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關於生活的發明

關於生活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6-11 00:28:32

① 日常生活中的發明創造

1901年無線電

20世紀初期,幾乎沒有人能夠想像一種電磁波可以在沒有任何金屬線或電纜作回導體的情況答下穿行任何有意義的距離。那麼無線電信號怎麼可能沿著地球的表面行進呢當然它可以沿著一直線射離地平線。但是古格里爾莫·馬可尼認為,如果提供一些條件的話,無線電波是可以沿著地球表面行進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義大利,他發射了一個無線電信號,穿行了1

② 哪一些發明是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

科技改變生活,這句話一點沒錯!喬布斯 曾說要做一款手機,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於是iphone出來了,他做到了。智能手機確實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比如你正用手機看著這篇文章。有的人可以沒 有腎,但不能沒有手機,這難道不是人類生活的改變?我只能說,老喬,你太壞了(開個玩笑)。下面來看看有哪七個發明改變了人類生活,並且現在仍在使用。
1、飛機
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了人類史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飛機。1903年12月17日上午10時35分,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試飛現場(見上圖)。這天他們在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海灘上空飛行了4次,最長的一次持續約一分鍾,飛行距離850英尺。
2、無線電
無線電的發明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但關於無線電究竟是誰發明的卻一直存在爭議,西方國家普遍認為是義大利工程師伽利爾摩·馬可尼發明的,但俄羅斯人認為是俄羅斯科學家波波夫發明的,而現在很多人堅信無線電是「被埋沒的天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發明的。
3、電話
電 話的發明大家都知道是蘇格蘭裔美國人貝爾發明的,但其實電話的發明也存在爭議。美國國會2002年6月15日判定義大利人安東尼奧·梅烏奇為電話的發明 者,加拿大國會則於2002年6月21日通過決議,重申貝爾是電話的發明者,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伊萊沙·格雷是電話的發明者。究竟是誰,現在也鬧不清楚 了。 據說貝爾發明了電話時間是1876年3月10日,而人類在電話中的第一個聲音是貝爾對他助手托馬斯·沃森說的: 沃森先生,快過來,我要見你。
4、青黴素
青 黴素的發明者是誰就沒有無線電和電話那麼糾結了。這個神奇的葯物是英國人亞歷山大·弗萊明於1928年偶然發現的。青黴素的發明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尤其 是在二戰中發揮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解決了很多傷員傷口感染的問題。據說最早使用青黴素可以追溯到我國唐朝,人們會把長有綠毛的糨糊塗在受傷傷口上以幫助愈 合。因為綠毛產生的物質(青黴素)有殺菌的作用。

5、X光
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意外發現了x光。上圖右邊是人類第一張是人類歷史上拍的第一張CT,這是倫琴妻子的手,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手上的戒指。
6、計算機
ENIAC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通用計算機。 它最初是二戰中美軍用來計算炮彈發射火力表的。看看這台ENIAC計算機,在再看看現在的電腦,你不得不感嘆科技的的力量。
7、手機
世界上第一個手機應該是摩托羅拉生產的DynaTAC,這款手機重約2斤,可以待機8小時,通話半個小時,當時售價是3995美元。這可比蘋果貴多了啊![hr]以上這些7個發明只是改變人類生活發明中的滄海一粟,還有很多對人類有用的發明現在仍在使用,如果你細心觀察一下周圍的事物,你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

③ 關於生活中發明的作文

人類對未來充滿希望。我也不例外。但是看現在的情形不變的話,我認為,未來的地球將給我們報應。要改變未來要用我們自己行動起來。 <BR>那天的早晨,我還在睡覺,一屢陽光射到我的眼中。幸好的是,我睡覺也帶上防紫外線的眼鏡,穿著防紫外線的衣服,要不然,我這個人就已經成為灰燼了。我帶好多功能口罩,他能使我不會吸入有害物質。我還帶好了多功能手錶,以便我在路上走錯路(當時沙塵暴是最常見的一種天氣)。還要帶好防震動的頭盔,以便被大地的震動給震壞了頭。 <BR>我走在大街上,看見橫七豎八的躺著好幾個人。原來他們沒有意識到要隨時帶好保護工具,以為太陽光現在有時強有時弱就不把保護工具帶全了。我來把他們救回來。 <BR>我拿出救命箱(這是我自己發明的,還沒有上市),將每個人都吃一片葯,過了4個小時,終於有一個人有動靜了,接著,又一個,一個一個都醒過來了。可是,就是一個小孩紋絲不動的。我走上前一看,好像有點面熟。仔細一看,原來是我的博士老師。哈哈,博士老師是很厲害又很細心的人,不會死的,他怕癢。呵呵。「好了,不鬧了,我承認。是我變成小孩來騙你的。」博士老師說,「不過,你的葯不錯,要向全世界推銷才行。」我無比激動的說:「謝謝老師。」 <BR>博士老師將我的葯推廣到全世界,讓全世界都大為震驚,都來購買我的搖。我做好人好事,每顆一元錢。有人對我說:「這么好的葯,一元一顆太貶低著葯了。至少也要一百元一顆。」我卻認為,一百元一顆雖然也便宜,但我發明這葯並不是為了賺錢。(當時的一百元只是現在的十元) <BR>第二天,我帶好東西剛帶好,博士老師就跑到我的面前說:「不好了,太陽的體積變大的速度越來越快了。我一聽,急忙和博士老師一起來到實驗室。對著太陽分析儀一看,太陽體積增大的速度是原來的兩倍。看來只有自己來動手了。 <BR>我和博士老師一起坐上高度強化玻璃和高度強化鋼作成的飛船,這艘飛船可以在太陽中心運動都沒有問題。我們要開始向著太陽發動「攻擊」。我來到太陽邊緣,使用冰彈攻擊它,可是這毫無作用。我們頓時想到了用人造太陽去和真的太陽拼。我們向地球呼叫,叫他們快把人造太陽送到太空。雖然才造好,但也只有這個方法了,不然在過一周,太陽將吞沒地球。 <BR>人造太陽已經送到太空。我們的飛船向人造太陽噴射火焰,使它的威力更大。雖然人造太陽比地球還要小,但是發出的對人的皮膚無刺激的光可以和真正的太陽光進行比較。 <BR> 只見人造太陽開始向太陽逼近了。還有1000米、900米、800米、700米、600米、500米、400米、300米、200米、100米、90米、80米、70米、60米、50米、40米、30米、20米、10米,突然,人造太陽不動了。而真正的太陽更加猖狂了,他放出的光越來越強了,地球上的保護工具已經一無所用了。人類即將面臨死亡甚至滅絕。人類可是有5000年文明歷史的,竟然快要被太陽給活活烤死了。不行,我一定要拯救他。 <BR>我站起來,走向出口。博士老師說:「你要干什麼,那樣很危險的。」可是我仍是什麼頑固的向前走。也許,我向前走是死亡,可是這樣眼真真的看著人類受苦,我看不下去,我一定要拯救他。 <BR>我打開門,用我在博士老師那裡學來的法術向太陽走去。這時,一束強烈的光向我射來,我無力回抗,閉上了眼。過了一會而,我睜開眼睛,一看,啊,博士老師和飛船都在我面,可是,博士老師死了,飛船已經成了廢墟。只有一個圓的透明的小球在我手裡。「你一定要戰勝太陽,它很強大,我不是他的對手,我死了,我所有的法力以及飛船上的武器還有我所集中的功力都在這個小球中,你只要吃下他,就會有我的力量。」「博士老師,你在哪裡?博士老師,你在哪裡?快告訴我,你是不會死的,不會的,不會的……」我哭了。頓時,我明白了,太陽就是殺死博士老師的真正元兇。我吃下小球,向太陽走去。 <BR>我對太陽使用最強大的冰凍術,太陽的10%已經被凍住。可是它的光打到了我的左手,我的左手幾乎殘廢。我再一次發動冰凍術,可是這一次幾乎沒有效果,太陽變強的速度越來越快了。我再一次中彈,左腳完全失去知覺。 <BR>後來,我全身都已經中彈了,惟獨那顆心還好的。這時,我又聽見博士老師說過的話:人只要心還在,就一定還有活的希望。對,我只要心還在,就一定能夠打敗太陽。我這次要使用全身法術、武器、功力向太陽攻擊。可是這一次攻擊的威力雖然大,但是我的成活率只有0.1%。但是我還是要拼一次。 <BR>我看了一眼地球,對地球說:「再見了,我親愛的地球和人類。」說完,我的攻擊已經發出,我的心臟因承受不了而破裂導致我死亡。不過,太陽已經消滅了。 <BR>以後都用人造太陽了。

④ 有哪些偉大的發明來源於生活

基本上所有的發明都是來源於生活:
1,公輸般(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於創造 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藉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公輸般一生注重實踐,善於動腦,在建築、機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他能建造「宮室台榭」;曾製作出攻城用的「雲梯」,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發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2,浮力定律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後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很著「尤里卡」, 「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後,排出的水量不等於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於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後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3,超聲波
義大利科學家帕斯拉捷習慣晚飯後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靈活的在空中飛來飛去,卻從不會撞到牆壁上.這個現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憑什麼特殊本領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飛行呢?經過觀察,發現蝙蝠在夜間飛行,捕捉食物,原來是靠聽覺來辨別方向、確認目標的!後來人們繼續研究,終於弄清了其中的奧秘.原來,蝙蝠靠喉嚨發出人耳聽不見的「超聲波」,這種聲音沿著直線傳播,一碰到物體就像光照到鏡子上那樣反射回來.蝙蝠用耳朵接受到這種「超聲波」,就能迅速做出判斷,靈巧的自由飛翔,捕捉食物.
現在,人們利用超聲波來為飛機、輪船導航,尋找地下的寶藏.超聲波就像一位無聲的功臣,廣泛地應用於工業、農業、醫療和軍事等領域.帕斯拉捷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實驗,會給人類帶來如此巨大的恩惠.
4,復印機
起初,愛迪生發明的石蠟紙,只是普遍運用於食品,糖果的包裝材料上,後來他嘗試在蠟紙上刻出文字輪廓,形成一張石蠟刻字紙版,在紙版下墊上白紙,再用墨水的滾輪從刻字的石蠟紙上滾一滾,奇妙的事發生了,白紙上出現清楚的字跡.之後又經過多次的改良試驗,1976年,愛迪生開始量產他發明的復印機,一下子,機關,學校,事業單位,團體都採用這種蠟紙油印機.由於愛迪生復印機大受歡迎,風行全球,使得愛迪生深切體驗到,應該發明人們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東西.
5,同步發報機
早期的電報機,一次只能傳遞一個訊息,而且不能同時交換信號,由於愛迪生本身是電報技師,便著手改良傳統發報機,製造出二重發報機,1974年又研發出四重發報機,也就是同步發報機.在無線電還沒有發展的當時,同步發報機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⑤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

為讓你在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中有所遵循,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我們向你介紹搞小發明常見的幾種選題思路和創造技法。但願你從中得到精神的鼓勵、方法的啟迪,產生研究與創作的靈感,會心地說一聲:「我能行!」。
一、什麼是科學小發明
一提到"發明"二字,有些同學就害怕了,那有多難啊!其實創造發明並不神秘,有好多中小學生的發明,都在全國甚至國際上獲了獎呢!
科學小發明,是指青少年在日常學習、生活、勞動中,對那些感覺到用起來不稱心、不方便的東西或方法,運用自己學過的科學知識,設計、製造出目前還沒有的更稱心、更方便的新物品或新方法。它同"大發明"比較起來,選擇的范圍比較窄,解決的問題比較單一,使用的材料比較好找,所花的經費也不多,所以稱為"小發明"。
小發明有沒有質量標准呢?有。一件優秀的小發明應具備"三性",即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1.新穎性。新穎性是指你在完成這個小發明之前,還沒有出現過同樣內容或技術的產品。也就是說,你既在街上的商店裡買不到同樣的產品,也沒有在書刊、廣播電視中看或聽到過介紹;同樣的發明,既沒有由他人向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於專利申請文件中,也沒有由他人申報參加各級發明創造比賽。但是,如果你在別的發明上增加了新的功能、新的方法、新的用途,或是將原有的幾件物品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個體,增加了新的功能,那也算具有新穎性。
好客鞋
一天,魏強同學跟爸爸到一個朋友家做客,一進門就把他給難住了:主人家鋪著地毯,不換鞋顯得不禮貌。換鞋吧,腳又有臭味。回家後,魏強就想:如果有一種拖鞋,不用脫下腳上的鞋就能穿,那該多好!後來,他從旅遊鞋上的尼龍搭扣得到啟發:將拖鞋上的鞋袢裝上尼龍搭扣,一按就搭上,一掀就拉開,要肥要瘦不就可以調節了嗎?於是他找來一雙舊拖鞋,剪開鞋袢,縫上尼龍搭扣,做成了"好客鞋"。這項小發明在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其實,魏強的小發明只不過是將尼龍搭扣這項別人的發明移植到拖鞋上,但使拖鞋有了新的功能,尼龍搭扣也有了新用途,這項小發明也就具備了新穎性。
2.創造性。創造性是指小發明同原來的同類產品已有的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方便肥皂盒
一般的肥皂盒裝點水,肥皂就會發粘,不容易取出來,肥皂的壽命也很短。天津的范平同學利用杠桿原理發明了方便肥皂盒。打開肥皂盒,肥皂就會立起來。它和同類產品相比,技術上要先進一些,獲得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3、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產生積極的效果。小發明要能夠做成實實在在的物品,不能只是想法或設計圖紙,而且還要能夠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防蟲樹裙
山西臨縣盛產棗子,但棗曲蟲對棗子的危害很大。劉艷同學仔細觀察棗曲蟲的生長活動規律,發現雌蟲要爬上樹干與雄蟲交配再殘害樹葉、樹果。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樹乾的半腰圍一圈硬塑料片,內層塗上除蟲葯膏,使雌蟲上不了樹。這種簡單巧妙的防蟲樹裙,實用性強,受到了棗農的歡迎,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少年發明比賽一等獎。
當然,完成一件小發明並不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這么簡單,它要經過選題、構思設計、製作、實踐檢驗與改進、成功等步驟。
搞小發明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發明的對象,考慮研究什麼問題,這就是選題。對青少年來說,應從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學校、家庭及周圍的生活圈中去尋找發明題材。如當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時,你肯定會說:"要是有某某東西就好了。"這個你想的所要發明的東西就可作為發明對象。不過,同學們在選題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設計製作能力,不要空想辦不到的發明。
體裁選好後,接著是構思設計。也就是根據基本的科學原理和經驗,設計出選題對象的形態、結構、方法與實施方案。構思時盡可能想出多套設計方案,再根據可行性與實用性精選出最佳結構方案。方案以取材簡單、巧妙易行、缺點最少為好。
構思成熟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製作時應盡可能利用現有條件,在少花錢甚至不花錢的前提下製作出精巧的作品。某些技術上的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家長請教,有時還可以找一些有關廠家幫助製作部分部件。
小發明樣品完成後,還要進行實踐檢驗與改進。即將作品拿去使用一段時間,在使用中發現問題,並向家長老師和同學廣泛徵求意見,看還有沒有改進或不合理的地方。然後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對小發明加以改進。幾乎每件優秀的小發明都是"改"出來的。
至此,你將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就可申報參加各級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申請專利或向報刊投稿了。參賽的申報文件主要包括組委會提供的申報表、項目說明和證明材料,其中,項目說明內容為:發明的選題是怎樣發現的、發明方案是怎樣設計的、發明作品是怎樣製作的?這項發明如何體現出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你的創造性貢獻是什麼?進一步完善該發明的建議和設想。附上外觀圖(最好還有黑白照片)、結構圖、原理圖和其它必要的圖表資料。凡涉及醫療保健用品、動植物新品種和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的小發明項目,還必須提供有關部門的證明材料。
科學小發明是一件人人能做的事,也是一項趣味無窮的實踐活動。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膽探索,動手實踐,勇於突破條條框框的束縛,就會有所創新,有所發明。
二小發明選題思路
1、列舉缺點找選題
學搞小發明首先就要學會選擇發明課題。
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從學習、生活中不順當、不方便、不合意的事情著手,列舉缺點,多問"有什麼缺點需要克服的?"再去尋找克服缺點的方法,這種根據現有物品的缺點而提出改革設想的方法稱缺點列舉法,也是選擇小發明題目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
四用防觸電插座
電源插座幾乎家家都有,但它很容易觸電,對於小孩子來說特別危險,而且插上拔下很麻煩。上海的徐琛同學解剖了幾種傳統的電源插座,設計了一種"四用防觸電插座",這種插座在普通插座的插孔中,加裝了兩道絕緣的活門,只有插頭同時插入兩個插孔時,才能接通電源。這樣,當小孩不注意把小手或鐵釘等插入任一插孔時,由於有兩道門擋著,也就不會觸電了。這項小發明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氣壓水瓶的改進
氣壓水瓶有缺點嗎?有!由於它的出水管直插瓶內水底,所以每次壓水時,底部的沉澱物往往使壓出的水變渾濁。北京的張雪克同學針對這個缺點,對氣壓水瓶作了改進,他把吸水管口接了一截橡膠管,管口加一個塑料浮球,由於球始終浮在水面上,所以氣壓水瓶底部的沉澱物不會從吸管吸出。該發明獲得了第二屆全國青少年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
列舉物品的缺點實際上就是發現問題,而創造發明正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所以,我們每發現一個缺點,提出一個問題,往往就找到了一個發明的題目。
那麼,怎樣研究和發現缺點呢?
首先,要隨時留意自己日常使用的物品存在哪些不足或不方便之處,並善於抓住一件物品深究細挖。傘,是大家常用的遮陽避雨的工具,似乎沒有什麼文章可做,可一些大小發明家卻抓住它不放,花樣日異翻新,如太陽傘、雙人傘、折疊傘、母子傘、快乾傘、天文傘……層出不窮。可見,一件事物有很多的發明題材可搞,而同一題材又可用各種不同的設計方案構成不同的發明。再拿鋼筆來說吧,它的缺點還很多,如筆帽容易脫落或丟失,筆尖容易堵塞,圓形筆桿容易從桌上滑落損壞筆尖,晚上停電或野外作業寫字看不見……當你盡可能多地列舉出某一物品的諸多缺點後,再根據你的能力,選擇某一缺點或部分缺點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小發明課題。
充氣太陽灶太陽
能對人們極有吸引力,但目前的太陽灶造價高,工藝復雜,又笨重(50千克左右),調節也麻煩,野外工作和旅遊時攜帶就不方便了。上海的連鑫等同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主攻方向:簡化太陽灶的製作工藝,減輕重量,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獲取最大的功率。他們首先把兩片圓形塑料薄膜邊緣粘結,充氣後就膨脹成一個拋物面,再在反光面上貼上真空鍍鋁滌綸不幹膠片。用打氣筒向內打氣,改變裡面氣體壓強,隨著打氣的多少,上面一層透明膜向上凸起,反光面向下凹,可以達到自動會聚反射光線的目的。這種"無基板充氣太陽灶"只有4千克重,拆裝方便,便於攜帶,獲第三屆全國青少年科學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
該發明實際上是多種移植的結果:他們把充氣玩具的技術,日常商品商標的不幹膠貼片,凸透鏡似的拋物面結構,移植到新的太陽灶上來,他們把課本上的光學、流體力學的原理等知識,移植到太陽灶的設計上,從而成功地完成了小發明。
蠟燭燈
蠟燭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照明工具,但燭焰怕風,燭體不易固定,亮度不能控制。怎樣改進這些缺點呢?湖北監利中學的柳國弘同學先考慮固定燭體與防風,他將蠟燭插在一個鐵筒中,罩上一個玻璃罩。他聯想到卡口式燈泡的固定方式,並借用到蠟燭燈上,安了個彈簧以使燭焰保持在燈罩的最佳中心位置。
怎樣使蠟燭不流淚呢?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不斷降低蠟燭頂部溫度,使熱量向四周傳導散發。汽車的發動機前面均有金屬散熱片,是否也可以借鑒到蠟燭燈上來呢?他在潤膚香脂金屬盒上鑽一個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剪成電扇片的形狀,在中心打一個同樣的大孔,將剪好的散熱片焊接在盒上(兩者的大孔要對齊)。
怎樣控制燭焰的亮度呢?他受煤氣爐的空氣閥的啟發,用內外兩個帶氣窗的套圈套在一起(內圈用散熱片下面的鐵盒,外圈用一另做的塑料圈),通過轉動氣門來控制空氣流量,實現了調節燭焰亮度的願望。這個發明可說是一項2"移花接木"的綜合體,燈罩是從煤油燈來的,固定方式是從卡口燈泡來的,散熱片是從汽車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移植法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發明思路,同學們掌握得好,能搞出相當好的小發明。
運用移植法大關鍵是要擴大知識面,了解一些新技術、經常分析一些物品或其某一結構的原理、功能。這樣,大腦里可供移植的信息多了,你搞小發明時就可信手拈來,為你所用。

⑥ 來源於生活的發明

牛頓萬有引力

山地自行車是由一群車迷發明的,風箏沖浪是由沖浪愛好者構思出來的,風靡全球的電腦游戲《模擬人生》是由游戲玩家共同發展壯大的,免費使用的Linux操作系統是由大約14萬名計算機用戶聯手開發出來的……

如今,發明創造的能力正在從專業人士「傳送」到業余愛好者手中,普通消費者成了發明的主體。「用戶創新革命」和水平不輸於專業人士的「『專業余者』革命」已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課題。有專家提出,人類社會正從一個大規模生產時代進入到一個大規模創新時代。

自行車迷發明山地車

30多年前,在美國加州,有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輕自行車迷,為找不到合適的賽車進行登山運動而感到沮喪。於是,他們嘗試著把普通賽車上的傳動裝置、低壓輪胎和摩托車的剎車系統組合在自行車上,結果山地自行車的雛形就誕生了。

最初幾年,這些山地車都是在修車鋪里製造的,並被形象地稱作「咣當車」。此後一個小產業漸漸形成,到1976年,在舊金山以北的馬林縣,已經出現了6家生產「咣當車」的小公司。

第一部真正商業化的山地自行車誕生於1982年,與此同時,大自行車生產廠家都開始上馬生產這種自行車。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自行車用戶發明第一部山地自行車15年後,山地自行車成為自行車廠家大規模生產的主流產品。2000年,山地自行車的銷售量佔到美國市場自行車銷售總額的65%,銷售額達到580億美元。而這個全新的產品類別和它所帶來的生活方式不是來自自行車生產商和設計師,而是來自它的用戶。

沖浪者發明風箏沖浪

普通消費者的發明創造還不限於山地自行車。在過去5年中,極限運動風箏沖浪成為一項產值達1億多美元的全球性運動,沖浪者站在沖浪板上,前方由巨型風箏牽引,風箏飛在天上,若一陣強勁的風吹來,玩者可以整個被拉上空中,短暫體驗飛行的快感。而它的發明者正是沖浪板愛好者,許多沖浪用的風箏都是根據一些用戶的設計製作的。設計圖可以從Zeroprestige等網站下載。特技帆板運動(也叫特技風帆沖浪)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出現和發展起來的,如今全球產值已達10億美元。

用戶參與開發電腦游戲

最好的例證或許是電腦游戲。據估計,那些最暢銷的游戲,如《模擬人生》,其90%的內容都是由游戲用戶通過個人化的參與來創造並完成的。

《模擬人生》允許玩家在游戲中創建社區,將房屋、工作、寵物和朋友都添加其中。其中甚至有特定工具允許眾玩家對游戲中一個房間的地毯邊緣進行花邊加工。

《模擬人生》的軟體平台是由一家名為「電子藝術」的美國公司提供,這家公司也為用戶提供游戲工具,並對用戶開放游戲代碼以便他們在游戲中進行個人發揮。用戶不斷將新內容添加進游戲,延伸並延長了游戲的生命。《模擬人生》於是成為游戲設計者和游戲用戶共同創造的產品。

它們也是普通人的創意

數字望遠鏡:業余天文愛好者發明了成本低廉的數字望遠鏡,憑借數字望遠鏡,他們可以看到30年前只有英國著名的喬德雷爾班克天文台的射電望遠鏡才可以觀測到的星辰。

Linux操作系統:它是微軟在計算機操作系統領域最大的對手。免費使用的Linux系統是由大約14萬名計算機用戶共同開發出來的,其中的骨幹力量是大約2000名電腦程序員,他們無償拿出時間和技術幫助創建這一系統。

開放源代碼:專業水平的業余電腦程序員和用戶共同開創的軟體代碼,可以自由從網上下載。

說唱樂:20多年前,一群美國黑人青年互相交換他們在家錄制的音樂磁帶,讓說唱樂(Rap)這種新音樂形式浮出水面。如今,說唱樂明星已成為英美當代樂壇的主宰力量。

⑦ 生活中有哪些發明

  1. 彩色電風采:在來風扇翼上簡單地貼下彩自色的紙張或布條,就可以做出一把五彩風扇。

  2. 插座保護門:低位置的插座萬一被家裡的小朋友碰到可就麻煩大了。不妨給插座添置「保護門」,即美觀又安全。

  3. 牆壁櫃桶:時下很多人都喜歡在牆壁上裝釘一塊板,動動小腦袋,不妨在木板下方安裝一個隨意拉出木板。一塊木板兩種用法。

⑧ 求一篇關於發明源於生活的作文800字

生物學家通過對蛛絲的研究製造出高級絲線,抗撕斷裂降落傘與臨時吊橋用的高強度纜索。
白蟻不僅使用膠粘劑建築它們的土堆,還可以通過頭部的小管向敵人噴射膠粘劑。於是人們按照同樣的原理製造了工作的武器—一塊干膠炮彈。
我國紡織科技人員利用仿生學原理,借鑒陸地動物的皮毛結構,設計出一種KEG保溫面料,並具有防風和導濕的功能。
船和潛艇來自人們對魚類和海豚的模仿。
科學家根據野豬的鼻子測毒的奇特本領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批防毒面具。
火箭升空利用的是水母、墨魚反沖原理。
科研人員通過研究變色龍的變色本領,為部隊研製出了不少軍事偽裝裝備。
科學家研究青蛙的眼睛,發明了電子蛙眼。
美國空軍通過毒蛇的「熱眼」功能,研究開發出了微型熱感測器。
人類還利用蛙跳的原理設計了蛤蟆夯(hang)。
人類模仿警犬的高靈敏嗅覺製成了用於偵緝的「電子警犬」。
仿生與高科技
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科學家研究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嘴、喉和耳朵組成的回聲定位系統。因為蝙蝠在飛行時發出超聲波,又能覺察出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超聲波。科學家據此設計出了現代的雷達——一種無線電定位和測距裝置
科學家通過對海豚游泳阻力小的研究發明了能提高魚雷航速的人工海豚皮;以及模仿袋鼠在沙漠運動形式的無輪汽車(跳躍機)等。
前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在企鵝的啟示下,他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的寬闊的底部,直接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撐動著前進,行駛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
科學家模仿昆蟲製造了太空機器人。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通過對幾種昆蟲的研究,已經研製出一個小型的導航和飛行控制裝置。這種裝置可以用來裝備用於火星考察的小型飛行器。
英國科學家在仿生學啟發下,正在研製一種可以靠尾鰭擺動以S形「游水」的潛艇新式潛艇的主要創新之處是使用了被稱為「象鼻致動器」的裝置。「象鼻」由一組用薄而柔軟的材料做成的軟管組成,模仿肌肉活動,推動鰭的運動。這種新式潛艇可以充當水底掃雷潛艇,用來對付最輕微的聲響或干擾便會引爆的水雷。(《中國國防報》)
響尾蛇與現代軍事裝備 響尾蛇的視力幾乎為零,但其鼻子上的頰窩器官具有熱定位功能,即使爬蟲、小獸等在夜間入睡後,憑借它們身體所發出的熱能,響尾蛇都能感知並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學家根據響尾蛇這一奇特功能,研製出現代夜視儀、空對空響尾蛇導彈,以及仿生紅外線探測器。
長頸鹿與抗荷飛行服 超音速殲擊機突然加速爬升的時候,由於慣性的作用,飛行員身體中的大量血液會從心臟流向雙腳,使腦子產生缺血現象。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從長頸鹿的身體構造得到啟發。長頸鹿的脖子很長,腦子與心臟的距離大約是3米,要使血液能輸送到頭上,血壓相對要高,大約是人體的兩倍。但當長頸鹿低頭喝水時,血液卻沒有一股腦地湧向頭部。原來是裹在長頸鹿身體表面的一層厚皮起了作用。長頸鹿低頭時,厚皮緊緊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壓,使其不能因血壓突然升高而發生意外。依照長頸鹿皮原理設計的抗荷飛行服,飛行員穿上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壓的作用,當飛行加速時,抗荷飛行服還能壓縮空氣,也能對血管產生一定的壓力,就此而言比長頸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向植物取經 車前草是一種很普通的小草,它的葉子是按螺旋形來排列的,這種排列方式,使每片葉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陽光,有利於植物的生長。建築師們依照車前草葉子的形狀,設計建造了螺旋狀排列的樓房,使每個房間都能享受到明亮、溫暖的陽光,避免了普通樓房在這方面的不足。
高山上的雲杉長年累月都經受著狂風的襲擊,樹乾的底部變得又粗又大,整個樹干成了圓錐形。這種形狀使雲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頂之上。人們模仿雲杉建立的廣播電視塔,即使遭到強台風的襲擊,也不會有倒塌的危險。

閱讀全文

與關於生活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