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做新交際英語第一單元的ppt
1由點到面,構建知識網路
對所學的知識點分步地進行梳理、歸納和總結,理清知識脈絡。從一個簡單的語法點或一個核心句型開始延伸,理清它們的變化形式、變化規律以及與時態、語態等的關聯。所謂由點到面,構建知識網路。
2由面到點,加深記憶,查漏補缺
回歸課本,查缺補漏,打好基礎。以單元為單位展開復習,回憶每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包括核心單詞、重點句型和語法,以及需要掌握的對話等。回憶時要有框架,由面到點,比如先通過目錄頁回憶每個單元的話題,然後再回憶細化的知識點。
3聚焦重難點,鞏固易錯點
對每單元中的重點內容(詞彙、句型和語法)和在練習中易錯的點作進一步的復習,解決重點、難點和疑點,加深理解。多看錯題本,攻克錯題。
4經典題目自測,檢驗復習效果
對復習效果進行檢測,會產生成就感或緊張感,從而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同時可以及時調整復習方法。在復習完成時,選取一定數量的題目進行檢測非常有必要。多做典型題,摸清規律,學會舉一反三,但不提倡題海戰術。
想要考個好成績,除了熟練掌握單詞、語法、句型,還要有正確的答題技巧
㈡ 如何做好小學課堂的PPT
1.設計:准確挖掘知識點
設計好微課是實施「翻轉課堂」的首要因素。「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程的創始人戴維·彭羅斯說:「微課程是一個知識挖掘的框架,我們將告訴學習者在哪裡挖,需要挖些什麼。我們將對這一過程進行監督。」
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要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五彩繽紛」一詞的教學就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才能讓學生正確並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呢?我確定了一下三個教學步驟:
(1)從字理來理解「五彩繽紛」的本義;
(2)通過生活實際中的兩個例句感受「五彩繽紛」的用詞精準;
(3)結合課文中的語境學習,感受「五彩繽紛」的動態美。
首先引導學生重點品味「五彩繽紛」這個中心詞。根據字理析詞「分解——組合」的教學要則,「五彩」是概數,表示顏色多。然後重點放在對連綿詞「繽紛」的字理析解上,由「繽紛」兩個字的絞絲旁切入,知道了其本義就是指旗子的「旗游」飄動的樣子,因此「繽紛」這個詞語就帶著一種「動感」。至此,就明白了「五彩繽紛」就是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美」。通過這樣的分解和組合,學生切實地理解了這個詞語的本義。然後結合造句再來理解。
在此基礎上,結合文句和語境理解「五彩繽紛」在文中的意思。學生通過尋找品讀文中「扇哪扇哪」「飄哇飄哇」「你擠我碰、爭著」「頻頻點頭」等動態語詞和想像稻海無邊,稻浪翻卷的秋天景象,真切地感受到「五彩繽紛」不僅表示顏色多,而且還具有一種動態的美感。最後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目的是學以致用,切實地把識字析詞、閱讀理解、寫作訓練三者融為一體,凸顯語文教學的本色。
微課設計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備課,它必須要有自己獨到的亮點。這個亮點必須是學生確實難以理解的,而且也確實能夠帶動學生更加深入地走入文本之中。就如「五彩繽紛」一詞,通過字理析詞,本義和文中義的相互驗證和詮釋,學生也就能比較准確地理解詞義,同時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了「內行看門道」的閱讀境界。
2.製作:創設生動的教學環境
微視頻不等同於教學錄像,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課件。它是就某個知識點、技能、案例等微內容的教學課件。其內容聚焦於知識講解,學習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鍾,主要用於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和能力發展。
微視頻是要對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析。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能夠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內容,製作出切實對學生有用的微視頻。
比如書信是小學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應用文體。人教版教材把書信安排在小學五年級上學期的第一單元。書信的寫法並不困難,但對於小學生來說,要正確掌握,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生們往往顧此失彼。因此,製作關於書信格式教學的微視頻就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曾經採用錄屏軟體+PPT製作過《掌握書信的格式》的微課。先是對書信的的五個重要步驟稱呼、正文、祝語、署名、日期進行具體講解;然後出示一封一封王越同學寫給顧老師的信,讓學生來判斷格式的正誤;最後播放自編的一首《書信格式歌》,強化學生的記憶:「開頭稱呼頂格寫,冒號兩點別忘記,正文前面空兩格,一事一段寫清楚,祝字前面空兩格,祝語可以分行寫,書名下面寫日期,書信格式要牢記。」通過口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使學生快速地掌握書信的格式,一勞永逸。
《掌握書信的格式》微課經使用,效果很好。學生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很快就記住了書信的格式,班級學生很少再有出現書信格式應用錯誤的現象。我們也在其他年級播放給觀看,均有良好的收效。在小學高年級段應用此微課,定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
任何一堂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都必須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能夠讓學生真正聽懂,弄明白。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以老師的講解為主。當翻轉課堂沖擊我們的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先把難點知識製作成微視頻,讓學生事先觀看、學習、消化。然後在課堂上再進行訓練。這樣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㈢ 求幫忙在龍源期刊網下載一篇《我也能創造》教學設計及評析的文章
課標內容及教材說明
《我也能創造》是教科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從小學創造》的一個小主題內容。教材的安排主要體現以下課標要求:(1)初步認識
創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2)懂得創造並不神秘,人人都能創造;(3)勇於嘗試創造、體驗創造的快樂。結合教材實際,教學的主要目標
主要是幫助學生感受發明創造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同時消除學生對創造的神秘感,明白「每個普通人都有創造的可能,平凡的生活中到處蘊藏創造的
機會」的道理。
學情分析
說到創造,大多數人認為那是發明家、科學家才能做的事情,發明創造是常人很難做到。本課就著重從學生身邊的創造案例為切入點,讓學生能懂得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而且願意參與體驗、嘗試,就一定能體驗到創造的成功,感受到創造的快樂,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
活動目標
1.培養孩子創造的興趣,樹立學生創造的信心;
2.讓學生知道創造其實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明白「每個普通人都有創造的可能,平凡的生活中到處蘊藏創造的機會」的道理;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樂於動手的良好習慣。
活動准備
學生准備:
1.學生收集自己生活中常用的、感興趣的、熟知的發明創造;
2.一張白紙、一支筆。
教師准備:
1.一個破損的一次性塑料杯子、一支中華鉛筆。
2.教學用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課題
1.教師:在我們開始學習之前大家先輕松一下,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試著玩一下看看紙都有哪些玩法。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教師小結:我從同學們的笑容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快樂,這份快樂是大家在積極地動腦、 動手中獲得的。可是這份快樂只是改變了我們的心情,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也積極地動腦、動手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設計意圖】輕松進入主題,從無意識的創造中初步感受「創造的快樂」和產生願意創造的興趣
二、主題學習——認識創造並非遙不可及
1.教師:同學們,我們書的第11頁給我們介紹了六種改變我們生活的創造發明及六位發明家,讓我們認識一下吧(齊讀)(出示幻燈片:發明家排行榜)
2.教師小結:從以上六位發明家的職業來看,發明創造並不是發明家的事,發明家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各行各業的人們,只要(板
書:留心觀察、勤於思考、樂於動手)也可以成為發明家。我想在同學們的生活中也會有一些發明創造改變了你的生活或者給你帶來了方便。
3.學生交流
1)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發明創造給自己帶來的方便。
2)全班交流:以小組為單位推薦介紹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變化的創造發明
4.提議:請同學們將自己收集到的發明創造及其創造者填入發明家排行榜,以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敬意。
【設計意圖】通過教學使學生明白發明創造並不神秘,學生從交流搜集到的發明創造資料中認識到:發明創造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我們應向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人們學習。
三、創設情境——感受生活中創造無處不在
1.教師:正如剛才同學們玩紙的多種方法我認為那也是在創造,這份創造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生活中還有許多創造。大家看我這兒有一個被劃破
的塑料杯子,就這樣扔了,太可惜。大家能不能想一想把它變成一個可以再利用的物品呢?(幻燈片出示:壞損杯子製作的玩偶、秤、為農作物施肥的漏斗)
2.教師小結: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板書:廢物利用)就是在創造。
3.聽一聽「橡皮頭鉛筆的自述」(播放課件):在沒有我橡皮頭鉛筆以前,學生們寫錯字或做錯作業時,總會到處找橡皮擦,很不方便。1858
年,有一位來自美國費城的人把橡皮擦嵌在鉛筆尾部,將鉛筆與橡皮擦兩種物品整合在一起,幫助學生解決了到處找橡皮擦的煩惱,他的這一發明大大提高了學生們
完成作業的效率。
4.通過橡皮頭鉛筆的講述,讓我們明白(板書:資源整合)是創造,讓我們明白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創造,只要留心觀察、勤於思考、樂於動手,人人都是創造者。
5.課文第11頁至14頁為我們介紹了很多創造的思路,請同學們自由的閱讀
6.小組交流: 1)好的學習方法 2)生活中的新點子 3)自己的小發明
四、奇思妙想——體驗創造的快樂
用兩條直線、兩個圓、一個三角形拼成一個新圖形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課文後,在小組交流中打破對「創造」的思維定勢,拓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感受創造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調節學習情緒。
五、課後延伸
同學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也一定有很多新想法、新創造,小組討論一下,寫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和大家作交流。
【設計意圖】讓課堂教學回歸學生生活,在生活實踐中嘗試創造、體驗「創造」的快樂,回應主題教學。
板書設計
我也能創造
留心觀察 勤於思考 樂於動手
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創造廢物再利用,資源整合,生活中的上招
㈣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小學科學 第一單元 物體的運動(1-6課)教學課件PPT
(1)我們說的運動,是指這一物體來說,它的(相對)位置發生了變化。
㈤ 小學數學課件ppt五年級數學第一單元除得盡嗎
除不盡是無限小數
㈥ 小學生四年級第一單元思維導圖怎麼做
思維導圖的繪制,一般按照以下7個步驟來:
從一張白紙(一般是A4紙)的中心開始繪制,周圍留出空白。
2.用一幅圖像或圖畫表達你的中心思想。
3.在繪制過程中使用顏色。
4.將中心圖像和主要分支連接起來,然後把主要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再把三級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依次類推。
5.讓思維導圖的分支自然彎曲而不是像一條直線。
6.在每條線上使用一個關鍵詞。
7.至始至終使用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