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列舉秦漢時期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秦 漢 時 期
時期
1,漢武帝時制定出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太初歷"
2,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3,東漢張衡對月食的最早科學解釋和發明地動儀.
東漢《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
1,戰國問世,西漢編訂的《黃帝內經》,奠定了祖國醫學理論基礎
2,東漢《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葯物學著作.
3,"神醫"華佗發明"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4,"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後世中醫的重要經典.
西漢前期已經有了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5.杜詩發明:冶鐵爐。
⑵ 第四次工業革命會發生在中國嗎
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德國人提出的概念,認為製造業未來只能通過智能化的生產創造價值,即製造本身是創造價值的。
事實是,為了應對去工業化、將物聯網和智能服務引入製造業的國家並不止德國一個。盡管提法不同,但內容卻類似,如美國的「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日本的「科技工業聯盟」、英國的「工業2050戰略」等。
2014年中德雙方發表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該領域的合作有望成為中德未來產業合作的新方向。而借鑒德國工業4.0計劃,是「中國製造2025」的既定方略。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第一次與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術)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正在成為領先者。進入21世紀,中國第一次與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加速信息工業革命的同時,正式發動和創新第四次工業革命。
⑶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⑷ 中國五大發明是什麼
二十四節氣、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1、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24 solar terms),是指干支歷(太陽歷)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2、造紙術
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
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古代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3、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磁石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4、火葯
火葯,又被稱為黑火葯,由硝酸鉀、木炭和硫磺機械混合而成。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也改變了人類的戰爭史。
5、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於唐朝,並在唐朝中後期普遍使用。
宋仁宗時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宋朝雖然出現活字印刷術,但並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先後傳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二十四節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發明
⑸ 中國的新四大發明是什麼
新四大發明是指「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版路」沿線權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購
(5)2017年國際發明展擴展閱讀:
1、「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辦,中國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2017年,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發起了一次留學生民間調查。
2、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他們心目中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⑹ 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了嗎
2015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10.2萬件,同比增長18.7%,連續5年位居世界版首位。共授權發明專利35.9萬件。權
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6.3萬件,比2014年增長了10萬件,同比增長61.9%。在國內發明專利授權中,職務發明專利授權23.9萬件,佔90.9%;非職務發明專利授權2.4萬件,佔9.1%。
⑺ 中國21世紀的新發明我新發現的資料
1、共享單車——綠色出行「說走就走」。
2017年6月,摩拜完成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7月初,ofo也宣布完成7億美元新一輪融資。短短兩年時間,多彩的共享單車迅速佔領了中國的大街小巷。目前摩拜單車在全球運營超過500萬輛,日訂單量最高超過2500萬輛,注冊用戶超過1億。
自行車生產企業,一度是被邊緣化的傳統行業,卻隨著中國共享單車的出海,一躍成為朝陽產業。今年ofo與鳳凰合作的海外共享單車產能將達到100萬輛。
席捲中國大江南北之後,共享單車的身影出現在了「英國單車之都」劍橋。街頭看到一片片共享單車,那是從中國飄來的橘紅色雲彩。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中國飛速發展的共享單車是中國引領世界創新的一個例子。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到分享知識、技能、勞務……「分享經濟」的概念發端於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如今在中國土地上迅速生長,並帶來生活方式的巨變。
2、高鐵
穿越塞北風區,翻過嶺南山川,從重要城市之間的單線,到「八縱八橫」藍圖徐徐展開。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軌道交通開始由中國高鐵領跑。高鐵不僅成為很多人出行的首選,同時也有力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從追趕到引領,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標准,中國高鐵走過了高效而輝煌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
3、雜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一直有學者提議將它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其實這種說法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中國本來就人多地少,7%的耕地需要養活22%的人口。雜交水稻的研製成功,至少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糧食安全不僅僅關繫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對於一個人口大國,更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意義。 到目前雜交稻累計推廣種植面積超過45億畝,增產稻穀4億多噸。
4、黑洞高速噴射物質新模式
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2015年11月25日(北京時間26日凌晨)公布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劉繼峰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從超軟X射線源發現相對論性高速噴流。
這項發現打破了天文學界傳統認知,揭示了黑洞吸積和噴流形成的新方式,天文學家理解黑洞吸積與噴流形成打開了一面新的窗口。
5、雜交穀子。
現在中國的農業用水主要取自深層地下水。地下水總有用完的一天,長期依靠地下水來進行農業灌溉顯然不是長久之計。趙治海的雜交穀子能夠改變農業靠過度抽取地下水的現狀,因為雜交穀子比雜交水稻用的水要少得多。現在,趙治海的「張雜谷」系列品種已經在北方大部分省份大面積推廣。
⑻ 美國媒體盤點的2017年航空領域最令人驚嘆的十大發明有哪些
1.波音公司的星際線太空服;
2.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GOES-16衛星;
3.Mako無人機內Mako無人機;
4.西銳飛行公司的視容野噴氣式飛機無縫碳纖維框架;
5.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局FLA項目無人機無法看到物體但能通過像素進行識別;
6.跨極地飛機追蹤器;
7.可操控的氣球探空氣球;
8.追夢者號;
9.OSIRIS-Rex飛船;
10.SpaceX的獵鷹重型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