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蘇軾創作的5個最冷門成語,平時很難看到,比如第二個
蘇軾是宋代大文學家,他創造的成語自然也不少。
比如,雪泥鴻爪。
雪泥鴻爪
[ xuě ní hóng zhǎo ]
【解釋】:雪泥:融化著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示例】:~,惟留一幅悲愴之影於吾漢族歷史之中,良可慨已。
㈡ 他用生命創造了34個成語,只有蘇軾能與他比肩
韓信
他在軍事上為西漢的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同時,也留下了與之相關的26個成語
這些成語,既反映了韓信的軍事思想,也展現了他歷經了磨難、屈辱冷落、輝煌、失意和悲慘的一生
一飯千金
韓信落魄時曾對施捨他的老婦說,以後定當厚報。當韓信衣錦還鄉時,果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賞賜了她千金。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胯下之辱
韓信落魄時,一個同鄉人欺負他,讓他從自己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果真從那個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釋義】:從胯下爬過的恥辱。
國士無雙
韓信先投項羽,卻不被他們重用,後投靠劉邦。蕭何向劉邦推薦韓信時說他是國士無雙,如果想要爭天下,就必須倚重韓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
【釋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婦人之仁
劉邦重用韓信,設壇拜他為大將軍。韓信為劉邦分析天下形勢,評價項羽,說項羽是婦人之仁。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釋義】: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推陳出新
當年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讓他管理糧倉,韓信提出了「推陳出新」的管理理念,即把糧倉開設前後兩個門,把新糧從前門運送進去,把舊糧從後門運出來,這樣可以防止糧食在蜀中炎熱潮濕的環境下腐敗變質。從而使蜀中糧倉不再有變質浪費的現象。
【出處】:清·戴延年《秋燈叢話·忠勇祠聯》:「不特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釋義】: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秦末項羽滅了秦以後,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誰先攻入咸陽的人為王的約定,劉邦極為不滿,領兵進入四川,沿途燒了巴蜀的棧道,封為漢王,劉邦得到韓信的幫助,明裡在修棧道,背地繞道輕取項羽的大將章邯,進而取得中原為王。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釋義】: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解衣推食
韓信說劉邦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自己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自己吃,對自己很熱情。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釋義】: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背水一戰
背水一戰,又稱井陘之戰,發生於漢高祖三年(前204年),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餘輕敵之心,擺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裡逃生。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釋義】: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拔旗易幟
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即將到達井陘口,先挑選輕騎2000人,人持一紅色旗幟,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接著背水列陣引誘趙軍。趙軍傾巢而出,漢軍佯敗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沖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趙軍因此大敗。
【出處】:《史記·淮陰候列傳》:「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
【釋義】:拔掉別人的旗子,換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置之死地而後生
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軍攻打趙國,趙王歇和大將陳余率20萬大軍在井陘口迎戰。陳余不聽謀士李左車的建議,與韓信硬拼,韓信故意置之死地而後生在河邊列陣,士兵們背水一戰,越戰越勇,然後派兵輕取趙軍大營,殺死陳余,活捉趙王歇。
【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釋義】: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人心難測
韓信北上滅趙的時候,說張耳與陳余兩個人為刎頸之交,後兩人翻臉。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釋義】人心難測解釋為人的內心難以探測,喻指人的心思難以揣測,多用於貶義。亦做「人心莫測」。
獨當一面
張良和劉邦的一次談話中,張良對韓信的評價。能獨當一面的人,往往是很有主見,執行力強的人。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釋義】:單獨負責一個方面的工作。
戰無不勝
這是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後歸,猶為蛇足也。」
【釋義】: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十面埋伏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重用淮陰人韓信,先後活捉魏王豹、趙王歇、燕王臧荼、齊王田廣。他被劉邦封為齊王後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他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從今後跳出了九重圍子連環寨,脫離了十面埋伏大會垓。」
【釋義】: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兵仙神帥
明代學者茅坤《史記鈔》曰:「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明神宗第五子、瑞王朱常浩為祭拜韓信,於漢中拜將台制立「兵仙神帥」詩碑。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是公認的「兵仙」、「神帥」。
居常鞅鞅
樊噲追隨高祖劉邦屢建戰功,漢朝建立後受封為舞陽侯。韓信後為淮陰侯,曾到樊噲處,樊噲事之謹細,跪送迎拜,口稱大王臣下。韓信出門,感慨笑稱,生乃與噲等為伍。
事實上韓信羞與噲伍事出有因:樊噲歷為韓信部將,劉邦偽游雲夢,詐擒韓信,樊噲助紂為虐親手執縛韓信,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因此也讓韓信瞧不起樊噲。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
【釋義】:因不平或不滿而常常鬱郁不樂。
功高震主
韓信當時幫劉邦打下了整個江山,按理說應該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了,這個時候他旁邊有一個人很了解劉邦的個性,叫「蒯生」,他跟韓信說「因為劉邦很愛猜疑別人,所以你要很小心,有時候又勇敢又有謀略的人通常不會善終。」可是韓信沒有聽進去,最後劉邦使計誅殺了韓信。
【釋義】: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金石之交
武涉曾經勸說韓信自立,說道:你和漢王劉邦關系這么好,但是最終還是被他所擒。
【出處】:《漢書·淮陰侯傳》:「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釋義】:比喻像金石一樣牢不可破的交情。
略不世出
韓信的功勞很大,天底下沒有人可以與他相比的。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釋義】:謀略高明,世間少有。
不賞之功
韓信在戰爭中的功勞太大,無法封賞。後形容功勞極大。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釋義】:形容功勞極大。
勛冠三傑
三傑指的是蕭何、張良和韓信。意思是說,三傑之中,韓信的功勞最大。
【出處】:《漢書·高帝紀》:「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釋義】:功勛超過漢朝開國的三大功臣蕭何、張良和韓信。
伐功矜能
司馬遷對韓信的評價,指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
【釋義】:吹噓自己的功勞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偽游雲夢
楚漢戰爭勝利後,劉邦襲奪韓信兵權,將其徙封為楚王。當劉邦聽說韓信在楚陳兵出入,又採取陳平偽游雲夢之計,逮捕韓信,貶為淮陰侯。指劉邦偽游雲夢,詐捕韓信事。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釋義】:指劉邦偽游雲夢,詐捕韓信事。後以「雲夢游」代指陰謀詭計。
鍾室之禍
楚漢相爭,韓信屢建奇功。劉邦稱帝後,封信為淮陰侯。因遭呂後忌,被斬於長樂宮懸鍾之世。
【出處】:《漢書·韓信傳》
【釋義】:比喻功臣遭忌被殺。
問路斬樵
楚漢相爭的時候,韓信協助漢王劉邦同楚兵作戰。韓信為出奇謀襲楚,繞道而行。然而道路方向未明,遂下馬問樵夫路向,韓信聽後,把樵夫斬殺,部將問為什麼,韓信稱恐樵夫泄露他們的行蹤。
【出處】:《西漢演義》三十四回問路斬樵夫。
多多益善
劉邦和韓信有一次對話,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多多益善。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益善耳。」
【釋義】:比喻越多越好。
鳥盡弓藏
劉邦當皇帝後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是「齊王」的韓信徒封為「楚王」,使其遠離自己的發跡之地,然後又有人適時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又再將他貶為「淮陰侯」,不出幾個月皇後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
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於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後只相處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浩嘆。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釋義】: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
氣吞山河
韓信當時背棄項羽投劉邦,心中滿懷抱負。
【出處】: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釋義】: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鄉利倍義
韓信平定齊國後,劉邦策立韓信為齊王。齊人蒯通勸韓信與項羽劉邦鼎足而立,三分天下。韓信說:「漢王給我的待遇很優厚,他的車子給我坐,他的衣裳給我穿,他的食物給我吃。我聽說,坐人家車子的人,要分擔人家的禍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裡要想著人家的憂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為人家的事業效死,我怎麼能夠圖謀私利而背信棄義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釋義】:趨向勢力,違背正義。
肝膽照人
齊人蒯通勸韓信三分天下,並說自己願意披肝瀝膽,奉獻計策,為韓信效勞,就怕韓信不採納。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
【釋義】:比喻以真心相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李左軍是趙王的參謀,趙不不聽李左軍之言而被韓信擊敗,韓信俘獲李左軍後,以禮待之。韓信欲討伐齊國,問策於李左軍。李左軍給出計策,並表示,「我聽人說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的建議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參考吧。」韓信按李左車的建議行事,果然獲得成功。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
【釋義】: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
一竿之微
【出處】:清·沈菊庄《韓淮陰釣竿歌》:「千金之重酬漂母,一竿之微還憶否?」又雲:「漢王嗜殺功高臣,不聞嗜殺釣魚人。」
【釋義】:指韓信微時垂釣淮陰事。
傳檄而定
韓信和劉邦討論天下大勢,他說劉邦對百姓秋毫不犯,廢除秦時苛刻的法政,而受到百姓的愛戴。只要接著這樣做,那麼,三秦之地用一紙文書就可收服。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釋義】: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是由蕭何發現而推薦給劉邦而成就了劉邦霸業,而最後,又是蕭何獻計除掉了韓信,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蕭何給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釋義】: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這34個成語貫穿了韓信的一生,
試問,還有誰,一生能創造這么多的成語。
還真有,這個人就是蘇軾。
與韓信的34個成語稍遜一籌,
蘇軾一共貢獻了32個成語,
有很多還是蘇軾的原創哦!
且看:
蘇軾《文與可畫禹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
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內容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後人把前四句概括為「雪泥鴻爪」這一成語,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蘇軾在《送劉寺丞赴餘姚》一詩中寫道:「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文與可非常擅長畫竹子,蘇軾為之寫過一篇文章,叫《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於是就有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蘇東坡寫詩取笑怕老婆的陳季常: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
蘇軾的《赤壁賦》不僅貢獻了不少耳熟能詳成語,也成為後人鍾愛的繪畫題材,此圖為金代畫家武元直所繪《赤壁賦圖》,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出自蘇軾的《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形容資源非常豐富。
歐陽修在給大詩人梅堯臣的一封信《與梅聖俞書》中稱贊蘇詩:「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出自蘇軾的《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形容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婢:「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答:「文章」。
一說:「見識。」
蘇東坡搖搖頭,王朝雲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出自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形容長於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北宋時期,蘇軾帶他隨從外出郊遊,他觀賞山崖的金雞菊,隨從在一旁高唱蘇軾的歌詞。蘇軾問他們自己與柳永的詞有什麼不同。隨從說:柳郎中的詞只可借17歲的女孩子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外曉風殘月」,您的歌詞得請關西大漢持鐵板唱「大江東去」。後用來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格。
明代仇英 《赤壁圖》
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
語出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比喻人若庸俗,則不可救葯。
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指淡雅和濃艷兩種不同的妝。
出自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比喻世事變幻,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不留一點痕跡。
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這本是寓言,講三位老人競相誇耀自己的壽命之高。後用「海屋籌添」指增年益壽,常用作祝壽之詞。
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出自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用來指隨時的,不是預定時間的需要。
出自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指16歲的美女。
出自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烏:虛幻,不存在。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燕: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環:唐玄宗貴妃楊玉環。形容女子體態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 也借喻藝術作品風格不同,而各有所長。
出自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謂山川、河流美如畫卷,形容自然風光美麗如圖畫。
出自蘇軾《念如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來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貴。
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蘇軾《江瑤柱傳》:「方其為席上之珍,風味藹然。雖龍肝鳳髓,有不及者。」
張大千的《廬山觀瀑》,引《題西林壁》一詩入畫。
出自大家小學都背誦過的蘇軾《題西林壁 》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詞義是比喻微小而沒有作用的名聲,非常微小的利潤。
出自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意思是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
出自每個人中學時都背誦過的蘇軾《前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出自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堅強不屈。
指難以做到 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視。出自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清風緩緩地吹來,水面不曾泛起一絲波紋。
出自蘇軾的《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玩弄小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蘇軾《東坡續集·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作者寫《洗兒》詩,目的是借洗兒之事發牢騷。當時,作者雖有才華,聰明過人,卻屢遭打擊,因而胸中多有牢落不平之氣。這首詩即是借題發揮,表達對不合理的杜會現實的不滿。
韓信的成語是用生命來「創造」的,
而蘇軾的成語是用文字來「創造」的。
所以,韓信的成語多哲理實用,
而蘇軾的成語多文雅有趣,
㈢ 蘇東坡創造了哪些成語
蘇東坡創造了哪些成語:
〖傍人門戶〗
吾輩不肖,方傍人門戶,何暇爭閑氣耶?(《東坡志林》卷十二)
〖不識廬山真面目〗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
〖白首如新〗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託人,必擇所安。孟德視仆,豈惜此尺寸之士哉,特以公非所託故也。(《擬孫權答曹操書》)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傾蓋如故。』言以身託人,必擇所安。(《擬孫權答曹操書》)
〖白俗元輕〗
元輕白俗,郊寒島瘦。(《祭柳子玉文》)
〖百世一人〗
百世一人,千載一時,惟時與人,鮮偶常奇。(《祭司馬君實文》)
〖不時之需〗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後赤壁賦》)
〖不時之須〗
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後赤壁賦》)
〖渤澥桑田〗
不驚渤澥桑田變,來看龜蒙漏澤春。(《送喬仝寄賀君》詩之二)
〖不言而諭〗
嗚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諭,是亦何勞。(《卻鼠刀銘》)
〖白衣送酒〗
白衣送酒侮淵明,急掃風軒洗破觥。(《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問之》詩)
〖不以為然〗
右臣先曾奏論前衙一役,只當招募,不當定差,執政不以為然。(《再乞罷詳定役法狀》)
〖哺糟啜漓〗
哺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超然台記》)
〖寸兵尺鐵〗
不用寸兵尺鐵,而天下屏息,莫敢或爭。宋·蘇軾《策略五》
〖成敗論人〗
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孔北海贊序》)
〖出詞吐氣〗
水丘仙夫,治六經百家說為歌詩,與揚州豪俊交遊,頭骨磽然,有古丈夫風。其出詞吐氣,亦往往驚世俗。(《送水丘秀才序》)
〖撐腸拄腹〗
撐腸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飽死更不偷。唐·盧仝《月蝕》詩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但願一甌常及睡足日高時。(《試院煎茶》詩)
〖餐風露宿〗
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
〖車過腹痛〗
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於予親厚無間如此也。(《篔簹谷偃竹記》)
㈣ 蘇軾貢獻的這32個成語,驚艷了上千年
蘇軾貢獻的這32個成語,驚艷千年!
古文觀止
【導讀:與韓信的34個成語稍遜一籌,蘇軾一共貢獻了32個成語,有很多還是蘇軾的原創!】
令人噴飯
蘇軾《文與可畫禹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
雪泥鴻爪
蘇軾寫了《和子由澠池懷舊》詩,內容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後人把前四句概括為「雪泥鴻爪」這一成語,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對床夜雨
蘇軾在《送劉寺丞赴餘姚》一詩中寫道:「中和堂後石楠樹,與君對床聽夜雨。」
胸有成竹
文與可非常擅長畫竹子,蘇軾為之寫過一篇文章,叫《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於是就有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河東獅吼
蘇東坡寫詩取笑怕老婆的陳季常:
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後來這個故事被宋代的洪邁寫進《容齋三筆》中,廣為流傳。河東獅吼的典故從此確立。
水落石出
出自蘇軾的《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形容資源非常豐富。
出人頭地
歐陽修在給大詩人梅堯臣的一封信《與梅聖俞書》中稱贊蘇詩:「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明日黃花
出自蘇軾的《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後多形容已失去新聞價值的報道或已失去應時作用的事物。
不合時宜
一次,蘇東坡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婢:「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答:「文章」。
一說:「見識。」
蘇東坡搖搖頭,王朝雲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出自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形容長於描寫景物的詩,使讀者如置身圖畫當中。也形容詩的意境非常優美。
鐵板銅瑟
北宋時期,蘇軾帶他隨從外出郊遊,他觀賞山崖的金雞菊,隨從在一旁高唱蘇軾的歌詞。蘇軾問他們自己與柳永的詞有什麼不同。隨從說:柳郎中的詞只可借17歲的女孩子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外曉風殘月」,您的歌詞得請關西大漢持鐵板唱「大江東去」。後用來形容豪邁激越的文章風格。
人生如夢
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
俗不可醫
語出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比喻人若庸俗,則不可救葯。
淡妝濃抹
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指淡雅和濃艷兩種不同的妝。
春夢無痕
出自蘇軾《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比喻世事變幻,如春夜的夢境一樣容易消逝,不留一點痕跡。
海屋籌添
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這本是寓言,講三位老人競相誇耀自己的壽命之高。後用「海屋籌添」指增年益壽,常用作祝壽之詞。
百讀不厭
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出自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不時之需
用來指隨時的,不是預定時間的需要。出自蘇軾《後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二八佳人
指16歲的美女。出自蘇軾《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詩:「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渭城歌。」
化為烏有
烏:虛幻,不存在。變得什麼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環肥燕瘦
燕: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環:唐玄宗貴妃楊玉環。形容女子體態不同,各有各好看地方。 也借喻藝術作品風格不同,而各有所長。
出自蘇軾《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江山如畫
謂山川、河流美如畫卷,形容自然風光美麗如圖畫。
出自蘇軾《念如嬌·赤壁懷古》:「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絕無僅有
只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來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貴。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龍肝鳳髓
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蘇軾《江瑤柱傳》:「方其為席上之珍,風味藹然。雖龍肝鳳髓,有不及者。」
廬山真面目
出自大家小學都背誦過的蘇軾《題西林壁 》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詞義是比喻微小而沒有作用的名聲,非常微小的利潤。出自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物各有主
意思是世間萬物各有其所屬。出自每個人中學時都背誦過的蘇軾《前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堅韌不拔
出自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堅強不屈。
難能可貴
指難以做到 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視。出自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清風緩緩地吹來,水面不曾泛起一絲波紋。
出自蘇軾的《前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聰明反被聰明誤
玩弄小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蘇軾《東坡續集·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作者寫《洗兒》詩,目的是借洗兒之事發牢騷。當時,作者雖有才華,聰明過人,卻屢遭打擊,因而胸中多有牢落不平之氣。這首詩即是借題發揮,表達對不合理的杜會現實的不滿。
韓信的成語是用生命來「創造」的,而蘇軾的成語是用文字來「創造」的。所以,韓信的成語多哲理實用,而蘇軾的成語多文雅有趣。
㈤ 求由蘇軾而來的成語
雪泥鴻爪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蘇軾讀後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但一直未實現。「夜雨對床」便流傳下來,本不單指兄弟之間,經此也成了兄弟之事。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里,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里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不合時宜
朝雲乃蘇軾侍妾,一次蘇軾吃完飯,捫著肚皮問家人:「內裝何物?」有的說是文學才華,有的說是滿腹學問,唯朝雲說是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遂引為知己。胸有成竹
文同,字與可,是北宋畫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詩人蘇軾的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對此說深以為然。宋人晁補之也有詩雲:「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一成語的出處。此後,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後來,有人把「無禁」改為「不盡」。 出人頭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在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考中,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獲得了歐陽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贊賞。歐陽修見卷子獨占鰲頭,便想評為第一,點為狀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所作,評為第一,點為狀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為第二名。等開了卷,才知是蘇軾的試卷,很是後悔。在禮部舉行的口試復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獲得第一名。後來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感謝信時對老友梅堯臣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後以「出人頭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籌水落石出
蘇軾《後赤壁賦》「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在重陽節所寫的一首詩和一首詞。他在《九日(按即重陽)次韻王鞏》詩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在《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中寫道:「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後人從這個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黃花」比喻種種過時的人或事物。 堅忍不拔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堅忍不拔」這個成語由此得出。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㈥ 描寫蘇軾的成語
豪放不羈;率性而為
㈦ 與蘇東坡有關的成語
1 和蘇軾有關的成語及典故 ⑴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⑵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蘇軾讀後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但一直未實現。「夜雨對床」便流傳下來,本不單指兄弟之間,經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⑶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里,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里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⑷不合時宜 朝雲乃蘇軾侍妾,一次蘇軾吃完飯,捫著肚皮問家人:「內裝何物?」有的說是文學才華,有的說是滿腹學問,唯朝雲說是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遂引為知己。 ⑸胸有成竹 文同,字與可,是北宋畫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詩人蘇軾的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對此說深以為然。宋人晁補之也有詩雲:「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一成語的出處。此後,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⑹出人頭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蘇軾在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考中,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獲得了歐陽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贊賞。歐陽修見卷子獨占鰲頭,便想評為第一,點為狀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所作,評為第一,點為狀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為第二名。等開了卷,才知是蘇軾的試卷,很是後悔。在禮部舉行的口試復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獲得第一名。後來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感謝信時對老友梅堯臣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後以「出人頭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籌。 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後來,有人把「無禁」改為「不盡」。 ⑻水落石出 蘇軾《後赤壁賦》「於是攜酒與魚,復游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⑼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在重陽節所寫的一首詩和一首詞。他在《九日(按即重陽)次韻王鞏》詩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在《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中寫道:「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後人從這個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黃花」比喻種種過時的人或事物。 ⑽堅忍不拔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堅忍不拔」這個成語由此得出。 ⑾海屋籌添 蘇軾《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邇)來吾籌已滿十間屋。』」原謂長壽,後以「海屋籌添」為祝壽之詞。 ⑿芳留玉帶 蘇軾曾在金山留玉帶鎮山,佛印回贈裙衲,成為千古佳話。 ⒀琴操參宗 蘇軾在杭州時,攜琴操游西湖。一日戲曰:「我作長老,爾試參禪。」琴操問:「何謂湖中景?」蘇軾答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琴操曰:「何謂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雲。」「何謂人中意?」「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如何?」「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大悟,即日削發為尼。 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下《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其中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句,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相傳這首詞寫成後,當晚就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由於結尾表達了作者隱逸的想法,以致人們第二天紛紛傳說,蘇軾已將冠服掛於江邊,坐上小舟,長嘯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驚,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職,急忙前去查看。到了住所,卻發現他鼻息如雷,還沒有起床。 ⒂天涯何處無芳草 據《林下詞談》說,蘇軾在惠州時,曾命朝雲唱《蝶戀花》一詞。朝雲還沒有開始唱,就已「淚滿衣襟」。蘇軾問何故,朝雲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⒃山抹微雲秦學士 秦觀《滿庭芳》中有「山抹微雲,天粘衰草」一句,由於這首詞的風格近似柳永,所以蘇軾當面說秦觀是「學柳永作詞」,還戲稱「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樂》的首句。) ⒄東坡肉 馳名全國的「東坡肉」,這一楚鄉湖北特有的傳統名菜,素為人們所熟知,它是由蘇軾親手製作始創於黃州。蘇軾的煮食豬肉,確屬烹製得法,按他自己總結的烹飪要領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東坡肉,味極鮮美。他還寫了一首《豬肉頌》:「洗凈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⒅東坡湯 蘇軾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面的湯里有白菜、蘿卜、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姜。在中國古時,湯里照例要放進些生米。在青菜已經煮得沒有生味道之後,蒸的米飯就放入另一個漏鍋里,但要留心莫使湯碰到米飯,這樣蒸汽才能進得均勻。 (19)滄海一粟 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滄海一粟」由此而得。 (20)安步當車 《蘇、沈良方》中記載:蘇軾在杭州時,用自己的俸祿建了病坊,三年裡治療了近千人。由於他是個大書法家,有些人假裝生病,求他開葯方來獲取他的字。蘇軾也不拒絕。一次開了一個葯方:「主要有四味葯: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 (21)逢場作戲 大通禪師是一個持法甚嚴,道行甚高的老僧,據說誰要到他的修道處所去見他,必須先依法齋戒。女人當然不能進他的禪堂。有一天,蘇東坡和一群人去逛廟,其中有一個妓女。因為知道那位高僧的習慣,大家就停在外面。蘇東坡與此老僧相交甚厚,在心中一種淘氣的沖動之下,他想把那個妓女帶進去破壞老和尚的清規。等他帶著那個妓女進去向老方丈敬拜之時,老方丈一見此年輕人如此荒唐,顯然是心中不悅。蘇東坡說,倘若老方丈肯把誦經時用來打木魚的木縋借給妓女一用,他就立刻寫一首詩向老方丈謝罪。結果蘇東坡作了下面的小調給那個妓女唱: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縋,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卻愁彌勒下生退,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 這正是戲台上小丑的獨白,甚至持法甚嚴的大通禪師也大笑起來。蘇東坡和那個妓女走出禪房向別人誇口,說他倆學了「密宗佛課」。 (22)以詞代判 蘇東坡做杭州通判時,有一次,他曾判決一件與和尚有關的案子。靈隱寺有一個和尚,名叫瞭然。他常到勾欄院尋花問柳,迷上了一個妓女,名叫秀奴。最後錢財花盡,弄得衣衫襤樓,秀奴便不再見他。一夜,他喝得醉醒醒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閉門羹,他闖了進去,把秀奴打了一頓之後,竟把她殺死。這個和尚乃因謀殺罪而受審。在檢查他時,官員見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對聯:「但願同生極樂國,免如今世苦相思。」全案調查完竣,證據呈給蘇東坡。蘇東坡不禁把判決辭寫成下面這個小調兒: 這個禿奴,修行忒煞,雲山頂空持戒。只因迷戀玉樓人,鎢衣百結渾無奈。 毒手傷心,花容粉碎,色空空色今安在,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和尚押赴刑場斬首示眾。像以上的這兩首小調兒,因為是用當日的口頭話寫的,大家自然口口相傳,對這位天才怪詩人的閑談趣語又加多了。 (23)冰肌玉骨 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冰肌玉骨用來形容肌骨像冰一樣純凈,像玉一樣潤澤。 (24)春夢婆 據《儋縣志》記載,蘇軾一次在路上碰見了「居儋城以東,年七十餘,常負大瓢行田野間口歌捎遍方嗑食的春夢婆」。問曰:「世事何如?」婆曰:「世事只如春夢耳。」公曰:「何如?」曰:「翰林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公曰:「然。」因號為「春夢婆」。蘇軾有詩雲:「投梳喜有東鄰女,換扇還逢春夢婆。」 (25)氣如蔬筍 何謂「氣如蔬筍」,蘇軾自注雲:「謂無酸餡氣也。」是憎惡那些化雅為俗的庸人。 據葉夢得《石林詩話》記載:「近世僧人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趣。往往拾取摹仿士大夫所殘棄,又自做一種體,格律尤俗,子瞻謂之酸餡氣。子瞻詩雲:『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嘗與人雲:『頗解蔬筍語否?為無酸餡氣也。』聞者無不失笑。」 (26)東坡畫扇 蘇軾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制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前不久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蘇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摺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面上題字、作畫,然後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林語堂的東坡傳中有記載)
㈧ 厲害,這30個絕妙成語原來是蘇軾發明的,趕緊學起來
刻不容緩[ kè bù róng huǎ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kè bù róng huǎn ]
時間一點都不容許耽擱。形容形勢緊迫,必須立即行動。
出 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胎前產後以及難產各症;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
例 句
汛期已到,防洪的准備工作是~的。
㈨ 蘇軾在密州創造了哪些成語
頹垣廢井
拼音: tuí yuán fèi jǐng 簡拼: tyfj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倒塌了的牆,廢棄不用的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 宋蘇軾《密州通判廳題名記》:「雖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數百年之後,得此文於頹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而一嘆也。」
例子: