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水肺發明

水肺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1 05:43:53

㈠ 二十項重大發明

20世紀20項重大技術發明

--------------------------------------------------------------------------------

1馬可尼和波波夫發明了無線電通信(1900)

2萊特兄弟發明了動力載人飛機(1903)

3魯米埃爾兄弟發明了彩色照相機(1904)

4弗萊明和福雷斯特分別發明了電子二極體和三極體(1904~1906)

5德、美、英等國科技專家發明了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1910~1938)

6福特發明了汽車流水線生產(1913)

7美英科技專家發明了雷達和射電望遠鏡(20~40年代)

8歐美科技專家發明了電視(20~30年代)

9惠特爾和亨克爾發明了噴氣式飛機(1930~1939)

10布勞恩等發明了V—2液體火箭(1942)

11莫斯利和埃克特發明了電子計算機(1945)

12美國科學家發明了原子彈和氫彈(1945~1952)

13美國和前蘇聯分別發明了核潛艇、核電站(1954)

14肖克利、巴丁、布拉頓等發明了晶體管(1954)

15前蘇聯科技專家發明了人造地球衛星(1957)

16諾依斯和基爾比發明了集成電路(1959~1961)

17梅曼發明了激光器(1960)

18斯蒂帕托和愛德華茲發明了試管嬰兒技術(1978~1979)

19美國人發明了太空梭(1981)

20美國信息專家發明了網際網路(90年代)

㈡ 什麼叫做水肺潛水

為了能較長時間地在水下連續潛水,人們要攜帶填充了壓縮空氣的氣瓶潛入水裡,這種方式就是水肺潛水。此時,潛水者吸的是氣瓶內的空氣。常有人誤以為潛水者攜帶的這種氣瓶為氧氣瓶,其實這種認識不對。

水肺潛水可以讓你隨心所欲地在水中悠遊,不過在有限的空氣使用完畢之前就要浮出水面了。

學習潛水的過程要循序漸進

從初次體驗潛水的愛好者到成為一個最高水平的潛水教練員,要經過必要的培訓,依次經過本協會的如下等級:

浮潛員、一星水肺潛水員、二星水肺潛水員、三星水肺潛水員、四星水肺潛水員、一星潛水教練、二星潛水教練、三星潛水教練。

二星水肺潛水員晉升三星水肺潛水員,必須先完成或在三星水肺潛水員課程中完成選修課程中的三項以上課程。三星水肺潛水員晉升四星水肺潛水員時,必須完成潛水救援課程。

單項選修課程有:潛水救援、水中環境、水中攝影、搜索與打撈、狩獵與採集、低能見度潛水、深水潛水、洞穴潛水、沉船潛水、潛水器材修護。

㈢ 水肺和氧氣罐的區別

1、定義不同

水肺:水肺(英文縮寫為SCUBA)又叫自攜式水下呼吸裝置,人們潛入水中,可憑借它來自由呼吸。

氧氣罐:裝氧氣的罐子。也叫「攜帶型吸氧器」、「小型罐裝氧氣」,分為多種水果香型。

2、應用不同

水肺:經過不斷改進,日臻完善。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以色列、澳大利亞外海的大堡礁及英國的倫第島和波拜克半島等海岸,都設有使用這種呼吸裝置的 「海底公園」,在那裡,旅遊者可盡情游覽海底世界的美景。

氧氣罐:腦力透支,學生學習緊張或考試時(特別是中考、高考前)使用,可防止頭暈嘔吐、氣喘胸悶、精神倦怠、使頭腦清醒、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提高記性力。

工作高壓,白領人士長時間處於工作高壓下時,經常使用可緩解神經緊張、心情煩悶之狀況,保持旺盛精力。

體育運動,用於體育鍛煉或比賽時,消除呼吸急促、氣喘胸悶、恢復體力。

長久開車,長久開車吸保健氧氣,令您疲勞頓除、精神煥發、確保行車安全。

空氣污濁,大氣污染嚴重或會議室、辦公室、居室等場所空氣阻滯、流通不暢、空氣不佳時,經常定期吸用氧氣,可清潔呼吸道、置換肺部之有害氣體,使精力更充沛。

休閑旅遊,在卡拉OK、迪斯高舞廳、網吧、酒吧、桑拿中心等各種娛樂休閑場所使用,隨時隨地享受新鮮空氣;亦可用於煙酒過度後清醒神志,具解酒之功效,也可在旅遊過程中補充體內氧氣含量,解除疲勞狀態,清醒頭腦。

3、發明人不同

氧氣瓶是1968年由美國人詹姆斯庫克發明的。而水肺(自攜式水下呼吸器)則是第二次大戰期間由法國軍官傑克古斯塔因發明的,直到二戰末期才列裝。

㈣ 外國人發明的可以讓人在水下自由呼吸的人造魚鰓是怎樣的

對於長期生活在地面上的我們來說,水底世界確實是非常神秘的,但是由於受到了身體構造的影響,人類並無法在海底直接生存,更不敢上前道更深的海底。眾所周知人類是用肺進行呼吸的,在海底的環境當中不僅缺氧,隨著我們下潛深度的不斷加大,還需要面臨非常大的壓力。這對我們的肺活量和膽量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5

還有一點就必須要提醒一下,這個人造魚鰓的下次深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只允許在5米的范圍內,如果超過了這個范圍人造魚鰓就會發出警報。對於普通的潛水愛好者來說,5米就已經足夠了。

㈤ 為什麼要發明水下機器人

主要用於深海科學研究,像地質勘探、深海生物研究之類。
主要是節省成本。海洋研究的成本很高,水下機器人可以代替人完成深海攝像和採集標本等工作,探測器上不用加裝生命維持系統,大大節省海洋探測的成本。
其次是水下機器人的先進技術可以應用於軍事方面。

㈥ 求一部跟海洋有關的科幻片,講的是未來人類發明了一種能在水下呼吸的腮。

應該屬於進化!


未來水世界 (1995)

導演: 凱文·雷諾茲 / 凱文·科斯特納

編劇: Peter Rader / 大衛·杜西

主演: 凱文·科斯特納 / 珍妮·特里普里霍恩 / 蒂娜·米喬里諾 / Chaim Girafi / Rick Aviles

類型: 動作 / 科幻 / 驚悚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95-07-28

片長: 135 分鍾 / USA: 176 分鍾(director's cut)

又名: 水世界


公元2500年,由於地球兩極冰層融化,世界變得汪洋一片,人們只有在水上生活,建立了水上浮島,這時泥土已經變為極其珍貴的東西。人們非常渴望記載中的陸地生活。一天,一名孤獨的海行者來到了阿托爾浮島,用一罐泥土交換淡水和番茄苗。當他准備離開時,卻和島上的人發生了沖突。島上的居民發現他是一個長著鰓和蹼的變體人,把他關了起來。正當島上居民要處死海行者時,浮島受到了海盜「煙民」的襲擊。老人維格駕著氣球逃生...

㈦ 潛水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神遊海底是人們由來已久的願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不達文化全盛時期,阿茲里亞帝國的軍隊用羊皮袋沖氣,由水中攻擊敵軍,這也許就是潛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中,就已經有了海邊漁夫在海里潛水捕魚的場面描寫。到了1720年,一個英國人利用一隻定做的木桶潛到水下20公尺深的地方成功地進行海底打撈。

而今天職業潛水的前身,則要算160年前英國的郭蒙貝西發明的從水上接幫浦運送空氣的機械潛水,也就是頭盔式潛水。這種潛水於1854年首次在日本出現。1924年開始使用玻璃做潛水鏡,並利用幫浦從水面上吸取空氣的「面罩式潛水器」,這是水肺潛水器材的前身。就在這年日本人使用面罩式潛水器潛入地中海底70公尺,成功的撈起沉船八阪號內的金塊,震驚了全世界。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開發了一種特殊軍事用的「空氣罩潛水器」,採用的是密閉循環式,並有空氣瓶的裝置。二戰末期,法國開發了開放式「空氣潛水器」,1945年前後這種潛水器在歐美非常流行。——常識科技篇。

㈧ 水下機器人的發展史

機器人可以進行深海探測。深海採集。深海維修。
開發海洋是人類在二十一世紀面臨的重大課題,而探索、考察和有效利用國際海域和海底區域是對我國發展海洋高技術和未來海洋產業提出的挑戰。

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是國內外有影響的研究與開發水下機器人並形成產品的科研實體之一,首創我國第一台有纜遙控和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水下機器人各階段的技術成果代表了我國在這一技術領域的發展水平與過程。作為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先進製造基地的一部分,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二十年來在水下機器人研製與應用方面為國家水下裝備技術,特別是海洋重要裝備技術及海洋開發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該所擁有一支理念超前,訓練有素、經驗豐富、技術全面的設計隊伍。水下機器人實驗室配備了齊全、先進的試驗設備和條件,3個深水模擬壓力罐可分別進行水下1000米、1500米、7200米水深的水下模擬試驗。長20米、寬12米、深9米的試驗水池可做各種水下機器人整機性能試驗和調試。現已形成了大、中、小型水下機器人系列產品的生產能力,並在國際、國內開展了各種水下工程作業。

早在70年代末期,前瞻性地考慮到海洋是一個廣闊的應用領域,從長遠看以海洋為背景來發展機器人科學技術,是一項具有開拓性的工作,中國科學院又具有多學科綜合性的研究開發能力,因此准備在全院組織力量,支持這一重大項目的實施。1977年召開的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學科規劃會議將發展機器人項目列入規劃。蔣新松院士在當年組團赴日考察回國後提出了發展水下機器人的設想。從此,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鎖定了「下海」為海洋開發服務,搞智能機器在海洋中的應用研究的戰略目標,決心「要下五洋捉鱉」。1983年該項課題正式列為中國科學院重點課題,開創了智能機器人科研領域,為水下機器人的研究開發奠定了基礎。

二十年來,「水下機器人」由院重點,進而持續列入「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國家重點項目,成為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智能機器人主題項目的重點內容。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通過建立機器人示範工程基地,已開發出多種型號的水下機器人產品,應用於水下觀測、海上作業以及救撈工程等。又通過國際合作,研製成功了6000米水下機器人,使我國水下機器人研究與開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RECON-IV水下機器人具有較強功能和可靠性,已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生產的多台設備出口國際市場,還有的長年在為南海石油鑽井平台提供技術服務;「海潛一號」和「金魚號」輕型水下機器人在沿海和內湖地區的水下探查、考古等作業起到重要作用;「海潛二號」水下機器人以其強作業功能為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用於海底光纜埋設的爬行式水下機器人「海星號」是我國第一台海底自走式海纜埋設機,目前已完成研製工作並投入實際應用。

作為總體單位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完成的潛深1000米「探索者」和潛深6000米「CR-01」、「CR-02」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標志著我國自治水下機器人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6000米水下機器人工程項目是國家「863」計劃項目的重中之重。通過與俄羅斯合作,實施研製成功了6000米水下機器人,並於1995年8月完成了深海試驗。6000米水下無纜自治機器人的研製,涉及到自動化、計算機、水聲、深潛、水動力、材料、能源等各種專業,需要解決水中通訊、高壓密封、自主航行控制、動力系統、能源系統、各種信息的採集和處理、特種材料以及可靠性等高技術。「CR-01」自治水下機器人多次成功地完成了太平洋水域深海資源的調查。為了進一步提高水下6000米自治機器人的可靠性、實用性、後勤保障能力、機動性和續航能力,使其由可用樣機發展為實用樣機,1996年8月起正式實施了水下6000米自治機器人的工程化項目。其目標是為中國大洋協會進行大洋調查提供水下6000米自治機器人實用樣機。工程化的主要工作是提高原樣機的可靠性,達到實用化的目的。試驗表明,經過工程化改進後的CR-02水下6000米無纜自治機器人性能卓越,可靠性高,能執行所賦予的使命,從而實現了自治水下機器人從手編程型向監控型的轉變,技術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有關專家認為,該水下機器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洋底探測設備。CR系列高性能水下機器人能進行六千米深水錄像、拍照和海底地勢與剖面測量、水文測量、海底多金屬結核豐度測定,海底沉物目標搜索和觀察,自動記錄各種數據包括圖像和機器人水下運動軌跡及其坐標位置,還可按預編程航行和工作,自動避障,具有故障自診斷和應急上浮功能,並能提供指令遙控。這表明,中國已有圓滿解決這些高技術的能力和手段,而且已進入洋底多金屬結核資源探測應用的實用階段。6000米水下機器人的研製成功,使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具有研製這種自治水下機器人能力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它可到達世界上除海溝之外的全部海底區域,即全部有經濟前景的海底,占海洋面積的98%,為中國進軍國際海洋區域、開發大洋資源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和工具。

該所目前正在研製潛深7000米水下載人機器人——又被稱作「海底衛星」,預計將在2005年投入使用。這意味著中國將擁有對包括深海海溝在內的復雜海域進行詳細探測的能力,中國開發海洋資源的步伐將大大加快。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家擁有類似潛深的水下載人機器人。在可預見的將來,在此基礎上作進一步的開發,中國的水下載人機器人將有可能探測深達1萬多米的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水下載人機器人主要用於海洋科考、海底資源探測,是中國863高新技術計劃「十五」期間(2001年至2005年)的重點攻關課題。 此次研製的潛深7000米水下載人機器人,由該所聯合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等機構與俄羅斯科學院共同研製。其中,機器人製造的核心技術由中方負責,俄羅斯提供如鈦合金耐壓殼等維護生命安全方面的技術。根據協議,中國將享有對機器人的全部自主知識產權
由國家海洋局主持的中國第二次北極科學考察裝備了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中型ROV「海極號」水下機器人,2名科技人員隨船出征。這是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水下機器人首次參加北極科學考查。據報道,中國第二次北極科考隊進入北冰洋的浮冰區後,「海極號」水下機器人開始投入使用。該機器人可以在300米深度自由運動,進行攝像、觀察、測量、作業等,並利用仰視聲吶系統觀測海冰的厚度,具有作業時間長、范圍廣、安全性高、科考數據直觀、事後處理和分析容易等人和其他設備無法比擬的優勢。水下機器人在北極冰區進行冰層厚度等一系列科考示範應用在國內還是首次,對擴大水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水下機器人技術系列成果曾獲國家、科學院、遼寧省科技進步獎及世界發明博覽會金牌獎等20餘項,其中「CR-01」6000米自治水下機器人獲1995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和綜合特大獎。

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在水下機器人研發過程中一貫採取開放、合作的工作模式,與美國、俄羅斯、義大利的一些研究單位和公司有著良好的合作經歷和關系,與國內中國船舶科研中心、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哈爾浜工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船舶工程學院等相關優勢單位形成了友好、有效的合作網路。為了適應水下機器人的進一步發展,進行產業化開發,該所擬在沈陽渾南開發區建設更大規模的水下機器人試驗和生產基地。

人類當今正面臨著人口、資源和環境三大難題。隨著各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人類消耗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多,陸地上的資源正在日益減少。為了生存和發展,海洋開發勢在必行。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擁有14億立方公里的體積。在海底及海洋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及礦產資源。在6000米以下的大洋底部仍有生命存在,這種在極端條件下的生命,格外受到生物學家的重視。大洋底部還沉積著極為豐富的多金屬結核,尤以銅、錳、鎳、鈷含量最高,估計儲量為l.7萬億噸。海底錳的藏量是陸地的68倍,銅的藏量為22倍,鎳為274倍,製造核彈的鈾的儲藏量高達40億噸,是陸地上的2000倍。海洋還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能源庫,天然氣水合物總量相當於陸地燃料資源總量的2倍以上。海底儲存著1350億噸石油,近140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因此,洋底的探測和太空探測類似,同樣具有極強的吸引力、挑戰性。

1991年,中國被聯合國批准為第五個深海采礦先驅投資者,承擔30萬平方公里洋底的探測任務,並最終擁有對礦產資源最豐富的7.5萬平方公裏海域的優先開采權。中國政府已把海洋開發作為21世紀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重點之一。

水下機器人是多種現代高技術及其系統集成的產物,對於我國海洋經濟、海洋產業、海洋開發和海洋高科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發展水下機器人,並將其作為海洋戰略制高點,提升我國海洋重大裝備水平,為海洋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提供成套技術與先進裝備保障,為海洋未來產業和國家海洋戰略創造有利條件與國際競爭能力,並將強大的技術領先優勢,轉換成為強大的產業開發優勢,是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歷史性的必然抉擇,更是其使命性的鄭重承諾。

㈨ 人們根據青蛙游水發明了什麼

人們根據青蛙游水發明了腳蹼。

游自由泳、仰泳或蝶泳時,踝關節的靈活性及其運動幅度對游速影響很大。測試表明,運動員穿腳蹼訓練一段時期後,踝關節的靈活性及運動幅度均顯著提高,比普通運動員(不帶腳蹼)踝關節的靈活性及運動幅度提高25%—35 %。

因此當改進自由泳、仰泳及蝶泳打腿時,可藉助腳蹼改進技術。此外,在訓練時,利用腳蹼對於發展運動員腿部、腰部及背部肌肉都有較好效果,所獲得的力量能直接為運動員在水中游泳時運用。

專業游泳運動員的曰常訓練中經常使用到腳蹼。同樣,普通游泳愛好者也可以藉助腳蹼提高游泳水平,但在使用之前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1、在使用腳蹼之前,游泳者須確定自己已經具備了正確的打腿技術。

2、訓練時,穿戴腳蹼的游距不宜過長,且使用之前一定做好充分的熱身和准備活動,剛開始時發力要輕柔,否則可能導致肌肉痙攣。

3、穿戴腳蹼會影響游泳者足部對水的感覺。解決辦法是脫掉腳蹼後繼續游上一段距離,尋找丟失的水感。

(9)水肺發明擴展閱讀

腳蹼材質主要有橡膠、熱塑、玻璃纖維、碳纖維。

1、橡膠質腳蹼:由於橡膠的彈力,密度偏大等特點,非常適合初學者,在水肺潛水中占統治地位。

2、熱塑腳蹼:由於塑料製品的成型方式使其具有造型多變,色彩絢麗,輕便,便宜等特點,所以是自由潛初學者和漁獵愛好者的最好選擇。

3、玻璃纖維腳蹼:性價比高,耐用度高,回彈性與碳纖維相比較差。

4、碳纖維腳蹼:是價格最貴的,韌性以及回彈性更好,提供更好的動力,重量低,基本都是為專業選手、高級發燒友所准備。它能給使用者帶來的愉悅感,也確實不是前三種材質所能比擬的。

㈩ 水肺的發明改變了潛水的壓力,水肺起了怎麼樣的作用

世界各地的個人、朋友、情侶、以及家庭,

都在尋找新奇刺激的活動。

這些活動也許是空中跳傘、徒步、露營,

或是在家裡打一整晚電游。

有些活動會被一些大學列入為"生活化運動"。生活化運動是指一個可以學習、發展、以及終生進行的運動。其中一個這樣的活動就是水肺潛水。



新目的地

就如先前提到的,地球的七成是水。水肺潛水這項運動,讓人去以前沒去過的地方,看以前沒看過的東西。水下的世界永遠對著新來的潛水員張開雙手迎接。新的海岸線,礁岩,湖泊、河流等等,都讓你擁有嶄新的體驗。



不必再只能從水面上往下看,或是用浮潛器具匆匆一瞥。現在,當一個潛水員,可以從容地欣賞水下的風景,並且擁有全新的體驗。

在大自然看到生物

許多人只能從船邊、或是排在隊伍後,或是逛水旅館才能看到水底生物。水肺潛水讓你探索海底生命的領域以及在他們自己的環境看到有趣的生物。魚、鯊魚、魟魚,鰻魚,以及在原本自然環境里的上百種其他生物。

當你周遊世界,新奇有趣的生物也許會出現在每一個新地點。水肺潛水讓你和生物同時置身於水族館以外的地點,並且讓你看到水底世界海洋生物如何生存。

結識新朋友

不論你去哪裡潛水,你都不會孤單。水肺潛是一種很特別的運動,所有參與者總是看起來很開心,對旅程感到興奮,並且很願意分享經驗。

因為這個原因,每當潛完一整天,你可以在任何有水的地方發現潛水員,因為他們迫不及待等著明天到來。潛水社群是一個可以交到新朋友及分享潛水經驗的好地方。

讓你走出家門

水肺潛水最棒的是,這是一個人們必須走出門把自己搞濕的運動。 ( 除非你有五米深的浴缸 )
不論你是不是在新奇的潛點探索一個新的洞穴,或者只是在附近吐吐泡泡,水肺潛水員都必須走出門、運動(岸潛的氣瓶真的很重啊)。

這也是個鼓勵參加者保持身材及走出家門的運動。全家大小一起出行,花上幾天的時間在大海邊,的確是很棒的運動。

閱讀全文

與水肺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