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古代飛行器具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古代中國人民以聰明的智慧創造了許多飛行器具,這些器具是現代飛行器的雛形。
據公元32-92年東漢班固著的《前漢書》記載,王莽時期,曾下令徵集賢才抵禦匈奴的侵犯。有人以能飛行窺探匈奴兵力部署而應征,王莽令他實驗,此人用鳥羽做成兩翅膀系於身上,並在頭和身上裝以羽毛,用兩臂帶動翅膀,飛行數百步落地。這是人類嚮往和模擬鳥類飛行的最早實驗。
據古書記載,用竹子和紙做成方形大燈,底盤上燃以松脂,當燈內充滿熱氣時大燈便會升空,此燈可用作傳遞信息、指揮作戰,這就是松脂燈。這種燈在中國流傳很廣,它是熱氣球的前驅。風箏是由中國人發明的,直到中世紀才傳到歐洲,它依靠空氣動力升空,其飛行原理與現代飛機十分相似,各國普遍認為,風箏是現代飛機的祖先。
雖然古時候人們對飛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受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始終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Ⅱ 飛機從古到今的演變過程是怎麼樣的
飛機(Fixed-wing Aircraft)指具有機翼、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靠自身動力驅動前進,能在太空或者大氣中自身的密度大於空氣的航空器。如果飛行器的密度小於空氣,那它就是氣球或飛艇。如果沒有動力裝置,只能在空中滑翔,則被稱為滑翔機。飛行器的機翼如果不固定,靠機翼旋轉產生升力,就是直升機或旋翼機 。固定翼飛機是最常見的航空器型態。動力的來源包含活塞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渦輪風扇發動機或火箭發動機等等。
20世紀初,美國的萊特兄弟在世界的飛機發展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1903年製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飛行者一號",並且獲得試飛成功。他們因此於1909年獲得美國國會榮譽獎。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自從飛機發明以後,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Ⅲ 中國第一個發明飛機的人是誰,又是哪一年發明得
中國始創飛行大家馮如,1909年9月21日,馮如於接近黃昏時在奧克蘭附近一個版圓形山丘旁進行了權第一次試飛,這是一個遠離居民點的地方,在場的除記者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
當飛機起飛後飛行了0.8公里,離地4.57米准備作一次轉彎時,螺旋槳突然停轉,飛機摔在地面,馮如被摔出機外,幸沒受傷。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擰得太緊,致使槳根斷裂。
1910年3月,美國萊特和亞屈在洛杉磯表演飛行。馮如為借鑒先進技術,專程前往參觀,但表演者非常保守,限定觀眾必須遠離三里。馮如雖然沒有得到教益,卻大長了奮發圖強的志氣。
1910年7月,馮如根據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製作了第二架飛機,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
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辛亥革命後,馮如被廣東革命軍政府委任為飛行隊長。
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的一場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Ⅳ 中國第一個飛機發明人是誰
你這個問題問得不太恰當。世界上最早發明飛機的是美國飛機發明家萊特兄弟。而中國的第一位飛機設計師(不是發明人)是馮如,生於1883年12月15日,廣東恩平縣人,12歲時,因生活所迫,隨親戚赴美國舊金山謀生。
1903年,當得知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後,馮如決心要依靠中國人的力量來製造飛機。他得到當地華僑的贊助,於1907年在舊金山以東的奧克蘭設立飛機製造廠,1909年正式成立廣東飛行器公司,馮如任總工程師。公司於當年便投入製造飛機。
1909年9月21日,馮如於接近黃昏時在奧克蘭附近一個圓形山丘旁進行了第一次試飛,這是一個遠離居民點的地方,在場的除記者外,就是他的三個助手。當飛機起飛後飛行了0.8公里,離地4.57米准備作一次轉彎時,螺旋槳突然停轉,飛機摔在地面,馮如被摔出機外,幸沒受傷。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由於螺旋槳槳軸螺絲擰得太緊,致使槳根斷裂。
1910年7月,馮如根據寇蒂斯「金箭」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一號」,又製作了第二架飛機,10月至12月,馮如駕駛它在奧克蘭進行飛行表演大獲成功,並受到孫中山先生和旅美華僑的贊許,同時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的甲等飛行員證書。1911年2月,馮如謝絕美國多方的聘任,帶著助手及兩架飛機回到中國。辛亥革命後,馮如被廣東革命軍政府委任為飛行隊長。1912年8月25日,馮如在廣州燕塘飛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犧牲,被追授為陸軍少將,遺體安葬在黃花崗,並立碑紀念,被尊為「中國首創飛行大家」。
Ⅳ 飛機是根據什麼鳥發明的
飛機的發明源於人類對飛行的嚮往和對鳥類的研究,古代的人由於不懂空氣動力學回,只答是從樣子上模仿鳥類,在各個文明的歷史記載里都有類似的描寫,希臘神話中代達羅斯之子在和父親逃出克里特時他飛的離太陽太近蠟和羽毛做的翅膀受熱後融化墜海而死。近代由於空氣動力學以及機械學的發展,人們漸漸懂得了鳥類飛行的原理,是由於鳥類的翅膀形狀,氣流流過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過下表面的速度快,導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氣流壓力大於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氣流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升力,並由此製造了飛機(萊特兄弟的飛機是第一架能夠比較成功的飛行的飛機,在此之前還有很多嘗試,只是飛行效果不佳)。在一戰期間,飛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那時的飛機大多數採用螺旋槳發動機,速度比較慢,而且多為木質的機身。二戰之後,由於發動機的進步,出現了渦輪噴氣,渦輪風扇等發動機,今天民用航空基本上被歐洲的空客和美國的波音公司所壟斷。
Ⅵ 飛機是根據什麼發明的
飛機是根據鳥類的飛行發明的。
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不僅努力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十分注意直接向活生生的飛行物——鳥類學習。萊特兄弟常常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連幾個小時仔細觀察鷹在空中的飛行,研究和思索它們起飛、升降和盤旋的機理。當年萊特兄弟提出的許多新穎想法,都在以後的航空工業中得到了應用。
1900年10月的一個傍晚,威爾伯·萊特趴在易碎的滑翔機骨架上,迎著海風飄了起來,他成功了。雖然這只是幾秒鍾的飛行,只有1米多高,但萊特兄弟的成就超過了試圖靠移動身體重量操縱飛行的李林達爾。
第二年,兄弟倆在上次製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又製成了一架滑翔機。這年秋天,他們又來到基蒂霍克海邊,一試驗,飛行高度一下子達到180米之高。
奇跡發生在1903年12月17日,威爾伯在30千米的風速下,用59秒飛了260米。人們夢寐以求的載人空中持續動力飛行終於成功了!不幸的是,幾分鍾後,一陣突然刮來的狂風把「飛行者」1號掀翻了,飛機嚴重損壞,但它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人類動力航空史就此拉開了帷幕。
(6)古代飛機的發明擴展閱讀:
飛機飛行原理:
飛機的機翼橫截面一般前端圓鈍、後端尖銳,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較平。當等質量空氣同時通過機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時,會在機翼上下方形成不同流速。空氣通過機翼上表面時流速大,壓強較小。
通過下表面時流速較小,壓強大,因而此時飛機會有一個向上的合力,即向上的升力,由於升力的存在,使得飛機可以離開地面,在空中飛行。飛機飛行速度越快、機翼面積越大,所產生的升力就越大。
重力的方向與升力相反,它是受到地球引力影響而產生的一個向下的力,重力大小受飛機自身重量以及攜帶油料數量影響。拉力促使飛機在空中向前飛行,發動機功率大小決定拉力大小。
發動機輸出功率越大,所產生的推力就越大,飛機飛行的速度就越快。飛機在空中飛行時會受到空氣中大氣分子阻礙,這個阻礙就形成了和拉力方向相反的阻力,限制飛機的飛行速度。
Ⅶ 為什麼古代中國有輝煌的飛行歷史,但也什麼美國先發明了飛機
那什麼我國古代的飛行歷史談不上多輝煌,神話不能算,再說大部分是無動力飛行,和飛機可是兩碼事,實際上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其實不能算是原始發明,也是在其他人的基礎上完善的,最早飛機技術源於歐洲,因為那是工業革命比較早的地方。
Ⅷ 中國古代的發明
火葯 指南針 印刷術 造紙
Ⅸ 古代航天航空發展史
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製作木鳥,以此寄託人類渴望在空中飛行的夢想。從古人的許多著作中,會發現製作能飛木鳥的眾多記載。古書中稱木鳥為木鳶、鵲、鵠等名。《韓非子·外儲說》記載著:墨子經三年製成的木鳶,飛行了一天就壞了;他的學生安慰他說,老師技術高超,木鳶雖然壞了,但畢竟飛成功了。在《墨子·魯問》中也有公輸班用竹木製成了能飛三天的飛鵲的記述。墨子是魯國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公輸班就是傳說中的能工巧匠魯班。有關他們製作木鳥的歷史,大約發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間。除他們二人外,還有如張衡、韓志和、高駢等木鳥製造家。其中漢朝張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學家,又是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的發明者。《太平御覽·文土傳》中就有張衡製造木鳥的記載。所存史料確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國人就已經使用竹木在嘗試製作能飛的原始器械了。這一點,得到世界科學界的一致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