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岩土力學發明者

岩土力學發明者

發布時間:2021-06-10 22:18:37

Ⅰ 傅鶴林的獲獎殊榮

1、 塊石砂漿膠結充填技術研究,1994年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2、 JFG3基床翻漿冒泥病害整治固化劑及配套施工工藝,2004年獲廣鐵集團科技進步三等獎
3、 利用分形理論分析節理裂隙岩體的特徵2002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二等優秀論文獎
4、 岩石地基承載力標准值的確定,1998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三等優秀論文獎
5、塊裂岩質邊坡穩定性分析理論及工程應用研究,2002年獲中南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6、1996年被評為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跨世紀學科和技術帶頭人
7、長沙市蔡家沖路K1+580~640段滑坡勘察,2007獲中國化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8、永州市坦塘垃圾填埋處理場岩土工程勘察2008獲中國化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9、板裂介質理論及其在邊坡穩定性分析中應用2008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二等優秀論文獎,排名第一
10、滑坡預測預報集成軟體V1.0 2008年獲國家版權局軟體著作權,排名第一
11、西部地區公路地質災害監測預報軟體V1.02008年獲國家版權局軟體著作權
12、西部地區公路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技術研究2009年獲中國公路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13、高速公路崩塌滑坡地質災害預測與控制技術,2010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4、淺埋暗挖水下隧道關鍵技術研究,2010年獲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
15、淺埋暗挖水下隧道關鍵技術,2011年獲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16、山地城市中心地區軌道交通地下工程安全建設關鍵技術,2011年獲中建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
18、淺埋暗挖水下軟岩雙洞隧道修建技術,2012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V型河谷復雜環境條件下公路工程項目線路優化及建造關鍵技術,2012年獲中建總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
20、鄭州地鐵中心商業區車站及盾構區間隧道施工技術研究,2013年獲洛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已公開發表的文章(共計140多篇,51篇被EI,ISTP收錄,9篇被SCI收錄)
1、傅鶴林 塊石膠結充填體穩定性研究 《礦業研究與開發》94年2期,被EI收錄
2、 傅鶴林用節理概率模型對塊體理論的修正 《礦業研究與開發》96年4期,被EI收錄
3、 傅鶴林. 桑玉發. 用突變理論預測地下采場沖擊地壓發生的可能性《金屬礦山》96年1期
4、傅鶴林,李亮李磊膨脹土結構的分形特徵研究《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0年1期, 被 EI收錄
5、李亮,傅鶴林. 岩體節理裂隙特徵的分形研究《鐵道學報》2000年2期 EI 收錄
6、朱漢華 傅鶴林公路連體隧道設計與施工實踐研究 《中國鐵道科學》2003年5期,被 EI收錄
7、傅鶴林,韓汝才,朱漢華 破碎圍岩中單拱隧道荷載計算的理論解研究 《中南大學學報》2004年2期,被 EI收錄
8、傅鶴林,周寧板裂介質理論及其在邊坡穩定性分析中應用 《中南大學學報》2005年6期,被 EI收錄
9、周中,傅鶴林堆積層邊坡開挖致滑的原位監測試驗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6年第11期.,被 EI收錄
10、周中,傅鶴林土石混合體滲透性能的正交試驗研究《岩土工程學報》2007年第3期.,,被 EI收錄
11、周中,傅鶴林土石混合體滲透性能的試驗研究《湖南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被 EI收錄
12、周中,傅鶴林堆積層邊坡人工降雨致滑的原位監測試驗研究《中國鐵道科學》2006年第4期,被 EI收錄
13、董輝 , 傅鶴林 , 冷伍明一種用於機載系統定位的坐標轉換方法 《系統模擬學報》2006年7期,被 EI收錄
14、董輝, 傅鶴林 , 冷伍明滑坡變形的支持向量機非線性組合預測《鐵道學報》2007年1期被 EI收錄
15、周寧 傅鶴林引入修正因子的非等時距時變參數灰色預測模型及應用《岩土工程學報》,2006年6期,被 EI收錄
16、呂建兵,傅鶴林利用模糊綜合評判方法選擇岩溶軟基處理方法,《岩土力學》,2005年5期,被 EI收錄
17、傅鶴林塊裂岩質邊坡穩定性分析理論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 2002年獲中南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8、周利金,傅鶴林,萬劍平 噴粉樁在軟土地基處理中的應用《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3期
19、傅鶴林,周昌達用塊體理論分析洞室穩定性 《長沙礦山研究院季刊》 1991年4期
20、傅鶴林,桑玉發采場冒頂的聲發射預測預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6年4期
21、傅鶴林,李亮,劉寶琛. 降雨量的預測預報《中國鐵道科學》2002年4期
22、傅鶴林,范臻輝,劉寶琛利用神經網路對膨脹土分類《中國鐵道科學》2002年5期
23、傅鶴林,范臻輝,朱漢華.板裂介質圍岩中的隧道襯砌與圍岩相互作用機理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2003(5)
24、傅鶴林,劉寶琛路基基床翻漿冒泥病害整治的固化材料的室內試驗研究第九屆全國土力學會議文集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年10月
25、傅鶴林,卜翠松龍萬學貴州地質災害特點 《湘南學院學報》 2005年5期
26、董輝,傅鶴林,劉金松大跨度地下通廊頂進設計《施工技術》,2005年6期,
27、傅鶴林計算機技術在土力學與基礎工教學中的應用探討高等建築教育 2002年1期
28、張衛國,傅鶴林某膨脹土路塹滑坡加固設計的探討 《交通科技》 2005年2期,排第2
29、朱漢華,傅鶴林不同隧道端面幾何參數情況下設計荷載的確定《湘南學院學報》 2004年5 期
30、周中,傅鶴林堆積層滑坡野外模擬試驗方案設計 《公路》2006年1期,
31、呂建兵,傅鶴林深埋隧道襯砌荷載計算的理論解探討《西部探礦》2004年2期,
32、郭建峰傅鶴林平溪特大橋滑坡成因分析 《隧道建設》,2005年1期,
33、周中,傅鶴林堆積層邊坡人工降雨模擬試驗研究《岩土力學》2007年第2期.,被 EI收錄
34、周中,傅鶴林植草滑坡加固機理的數理統計研究《路基工程》 2006年第7期,.
35、周中,傅鶴林堆積層滑坡現場模擬試驗方案設計《公路》2006年第1期: 74~80,被 EI收錄
36、傅鶴林,周中堆積層邊坡現場開挖試驗研究. 《鐵道學報》2006年第4期.
37、韓汝才,傅鶴林. 國內外崩滑、泥石流監測整治技術現狀綜述《西部探礦工程》2004年9期,
38、彭思甜,傅鶴林周中改善膨脹土性能的固化劑試驗研究《西部探礦工程》2004年6期,
39、李雷,傅鶴林志溪河大橋橋台整改後的力學分析及評價《隧道建設》2004年1期
40、呂建兵,傅鶴林復雜填充性岩溶軟基加固的設計與施工 《采礦技術》2005年2期,
41、劉金松,傅鶴林利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優選深基坑支護方案《采礦技術》2005年2期,
42、郭建峰,傅鶴林 塊體理論在潛在崩塌體穩定性分析中的應用《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006年 17卷 3期起止頁碼:14-17
43、王雄鷹,傅鶴林華能岳陽電廠二灰壩滑坡機理及加固技術《企業技術開發》 2007年5期:69-73
44、傅鶴林,陳芬湖南地質災害的特點及對防災減災的警示,湘南學院學報,2007年2期
45、劉金松,傅鶴林 復雜地質條件下盾構隧道掘進方向控制技術 第三屆全國公路科技創新論壇2007年5月31日
46、朱漢華,傅鶴林連拱隧道設計施工研究與實踐 隧道高層論壇論文集 2002年6月
47、Dong Hui, FU Helin On Hyper-Parameter Select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for Slope Deformation Time Series Regression and Prediction, 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slides and Engineering Slope 2007 Changsha, ,被 ISTP收錄
48、董輝,傅鶴林 boosting 集成支持向量回歸機的滑坡位移預測,《湖南大學學報》,2007年,34(9):6-10, ,被 EI收錄
49、傅鶴林李園園岩溶地基的國內外現狀綜述《采礦技術》2007年4期
50、TIANQingyan Fu Heli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Light Dynamic Penetration Method to Test Shallow Fill of Coarse-sand in Subsoil Engineering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eotechnical Safety & Risk, October 18-19, 2007, Shanghai, China,被 ISTP收錄
51、Fu Helin He Xianfeng Luo Qiang FORECASTING OF ROCKFALL IN K2403+500 OF G320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Mitigation & Rehabilitation (GEDMAR08) ,被 EI,SCI收錄
52、董輝,傅鶴林 滑坡位移時序預測的核函數構造《岩土力學》2008年1期,EI 收錄
53、董輝,傅鶴林 基於Takens 理論的支持向量機滑坡位移預測《中國公路學報》,2007,20(5):13-18 ,被 EI收錄
54、羅建強傅鶴林邊坡崩塌的預測預報技術研究《采礦技術》2007年4期,
55、祝志恆傅鶴林蒲浩等構建Delaunry三角網的一種新型生長法—殼外插入法《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6期:67~72
56、郭明香傅鶴林沈弘 隧道施工風險的動動態評價《采礦技術》2008年4期「105~107
57、傅鶴林,尹光明.既有線200km/h提速客貨共線直線段軌道動力特性,《防災工程學報》,2009(3)
58、李昌友傅鶴林. 風化板岩水理特性研究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 2009年1期
59、傅鶴林李昌友. 堆積體的人工開挖致滑試驗研究. 《中南大學學報》 2009年3期,EI 收錄
60、 Guo Lei, Fu Helin Slope Stability Appraisement Base on Fuzzy-Neural Network 《2009年第三屆國際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學術研討會》,261-266
61、Guo Lei , Fu Helin. Mechanism Study of Mouzhudong Landslide 2009 GeoHunan,202-207,被 EI收錄
62、田卿燕,傅鶴林.基於灰色-突變理論的崩塌時間預測預報方法,《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9年,EI收錄
63、傅鶴林 吳小策 聶春龍何賢鋒.山澗軟土的流變工程特性試驗研究,《岩土力學》,2009年增刊,被 EI收錄
64、佘小年,傅鶴林,祝志恆.基於離散條柱的三維滑體構造方法。《路基工程》,2010年2期
65、李凱,傅鶴林,郭明香,陳芬.板岩路塹邊坡開挖擾動效應分析。南華大學學報
66、傅鶴林,張聚文,黃陵武.軟弱圍岩中大跨度淺埋偏壓小間距隧道開採的數值模擬.《采礦技術》,2009年5卷,12-22
67、楊甲豹,傅鶴林,譚捍華.TDR在邊坡監測中應用試驗研究.《全國山區公路環境與岩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403-407
68、Wenbing, Lu, Helin, Fu,Hong, Shen Assessment of Collapse Disaster ring Tunnel Construction,The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fetime Engineering of Civil Infrastructure, 2009
69、郭磊,傅鶴林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梅關隧道圍岩級別判別,現代隧道,2010年4月
70、郭磊,傅鶴林,歐陽剛傑考慮流固耦合效應的水下隧道岸坡深基坑開挖數值模擬,現代隧道,2010年6月
77、LI-Kai1, FU Helin, TAN Hanhua, Mao Ali1,Zhou Zhong1 Rainfall-Inced Slope Instability Rock Mixture Flow - Structure Intera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 R 1931-1946
71、LI-Kai, FU Helin TAN Hanhua He Yuwu New Strengthening Technique for Slope in Guizhou Highway, Electronic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 R1947-1965
72、郭磊,傅鶴林.基於流固耦合效應的瀏陽河水下隧道台階法開挖數值模擬,十四屆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2010年11月長沙
73、傅鶴林,郭磊.基於流固耦合效應的瀏陽河水下隧道CD法開挖數值模擬,十四屆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2010年11月長沙
74、歐陽剛傑,傅鶴林.水下隧道施工監控量測,十四屆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2010年11月長沙
75、Guo Lei, Fu Helin.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of Variable Cross-section Anti-slide Piles,《Journal of Electronic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M),EI原刊
76、Guo Lei, Fu Helin.Testing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o Highway Slope Monitoring,《Journal of Electronic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10(M) ,EI原刊
77、Chunlong Nie,Helin Fu.Analysis on Impacts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Bearing Capacity of Grouting Piles Frontiers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Part 3 (TRANS TECH PUBLICATION):1367-1370
78、Xiaonian She, Helin Fu. Railfall-inced Slope Instability Rock Mixtur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Frontiers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Part 3 (TRANS TECH PUBLICATION):1371-1374
79、Wenbin Lu, Helin Fu.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o Highway Slope Monitoring. Frontiers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Measuring Technology Part 3 (TRANS TECH PUBLICATION):1375-1378
80、ZHOU Zhong(周中), WANG Hong-gui(王宏貴), FU He-lin(傅鶴林), LIU Bao-chen(劉寶琛).Influences of rainfall infiltration on stability of accumulation slope by in-situ monitoring test,刊物名稱:J. Cent. South Univ. Technol. (2009) 16: 0297?0302 出版年:2009,被 EI,SCI收錄
81、劉運思,傅鶴林等.不同層理發明後衛影響下板岩各向異性巴西劈裂試驗研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第4期,被 EI收錄,
82、曹琦,傅鶴林等.隧道爆破振速小波包及數值模擬對比分析,《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2期
83、王松周,傅鶴林等.基於卸荷減跨機理的大跨度隧道開挖優化,《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2期被CSCD收錄,
84、劉運思,傅鶴林等.基於有限元強度折減法對深路塹邊坡施工工序優化研究,《南華大學學報》2011年6期
85、呂建兵,傅鶴林等.隧道填充性岩溶地質超前預報技術,《路基工程》2011年6期被CSCD收錄,
86、呂建兵,傅鶴林等.隧道填充性岩溶軟基彈塑性固結沉降機理研究,《路基工程》2011年6期,被CSCD收錄
87、孫廣臣,傅鶴林等.橋隧鄰接工程多源損傷室內模型試驗研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4期,被CSCD收錄
88、Fu Helin,Li Kai. The field study of the remediation of multi-pumping, Frontier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012年2期,被EI,SCI收錄
89、孫廣臣傅鶴林橋隧相連工程多源損傷模型試驗方法研究 鐵道學報34卷8期P109-116 ,被EI收錄
90、孫廣臣傅鶴林軟弱圍岩中橋隧搭接多源損傷影響因素分析鐵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9卷4期P39-44 ,被CSCD收錄
91、袁維,傅鶴林偏壓隧道的進洞施工擾動效應及安全監控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9卷4期P66-70 ,被CSCD收錄
92、孫廣臣傅鶴林,橋隧搭接工程多源損傷及車輛沖擊模型試驗研究 振動與沖擊 2012年2期115-123
93、孫廣臣傅鶴林,軟岩下橋隧相連段車輛沖擊效應模型試驗研究岩土力學第 33 卷第 10 期2929-2936
94、劉運思,傅鶴林.基於 Hoek-Brown 准則對板岩抗拉強度研究 岩土工程學報,2013年2期

Ⅱ 著名的科學家有哪些

王國鈞——為中國特殊鋼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12-09 05:45)
·傅元慶——為我國新型冶金材料的開發做出重大貢獻 (12-09 05:45)
·鄒元燨——我國冶金物理化學活度理論研究的先驅 (09-01 09:43)
·王勛——新中國鋼鐵工業設計工作的先驅者之一 (08-31 14:33)
·張卯均——我國現代金屬礦選礦技術的奠基人之一 (08-18 09:38)
·陳岱——中國氧化鋁廠工程設計的奠基人 (08-31 14:33)
·陸達——我國冶金科技領域的帶頭人之一 (08-31 14:33)
·李薰——我國冶金科技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08-24 09:02)
·沈華生——我國稀有金屬提取和工業化生產的開拓者 (04-10 07:03)
·康永孚——中國鎢礦地質勘探工作的開拓者 (04-10 07:03)
·邵象華——為中國鋼鐵科技和生產進步作出重要貢獻 (04-10 07:03)
·陳新民——冶金物理化學的學術帶頭人 (04-10 07:03)
·陳國達——創建大地構造新理論 (04-05 06:02)
·徐寶升——我國連續鑄鋼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04-05 06:02)
·我國鐵合金工業的先驅者之一——張桂耕 (12-02 07:12)
·我國鋼中氫氣行為規律研究的先驅者——孫德和 (12-01 05:03)
·我國第一座氧氣轉爐煉鋼廠的組織創建人——安朝俊 (12-01 05:03)
·我國特殊鋼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丘玉池 (11-28 04:28)
·金屬材料多次沖擊抗力理論的創立人——周惠久 (11-30 03:57)
·為創建我國合金鋼系統作出重要貢獻的孫珍寶 (11-30 03:57)
·我國冶金物理化學學科創始人之一——魏壽昆 (09-20 05:09)
·我國現代銻冶金事業的開拓者——趙天從 (09-19 05:23)
·我國金屬磁性材料研究的開拓者——戴禮智 (09-16 10:20)
·我國鋼鐵脫硫研究的先驅——李公達 (09-14 11:34)
·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高爐冶煉試驗的組織者——王之璽 (09-12 07:14)
·我國化工冶金學科的奠基人——葉渚沛 (07-14 05:16)
·中國重力選礦設備和理論的開拓者——倪桐材 (07-14 05:16)
·靳樹梁——被公認為最有成就的煉鐵專家 (07-14 05:16)
·我國合金鋼與鐵合金發展的奠基人之一——周志宏 (07-14 05:16)
·我國球墨鑄鐵技術的開發者——周行健 (07-14 05:16)
·我國最早進行特殊鋼與合金鑄鐵研究的學者——周仁 (06-07 16:26)
·嚴恩棫——我國鋼鐵冶金界的先驅者 (06-07 16:09)
·我國第一位鋼鐵冶金工程師——吳健 (06-07 15:49)
·我國現代煉銻技術的開拓者——王寵佑 (06-07 15:49)
·我國鋼鐵冶金界的先驅——李維格 (06-07 15:49)

機械卷

·史紹熙——柴油機復合式燃燒系統的發明者 (12-10 06:52)
·把一切獻給黨的人——吳運鐸 (12-10 06:52)
·我國電機電器工業卓越的領導者——曹維廉 (12-10 06:52)
·孟少農——新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的主要奠基人 (08-21 09:17)
·羅士瑜——為發展我國的拖拉機工業做出重要貢獻 (09-01 09:43)
·楊錦山——組織建造新中國第一套火力發電設備 (08-18 09:38)
·李近仁——我國第一套雙130mm岸炮的總設計師 (04-21 10:28)
·馮子佩——為我國重型機械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04-19 07:40)
·陶亨咸——為我國機械工業的科技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04-19 07:40)
·"球墨王"王遵明——中國球墨鑄鐵的開拓者和播種者 (04-19 07:40)
·雷天覺——開創我國機床工業的先驅 (04-19 07:40)
·丁舜年——為促進我國電機工業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 (04-19 07:40)
·中國應用光學的先驅者之一——李文東 (12-02 07:12)
·我國現代國防工業的開拓者之一——錢志道 (12-02 07:12)
·為我國機電工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褚應璜 (12-02 07:12)
·為發展我國電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章名濤 (09-21 06:56)
·中國機械工業的卓越領導人之一——沈鴻 (09-20 05:09)
·我國火炮專業的奠基人——高慶春 (09-19 05:23)
·我國兵器工業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劉鼎 (09-12 07:14)
·為中國機械與航空工程的發展出重要貢獻的庄前鼎 (09-14 09:11)
·中國機電工業的先驅——惲震 (07-15 06:47)
·我國第一台交流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研製者——鍾兆琳 (07-15 06:47)
·中國汽車技術奠基人之一——張德慶 (07-15 06:47)
·中國內燃機和汽車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潘承孝 (07-15 06:47)
·近代中國機械工業奠基人之一——支秉淵 (07-15 06:47)
·為我國柴油機製造工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吳梅生 (06-08 13:17)
·中國機械發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劉仙洲 (06-08 13:07)
·傳播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先驅——徐建寅 (06-08 12:04)
·中國早期掌握和傳播近代科技的代表人物——華蘅芳 (06-08 11:48)
·為創建中國近代機械工程做出了貢獻的丁拱辰 (06-08 11:43)

自動化卷

·屠善澄——我國人造衛星工程的開拓者之一 (12-11 06:19)
·劉豹——我國自動化儀表專業和系統工程學的開創者 (12-11 06:19)
·鄭維敏——開拓「作物遺傳過程建模與控制」新領域 (12-11 06:19)
·吳欽煒——我國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09-01 09:43)
·朱培基——為發展我國數控技術做出重要貢獻 (09-01 09:43)
·童世璜——為我國石化工業的現代化作出突出貢獻 (04-21 10:28)
·嚴筱鈞——為我國機械工業自動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04-21 10:28)
·朱良漪——分析儀器行業的主要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 (04-21 10:28)
·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陸元九 (12-12 05:07)
·我國「過程式控制制」學科的創始者——方崇智 (12-13 06:06)
·我國自動檢測學的奠基者——楊嘉墀 (06-24 07:09)
·我國運籌學和系統工程的主要創建人之一——許國志 (12-07 06:19)
·在決策分析領域獲得創造成果的陳珽 (12-12 05:07)
·我國現代控制理論的創建者——關肇直 (12-05 01:14)
·中國飛行器制導與模擬領域的開拓者之一——文傳源 (09-26 05:09)
·為我國計量測試技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唐統一 (09-27 05:45)
·中國計量測試技術的開拓者——王守融 (09-26 05:09)
·我國電化學儀器的開拓者——榮仁本 (09-21 06:56)
·我國社會經濟系統工程的學科帶頭人之一——薛葆鼎 (09-19 05:23)
·我國自動控制、系統工程教育和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張鍾俊 (07-18 03:38)
·我國光學界公認的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王大珩 (07-18 03:38)
·我國工業自動化教育的開拓者之一——郎世俊 (07-18 03:38)
·我國自動控制學科和教育的開拓者之一——鍾士模 (07-18 03:38)
·我國自動電力拖動學科的創始人之一——疏鬆桂 (07-18 03:38)
·工程熱物理和自動化專家——錢鍾韓 (06-08 14:52)
·我國光學教育的開創者——沈壽春 (06-08 14:38)
·我國應用光學的開拓者——龔祖同 (06-08 14:08)
·中國精密儀器工程教育的開拓者——蔡其恕 (06-08 13:59)
·我國現代儀器儀表業的先驅——丁佐成 (06-08 13:21)

電子卷

·張直中——我國雷達技術的主要先驅者與學術帶頭人 (09-06 14:08)
·郭文昭——為我軍通信技術的進步作出卓越貢獻 (09-01 09:43)
·張恩虯——對我國陰極電子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04-24 08:17)
·蔡長年——我國資訊理論研究的開拓者 (04-24 08:17)
·何昂——中國鹼性蓄電池工業的開拓者 (04-24 08:17)
·孫俊人——中國軍事電子科研事業的創建人與開拓者 (04-24 08:17)
·葉培大——中國微波通信與光纖通信的開拓者之一 (04-21 10:28)
·中國半導體事業的開拓者之一——高鼎三 (12-16 07:34)
·我國電子束管產業的開拓者——吳祖塏 (12-16 07:34)
·為中國電子事業作出奠基性和開拓性貢獻的羅沛霖 (12-19 04:13)
·我國電真空器件專業的創始人——陸鍾祚 (12-16 07:34)
·我國通信科教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張煦 (12-13 06:06)
·我國電信網路科教的開拓者——劉宜倫 (12-13 06:06)
·開創我國瞬態電磁場與對流層電磁波研究的黃席椿 (09-27 05:45)
·中國電子元件工業開拓者之一——陳克恭 (09-26 05:09)
·中國電池工業的主要開拓者——潘福瑩 (09-21 06:56)
·我國計算機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王正 (09-27 05:45)
·我國計算機事業的創建者之一——閻沛霖 (09-19 05:23)
·為中國無線電科學技術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馮秉銓 (07-19 03:40)
·我國電子管工業的奠基人——單宗肅 (07-19 03:40)
·中國無線電導航事業的創始人之一——溫啟祥 (07-19 03:40)
·中國雷達工程專業的主要創始人——畢德顯 (07-19 03:40)
·我國航天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吳朔平 (07-19 03:40)
·謝立惠——我國雷達研製的先行者 (06-09 17:41)
·中國無線電電子學事業奠基人——孟昭英 (06-09 17:41)
·中國國際無線電通信事業的開拓者——盧宗澄 (06-09 17:41)
·我國電子學科與水聲學科的奠基人——朱物華 (06-09 17:41)
·一代電學宗師——陳章 (06-09 17:41)

紡織卷

·王錦堂——為紡織工業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09-01 09:43)
·費達生——我國鄉村制絲工業的首創者 (08-24 09:02)
·黃金聲——我國自動織機的開拓者 (09-01 09:43)
·邱陵——我國毛紡科技事業的奠基人 (05-05 09:54)
·陳維稷——我國現代紡織科學技術的奠基人 (05-05 09:54)
·我國化纖工業的開創者之一——孫君立 (05-05 09:54)
·盧統之——我國纖維材料物理性能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04-25 06:35)
·朱新予——為我國絲綢工業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04-25 06:35)
·劉鍾奇——新疆現代紡織工業的創始人之一 (04-24 08:17)
·我國紡織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張漢文 (12-19 04:13)
·為我國紡織工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王子宿 (12-19 04:13)
·中國現代紡織生產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張方佐 (12-07 06:19)
·薴麻化學脫膠與變性纖維技術的奠基人——鄷雲鶴 (09-28 04:54)
·中國印花工業的先驅者之一——錢子超 (09-27 05:45)
·我國高等紡織教育奠基人之一——張朵山 (09-28 04:54)
·陝西紡織工業的奠基人之一——傅道伸 (09-26 05:09)
·為我國染整工業的開拓與發展作出卓越成績的諸楚卿 (09-26 05:09)
·畢生從事紡織原料的開拓與利用的棉業專家吳味經 (09-20 05:09)
·我國棉紡高支紗的早期開拓者之一——黃雲騤 (09-21 06:56)
·中國第一所紡織科研機構的創辦人——童潤夫 (02-13 10:50)
·紡織工程專家——楊樾林 (07-20 05:55)
·任理卿——畢生致力於紡織教育和紡織科技事業 (07-20 05:55)
·實業救國終身不渝的紡織技術與管理專家——陸紹雲 (07-20 05:55)
·台灣省化學纖維工業的開拓者——石鳳翔 (07-20 05:55)
·中國第一代紡織工業管理專家——朱仙舫 (07-20 05:55)
·畢生從事紡織技術管理革新的汪孚禮 (06-08 18:03)
·為教育事業奮斗終生的鄧邦逖 (06-08 17:55)
·我國近代色織工業的先驅者——諸文綺 (06-08 17:49)
·開我國紡織科研之先河的雷炳林 (06-08 17:45)
·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張謇 (06-08 17:09)

交通卷

·齊樹椿——為我國高原公路建設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09-13 11:40)
·為鐵路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鐵路勘測專家肖瑾 (09-06 14:08)
·工程界少有的全才——汪菊潛 (09-06 14:08)
·張文治——為中國船舶和水運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09-11 09:34)
·王公衡——我國船舶流體力學學科的先驅者 (09-11 09:34)
·世界奇跡的創造者、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李昌源 (05-15 08:37)
·周啟新——海運管理先導者之一 (05-15 08:37)
·發展鐵路運輸學科的先驅者——林達美 (05-15 08:37)
·沈奏廷——我國鐵路運輸科學研究的開拓者 (05-09 08:28)
·王竹亭——我國鐵路選線設計學科的開拓者之一 (05-09 08:28)
·郎鍾騋——為鐵路運輸與科技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05-09 08:28)
·王榮瑸——我國第一代潛艇的技術負責人 (12-07 06:19)
·趙今聲——為我國港口和海岸工程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12-21 06:03)
·何乃民——為發展我國汽車工業做出突出貢獻 (12-19 04:37)
·為我國公路建設與技術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丁貢南 (12-21 06:03)
·為中國近代橋梁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梅暘春 (12-20 04:32)
·中國鐵路運輸學科的首創者和奠基人——金士宣 (12-19 04:13)
·現代築港和航道治理的開拓者之一——劉峻峰 (09-28 04:54)
·為我國港口建設和航道治理作出了重大貢獻的譚真 (09-29 05:26)
·武昌造船廠主要的創建人之一——薩本炘 (09-28 04:54)
·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的組織者和開拓者——石志仁 (07-26 05:39)
·我國鐵道信號事業的開拓者——汪禧成 (07-26 05:39)
·中國鐵路技術標準的開拓者之一——應尚才 (07-26 05:39)
·為我國公路建設做出傑出貢獻的公路選線專家——孫發端 (02-13 10:50)
·我國自行設計施工重要鐵路的先驅之一——浚鴻勛 (02-08 05:47)
·我國現代築港技術的奠基人之一——邵福旿 (07-26 05:39)
·我國鐵道機車工業和運用管理的開拓者——程孝剛 (07-26 05:39)
·對我國初期公路發展和技術提高做出重大貢獻的周鳳九 (06-09 09:44)
·為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楊俊生 (06-09 09:33)
·為中國造船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的葉在馥 (06-09 09:27)
·我國現代工科教育的開拓者——羅忠忱 (06-09 09:21)
·我國近代科學技術的先驅——詹天佑 (06-09 09:10)

土木建築卷

·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09-11 09:34)
·黃文熙——我國土力學學科的奠基人 (09-11 09:34)
·徐以枋——在橋梁開發和建設上做出重要貢獻 (09-06 14:08)
·大環境綠地系統的提出者——程世撫 (06-01 07:51)
·陶葆楷——我國衛生工程與環境工程的創始人之一 (05-31 00:53)
·吳世鶴——對我國工程建設施工科學化做出重要貢獻 (05-31 00:53)
·我國給排水與環境科學開拓人之一——過祖源 (12-21 06:03)
·對我國園林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余森文 (12-21 06:03)
·著名的建築專家——陳植 (12-21 06:03)
·著名的水力發電學家和工程教育家——施嘉煬 (09-30 06:29)
·我國給排水專業的創始人之一——顧康樂 (09-30 06:29)
·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的開拓者之一——楊廷寶 (09-29 05:26)
·中國古建築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梁思成 (09-28 04:54)
·中國水利技術管理的奠基人——高鏡瑩 (09-29 05:26)
·建築界融貫中西通釋古今的大師——童寯 (07-27 07:06)
·趙祖康——為中國的公路和市政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 (07-27 07:06)
·我國近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張含英 (07-27 07:06)
·對我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建築專家——趙深 (07-27 07:06)
·我國建築教育和建築歷史研究的開拓者——劉敦楨 (07-27 07:06)
·現代水利技術的開拓者——汪胡楨 (06-09 11:35)
·對我國的水利和交通工程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的陶述曾 (06-09 10:42)
·茅以升——中國橋梁事業的泰斗 (06-09 10:29)
·我國近代傑出的建築師——呂彥直 (06-09 10:21)
·建築泰斗——庄俊 (06-09 10:04)

航空航天卷

·黃緯祿——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09-13 11:40)
·吳大觀——我國航空工業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09-11 09:34)
·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梁守盤 (09-13 11:40)
·沈元——航空科學在高亞音速領域研究的推動者 (06-02 07:28)
·陳芳允——為我國無線電電子學做出開創性的工作 (06-02 07:28)
·為我國空氣動力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馬明德教授 (06-02 07:28)
·任新民——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06-02 07:28)
·李乃暨——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開拓者之一 (06-01 07:51)
·潘國定——為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06-01 07:51)
·為我國自行設計噴氣式飛機作出開創性貢獻的黃志千 (12-26 04:09)
·我國冶金技術和鑄造工藝新領域的開拓者——榮科 (12-26 04:09)
·對我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的范緒箕 (12-26 04:09)
·盧慶駿——在我國航天戰線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 (10-10 04:31)
·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學科的創建人——楊彭基 (10-10 04:31)
·「林士諤法」的發明人——著名的自動控制專家林士諤 (09-30 06:29)
·對我國航天飛行器空氣動力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曹鶴蓀 (08-05 07:17)
·我國飛行自動控制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昝凌 (08-03 06:32)
·制導雷達系統工程技術的主要開拓者——李蘊滋 (08-03 06:32)
·為我國航空動力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寧榥 (08-03 06:32)
·超音速燃燒研究的學術帶頭人——王宏基 (08-03 06:32)
·為我國航空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季文美 (08-03 06:32)
·郝復儉——我國導彈與航天慣性器件技術的主要開拓者 (06-09 15:24)
·畢生致力於航空航天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王德榮 (06-13 12:09)
·中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蔡金濤 (06-09 15:11)
·我國航天電子技術的學科帶頭人——吳朔平 (06-09 14:07)
·中國航空工業主要的奠基人之一——王助 (06-09 11:53)
·中國近代航空事業的創始人和開拓者——馮如 (06-09 11:46)

化工卷

·盧煥章——我國化工設計工作帶頭人之一 (09-13 13:38)
·郭鍾福——我國塑料加工工業的開拓者之一 (09-13 13:31)
·武遲——為振興我國石化工業獻出畢生精力 (09-13 13:24)
·余祖熙——我國工業用催化劑的開拓者 (09-13 13:13)
·我國化學工業傑出的組織領導者之一——李蘇 (09-11 09:34)
·張建侯——中國無機和有機化工專業的創建者之一 (09-13 11:40)
·林華——我國科技工作的組織領導者之一 (06-06 05:39)
·時鈞——為我國化工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06-05 06:26)
·侯祥麟——為我國石化科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06-05 06:26)
·我國石油化工科研的帶頭人——魏文德 (12-28 10:09)
·我國黃磷電爐設計的先驅——江善襄 (12-28 10:09)
·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蘇元復 (12-27 06:14)
·著名的純鹼工業技術專家——劉嘉樹 (12-27 06:14)
·聯鹼新工藝的發明人之一——謝為傑 (12-27 06:14)
·我國農用殺菌劑科研的帶頭人——張少銘 (12-26 04:09)
·為我國化學工程學科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顧毓珍 (09-29 05:26)
·我國首套聯合制鹼工業生產裝置的設計者——李祉川 (09-30 06:29)
·對發展我國硫酸工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孫師白 (10-10 04:31)
·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丁緒淮 (09-29 05:26)
·我國合成洗滌劑工業的奠基人——沈濟川 (08-05 07:17)
·對開創我國化學工程教育作出傑出貢獻的張克忠 (08-04 06:38)
·著名的化學工程學家與教育家——杜長明 (08-04 06:38)
·中國化學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張洪沅 (08-04 06:38)
·我國第一個化學工程系的創辦人——李壽恆 (08-04 06:38)
·我國氯鹼工業的創始人——吳蘊初 (08-04 06:38)
·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侯德榜 (06-09 16:09)
·優秀的化工教育家——徐名材 (06-09 16:03)
·我國純鹼工業和塗料工業的奠基人——陳調甫 (06-09 15:57)
·近代化工界的聖人——孫學悟 (06-09 15:54)
·我國重化學工業的奠基人——范旭東 (06-09 15:42)

力學卷

·李士豪——我國高速水流問題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10-06 11:21)
·孟昭禮——中國最早的超靜定結構教材的編寫者 (10-06 11:21)
·黃文熙——新中國水利水電科研事業的開拓者 (09-22 09:14)
·馮鍾越——我國有限元法應用研究的開拓者 (09-28 07:56)
·袁建新——我國岩土力學有限元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10-06 11:21)
·徐植信——我國地震波與爆炸波傳播研究的開拓者 (09-30 12:03)
·胡海昌——胡-鷲津原理的創立者 (09-30 12:03)
·黃克智——薄殼理論和斷裂力學研究與發展的推動者 (09-30 12:03)
·傑出的振動工程專家——黃文虎 (09-20 14:28)
·葉開沅——中國板、殼大撓度理論發展的承前啟後者 (09-22 09:14)
·鄭哲敏——我國爆炸力學的主要開拓者之一 (09-28 07:56)
·王光遠——我國結構設計研究領域的開拓者 (09-30 12:03)
·謝貽權——我國計算力學工作的早期開拓者 (09-28 07:56)
·羅時鈞——我國超聲速飛機氣動力學設計的開拓者 (09-22 09:14)
·楊南生——中國火箭事業的開創者 (09-20 14:28)
·朱兆祥——為我國爆炸和沖擊力學做出開拓性的貢獻 (09-20 14:28)
·王仁——我國塑性力學和地球動力學的奠基人與開拓者 (09-20 14:28)
·中國力學界的學科帶頭人——羅祖道 (09-20 14:28)
·楊緒燦——重慶大學力學學科的創始人 (06-15 07:18)
·蔣詠秋——細觀力學模型的創建者 (06-15 07:18)
·孫天風——我國風工程研究的開拓者 (06-14 05:13)
·胡沛泉——桃李滿天下的工程力學教育家 (06-14 05:13)
·康振黃——我國生物力學的學術帶頭人 (06-14 05:13)
·王鐸——新中國第一個理論力學教研室的組建者 (06-14 05:13)
·杜慶華——為我國工程力學人才的培養作出重要貢獻 (06-14 05:13)
·林同驥——為我國的航天和海洋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06-08 07:43)
·程世祜——為我國早期航天器總體設計作出重要貢獻 (06-08 07:43)
·張福范——解決了薄板理論研究中的著名難題 (06-08 07:43)
·李灝——推動了我國斷裂力學和損傷力學的研究 (06-07 08:04)
·錢壽易——中國海洋土力學研究的開拓者 (06-06 05:39)
·我國氣動物理研究的倡導者——卞蔭貴 (12-30 09:50)
·我國復合材料力學研究與教學的先驅之一——周履 (12-30 09:50)
·為祖國的水利水電建設事業作出輝煌成績的粟一凡 (12-30 09:50)
·我國原子與分子物理的奠基人之一——芶清泉 (12-30 09:50)
·我國計算機研製和斷裂力學研究的先驅者——董鐵寶 (12-28 10:09)
·對我國力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作出卓越貢獻的談鎬生 (12-28 10:09)
·機械振動專家屈維德——首倡沖擊式消振器的研究 (02-27 08:30)
·我國光測實驗力學的帶頭人——賈有權 (02-27 08:30)
·為推動我國固體力學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黃茂光 (12-28 10:09)
·我國計算力學工程結構優化設計的開拓者——錢令希 (10-21 06:37)
·我國加權殘值法計算力學的創立人——徐次達 (10-21 06:37)
·著名的實驗力學家傅夢蘧 (10-21 06:37)
·對經典力學在中國的傳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汪家訸 (10-19 05:54)
·倡導推廣輕型薄殼結構的著名教育家與力學家張維 (10-19 05:54)
·開創構架結構矩陣分析方法的著名力學家——陳百屏 (10-19 05:54)
·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著名力學家——錢偉長 (10-10 04:31)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著名科學家——錢學森 (09-30 06:29)
·著名力學家徐芝綸:「精益求精是成功之母」 (02-08 05:47)
·著名的振動專家和工程力學教育家——胡乾善 (08-05 07:17)
·我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學專業的創辦者——陸士嘉 (02-08 05:47)
·對國防科技教育作出了突出貢獻的周鳴鸂 (08-05 07:17)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08-05 07:17)
·加筋殼結構穩定性研究的先驅——王俊奎 (06-09 17:39)
·我國斷裂力學研究與應用的開拓者——王仁東 (06-09 17:07)
·廣闊領域結碩果的劉先志 (06-09 16:59)
·著名的教育家力學家和物理學家——張國藩 (06-09 16:53)
·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周培源 (06-09 16:15)

Ⅲ 翻譯專業留學好就業么 英國最吸金的專業有哪些

蔚藍英國回答:
翻譯專業是英國好就業的專業之一,如果語言成績好值得去就讀該專業,紐卡,巴斯,利茲大學的這個專業都不錯。
最吸金的專業:地質學,法學,計算機,經濟學,電氣與工程

Ⅳ 熱能破碎岩石

岩石熱破碎是近年來各國在非機械破碎岩石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早在幾千年以前,我國古代就掌握了用火燒水澆的破碎岩石技術。明代陸容所著的《菽園雜記》以及後來的《明史·河渠》中,均有報道,當時用來開采堅硬的銅礦石和開鑿運河的堅硬岩層。

在17世紀前,即使在發明了用火葯爆破岩石之後,對於堅固岩石由於手工鑿岩的效率很低,直到19世紀上半葉以前,熱破碎還是被當作對付堅固岩石的有效措施。只是在機械鑿岩興起後,才被淘汰。

近代的岩石熱破碎,主要是利用了現代的加熱手段,代替古代用木柴來燒的辦法,因而能夠迅速地造成岩石劇烈的冷熱不均,從而達到高速破碎的效果。有時,還利用集中的高熱,使岩石弱化、熔化或氣化(如熱熔鑽、熱能-機械能輔助碎岩等)。現代的加熱源有火箭噴氣機、等離子焰、高頻電流、微波照射、紅外線照射、激光照射,以及高熱化學反應等,凡是能夠產生熱的各種辦法,無不用來作為破碎岩石的嘗試。但是直到今天,真正能用於工業生產的卻為數不多,究其原因是加熱裝置比較復雜,不適用於野外工作條件,工作時噪音比較大,有的難於採取岩礦心,有的成本高,等等。

圖1-6-9 線膨脹系數與溫度變化曲線

一、高溫下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

岩石的熱破碎,不僅和岩石的力學性質有關,還和它的熱學性質有關,如導熱系數、比熱、熱膨脹系數以及晶體的相變等。因此,必須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以便有效地發揮熱破碎作用。

1.線膨脹系數

由於岩石是一種不均質各向異性體,線膨脹系數不是常數,而是隨溫度而變化的量。日本學者廚川測得4種岩石線膨脹系數和溫度變化數據,繪成的a-T曲線如圖1-6-9所示。石灰岩的變化平緩;砂岩、安山岩和花崗岩的線膨脹系數變化較大,且有極大值,極大值與室溫下的a值可相差24~120倍。可見,在熱應力計算中,把a當作常數來選取是不符合實際的。

2.溫度對彈性模數的影響

溫度對各類岩石彈性模數的影響不盡相同。SiO2類岩石,彈性模數隨溫度增加而逐漸減小,例如溫度由20℃升到600℃,彈性模數減小20%~30%;對於無水碳酸類岩石,在溫度小於800℃的條件下,彈性模數基本上是常數。

表1-6-1引入幾種岩石彈性模數隨溫度升高而變化的數值。分析表中數據看出:岩石的彈性模數隨溫度升高而逐漸減小,但減小的規律是不相同的。

表1-6-1 在各種溫度條件下的岩石彈性模數E

3.溫度對岩石強度的影響

試驗表明,大多數岩石的強度經過加熱後下降,加熱溫度越高,下降的幅度越大;冷卻的速度越快,強度下降的亦越多。有一些岩石如砂岩、輝長岩、無煙煤等溫度升高,強度反而上升,見圖1-6-10所示。

4.導熱系數λ的影響

熱破碎的難易與岩石的導熱性能密切相關。導熱性能好的岩石,不容易產生梯度大的熱應力,即很難產生片落形式的破壞。

表1-6-2列出了幾種岩石在常溫下測得的導熱系數值。由表可看出:不同岩石的導熱系數相差是很大的。

導熱系數的大小還與溫度、岩石構造(層理)、礦物成分、孔隙度、含水率等因素有關。導熱系數與溫度的關系見圖1-6-11所示。圖中從20℃加熱到200℃這段區間內,導熱系數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最快;過了200 ℃以後,導熱系數減小的緩慢,其中有的岩石,如花崗岩的導熱系數幾乎不受溫度升高的影響;冷卻時,導熱系數隨溫度的下降近似直線的增長。

5.溫度對比熱的影響

比熱是計算岩石吸熱量的重要指標。當溫度變化時,比熱也發生變化。圖1-6-12為比熱隨溫度而變化的試驗曲線,該曲線是對4種岩石從50℃加熱到600℃條件下得到的。從4條曲線變化規律看出,斑岩比熱對溫度升高敏感,石英岩和石灰岩次之,而花崗岩幾乎不受溫度升高的影響,它的比熱可看作常數。

圖1-6-10 溫度對岩石強度的影響

表1-6-2 常溫下測得的岩石導熱系數

圖1-6-11 加熱溫度對導熱系數的影響

圖1-6-12 比熱與溫度關系

6.石英的相變

石英是組成岩石的重要礦物,佔地殼總重量的11%。因此,在破碎岩石中經常遇到含有石英的岩石。石英有α,β等多種晶相結構。β-石英屬於三方晶系,穩定溫度為573℃;α-石英屬於六方晶系,穩定溫度為573~870 ℃。

石英受熱作用到一定溫度時發生相變。如β-石英加熱到573 ℃,熱能很快(約2~8s)引起硅(Si)和氧(O2)的重新排列而成α-石英,同時引起體積膨脹(石英冷卻降溫時發生體積收縮)。表1-6-3列出了石英相變多個階段的溫度和體積膨脹的百分數。

表1-6-3 石英相變轉化溫度與體積變化

石英相變引起體積變化特性,易引起熱漲應力。因此,凡是含有石英的岩石容易在573 ℃左右的溫度作用下,產生剝離破碎。

7.溫度對岩石電阻率的影響

在利用電熱方法破岩中,岩石電阻率是個重要物理參數。

影響岩石電阻率的因素甚多,如:礦物成分(含金屬成分愈多電阻率愈小)、濕度、孔隙度、層理、溫度等。

溫度對岩石電阻率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因溫度升高使岩石內分子熱運動加劇,碰撞次數增多,阻力增加,導致電阻率增大;另一方面,溫度的升高使岩石內帶電質數目增加,提高岩石導電性能,導致電阻率降低。通常,大多數岩石的後一方面作用大於前一方面的作用。所以,大多數岩石的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有顯著的下降。

二、岩石的熱破碎理論

與破岩直接相關的是熱能產生的熱應力。在一維條件下,溫度由T0升到Ts時,熱應力與溫度增減值成正比例關系,即:

碎岩工程學

式中:σh為熱應力,kg/cm2;K為無因次常數;E為彈性模數,kg/cm2;α為熱膨脹系數,℃-1,其值隨溫度而變化。

與熱應力有關的岩石熱破碎理論有:熱拉應力破碎理論;熱剪應力破碎理論。此外,還存在岩石相變、分解和熔融的破壞作用。

1.熱拉應力破碎理論

從岩石抗拉強度弱這一特點出發,許多研究熱破碎的學者認為:熱拉應力是造成岩石破碎的主要原因。

當熱源作用於岩石時,岩石內的熱應力值超過岩石抗拉強度,岩石即形成分離新表面而脫離岩體。按斷裂力學觀點來解釋,應該是物體內部存在的微裂紋尖端受熱應力影響產生極大的拉應力,這個拉應力值超過岩石的抗拉強度時,微裂紋即擴展導致岩石碎裂。

按此理論,在已知熱源的條件下,可確定岩石破碎的范圍,或者在岩石選定條件下,也可反求為達到破碎所需的熱量和溫度。

2.熱剪應力破碎理論

有人提出用兩個鄰近等溫面差產生剪應力的數值,作為判斷物體破壞的標准,即當兩個相鄰等溫面產生的剪應力超過材料最大剪應力時,材料發生熱破碎。於是把這種理論推廣到岩石熱破碎。還提出了兩個相鄰等溫層剪應力的計算公式。

3.岩石相變、分解和熔融的破壞作用

熱應力破碎是指岩石在沒有相分解和熔融狀態下的破碎。但有些岩石,如含石英的花崗岩,由於溫度變化產生相變(如前所說),使體積急劇膨脹,引起強度大幅度下降,產生龜裂和剪切性破碎;又如構成石灰岩的方解石,它在500℃左右發生分解,石灰岩溫度大幅度下降。對於這類岩石,就不能按拉應力理論來判斷破碎發生的位置和范圍。

三、熱能發生裝置

熱能發生裝置較多,能提供熱源的方式除了火鑽的超聲速火焰射流外,還有激光、等離子體、電子束、微波等方式。

1.火鑽

在古代就知道用火燒法來破碎岩石。20世紀初,曾用氧氣槍來鑽孔。

1938年,火鑽首次在美國開始試驗。1947年以前,主要是熔化法,隨後改進為溫差應力剝落法已成為實用方法。它主要用在露天礦爆破鑽孔的擴底作業。工業上則用以切割石材和混凝土,焚燒垃圾等。

目前,火鑽已有專用移動式鑽機,其主要部件有:工作機構(噴射燃燒器)、升降機構、回轉機構、供給系統、移動機構、底盤、桅桿、操作台和固定機構。此外有風扇、氧氣車、水車、油車等附屬設備。

圖1-6-13 火鑽噴射燃燒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噴射燃燒器(圖1-6-13)類似液體噴射發動機。它的燃燒室尺寸小,發出的單位體積熱量大;用數個(常用三個)噴嘴,受壓入的燃油或汽油(0.7~1.0MPa)和輸入氧氣(0.9~1.2MPa)的動力沖擊,使燃油在燃燒室混合、霧化並燃燒,再由噴嘴噴射出去。噴射氣體流速可達超音速,火焰氣流溫度約3000℃,從而對岩石直接產生熱應力和機械破碎作用。噴射燃燒器採用水(0.4~0.55MPa)來冷卻燃燒器壁,噴水形成的蒸汽則將岩碴(直徑≥0.83mm者約佔一半)排除。也可用7個大氣壓的壓縮空氣代替氧氣,此時焰流溫度約2000℃。

燃燒器與孔底經常保持18~20cm的間距,其最佳轉數為10~20r/min。

火鑽還可增加水射流輔助作用,水射流從火鑽側面引入井底,岩屑靠水射流往上返。

2.激光破碎岩石

激光是一種自1960年開始極快的發展的新興技術。進入70年代,投入到碎岩試驗。在切割岩石、掘進巷道、鑽孔時曾採用激光做聯合碎岩的試驗,並取得了良好結果。美國專家預計,它將會在采礦工業中成為實用技術。

激光是在氣(液、固)體激光器中,激活物質受到外力作用後大部分原子上升到激發狀態,並自發輻射的一部分光子逸散;軸向光子引起受激發射,並通過兩端面反射鏡的反射而使光子共振、受激輻射、增強(放大),此激光束則是從部分反射鏡端輻射出來,它是具有極高的頻率(1014s-1)與極短的波長(10-2~10-5cm)的高能光束。

激光束具有相乾性好、指向性好(近於平行光)、單色性好、亮度高、聚光性好等優越性能。光束密度可達109W/mm2,受這樣高的能量密度的光照射時,物質在極短時間內(μs或ms)於很小范圍內可產生數百萬攝氏度的高溫,從而被熔化和蒸發。目前,應用在破碎岩石方面的激光束功率近於20~40kW。現在正在研究200~300 kW的激光器。

激光碎岩主要是使岩石受熱後微裂隙擴張與增多;相變化引起晶粒分離;氣體與水的空穴擴張以及整體化學變化所造成的。因此,激光可用於直接碎岩與輔助碎岩(熱弱化與切割鑽孔周邊)。

在國外,已將激光輔助碎岩用於聯合掘進機。當工作時,首先由激光器發射的激光束在坑道掌子面上製造小眼和裂紋,然後鑿岩機把大塊岩石鑿下來,從而大幅度地提高掘進速度。有人作過試驗:把激光與盤形滾刀聯合破岩,若以0.254cm/s的速度橫移600W的聚焦激光,能使滾刀碎岩速度提高3.5倍。有資料報道:1kW激光,能以1.8~2.4m/h的速度鑽進煙煤;以3.7~4.6m/h的速度鑽進亞煙煤。在硬花崗岩中,需使用5~17kW的激光,例如,用14.5kW的切槽激光將使直徑為0.3m的爆破孔鑽具,在石英岩中鑽進速度增加2倍(即從10m/h增加至30m/h)。

圖1-6-14 等離子體噴槍示意圖

激光破碎岩石的優點是:能量密度高,易使任何岩石形成窄而深的熔化切口;可在水中作業;激光的聚焦和傳輸比較容易。

激光碎岩存在的問題是:激光器的總效率比較低;輸出功率較小;大功率激光器容積較大;激光束及其反射波對人體無益;激光器在孔底的工作條件不佳。

3.等離子體破碎岩石

大約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等離子體切割金屬的技術被引入到岩石破碎中,並用於二次破碎大塊岩石。它在鑽孔、切削、掘進中試驗的效果較好。

等離子體(物質的第四狀態)是一種超高溫(數千至數萬度)電離氣射流。若在等離子槍(如圖1-6-14所示)的金屬陰、陽極之間加上常規的直流電壓,便可通過高頻電火花或碳粒短路激發,而產生電弧。由於兩極間通有氣體介質,故高電子撞擊被加熱的電子介質分子或原子,並使之電離。這種連鎖反應(電子雪崩)便不斷地打擊出兩次、三次電子,形成氣體部分導電(擊穿),並從電場或磁場接受能量而伴隨著很強的光和熱(由於熱的作用也促進氣體進一步電離),於是在兩電極隙間產生了電弧柱(同於電焊電弧)。電弧柱中電離的氣體,其正負帶電粒子所帶電荷,數量相等而符號相反,所以稱為等離子體。這種等離子體通過冷卻水冷卻的噴嘴後,以等於或大於聲速的速度噴出而形成等離子射流。噴出後復合為氣體,並迅速釋放能量放出大量的熱,使溫度可達數千至數萬攝氏度。利用這個高溫可獲得很高的融熔岩石的效果,例如,在堅硬的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砂岩、石英岩中進行穿孔(鑽孔直徑為φ75~φ135mm)時,穿孔速度可達到2.7~4m/h。美國已研究用等離子焰於硬岩隧道鑽進工程中。

4.電子束破碎岩石

利用特別的電子加速器產生高能電子來進行破碎岩石,是近20 年間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曾進行了切割、鑽孔試驗,說明頗有發展前景。

產生電子束的裝置是一電子槍(圖1-6-15),它是一個陰極發生器。電極E1和E2間的電場使電子由陰極出發作加速運動,陰極內部有電熱線圈,造成其熱離子源。因電子自身會產生電場,而電場的電力線向外發散,故用電子透鏡使之約束並聚焦。

圖1-6-15 電子槍原理圖

電子束穿過岩石時,由於介質原子的電離和激發,將電子束能量(10~200keV)傳輸給岩石,其功率密度可達106W/cm2,故可放出大量的熱,使岩石升溫或熔化(或汽化)。熱熔面將以3 m/s 的速度向前傳播。聚焦電子束的優點是功率密度僅次於與等離子體;能量轉換率達75%,高於激光和等離子體;比功約為200~3000J/cm2,不算太高。

1976年,美國還提出用脈沖電子束(≥1MV),產生脈沖熱應力使岩石形成張裂剝落的構想。

此外,還有微波破碎岩石(利用微波照射岩石,使岩石發熱產生熱破壞);高頻電流鑽(利用高頻電流加熱岩石);電感應鑽(用高頻磁場加熱和剝落磁性岩石);電弧鑽(使用10 000-30 000℉的電弧產生的高溫熔化破碎岩石)等。

Ⅳ 岩土工程和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的關系

岩土主要是研究土和地基的. 地下工程是研究地下結構的,比如隧道結構、地下室結構等等。
岩土工程:是歐美國家於20世紀60年代在土木工程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技術體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體與土體工程問題,包括地基與基礎、邊坡和地下工程等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Ⅵ 賴遠明的主要成就

1、寒區隧道計算理論
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了凍土工程溫度場、滲流場和應力場三場耦合問題的數學力學模型,導出了這一問題的有限元計算公式,給出了其數值分析方法。並對寒區隧道在滲流體積力和凍土蠕變及體積凍脹荷載作用下隧道襯砌和圍岩的應力場和溫度場進行了數值模擬。建立了寒區隧道氣-固-水分遷移耦合問題的對流換熱與圍岩相變傳熱模型,較好地解決了沿隧道不同進深洞內氣溫及圍岩凍融變化特徵的計算難題。提出了寒區隧道防凍害的綜合技術措施,消除了凍脹和融化對寒區隧道的破壞作用,實踐證明該措施防凍害效果良好,為同類工程的修建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成功範例,這一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在寒區隧道計算理論方面的空白。
2、折板結構研究
在折板結構研究方面,提出了平頂四坡折板屋蓋、組合拋物面薄殼屋蓋、交叉 V形折板屋蓋等幾種結構新穎、力學性能良好的折板結構,應用扁殼非線性彎曲理論對這些結構的內力,撓度和非線性特性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計算發現應用這些結構能大量地節省工程材料。
3、岩土與結構工程教研
從事岩土工程和結構工程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專業研究方向為:岩土力學、岩土工程數值方法、凍土與寒區工程、凍土力學、凍土物理等
4、自然地理研究
賴遠明長期從事寒區工程理論和數值分析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凍土在一般應力狀態下的空間破壞曲面和能反映凍土壓力融化的強度准則。建立了凍土的多屈服面、非關聯的廣義彈塑性本構模型,該模型能准確描述凍土在不同應力水平下的應變軟化、硬化和剪脹、體縮等復雜變形。自然地理專業研究方向為:凍土環境與全球變化、凍土與寒區工程、凍土熱力學、天然氣水合物等
5、青藏鐵路凍土工程
賴遠明在國內外率先建立了研究凍土地區開放邊界塊碎石路基溫度場和流場特性的數學模型,提出了分析塊碎石路基對流換熱降溫規律的計算方法,解決了青藏鐵路塊碎石路基這類含有流體-固體耦合傳熱溫度計算的關鍵科學難題。研發了U形塊碎石路基和通風管-塊碎石復合路基等「主動冷卻路基」的結構新形式,解決了鐵路部門非常關心的氣候變暖2.6℃對青藏鐵路的影響問題,為青藏鐵路高溫凍土區路基結構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研究了陰陽坡溫度差對路基溫度特性的影響,提出了在陰陽坡分別增加80厘米和160厘米厚的塊碎石護坡的新型路基結構,解決了由於陰陽坡溫度差作用,引起路基不均勻沉降,形成縱向裂縫這一長期困擾凍土工程界的難題。
為了解決青藏鐵路路基溫度場的計算問題,根據多孔介質中流體熱對流的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應用伽遼金法導出了多孔介質對流換熱的有限元計算公式,對在未來50年青藏高原氣溫上升2.0℃情況下拋石路基溫度變化進行了預報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在年平均氣溫大於-3.5℃或天然地表溫度大於-1℃的地區,拋石路基除了能抵消氣候變暖的影響外,還能對路基下的凍土製冷,保證凍土路基的熱穩定,不至於使凍土融化。以該種路基作為青藏鐵路高溫凍土區的路基結構,將能最大限度地保護凍土路基。 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收錄109篇,EI收錄153篇)
1、賴遠明,張明義,李雙洋。《寒區工程理論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09年3月。(Lai Yuanming, Zhang Mingyi and Li shuangyang. 2009.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 Sicence Press, Beijing).
2、Yuanming Lai, Weidong Ma, Mingyi Zhang, Wenbing Yu and Zhihua Gao.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influence of boundary conditions on cooling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rushed-rock layer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2006,Vol.45, No.2, 114-121
3、Lai Yuanming, Zhang Mingyi, Liu Zhiqiang & Yu Wenbing. Numerical analysis for cooling effect of open boundary ripped-rock embankment on Qinghai-Tibetan Railway, Sciences in China(SCI), D, 2006, Vol.49, No.7, 764-772
4、賴遠明,張明義,劉志強, 喻文兵. 開放邊界條件下青藏鐵路拋石路基的降溫效果分析,《中國科學》,D輯, 2005年,Vol.35,No.6,578-585
5、Lai Yuanming, Zhang Xuefu, Yu Wenbing, Zhang Shujuan, Liu Zhiqiang, Xiao Jianzhang.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heat convection between the air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in cold-region tunnel,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SCI), Vol.20, No.4, 2005, 323-332
6、Lai Yuanming, Zhang Xuefu, Xiao Jianzhang, Zhang Shujuan and Liu Zhiqiang,Nonlinear analysis for frost-heaving force of land bridges on Qing-Tibet railway in cold regions,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SCI), Vol.38, No.3, 2005, 317-332
7、Lai Yuanming, Zhang Shujuan, Zhang Luxin and Xiao Jianzhang. Adjusting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under the South and North slopes of Embank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 by the Ripped-rock Revetment,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2004, Vol.39, No.1, 67-79
8、Lai Yuanming, Wang Qiusheng, Niu Fujun and Zhang Kehu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of Ventilated Embank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8, No.2, 2004, 165-184。
9、Lai Yuanming, Wu Ziwang, zhang shujuan, Yu Wenbing and Den Yousheng,Study of methods to control frost action in cold regions tunnels,ASCE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SCI), Vol.17, No.4, 2003, 144-152
10、Lai Yuanming,Zhang Shujuan,Mi Long. The effect of climatic warm up on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embankments in cold regions and countermeasure,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SCI),Vol.45, No.2, 2004,191-210.
11、Lai Yuanming, Li Jianjun, Niu Fujun and Yu Wenbing. Nonlinear thermal analysis of Qing-Tibet railway embankments in cold regions, ASCE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SCI), Vol.17, No.4, 2003, 171-184
12、Lai Yuanming, Zhang Luxin, Zhang Shujuan and Mi Long.The cooling effect of ripped-stone embankments on Qing-Tibet railway under climatic warm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SCI), 2003年,Vol.48, No.6,598-604
13、YU Wenbing, LAI Yuanming, NIU Fujun, ZHANG Xuefu, ZHANG Shujuan ,Temperature Field Features in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of the Ventilated Railway Embank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Journal of Glaciolgy and Geocryology》 2002-05
14、賴遠明,吳紫汪,劉松玉,鄧學鈞. Nonlinear Analyse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and Seepage Fields in Cold Regions Retaining Walls, ASCE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SCI), Vol.16, No.3, 2002, 156-166
15、賴遠明,喻文兵.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forced vibration of a simply-supported V-shaped folded plate roof,Thin-walled Structures (SCI), Vol.40, No.3, 2002, 215-223.
16、賴遠明,劉松玉,吳紫汪,喻文兵. Approximat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emperature fields in cold regions circular tunnel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4, No.1, 2002, 43-49.
17、賴遠明,吳紫汪,劉松玉,鄧學鈞. Nonlinear analyses for the semi-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seepage and stress fields in cold regions retaining walls, Journal of Thermal Stresses(SCI), Vol.24, No.12, 2001,1199-1216.
18、賴遠明,劉松玉,吳紫汪,朱元林等.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and seepage fields in cold region da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aulic Research (SCI), Vol.40, No.5, 2002,631-635
19、賴遠明,吳輝,吳紫汪,劉松玉,鄧學鈞. Analytical viscoelastic solution for frost force in cold region tunnel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1, No.3, 2000,227-234.
20、賴遠明, 吳紫汪,孫愛良. Geometric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simply supported Cross Vshaped folded plate roof, Thin-walled Structures (SCI), Vol.27, No.3, 2000. 259-275.
21、賴遠明,吳紫汪, 朱元林, 朱林楠. Elastic Visco-Plastic Analysis for Earthquake Response of Tunnels in Cold Region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31, No.3, 2000,175-188.
22、賴遠明,吳紫汪, 朱元林, 朱林楠.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and seepage fields in cold regions tunnels, 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 Vol.29, No.1,1999. 89-96
23、賴遠明,孫愛良, 朱元林,吳紫汪. Geometric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simply-supported hip-truncated combined parabolical cylinder ro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SCI),Vol.21, No.1, 1999. 267-276
24、賴遠明,吳紫汪, 朱元林,朱林楠. Nonlinear Analysis for the Coupled Problem of Temperature, Seepage and Stress Fields in Cold-Region Tunnels,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SCI),Vol.13, No.4, 1998. 435-440
25、賴遠明. Geometrical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simply-supported truncated hip ro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SCI),Vol.18, No.8, 1996. 628-634
26、賴遠明,吳亞平. Linear & nonlinear analysis of a combined parabolical cylinder roof, Computers & Structures (SCI),Vol.53, No.5, 1994. 1067-1072
27、賴遠明,吳亞平. Exact solution for the response of laminated orthotropic plates to applied heating, J. of Composites Technology & Research (美國,SCI),Vol.18, No.2, 1996.135-139 2008.01至2012.12,《岩土工程學報》編委
2008.12至2012.12,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執行副主編
2008.12至2012.12,The Open Geology Journal編委
2010.05至2013.05,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編委
2010.06至 2014.06,Journal of Engineering 編委
2010.11至 2015.11, ISRN Civil Engineering編委
國際土力學和岩土工程學會土凍結分會理事
中國力學學會理事
中國水利學會岩土工程分會理事
甘肅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
甘肅省建設科技專家委員會委員
《岩土工程學報》編委 ■個人榮譽
1991年獲甘肅省教委授予的「做出突出貢獻的碩士獲得者」榮譽稱號。
1996年獲「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
1998年獲中國科學院「方樹泉」獎學金。
1999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2003年獲「甘肅省優秀專家」榮譽稱號。
2004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200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5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授予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榮譽稱號。
2006年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
2008年被選拔為第29屆奧運火炬手。
2009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
201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1年11月10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4年獲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
■項目獎勵

「電除塵器殼體結構優化設計」, 獲1988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獲獎人。
「機車通過小半徑曲線時輪軌動力學研究」, 獲1991年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四獲獎人。
「緩凝砂漿研究及其在預應力混凝土中的應用」, 獲1997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四獲獎人。
「空腹箱梁的設計及計算理論研究」, 獲1998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建築及橋梁新型結構的分析」, 獲1998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地區工程設計理論研究與實踐」, 獲2001年度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博士論文「寒區隧道溫度場,滲流場和應力場耦合問題的非線性分析」, 獲2002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新型復合材料在市政工程結構中的理論與應用研究」, 獲2003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二獲獎人。
「高原凍土道路隧道凍害預報和綜合防治關鍵技術」, 獲2004年度甘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第一獲獎人。
「寒區公路與隧道凍害預報和綜合防治關鍵技術」, 獲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一獲獎人。
「青藏鐵路工程凍土路基築路技術與示範工程建設」, 獲2005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第六獲獎人。
「青藏鐵路工程」, 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主要得獎人
「凍土路基地溫調控及凍融災害防治新技術」, 獲201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二獲獎人。

Ⅶ 李磊的學術著作

論文
1. L. Li, W. Zhu, Y. Qu and J.P. Bao. Mechanism of Clay Mineral Affect on Strength of Solidification Slud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32(7): 30-35
2. L. Li, W. Zhu, Y. Qu and J.P. Bao. Research on the Solidification Mechanism which Based on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Solidified Dredged Sedim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 32(10): 25-32
3. Wei Zhu, Bo Bian, Lei Li. 2008,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road-deposited sediments in a medium size city of China.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147(1~3): 171~181
4. 李磊, 朱偉, 林城, 大木宜章. 2009, 干濕循環條件下固化污泥的物理穩定性研究, 岩土力學, 30(10): 3001-3004
5. 李磊, 朱偉, 吉順健, 鄭修軍. 2008, 微生物對固化/穩定化污泥長期強度的影響研究, 岩土工程學報, 30(12): 1778-1782
6. 李磊, 朱偉, 張春雷. 2009, 污泥固化土的重金屬污染控制研究, 長江科學院院報, 26增(10): 62-65
7. 李磊, 焦月紅. 2009, 固化污泥中Cu、Zn形態的轉化及對浸出毒性的影響, 環境科學與管理, 34(10): 31-34
8. 李磊, 朱偉, 林城. 2006, 硫桿菌對固化污泥中重金屬浸出的影響. 環境科學, 27(11): 2105-2109
9. 李磊, 朱偉, 林城. 2005, 骨架構建法進行污泥固化處理的試驗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 21(6): 41-43
10. 李磊, 朱偉, 趙 建, 陳 剛. 2005, 西五里湖疏浚底泥資源化處理的二次污染問題研究. 河海大學學報, 33(2): 127-130
11. 朱偉, 李磊, 林城. 2006, 生物與化學作用對污泥固化體滲透性的影響. 岩土力學, 27(6): 933-938
12. 朱偉, 林城, 李磊. 2007, 以膨潤土為輔助添加劑固化/穩定化污泥的試驗研究. 環境科學, 28(5): 1020-1025
3.朱偉, 李磊, 張春雷, 趙建. 疏浚泥固化處理的優化設計研究.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05, 28(4): 87-89
6.Lin cheng, Zhu Wei, Li lei, T.OHKI, X.J.Zheng. Permeability and Leaching Behavior of Cement-Solidified/Stabilized Sludge Using Calcium-Bentonite as Additiv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vironmental Health & Pollution Control, NanjingChina. 2006,10
專利
1. 發明專利:污水廠產生的脫水污泥進行固化/穩定化處理的方法,2007(第二完成人)
2. 發明專利:污泥固化/穩定化處理機,2007(第二完成人)
3. 發明專利:多孔混凝土生態囊砌塊單元,2008(第三完成人)
五、主要獲獎及榮譽稱號
主要科研獎勵
「基於水分轉化原理的淤泥固化資源化利用技術」,水利部大禹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9)

Ⅷ 曾國熙的個人經歷

曾國熙教授從事高校教學科研工作六十餘年。於1953年創立浙江大學土工學(曾稱為地基基礎)教研室(後改為岩土工程研究所)。多年來他一直倡導岩土工程這一應用學科在人才培養、科研和生產上都應以基本理論、試驗研究和工程實踐三者密切結合作為指導思想。1996年岩土工程學科被批准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為高等學校重點學科。他指導已畢業的博士生34名,與國外大學聯合指導已畢業的博士生2名。曾國熙教授長期從事軟粘土力學和地基處理的科研工作。經常參加協助解決國內重要工程的地基問題,如為上海寶鋼堆料場、金山石化總廠大型油罐、浙江杜湖水庫和十字路水庫土壩、寧波和溫州機場跑道、深圳機場停機坪、蛇口第三突堤集裝箱碼頭等的地基處理作出過貢獻。在豎井排水地基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方面歷時三十餘年,提出固結度普遍表達式及其應用(含推算沉降的指數三點法、固結系數反分析法、變速荷載下固結度計演算法等)、新的固結理論、地基強度增長預測公式,以及他所指導的博士生發展的有關理論和計算方法。
此外他還提出過上埋式涵管土壓力公式。這些計算理論和方法已為有關工程設計和施工手冊以及國家標准或規范所採納。曾國熙教授及研究生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和學術會議論文集上發表了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論文100餘篇。他曾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和講學。
1979年應邀赴義大利訪問。1981年、1985年和1989年分別赴瑞典斯德哥爾摩、美國舊金山、巴西里約熱內盧連續參加第10、11、12屆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會議,有三篇論文被推薦參加會議和編入該三屆會議論文集。
1985年在日本名古屋和1988年在奧地利Innsbruck舉行的第5屆和第6屆國際岩土力學數值方法會議論文集上各發表一篇論文。
1987年出席在日本京都舉行的第8屆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亞洲會議並發表了論文一篇和討論一篇。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編輯出版的《中國岩土工程學報選編》(譯為英文),收錄論文共19篇,其中有他的論文2篇。曾國熙教授曾多次組織和參加在我國舉行的國際會議。中日岩土工程界於1989年4月在北京聯合召開關於軟弱地基的雙邊研討會,他是發起人之一。雙方各派出6名專家作報告,他是中方專家之一。
1988年曾國熙教授出席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第一屆國際貫入試驗研討會,在論文集中發表1篇論文(是中國學者唯一的一篇)。該文介紹他1950年在美國土工試驗服務公司(STS)任工程師期間發明的袖珍貫入儀的歷史。50餘年來它已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使用簡便的常規土工試驗儀器。國內已有若干廠家製造和推廣使用。美國STS及國內有的廠家對該儀器型號和單位符號均以曾氏命名。
1982年曾國熙教授被指名代表浙江大學與以理查特教授為代表的美國密執安大學商談建立關於土動力性質的合作研究。多年來兩校一直保持經常的學術交流。
1985年、1988年和1989年他三次訪問密執安大學。並在該校和普渡大學、肯塔基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伊利諾伊大學、西北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理工學院等學校講學,作為國際著名學者他的照片陳列於普渡大學土木系陳列室。
1989年代表我國出席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會執委會。
1987年應邀赴香港訪問並在香港大學作專題報告。
1990年應邀訪問德國並作學術報告。同年被特邀出席伊朗第一屆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國際研討會,並宣讀論文。
1992年曾訪問美國夏威夷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再度訪問義大利。
1978年曾國熙教授的「軟土地基設計計算理論和施工處理技術」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同年獲水利電力部先進工作者。
1985年他的「軟粘土地基砂井排水固結及旋噴技術」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他參加的「軟土地基上大型機場跑道工程建造技術」和「軟土地基豎井超載預壓和非理想排水固結理論和應用」分別獲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次年「軟土地基上大型機場跑道工程建造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他為主編之一的《地基處理手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是一本深受歡迎、十分暢銷的科技書,
1990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1995年他作為編寫委員會核心組召集人組織編寫並出版《樁基工程手冊》。
1987年他獲美國西北大學「傑出校友」獎。1989年榮獲國務院僑辦和中華僑聯優秀歸僑知識分子獎。
1997年他參加的「岩土工程博士生全面能力的高效培養模式」獲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7年5月,國家重點學科浙江大學岩土工程為慶祝學科創始人曾國熙先生九十壽辰暨從教六十二周年,不忘先生及老一輩岩土人在學科初創時期的辛勤付出,繼續推動本學科的發展,在岩土工程及其他各方面人士的支持推動下,成功舉辦了第一屆「曾國熙講座」,並成立了「浙江大學曾國熙講座基金」。

閱讀全文

與岩土力學發明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