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諾貝爾發明了些什麼及資料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雖然於一八九一年正式定居在聖雷莫,但這並不是說,在一八九一 年至一八九六年他的晚年期間,他已經安於已得的名譽,或者只是在陽光明媚的地中海休養 地消磨時間。這不是他的品性。從他在那裡寄出的很多信件中可以看出,他因工作需要而進 行的沒完沒了的奔走,即使現在也不能讓他平靜下來。他訪問了他的工廠和公司所在的幾個 歐洲首都和很多地方。巴黎佔了他出訪次數的一半,並且他在那裡逗留得最久。盡管法國政 府和報刊對他進行過迫害,他同這座首都仍然有著很多聯系。他盡可能地避免卷進政治和商 業糾紛,但是如果一旦陷入這些糾紛中去了,他也無所畏懼,並且很快地用嘴和筆來進行斗 爭。如果他認為事情不對頭地威脅到干擾他的研究工作時,他還有一手消遁的決竅。他用舊 了的能夠捲起來的筆記本和信箋,他自己設計的自來水筆,這在當時肯定是獨一無二的新玩 藝兒,以及一隻特製的手提箱,所有這些東西,都曾伴隨他旅行,並且表明他即使在火車、 輪船和旅館的房間里,也都要埋頭於工作。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法國政府和炸葯龔斷當局演奏的那場對那種遠非無煙的炸葯 進行政治宣傳的插曲,已經沉靜下來了。巴布和巴拿馬丑聞的時代已經消逝,使人煩惱的線 狀無煙炸葯訴訟案也完結了。這位發明家的巨大商業事務有利地發展著,並且帶來了很大的 收入。新的總經理們和獨立經營的公司與卡特爾,分擔了他肩上的許多沉重工作,特別是現 在,他已辭掉了所有董事會的職務。 這位以聖雷莫為大本營的花甲老人,已經被他生活中的遭遇弄得疲乏不堪。然而,雖然 感到勞累,他卻仍然認為還有很多事情在等待著他去完成。那些急需解決的有興趣的問題, 給了他堅持工作的力量。他在這個時候曾經說過:「我斷斷續續地工作著。有時我感到孤 戚,然後接著再干。我常常是那樣工作著,但對於那些我覺得最後必將成功的事情。我會始 終抓住不放。」這就是典型的諾貝爾。
這位發明家信任的喬治·費倫巴克,被看作是在多產的巴黎年代一位精通理論的化學家,他不願意離開他的故鄉。因此,諾貝爾允許他領取退休金離職;他又聘請了英國人 休·貝克特,作為新的實驗室首席化學家;他的這座實驗室,建立在聖雷莫別墅的大花園里,是用最新的德國儀器裝備起來的。
在一八九三年,他還聘請了二十三歲的瑞典炸葯化學家拉格納·索爾曼(1870— 1948),他是剛剛離開美國的技術工作崗位回來的。實踐證明,這是很重要的一步。索爾曼 這位天才,謙虛而又廉潔高尚的人,不僅成為諾貝爾自己所說的:「我的幾名得意的人之 一」而且成為他的遺囑的主要執行人。在實現這項使世界受益的異乎尋常的遺囑方面,他是 那些有功勞的人之一。他以不倦的努力,常常是在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克服了在建立諾貝爾 基金會的道路上、以及在接收這份遺囑中所包含的用來授獎的基金方面所遇到許多困難與障 礙。他還終生獻身於諾貝爾在很多方面遺留的事務工作。
諾貝爾在聖雷莫建築了一座伸向海里的小碼頭,用來進行炸葯和火器試驗;他在那裡進 行了五年高度緊張的工作。諾貝爾生前沒有完成的幾項重要發明的基礎工作,就是在那裡做 的;後來,這些發明被別人接著試驗成功,並且在某些重大事件中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炸葯領域的最後發現,即所謂「改進型無煙炸葯」(瑞典注冊的首次發明專利 權是一八九六年第7552號),是適應某些特殊目的而進一步發展了的混合無煙炸葯,它就 是在這座實驗室里搞出來的。如果要徹底地講清這項發明,就要涉及大炮和內彈道學的技術細節;所以在這里只能簡單地說,它的目的是「增加拋射體的初速,而不增加武器內部的最 大壓力;這樣做是通過在炸葯燃燒時誘導出一定加大了的遞增力,從而當拋射體在槍炮腔膛 內前進時,能夠保持住壓力,而且整個彈道作用能夠增加。這種前進的炸葯消耗來自兩個方 面:從機械方面來說,是通過在燃燒過程中炸葯小丸表層的累進增加;從而化學方面來說, 則是通過單獨的炸葯小丸,它被做成各種各樣的層次,這種多樣的層次使得內層的燃燒率更大,從而在燃燒過程中能夠增加效果。」
製造和試驗改進型炸葯,是在諾貝爾的幾座工廠里開始的,主要是於一八九五年至一八九六年間,在這位發明家於博福斯附近的比耶克博恩新建的那座瑞典實驗室進行的。 諾貝爾作為一個發明家的興趣,決不是僅限於炸葯,他具有高度的想像力,這是那些真 正的發明天才必不可少的品質。他不僅有能力,而且急於將他那些卓越的思想,落實到自己周圍的事物上。這包括著種類繁多的科目和應用化學——電氣化學、光學、機械學和炮學、 生物學和生理學。提到的這些,還只是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象他的父親伊曼紐爾一樣,他的創造力有時竟走得遠到異想天開的地步。這通常是在一剎那間,故意這樣做的。據他的助手們說,他有時劃不清那些空想的主意與劃時代的發明設想之間的界線。當他在某個 主題方面的知識較淺薄的時候,例如某些大炮的建造方沒,以及某些生物和生理問題,當然 他就較難分清這種界線了。 隨著歲月的消逝,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將很多這些不同的想法,變成了專利發明。申請取得的發明專利權的總數字,無法准確地說出來;但在清算他的財產時搞出的那張數字接近 的登記表中,包括他在各國取得的不少於三百五十一項發明專利權,這是來自一個頭腦中的令人驚佩的數字。
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末起,並且作為混合無煙炸葯研究的直接結果,諾貝爾自己對於火 器技術方面的興趣越來越大。據他一再對索爾曼和其他人所說的話,這個特定方面吸引了他 的興趣,主要是精神上的問題。與些同時,由於他天性強烈地厭惡戰爭和暴力,很不合常理 的是,他變成一位越來越強烈反對實際使用這些發明的人。他在這時候曾經寫道:「就我這方面來說,我希望能把所有的槍炮、它們的附屬物和一切東西,都送到地獄里去,那裡是展 覽和使用它們的恰當地方。」雖然如此,在他的晚年期間,他的理論和試驗工作仍然在這方 面作了很多改進,諸如含有硝化甘油的導火線,槍炮的無聲發射,金屬的淬火與焊接,拋射 體的穩定、旋轉與冷卻,它們的氣體封閉與安全,以及海上救險用的一種火箭等許多發明。
他對早年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來的一種想法,曾難以忘懷並且煞費過苦心,這就是試圖用 與製造炸葯緊密相連的原料,來製成橡膠、杜仲膠和皮革的代用品。他還在溶解於各種半揮 發性溶解液中的硝化纖維素的基礎上,發展了各種油漆。在這些發明的試驗階段,在聖雷莫的實驗室和後來在瑞典比耶克博恩的實驗室里,發現了很多硝化纖維素的新溶劑。它們不僅對於與炸葯混合在要求降低燃燒溫度和腐蝕作用方面是重要的,而且在作為我們現代硝化纖 維素型號的油漆成份方面,也是重要的;這種油漆,現在通過例如帝國化學公司和 I·G·化學公司的許多產品,而聞名於全世界。事實上,導致生產這些東西的早期之路,幾乎肯定是被諾貝爾的專利發明指出的。
諾貝爾對早期合成橡膠製造的興趣,盡管在他生前沒能取得多少進步,卻對後來人造橡 膠和人造革的製成,無疑起了推動作用。 諾貝爾在初期階段感興趣的硝化纖維素的另外一個用途,是製造人造絲。一八九三年至 一八九四年間,他曾在聖雷莫的實驗室里,與瑞典工程師斯特雷勒納特一道,進行過這方面 的試驗。他發明的洞孔極細的玻璃壓力噴嘴,在一八九六年得了專利權。這種噴嘴,是將硝 化纖維素或賽璐珞溶液擠壓出來,然後硬化成絲狀纖維所必需的工具。它的製法,是用很細 的白金絲穿進溶液的玻璃里,冷卻之後,再用王水①將白金絲腐蝕掉。這種主意,曾被後來 的很多繼承者所發展。幾十年來曾以很多商標知名與估價的人造絲或真絲,現在已經以數不 清的形式和不斷出現的新名稱,成為一種暢銷世界的產品。
自本世紀初以來,人造絲商品便由德國、英國、義大利和法國的一些大工廠生產。諾貝爾公司是最早與它們組成卡特爾的企 業,諾貝爾曾對他的某些公司提供過設計與資金支持。
①一分濃硝酸和三分濃鹽酸的混合液,腐蝕性極強,能溶解黃金和某些在一般的酸 類中不能溶解的金屬。——編者注 阿爾弗里德·
諾貝爾還從事過改進唱片、電話、電池、白熱電燈零件的試驗,並且用融合礬土試制半寶石或全寶石(剛玉石、紅寶石、藍寶石等)。所有這些探索性的工作,都曾 幫助後來有著更好設備的發明家們,解決了很多問題。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對很多發明家和工業家曾經給予支持。這里,只能提到很少的幾件事。 我們已經知道,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當他的哥哥路德維格處於俄國石油工業的困境 時,他曾提供過有效的援助;這種幫助不僅是財政方面的,而且對這項工業的技術改進,曾幾次研究出方案。鋪設從產油地到裝運港口的輸油管的首創建議,就是他提出來的;原油提 煉和蒸餾方面的幾項革新,以及利用石蠟照明等技術,也是基於他的專利發明試驗成功的。
一八八二年他向他哥哥提出的「在某些船上用爆發性發動機代替蒸汽機」的建議,似乎預見到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的產品能作為燃料的另外一種用途。 一八九五年,他同瑞典工程師魯道夫·利列克維斯特一道,在崩茨佛斯建立了一座電氣 化學公司。這是瑞典的第一座生產電鍍產品和工業及醫葯用化學品的工廠,後來發展成為在 布胡斯擁有幾座工廠的大企業。諾貝爾對利列克維斯特的人格很信任,在起草自己的遺囑時,他指定利氏為執行人之一。 兩位年輕的瑞典工程師,想用自己的發明來譜寫工業歷史,他們從諾貝爾那裡得到了第一筆財政支持。這兩名工程師是伯格爾·里揚斯特羅姆(1872—1948)和他的弟弟弗雷德里 克(生於1875年)。
諾貝爾在談到他們時寫道:「同里揚斯特羅姆先生這種有相當能力而 又真正謙虛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受到資助的設計,可以提到的還有帶加快 軸的斯維自行車,以及一種大馬力蒸汽鍋爐。里揚斯特羅姆的許多發明,例如空氣預熱器、 蒸汽和燃氣渦輪、渦輪機車等,後來曾通過他的斯文斯卡渦輪機製造廠及其他公司成功地向 全世界提供過產品。 在一八九○年,他把當時是一位有希望的年輕科學家、後來成為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 院教授的約翰森找了來,讓他在巴黎的塞夫蘭實驗室里進行六個月的輸血試驗,這在當時是 諾貝爾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新技術。他在給約翰森的信里曾解釋說,他正在考慮建立一座自己 的醫學試驗研究所,並且以通常的遠見寫道:「如果此事可行,將會取得很多預想不到的結 果。」諾貝爾與約翰森的合作,促使他在同一年從他母親留下的錢里拿出了五萬克朗,捐獻 給卡羅琳醫學院去建立一項「卡羅琳·安德烈特·諾貝爾基金,供各科試驗醫學研究、出版上述研究成果及輔導這種研究之用」。當建立諾貝爾基金會和起草它的規則,以及在成立諾 貝爾醫學院的時候,都曾考慮到他的這些意見。 假如說多才多藝的諾貝爾對飛機不感興趣的話,那將是一件怪事。他在一九八六年曾向 瑞典的氣球駕駛者安德烈乘坐汽船到達北極的計劃提供過資助。
諾貝爾向這一計劃提供大量資助的理由,是值得注意的。他寫道:「如果安德烈到達他 的目的地,或者假如他只飛到半路,那麼,這項功績本身將是件發揚想像力的事情,並將產 生新的設想和改革。在這方面,我也要為和平的思想服務,因為每一種新的發現總要在人類 的頭腦里留下痕跡,從而使它有可能代代相傳,以便能夠在更多的頭腦里喚起新的文化思 想。」 但這些還並不是一切。諾貝爾的特色是始終站在時代的前面,從阿爾弗里德在十九世紀 九十年代初的通信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通過空中攝影來進行勘測和製作地圖也有興趣。由於 當時還沒有飛機帶著照相機上天,諾貝爾建議用氣球或飛彈來實現這一目的。
當讀到他在臨 死前四個月結索爾曼寫的一封信時,我們就好象嘗到了當代宇宙探測的滋味一樣:「……我 打算將一個帶著降落傘、照相機和小鍾表或計時引線各一件的小氣球送上天。在適當的高 度,氣球將自動地放氣或者同降落傘分開,然後,在降落傘逐漸下降時,照相機就拍下照片 來。」 他還清楚地預見到,未來的空中交通將不是通過氣球或飛船發展起來的,而是通過快速 的由推進器推進的飛機。在一八九二年,也就是說,較賴特兄弟在基蒂霍克進行的第一次飛 行還要早十年,他就已經這樣寫道:「飛行真的使我感到興奮,但是,我們一定不要以為通 過氣球的手段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當一隻鳥高速飛行時,只要輕輕搖動它的翅膀,就能夠克 服重力。這並不是通過魔術辦到的。鳥兒能做的事,人類當然也能。我們必須有高速推進的浮筏,一隻能在三小時內從巴黎飛到聖雷莫的紅雀……」他還寫道:「自從電力及其伴隨物 發明之後,只要四分之一秒鍾就可以繞地球轉一周。我對於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持輕蔑的 態度;而對於一個更小得多的實體,也就是原子,卻表示極大的興趣,在單獨情況下,或者 作為宇宙萬物生命細胞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形式、運動和定數,都比它們應有的位置更多地佔據我的思想。」
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助手和朋友拉格納·索爾曼,後來在評價他在炸葯科學之外作為 一個發明家的造詣時說:「當精讀阿爾弗里德·諾貝爾的專利發明目錄時,那些抱嚴重偏見 的人,毫無疑問將會找到很好的理由來懷疑諾貝爾的技術判斷力。在那些嚴肅的技術家和工 業家看來,他的很多思想只不過是心血來潮和異想天開而已。但是不要忘記,被現代技術家 們這樣認為的很多想法,曾被諾貝爾在實際上加以實現,並成為最重要的東西。人們也不應 該忘記,他的另外一些設想,已經被應用到與他本人當初打算不同的別的方向或領域。在他 豐富的思想方面,這位天才的發明家,就好象大自然在培育新的生命種子那樣,一點都不吝嗇。作為一條規律,只有其中少數種子,立即得到適宜的土壤,從而發芽成長。有些則是癟皮;另外一些也許落在肥沃的地方,只不過時間對它們不夠吉祥如意,然而,這些思想種子 能夠在幾十年、有時甚至在幾個世紀內,保持著它們的生命力。當出現改變了的條件時,它 們就會象被風吹到沃土上的種子一樣,開始發出芽來。
「此外,從歷史上看,技術的發展是以各種努力、以不同的發明家在解決問題方面所付 出的一切思考為條件的,且不管在每一特別情況下這種工作是否能產生直接的成果。正因如 此,技術和發明史目前引起了人們更大的興趣,象所有的歷史一樣,它也開拓了進步過程的 廣闊眼界,從而為現在和未來提供寶貴的指示。」 諾貝爾有一次寫道:「如果說我在一年之內有一千種設想,而其中只有一種結果是好 的,那麼,我也就滿意了。」
B. 歷史判斷題:阿拉伯人在天文學醫學法學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對不對
對
在天文學領域:阿拉伯天文學家批判地球中心說,預測了地球自轉並繞太陽轉,他們還精確地測出了子午線的長度,阿拉伯天文學家阿爾·巴塔尼在他著作《薩比天文表》中,對托勒密的一些錯誤進行了糾正,這部書傳到歐洲,成為後來歐洲天文學發展的基礎。此外,阿拉伯人在歷法研究和制訂方面也作出了巨大成就,伊斯蘭太陽歷一年平均365天,每128年設31閏年,閏年為366天。阿拉伯天文學家使用的儀器也很先進,9世紀前後,他們已經使用了象限儀、星盤、日晷、地動儀等等。
在醫學領域:相傳先知說學問有兩種:一是教義學,二是醫學,可見阿拉伯人對醫學的重視。伊斯蘭教的醫葯學以希臘醫葯學為基礎,但帝國地理上的擴展,使得穆斯林們獲得了更多新的疾病和新的葯物的相關知識。葯劑師和醫生要經過考試,才能營業。他們在古代的醫葯典籍中增加了水銀、丁香、肉桂、龍涎香、樟腦等葯物葯劑。當時阿拉伯商船曾將葯物大批運往義大利。15世紀初,中國明朝鄭和的船隊也在阿拉伯采購了大量的葯材,並交流醫學知識。直到17世紀以前,偉大的拉齊茲(865年—925年)和伊本·西拿(980年—1037年)的醫學著作,一直被用作歐洲醫學院的教科書。拉齊斯一作拉齊,著名醫生和化學家,巴格達醫院院長,在外科醫術中有很高的成就,串線法就被認為是他發明的。《醫學集成》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它不但總結了當時從希臘、波斯、印度吸取的醫學知識,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東西。這部書曾被譯成拉丁文,多次出版,影響很大。《天花和麻疹》是一篇重要的醫學論文,是這方面最早的專門著作。伊本·西拿(980—1037)伊本·西拿又名阿維森納。他發現了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闡述了胸膜炎和多種神經失調症,他把心理學應用於醫學治療,他還發現污染水和土壤可以傳播疾病。他的《醫典》內容十分豐富,記載了760多種葯物的性能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代表了古代阿拉伯醫學的最高成就。《醫典》在醫學文獻中佔有重要地位,被歐洲各大學用為醫學教科書。從12世紀到17世紀,這部書被西方醫學界看作權威著作,它的拉丁文譯本到1 500年已經重版15次,後來又一再重版,其中若幹部分已被譯成英文。伊本·西拿本人也被歐洲人視為「醫王」。他還寫了哲學、幾何學、天文學、語言學和藝術等方面的著作。
C. 1975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獲獎者的理由,生平,主要學術成就
理由:「發現腫瘤病毒和細胞的遺傳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生平及成就:雷納托·杜爾貝科(RenatoDulbecco),1914年2月22日生於義大利南部城市卡坦扎羅,1936年獲得義大利托里諾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杜爾貝科系索爾克生物研究所創立者之一,義大利籍病毒學家。197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正面為諾貝爾的半身側面像,右邊為諾貝爾的生卒年(羅馬數字),左下角有作者簽名「E.LINDBERG1902」
獎章背面圖案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健康女神許癸厄亞,正在從岩石中收集泉水,為生病的少女解渴。獎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譯為:新的發現使生命更美好。
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負責評選,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的周年紀念日)舉行。
D. 望聞問切是誰發明的
望聞問切是扁鵲發明的,望聞問切最早源於《難經》第六內十一難,《難經》原名《容黃帝八十一難經》,古代漢族醫學著作之一,傳說為戰國時期秦越人扁鵲所作。
名稱:望聞問切
拼音:wàng wén wèn qiè
釋義:指觀氣色,合稱四診。
出處:最早應源於《難經》第六十一難。
造句:
1、 等我望聞問切之後,再對症下葯。
2、中醫師都是經過望聞問切後,才對症下葯。
3、那醫生望聞問切,對症下葯,醫術十分高明。
4、兩人寒暄以後,孫老先生給趙淑嫻一番望聞問切,認為趙淑嫻並無病情,寬慰了幾句以後就要告辭。
5、一番望聞問切之後,郎中點點頭起身道,「大將軍,這位小友看來體質甚佳,身上的內傷已經基本痊癒,現在只要再修養幾日,待傷口癒合就可以了!」。
6、大嬸,中醫中講究的是四字『望聞問切』,經過剛才望聞兩字,本少看到大嬸雙眼眼圈微黑,雙眼眼珠暗淡無光,典型的沒有休息好或者是無法休息好。
7、通過望聞問切,發現該患者嘴唇紫而干,舌頭暗紅,舌邊緣紫黯,脈沉弦。
8、昔日扁鵲的望聞問切就是這個說法,而段老先生的佐助之術就是對應的第二點,想來以段老先生的高超技術應該能查探清楚的。
E. 大家相信有鬼存在嗎
信啊,對沒有看到過的東西不存否定,想我相信有外星人一樣,我也相信有鬼啊
不過又有什麼好怕呢,我總覺得這些東西你不犯他,他不犯你
實在是不安的話就去求平安符啊,或者開過光的東東咯
退後一萬步來說,即使我被他弄死了,我也是鬼了
大家都一樣,還怕什麼???
F. 華佗怎樣發明新醫術的呢
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國有一位醫學大家,他不僅善於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還精通方葯,擅長針灸,其中以外科手術最為有名,被人們稱為外科醫生的鼻祖。他就是東漢末年鼎鼎大名的醫學家華佗。
華佗(?—208),一名華蒡(古敷字),字元化,東漢末年傑出醫學家。他出生於沛國譙縣(今安徽毫縣),精通儒學與醫術,拒不為官,以醫為業。他通曉養生之道,「時人以為年且百歲而貌有壯容」。華佗經歷東漢末年的兩次「黨錮之禍」和公元184年的全國性黃巾大起義以及其後持續多年的軍閥混戰。華佗目睹戰亂災禍,不求仕進,立志「以醫濟民」。他重視前人經驗,汲取民間偏方,發明創造。經過多年的華佗實踐,他在針灸術、診斷學、葯物學、兒科、婦科、驅蟲等醫療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外科尤為擅長。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聲名頗著,時人稱為「神醫」,在中國醫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
華佗給患者治病,所以療效顯著,關鍵的一點是他明於診斷,能根據病情看出病理,判斷准確無誤,然後對症下葯。如一郡守,病情險惡,華佗察看病情,按脈後,診斷為瘀血積存腹內,長期不能吐泄出來所致。若設法使他暴怒,吐出瘀血,病即可愈。郡守之子一切照辦,果然使郡守吐出黑瘀血,足有一升多,病症從此痊癒。
華佗在診斷術上的高明之處,還表現在善於區分病狀相同,而病理不同的患者。當時有兩個府吏,一名倪尋,一名李延。他們都是頭疼發燒。感覺相同。華佗察看兩人病情後,認為兩人病理不同,處方也應當有別。倪尋是外實(感冒),應當吃瀉葯;李延是內實(傷食),應當發汗。這兩人服了不同的葯,第二天,二人均病癒。
又如一婦人,在妊娠六個月時,突然劇烈腹痛,經華佗、按脈,診斷為胎兒已死,並讓她家人摸婦人腹部,告訴他如果胎兒在腹部左側是男孩,若在右側為女孩,家人摸了摸說在左側,華佗給婦人開了葯,服後果然墜下男死胎。在封建社會,由於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男女授受不親」,這就使華佗的婦科醫術,受到很大限制。
華佗還善於診斷小兒科常見的疾病,東陽縣陳叔山的兩歲幼子,常腹瀉和啼哭,孩子日益消瘦。華佗治療時分別察看了母子二人,說「其母懷軀(母親把孩子抱在懷中),陽氣內養,乳中虛冷,兒得母寒,故令不時愈」。華佗讓孩子母親服「四物女宛丸」,十天後,孩子一切恢復正常。
華佗在診斷時,善於察形觀色,從病狀到病理,由表及裡,因此,在診斷學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晉代醫學家王叔和編撰了《脈經》一書,其中的卷五,記載了《扁鵲華佗察聲色要訣》,共有76條。所說「扁鵲華佗」,或指二人的要訣,或單指華佗繼古代集市圖承並發揚了扁鵲的醫術,由華佗本人總結的經驗。《要訣》根據病人的面色、五官、膚色、病狀和舉止行動等,可以判定患者的生死壽天。例如:「病人及健人面忽如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病人妄語、錯亂及不能語者,不治;熱病者可治」;再如:「目色赤者病在心,白在肺,黑在腎,黃在脾,青在肝,黃色不可名者病胸中」。由於華佗經驗豐富,觀察入微,他的診斷相當精確。有一個做過督郵官的頓子獻,曾患病,治療後自覺良好。一日華佗為他按脈說:「尚虛,未得復,勿為勞事,御內(夫妻同床)即死。」恰巧頓子獻妻聽說丈夫病癒,不遠百里,前來看望,夫妻同房團聚,時隔三天,果然病發而死。
華佗治病,常使用針灸法。他繼承和發揚了春秋以來的針灸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用針灸,根據病情,分別使用灸法和針刺法。「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若當針,亦不過一兩處。下針言『當引某許,若至,語人』。病者言『已到』,應便拔針,病亦行差(痊癒)」。最著名的一例,是華佗為當時的漢丞相曹操治療頭風眩症,每當發作,經華佗針灸,即立刻奏效。
華佗的針灸療法,還能醫治一些婦科病。一位李將軍的妻子懷孕不慎流產,請華佗檢查。華佗按脈後判斷:根據脈象,胎兒還未下來。李將軍說親見胎兒墜下,對華佗的診斷不以為然,華佗只得告辭離去。百日後將軍妻子又腹痛不止,只好再次請來華佗。華佗告訴將軍夫婦:「此脈故示有胎。前當生兩兒,一兒先出,血出甚多,後兒不及生……胎死,血脈不復歸,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華佗針、葯並用,婦人有欲產而不能的腹痛。華佗說:「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照此實行,果然是一個手足完具、全身變黑的死胎男孩。這時,將軍悔恨自己的固執,對華佗的醫術贊嘆不已。
古代山水畫華佗針灸的高明之處,不僅針灸准確,效果顯著,而且還能診斷出別人針灸的失誤。當時有一位督郵官徐毅得病,華佗前去看視,徐毅對華佗說:「昨使醫曹吏劉租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卧不安。」華佗察看了扎針的部位,詢問了扎針的深度,然後對徐毅說:「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五天之後,徐毅果然死去。
華佗除在內科診斷和治療方面有很大成就外,在醫學上最大的貢獻是在外科手術方面。據《三國志·魏書·華佗傳》記載:「若病結積在內,針葯所不能及,當須刳割者,則飲其麻沸散,須臾便如醉死無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腸中,便斷腸湔洗,縫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間,即平復矣。」「麻沸散」的葯物成分和配製方法,今已失傳,後人一般認為華佗是用麻蕢(音墳)、羊躑躅、當歸、菖蒲等中草葯,研製成散劑,每次手術前,用酒服下,即可全身麻醉。這種麻醉方法比西醫用乙醚施行全身麻醉術至少要早一千六百多年。有文獻記載,華佗給患者施行麻醉後進行過兩次腹腔手術,一次骨科手術,一次放血術的病例。這從當時的醫葯水平來看,也是可行的。
華佗作為名醫,努力盡職,即使一些不治之症,為了減輕患者一時的痛苦,也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施行手術治療。有位士大夫,身體極不適,求華佗醫治。華佗在認真做了檢查後對他說:「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年,壽俱當盡。」患者感到難以忍受,堅持要求手術。華佗為了減輕患者一時的痛苦,就照患者之意為其施了手術,當時見輕,十年後果然死去。
由於華佗的外科手術高超,時人稱他為「神醫」。他為患者進行外科手術的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在這些故事中,有的是把別人做的事,也附會在他身上了。《襄陽府志》曾記載了華佗為蜀國名將關羽「刮骨療毒」一事,《三國志·關羽傳》也記載了這件事:「羽便伸臂令醫劈古代風景畫鑒賞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漓,盈於盤器,而羽割灸飲酒,言笑自若」。但並未說醫生是華佗。按關羽鎮守襄陽時,華佗已死,「刮骨療毒」二事似不可能。但是,在動手術前,使用華佗的「麻沸散」,進行局部麻醉,還是大有可能的。這也說明,華佗在外科醫術上的成就是卓越的,也是一件了不起的革新創造。這對於那種克服疾病完全抱消極態度,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迂腐見解,也是一個有力的批判。
虵蟲是當時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病害之一。華佗在治蟲除害中,吸取民間良方妙葯,再配合自己經驗,總結提高,有效地降伏體內各種寄生蟲及其他蟲害,以解除人們的痛苦。
一次,華佗外出行醫,道上遇見一婦人病痛呼叫,即上前問病,得知病人自感咽喉有堵塞物,無法吞咽。華佗告訴病人:買三升又酸又辣的蒜齏(音積ji,即蒜泥)大酢(作,即醋)喝下,病且好。病人按他的指點服了葯,很快就吐出一條地蟲來,病痛立時減輕。
華佗還擅長用水療法醫治蟲病。「彭城夫人夜之廁,蠆(chāi拆)螫其手,呻吟無賴」,華佗讓她把螯傷的手浸泡在熱水中,「卒可得寐」。華佗又讓她每過一個時辰換一次水,以保持水溫,第二天,螯傷的手就恢復了正常。
華佗治療蟲病的方法很多。其中用湯葯治地蟲是他的得意之作。建安五年(200),「廣陵太守陳登忽患胸中煩懣,面赤,不食」。華佗按脈後說:「府君(指陳登)胃中有蟲,欲成內疽(jū居),腥物所為也。」華佗讓人給他煎煮了二升湯葯,先喝了一升,稍停片刻,又喝完另一升。片刻·「吐出三升許蟲,頭赤而動,半身猶是生魚膾」。陳登頓時覺得輕松。臨別時,華佗告訴陳登說:「此病後三期(三年)當發,遇良醫可救」。果然不出華佗所料,時過三年,陳登病情復作。由於華佗不在,又沒遇到良醫,陳登終於死去。
華佗為了使自己的醫術後繼有人,為子孫後代造福,他把自己的醫術和秘方,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弟子。其中廣陵吳普、彭城樊阿是最有代表性的兩名醫學家。
華佗在教授中,曾諄諄告誡吳普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終不朽也。」他還說:古代的長壽者,都做「導引之事」,仿照熊、鴟的動作,伸展軀體,活動關節,以求健康一長壽。「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日虎,二日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鳥」。可以除病和強健身體。當人身體感到不舒暢時,可起作一禽之戲,稍稍汗出,身體自感輕便,增加腹中食慾。吳普按照華佗的「五禽戲」,經常進行鍛煉,「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古代集市圖樊阿向華佗學習針灸之術,很有成績。一般醫生認為「背及胸臟之間不可妄針,針之不可過四分」。而樊阿卻敢於打破常規,在背部扎針,深度可達一二寸;在胸部扎針,競可達五六寸。由於技術精湛,療效十分顯著。另外,華佗還將精心研製的漆葉青黏散,傳授給樊阿。漆葉青黏散的葯物成分是由漆葉屑一升,青黏屑十四兩配製而成。據華佗說:經常服用此散,可以「去三蟲,利五臟,輕體,使人頭不白」。樊阿遵照老師的教導,長期服用,活到一百多歲。
華佗在用葯方面沒有留下著作,但李時珍認為,華佗的學生所著《吳普本草》中載有他的用葯經驗。南朝陶弘景懷疑《神農本草經》是華佗、張仲景所記,雖不免武斷,但作過增修工作還是有可能的。關於華佗著作,《隋書·經籍志》所載的幾部均已佚失。唯一流傳至今的是晉代王叔和撰《脈經》一書,其中卷五有《扁鵲華佗察聲色要訣》一篇。世傳的《華氏中藏經》,據考為六朝人所撰,但其中部分內容則為山水畫鑒賞華佗的學術思想。華佗創作的《五禽戲》則是對養生學的一大貢獻。
曹操得了一種頭風病,「每發,心亂目眩」,多次治療都不見效,聽說華佗醫術超群,便派人把他請來。經「佗針,隨手而差(愈也)」。但仍不能除根。曹操為了讓華佗隨時為自己治病,要華佗做他的侍醫。華佗離家年久,思歸探視,乃以「求還取方」之名告假回家。其間曹操曾屢次作書召還,並敕令郡縣發遣,華佗托詞妻病,不肯上路。曹操大怒,派人前去調查,並指示使者:「若妻信病,賜小豆四十斛,寬假限日;若其虛詐,便收送之」。使者至譙,見華妻安然無恙,便拘捕了華佗,傳送到許昌獄中。曹操的高級謀士苟取或(音玉)為華佗向曹操請求說;「佗術實工(善也),人命所懸,宜含宥之。」曹操說:「不憂,天下當無此鼠輩耶?」下令賜死。華佗臨死前,將其所著書一卷交給獄吏說:「此可活人。」怎奈獄吏在曹操的淫威下不敢接受。華佗悲憤之極,不再勉強,遂用火焚化。
華佗死後,曹操的頭風症並未根除,當發作時,憤然嘆息說:「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殺此子,亦終當不為我斷此根原耳。」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的愛子倉舒(即曹沖)病重,找不到良醫救治。曹操喟然長嘆說:「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
華佗被害後,引起人們對他的深切懷念,吳普在廣陵修建了華佗的神廟,以表達其對恩師的哀思和悼念!在徐州,人們建造了華佗墓,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學家。
由於當時科學水平和社會制度的限制,華佗的醫學成就也有其局限性,但他對我國醫葯學特別是外科手術、麻醉劑和醫療體育及養生學方面所作的貢獻,確是很大的。千百年來一直為我國廣大人民所景仰,也為世界學者所稱頌。
G. 人體生長激素是誰發明的
1:科學家早家1920年就知道了人體生長素的存在,但直到1958年才被用於臨床治療。直到1986年美國禮來大葯廠通過同樣的基因工程方法,成功地製造出了191個氨基酸的HGH。
2:1985年,基於對HGH的多年研究和廣泛深入的臨床實驗,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的羅德曼博士在《美國抗衰老協會雜志》上首次正式提出一個有關人體衰老原因的嶄新理論。
3:1990年7月5日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的Daniel
Rudman羅德曼醫師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他那一篇震驚醫學界的論文——Effects
of
human
growth
hormone
in
men
over
60
years
old(
人類
生長激素在60歲以上老年人中的應用),這篇論文可以說是HGH應用到抗衰老研究醫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4:1996年,愛德門錢博士在自己親身體驗到HGH的卓越
效果
後,擴展使用到超過800個患者,包括電影明星、大公司高級主管、甚至許多著名的醫生、專家、學者,均達到驚人的效果。1996年8月美國FDA(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終於正式批准HGH在臨床上使用,用來治療所有缺乏HGH的病人,也包括正常成年人。
現在科學發現人體生長素HGH減少才會出現人體的衰老。合理的補充人體生長素(HGH),可以使人體的衰老現象產生逆轉。
H. 除了」費城實驗」富蘭克林還有那些科學發明和貢獻
富蘭克林還通過實驗和觀察發明了避雷針,並於1760年首次在費城的一座高大建築物上使用,使建築避免了雷擊的危險。他根據實驗提出了著名的」電荷守恆」概念,後來,成為了許多科學家都確認的」電荷守恆定律」。
後來,富蘭克林通過進一步研究,了解到電是會流動的,它還可以分為正電和負電。富蘭克林是電學原理的創始人之一。
此外,富蘭克林還有許多科學發明,並進行了多種科學研究,為新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比如,他發明了能節約燃料四分之三的新式火爐——富蘭克林爐;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光眼鏡,既可看遠,也可看近;發明了醫學上使用的具有伸縮性的導尿管;試驗了物體發熱的靈敏度,測出了液體蒸發時熱量散失的情況,研究了北極光的性質和原理等等。1752年,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英國的愛丁堡大學、聖安德大學、牛津大學都先後授予他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外交家,美國獨立運動的領袖之一,為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富蘭克林毅然斷絕了同英國的一切聯系,把自己的財產支援革命戰爭。參加了《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受」大陸會議」的委派,作為外交特使出訪歐洲,在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富蘭克林運用他淵博的知識和在學術上享有的崇高聲譽,首先在法國取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他利用英國和法國之間的矛盾,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同法國政府簽訂了《美法友好商務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並爭得了法國遠征軍赴北美參戰。後來,他以出色的外交手段又爭得了西班牙、荷蘭公開參加對英戰爭;以俄國為首的其它歐洲國家也相繼宣布中立,這樣,英國陷於空前孤立,而美國卻利用有利的國際條件逐步扭轉戰爭初期的被動局面,並取得最後的勝利。
獨立戰爭勝利後,富蘭克林又肩負同英國和談的重任。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努力,終於迫使英國在1783年簽訂了美英和約,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I. 現在最先進的醫學發明發現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癌症大多數能夠獲得根治,但臨床所見到的大多數癌症病人不是早期。癌症病人早期多無特殊的不舒服,甚至毫無病態。故病人不會主動到醫院就診檢查,而一旦感到不適又為期已晚。
最近幾年誕生的基於人體分子細胞水平的醫療診斷設備PET/CT檢查是一種靈敏度高、准確性好的檢查手段,對許多疾病(尤其是最為常見的心臟疾病及腫瘤)具有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價值;PET/CT檢查可一次完成全身成像(是目前醫學界僅有的能夠完成此項功能的設備),便於發現全身體內是否存在危險的微小病灶(尤其是惡性病灶的存在)。PET/CT不僅能夠發現腫瘤的原發病灶,而且能夠發現早期的轉移灶。這對腫瘤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同的的腫瘤分期,對於腫瘤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在國外,PET被視為健康體檢的最佳手段,定期的PET/CT健康檢查發現了多例的早期癌症患者。由於PET/CT採用的是低放射計量模式、高質量成像方法,對人體是安全無害的,所以適合作為健康體檢。
因為該設備投資成本巨大(僅設備價值就高達人民幣30,000,000圓,運行維護費用人民幣240萬/年),所以單次檢查費用相當昂貴。這也是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不被廣泛推廣的根本原因。由於其卓越的診斷能力和對疾病的早早期發現價值,美國已經納入美國健康保健經濟管理局(HCFA)保險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