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萬有引力誰發明的

萬有引力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6-10 15:18:35

1. 世界萬有引力是誰發明

是牛頓

2. 萬有引力定律是誰發現的

牛頓
艾薩克·牛頓,英國皇家學會會長,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網路全書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光學》。 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定律》里,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里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1] 。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棱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並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在經濟學上,牛頓提出金本位制度。

17、為什麼有的人睡覺會流口水?
答案:人每時每刻都在分泌唾液來潤濕咽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隨著喉嚨咽下肚內,不會流出來,睡覺時,一般的人也不會流口水,只有當人白天特別疲勞,晚上睡得太熟,嘴沒有閉緊,口水才會從嘴角流出來。

3. 萬有引力是誰發現的

是的地球引力的來源
地球的磁場主要是南北兩極的偶磁場,起源自地球內深部。地球主磁場的起因有很多學說,其中最合理的解釋為發電機說。此說以為,地球的外核心中融化的鐵、鎳合金可以流動,由此流動而生電流;由電流之產生,更維持物質之繼續流動,如此循環,周而不息,維持主磁場的存在。
地球引力最強和最弱的地方
不加證明,我們可以給出一個定理,就是地球引力是連續變化的,這是顯然的。然後,地心的引力為0,無窮遠處引力為0,因此可以證明存在一個地球引力最大值的地方,這個位置在哪裡呢,在萬有引力除去自轉離心力作用最大得地方,就是兩極的金屬礦上。北極是冰雪覆蓋的一片汪洋大海地表沒有礦藏,所以這個引力最大的位置就是南極查爾斯王子山脈南部的魯克爾山北部的特大磁鐵礦上。
至於地球上哪裡引力最弱,這個從上面推導中可以看出,只有地球表面才有「引力最弱的地方」這個概念,那就是赤道海洋表面,然而這個引力最小點的位置隨著月球的潮汐引力而不斷移動著,繞著地球不斷的跑。如果把問題放寬到整個地球,那麼引力最弱的地方在地心,那裡的引力為0 .
地球引力可能會消失
英國《觀察家報》報道:科學家發現,保護我們免受外太空致命輻射傷害的地球磁場正迅速減弱,甚至可能消失,預示南北極即將易位。屆時,平常無法觸及大氣層的強大輻射爆發將令地球急劇升溫,造成災難。
據愛丁堡英國地質勘探局湯姆森博士稱,此前地球磁場已曾多次消失,是南北兩極易位的先兆,大概每22萬年便會出現一次,但最近已有近100萬年沒有發生,所以隨時會再出現。
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學家於洛更發現,最近兩極附近的磁場消失速度特別驚人,明確顯示兩極即將易位,南極變北極,北極變南極。
於洛根據人造衛星過去廿年錄得的磁場變化數據,發現在地下深層產生地球引力的熔流,在接近南北極位置出現巨大旋渦,並以加強磁場逆轉的方向轉動,因而削弱現有磁場,最終將導致兩極易位。
磁場消失的影響和應對
其間磁場會出現短暫消失,屆時將造成的破壞現時仍難以預料。不過最少人類射到太空的人造衛星都會因電磁紊亂而毀壞;靠偵測磁場變化本能而遷 徙的候鳥和移居動物亦會不知所措。而對人類來說,太陽粒子風暴擾亂大氣層,將令高層大氣升溫,為氣候帶來無法預知的轉變。
這將在何時發生亦難以估計。據分析古代熔岩得出的結果顯示,在過往同類事件中,磁場減弱的情況可以延續數千年。但同時有其他研究員卻稱,兩極易位有時只需數周。而更可怕的是,人類暫時都沒有解決或應對方法。
地質學家及古生物學家發現,地球古代生物之突變與地磁反極有密切關系。例如中生代恐龍之突然出現及消滅,新生代哺乳動物之突然出現,以及有些有孔蟲在幾百萬年前之突然全部滅種,都與地磁反極之時間完全符合。雖然詳細之情形還不大清楚,但在地磁反極發生過程中,一定有一段時期是無地球磁場的,而此種沒有地球磁場的情況可能對生物之演化有極大影響,使其消滅或突變。
地球偶極子主磁場並不固定,根據百多年來的紀錄並理論上的分析,我們發現主磁場會漸漸減少,以至完全消失。然後變成相反的極位,即磁北極變成磁南極,磁南極變成磁北了!這種南北極周期性的變換,可由岩磁研究之結果中得到證明。目前的資料顯示,地球主磁場平均每22萬年反極一次,而最近之反極系發生在70萬年前,這表示第一次地球主磁場之反極似乎早就該來臨了

4. 萬有引力最早是誰發現的他通過什麼自然現象發現的

孩童時期,我們也許並不知道什麼是萬有引力,可我們都聽過牛頓和蘋果的故事。每每聽到這個故事,我的腦海中都不禁浮想聯翩。可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有多大呢?牛頓真的是在蘋果的啟發下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嗎?是什麼給牛頓的思想帶來影響的呢?



小結

牛頓曾說:如果說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盡管這句話有侮辱胡克的嫌疑,但它蘊含的道理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科學史上所有的發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項成果多多少少都受到其他人的啟發,每一位科學巨匠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同時牛頓的研究成果也離不開的技術的進步,例如惠更斯發明了發條鍾和擺鍾,為准確計時提供了可能,而人們在長期的航海旅行中,已經能夠用經度線和緯度線定位地球上任何一個位置。

英國人民對人才的尊敬令人嘆服。也許正如《大國崛起》中所說:這是一個國家對科學家的態度,也是一個國家對科學的態度。我們在瞻仰偉大靈魂的時候,不僅要頂禮膜拜,更要吸收他們的偉大精神,唯有如此我們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5. 誰發明了萬有引力

萬有引力
universal gravitation

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粒子物理學中則稱引力相互作用和強力、弱力 、電磁力合稱4種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種,兩個質子間的萬有引力只有它們間的電磁力的1/1035 ,質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個不強的電場1000伏/米的電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間的作用或粒子 在電子顯微鏡和加速器中運動時,都不考慮萬有引力的作用 。一般物體之間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兩個直徑為 1米的鐵球 ,緊靠在一起時 , 引力也只有2.83×10-4牛頓,相當於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 。但地球的質量很大,這兩個鐵球分別受到4×104牛頓的地球引力 。所以研究物體在地球引力場中的運動時,通常都不考慮周圍其他物體的引力。天體如太陽和地球的質量都很大,乘積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龐然大物繞太陽轉動。引力就成了支配天體運動的唯一的一種力。恆星的形成,在高溫狀態下不彌散反而逐漸收縮,最後坍縮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 也都是由於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體演化的重要因素。

萬有引力的發現過程

在談論萬有引力發現的事件時,對於當時天文學及力學的發展情形也得有一些說明,才能了解當時代科學的背景,以及它是如何影響刺激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6. 誰發現了萬有引力

萬有引力定律是艾薩克·牛頓在1687年於《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上發表的。牛頓的普適的萬有引力定律表示如下:
任意兩個質點有通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該引力大小與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兩物體的化學組成和其間介質種類無關。
萬有引力與相作用的物體的質量乘積成正比,是發現引力平方反比定律過渡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必要階段.·牛頓從1665年至1685年,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才沿著離心力—向心力—重力—萬有引力概念的演化順序,終於提出「萬有引力」這個概念和詞彙。·

7. 萬有引力是誰發明的

2.牛頓 是由牛頓率先發現,並且確定了萬有引力定律: F=G(m'm/r的平方) G是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許測出,為6.67*10負11次方

採納哦

8. 萬有引力定律是誰發明的

不能說是發明,只能說是發現,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

9. 萬有引力的發明者是誰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在十七世紀發現的——但不是樓主說的「發明」,而是「發現」……
萬有引力定律=G*M1*M2/R^2,是經典物理的代表
其中R為萬有引力常數,M1和M2為二物體的質量,R則為二物體間的距離.
萬有引力定律只適用於微觀物體上,在宏觀物體如:天體等的運動它就不俱准確性,需用到現代物理如量子力學來計算.
因此,還弄出了一個故事: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長期以來,牛頓認為,一定有一種神秘的力存在,是這種無形的力拉著太陽系中的行星圍繞太陽旋轉.但是,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力呢
直到有一天,當牛頓在花園的蘋果樹下思索,一個蘋果落到他的腳邊時,牛頓終於獲得了頓悟,他的問題也逐漸被解決了.
傳說1665年秋季,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思著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這時,一隻蘋果恰巧落下來,它落在牛頓的腳邊.這是一個發現的瞬間,這次蘋果下落與以往無數次蘋果下落不同,國為它引起了牛頓的注意.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找到了蘋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這種來自地球的無形的力拉著蘋果下落,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一樣.
這個故事據說是由牛頓的外甥女巴爾頓夫人告訴法國哲學家,作家伏爾泰之後流傳起來的.伏爾泰將它寫入《牛頓哲學原理》一書中.牛頓家鄉的這棵蘋果樹後來被移植到劍橋大學中.
牛頓去世後,他被當作發現宇宙規律的英雄人物繼而被賦予傳奇色彩,牛頓與蘋果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但是事實是否如此卻無從找到其他史料加以考證.

10. 是誰發現了萬有引力

在科學史上,牛頓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可以說功績卓越。其他科學家如胡克、哈雷也在這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但與牛頓相比,他們的觀點和研究方法總是存在某些缺陷,最終與跨時代的利學發現失之交臂。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解釋了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原因牛頓於1687年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他所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也在這部著作中得到了系統而深刻的論證。為物理理論中已經確立的定律、新假說、實驗觀測等,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範例。

關於萬有引力的發現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一次,牛頓正在花園里小坐。這時,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雖然這件曾發生過無數次的事再平常不過,但卻引起了這位巨人的沉思:究竟什麼原因使一切物體都受到差不多總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頓思索著,終於,他發現了對人類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萬有引力。

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牛頓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設想有一個小星球很靠近地球,以至幾乎觸及到地球上最高的山頂,那麼使它保持軌道運動的向心力當然就等於它在山頂處所受的重力。這時如果小星球突然失去了運動,它就如同山頂處的物體一樣以相同的速度下落。如果它所受的向心力並不是重力,那麼它就將在這兩種力的作用下以更大的速度下落,這是同我們的經驗不符合的。可見重物的重力和星球的向心力必然是出於同一個原因。

緊接著,牛頓根據惠更斯的向心力公式和開普勒的三個定律推導了平方反比關系。牛頓還反過來證明了若物體所受的力指向一點而且遵從平方反比關系,則物體軌道呈圓錐曲線——橢圓、拋物線或雙曲線。在原理中,牛頓同磁力作用相類比,得出這些指向物體的力應與這些物體的性質和量有關,從而把質量引進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把他在月球方面得到的結果推廣到行星的運動上去,並進一步得出所有物體之間萬有引力都在起作用的結論。這個引力同相互吸引的物體質量成正比,同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正比。牛頓根據這個定律建立了天體力學的嚴密的數學理論,從而把天體的運動納入到根據地面上的實驗得出的力學原理之中,這是人類認識史上的一個重大的飛躍。

閱讀全文

與萬有引力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