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指南解讀小班幼兒創造

指南解讀小班幼兒創造

發布時間:2021-06-10 11:33:39

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闡述了哪些教育理念

1.幼兒是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是要為幼兒創造機會和條件,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支持和引導幼兒去主動探究和學習。
2.珍惜童年生活的獨特價值。要充分認識生活和游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在與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體驗、分享合作、享受快樂。
3.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要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4.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發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學習與發展領域的表現也存在明顯差異。孩子年齡越小,個體差異就越明顯。成人不應要求孩子在統一的時間達到相同的水平,應允許幼兒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5.重視家園共育。強調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幼兒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影響,倡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創設平等、溫馨的家庭環境,注重家長對孩子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家長和幼兒園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㈡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能力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每一個健康發育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潛力。所謂創造力,是指主體在創造性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發展起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這種能力可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層次。受知識、經驗、能力的限制,幼兒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只是初級層次的,即是與自身能力相吻合,對自己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會價值的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一定要站在幼兒的立場上看待幼兒的各種活動,相信孩子,鼓勵孩子,讓他們體驗創造的快樂。

一、利用藝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注意培養幼兒的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如:歌曲《我會變》只有四句歌詞,孩子們學起來琅琅上口,很容易接受,於是讓幼兒在學會歌曲優美旋律的基礎上進行歌詞創編。首先讓孩子說出你想變成什麼,為什麼要變成它,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想變成孫悟空、有的說想變成卡布達、還有一個稍大的男孩子想變成仙女……教師並沒有制止他,而是讓他說出變仙女的理由,雖然孩子們的想法有些離奇,但卻是他經過獨立想像自主地創造出來的,是他創造性的表現,在說出自己想法的同時,鼓勵孩子們用身體動作去表現自己想要變的形象:他們有的舞姿優美、有的憨態可掬、還有的顯得有些膽怯,教師不失時機地對他們的表現給與肯定,最後讓全體幼兒把每個人的創編都唱到歌里去,孩子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彷彿自己成了真正的作家,小臉上洋溢著笑容。讓孩子在興趣中學、在快樂中學、在心情舒暢中學,讓幼兒能夠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受有助於創造力的培養。

又如:在美術活動讓孩子畫自己喜歡的家用電器時,先讓孩子說出自己喜歡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用語言描述出它的外形特徵,然後伴隨著輕音樂讓孩子動手創作。在觀察幼兒繪畫的過程中,發現一幼兒用了一張很大的紙,上半部分畫了一台冰箱和洗衣機,下半部又畫了同樣的物品,中間用一條線分開,教師便問「畫這條線做什麼?孩子急切回答「老師,這線下面的冰箱和洗衣機是放在地下室裡面的,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搬上來」。在孩子的眼中一條線就能代表地下室,雖然不很恰當,但畢竟是他自己想出來的,是他思維積極活動的結果。「有缺陷的創造也是創造」,這比從成人那裡直接學到的正確做法不更富有創造性嗎?如果僅用「像不像」、「對不對」等簡單的話語來評判幼兒的作品,勢必禁錮幼兒的思維,阻礙他們創造力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於兒童從一個好老師那裡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鼓勵獨立創造。我們要多對幼兒說「讓我們試一試」、「當然可以」一類的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認、多接納、多欣賞,要多給幼兒創造的氣氛。培養和諧、融洽、健康的人際關系,這種人際關系能使幼兒樂於和善於表達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個性,使幼兒的巨大創造潛能發揮出來。

二、運用各種游戲,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一日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要重視研究游戲中幼兒創造性的學習,潛移默化地給幼兒適當指導,強化游戲活動的創造教育價值。游戲本身的特點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游戲是幼兒自主探索的活動,伴隨著愉悅的情緒體驗,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的,無強制的外在目的,利於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因此,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礎活動,在游戲中為幼兒帶來創造性的快樂和美好的體驗。為幼兒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操作的機會,讓游戲成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形式。

幼兒園中的游戲有教師組織的游戲活動,如區域活動、集體游戲活動,有幼兒自發的游戲,如幼兒在自由活動時自己組織、創造出的游戲,還有就是在教學活動中採用的游戲形式,即「寓教於樂」。其中任何一種游戲,都有內在的價值,對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思維、語言等的提高都有幫助。

結構游戲具有廣闊的想像空間和可創造因素,它對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在結構游戲中,從游戲主題、內容、材料等不同角度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幼兒抓住事物的特徵,舉一反三重視培養幼兒思維的獨特性,在結構游戲中,幼兒普遍喜歡交通工具,但形象較為單一,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利用小朋友搭好的小火車啟發幼兒:「除了這種車,你還會搭建哪些車?交通工具除了地上跑的車,還有天上飛的,水上行的……」經過一番點撥,幼兒構建了一系列的交通工具,發展了他們的創造力。

一次晨間活動中,孩子們玩「打仗」的游戲,玩具角的兩把小手槍已經被手快的孩子「搶」到了別在腰間,有的小朋友沒拿到搶,順手拿起羽毛球拍當槍使,教師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那是他的機關槍,能消滅好多敵人,邊說還邊做打槍的動作,教師適時地表揚了他,肯定了他的做法,如果簡單粗暴的制止,以淘氣、頑皮、不聽話為由否定孩子們在各種游戲中的探索、創新,實際上是扼殺了幼兒創造性的萌芽。幼兒對於教師的關注是極其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創新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造。教師對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不斷進行提問,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對形成和維持積極的、有利於幼兒創造的環境氣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巧用家長資源,挖掘幼兒的創造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我們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潛能,讓家庭也成為激發幼兒創造力的良好場所。

在探究「聲音是怎樣發出來的」時,我們讓孩子回家和家長一起制「小電話」,他們有的用廢舊的紙杯,有的用果凍盒,還有的用紙盒,作品真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當他們拿著做好的「小電話」與老師通話時,高興的心情溢於言表。在平時,除了將教學活動延伸到家庭當中以外,還通過一些專題的創造性活動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如:「樂百氏」製作大賽、「娃哈哈」創作比賽、「紙盒趣」作品展示等,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通過這些活動不但可以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孩子的創造力。

在家庭中開展創造活動,不僅要注意激發幼兒創造的興趣,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發展幼兒創造思維,更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冒險精神,使幼兒具有創造的個性。要為幼兒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使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要及時對幼兒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不僅要關心幼兒與人的交往活動,還要重視幼兒與物的操作活動,要注意不斷變換孩子的活動內容和方式,為他們提供有利於發展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玩具。要注意自身因素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的影響,不論哪位家長都應熱愛創造活動,積極參加創造活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時的幻想引發形成了以後所有的創造性活動。由此可見,教育者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成為創造性的教師,正確對待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為幼兒提供廣闊的空間,用期待和賞識的目光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體驗創造的快樂,具備創造力,進而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創造者。

㈢ 小班幼兒在藝術領域中表現與創造的關鍵經驗有哪些

1、小班幼兒歌唱的特點:小班孩子喜歡唱歌,尤其對那些富有喜劇色彩、情緒熱烈的歌曲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一時期的幼兒一般都會唱幾首簡單歌曲,有的甚至會即興哼唱一些自己編的旋律和短句,然而自己編的歌曲、曲調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合適音域一般在d′—a′的范圍,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大致能唱准旋律。
2、中班幼兒歌唱的特點: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有了一定進步,已經能夠完整的再現一些短小的歌曲,和較長歌曲中的比較完整的片段。但在歌詞的理解方面還有一定困難,會出現錯字、漏字和相似字的現象。

㈣ 淺談如何為小班幼兒創造語言環境

淺談如何利用兒歌來促進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
寧阿敏

摘要: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錯過了這個時期,再來培養語言就顯得有些困難了。那麼在這個關鍵期里,兒歌又是幼兒語言教學中的基本活動,它是幼兒世界的游戲之一,兒歌以其簡短的語句、單純的結構、生動的內容、豐富的想像是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在活動中不斷地交流、不斷地選擇、不斷地練習、不斷地表達意願展示語言能力,因此教師要通過一些教育手法來激發幼兒的語言發展。本文從構築兒歌選材、提供游戲材料、整合自主選擇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探討了如何利用兒歌來提高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

關鍵詞:兒歌 促進 語言 發展

語言是人類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的發展貫穿於各個領域,也對其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錯過了這個時期,再來培養語言就顯得有些困難了。那麼在這個關鍵期里,兒歌又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是幼兒世界的游戲之一,兒歌以其簡短的語句、單純的結構、生動的內容、豐富的想像是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在活動中不斷地交流、不斷地選擇、不斷地練習、不斷地表達意願展示語言能力,因此教師要通過一些教育手法來激發幼兒的語言發展。本文從構築兒歌選材、提供游戲材料、整合自主選擇三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探討了如何利用兒歌來提高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

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3-4歲的語言發展目標:在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注意「聽」並做出回應並且願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說話,能大方地與人打招呼,願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時能配以手勢動作。建議教師鼓勵和支持幼兒與同伴一起游戲、玩耍,相互交流等,所以,兒歌是當前3-4歲幼兒學習的一種重要途徑,是培養小班幼兒語言發展的主策略。

因此我時刻關注幼兒在兒歌中的語言交流,積極為幼兒營造一種自主、寬松的游戲環境,創造各種游戲內容、材料等,引導幼兒從各種自主選擇兒歌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語言,最大程度的促進每個孩子的語言發展。

一、為幼兒構築滿足心理需要的兒歌內容,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現代心理學認為:只有在自主的游戲氛圍中,幼兒才能自主的思考研究,提出問題,發表意見,才有新的發現和創新,怎樣為幼兒提供一個具有自主性的兒歌環境,支持鼓勵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交流兒歌的樂趣,所以就應該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兒歌環境。

⒈ 戶外游戲中創設的動態性自主兒歌游戲

教師在組織戶外游戲活動時,首先要為幼兒創造一定的游戲時間,再具備一定的多樣化游戲,供給幼兒選擇,如師:「今天你們想玩那個游戲呢」,讓幼兒自主選擇以往的游戲。游戲:「網小魚」中幼兒與教師一起分角色(小魚和魚網),讓幼兒自主選擇自己想扮演的角色,然後再大聲說游戲兒歌做游戲動作,在游戲結尾要收魚網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我們今天網了幾條小魚?你們想怎樣吃掉這些小魚呢?」引導幼兒發揮想像和已有經驗用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出是紅燒、清蒸等,游戲就會產生出許多系列性問題,而且從游戲中幼兒可以和同伴之間進行交流,在游戲環境的刺激和強化作用下,主動動嘴、動腦、有話可說、有話願說、有話會說,成為積極參與語言的加工與創作者,從而發展語言的能力。

2. 室內區域游戲創設的互動性自主兒歌游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從滿足幼兒個別需要的情況出發,創設支持性環境,首先我們要把室內各個區域布置的比較溫馨,能吸引幼兒眼球的色彩,和逼真的模擬玩具,如:「圖書吧」中,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幼兒在閱讀時的光線是否明亮,是否安靜,是否有獨特的標記牌,在這些因素的基礎上在進行色彩鮮艷的裝扮,再讓幼兒根據自己所喜歡的選擇區域游戲,進行自主性的游戲,游戲中幼兒與同伴之間自主的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探索,可以激發幼兒的語言發展。

二、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的兒歌游戲材料,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

1.戶外自主游戲材料

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和充足的活動機會,能促進每一個幼兒在語言不同水平上得到持續漸進的發展。如大型玩具:轉轉椅、滑滑梯,幼兒在自主玩轉轉椅中,教師通過及時介入指導,「某某小朋友你想開到哪裡去?」幼:「我想開到(南京、北京、上海、、、)不但推進了游戲的趣味性,而且潛移默化的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自製玩具沙包、報紙球、布袋等,在自主選擇中幼兒如有選擇了跳布袋,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那個小動物肚子前面有個袋子,還可以跳呢?」幼:「袋鼠媽媽」,這時可以邊讓幼兒唱歌曲「袋鼠媽媽」,邊跳布袋邊說兒歌,從而激發幼兒語言的發展。

2.室內自主兒歌游戲材料

為幼兒提供多層次、趣味性和多樣性的兒歌材料,創設豐富的區域吸引幼兒自主參與到游戲

㈤ 如何運用《3-6歲兒童發展指南》評價小班美術活動教學

對幼兒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必須在了解幼兒的能力水平、心理特徵、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讓美術評價真正起到促進幼兒發展的作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於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於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准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干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像與創造的萌芽。」這對我們開展美術活動的評價啟發頗深。
一、以贊賞鼓勵為原則
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摘自《指南》
在評價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贊賞鼓勵為主,多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畢加索」,其實,在每個孩子的眼裡,自己的作品都是成功的。我們唯有把贊賞的感覺傳達給幼兒,幼兒才能表現得更自信、更積極。教師要充分地表達自己對幼兒創作的贊賞和理解,緊緊扣住幼兒的興趣和情感體驗,使分享交流產生真正的共鳴,也更有趣有效。教師還要不失時機地抓住幼兒的興趣和體驗提出問題,「穿針引線」地引導幼兒之間進行交流互動,並適時地進行「畫龍點晴」的歸納提升,使分享交流「錦上添花」。
二、讓評價貫穿在活動中
欣賞和回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贊賞他獨特的表現方式。——摘自《指南》
幼兒的記憶以短時記憶為主,因此,對幼兒美術作品進行及時、有針對性的評價必不可少。當孩子在創作過程中有出彩的地方,教師的評價可以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自信,同時也開闊其他幼兒的思維。
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再給予具體的幫助。——摘自《指南》
當孩子在創作過程中遭遇困難,陷入瓶頸無法突破時,教師就需要及時助推一把。老師及時的點撥可以讓孩子「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能夠及時解決孩子們共性的問題。不過,這時的評價要掌握好個別評價(在某個孩子耳邊輕聲提醒或鼓勵)或是集體評價(集中大家的注意力,給大家以啟發)的度,否則容易產生「毛毛蟲效應」,導致其他孩子的盲從。
三、注重幼兒的自主評價
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於並樂於表達表現。——摘自《指南》
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活動的真正主人是幼兒。幼兒是一個獨立的、發展中的人,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觀察的眼光,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是最有發言權的。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自主表達的願望,把評價作品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引導幼兒大膽表達、參與評價,以達到互相學習,共同分享的目的。
孩子們共處在一個集體中,相互之間更加了解彼此的興趣、愛好,更容易進行情感溝通,更能讀懂同伴美術作品的內涵。因此,同伴是值得挖掘的教育資源。在美術評價中,我們可以充分調動孩子對同伴的作品進行評價的積極性,讓同伴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四、有效策略列舉
1.貼一貼
結合小班小朋友「泛靈」的特點,在小班美術活動「雲朵棉花糖」的評價環節,教師設置的情節是:感謝小朋友的幫忙,請小動物們來分享製作好的棉花糖(粘貼各種小動物的圖片)。最後的這一分享環節使這個活動的故事情境更加完整,在邀請小動物們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更好地感受到了用心製作棉花糖的成就感。
2.說一說
大班階段,幼兒美術創作的水平進一步提高,想像力豐富,有比較強烈的自主表達的願望。因此選擇一些情節豐富、角色鮮明的故事引導幼兒來進行美術活動,能夠在順應幼兒成長的基礎上,綜合發展孩子的美術能力、語言能力、想像能力。《三個和尚》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老故事,由於故事情節生動,角色鮮明,深受幼兒喜歡。以這個故事為基點開展的美術活動「三個和尚新編」充分激活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孩子們的作品精彩紛呈,各具創意。依據這次活動的特點,在活動的評價環節,我們採用引導幼兒大膽講述畫面故事的方法,給孩子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3.猜一猜
「佩澤提諾」是一個以創意拼搭為主的大班美術活動,鼓勵幼兒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在活動的欣賞評價環節,教師引入了「猜一猜」的游戲形式:「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們幫小佩和夥伴變出了什麼,指到誰的畫,我們先猜一猜,再請他來告訴大家。」「猜一猜」的形式凝聚了幼兒的注意力,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充分緊扣了這次活動的目標:「表現不同外形特徵的物體」,猜的過程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與思辨力,使評價不局限於單調的「評」。
4.想一想
在中班美術活動「青花蛋」中,孩子們初步感知了青花的主要用色特點,並且嘗試運用線條、圖形大膽地在鴨蛋上表現青花的韻味。在活動評價中我們進一步延伸——出示白色盤子,啟發幼兒:「下周我們一起來用藍色的筆畫青花盤,回家可以想想,除了線條、圖形,你還能在盤子上畫什麼呢?」評價留給幼兒的應該是意猶未盡的再想像、再創造的無限創意空間,因此,評價既是「小結」,更是「展望」,是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發,因此,在評價之後作水到渠成的延伸,能夠激發幼兒內心的無限想像和無窮的創造潛力。
《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美術活動的評價環節應該充分尊重每個幼兒自己的意願,用心感受每件作品的獨特表達方式,讓每個幼兒心裡那一顆美的種子得到滋養!

㈥ 如何引導小班幼兒創作表現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培養幼兒的
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為幼兒們創設一種寬松、、的氣氛,讓他們能夠思索,大膽想像、主動實踐,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孩子在演唱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他們記憶詞,表達情感。如曲《種瓜》:我在牆根下/種了一個瓜/天天來澆水/天天來看它/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這首曲的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我是怎樣種瓜的。我充分利用詞,讓幼兒想像我當時種瓜的心情,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幾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詞,又便於表達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音樂的旋律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能被音樂的氣氛感染,並粗淺地理解到音樂所表現的內容。例如《獅王進行曲》的音樂,在節奏、音高、結構和樂句的安排上,都表現出明顯的藝術形象。如趾高氣揚的獅子王,整齊有序的樂隊,輕巧的小兔子等等。因此,可以讓幼兒在傾聽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利用明顯的藝術形象讓幼兒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了解音樂的象徵意義,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並用動作節奏等音樂手段創造性的表現音樂。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幼兒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德給故事編結尾。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梳子》的時候,讓幼兒認真的理解詩的內容,大膽的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抹布是玻璃的梳子,梳著玻璃的頭發;拖把是地板的梳子,梳著地板的頭發;白雲是天空的梳子,梳著天空的頭發;小魚是小溪的梳子,梳著小溪的頭發……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還有我在上《小花貓的鈴鐺》的時候,孩子們根據畫面提供的線索認真觀察,大膽想像,創造出這樣的情節:當主人給小花貓戴上鈴鐺後,小花貓很神氣,走起路來也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到朋友們面前到處炫耀自己……在創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提出疑問:小花貓戴上鈴鐺,鈴鐺發出聲音後肯定抓不到老鼠,那它的主人還會喜歡它嗎?它還會像現在一樣神氣嗎?孩子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開了。在創編、否定、再否定、直到肯定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張開想像的翅膀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慢慢地我又適當地讓幼兒給有懸念的故事進行創編,讓他們進行更大膽、更廣闊的藝術創造。我在活動中盡可能地多提供給幼兒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想像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的奇思妙想,發掘他們的創造力。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像什麼?」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
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也可以利用各種環境布置,讓幼兒在各種環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如利用各種布條拼貼圖畫;在紙上撒點水粉或墨汁進行吹畫;用樹枝在沙子里畫畫、寫作、壘;在木板、雞蛋殼上進行創作……這些東西都是每位幼兒百玩不厭且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每位幼兒不在乎自己所創作的東西有多麼的形象,多麼的逼真,他們只在乎這些東西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活動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就行了。還有如利用散文欣賞活動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記得我們有一次欣賞散文《春雨的色彩》,這首散文描繪的是春雨過後大地萬物復甦、萬紫千紅,世界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在活動中我及時鼓勵幼兒展開想像,大膽用色,把對散文的理解、感受通過自己的繪畫表現出來。結果有的幼兒畫了「大草原」,有的畫了「美麗的」,有的畫了「一片大森林」等等。這些都充分表現了我們的幼兒再創造的能力。每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藝術家,他們那敏感的心靈,細微的感覺,思想的火花都是最真實、最有價值、最富創新的。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善於用幼兒的眼光看待他們的世界,善待每個幼兒的想像,並給予最真誠熱情的評價。讓孩子在感受教師的愛意和期待中樂意去想像,讓幼兒稚嫩的想像伴隨著他們年齡的成長茁壯發展。

閱讀全文

與指南解讀小班幼兒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希臘誰創造了人類 瀏覽:415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總結 瀏覽:66
學校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方案 瀏覽:752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總結 瀏覽:490
郴州學府世家糾紛 瀏覽:197
馬鞍山ok論壇怎麼刪除帖子 瀏覽:242
馬鞍山恆生陽光集團 瀏覽:235
麻城工商局領導成員 瀏覽:52
鄉級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方案 瀏覽:310
樂聚投訴 瀏覽:523
輪子什麼時候發明 瀏覽:151
馬鞍山陶世宏 瀏覽:16
馬鞍山茂 瀏覽:5
通遼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04
誰發明的糍粑 瀏覽:430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 瀏覽:646
pdf設置有效期 瀏覽:634
廣告詞版權登記 瀏覽:79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方案 瀏覽:660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