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直升機是根據蜻蜓發明的
中國的竹蜻蜓和義大利人達芬奇的直升機草圖,為現代直升機的回發明提供了啟示,答指出了正確的思維方向,它們被公認是直升機發展史的起點。
竹蜻蜓又叫飛螺旋和「中國陀螺」,這是我們祖先的奇特發明。有人認為,中國在公元前400年就有了竹蜻蜓,另一種比較保守的估計是在明代(公元1400年左右)。這種叫竹蜻蜓的民間玩具,一直流傳到如今。
現代直升機盡管比竹蜻蜓復雜千萬倍,但其飛行原理卻與竹蜻蜓有相似之處。現代直升機的旋翼就好像竹蜻蜓的葉片,旋翼軸就像竹蜻蜓的那根細竹棍兒,帶動旋翼的發動機就好像我們用力搓竹棍兒的雙手。竹蜻蜓的葉片前面圓鈍,後面尖銳,上表面比較圓拱,下表面比較平直。當氣流經過圓拱的上表面時,其流速快而壓力小;當氣流經過平直的下表面時,其流速慢而壓力大。於是上下表面之間形成了一個壓力差,便產生了向上的升力。當升力大於它本身的重量時,竹蜻蜓就會騰空而起。直升機旋翼產生升力的道理與竹蜻蜓是相同的。
2. 科學家根據蜻蜓發明了什麼新式飛機 說出名字
其實是改進了飛機-防止顫振;
蜻蜓有不少飛行絕技高招。飛行中它們常常輪流振版動著前翅和後翅,權突然又伸直雙翼滑翔飛行。偶爾也只振動前面的雙翼,而將後面的一對翅膀平靜地伸展著。蜻蜓
不但能向前飛行,而且可作反向後退飛行。時而振動翅膀,靜止地滯留空中,甚至在捕殺獵物時,它們還可以作短距離的垂直飛行。然而在振翅飛行時,它們也會遇
到有害的顫振現象。大自然賦予了它們消除這種有害現象的方法。人們不難發現,蜻蜓的每一片翅膀前緣的上方,都有一塊加厚的深色角質層——翼眼,這就是它們
消除顫振隱患的特殊裝置。蜻蜓倘若去掉翼眼雖說不會喪失飛行能力,卻會影響翅膀振動的正確性,使它們的飛行變得像「醉漢」似地搖搖晃晃,飄來盪去。人們由
此得到啟發,於是一項防止顫振的發明問世了。在飛機的機翼盡端的前緣部位設置一個加重裝置(最簡單不過的就是焊上一個鉛重錘),有害的振動便消除了。
3. 科學家怎樣從蜻蜓身上發明了直升機
蜻蜓通過翅膀振動可產生不同於周圍大氣的局部不穩定氣流,並利用氣流產生的渦流來使自己上升。蜻蜓能在很小的推力下翱翔,不但可向前飛行,還能向後和左右兩側飛行,其向前飛行速度可達72公里/小時。科學家據此結構基礎研製成功了直升飛機。飛機在高速飛行時,常會引起劇烈振動,甚至有時會折斷機翼而引起飛機失事。蜻蜓依靠加重的翅膀在高速飛行時安然無恙,於是人們效仿蜻蜓在飛機的兩翼加上了平衡重錘,解決了因高速飛行而引起振動這個令人棘手的問題。
為了研究滑翔飛行和碰撞的空氣動力學以及其飛行的效率,一個四葉驅動,用遠程水平儀控制的機動機翼(翅膀)模型被研製,並第一次在風洞內測試了各項飛行參數。
第二個模型試圖安裝一個以更快頻率飛行的翅膀,達到每秒18次震動的速度。有特色的是,這個模型採用了可變可調節前後兩對機翼之間相差的裝置。研究的中心和長遠目標,是要研究使用「翅膀」驅動的飛機表現,以及與傳統的螺旋推動器驅動的飛機效率的比較等等。
4. 科學家是怎樣根據蜻蜓製造出飛機的
每隻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抗顫振結構)
蜻蜓的翅膀又薄又脆,但它快速飛行時為什麼沒有劇烈抖動、破碎的現象呢?科學家發現,每隻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抗顫振結構)。科學家按這個方法改進了機翼,果然機翼就不再抖動了。以後,科學家還注意研究了蒼蠅、蚊子、蜜蜂等昆蟲的飛行方法及原理,造出了許多具有多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在軍事、科技、民用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人類找到並模仿蜻蜓翅膀的「法寶」,改造機翼,就是採用了模仿發明法。模仿發明法就是以某一對象為原形的樣板,通過結合實際地學習與借鑒,從而導致創新設想的方法。
5. 人們根據蜻蜓發明了飛機
直升機的發明和來蜻蜓有關
蜻蜓與飛自機:在飛機高速飛行的時候,飛機的翅膀都會發生「顫振」的現象,也就是說,飛機的翅膀會不由自主地振動,這種有害的振動會造成翼折人亡的慘劇。當我們人類正在為這個難題所困擾的時候,自然界里的昆蟲們早在千百萬年前,就發明了對抗顫振的方法。蜻蜓翅膀上的黑痣就是這方面的傑作。蜻蜓的翅膀邊上有一塊較重的褐色的厚片,可以保持飛行時的平穩。有人做過實驗,如果把蜻蜓翅膀上的黑痣去掉,那麼蜻蜓在飛起來的時候就會盪來盪去的。於是,人們根據蜻蜓翅痣的原理,在飛機翅膀上也設計了加厚的部分,這樣就能消除顫振的危害。
6. 通過動物發明了什麼例如飛機是通過蜻蜓發明的
飛機是通過蜻蜓發明的,火車是通過蜈蚣發明的。潛艇是通過魚發明的。
7. 我通過了蜻蜓發明了飛機作文340字
直升機是從竹蜻蜓來的原理來的,就是源我們小時候玩的那個玩具,是個雙野槳,用手一搓再一放就飛的那個東西.直升機發展經歷了人類科學發展史上少有的曲折,相比固定翼飛機要艱難得多,究其原因是它的獨特的旋翼飛行方式帶來的技術攔路虎太多,需要多方面技術的進展才會帶來直升機突破性的進展.但是未來直升機的發展趨勢卻正在向直升機與固定翼飛機功能合二為一的方向發展.
直升機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竹蜻蜓.據有據可查的歷史記載,在晉朝葛洪所著的《抱撲子》一書中就描繪了通過旋轉的竹蜻蜓垂直升空的情景和可以通過旋轉的螺旋槳產生垂直的向上拉力,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對垂直起降直升機基本原理的描述.盡管這些記載都缺乏可靠的依據,但竹蜻蜓對世界航空發展的貢獻是舉世公認的.早在熱氣球發明之前,竹蜻蜓就作為玩具傳到了歐洲,它的奇妙的垂直升空原理被歐洲人看作是一種航空器來進行研究.西方的許多航空先驅者都是從竹蜻蜓中悟出了一些重要航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