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合二為一的發明
坦克
B. 什麼和什麼合起來發明了什麼
鉛筆的發明
1564年,一陣狂風吹倒了英國坎伯蘭郡波羅谷附近的一棵大樹,樹根蟠結處露出了一大堆墨色的礦物質 — 石墨。當地的牧羊人發現了石墨的一項用途 — 在羊身上畫記號。不久,有眼光的城裡人把石墨礦石切成細條在倫敦市場上出售,店主和商人都用它給貨物作記號,所以叫作「列印石」。這種「原始的鉛筆」畫出的印痕粗黑清晰。
不過,石墨易碎。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貝爾從卡斯塔斯爾煤礦採集了一些石墨礦石,將其研磨成粉末,用水沖洗去雜質,獲得了純凈的石墨粉,經過種種試驗後,法貝爾終於發現,在石墨中摻入硫磺、銻和樹脂,加熱凝固後壓製成的一根根「鉛筆」,硬度合適,書寫流暢,也不容易弄臟手,在這種鉛筆外面裹上紙卷後,就可以拿到商店出售了。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英國和德國對法國進行了封鎖,沒有了鉛筆來源,對法國影響不小,法國化學家兼發明家孔特奉命在法國盡可能採集石墨製造鉛筆,但法國的石墨質量差產量也不多,孔特費盡心思,終於有了主意,在石墨中摻入一些粘土試驗,一試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這種混合物變成了世界上最好的畫筆,在石墨中加入不同性能的粘土,便可得到「硬鉛」與「軟鉛」。
不過,孔特的鉛筆和法貝爾的鉛筆,都只有一根細條,很容易折斷。1812年,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位木匠兼修補匠威廉·門羅成了風雲人物,他決心為鉛筆錦上添花,讓鉛筆穿上木頭「外衣」。門羅在土場內裝置機械製造長5—18厘米的標准化木條,細木條中間用機器挖出一條剛好適合鉛筆芯的凹槽,然後將兩片同樣開有凹槽的細木條中間嵌入一根石墨條,合起來用膠水粘緊。於是,第一支現代鉛筆產生了。這支長18厘米的標准鉛筆可以畫55千米的線條,至少可以寫45000字,而且是削了17次還剩下5厘米長的筆頭。
在門羅鉛筆誕生100年以後,有人認為它浪費木材,其結果導致了日本人早川德次在1915年發明了一種能夠把鉛筆芯反復推出的鉛筆,它就是如今廣泛使用的活動鉛筆的原型。現在多達300多種的鉛筆世界令人眼花繚亂。
C. 合二為一的發明有哪些
充氣雨衣
D. 結合兩樣東西的發明
望遠鏡是十七世紀初,具體地說,是一六零八年秋天由一個荷蘭小城密德爾堡的眼鏡師李帕西發明的。據說,他一時心血來潮——也許是替某一位高度近視的顧客配一副合適的眼鏡,將一塊玻璃的凹透鏡(這是矯正近視眼的)與一塊玻璃的凸透鏡(這是矯正遠視眼和老花眼的,亦可用來作放大鏡),一前一後搭配放置成同一水平線上,透過兩塊玻璃看景物,發現遠處的物體被放大了,其實應該是拉近了距離。他用一張羊皮紙捲成一個筒,將兩塊鏡片固定下來,第一個望遠鏡就此問世。李帕西稱之為「明晰鏡」,
E. 有什麼發明是由兩件物體合成的(列如:矛和盾合成坦克)
說坦克是由矛和盾合成的說法不是很確切,因為坦克是火力防護與機動的綜合體。片面強調防護與火力而忽略其機動能力是很不對的,應該是矛與盾的特性催生了陸戰之王坦克。其實世間很多事物都是由矛盾的雙方催生的,比如說戰爭,其本質是攻與防的結合。要說發明,由兩件物體合成,還不好說。就拿電機為例,它是機械與電氣的合成。
F. 什麼是組合發明法
橡皮和鉛筆是兩項不同的技術成果。一位貧窮的畫家威廉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發明了把橡皮包在鉛筆頭上的鉛筆。他獲得了專利。他把這個專利和專利權賣給了拉巴地布鉛筆公司,使該公司每年僅專利費一項收入達50萬美元。有一家音樂工業公司的技術員豪斯菲爾德,把超聲檢查儀與計算機圖像識別兩項技術組合起來,發明了能夠進行人體內探測的CT掃描儀器,因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這項發明技法叫組合法。它是在創造發明中,把多種技術成果綜合在一起,構思出新穎的設計和獨特的功能的方法。
組合法是詳細構思設想的有效途徑。有人對1900年以來的480項重大成果進行了分析,發現從1950年以後,組合型的成果的數量遠遠超過了突破型發明的數量,成為佔主導地位的技術。組合型的技術發明使技術更加完善、成熟。組合法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在有了某個創造性設想,或者謀求某種特殊功能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原理的組合、內插式組合、輻集式組合等三種形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發明設計。
G. 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發明另外一種東西【故事】
木板和釘子,耳朵貼在木板上,用釘子敲打另一頭就能聽見聲音。這個貌似就是聽診器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