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帝耶和華創造了幾個世界
上帝創造了眾多世界,到底有幾個,上帝沒有啟示給我們,
在這眾多世界中版,我們的世界因罪而墮落權,撒旦作了世界的王,所以這世界都要因這罪而受到咒詛,眾人都卧在那惡者的手下
依據1 約伯記中記載過 天上的會議,撒旦也在其中,撒旦應該是這個世界的代表,因為他是王,其他天使應該也有代表的世界
依據2 撒旦曾說過「 這一切權柄、榮華,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再次說明他的身份
依據3 聖經說過 將來的世界不會交給天使管理 從這里可以想到 其他天使可能有管理的世界
依據4 希伯來書曾兩次提到「創造諸世界」
依據5 耶穌已經進入天堂,在神的右邊,眾天使和有權柄的,並有能力的,都服從了他 從這句話看到了天堂是一個怎樣的「概念」這里提到了 有權柄的和有能力的 我想這與諸世界應該有些關系才對
不過這些並不是重要的,因為聖經最重要的還是跟義和愛有關,所以不要把重點放在這些問題上,這些也沒有必要知道,因為到那時就全明白了
② 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為什麼
在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黑暗籠罩著無邊無際的空虛混沌,上帝那孕育著生命的靈運行其中,投入其中,施造化之工,展成就之初,使世界確立,使萬物齊備。
上帝用七天創造了天地方物。這創造的奇妙與神秘非形之筆墨所能寫盡,非訴諸言語所能話透。
第一日,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上帝將光與暗分開,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於是有了晚上,有了早晨。
第二日,上帝說:「諸水之向要有空氣隔開。」上帝便造了空氣,稱它為天。
第三日,上帝說:「普天之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於是,水和旱地便分開。上帝稱旱地為大陸,稱眾水聚積之處為海洋。上帝又吩咐,地上要長出青草和各種各樣的開花結籽的蔬菜及結果子的樹,果子都包著核。世界便照上帝的話成就了。
第四日,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管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普照全地。」於是上帝造就了兩個光體,給它們分工,讓大的那個管理晝,小的那個管理夜。上帝又造就了無數的星斗。把它們嵌列在天幕之中。
第五日,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之物,要有雀鳥在地面天空中飛翔。」上帝就造出大魚和各種水中的生命,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又造出各樣的飛鳥,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看到自己的造物,非常喜悅,就賜福這一切,使它們滋生繁衍,普及江海湖汊、平原空谷。
第六日,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於是,上帝造出了這些生靈,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看到萬物並作,生滅有繼,就說:「我要照著我的形象,按著我的樣式造人,派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爬行的一切昆蟲。」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上帝本意讓人成為萬物之靈,就賜福給他們,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地上的一切,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活物。」按《聖經》的說法,人類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和支配者。
第七日,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上帝完成了創世之功。在這一天里,他歇息了,並賜福給第六天,聖化那一天為特別的日子,因為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創造,歇工休息。就這樣星期日也成為人類休息的日子。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分曉。」上帝就是這樣開辟鴻蒙,創造宇宙萬物的。(創1;2:l一2:4)
③ 上帝創造宇宙嗎為什麼有宇宙大爆炸
中國人,在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統治管理之下,已經普遍接受了其唯物主義的觀點——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其物質性。唯心主義者的上帝造物主已經被被唯物主義哲學批得體無完膚。在唯物主義的強制打壓之下,我們顯然已經失去了選擇信仰的自由。很顯然,在我們偉大的當代中國,哲學已經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樓主還能夠質疑造物主是否存在,真是難能可貴。
建立在觀察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宇宙大爆炸理論(big bang theory)已被普遍接受為可以用來解釋宇宙的狀態和來源以及去向的經典理論。一個時代的科學技術水平總是有限的,那麼它所能解釋的現象也是有限的。因為真理總是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發展著。理論的完善也是永無止境的。
既然生產力還未達到足夠高的水平,就不能斷然做出某些很肯定的結論。因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既然實踐的發展度還很低下,那麼我們人類的認識也不可能那麼超前。我們人類目前的探索范圍和深度還非常非常局限,連我們的太陽系都對其知之甚少,外星生命的尋找不知還得需要幾個世紀的探索。那麼整個銀河系呢?河外星系呢?這些都還是我們人類的觸角遠未達到的地方。或許,我們人類永遠也探索不到那裡,因為我們地球家園也終會有不適宜居住的一天,那時便是我們人類文明的終結。
確切地講,我不是一個堅定地唯物主義者。因為我相信上帝的存在,這是我的個人信仰,但同時,我也認為目前人類所探知的宇宙確實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我們人類的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來源於物質。但生命的奇妙、宇宙的浩渺,宇宙中各種星球星系的巧妙運行不得不使我相信一種超自然力量的存在。這種超自然的力量,就是我眼中的上帝。
既然人類還無法證明上帝的存在或不存在,那麼我們便有選擇信仰的自由。這不是一個能夠說誰對誰錯的問題,你也不能用嚴密的論證來證明它的對錯。你可以相信上帝的存在,也可以不相信,我們在思想上都是平等的。
希望樓主能夠堅持用自己的觀點去看世界,因為思想的自由才是最高的自由。不要被他人的觀點或者政治力量所左右。
④ 上帝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上帝要創造這個宇宙
樓主這個問題是從人的經驗出發才有的問題。人本身是形成的:從𥼃子與卵子結合起,逐漸形成胚胎,再形成胎兒。我們所看見的一切生物,甚至無生命的物體,都有一個形成過程。所以,我們很自然地就會想到,上帝也應該有一個形成過程。
可是,如果你相信萬物都是由上帝所創的話,他(或衪)本身就是萬物形成的源頭,所以,他可以完全無需跟其他生物或非生物一樣有一個形成過程,因為衪就是形成本身。
如果有讀過數學,便可以把上述情況想像成歐氏幾何學中的公理與其他定理的關系。首先必須設定幾條不證自明的公理,然後再用這些公理去推演出其他定理;或去證明其他定理是對的。這樣,我們便可以把上帝看成是這些不證自明的公理;而其他萬物,就是憑這些公理推演出來的定理。
所以,我認為根本無需問「上帝是怎麼形成的」,只需問自己:「我信不信有上帝」。
至於樓主的第二個問題,即「為甚麼上帝要創造這個宇宙?」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性質和第一個問題相差無幾,也是不必問的。因為,上帝根本無創造這個宇宙。這個宇宙根本就是上帝的一部份。上帝存在的時候,宇宙就存在了。聖經上說的,只是神創造人類世界。
至於為甚麼要創造人類世界,那就要每個人自己用自己的生活去體驗,沒有一個標准答案。想要提供標准化的,放諸四海皆準的模板式答案的人,多半會是徒勞的。
有種流行說法是:上帝造人和萬物,是要榮耀上帝。我覺得這種說法是把上帝描寫成一位喜歡呈能和愛炫耀的傢伙,實在是對上帝的每辱。上帝已經是至高無上的了,所有一切存在都是因衪而來的了,還需要甚麼榮耀?還要向誰展示自己的榮耀?是否想要暗示還有別的神在跟他競爭?
⑤ 宇宙是誰創造的
千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社會,在無法解釋的情況下,人們只好把目光集中在神的身上,認為是神創造了宇宙和整個人類世界。在科學不但發展的今天,這個觀點依然不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宇宙大爆炸理論」就是這種觀點的體現。 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在發現力學原理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力學三定律理論,並進而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理論,開創了古典物理學的輝煌時代。但是在解釋關於第一推動力是如何產生的問題時,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陷入了困惑之中,因為在他那個時代是無法從理論上找到合適的答案的,於是他把宇宙第一推動力歸於上帝,認為是上帝推動了宇宙的最初運動。 顯然教會非常認同這一觀點,這和《聖經》中強調的觀點是相同的,即上帝創造了一切,這也是創造學說產生的基礎。過去,創造學說統治著學術界,使學者們都不敢越雷池一步。達爾文首先打破了創造學說的壟斷地位,他提出了「物種進化學說」。雖然達爾文只是在生物進化理論方面否定了上帝造人的觀點,但他的理論所造成的影響使巨大的,從根本上動搖了創造學說的理論基礎,使科學發展史觀佔了上風。 然而我們那些科學家總是無法解釋一些最關鍵的問題,而正是那些最關鍵的問題使科學發展觀陷於尷尬的境地,「宇宙大爆炸理論」即是如此。1927年,比利時天文學家勒梅特提出了宇宙膨脹理論,也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理論」是這樣解釋宇宙起源的:整個宇宙最初聚集在一個「原始原子」中,後來發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開,形成了我們的宇宙。 大約在150億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質都高度密集在一點,有著極高的溫度,因而發生了巨大的爆炸。大爆炸以後,物質開始向外大膨脹,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個過程是復雜的,現在只能從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描繪過去遠古的宇宙發展史。在這150億年中先後誕生了星系團、星系、我們的銀河系、恆星、太陽系、行星、衛星等。現在我們看見的和看不見的一切天體和宇宙物質,形成了當今的宇宙形態,人類就是在這一宇宙演變中誕生的。 在「宇宙大爆炸理論」中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初宇宙的那個點是如何產生的。根據大爆炸理論,星系連同其它所有的恆星和行星都產生於一個所謂有的奇異點。這個奇異點中集中了所有宇宙最原始的物質。而科學家們對這一奇異點物理參數的評估則是:溫度為1031 K,潛藏的能量密度為1098 爾格/立方厘米(作為比較,恆星內部最高溫度為108 K,而中子星的物質密度為1015 克/立方厘米)。 說得通俗點,有這樣一個像地雷似得容器,它把宇宙的所有物質全部裝入其中,只要點燃它的引信,它就會形成一個劇烈的爆炸的過程,這個過程將決定宇宙的發展形態。現在的問題是:誰來把宇宙的物質裝入這個地雷一樣的容器,而又由誰來點燃它的引信呢?當然不會是在伊拉克製造恐怖事件的伊斯蘭恐怖分子;更不會是在中國新年放爆竹的頑皮孩童,能夠坐到這一點的只要一種選擇,那就是上帝。這也就難怪教皇約安-帕維爾二世在其書信中稱當代的宇宙論與《聖經》中的論述不謀而合。顯然這樣的結果是科學家們始料未及的。 一直以堅持唯物發展史觀的中國科學界曾堅持抵制「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它是唯心發展史觀的產物。但在改革開放以後,由於強調尊重科學,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國科學界開始認真對待和接受「宇宙大爆炸理論」,前不久曾被熱捧的科普電影《宇宙與人》就反映了這種觀點。另外伴隨著「宇宙大爆炸理論」,一些曾困擾科學家的許多問題能夠找到合理的解釋,其中就包括「黑洞」理論。在愛因斯坦對宇宙射線的觀測研究中,關於宇宙射線為何發生彎曲是個很難解釋的問題,似乎宇宙中有一種超力量牽引著宇宙射線,讓它發生偏移。後來人們開始用「黑洞」來解釋這個問題,認為「黑洞」聚集著巨大的能量,,它不但吞噬著星球,還吞噬一切能量,甚至連光線也不放過,宇宙射線之所以發生偏移就是「黑洞」在作怪。「黑洞」理論影響之大令人難以置信,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英國科學家霍金在中國家喻戶曉,霍金的著作《時間簡史》盡管沒有一兩個人能看懂,可在中國它是最暢銷的科學讀物,如果有人說不知道「黑洞」理論,會被別人當怪物來看的,盡管沒幾個人能理解「黑洞」理論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令人感到滑稽的事情出現了,我們認為最科學的理論卻造就了一個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結論,這真讓我們那些自詡科學至上的科學家們無地自容。好在一個新的理論為科學家們打了個圓場,那就是電磁宇宙理論,該理論基本觀點從三個方面體現:第一,宇宙將永遠存在;第二,宇宙間的所有物質在各種頻率范圍內都發生著能量交換——從超低頻至超高頻;第三,宇宙間的一切活動都是循環發生的(行星產生於黑洞,之後又濃縮成黑洞)並遵循著守恆定律(能量、電荷、物質)。電磁宇宙理論的基本觀點是:宇宙是一個超環面系統,其中的眾多星系都由宇宙磁場連接在一起,螺旋形的超環面宇宙磁場控制著所有的星系流。各個星系群由黑洞帶隔開,而黑洞帶則是孕育和產生星系之處,部分科學家稱之為星系「產房」。 我們注意到,電磁宇宙理論忽略了對初宇宙的關照,認為宇宙是無始無終的,星系和「黑洞」互為起點和終點,宇宙中的大爆炸其實就是星系的誕生過程。由於宇宙間存在著數不清的星系,所以可以推測,宇宙間的大爆炸每時每刻都在發生,也就是說,宇宙間的星系誕生和滅亡每秒都在發生著。 雖然電磁宇宙理論已經慢慢被人們所接受,但「宇宙大爆炸理論」還是有著巨大的市場,許多人還不願意放棄他們的希望。曾有消息說,美國宇航局2007年計劃發射一個高功率X射線望遠鏡GLAST。按照天文物理學家們的計算,該望遠鏡的敏感度足以發現微型黑洞的波動。宇宙超級結構理論將最終得到實驗證實。
⑥ 聖經里提到上帝創造的宇宙和科學提到的宇宙是大爆炸形成應該相信哪個
兩者之間沒有矛盾,他們是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描述來表達同一件事實而已。
⑦ 除了上帝還有誰自稱創造了宇宙並預言了世界的將來呢
上帝根本沒有自稱創造了宇宙。那是人們的誤解。
創世紀1:1 起初神創造天地。
這是聖經的第1句經文,明確的說:上帝創造的,是「天地」,不是「宇宙」。
科學已經證明,宇宙中有無數的天地。
聖經所談論的一切內容,也全部都是在「天地之間」的范圍內。
聖經說:耶穌是唯一的拯救。
但基督徒誤認為:佛菩薩等,都不能拯救人類。
出現這樣的誤解,主要是因為:沒有認真的讀聖經。
他們不知道:只有在「天地之際」的范圍內,耶穌才是唯一的拯救。
在「超越輪回」的廣大范圍中,這句經文,並不成立。
這個聖經的"重大奧秘",卻往往被人忽略了。
永遠要記住:聖經是上帝的話語,任何人都不可以篡改。1個字都不可以改。
那些篡改聖經的基督徒,是撒旦的眷屬,是魔鬼的代言人。
⑧ 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那巔峰是什麼
在宇宙天地尚未形成之前,黑暗籠罩著無邊無際的空虛混沌,上帝那孕育著生命的靈運行其中,投入其中,施造化之工,展成就之初,使世界確立,使萬物齊備。
上帝用七天創造了天地方物。這創造的奇妙與神秘非形之筆墨所能寫盡,非訴諸言語所能話透。
第一日,上帝說:「要有光!」便有了光。上帝將光與暗分開,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於是有了晚上,有了早晨。
第二日,上帝說:「諸水之向要有空氣隔開。」上帝便造了空氣,稱它為天。
第三日,上帝說:「普天之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於是,水和旱地便分開。上帝稱旱地為大陸,稱眾水聚積之處為海洋。上帝又吩咐,地上要長出青草和各種各樣的開花結籽的蔬菜及結果子的樹,果子都包著核。世界便照上帝的話成就了。
第四日,上帝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管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普照全地。」於是上帝造就了兩個光體,給它們分工,讓大的那個管理晝,小的那個管理夜。上帝又造就了無數的星斗。把它們嵌列在天幕之中。
第五日,上帝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之物,要有雀鳥在地面天空中飛翔。」上帝就造出大魚和各種水中的生命,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又造出各樣的飛鳥,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看到自己的造物,非常喜悅,就賜福這一切,使它們滋生繁衍,普及江海湖汊、平原空谷。
第六日,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於是,上帝造出了這些生靈,使它們各從其類。上帝看到萬物並作,生滅有繼,就說:「我要照著我的形象,按著我的樣式造人,派他們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地上爬行的一切昆蟲。」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上帝本意讓人成為萬物之靈,就賜福給他們,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地上的一切,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活物。」按《聖經》的說法,人類是這個世界的管理者和支配者。
第七日,天地萬物都造齊了,上帝完成了創世之功。在這一天里,他歇息了,並賜福給第六天,聖化那一天為特別的日子,因為他在那一天完成了創造,歇工休息。就這樣星期日也成為人類休息的日子。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分曉。」上帝就是這樣開辟鴻蒙,創造宇宙萬物的
⑨ 宇宙是誰創造的
宇宙起源的問題有點像這個古老的問題:是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換句話說,就是何物創生宇宙,又是何物創生該物呢?也許宇宙,或者創生它的東西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並不需要被創生。直到不久之前,科學家們還一直試圖迴避這樣的問題,覺得它們與其說是屬於科學,不如說是屬於形而上學或宗教的問題,然而,人們在過去幾年發現,科學定律甚至在宇宙的開端也是成立的。在那種情形下,宇宙可以是自足的,並由科學定律所完全確定。
關於宇宙是否並如何啟始的爭論貫穿了整個記載的歷史。基本上存在兩個思想學派。許多早期的傳統,以及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認為宇宙是相當近的過去創生的。(十七世紀時鄔謝爾主教算出宇宙誕生的日期是公元前4004年,這個數目是由把在舊約聖經中人物的年齡加起來而得到的。)承認人類在文化和技術上的明顯進化,是近代出現的支持上述思想的一個事實。我們記得那種業績的首創者或者這種技術的發展者。可以如此這般地進行論證,即我們不可能存在了那許久;因為否則的話,我們應比目前更加先進才對。事實上,聖經的創世日期和上次冰河期結束相差不多,而這似乎正是現代人類首次出現的時候。
另一方面,還有諸如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一些人,他們不喜歡宇宙有個開端的思想。他們覺得這意味著神意的干涉。他們寧願相信宇宙已經存在了並將繼續存在無限久。某種不朽的東西比某種必須被創生的東西更加完美。他們對上述有關人類進步的詰難的回答是:周期性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災難重復地使人類回到起始狀態。
兩種學派都認為,宇宙在根本上隨時間不變。它要麼以現在形式創生,要麼以今天的樣子維持了無限久。這是一種自然的信念,由於人類生命——整個有記載的歷史是如此之短暫,宇宙在此期間從未顯著地改變過。在一個穩定不變的宇宙的框架中,它是否已經存在了無限久或者是在有限久的過去誕生的問題,實在是一種形而上學或宗教的問題:任何一種理論都對此作解釋。1781年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寫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也是非常模糊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他在這部著作中得出結論,存在同樣有效的論證分別用以支持宇宙有一個開端或者宇宙沒有開端的信仰。正如他的書名所提示的,他是簡單地基於推理得出結論,換句話說,就是根本不管宇宙的觀測。畢竟也是,在一個不變的宇宙中,有什麼可供觀測的呢?
然而在十九世紀,證據開始逐漸積累起來,它表明地球戲及宇宙拭其他部分事實上是隨時間而變化的。地學家們意識到岩石以及其中的化石的形成需要花費幾億甚至幾十億年的時間。這比創生論者計算的地球年齡長得太多了。由德國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破爾茲曼提出的所謂熱力學第二定律還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宇宙中的無序度的總量(它是由稱為熵的量所測量的)總是隨時間而增加,正如有關人類進步的論證,它暗示只能運行了有限的時間,否則的話,它現在應已退化到一種完全無序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萬物都牌相同的溫度下。
穩恆宇宙思想所遭遇到的另外困難是,根據牛頓的引力定律,宇宙中的每一顆恆星必須相互吸引。如果是這樣的話,它們怎麼能維持相互間恆定距離,並且靜止地停在那裡呢?
牛頓曉得這個問題。在一封致當時一位主要哲學家裡查德·本特里的信中,他同意這樣的觀點,即有限的一群恆星不可能靜止不動,它們全部會落某個中心點。然而,他論斷道,一個無限的恆星集合不會落到一起,由於不存在任何可供它們落去的中心點。這種論證是人們在談論無限系統時會遭遇到的陷阱的一個例子。用不同的方法將從宇宙的其餘的無限數目的恆星作用到每顆恆星的力加起來,會對恆星是否維持恆常距離給出不同的答案。我們現在知道,其正確的步驟是考慮恆星的有限區域,然後加上在該區域之外大致均勻分布的更多恆星。恆星的有限區域會落到一起,而按照牛頓定律,在該區域外加上更多的恆星不能阻止其坍縮。這樣,一個恆星的無限集合不能處於靜止不動的狀態。如果它們在某一時刻不在作相對運動,它們之間的吸引力會引起它們開始朝相互方向落去。另一種情形是,它們可能正在相互離開,而引力使這種退行速度降低。
盡管恆定不變的宇宙的觀念具有這些困難,十七、十八、十九甚至至二十世紀初斯都沒有人提出過,宇宙也許是隨時間演化的,不管是牛頓還是愛因期坦都失去了預言宇宙不是在收縮便是在膨脹的機會。因為牛頓生活在觀測發現宇宙膨脹以前的二百五十年,所以人們實在不能責備他。但是愛因斯坦應該知道得更好。他在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預言正在膨脹。但是他對穩恆宇宙是如此之執迷不悟,以至於要在理論中加上一個使之和牛頓理論相調和並用於抗衡引力的因素。
1929年埃德溫·哈勃的宇宙膨脹的發現完全改觀了有關其起源的討論。如果你把星系現在的運動往時間的過去方向例溯,它們在一百億和二百億年前之間的某一時刻似乎應該重疊在一起,在這個稱為大爆炸奇點的時刻,宇宙的密度和時空的曲率應為無窮大。所有的已知的科學定律在這種條件下都失效了。這對科學是一樁災難。科學所能告訴我們的一切是:宇宙現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是過去是處於那種形態。但是科學不能解釋為何它在大爆炸後的那一瞬間是那個樣子的。
這樣,許多科學家對此結論感到不悅就毫不足怪了。為了避免存在大爆炸奇點以及由此引起的時間具有開端的結論,人們進行了若干嘗試。其中一種稱為穩恆態理論。它的思想是,隨著星不互相分離而去,由連續產生的物質在星系之間的空間中形成新的星系。這樣宇宙就多多少少以今日這樣的狀態不但已經存在了,而且還將繼續存在無限長時間。
為了使宇宙繼續膨脹並創生新物質,穩恆態模型需要修改廣義相對論。但是所需要的產生率非常低:大約為每年每立方公里一個粒子,這不會和觀測相沖突。該理論還預言了,星系和類似物體的平均密度不但在空間上而且在時間上必須是常數。然而,由馬丁·賴爾和他的劍橋小組進行的銀河系外射電源的普查顯示,弱源的數目比強源的數目多得多。人們可以預料,弱的源在平均上講應是較遙遠的。這樣就存在兩種可能性:或許我們正位於宇宙中的一個強源不如平均源頻繁的區域;或者過去的源的密度更高,光線在離開這些源向我們傳播時更遙遠的距離。這兩種可能性沒有一種和穩恆態理論相協調,因為該理論預言射電源密度不僅在空間上而且在時間上必須為常數。1964年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發現了從比我們的銀河系遙遠得多的地方起源的微波輻射背景,這是對該理論的致命打擊。它具有從一個熱體發射出的輻射的特徵譜,盡管在這種情形下熱這個字根本不適合,因為其溫度只不過比絕對零度高2.7度而已。宇宙是一個既寒冷又黑暗的地方!穩恆態理論中沒有一種產生具有這種譜的微波的合理機制,所以穩恆態理論難逃被拋棄的命運。
1963年兩位俄國科學家歐格尼·利費席茲和伊薩克·哈拉尼科夫提出另一種思想,企圖用來避免大爆炸奇性。他們說,只有當星系直接相互接近或離開時,它們才會在過去的一個單獨的點上相重疊,才導致無限密度狀態。可惜的是,星系還多少具有一些側向速度,宇宙早斯就可能存在過這樣的一種收縮相,這時,星系雖然曾經非常靠近過,卻能設法避免互相撞擊。然後宇宙會繼續重新膨脹,而不必通過一種無限的密度的狀態。
當利費席茲和哈拉尼科夫提出其設想時,我正是一名研究生,亟需一個問題以完成博士論文。因為是否有守大爆炸奇點的問題對於理解宇宙的起源關系重大,所以它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和羅傑·彭羅斯一道發展了一套數學工具,用以處理這個以及類似的問題。我們指出,如果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任何合理的宇宙模型都必需起始於一個奇點。這就表明,科學能夠預言,宇宙必須有一個開端,但是它不能夠預言宇宙應如何啟始的:正因為如此,人們必須求助於上帝。
審察人閃對奇性看法的變化是十分有趣的。當我還是一名研究生時,幾乎沒人認真地看待之。現在,作為奇性定理的一個結果,幾乎無人不信宇宙是從一個奇眯起始的,物理定律在該處失效。然而,現在我認為,雖然存在奇點,物理定律仍能確定宇宙是如何起始的。
廣義相對論是一種被稱為經典的理論。也就是說,它沒有顧及這個事實,即粒子不具備精確定義的位置和速度,由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位置和速度的小范圍內被「抹平」,不確定性原理不允許我們同時既測量又測量速度。因為正常情形下時空的曲率在和粒子位置的不確定性相比較時非常大,這些以我們沒什麼影響。然而奇性定理指出,在現在的宇宙膨脹相的開端,時空被高度地畸變,並且具有很小的曲率半徑。不確定性原理在這種情形下變成非常重要。這樣,廣義相對論因預言奇性而導致自身的垮台。為了討論宇宙的開端,我們需要一種結合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理論。
那種理論便是量子引力論。我們尚未知道正確的量子引力論應採取的准確形式。我們此刻所擁有的最佳候選者是超弦理論,但它仍有許多耒解決的困難。然而,人們可以期望,任何有前途的理論都應具有某些特徵。其中之一便是愛因斯坦的思想,引力效應由被物質和能量所彎曲甚至捲曲的時空來體現。物體在彎曲空間中沿著最接近於直線的軌跡運行。然而,由於時空是彎曲的。所以它們的路徑就顯得是彎折的,正如同被引力場所彎折的似的。
另一種在這個終極理論中可以預料的要素是里查德·費因曼的設想,即量子理論可以表達成「對歷史的求和」。該思想可以最簡單的形式表達成,每顆粒子在時間中走過任何可能的路徑或歷史。每一路徑或歷史具有依其形狀而定的概率。為了使這種思想可行,人們必須考慮在虛時間里發生的歷史,而不是在我們感受生活於其中的實時間城發生的歷史。虛時間聽起來有點像是科學幻想的東西,其實它是定義得很好的數學概念。它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認為是和實時間成直角的時間方向。人們把所有具有某種性質粒子歷史,譬如講在某些時刻通過某些點的歷史的概率加起來。然後應把這結果延拓到我們在其中生活的實的時空中去。這不是量子力學的最熟知的手段,但它給出和其他方法得到的相同結果。
在量子引力的情形下,費因曼的對歷史求和的思想牽涉到對宇宙的不同的可能性的歷史,也就是對不同的彎曲時空的求和。這些代表了宇宙和它之中的任何東西的歷史。人們必須指明,在對歷史的求和中,應包括哪些種類的彎曲空間。這種空間種類包括具有奇性的的空間,則該理論就不能確定這類空間的概率。相反的,它們必須以某種任意的方法被賦予概率。這意味著科學不能預言時空這類奇性歷史的概率。這樣,它就不能預言宇宙應如何運行。然而,宇宙可能處於由只包括非奇性彎曲空間的求和所定義的狀態。在這種情形下,科學定律就把宇宙完全確定,人們就不必籲求宇宙之外的某物來確定宇宙如何啟始。由只對非奇性歷史的求和確定宇宙的狀態有點像一名醉漢在燈柱之下找他的鑰匙:這兒也許不是他遺失之處,但是這兒是他可能找到的僅有的地方。類似的,宇宙也許不處於由對非奇性歷史求和定義的狀態,但這是科學能預言應當什麼樣子的僅有的狀態。
1983年詹姆·哈特爾和我提出,宇宙的狀態應由對一定種類歷史的求和給出。這類歷史由沒有奇性的,而且具有有限尺度卻沒有邊界或邊緣的彎曲空間組成。它們像是地球的表面,只不過多了兩維。地球的表面具有有限的面積,但是它不具有任何奇性、邊界或邊緣。我曾經用實驗驗證過這一點。我作過環球旅行,而沒有落到外面去。
哈特爾和我所做的設想可以被重新表達成:宇宙的邊界條件是它沒有邊界。只有當宇宙處於這個無邊界狀態時,科學定律自身才能確定每種可能歷史的概率。因此,只有在這種情形下,已知的定律才會確定宇宙應如何運行。如果宇宙處於任何其他的狀態,則歷史求和中的彎曲空間的種類就要包括具有奇性的空間。人們必須求助於已知科學定律以外的某種原理,才能確定這種奇性歷史的概率。這種原理就會是外在於我們宇宙的某種東西。我們不能從我們宇宙之中將其推導出來。而另一方面,如果宇宙是處於無邊界狀態,在原則上,我們就能在不確定性原理容忍的限制之仙完全確定宇宙應如何運行。
如果宇宙處於無邊界狀態,那對於科學而言就太好了,但是我們如何才能知道事情究竟是否如此呢?其答案是,無邊界設想對宇宙應如何運行作出了明確的預言。如果這些預言不與觀測相符合,則我們就能得出結論說,宇宙不處於無邊界狀態。這樣,在哲學家卡爾·波普定義的意義上說,無邊界設想是一種好的科學理論:它可被觀測證偽。
如果觀測不與預言相符合,我們就知道在可能歷史的種類中必須有奇性。然而,這就大致上是我們知道的一切。我們不能計算出這種奇性歷史的概率,因此我們不能預言宇宙應如何運行。有人也許會認為,如果不可預見性只發生在大爆炸處,那不會太礙事,那畢竟是一百億或二百億年以前的事。但是,如果可預言性在大爆炸的非常強引力場中失效,那麼只要恆星坍縮它也會失效。這種事件僅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每周就會發生幾次。我們的預言能力甚至按照天氣預報的標准來說也是非常差勁的。
當然,人們還會說,我們根本不必在乎發生在一顆遙遠恆星處的可預言性的失效。然而,在量子理論中任何不被實際上禁止的東西都能夠並將要發生。這樣,如果可能歷史的種類中包括奇性空間的話,這些奇性可在任何地方發生,而不僅在大爆炸處以及坍縮星之中。這意味著,我們不能預言任何東西。反過來說,我們能夠預言事件的這一事實是反對奇性並贊同無邊界設想的實驗證據。
那麼無邊界設想為宇宙做出什麼預言呢?第一個預言是,因為宇宙的怕有可能的歷史在廣延上都是有限的,所以人們用來作為時間測度的任何量都必須有一個最大值和一個最小值。這樣宇宙就有一個開端和一個終結。在實時間中的開端即是大爆炸奇點。然而在虛時間中這個開端就不再是奇點。相反的,它有點像地球的北極。如果人們把地球表面的緯度當作時間的類似物,則可以說地球的表面從北極開始。然而,北極是地球上完全普通的一點。它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同樣的定律在北極正如同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同樣地成立。類似的,我們用來標志作撛諦槭奔淠謨鈧嫻鈉羰紨的事件是時空中的一個通常的點,正如其他的點那樣。科學定律在開端處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樣成立。
人們從和地球表面的類比,也許會預料到,正如北極和南極相似一樣,宇宙的終結會和開端相類似。然而,北南二極是對應於虛時間向實時間延拓,就會發現宇宙在實時間中的開端和它的終結可以非常不同。
約納遜·哈里威爾和我對無邊界條件的含義作過一個近似計算。我們把宇宙當作一個完全光滑和均勻的背景來處理,在這個背景上存在密度的小微擾。宇宙在之前時間中從非常小的半徑開始膨脹。最初的這種膨脹稱作暴漲,也就是說,宇宙尺度在比一秒還要短暫非常多的每一時間間隔中得到加倍,這正如在某些國家中每一年價格都要加倍一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國也許創下了通貨膨脹的世界紀錄,一捆麵包的價格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從一個馬克漲到一百萬馬克。但是沒有任何東西可與似乎在極早期宇宙發生過的暴漲相比擬,宇宙尺度在一秒的極微小的部分時間內至少增加了一百萬億億億倍。這當然是發生在當局政府之前的事。
暴漲在如下意義上來說,是件好事,它產生了一個在大尺度上光滑而均勻的宇宙,而且這個宇宙以剛好避免坍縮的臨界速度膨脹。它還能在相當嚴格的意義上把宇宙的怕有內容從無中創生出來,這是暴漲的又一好處。當宇宙像北極那樣的一個單獨點時,它不包含有任何東西。然而,在我們可觀測到的宇宙部分至少有十的八十次方顆粒子。所有這些粒子從何而來呢?其答案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允許物質從能量中以粒子反粒子對的形式創生出來。那麼能量又是從何而來以創生物質呢?其答案是,它是從宇宙的引力能中借來的。宇宙虧欠了極大數量的負引力能的債務,它剛好和物質的正能量相平衡。其結果便是凱恩斯經濟學的勝利:一個充滿物質的、充滿活力的正在膨脹的宇宙。引力能的債務只有在宇宙終結時才能償付清。
早期宇宙不能是完全均勻一致的,因為否則的話就會違反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相反的,必須存在對均勻密度的一些偏差。無邊界設想意味著,這些密度差別是從它們的基態開始,也就是說,它們是和不確定性原理相一盡可能的小。然而,這些差別在暴漲時被放大了。在暴漲時期結束之後,留下的宇宙是一些地方比另一些地方膨脹得稍快一些。在膨脹稍慢的區域,物質的引力吸引使膨脹進一步減慢。該區域最終會停止膨脹,並且收縮形成星系和恆星。這樣,無邊界設想可以解釋我們四周看到的所有復雜結構。然而,它沒有給宇宙作出單獨的預言。相反地,它預言整整一族可能的歷史,每一個歷史都具有自己的概率。也許可能有這樣的歷史,工黨在上次英國競選中取勝,雖然這種概率很小。
無邊界設想對於上商在宇宙事務中的作用含義極其深遠。人們現在廣泛接受,宇宙按照定義很好的定律演化。這些定律可能是上帝欽定的,但是它似乎不去干涉宇宙去違反這些定律。然而,直到不久以前,人們都認為這些定律不能適用於宇宙的開初。那就要依賴上帝去旋緊發條,並讓宇宙順著它的意願的方式去運行。這樣,宇宙的現狀是上帝對初始條件選擇的結果。
然而,如果某種像無邊界設想的東西是正確的話,則情況就會大大改觀。在那種情形下,物理定律甚至也適用於宇宙的開端,這樣上帝就沒有選取初始條件的自由。當然它在選取宇宙要服從的定律上仍然具有自由。然而,這里並沒有許多選擇的餘地。也許只存在很少數目的定律,這些定律是自洽的,並能導致像我們自己這么復雜的生物的存在,他能詢問什麼是上帝的性質。
甚至即使只存在唯一的一族可能的定律,它也只不過是一族方程。究竟是什麼東西將生命之火賦予這些方程,使之產生一個受它們制約的宇宙呢?難道終結的統一理論是如此之咄咄逼人,以至於其自身的實現成為不可避免?雖然科學能解決宇宙如何啟始的課題,它仍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為何宇宙必須存在?我對此沒有答案。
⑩ 上帝創造宇宙是哪一年。為什麼你的依據是
宇宙紀元元年。因為那年是他的生年,依據是以前沒有幾年,即使有也和它連不上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