。
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作為一門舞台藝術,孕育於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盛大的宴飲娛樂活動,17世紀形成於法國宮廷,這種宮廷芭蕾實際上是在一個統一的主題下,具有鬆散結構的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綜合表演,由專業的舞蹈教師設計,國王和貴族擔任演員,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場地在皇宮大廳中央,觀眾則 芭蕾舞圍繞在大廳周圍觀看;演員戴皮製面具標志不同角色,故又稱假面芭蕾。
1661年,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建立皇家舞蹈學院。17世紀70年代芭蕾演出開始使用黎塞留主教宮廷劇場。演出場地和觀眾觀看角度的改變,引起了舞蹈技術和審美觀點的變化,演員站立的姿勢越來越外開,由此正式確定了腳的5個基本位置,這5個外開的位置成為發展芭蕾舞技術的基礎。專業芭蕾演員應運而生,並逐步取代了貴族業余演員,職業女芭蕾演員也開始登台演出,舞蹈技術得以較迅速地發展。芭蕾演出從基本上是一種自娛性的社交活動逐步轉變為劇場表演藝術。這個時期的芭蕾是從屬於歌劇的,宮廷作曲家J.B.呂利在歌劇中加入芭蕾場面,實際上是一連串舞蹈表演,劇情反而顯得無關緊要,這時稱為歌唱芭蕾或芭蕾歌劇。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8世紀中葉。18世紀的芭蕾大師J.G.諾韋爾是芭蕾史上最有影響的舞蹈革新家。他在1760年出版的《舞蹈與舞劇書信集》中首次提出了"情節芭蕾"的主張,強調舞蹈不只是形體的技巧,而屬於戲劇表現和思想交流的工具。諾韋爾的理論推動了芭蕾的革新浪潮,在他和其他許多演員、編導的持續努力下,芭蕾從內容、題材、音樂、舞蹈技術、服飾等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使芭蕾終於能夠與歌劇分離,形成一門獨立的劇場藝術。 繪畫《天鵝湖邊的芭蕾舞者》吳玉陽作
在芭蕾發展史上,主要有兩種美學觀點一直在起作用。一種觀點認為,芭蕾是"純粹的舞蹈",16世紀的義大利舞蹈教師、《王後的喜劇芭蕾》的編導博若耶認為芭蕾是"幾個人在一起跳舞的幾何圖案組合"。這種觀點完全著眼於芭蕾的形式美,幾乎完全不考慮芭蕾的內容或情節,往往導致單純追求技巧的高超、華麗。18世紀中葉以前,這種觀點在芭蕾創作中居統治地位。另一種觀點強調芭蕾是"戲劇性舞蹈",諾韋爾的"情節芭蕾"理論最集中地代表這種觀點。他認為在一部芭蕾作品中,上述兩種主要觀點至今仍在起作用,不少編導致力於創作戲劇性的或有情節的芭蕾作品,也有的編導熱衷於無情節芭蕾,注重形式美,兩類作品中的優秀劇目都是觀眾所欣賞的,並作為保留劇目經常上演。20世紀以來,各種文藝思潮對芭蕾創作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出現了許多不同風格的作品。 芭蕾舞創作一部芭蕾作品,編導是關鍵人物,他根據文學劇本(或一個故事、一首詩、一部音樂作品)構思出舞劇結構或舞蹈結構,再由演員來體現。編導和演員都必須掌握芭蕾語言(或芭蕾語匯)--芭蕾技術技巧,以及運用芭蕾語言表現特定內容或情緒的能力,編導應該深諳它們長於表現什麼,不能表現什麼;而演員則應該訓練有素,能適應並創造性地體現編導的構思,只有具備這些基本條件,芭蕾創作才能進行和完成。芭蕾結構形式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四人舞、群舞等,編導運用古典舞、性格舞(舞台化的民族舞蹈和民間舞蹈)、現代舞等,按上述形式可以編出多幕芭蕾(分場或不分場,如《天鵝湖》)、獨幕芭蕾(如《仙女們》)、芭蕾小品(如《天鵝之死》)等。芭蕾的這種結構形式在19世紀後期發展到高度規范化和程式化,以致影響和限制了芭蕾的發展。在20世紀編導創作的大量芭蕾作品 中,這些規范和程式已被大大突破,不斷出現新的探索和創造。

E. 芭蕾舞是法國的嗎

前蘇聯

F. 芭蕾舞是誰發明的

「芭蕾 [1] 」起源於義大利,興盛於法國,「芭蕾」一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 芭蕾舞 ,意為「跳」或「跳舞」。ballet一詞,源於古拉丁語ballo。最初,這個詞只表示跳舞,或當眾表演舞蹈,並不具有劇場演出的含義。芭蕾的歷史,最早的肇端可追溯自歐洲文洲身手回復鼎盛時代的意年大宮廷,及法國南部的貝根弟處所的宮廷里。每當成婚喜慶,接見外國元首,或其他年夜慶典,即表演這種舞蹈以示祝或助興。芭蕾成長史上第一部斗勁完整的芭蕾舞劇——《皇後喜劇芭蕾》上演於1581年,當洛蕾娜(Lorraine)的瑪格麗特蜜斯和凡爾賽(Versaills)的姚幼斯公爵成婚瞬息,這場芭蕾舞的音樂曲譜迄今仍保留,可算是最古老的芭蕾音樂。

G. 法國對「席間芭蕾」進行了怎樣的發展

後來隨著法國使者的往來,義大利的「席間芭蕾」也傳到了法國,法國對義大利「席間芭蕾」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擴充與發展。在龐大的宴會上,還出現了一些精心設計的舞台裝飾。舞蹈表演的內容除了希臘神、羅馬神和民間故事之外,還有一些關於東十字軍的傳說、寓言、基督教教徒用戰車與敵人搏鬥、聖經故事、波斯魔術師追趕星宿等內容。舞蹈的形式也與過去不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各國民間舞得到蓬勃發展的機會,像當時流行於各國的火暴的充滿真實感的農民舞蹈都是宮廷舞蹈產生的源泉。歐洲的農民舞蹈拙樸、熱烈,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自然流露,而且,農民舞蹈都是農民們在田地、草地、林間空地、家庭小院、打穀場上跳的舞蹈,它奔放、熱情、跳躍幅度很大,不受任何束縛。

H. 法國皇家舞蹈院對歐洲芭蕾的歷史性貢獻是什麼

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創辦了全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學校,並親自自參加演出,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這個時期宮廷組織了三位藝術大師——呂利、莫里哀和博尚專門負責芭蕾的創作和演出,同時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舞步,並以法文命名之,使芭蕾動作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體系。這體系的大部分一直沿用至今,各流派之間或有少許不同,例如,手位的順序。今天歐洲芭蕾的基本腳位,手位和一些舞步都來自法國皇家舞蹈院。

I. 芭蕾舞是出自於哪個國家

義大利芭蕾舞的起源芭蕾(Ballet)一詞,來源於義大利語的Ballare(即跳舞)和古拉丁語的Ballo,最後用法語的Ballet確定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影響下的人們開始重視人體本身的價值和作用,從而推動了社會的經濟、科學和文化的迅猛發展。而在文藝復興的搖籃「義大利」,王公貴族競相把藝術做為炫耀自己的權勢與擴大政治影響的工具和手段,他們不惜巨資相互攀比,相互競爭,因此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芭蕾就是在這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在古樸的民間舞的基礎上,從一種游戲性質的舞蹈開始在義大利宮廷中逐漸形成一種具有確定風格、舞步與技巧的藝術形式。那時的芭蕾作為一種簡單的娛樂形式由王公貴族在各種宮廷慶祝活動和宴會上親自表演,因此也叫「席間芭蕾」。1489年,米蘭公爵的婚禮上演出的《宴會芭蕾》就是他的代表。與此同時宮廷里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舞蹈大師。15世紀末法蘭西國王理查八世率軍來到義大利時驚喜地發現了這種優美、豪華的「席間芭蕾」,於是法國人將芭蕾藝術連同義大利的藝術家一起「引進」到了法國,1581年法國王後路易絲妹妹的婚慶上演出的《皇後喜劇芭蕾》是歷史上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劇。此劇由義大利音樂家和舞蹈教師貝爾焦約索編導的。芭蕾舞在17世紀成為法國宮廷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酷愛芭蕾,並親自參加演出,特別是「太陽國王」路易十四對芭蕾的喜愛簡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先後在26部大型芭蕾中擔任主角,並組織了三位藝術大師——呂利、莫里哀和博尚專門負責芭蕾藝術的創作和演出,並形成了新的芭蕾形式「幕間芭蕾」。1661年他下旨創辦了芭蕾史的第一所舞蹈學府————皇家舞蹈學院,開始對舞蹈訓練進行規范化的研究整理工作。芭蕾舞的腳位及手位都是那時確定下來並一直沿用至今的。17世紀後半葉,芭蕾藝術走出宮廷,登上舞台,開始成為劇場藝術。於是首批專業芭蕾舞演員也應運而生了。但那時的女主角都是由男演員扮演的,直到1681年在巴黎歌劇院上演呂利的《愛情的勝利》中,芭蕾舞女演員才首次登台亮相,而扮演女主角的簡·芳登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女芭蕾演員(Ballerina)。

閱讀全文

與法國創造了芭蕾對還是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